: 中國 >山東 >臨沂 > 費縣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面積】1903.75平方千米
  【人口】92萬(2001年)
  【代碼】371325
  【郵編】273400
  【駐地】費城鎮
  【區劃】轄18個鄉鎮,1052個行政村
  
  費縣資源豐富,遍地是寶,具有很大的經濟發展潛力和很多發展經濟有力條件。一是地域寬廣,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具有發展農林牧副漁得天獨厚的條件,全縣盛産糧食、花生、烤煙、林果、禽畜及金銀花、山楂等。二是礦産資源豐富主要有石灰石、花崗石、白雲岩、粘土、陶土等。其中白雲岩儲量為10億噸,用途廣,易開採;石灰石儲量為60億噸,適宜建年産百萬噸的大型水泥廠;花崗石儲量大,色澤鮮豔,花紋優美,質地優良,是很好的建築裝飾材料。三是交通通訊發達,兗石鐵路橫貫東西,公路四通八達,正興建的北京至上海的高速公路貫穿境內,距現代化港口石臼港160公裏嵐山港110公裏,50000門的程控電話與國內外通訊聯絡十分方便。四是有初具規模的工業基礎。全縣已建成門類比較齊全的輕紡、食品、化工、建材等行業的生産體係,有些産品不僅在省內外而且在國際市場上也享有一定的聲譽。此外手工藝品生産歷史悠久,風格獨特,如草柳編、地毯、金星硯、天景石、園林石、抽紗等産品遠銷海內外。五是水資源充足,全縣共有大中型水庫八座,總庫容量5.13億立方充足,全縣共有大中型水庫八座,總庫容量5.13億立方充足,全縣共有大中型水庫八座,總庫容量5.13億立方米,並具有水質優良,礦化度低,酸鹼適中等特點。六是勞動力資源豐富,勞動者文化水平技術素質較高。改革開放以來,費縣對外經濟技術合作有了較大的發展。外貿出口有糧油、食品、土産、畜産、輕工機械、絲綢、工藝品、抽紗等十三大類近120個品種,産品銷往日本、東南亞、東歐、西歐、北美、港澳等30多個國傢和地區,九七年出口創匯達1400多萬美元。利用外資,引進先進技術設備已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全縣利用外資已達到2100多萬美元。通過合資經營,國際租憑,利用外國政府貸款等方式,引進了一些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對紡織、塑料、輕工業和建材等行業的重點企業進行了技術必造,建設了一些新項目,合作各方都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為發展外嚮型經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費縣是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和客商投資的理想地方,我們熱誠歡迎港澳同胞,臺灣同胞和世界各國工商,金融等各界人士前來費縣進行合作,洽談貿易。我們將認真貫徹執行對外開放政策,提供各種方便和優惠的條件,以進一步促進費縣外嚮型經濟的不斷發展。
  費縣地處沂蒙山南面,由於特殊的地理條件,形成了境內現有的豐富的藝術石材資源.她擁有令世界贊嘆不已的園林奇石資源、天景石資源,還有燕子石和自古以來受文人墨客喜愛的金星硯。
行政區劃代碼
  371325
基本概況
  費縣地處山東省東南部的沂蒙山區,位於蒙山之陽,總面積1893平方公裏,耕地面積101萬畝,山丘面積占76.4%,轄18個鄉鎮,565個行政村,92萬人。
  費縣歷史悠久。春秋時期稱費阝邑,戰國時期稱費阝 國,西漢初年置縣,是孔子的弟子閔子騫和唐代政治傢、書法傢顔真卿的故裏。境內有大汶口文化、竜山文化、商代文化等遺址150多處,有國傢二級文物徐子鼎、王莽新幣等館藏文物2000多種,有乾隆皇帝下江南時留下的詩文和米芾、秦觀等歷史名人留下的墨寶。
  費縣是革命老區。1929年建立共産黨的組織,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有1.2萬人參軍,15.6萬人支前,1730名優秀兒女為國捐軀。陳毅、羅榮桓、徐嚮前、𠔌牧等老一輩革命傢曾在這裏戰鬥生活,進行過大青山突圍戰、柱子山殲滅戰等大小戰鬥百餘次。
  費縣區位優越。縣城距臨沂市40公裏,距青島港300公裏、連雲港150公裏、日照港100公裏;京滬高速與日東高速公路在境內交匯,327國道、017省道、文泗公路橫穿東西,沂蒙公路、沂邳公路、興郝公路縱貫南北,兗石鐵路與全國鐵路網相連,實現了縣鄉道路和鄉村道路柏油化。
  費縣山清水秀。境內有大小山頭1400多座,有名的山峰近百座,森林覆蓋率達到34%,大青山自然保護區是蒙山旅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著名的《沂蒙山小調》就誕生在該縣薛莊鎮白石屋村,抗日戰爭時期,著名的大青山突圍也發生在該縣薛莊鎮,突圍戰舊址已被團中央命名為“全國青少年愛國教育基地”。費縣有“百庫萬塘”之稱,全縣水資源總量約12.3億立方米,人均占有量是全省人均的3倍。
  費縣石奇物豐。素有“奇石之鄉”的美稱,“費縣石”生成於4億年前,儲量約為30萬塊,集瘦、漏、皺、透、醜諸特點於一身,被譽為“世紀之交在中國北方發現的最偉大的自然奇跡”,正在建設的“沂蒙石林”被列為省旅遊開發重點項目。此外,還有金星石、燕子石、天景石等,也屬石中珍品。礦産資源主要有花崗石、石灰石、大理石、水晶石、硅石、膨潤土、石膏等20多種。費縣自然資源條件較好,生物物種多樣,有農作物352種,蔬菜161種,林木348種,畜禽36種,淡水魚類47種,野生藥材925種。
  改革開放以來,費縣經濟社會進入快速發展的新時期。特別是近幾年,縣委、縣政府團结帶領全縣人民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立足費縣實際,確立了建設臨沂市的衛星城市、臨沂商貿城的加工基地、臨沂百萬居民的大公園“三大目標”,大力實施工業化、外嚮化、城市化“三大戰略”,加快醫藥化工、紡織服裝、木業建材“三城”建設,全面提升招商引資、民營經濟、城鎮建設“三個亮點”,突破“三農”瓶頸製約,培植壯大特色經濟、規模經濟、勞務經濟。按照“實施七個強力推進,實現七個全面提升”的總體部署,解放思想,幹事創業,把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推嚮了一個新平臺。2004年,全縣完成國內生産總值78.14億元,增長19.5%,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14.61億元,第二産業增加值37.42億元,第三産業增加值26.11億元,分別增長5.5%、25.5%和22.6%。全縣財政總收入3.88億元,增長20%,其中,地方財政收入達到1.73億元,增長28.6%。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38.39億元,增長61.5%。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36.1億元,貸款餘額19.1億元,分別增長21.1%和12.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55元,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3016元,增長15.1%。今年1—6月份,全縣實現國內生産總值49.68億元,同比增長22.3%;實現地方財政收入1.31億元,增長37.2%;完成固定資産投資21.9億元,增長5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60元,增長9.8%;農民人均現金收入1619元,增長20.6%。
自然地理
  地形地貌
  費縣地形復雜,北面山峰重疊, 西面與南面也為山嶺地環繞 , 東面為較開闊的平原。全縣海拔均在75米以上,最高點為北部蒙山挂心崛子,海拔1026米,最低點在汪溝鎮與臨沂界的山水口,海拔75.3米,平原海拔一般為75至100米,丘嶺海拔l00—200米,山地海拔在200米以上。費縣屬低山丘陵區,可分為南北兩地形區域。以瀎河、祊河為界,以北為低山區,其面積為772.3平方公裏,占縣總面積的40.6%;以南為低山丘陵區,其面為1131.72平方公裏,占縣總面積的59.4%。兩個區域地形起伏不平,山丘連綿,共有大小山頭1400個。
  其中:海拔300米以上的大山頭就有378座。地勢是北高、中低、西南次高,由西北嚮東南傾斜。地貌特徵是低山地、丘陵地、傾斜的山前平原,海拔由1000米降至300米以上的山地899.55平方公裏,占全總面積的47.25%。海拔由300降至120米以上的丘陵地615.1平方方裏,占32.31%;海拔由120米降至75.3米的傾斜的山前平原為25.73平方公裏,占13.52%,較四周為低;小而淺的窪地為131.8平方公裏,占6.92%。比較高的山地主要在北部,丘陵地主要在南部;衹有瀎、祊兩河北岸至蒙山前狹長地帶和探沂鎮大部為傾斜的山前平原,
  縣境內以斷裂地貌為主要構造地貌,平原由衝積、洪積而成。自中生代起,因燕山造山運動影響,特別受第三紀喜馬拉雅山造山運動影響,形成若幹斷塊山(又叫塊狀山)和個別斷塊盆地等正負地形。
  就地表形態和成因而言,全縣可劃分為3個地貌單元。
  北部蒙山和西南部老虎山區係變質岩與火成岩,在內外力的作用下,地表風化侵蝕嚴重,山𠔌多呈V型,山勢陡峻,岩石裸露,山峰林立。
  南部山區多維寒武係、奧陶係底層,頁岩、灰岩相間擺列,且承單斜構造嚮東北傾覆。斷層縱橫交錯,V型𠔌發育,山坡徒,山頂平,多懸崖峭壁,具有岩溶地貌特徵。
  中部為山前傾斜平原,大都是衝積、洪積和破積平原,地表為亞砂土和亞粘土,地勢平緩,河床低於地面2—5米,一級階地成條帶狀分佈於祊河凸岸處。
  費縣地貌特徵是低山地、丘陵地和傾斜的山前平原。
  地勢:費縣地勢南北高,中間低,西部高,東部較低,呈現自西北嚮東南傾斜的趨勢。
  山丘:費縣多山,共有大小山頭1400個,海拔高度在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兩個,500米以上的山峰有75個。大體上分為南北兩條山脈,北條蒙山山脈和南條尼山山脈。
  地質構造
  費縣是斷裂結構較發育、岩性條件較復雜、各類岩山(土)均有出露的地區。在大地構造上屬魯中南臺隆。由於歷次構造運動,別是燕山運動的作用,分割成許多凸起和凹陷單元,産生了北有橫亙東西的蒙山大斷裂;西有朱田至新莊斷裂;東有肖山至萬傢莊斷裂;西南有脫衣至關陽司斷裂。這四大斷裂主要為蒙陰、臨沭、蒼山三大斷裂的次級構造,控製着全縣的地貌形態及小型褶皺的形成。為新的沉積建造創造了條件。因此沉積岩、火成岩、變質岩皆有廣泛出露,其所屬古生界寒武係、奧陶係、石灰係;中生界侏羅係、白堊係;新生界第三係、第四係地層亦有大面積分佈。自蒙山嚮西南,除山前傾斜平原被第四係鬆散堆積層覆蓋外,大都基岩裸露,走嚮北南又傾嚮北東,傾角5—10°,除上述出露地層外,還有不同時期侵入岩分佈,岩層 從東北嚮西南呈單斜排列,嚮東北傾斜,在內外應力地質作用的影響下,岩溶裂隙比較發育,給地下水儲存和運移提供了良好的空間。
  岩性不同的構造特點,與地形地貌條件形成明顯的一致性,使境內地表形態表現出崎嶇褶疊、錯綜復雜的特點。除北蒙山和西南部老虎山為砂石山區外,其他大部分為青石山區,面積為740平方公裏,占總面積的38.92%,青石山區土地瘠薄,灰岩出露較廣,是全縣重點缺水區。
  南新莊一帶有朱田至新莊大斷裂,該斷裂兩側大幅度上升,東側劇烈下降。構成沙石山區與青右山區天然分界綫,斷層下盤既作上升運動,又嚮北推移,使青石山區受到擠壓和剪切作用。青石山區東部肖山至萬傢莊斷裂,其走嚮與朱新斷裂基本相同,斷裂帶東側相對下降且嚮南平移,使青石山區與丘陵平原分開。由於兩斷裂運動,使青石山區隆起,相互産生較多次生斷裂,與朱新斷裂相交,組成大斷裂分枝並呈“入”字型展布。導水性能良好,特別新莊一代灰岩(饅頭灰岩)較厚,加之本區有大型水庫一座,與地下儲水空間互相連通而構成了統一的蓄水整體,因這一帶地下水比較豐富。
  祊河南岸、鐘羅山南北、327國道南側屬中奧陶係地層,因受擠壓張拉應力的綜合作用,小型斷裂縱橫交錯,岩熔裂隙非常發育,地下水網絡密佈,與祊河形成互補條件,是全縣的富水區。
  費城以南,馬莊以北地區,寒武係地層廣泛出露,地形變化較大,地質構造復雜,壓扭性斷裂較多,且嚮東西方向延伸,灰岩、薄層灰岩分佈較廣,是青石山區的貧水區。上述兩大富水區和一大貧水區,是青石山區中的三大水文地質單元,而每一單元中又分佈着許多小的水文地質單元和各種類型的蓄水構造,這為更準確地挖掘地下水,提供了可靠的理論和技術依據。
  費縣地勢南北高,中部低,西部高,東部次低,呈現自西北嚮東南傾斜的趨勢。
  南北為山丘區。山脈走嚮西北—東南。又因山𠔌切割,山頭多呈南北嚮分佈,海拔高度一般350~800米。最高處在蒙山挂心崛子峰頂,海拔1026米;最低處在汪溝鎮東南與臨沂市交界的山水口,海拔75.3米,相對高差為950.7米。
  山丘總面積為144575平方公裏,約占全縣總面積的76%。
  費縣多山,共有大小山頭1400個,海拔高度在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兩個,500米以上的山峰有73個,300~500米的山峰有508個,300米以下的山峰有817個。大體分為南北兩條山脈,北條為泰沂山係蒙山山脈,南條為尼山山係尼山山脈。
  北條蒙山山脈
  北條蒙山山脈,綿延在大田莊、南張莊、薛莊鎮、汪溝等鄉鎮。該山脈發脈自泰山,自西而東,在玉柱峰進入費縣境內,經紫荊關、旗桿山折而嚮南,有華皮嶺(原名華劈頂)、玉皇頂(又名平仙頂),再北折至望海樓,東延至黃草關,再東為燕子山;南折有貓頭山、青山、五彩山,再東折有牛皮嶺,逶拖而東入沂南縣境。
  蒙山為砂石區,屬地層緩慢上升的侵蝕構造,山體結構為泰山群變質岩係,核心部分為混合花崗岩,表層土壤為花崗石片麻岩、非石灰質砂頁岩發育形成的棕色森林土,植被為針葉闊葉混交,喬木灌木結合。喬木以黑鬆、刺槐為主,間作柞、檀、楊、柳等;果樹以板慄為主,間作蘋果、桃、杏、山楂、櫻桃等;灌木主要有荊、棘等。多數山頭峭拔險怪,切割強烈,嚮陽一面風化明顯,有崩塌滑坡痕跡,岩石裸露,表土極少,植被差;背陰面風化較輕,土層較厚,儘管懸崖峭壁陡如斧削,但樹木茂盛,植被較好。因岩石風化後成為細砂,故山坡陡峭,石多壁立,很難找到細碎石子。樹木之外,黃草、蚊子草、狗皮氈草等與荊棘並生,有細參、桔梗、連翹、元鬍等幾十種中草藥和蝎子、土元等10幾種動物性藥材。特産有蒙山黑山羊、蒙山牛等。
  蒙山麯折綿延,山體相連,多險峰,少深𠔌;多山泉,少洞穴;多光崖,少梯田,具有獨特的山體風貌。
  玉柱峰
  俗名挂心崛子,又名化仙崛、雲蒙、大葫蘆嘴、文筆峰,為蒙山第二高峰,費縣境內第一高峰,係費縣、平邑、蒙陰三縣界山。位於大田莊北11公裏,面積4平方公裏,東西嚮,:“橫列三峰,中峰最高,秀出雲表,自遠望之,儼若卓筆”。三峰之外,東南有勾勾頭、馬緊慢、老虎洞、臥飛箭諸峰,東有鬆山、大樓、半邊頂、大王頂諸峰。峰後有瀑布飛瀉,下為水簾洞,傳說鬼𠔌子曾在此煉丹。
  該峰屬於費縣境內的坡段由費縣塔山林場牛嵐分場管理,黑鬆、赤鬆、麻爍、刺槐等林木蔥蘢茂密,森林覆蓋率90%,另有香菇、金針等特産。20世紀20—30年代,此地曾為土匪石增富所盤踞,土匪劉桂堂部亦經常往來劫掠,一度成為無人區。60年代初,人民解放軍某部駐峰下韓傢莊一帶,革命烈士王傑曾活動於此,原濟南軍區司令員楊得志將軍也曾在韓傢莊小憩。
  望海樓
  位於馬頭崖西北8公裏,海拔1001.2米,面積17平方公裏,西為華皮嶺,南有玉皇頂。
  峰頂地勢略平,有巨石形似馬背,傳說平明時立足其上,“映日光可望東海”;另有釣魚臺、飲汪崖等景觀。山坡主要生長黑鬆、刺槐等,也有板慄、山楂等果木,由塔山林場譚傢莊分場管理。
  塔山
  位於南張莊東北8公裏處,海拔929米,面積14平方公裏。因主峰陡峭,狀如尖塔得名。原有樹種主要是麻櫟、栓皮櫟等,1896年,德國天主教神甫華德勝在此建立林場,開始引種黑鬆、赤鬆、刺槐、落葉鬆、柳杉、赤楊等樹種,後來又引進丹頂、一鬥金等蘋果品種,巴梨、茄梨等黃梨品種,玫瑰香、甜水、黑虎香等葡萄品種,還引種 竹、紫葳、流蘇、刺楸、小葉女貞、紫藤、千頭柏等觀賞樹種。
  建國後,人民政府重視對塔山的開發建設,除原有樹種得以保留外,又增加了板慄、山楂等果樹品種。現在,塔山不僅是全縣主要的木材産地,而且因山形奇特、樹木蔥鬱而成為著名的遊覽勝地。
  五彩山
  位於馬頭崖東南7公裏處,海拔762.7米,面積9平方公裏。清《費縣志》載:“五彩崮,縣東北50裏,自黃草關而東曰燕子山,再東起兩峰,俱名五彩崮”。今稱五彩山。
  費縣河流主要有祊、瀎、溫涼、涑四條,附屬大小支流(3.5公裏以上l19條)共123條,總長987.6公裏,總流域面積2123.8平方公裏,其中費縣境內為1903.75平方公裏,均屬淮河流域,沂河水係。北有上冶、薛莊、方城、柳青諸河;南有東西氵加 溝河和涑河;西有瀎河、溫涼二河入境,形成北引蒙山水,南集尼山河,蜿蜒匯流於祊入沂的自然水係。其成因多為降雨補給為主,故費縣諸河係雨源型河流。
  按集水成因分,有祊河、涑河、柳青河、東氵加河、西氵加 河、蒙河六個集水區域,其間流域面積在30平方公裏以上(或接近)的河有22條,總長度446.85公裏,總流域面積1934.9平方公裏。其中縣內為l714.8平萬公裏,占全縣總面積(1903.75)的90.l%;流域面積在10—30平方公裏以下的河流41條,總長度為298.8公裏,總流域面積為657.2平方公裏,占全縣總面積的34.5%;流域面積低於10平方公裏,長度在3.5公裏以上河流60條,總長度為250公裏。在以上河流中,有10條流域面積在90平方公裏以上,唯祊河流域面積最大,計1744.3平方公裏。
  按流入幹流水係級別分:一級支流有祊河、涑河、柳青河三條。二級支流有溫涼、薛莊、方城、鬍陽、朱竜、豐收6條河;三級支流有上冶、朱田、古城、新莊、白埠、溫河、石井、燕莊、新安、王莊10條河。四級支流有紅沙、大安2條河。附屬以上在級支共101條,其級別劃分同以上辦法以次類推,即較大41條,其中間流二級支流7條,三級支流17條,四級支流16條,五級支流1條。次之60條,其中二級支流8條,三級支流24條,四級支流19條,五級交流9條。
  上述河流以祊、瀎、溫涼、涑四河為主幹、連接大小支流,縱橫全縣,密如蛛網,是排澇行洪的主要通道,並對附近地下水起到補給和排泄作用。由於費縣地勢陡峻、河流源短流急,因而具有汛期洪水暴漲、汛末基本幹枯的山洪性河流特徵,河水流量變化幅度較大。
  縣內河流中,屬沂河水係的流域面積1827.4平方公裏,占全縣總面積的96%;屬運河水係的流域面積為76.4平方公裏,占全縣總面積的4%。
  祊河
  祊河是費縣主要幹河,屬沂河水係一級支流。縣境內溫涼河、瀎河相會於南東洲以下習稱祊河。流嚮自西嚮東南。境內祊河長27.1公哩,河源高程98.90米,出口高程81.10米。落差17.8米,平均比降為0.73‰,河口寬500米,縣內河段最寬處西蔣村1100米,總流域面積1744.3平方公裏,其中縣內流域面積為1524.2平方公裏,係常流河。
  據《費縣志》記載:清乾隆22年(1757年)乾隆南巡過祊河題《渡祊河》詩“鄭宛歸魯泰山祊,因以名河出大筐,清瀎合流被溢浩,萬鬆(山名)如在水中央。”道出了祊河的來源的成因。《臨沂志》載:“瀎水(《水經註》中作治水)源出聰山(今平邑縣西北部太平頂)東經古費城南抵萬鬆山與祊水會,二水合流,但名祊水,而治水遂晦”。《費縣志》載“祊水,源出大筐崮,因經祊邑而名(祊邑即今費城),流經青竜山與泉河會,鼕季泉河溫祊河涼,夏季反是,故稱溫涼河”。這裏所指祊水即今溫涼河。
  祊河上源,北源謂瀎河,為祊幹流之上源;南源謂溫涼河,為祊河較大支流。瀎、溫涼二河會於南東洲村,以下始謂祊河,河北岸有上冶、薛莊、鬍陽、方城、古城等河註入;南有朱田、朱竜、豐收等河註入。
  瀎河
  瀎河是祊河幹流上源。《水經註》、《漢地理志》稱“瀎水”。《費縣志》載“祊水,今名瀎水”。因與南部溫涼河並嚮入祊,瀎河亦稱北條水。其主源在蒙陰縣榛子崖村南鱗山北(《臨沂地區河道志》),蜿蜒行在平邑縣地方鎮東北入費縣境。而後東行1.1公裏,有朱田河自西南匯入,又折北復東偏南行轉東與清太莊,有上冶河自西北匯入,又折東南行至北石溝(此處1984年5月建成中型攔河閘一座),有白埠河北來匯入,偏東轉東南,有南石溝自南匯入,再行1公裏至南東洲匯溫涼河入祊。
  瀎河在縣境內全長24.05公裏,河源高程117.10米(入費S縣境處)河口高程98.9米,落差18.2米,平均比降0.76‰。縣內流域面積為467.84平方公裏。該河平均寬度384.1米,最寬處畢城村達800米,係常流河。瀎河在縣境內較大支流有4條:上冶河、朱田河、白埠河、南石河。
  溫涼河
  為祊河在費縣琉內最大支流,居沂河水係二級支流。源於平邑縣南部太皇崮西北大劉傢溝北山。〈據《沂州志》、《沂州府志》載“祊水,出費縣大筐崮。”《費縣志》載“大筐崮南北有泉,為祊水源,其實非也。”)西北東南自平邑縣魏莊公社東南行10裏許入費縣境,又行經關司、梁邱折東北行入許傢崖水庫,再行至費城鎮東北南東洲與潑河公入祊。
  溫涼河在費縣境內長53.8公裏〈總長61.3公裏),斜貫於費縣西南部,集尼山山脈之水,有“蒙山九回頭,費縣水倒流”之說.源頭高程160.00米,河口高程98.90米,落差61.1米,平均比降1‰,河口250米,總流域面積752.65平方公理,其中:縣內為581.04平方公裏,係常流河。
  涑河
  上源分南北二支:北支源出天井汪,南支源出鮑傢莊一帶。兩支流會後東行橫穿馬莊、劉莊兩鄉鎮至西土單村後入臨沂境。屬沂河水係一級支流,境內河長23.1公裏,源頭高程192.30米,河口高程95.70米,落差96.6米,比降為4.18‰。流域面積為161.34平方公裏,內有中型水庫1座,小(一)型水庫2座,控製流域面積87.38平方公裏,總庫容3535萬立方米,1981年5月在中遊北辛莊北建成攔河蓄水10萬立方米的自動翻板閘一座,係常流河。
  據《費縣志》記載“涑水,此水在費縣境曰涑,過縣境曰武,有上涑下武之說,故知武水即涑水也。
  薛莊河
  源於馬頭崖鄉北端玉皇頂下,東流經譚傢莊,折嚮南經薛莊鎮、鬍陽鎮,在城頭村西匯入祊河,長28公裏,源頭高程516.7米,河口高程98.9米,落差417.8米,比降為14.92‰,流域面積137.8平方公裏,內有石嵐等中小型水庫4座,屬季節性河流。
  鬍陽河
  源於薛莊東北五彩山南麓,南行經鬍陽至北尹東入祊河,長8公裏,源頭高程200米,河口高90.8米,落差109.2米,比降為6.07‰,流域面積60.92平方公裏,內有小型水庫1座,屬季節性河流。
  費縣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由於鼕季受蒙古高壓侵襲較多,夏季受大陸熱低壓影響明顯,加之海洋氣候調和,一般春季幹旱多風,夏天炎熱多雨,秋天涼爽乾燥,鼕天寒冷少雨雪。形成了春旱、夏澇、秋又旱、旱澇不均,無霜較長的氣候特點。
  費縣板慄
  費縣板慄,以慄果均勻整齊、皮薄易剝、色澤鮮豔、味道甘甜、糯性強等特點,國內外頗負盛名,是山東的名貴土特産。 費縣栽培板慄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是一種營養豐富的上等食品,被譽為木本糧食,鐵桿莊稼。板慄含蛋白質10.7%、脂肪7.4%、 澱粉70%。此外,還含豐富的鬍蘿蔔素、 抗壞血酸和多種人體所必需的氨基酸、維生素、天然活酶,以及鈣、磷、鉀、鐵等礦物質。自古以來,板慄被人們視為上等食品。《禮記》記載:“子事父母,婦事舅姑,棗慄飴蜜,以甘之。”意思是說:子女孝敬父母,媳婦孝敬公婆,把慄子和棗作為最佳的食品。在《本草綱目》中,李時珍把它與蓮媲美,說慄子“其仁如老蓮肉”。
歷史沿革
  費縣,春秋時為魯國大夫季友的私邑——費邑,公元前201年建縣,故得名費縣
  (一)建縣之前
  上古,費為東夷部落首領少皞近畿之地。據《尚書·禹貢》記載,唐、虞、夏、商時代,費地均屬徐州之域。《周禮·職方》:“並徐入青”,故西周初年費屬青州。公元前1056年,徐州之戎和淮浦之夷聯合起來進犯魯國,魯侯伯禽率領諸侯討伐,在費地告誡軍士。史官記錄伯禽的誓辭,名為《費誓》(見《尚書》),這是最早記載費地的文字。清代葉圭綬認為西周初年費自為國,為魯國的附屬國(見《續山東考古錄》)。大致在周宣王時代,周王室封魯懿公之孫為費伯,費地自此成為伯國(見《齊乘》及《書傳旁通》)。
  《左傳·隱公元年》:“費伯帥師城郎”,說明到魯隱公(公元前722—前712年在位)時費仍為伯國。至魯桓公時,費國淪為魯國的一個邑。魯僖公元年(公元前659年),鄪邑成為魯國上卿季友的私邑(見《左傳·僖公元年》),又叫采邑。隨着魯國公室的逐漸衰微,魯元公二年(公元前427年)以後,季友後裔季孫氏據鄪邑自立為國。《孟子·萬章》有“費惠公”;《呂氏春秋》以“費”“滕”並列;劉嚮《說苑》有“費君”,均可為佐證。齊威王(公元前356—前320年在位)時,費國曾一度被齊國吞併,齊威王改武城(今梁邱鎮西部及平邑縣魏莊鄉一帶)為南城,並使檀子守南城以拒楚軍(見光緒二十五年《費縣志》轉引《史記·田敬仲世傢》)。
  秦昭王五十二年(公元前255年)前後,費國又被楚國吞併(見《楚文化的東漸》)。石井鎮城後村春秋翼城遺址曾出土楚國金幣“郢爰”,探沂鎮許由城村春秋許由城遺址曾出土楚國金幣“陳爰”可資證明。秦始皇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楚國為秦國所滅。兩年後,秦始皇統一天下,建立秦朝,分天下為三十六部,費地屬薛郡。
  (二)建縣之後
  西漢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正月,韓信被封為楚王,費地屬楚國。本年,劉邦統一天下,分封諸侯,設立郡縣,費地自此建縣。同年十二年,韓信被貶為淮陰侯,劉邦改封其弟劉交為楚王,領有薛、東淮、彭城三郡,費縣屬東海郡。高帝七年(公元前200年),韓信部將陳賀被封為費縣侯,至其孫陳偃時,因罪被褫奪爵位(見《漢書·功臣表》)。武帝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武帝又封城陽頃王子劉方為費縣侯。五年後,劉方因罪被奪爵位(見《漢書·五子侯表》)。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西漢中央政權在全國設置十三部州刺史,費縣屬徐州刺史部東海郡。王莽新朝始建國元年(公元9年),全國郡縣更名,費縣改為順從縣(見《漢書·地理志》)。
  東漢光武帝建武六年(公元30年),費城改隸兗州刺史部泰山郡,為侯國,屬泰山郡十二城之一(見《後漢書·郡國志》)。獻帝建安三年(公元198年),費城又改隸徐州琅琊國(見《三國會要·輿地二》)。
  三國時期,費縣屬曹魏徐州琅琊郡(同上)。
  西晉時期,費縣屬徐州琅琊國(見《晉書·地理志》)。
  永嘉之亂(時在公元307年)以後不久,西晉滅亡,淮水以北地區先後被前趙、後趙、前燕、前秦、後燕、南燕等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占據,歷時約120年。費縣隸琅琊郡。
  東晉政權建立後,晉元帝司馬睿為了安置隨其南遷的原琅琊國士族和流民,於大興三年(公元320年)在江乘縣(今屬南京市)境內僑置懷德縣,屬丹陽郡。鹹和“土斷”(時在公元326—334年)後,懷德縣更名為費縣,有實土,屬南徐州琅琊郡。至南朝宋文帝元嘉十五年(公元438年)廢置(見《景定建康志》)。
  東晉義熙十二年(公元416年),晉將劉裕北伐,滅南燕,收復了黃河以南、淮水以北及漢水上遊廣大地區。費縣一度屬東晉及南朝宋之徐州琅琊郡(見《宋書·州郡志》)。劉裕死後,上述地區又漸次被北魏等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占據。
  北朝時,費縣先屬北魏徐州琅琊郡(見《魏書·地形志》),繼屬東魏北徐州琅琊郡(見《中國歷史地圖集》),再屬北齊北徐州琅琊郡(同上),再屬北部沂州琅琊郡(見(北周地理志))。
  隋朝初年,實行州縣兩級製,費縣屬沂州。大業年間改州為郡,費縣屬琅琊郡(見《隋書·地理志》)。隋末天下大亂,費縣先後被徐圓朗、潘當等部農民起義軍占據(見光緒《費縣志·兵事紀略》)。
  唐平隋亂,於武德四年(公元621年)重建費縣,屬河南道沂州琅琊郡。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廢沂州,費縣屬琅琊郡,乾元元年(公元768年)復置沂州,費縣屬沂州(見《舊唐書·地理志》)。
  五代時期,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皆設沂州,費縣均屬沂州(《新五代史·職方考》)。
  北宋,費縣屬京東東路沂州琅琊郡(見《宋史·地理志》。
  靖康之變(時在公元1126年)後,費縣一度屬張邦昌偽楚和劉豫偽齊兩個傀儡政權。《陶砫山(今屬蒼山縣)普佛寺記》碑為阜昌七年所刻,“阜昌”即劉豫偽齊年號。劉豫被廢黜後,費縣屬金朝山東東路沂州(見《金史·地理志》)。
  金末,費縣一度被南宋收復。宋理宗寶慶三年(公元1227年),南宋承宣使李全變節降元,費縣被割讓給元朝。
  元朝在地方設行中書省,今山東地區直屬中書省,稱腹裏。費縣屬腹裏山東益都路沂州(見《元史·地理志》)。
  明代,改行中書省為承宣佈政使司。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沂州屬山東承宣佈政使司濟寧府。五年,改隸濟南府。七年,屬青州府。十八年,屬兗州府。費縣均屬沂州(見《明代·地理志》)。
  清朝初年,費縣仍屬兗州府沂州。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沂州由散州改為直隸州。十二年,沂州升為府,費縣屬山東省沂州府(見《清史稿·地理志》)。
  辛亥革命後,民國二年(1913年)廢州府,設道。費縣屬山東省岱南道,次年改屬濟寧道。十四年(1925年)改屬山東省琅琊道。十七年(1928年)廢道,費縣直屬山東省政府。二十五年(1936年)設督察專員公署,費縣屬山東省第三行政區督察專員公署(見《山東各縣鄉土調查錄》)、《中國實業志》等)。
  抗日戰爭時期,費縣一帶形成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的人民政權、國民黨政權和日偽政權同時並存、轄區互相交錯並不斷變動的局面。日軍投降後,解放戰爭時期,人民政權和國民黨政權仍然同時存在並互相交錯。
  1、人民政權
  1937年11月,在尚岩鄉溝西村(今屬蒼山縣)成立臨郯費嶧四縣邊區聯莊會辦事處。1939年2月改稱臨郯費嶧四縣邊聯辦事處。
  1939年7月,在康埠莊(今屬平邑縣)成立費縣辦事處,又稱四區(指一、四、五、六四個區)聯合辦事處。
  1940年2月,在大夫寧村(今屬平邑縣)成立費縣抗日民主政府。6月,劃滋臨公路以北、汶河以西為費北行署,屬魯中行政區;滋臨公路以南的西半路為費南縣,屬魯南行政區。8月,在大馮傢樓子(今屬沂南縣)成立臨費沂邊聯縣,屬魯中行政區。
  1941年1月,在薛莊成立費東行署。3月,臨郯費嶧四縣邊聯辦事處改稱臨郯費嶧四縣邊區抗日民主政府(以下簡稱四縣邊聯縣),
  1942年5月,費北行署改稱費北縣,屬魯中行署。6月,析費南縣南部和滕縣東部成立費滕邊辦事處,又稱魯南實驗縣。8月,成立臨費辦事處。11月,成立費西辦事處。1943年1月,成立臨西辦事處。 本年秋,改費東行署為費東縣。10月,撤銷費滕邊辦事處。成立費滕嶧辦事處,又稱費滕嶧縣。11月,撤銷費西辦事處。
  1944年1月,撤銷臨費辦事處。成立溫河縣。費南縣改稱費縣。2月,四縣邊聯縣改稱趙鎛縣。臨費沂邊聯縣改稱沂臨邊聯縣。6月,沂臨邊聯縣改稱沂臨縣。8月,臨西辦事處撤銷。本年,費滕嶧縣改為雙山縣。
  1945年10月,撤銷沂臨縣,大部並入沂南縣。
  1946年1月,費東縣、費北縣合併為蒙山縣。4月,費縣改稱平邑縣。溫河縣改稱費縣,隸屬魯南行政區第一專區。雙山縣改稱麓水縣。
  1947年3月,趙鎛縣分為趙鎛、蒼山二縣。10月,成立白彥縣和臨西縣。
  1948年1月,費縣改隸魯南行政區第三專區。7月,費縣又改隸魯中南行政區第五專區。10月,臨西縣並入臨沂縣。
  19年7月,費縣隸魯中南行政區臺棗專區。
  2、民黨政權
  這一時期,國民黨費縣政權沿襲抗日戰爭之前的建置,但隨着抗日鬥爭形勢的發展,國民黨政權對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的抗日根據地和日軍占領區失去控製。
  19年1月,日軍侵占費縣城後,國民黨縣政府撤到蒙山前,此後主要與國民黨縣黨部一起活動。先在薛莊北新圍子,後到青雲莊一帶。本年12月又南遷到崮口。1940年間遷到老君崖西劉傢莊。1941年又遷到東程莊、南坡一帶,此後一度垮散。1945年後在臨沂西部花園村又成立了流亡縣政府,後一度流亡到徐州。1947年春國民黨軍進攻費縣時,國民黨縣政府進駐縣城。7月,縣城解放,國民黨縣政府流亡臨沂,先在義堂南樓,後到後鄉村。1948年10月在郯城垮散。
  3、偽政權
  費城被日軍占領後,滋臨公路沿綫和全縣重要集鎮如平邑、柏林、仲村、上冶、梁邱、諸滿、瀋傢村等相繼淪陷。日軍先以宣撫班宣傳建政,同年建立偽縣公署,沿用原國民政府建置和區劃。開始屬偽山東省魯南道,後又改屬偽沂州道。1945年8月7日,駐費城日偽軍逃往臨沂,費縣日偽政權垮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5月,麓水縣、趙鎛縣撤銷,費縣改隸臨沂專區。
  19年8月,白彥縣撤銷。
  19年11月,費縣人民政府改稱費縣人民委員會。
  “文化大革命”開始後,1967年3月,費縣革命委員會取代了費縣人民委員會,隸屬臨沂地區革命委員會。
  19年7月,費縣革命委員會屬臨沂行署。
  19年5月,費縣革命委員會改稱費縣人民政府。
  1994年2月,臨沂行署改稱臨沂市政府,費縣仍隸屬之。
人口民族
  費縣人口的發展,經歷了自然生育和計劃生育兩個階段。舊社會,天災人禍頻仍,人口增長遲緩。據史料記載,1661年(清順治十八年)費縣人口僅26731人。當時,清廷曾采取三條措施,安撫人民。一是對民間拖欠的錢糧予以豁免,並賑濟災民;二是號召外流人口回歸,並從外地移民,設官莊(順治年間費縣曾有四十八官莊之說)墾殖荒蕪的土地;三是奬勵生育,凡康熙五十年(1711年)以後出生的人永遠不加賦稅。因此,自順治十八年至康熙五十年(公元1651~1711年的60年間,費縣人口有了較快發展。從26739人,增至44407人,增長了1.62倍。
  建國以來,人民生活安定,人口穩定增長,從1949年的41.2萬人增加至1985年的77.85萬人,36年增長了0.95倍。其中,1958年以前,人口發展較快,一度出現了失控現象。1959年至`961年,由於自然災害以及經濟工作的失誤,致使生育率降低,外流人口增多,人口一度下降。1962年以後,人口開始回升。1971年之後,基本上做到了有計劃生育,有效地控製了人口增長。
  2004年,費縣人口達到93萬人。
行政區劃
  大田莊鄉地處費縣北部蒙山腹地,總面積96平方公裏,轄25個行政村,2.1萬人。
  汪溝鎮 汪溝鎮,與沂南、蘭山兩區接壤,全鎮80個行政村,6.6萬人,總面積151.9平方公裏。
  朱田鎮 朱田鎮位於費城西部,全鎮82個行政村,人口6萬人,面積158.6平方公裏,耕地面積6.1萬畝。
  城北鄉 城北鄉位於費縣縣城以北5公裏處,總面積60.1平方公裏,轄34個行政村,總人口32716人。
  芍藥山鄉 芍藥山鄉地處費縣南部青石山區,轄43個行政村,2.1萬人, 總面積67平方公裏。
  上冶鎮 上冶鎮地處蒙山之陽,距費縣縣城13公裏,總面積76平方公裏,共轄42個行政村,5.5萬人。
  探沂鎮 探沂鎮位臨沂城與費縣縣城中點15公裏處,全鎮轄73個行政村,6.2萬人,總面積106平方公裏。
  新橋鎮 新橋鎮位於費縣東部,與臨沂市蘭山區接壤,總面積71平方公裏,耕地6.7萬畝,人口52282人。
  梁邱鎮 梁邱鎮是費縣第二大鎮,面積197平方公裏,耕地15萬畝,轄83個行政村,9.1萬人。
  鬍陽鎮 鬍陽鎮位於費縣城東北12公裏,全鎮總面積76平方公裏,現轄44個行政村,4.3萬人。
  新莊鎮 新莊鎮位於費縣南部,距費縣城21公裏,距臨沂市區44公裏,4.8萬人。
  劉莊鎮 劉莊鎮位於費縣東南部,總面積62平方公裏,轄31個行政村,3萬人。
  費城鎮 費城鎮為縣城駐地鎮,轄138個行政村街,總面積200.1平方公裏,耕地面積59651畝,15.8萬人。
  薛莊鎮 薛莊鎮位於費縣東北部,總面積156.3平方公裏,轄58個行政村,5.4萬人。
  石井鎮 石井鎮位於費縣西南45公裏處,總面積102.2平方公裏,轄62個行政村,3.5萬人。
  方城鎮 方城鎮位於費縣東北20公裏處,總面積90平方公裏,5.7萬畝耕地,57個行政村,4.7萬人。
  馬莊鎮 馬莊鎮位於費縣東南部,總面積80.5平方公裏,耕地面積2097公頃,轄44個行政村,3.2萬人。
  南張莊鄉 南張莊鄉位於費縣北部,轄31個行政村,3.6萬人,總面積71.5平方公裏。
  大田莊鄉 大田莊鄉地處費縣北部蒙山腹地,總面積96平方公裏,轄25個行政村,2.1萬人。
  費縣探沂鎮,位於縣境東部,東與蘭山區義堂鎮接壤,西連費城鎮,南靠劉莊鎮,北與新橋鎮,鬍陽鄉隔河相望。總面積106平方公裏,耕地面積6.5萬畝,轄73個行政村,5.9萬人,人口密度557人/平方公裏。
  鎮境西部為山區,中東部為平原,祊河流經北部境內15公裏。農作物以小麥、水稻、玉米為主,經濟作物有蔬菜、西瓜、花生等。有各類個體工商戶3051傢,建材加工、板材加工、塑料加工、輕紡、鋁製品製造是主導産業,主要産品有瓷質地板磚、廣場、,日用鋁製品及刨花板、多層、,細木工板等各種規格的木製品。2000年完成工農業總産值11.1億元,四級財政收入66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362元。該鎮有中學3處,小學35處,衛生院2處,村級衛生室32處。
  境內有327國道,兗石鐵路同沂邳公路交叉貫穿全境,全鎮村村實現水,電,路,訊,有綫電視“五通”,10000門程控電話,光纜通訊,移動電話傳輸基站全面開通,可同時辦理電話,電傳,因特網業務。建有35千伏輸變電站一處,電力充足。鎮內規劃建設占地6000畝的縣級工業園一處,貫通六橫七縱13條交通幹道,是投資辦廠的黃金寶地。農歷二,七逢集,三月二十一,十月十五逢會
經濟概況
  費縣歷代以農業為主,工業十分落後,自1840年到1949年先後在任的縣知事達52任,縣長31人,都沒有發展過工業。直到1922年費縣始設實業局。自1920年開始有小型煤炭工業,由私人合資經營,先後在柴卜莊、碗窯兩地開礦採煤。1924年後有副食品加工業,手工作坊有了發展,當時全縣有25傢作坊,主要産品有糕點、醬油、食醋等。1932年由縣政府建設科主辦了兩處手工操作的棉織布廠,可算是費縣歷史上最早的紡織企業。
  新中國成立後,在黨和政府領導下,費縣工業有了巨大發展,50年代末,全縣先後建起了農機廠、印刷廠、探沂輕工機械廠、服裝廠等一批企業。到1975年又建起了化肥廠、閥門廠、車輛廠,從農機廠分建起標準件廠,從車輛廠分建起無綫電元件廠等十幾傢縣辦企業,從此使費縣的工業生産從工場手工業嚮以電力和機器為主要生産手段的現代化工業邁出了一大步,1975年工業總産值達658.16萬元。
  1978年,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費縣工業企業進入了新的歷史發展時期。到二十世紀末,費縣工業已初步形成了紡織、建材、機械、輕工、冶金、食品、化工工業為支柱産業的工業體係。重點考核的60種産品中有中國名牌6種,省級名牌17種,市級名牌25種。全縣工業的行業結構分佈情況是:(1)紡織工業:主要企業有山東華沂集團、機織廠,主要産品有粗紡呢絨、羊絨呢、兔毛紗、工藝地毯、紡織衫、高檔印花巾等(華沂集團固定資産淨值6500萬元,大二型企業,年生産能力:呢絨120萬平方米、毛紗300噸、服裝5萬件、地毯10萬平方米,年産值過億元,利稅過千萬元)。(2)建材行業:有水泥廠8傢,年産水泥60萬噸;建築陶瓷企業2傢,年産陶瓷錦磚120萬平方米、瓷質外墻磚100萬平方米;50萬平方米民用磚瓦生産廠40傢。(3)機械行業:有紡織機械、建材、造紙及紙加工機械、閥門等。
  紡織機械廠擁有固定資産5000萬元,年生産紡織機械、建材機械能力10000噸,具有産值過億、利稅過千萬元的能力。沂春機械製造股份有限公司的紙加工機械暢銷全國20餘個省市。閥門産量5000噸,是全國主要閥門生産基地之一。(4)輕工業:主要有釀酒、造紙、工藝製品、出口五金製品等。山東溫和酒業集團,大二型企業,擁有固定資産投資7600萬元,年生産能力:酒精25000噸、糧食酒3000噸、箱板紙5000噸、銅板紙5000噸、膠印20000令,年産值可達1.5億元,利稅可突破4000萬元。縣造紙廠年産紙2.5萬噸,利稅可達3000萬元。(5)冶金工業:主要企業有6傢,年産鎂3000噸。(6)食品工業:主要有肉食加工、植物油、面粉、果品罐頭、濃縮果汁、果脯、糕點、餅幹等。其中果品加工係列産品加工量10000噸。(7)化工行業:主要産品有導爆索、爆裂管、碳酸氫銨及亮光油等。其中合成氨産量4萬噸,碳銨8萬噸。
  進入新世紀以來,縣工業經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圍繞“三城”建設目標,積極走新型工業化路子,産業結構水平、科技創新能力、經濟質量效益都上了一個新的臺階。現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72傢,年利稅過千萬元的企業10傢,初步形成了以紡織服裝、木業建材、醫藥化工、機械製造為支柱的工業體係。骨幹企業主要有新時代藥業、中植油脂、銀光化工、正義紡織、溫和酒業、光華紙業等21傢。新時代藥業有限公司是國傢級高新技術企業和全省最大的中藥製藥企業,主要從事中西藥原料及製劑、抗生素、生物製藥、基因工程領域的研發、中試和生産,已實現年生産能力3000噸,年産值10億元,利稅2億元。銀光集團民爆産品、鎂係列産品居國內外領先水平,民爆器材生産總量居亞洲第一,鎂犧牲陽極産量居世界第一。費縣中植油脂有限公司是國內大型油脂加工企業,主要生産濃香花生油係列産品及大豆色拉油、菜籽色拉油、葵花籽色拉油等各種油品。公司設計生産能力為日處理800噸花生仁,於2003年10月動工,2004年11月建成投産。
  建有壓榨車間、浸出車間、精煉車間、脫膠車間、小包裝車間和3萬噸低溫庫、4萬噸原料庫、4萬噸油庫等。年可加工花生仁20萬噸,生産色拉油6萬噸、花生粕10萬噸、高蛋白飼料5萬噸,灌裝小包裝7萬噸,年産值15-20億元,年利稅5000萬元。山東正義集團、華沂集團、安信達製衣公司等紡織服裝企業,已形成年産布匹1.6億米,棉紡紗錠13萬錠,服裝200萬套的規模。以探沂加工區為竜頭的木材加工業,已形成6002傢加工企業、年加工木材550萬立方米的規模。縣裏重點規劃建設的2處工業加工區,共引進項目50多個,纍计投資11億元。此外,投資4億元的新時代藥業有限公司二期工程、投資1.8億元的中澳興盛藥業、投資1.2億元的超華熱電聯産項目、投資1億元的香港力同鋁業項目、總投資5.8億元的3個機焦聯産等數十個過億元的項目也落戶費縣,特別是總投資300億元的國電費縣電廠的開工建設,有力地促進了費縣經濟特別是工業經濟的發展,為費縣經濟騰飛奠定了堅實而雄厚的基礎。
英文解釋
  1. n.:  Fei County
相關詞
臨沂企業白酒教育學校師範旅遊山東
景點地理鄉鎮行政更多結果...
分類詳情
張開新莊鎮張開探沂鎮張開馬莊鎮張開朱田鎮張開新橋鎮
張開石井鎮張開城北鄉張開汪溝鎮張開鬍陽鎮張開費城鎮
張開上冶鎮張開薛莊鎮張開梁邱鎮張開劉莊鎮張開方城鎮
張開湖陽鎮張開大田莊鄉張開南張莊鄉張開芍藥山鄉
沂蒙石林旅遊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