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地名 : 地理學教育 : 中國鐵路客運營業站 : 佛山公交站 [顯示全部] : 中國 >山東 >青島 >萊西市 >店埠鎮 > 嶺南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嶺南,是指中國南方的五嶺之南的地區,相當於現在廣東、廣西全境,以及湖南、江西等省的部分地區。
  嶺南古為百越之地,是百越族居住的地方,秦末漢初,它是南越國的轄地。所謂嶺南是指五嶺之南,五嶺由越城嶺、都龐嶺(一說揭陽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庾嶺五座山組成。大體分佈在廣西東部至廣東東部和湖南、江西五省區交界處。是中國江南最大的橫嚮構造帶山脈,是長江和珠江二大流域的分水嶺。長期以來,是天然屏障,南嶺山脈阻礙了嶺南地區與中原的交通與經濟聯繫,使嶺南地區的經濟、文化遠不及中原地區,被北方人稱為“蠻夷之地”。自唐朝宰相張九齡在大庾嶺開鑿了梅關古道以後,嶺南地區纔得到逐步地開發。
  《晉書·地理志下》將秦代所立的南海、桂林、象郡稱為“嶺南三郡”,明確了嶺南的區域範圍。嶺南北靠五嶺,南臨南海,西連雲貴,東接福建,範圍包括了今廣東、海南、廣西的大部分和越南北部,宋以後,越南北部才分離出去。五嶺不單是指五個嶺名,也包括穿越南嶺的五條通道。
  嶺南又稱嶺外、領表,這時站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來看嶺南:從中原地區看,稱為嶺外;從珠江三角洲看,又可稱為領表。
  嶺南是中國一個特定的環境區域,這些地區不僅地理環境相近,而且,人民生活習慣也有很多相同之處。嶺南特色——騎樓
  氣候特徵
  嶺南屬東亞季風氣候區南部,具有熱帶、亞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特點,嶺南的大部分屬亞熱帶時運季風氣候,雷州半島一帶,海南島和南海諸島屬熱帶氣候。北回歸綫橫穿嶺南中部,高溫多雨為主要氣候特徵。大部分地區夏長鼕短,終年不見霜雪。太陽輻射量較多,日照時間較長,以廣東省為例,全省各地的平均日照時數載1450小時-2300小時之間。嶺南為典型的季風氣候區,風嚮隨季節交替變更。夏季以南至東南風為主,風速較小;鼕季大部分地區以北至東北風為主,風速較大;春秋季為交替季節,風嚮不如鼕季穩定。因全年氣溫較高,加上雨水充沛,所以林木茂盛,四季常青,百花爭豔,各種果實終年不絶。植物資源非常豐富。森林植物也為動物生長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嶺南動物種類較多,是全國動物最繁盛的地區之一。
  地理面貌
  嶺南地貌因在歷次地殼運動中,受褶皺、斷裂和岩漿活動的影響,形成了山地、丘陵、臺地、平原交錯,且山地較多,岩石性質差別較大,地貌類型復雜多樣的特點。嶺南河流衆多,具有流量大,含沙量少,汛期長,徑流量豐富等特點,這些河流絶大多數源自西北部、北部和東部的崇山峻嶺中。嶺南最大的河流珠江,是中國第五長河,流量僅次於長江,居全國第二位。
  自然風光
  嶺南自然風光婀娜多姿,既有氣勢磅礴的山巒,也有水網縱橫的平原;既有岩溶洞穴,也有川峽險灘的奇景,更有海天一色的港灣風光。廣東名山中,明末清初的嶺南著名詩人屈大均最為欣賞的是羅浮山,曾在隱居處大書“南嶽草堂”。
  商貿經濟
  古代嶺南,由於山高嶺峻的阻隔,與中原溝通睏難而開發的較晚。但正是“山高皇帝遠”,較少受到中原政治風波的影響,經濟發展一直較為平穩。與中原地區“以農為本”的模式相同,農作物為五穀,尤以水稻為首,而且種植歷史相當悠久。除水稻以外,嶺南水網縱橫,氣候溫和,養魚、種果、種桑、育蠶,重視經濟作物與多種經營。嶺南擁有較長的海岸綫和較早開放的港口,海上對外貿易無時無刻不在刺激着商品經濟和商品意識。明代至清中期,是古代嶺南最繁榮的時期,廣州長時間成為唯一的對外貿易港口,也是當時最大的商業城市之一。清代時珠江商貿航運更加繁忙。康熙帝二十四年,在廣州建立粵海關和在十三行建立洋行制度,乾隆帝年間開始,准許外國人在十三行一帶開設“夷館”,方便經商和生活居住。
  嶺外文化影響
  商周以後,嶺南與中原及長江流域已存在着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往來。戰國時,嶺北漢人因經商、逃亡或隨軍徵戰等原因,逐漸南來。但對嶺南的開拓,則是在秦代統一嶺南後纔開始的。唐代開元年間,張九齡主持擴建大庾嶺新道,使其成為連同嶺南嶺北的主要通道。“茲路既開,然後五嶺以南人才出矣,財貨通矣,中原之聲教日進矣,遐陬之風俗日變矣。”歷史上歷次漢人的大舉南遷,不僅加快了嶺南的開發,並以先進的生産力和文化影響了越族人。同時,歷代流人貶官的流放,對提高嶺南各地文化素質與文化水平,或多或少出過力,唐代流貶廣東有史可考者,流人將近300,降官近200。其中名人士大夫更起到促進的作用,如劉禹錫、寇準、秦觀、湯顯祖、柳宗元、韓愈等。
  尋找嶺南文化研究及定位的依據
  人類在歷史發展過程中遺留下來的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遺物、遺跡。文物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它的範圍很廣,涉及各個領域。文物是反映一個民族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遺跡和遺物,具有本民族的特色。它們從不同側面反映了一個民族近現代的社會發展、社會生産和社會生活,是研究民族歷史的實物資料。有些少數民族由於歷史的原因,沒有本民族的文字或關於本民族歷史的文字記載,該民族的歷史文化遺跡和遺物,就成為研究該民族歷史的唯一可依據的材料,具有特別重要的價值。民俗文物是反映民間風俗、習慣等民俗現象的遺跡和遺物。作為不同風俗的代表性實物,文物資料作為史學研究的依據,可使人們瞭解到一個民族或本民族某個地區風俗文化的發展和變化,瞭解到這些民俗現象怎樣規範和促進人們的社會生活,並使之鞏固、發展或得到調整。
  這些文化遺物,反映着社會發展、社會生産、社會生活、社會文化等各方面的情況,是科學研究的重要實物資料,是博物館等文物收藏機構的主要收藏品。
  在嶺南文化的研究和文物收集整理的工作中為之付出努力並取得貢獻的人有很多,比較有代表性的人物如文物收藏傢、鑒賞傢李志,多年來他主要從事中國古陶瓷、青銅器的研究鑒定和修復工作。他是嶺南古陶瓷館館長,中華民間藏品鑒定委員會專傢組專傢,中國文物學會文物修復專業委員會會員。
英文解釋
  1. n.:  south of the Five Ridges(the area covering Guangdong and Guangxi)provinces,  area south of the Five Ridges (i.e., Guangdong)
近義詞
嶺南
嶺南社區
嶺南
嶺南
嶺南街道
相關詞
中國廣州外嚮型經濟加工製造業呼倫貝爾阿倫旅遊地理
建築園林廣東文化風景名勝景點大學學院
民辦高校人物歷史人物中醫中國歷史音樂嶺南一支花香港
百科辭典格致書院樂器古董古琴南海詩人汕頭飲食
小吃美食更多結果...
包含詞
嶺南鄉嶺南梨嶺南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