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東營旅遊投訴電話:東營市旅遊投訴電話:0546-8319875
山東省旅遊投訴電話:0531-82963423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東營最佳旅遊時間:每年的春、夏、秋季。東營美食:特色美食:蛋黃明蝦孔雀三鮮
東營購物:東營市的商業街位於西城的商河路,交通方便,乘101或103路到達,在這裏,你可以買到東營的土特産等,各種商品應有盡有
當地特産:黃河口刀魚餚驢肉
東營交通:公路
東營公路縱橫貫通,交織成網。全市公路通車里程2913.4公裏,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裏39公裏,居中國沿海城市前列。10條幹綫公路以東營黃河大橋為樞紐,南與濟青高速公路相連,北通北京、天津,是膠東半島和魯中山區進入京津的必經之地。
鐵路
東營鐵路南接橫跨東西的膠濟鐵路,經淄博、濟南與縱貫南北的京滬鐵路相連,列車由東營直發南京浦口,交通十分便利。即將開工建設的德煙鐵路,縱貫東營全境,將與東營海港至淄博的張東鐵路相交,加速實現東營地區的海陸聯運。
港口
東營港是黃河經濟帶連接東北亞最佳海陸通道中的樞紐。東營至大連海上滾裝運輸航綫已經開通,3個3000噸級泊位正在擴建中,東營港將成為以石油、煤碳輸出為主,具有綜合功能的萬噸港。
航空
東營飛機場是國務院和中央軍委批準的國傢二級機場,又是國傢規劃的華東十大國際機場之一。隨着二期工程的擴建,不久可望開通定期航班。
東營住宿:東營市有旅遊涉外飯店19傢,其中三星級飯店2傢、二星級4傢。東營娛樂:各星級賓館如大明大廈有保齡球館、舞廳、健身房,每天晚上有時裝表演、演唱會和舞會。各旅遊景點還不定期的舉辦慶祝活動。 |
|
山東行政區劃圖東營(英文名:Dongying)
【由來】在東營市東營村打出了勝利油田的第一口油井,這個城市也以這個村子而命名。
【別稱】石油之城、生態之城、東方濕地之城、黃河水城
【簡介】
行政區劃圖東營市是萬裏黃河入海的地方,是共和國最年輕的城市。1983年建市,建市初,全市劃為東營、牛莊、河口3個區,廣饒、利津、墾利3個縣,3個鎮、55個人民公社,1780個生産大隊。1984年撤社改鄉、撤隊改村。1987年6月,牛莊區與東營區合併為東營區。此後多次進行鄉鎮規模調整,撤、並了一些鄉鎮。至2007年底,東營市轄東營、河口2個區,廣饒、利津、墾利3個縣,23個鎮、13個鄉、7個街道辦事處,1781個村民委員會。南部廣饒縣(齊國樂安)是古代大軍事傢兵聖孫武的故裏,東營區牛莊鎮時傢村是呂劇的發源地,東營市歷史博物館(廣饒)存有最早的中譯本《共産黨宣言》。北部是黃河衝積的新生淤地——黃河三角洲。這裏是中國第二大油田——勝利油田駐地,是濟軍基地,是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駐地。這裏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還有豐富的海洋資源。南部歷史悠久,北部資源豐富。這裏有亞洲最大的地上人工湖——天鵝湖,山東省最大的城市公園——東營清風湖公園。南部的廣饒縣是全國第一個村村通柏油路的縣,是第一批村村通電話的縣,是第一批村村通公交車的縣,是第一批村村通自來水的縣,也是東營市第一個進入全國百強縣的縣。目前東營市正在進行廣利河改造工程,提出了“回歸河流”的規劃理念,包括三方面的含義:廣利河回歸成為具有生態景觀功能的城市河流;中心城回歸成為與河流聯繫密切的和諧關係;重新塑造人與水的關係——從“索取”到“回饋”,讓河流成為一條健康的河流,與城市共同發展。
行政區劃代碼:370500
區號:0546
車牌號:魯E
郵政編碼:257000
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張秋波
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建華 |
|
[位置面積]
東營市位於山東省北部黃河三角洲地區,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在東營市境內流入渤海。東營市地理位置為北緯36°55′~38°10′,東經118°07 ′~119°10′。東、北臨渤海,西與濱州市毗鄰,南與淄博市、濰坊市接壤。南北最大縱距123公裏,東西最大橫距74公裏,總面積7923平方公裏。
[建置]
東營市建市前的歷史主要沿廣饒 、利津、墾利3縣歷史追溯。位於市域南部的廣饒縣歷史悠久,五千多年前就有人 類居住,西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縣;位於市境西部的利津縣金明昌三年十二月(1193年1月)以永利鎮升置利津縣;位於市境北部的墾利縣境大部係黃河新淤地,1943年在中共墾區抗日民主政權的基礎上建立墾利縣。至建市前,3縣的建置、隸屬迭次變更。
1961年4月,華北石油勘探處在原廣饒縣辛店公社東營村附近打成第一口勘探井--華八井,獲日産8.1噸工業油流。從此,拉開華北石油會戰的序幕。1962年9月23日 ,在東營構造上打的營2井獲日産555噸油流,為當時全國日産量最高的油井。為紀念打出這一高産油井之日,勝利油田始稱“九二三廠”。隨着石油勘探開發會戰的深入發展,東營村一帶逐步形成由會戰指揮部和一些二級單位機關及後勤單位組成的礦區城鎮,人們稱之為“基地”。1965年3月,為支援石油會戰,經中共山東省委批準,惠民地委决定成立縣級工作機構--中共惠民地區東營工作委員會和東營辦事處,並組織一批為礦區服務的商業、金融、郵電等機構。1971年6月11日,九二三廠更名為“勝利油田”。為適應勝利油田發展和開發建設黃河三角洲的需要,1982年8月山東省政府嚮國務院請示成立省轄地級市--東營市,同年11月10日國務院以[82]國函字249號文件批復了省政府請示,劃原惠民地區的墾利、利津2縣,廣饒縣的4個公社,沾化縣的4個公社,博興縣的1個公社和3個大隊,成立省轄地級東營市。1983年8月30日,國務院以[83]國函字175號文件批復了山東省政府請示,把廣饒縣劃歸東營市。1983年10月15日,召開東營市成立慶祝大會,東營市委、市政府正式挂牌辦公。 |
|
【地質】
東營市地處華北坳陷區之濟陽坳陷東端,地層自老至新有太古界泰山岩群,古生界寒武係、奧陶係、石炭係和二疊係,中生界侏羅係、白堊係,新生界第三係、第四係;缺失元古界,古生界上奧陶統、志留係、泥盆係、下古炭統及中生界三疊係。凹陷和凸起自北而南主要有:埕子口凸起(東端)、車鎮凹陷(東部)、義和莊凸起(東部)、沾化凹陷(東部)、陳傢莊凸起、東營凹陷(東半部)、廣饒凸起(部分)等。
【地貌】
地勢沿黃河走嚮自西南嚮東北傾斜。西南部最高高程為28米(大沽高程,下同),東北部最低高程1米,自然比降為1/8000~1/12000;西部最高高程為11米,東部最低高程1米,自然比降為1/7000。黃河穿境而過,背河方向近河高、遠河低,背河自然比降為1/7000,河灘地高於背河地2~4米,形成“地上懸河”。全市微地貌有5種類型:古河灘高地,占全市總面積的4.15%,主要分佈於黃河决口扇面上遊;河灘高地,占全市總面積的3.58%,主要分佈於黃河河道至大堤之間;微斜平地,占全市總面積的54.54%,是崗、窪過渡地帶;淺平窪地,占全市總面積的10.68%,小清河以南主要分佈於古河灘高地之間,小清河以北主要分佈於微斜平地之中、緩崗之間和黃河故道低窪處;海灘地,占全市總面積的27.05%,與海岸綫平行呈帶狀分佈。
【氣候】
東營市地處中緯度,背陸面海,受亞歐大陸和西太平洋共同影響,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春季回暖快,降水少,風速大,氣候乾燥,有“十春九旱”的特點;夏季氣溫高,溫度大,降水集中,有時受臺風侵襲;秋季氣溫急降,雨量驟減,秋高氣爽;鼕季雨雪稀少,寒冷乾燥。主要氣象災害有霜凍、幹熱風、大風、冰雹、幹旱、澇災、風暴潮災等。境內南北氣候差異不明顯。多年平均氣溫12.8℃,無霜期長達206天,≥10℃的積溫約4300℃,可滿足農作物的兩年三熟。年平均降水量5559毫米,多集中在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65%,降水量年際變化大,易形成旱、澇災害。2004年,東營市天氣氣候的主要特點是:氣溫偏高,降水黃河全年徑流量1913億立方米;2004年,黃河全年徑流量1982億立方米。
明顯偏多,日照明顯偏少;由於氣象條件時空分佈不均,年內春旱夏澇、大風、暴雨和冰雹等強對流天氣較多。全市年平均氣溫13.8℃,較常年偏高1.0℃,與上年同期相比偏高0.6℃;鼕季極端最低氣溫-13.8℃,出現在1月22日(廣饒);夏季極端最高氣溫37.2℃,出現在6月11日(河口)。全市年平均降水量761.6 毫米,較常年偏多37.0%(偏多205.7毫米),與上年同期相比偏少24.4毫米;各地年降水量在855.3(墾利)~703.1毫米(河口)之間。全市年平均日照時數2605.4小時,較常年偏少52.1小時,與上年同期相比偏多184.0小時;各地年日照時數在2711.2(河口)~2412.1小時(廣饒)之間。全年無霜期為231天。
【河流】
黃河,東營段上起濱州界,自西南嚮東北貫穿東營市全境,在墾利縣東北部註入渤海,全長138公裏。黃河水徑流量年際變化大,年內分配不均,含沙量大。據利津水文站1950~2001年實測資料,黃河年均徑流量332.6億立方米,最大973.1億立方米(1964年),最小18.8億立方米(1997年);最大流量為10400立方米每秒(1958年7月),最小流量為斷流幹河;年均輸沙量8.36億噸,最大21億噸(1958年),最小0.15億噸(1997年)。90年代以來,黃河年徑流量減少,經常出現斷流。1999年後,黃河水利委員會加大對沿黃地區引水的管理力度,斷流現象趨緩,2000~2004年實現不斷流。2002年,黃河全年徑流量41.58億立方米;2003年,黃河全年徑流量1913億立方米;2004年,黃河全年徑流量1982億立方米。
全市除黃河外共有骨幹排水河道30條。以黃河為分界綫,黃河以南屬淮河流域,有小清河及其支流淄河、陽河、泥河子、預備河,支脈河及其支流小河子、武傢大溝、廣蒲河、五幹排,廣利河及其支流溢洪河、東營河、老廣蒲河、五六幹合排、六幹排,永豐河及其支流三排溝,張鎮河、小島河20條河流;黃河以北屬海河流域,有潮河及其支流褚官河、太平河,馬新河,沾利河,草橋溝,草橋溝東幹流,挑河,神仙溝及其支流新衛東河10條河流。
【海域】
東營市海岸綫北起順江溝河口,南至淄脈溝口,全長350.34公裏,約占山東省海岸綫的1/9。“0”米至岸綫灘塗面積10.19萬公頃。負10米等深綫以內淺海面積4800平方公裏。沿岸海底較為平坦,淺海底質泥質粉砂占77.8%,沙質粉砂占22.2%。海水透明度為32~55釐米。海水溫度、????度受大陸氣候和黃河徑流的影響較大。鼕季沿岸有3個月冰期,海水流冰範圍為5~10海裏,????度在30‰左右;春季海水溫度為12~20℃,????度多為22~31‰;夏季海水溫度為24~28℃,????度為21~30‰;黃河入海口附近常年存在低溫低????水舌。東營海域為半封閉型,大部岸段的潮汐屬不規則半日潮,每日2次,每日出現的高低潮差一般為0.2~2米,大潮多發生於3~4月和7~11月,潮位最高超過5米。易發生風暴潮災,近百年來發生潮位高於3.5米的風暴潮災7次。近海在黃河及其它河流作用下,含????度低,含氧量高,有機質多,餌料豐富,適宜多種魚蝦類索餌、繁殖、洄遊。 |
|
東營市是適應石油工業發展於1983年10月建立的省轄地級市。
“東營”原是廣饒縣辛店公社的一個村名。1964年3月,華北石油勘探會戰總指揮部部址設在東營村,對外稱“九二三廠”。東營成為華北石油勘探會戰基地。為支援和配合石油開發會戰,1965年3月,中共山東省委和惠民地委决定在此設立縣級工作機構——中共惠民地區東營工作委員會和東營辦事處,東營始以行政區域名稱出現,但無行政轄區,衹組建和統轄部分為油田服務的商貿、服務、金融、郵電等行業。1967年2月,東營工委和東營辦事處機構並入墾利縣。1971年12月,重新恢復東營工委和辦事處機構。隨着石油工業的開發和地方經濟建設發展,東營地區漸具城市規模。1982年11月10日,國務院以[82]國函字249號文批準設立地級東營市,劃定市區範圍,並將惠民地區的墾利、利津兩縣劃歸東營市領導。1983年8月30日,國務院又以[83]國函字175號文批准將惠民地區的廣饒縣劃歸東營市管轄。1983年10月15日,東營市舉行成立大會,市人民政府正式挂牌辦公。 |
|
建市初,全市劃為東營、牛莊、河口3個區,廣饒、利津、墾利3個縣,3個鎮、55個人民公社,1780個生産大隊。1984年撤社改鄉、撤隊改村。1987年6月,牛莊區與東營區合併為東營區。此後多次進行鄉鎮規模調整,撤、並了一些鄉鎮。至2005年底,東營市轄東營、河口2個區,廣饒、利津、墾利3個縣,20個鎮、16個鄉、9個街道辦事處,1762個村民委員會。 |
|
市境南部、 西南部,村落古老,歷來人口密集。北部、東北部地廣人稀。1982年人口普查資料顯示, 廣饒縣平均每平方公裏326.97人,其中小清河以南地區平均每平方公裏多達700~900人; 利津縣平均每平方公裏173.8人;墾利縣平均每平方公裏109人。 建市以後按新的行政區劃統計,1985年的人口密度是:廣饒縣平均每平方公裏389.4人; 東營區平均每平方公裏327.5人;利津縣平均每平方公裏173.8人;墾利縣平均每平方公裏109人; 河口區平均每平方公裏57人。隨着城市的發展,人口逐漸嚮城市中心區集中。至1995年,全市平均人口密度為207人/平方公裏。其分佈密度為: 東營區每平方公裏438人;廣饒縣每平方公裏406人;利津縣每平方公裏224人;墾利縣每平方公裏95人;河口區每平方公裏僅81人。2006年末公安部門統計的戶籍戶數為60.6萬戶,人口為181.8萬人,比上年增長0.7%。其中,男性人口92.3萬人,女性人口89.5萬人。全市全年出生人口1.7萬人,死亡0.9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15‰。年末暫住人口15.0萬人,其中男性9.0萬人,女性6.0萬人。東營市中心城市人口由2000年的55.58萬人增加到61.56萬人(2007)。
200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00.48萬人,增加1.39萬人。城鎮化率為57.77%,比上年提高0.67個百分點。年末公安部門統計的戶籍數為58.44萬戶,人口為183.97萬人,增長0.5%,其中:男性人口93.05萬人,女性人口90.92萬人。全市人口出生率8.59‰、死亡率4.86‰、自然增長率3.73‰;合法生育率為98.9%;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07。 |
|
東營市域是以黃河三角洲地區的廣饒、利津、墾利3縣全境和原博興縣、沾化縣的一部分鄉鎮組成。南北陸域形成和建置時間遲早有較大差異。南部廣饒縣境內早在五千多年前就有人類居住。西部利津縣大約成陸於春秋戰國時期。北部墾利縣和河口區大部分地域係近代黃河泥沙造陸所成,僅有近百年歷史。其建置、隸屬迭次更變。
市境南部地域遠在新石器時代中晚期就有人類居住,據出土文物考證,傅傢、營子等遺址屬於大汶口文化和竜山文化。夏代至殷末,為季艹則氏、逢伯陵、蒲姑氏居地。
西周至戰國時期,市域內已成陸部分均為齊國地。
秦代屬齊郡。
西漢時期,境內屬千乘郡和齊郡。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首置廣饒縣,屬齊郡。今廣饒縣境分屬2郡5縣之地,即千乘郡之千乘縣、琅槐縣;齊郡之廣饒縣、巨定縣、利縣。今利津南部之地屬千乘郡之漯沃縣、蓼城縣。漢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廣饒曾一度被封為侯國。
王莽新朝時期,今市境屬建信郡。南部為千乘縣、琅槐縣地,西部為施武、延亭縣地。
東漢初期沿西漢建置。漢明帝永平三年(公元60年),以千乘郡改為千乘國。永元七年(公元95年)改千乘國為樂安國。今市境屬樂安國。南部置利、益、博昌3縣(廣饒、巨定、琅槐3縣廢),西部置有蓼城縣(漯沃縣廢)。
三國時期,屬魏國青州樂安國博昌、利縣、蓼城縣地和冀州樂陵國漯沃縣地。
西晉時,復置廣饒縣,屬齊國。今市境西部部分屬冀州樂陵國漯沃縣和青州樂安國蓼城縣。
東晉至南北朝時期,今市境先後為後趙、前燕、後燕、前秦、北魏等國屬地。其行政建置,皆相因襲,市境屬青州齊郡和樂安郡、冀州樂陵郡。
隋朝,初期罷郡存州,實行州縣兩級行政,開皇三年(公元583年)移千乘於廣饒,廣饒縣名改為千乘,屬青州。十六年(公元596年)廢漯沃縣置蒲臺縣,轄永利鎮,屬棣州。大業三年(公元607年)復改州為郡。青州改為北海郡,棣州改為渤海郡,今市境分屬之。
唐朝,復改郡縣製為州縣製,又在州縣之上設“道”,今市境南部先屬河南道乘州千乘縣,後屬河南道青州千乘縣。市境西部屬河北道棣州渤海縣、蒲臺縣。
宋朝,初廢道製。宋太宗至道三年(公元997年)在州縣之上設置“路”。今廣饒縣地屬京東東路青州千乘縣。今利津縣地先屬河北路,後屬河北東路濱州渤海縣。
金朝統一北方後,仿宋製,實行路、州(府)、縣三級行政。金熙宗天眷元年(公元1138年),改千乘縣為樂安縣,屬山東東路益都府。明昌三年十二月(1193年1月)以永利鎮升置利津縣,屬山東東路濱州。
元朝統一中國後,首設行省。今市境南部屬中書省山東東西道宣慰司益都府樂安縣,西部屬中書省山東東西道宣慰司濱州利津縣。
明朝,廢除行省,設置直隸區和承宣佈政使司,下設府、州、縣。今市境南部屬山東承宣佈政使司青州府樂安縣,西境屬山東承宣佈政使司濟南府濱州利津縣。
清朝,實行省、府、縣三級行政,今市境南部屬山東省青州府樂安縣。西部屬山東省濟南府利津縣和沾化縣(局部),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改屬武定府。
中華民國時期,1913年廢府實行省、道、縣三級。今市境南部屬山東省膠東道樂安縣。1914年,民國政府改定全國重複縣名,樂安縣更名為廣饒縣。1915年改屬淄青道。1927年廢道,直屬山東省。市境西部初屬山東省岱北道利津縣、沾化縣地,1915年改屬濟南道,1928年直屬山東省。
抗日戰爭時期,1938年,今市境大部為日本軍隊侵占,境內政權割據分立,政區不統一。其中,中國共産黨領導的抗日民主政權有1939年後成立的益(都)、壽(光)、臨(淄)、廣(饒)四邊縣政府,隸屬清東督察專員公署;1940年建立的廣饒縣抗日民主政府(1942年2月撤銷);1941年初建立的廣北縣行政公署,1943年改稱廣北縣政府;1941年9月建立的墾區建設委員會,1942年改稱墾區行政委員會,1943年4月改稱墾利縣政府,隸屬清河區行政公署。1944年以後,以上均隸屬渤海行政公署。
國民黨建立的政權:1938年10月,國民黨山東保安十六旅建立廣饒縣政府,衹存在4個月;1938年2月,國民黨地方遊擊部隊劉景良進駐利津城,建立國民黨地方政權,歷時僅11個月。
日偽政權:1937年12月,日軍第一次侵占利津城,建立偽政權。後日軍主力撤走,偽政權為國民黨劉景良部摧垮。1939年,日軍二次侵占利津城,再建偽政權,隸屬偽山東武定道。1939年2月,侵占廣饒的日軍組織偽廣饒縣政府,隸屬偽山東青州道。
解放戰爭時期,利津與墾利縣同屬渤海區第四專署。1949年四專署改稱墾利專署。1945年,廣北縣、四邊縣撤銷,建立廣饒縣政府,隸屬渤海區清河專署。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1950年5月,撤銷渤海行政區,今市境內廣饒、利津、墾利均隸屬於惠民地區行政公署。1956年,墾利縣建製撤銷,墾利、利津合併為利津縣。1958年,沾化、利津合併為沾化縣。惠民專區與淄博市合併為淄博專區,境內廣饒縣、沾化(含利津)縣、縣級孤島人民公社屬之。1959年,孤島人民公社撤銷,恢復墾利縣。1961年,沾化、利津縣分置,惠民地區與淄博市分開。境內廣饒、利津、墾利及沾化局部隸屬於惠民專區。1983年10月東營市建立。 |
|
黃河三角洲這片熱土,自古以來就人才輩出,這些傑出的人物如燦爛的群星,在歷史的夜空中閃爍。古代史上,春秋戰國時期,當時的樂安(今廣饒)是聞名中外的“兵聖”孫武(孫子)的故裏;漢代,有著名的經學家歐陽生、倪寬,其中倪寬在漢武帝時官至御史大夫,並對中國歷法的進步做出很大貢獻;元代,有一代名將護國上將軍綦公直;明代,有著名學者李舜臣和以剛正著名的“鐵面御史”成勇;清代,有名冠齊魯的學者李煥章,“楊州八怪”之一、頗有政聲的樂安縣令李方膺,名澤後世、為官清廉的隋藏珠,聞名中外的古錢幣學家李佐賢,著名農民起義首領李金鰲等。近現當代史上,一大批優秀的東營兒女,或投身於民主革命的洪流,或獻身於民族解放的疆場,或致力新中國的建設事業,在不同的領域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如追隨孫中山的辛亥革命著名人士鄧天一,著名革命烈士李耘生、李竹如,抗日名將李玉堂,中央廣播事業局黨委第一書記丁萊夫,國傢勞動部副部長劉子久,當代著名文學批評傢李長之,呂劇創始人時殿元,東路琴書代表人物商業興,山東快書“楊派”代表人物楊立德,世界知名的苎麻纖維專傢酆雲鶴,治黃特等功臣於祚棠,“人民的好警察”聶士興,“鐵人式的好工人”王為民等。這些東營優秀兒女,不僅使東營市的史册熠熠生輝,也為中華民族的史册增添了光彩。 |
|
東營市東營區牛莊鎮時(chi)傢村是我國八大劇種—呂劇的發源地!
李二嫂改嫁
王小趕腳 呂劇是山東省地方戲麯劇種之一,曾名“化裝揚琴”、“琴戲”。係由民間說唱藝術“山東琴書”(坐腔揚琴)發展演變而來。起源於山東以北黃河三角洲,流行於山東和江蘇、安徽部分地區。最初的呂劇班大都走鄉串村,演出於田間地頭,影響甚小。1910年前後搬上舞臺。1953年戲麯改革中由山東省戲改組定名呂劇。1953年山東省呂劇院成立之後,呂劇成為遍及山東、享譽全國的劇種。
2007年10月中旬,首屆呂劇文化藝術節在呂劇的故鄉——山東省東營市成功舉辦。
呂劇名稱的由來,流傳着很多的說法,大體上有以下幾種:
一、1915年前後,原屬廣饒縣牛莊的時傢村(今已劃為東營區)老藝人時殿元,也曾以紙糊毛驢,化裝演唱《王小趕腳》,受到了群衆的歡迎,人們便把它稱為驢戲,由於這個稱號欠雅,經一些文人的推敲音譯成了“呂戲”。1923年,這種驢戲進了濟南府,演出的主要劇目是《呂洞賓打藥》,當地群衆不明白這個劇種的來源,衹聽說叫“驢戲”,又由於主要劇目是“呂”字打頭,觀衆就把它稱為呂戲。
二、呂劇的“呂”字,原是二十五戶為一閭的“閭”字。意思是街坊鄰里戲、家乡戲。以後在輾轉、流傳中,把“閭”簡化為“呂”。也有的說,過去說琴書,大多是兩口子或一傢人搭檔,演唱的內容又多係反映男女愛情的。兩口為“呂”,因而就叫呂戲。
三、呂戲原來稱為捋戲。此說有二:一是由於演唱時主要伴奏樂器是墜琴,按奏墜琴的手指是上下捋動,故名為捋戲;又因中國音樂十二律中的陰律有六種,總稱“六呂”,因而將“捋戲”改稱為“呂戲”。另一種傳說是,當年為這種戲起名時,有的老藝人說,這種戲演唱時順藤摸瓜,捋着蔓子捋到底,就叫捋戲吧。捋與呂同音,遂定名為呂戲(呂劇)。 |
|
東營市不僅“人傑”而且“地靈”。黃河三角洲資源豐富,素有“金三角”之稱。至2002年底,勝利油田共發現油田69個,氣田2個,探明石油地質儲量42.9億噸;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382.4億立方米;投入開發油田67個,動用地質儲量35.3億噸,動用程度82.3 %。共有油井2萬多口,纍计生産原油7.7億噸,生産天然氣349.88億立方米。沿海淺層鹵水儲量2億多立方米,深層????礦、鹵水資源主要分佈在東營凹陷地帶,推算儲量達1000多億噸。煤的發育面積約630平方公裏,主要分佈於廣饒縣東北部、河口區西部,尚未開發利用。地熱資源主要分佈在渤海灣南新戶、太平、義和、孤島、五號樁地區及廣饒、利津部分地區,地熱異常區1150平方公裏。土地資源豐富,人均土地685畝,是山東省人均土地的26倍;並且黃河以其獨特的“填海造陸”功能,不斷為東營市營造新的陸地。生物資源中,木本植物44科,79屬,179種(含變種);浮遊植物116種,蕨類植物4種;畜禽類約11科20餘種40多個品種;鳥類48科270種,其中國傢一類保護鳥類7種,二級保護鳥類33種;水生動物有641種,其中有淡水魚類108種、海洋魚類85種,有“百魚之鄉”之稱 。 |
|
在中國的城市之林中,東營市是一個非常年輕的城市。20年間,東營人在一張白紙上,畫出了最新最美的畫圖,經濟社會發展之快令世人颳目相看。2002年,全市國內生産總值(按當年價格計算,增長幅度按可比價格計算,下同)540.3億元,是1983年的8.35倍,年平均增長11.82%;其中地方國內生産總值248.94億元,是1983年的12.3倍,年平均增長14.1%。全市産業結構調整取得明顯成效。第一産業得到穩定發展,第二産業逐步調整提高,第三産業迅速發展。2002年,全市完成第一産業增加值32.96億元,是1983年的2.61倍,年平均增長5.2%;第二産業增加值417.37億元,是1983年的9.74倍,年平均增長12.73%;第三産業增加值89.97億元,是1983年的18.16倍,年平均增長16.48%,是三次産業中增幅最高的;三次産業的比例由1983年的9.08:72.74:8.18變化為2002年的6.1:77.2:16.7。開發黃河三角洲,是山東省委、省政府確定的兩大跨世紀工程之一。“發展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已在九屆全國人大第四次會議上正式列入國傢“十五”計劃綱要。2003年,山東省政府批準,在黃河三角洲(東營)建設山東省加工製造業基地。“信用東營”和“數字化東營”建設進展順利。
東營市已與40多個國傢和地區建立了友好往來關係。先後與美國得剋薩斯州米德蘭市和韓國江原道三陟市結為友好城市。被聯合國工發組織確認為“國際緑色産業示範區”。加入了世界能源城市夥伴組織。固定資産投資規模日益擴大,重點建設碩果纍纍。1983年,全市固定資産投資僅為8.5億元,1990年為46.11億元。近三年來,全市招商引資取得豐碩成果,共引進招商項目10399個,科英電子等一批大的工業項目相繼落戶東營。2002年全市固定資産投資猛增至240.8億元,是1983年的28.3倍,年平均增長19.24 %,也是全市歷史上重點建設項目和投資額度最多的一年。20年纍计完成投資1784.5億元。
2008年全市生産總值突破2000億元,達到2052.62億元,比上年增長13.7%。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産總值102741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為14783美元,增長12.9%。第一産業增加值70.08億元,增長5.0%,對GDP的貢獻率為1.2%;第二産業增加值1570.93億元,增長13.2%,對GDP的貢獻率為74.3%;第三産業增加值411.61億元,增長17.2%,對GDP的貢獻率為24.5%。經濟結構繼續保持“二三一”的格局。三次産業結構為3.4:76.5:20.1。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1676.48億元,增長14.5%,回落2.4個百分點,其中地方工業增加值776.48億元,增長20.1%,回落16個百分點。
全年完成固定資産投資873.81億,增長25.1%,其中地方完成固定資産投資692.15億元,增長23.2%。
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54.61億元,增長23.3%。
全年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411932萬美元,增長55.3%,其中進口214698萬美元,增長71.6%;出口197233萬美元,增長40.7%。
全年共接待海內外遊客429.22萬人次,增長30.1%,其中入境遊客1.67萬人,增長46.5%。旅遊總收入28.66億元,增長39.8%,其中旅遊外匯收入1530萬美元,增長128.9%。
實現全口徑財政收入413.86億元,增長20.9%,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70.95億元,增長18.0%。地方財政支出89.72億元,增長17.6%。
200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00.48萬人,增加1.39萬人。城鎮化率為57.77%,比上年提高0.67個百分點。年末公安部門統計的戶籍數為58.44萬戶,人口為183.97萬人,增長0.5%,其中:男性人口93.05萬人,女性人口90.92萬人。全市人口出生率8.59‰、死亡率4.86‰、自然增長率3.73‰;合法生育率為98.9%;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07。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87元,增長15.0%。農民人均純收入6660元,增長13.5%。 |
|
2006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保持較快增長。交通網絡進一步完善,綜合運輸能力不斷提高。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全年實現增加值20.8億元,比上年增長13.7%。年末全市等級公路通車里程7322.6公裏。其中幹綫公路里程832.8公裏,縣、鄉道及專用公路里程3208.3公裏,村道里程為3281.5公裏。全年共完成公路貨物運輸量6134萬噸,比上年增長7.0%;公路貨運周轉量761748萬噸公裏,增長11.2%;水路貨運量66萬噸,增長6.5%;港口貨物吞吐量54.2萬噸,增長7.0%;民航貨運量176噸。全年共完成公路旅客運輸總量2908萬人,增長12.5%;公路客運周轉量198637萬人公裏,增長7.8%;航空客運量3.6萬人,增長50.6%。
郵電通信業繼續保持平穩增長。全市完成郵電業務總量23.8億元,比上年增長8.4%。其中,郵政業務總量1.6億元,增長20.1%;電信業務總量22.2億元,增長7.9%。年末局用交換機總容量為76.6萬門,增長8.1%;固定電話用戶為59.0萬戶,下降1.6%;小靈通用戶14.8萬戶,增長22.0%;移動用戶158.7萬戶,增長22.2%;互聯網用戶17.1萬戶,增長23.7%。
積極打造旅遊品牌,旅遊業發展步伐加快。圍繞建設旅遊強市的目標,創新理念、整合資源、完善服務、培育精品,大力發展黃河口生態旅遊、休閑觀光旅遊和文化旅遊,服務設施進一步完善,服務接待水平有了新提高。全市共有星級酒店21傢。其中五星級2傢,四星級3傢,三星級7傢。旅行社45傢,比上年增5傢。全年接待國內遊客242.4萬人次,實現國內旅遊收入14.4億元;全年接待入境遊客4692人,其中外國人2630人,港澳臺遊客2062人,過夜人數4320人,實現旅遊外匯收入538.4萬美元。
公路
東營公路縱橫貫通,交織成網。全市公路通車里程2913.4公裏,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裏39公裏,居中國沿海城市前列。10條幹綫公路以東營黃河大橋為樞紐,南與濟青高速公路相連,北通北京、天津,是膠東半島和魯中山區進入京津的必經之地。
鐵路
東營鐵路南接橫跨東西的膠濟鐵路,經淄博、濟南與縱貫南北的京滬鐵路相連,列車由東營直發杭州,交通十分便利。即將開工建設的德煙鐵路,縱貫東營全境,將與東營海港至淄博的張東鐵路相交,加速實現東營地區的海陸聯運。
港口
東營港是黃河經濟帶連接東北亞最佳海陸通道中的樞紐。東營至大連海上滾裝運輸航綫已經開通,3個3000噸級泊位正在擴建中,東營港將成為以石油、煤碳輸出為主,具有綜合功能的萬噸港。
航空
東營飛機場是國務院和中央軍委批準的國傢二級機場。每天有飛往北京,上海的班機。
【東營旅遊】
東營市風光奇秀,具有獨特的旅遊資源。南部主要景點有孫武園、南宋大殿、柏寢臺、傅傢遺址等。北部為黃河衝積的近代三角洲平原,雄渾壯闊,富有野趣。有堪稱曠世奇景的“黃竜入海”;有一望無際的大草原;有15萬畝的槐林公園和風光旖旎的海濱小城;有鎮海鎖浪的圍海長堤、油流滾滾的孤東油田和屹立海上的鑽井平臺;有望不盡的濕地景觀和海灘景觀。中部則是氣魄雄偉的石油大工業t
現代化組團式城市。遊覽勝景--天鵝湖,離中心城衹有5余公裏,那裏湖光天色,水鳥翔集。
新落成的“黃河水體紀念碑”矗立在中心城的清風湖南岸,它將萬裏黃河濃縮為793米的水體,展示了母親河從發源地到入海口的全貌。
東營市國傢級自然保護區,在黃河入海口附近。這裏是地球溫帶最完整、最廣阔、最年輕的濕地生態係統,是黃河三角洲上最有價值和特色的旅遊景觀之一。
保護區內有着15萬公頃的草場、數十萬畝的天然葦蕩、上萬畝的天然柳林和大面積的濕地生態係統。這裏鷗飛雁鳴,鴛鴦嬉水,仙鶴起舞,堪稱“百鳥樂園”,共有各種鳥類187種,其中珍貴鳥類有丹頂鶴、白頭鶴、白鸛、金雕、大鴇、黑嘴鷗、海鸕鶿、大天鵝、鴛鴦等。水生生物達800餘種,屬國傢二級保護的有文昌魚、江豚、鬆江鱸魚、小鯉鯨、寬吻海豚、斑海豹等。獨特的生態係統,令人嘆為觀止的壯麗景色,為黃河三角洲平添幾分恢宏。
東營市現有旅遊涉外飯店19傢,其中三星級飯店2傢,二星級飯店4傢。賓館內吃住行購娛可一次完成。
全市有經營國際旅遊的旅行社2傢,國內旅行社3傢,97年組團567批,1.6萬人次,利潤120萬元;接待海外旅遊團915人次,接待國內遊客7萬人次。
東營市商業發達,已形成12大商業群體。城鄉市場貨源充足,花色品種繁多,1994年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8.97億元。
東營市內交通發達,東西城之間僅15公裏,每隔5分鐘就有公共汽車循環,各種出租汽車隨處可見,十分方便。 |
|
教育、衛生穩步發展,質量進一步提高。2002年全市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數為17620人,比1983年增長407.1%,年平均增長8.92%;中等專業學校在校生為5104人,比1983年增長190.8%;普通中學在校生為151273人,比1983年增長102.14%。各類衛生技術人員8550人,比1983年增長53.6%。
城鄉居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2002年末,全市在崗職工總人數30.81萬人,比1983年增長89.26%,在崗職工平均工資19282元,是1983年的19.7倍;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10429元,是1985年的13.2倍;農民人均純收入3166元,是1983年的10.9倍。 |
|
城市建設起點高,投入大,風格獨特。建市後,市委、市政府從市域經濟的宏觀角度,統籌考慮城市規劃和建設。多次委托國內一流的規劃單位,編製和修改完善東營市的城市規劃。西城改造成較顯著,城市功能更加完善;東城在一片荒原上拔地而起,十幾年間已建成獨具風韻的現代化城市;三縣縣城徹底改變以“一條馬路一盞燈,一個喇叭全城聽”的舊貌,展現出新型城鎮風采;鎮村建設步伐加快,涌現出大王鎮、仙河鎮、孤島鎮等全國聞名的“明星鎮”和幾十個“明星村”。東營市的城市建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具有“散”、“新”、“雅”的特色。“散”,即東營市是在石油礦區的基礎上建設城鎮的,城市佈局具有“組團式”特色,不同規模的城鎮如“大珠小珠落玉盤”一般分佈在黃河三角洲上;“新”,即東營市城市建設時間短,投入大,速度快,很多城鎮完全是按規劃在一片不毛之地拔地而起,沒有老城改造的包袱,城市面貌新;“雅”,即東營市的城市建設規劃起點高,佈局合理,風格獨特,其“大水面、大空間、大緑化”的構思和“碧樹環繞,緑樹白樓”的格調,形成了清新雋雅的城市風貌,博得海內外人士的一致好評。
1999年6月,當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傢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的江澤民同志,頂着炎炎烈日,自黃河中遊的壺口開始,順黃河而行考察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23日,江澤民同志來到了黃河入海口處的東營市,在考察了黃河入海口、孤東海堤、仙河鎮、勝利計算中心、勝利油田辛斜160井場後,來到了美麗如畫的新世紀廣場。江澤民同志瀏覽了新世紀廣場的景色及周圍別緻新穎的建築群後,深有感觸的說:“在這不毛之地能把城市建得這樣,東營這個壓軸子戲好哇!真使我流連忘返。”江澤民同志的這個評價,使東營人備感親切和自豪。為了讓我們美麗的傢園明天更美好,東營人民將與時俱進,永不停步,用心血和汗水譜寫黃河三角洲開發建設的新篇章。 |
|
東營,唐太宗東徵時,曾在此安營紮寨,設東營、西營而得名。西營以西有一村莊哨頭,三村為東徵時紮寨位置。明洪武年間建東營村。1961年4月,華北石油勘探處在東營村附近打成第一口勘探井,華八井 ,獲日産8.1噸工業油流。由是東營村一帶逐步形成了由會戰指揮部和部分二級單位機關及後勤單位組成的礦城鎮,人們稱之為“基地”。1965年3月,惠民地委决定成立縣級工作機構——中共惠民地區東營工作委員會和東營辦事處。1983年成立地級市。
2003年,東營市被國傢環保總局認定為國傢環境保護模範城市。 |
|
東營是中國第二大油田勝利油田所在地,涵蓋石油勘探、鑽采、管道輸送、石油化學品和石油工程技術服務等各個領域。東營市是全國最集中的石油裝備製造業區域,去年該市石油機械製造企業發展到150多傢,主營業務收入占到全國該行業的三分之一。
從國際形勢來看,今後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石油能源仍將是世界的主要能源。而國際油價的持續走高,刺激投資者紛紛將資金投嚮石油勘探領域,石油裝備産業將進入新一輪快速發展期。此次東營市舉辦2008中國(東營)國際石油裝備與技術展覽會的目的就是以展會為平臺,促進東營石油裝備企業與國際石油巨頭間的合資合作。 |
|
中國廣西省北海市
美國得剋薩斯州米德蘭市
法國東比利牛斯省
韓國江原道三陟市
德國巴伐利亞州巴特基辛根市 |
|
位於北京市昌平區興壽鎮。
村民大概600人左右,300戶人傢。 |
|
- n.: Dongying
|
|
東營市, 東營區 東營村 東營居委會, 東營社區 |
|
北京 | 教育 | 石油 | 全國重點大學 | 大學 | 高考 | 專科 | 高職 | 山東 | 企業 | 通訊 | 網通 | 地理 | 地區 | 黃河 | 三角洲 | 百科大全 | 高等教育 | 職業教育 | 旅遊 | 天鵝湖 | 水庫 | 獨立學院 | 學校 | 河口一中 | 河口區一中 | 建築 | 房地産 | 高中 | 更多結果...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