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行政區劃代碼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code |
370282 |
|
即墨市位於中國山東半島西南部,地處東經120°07′—121°23′,北緯36°18′—36°37′,東臨黃海,與日本、韓國隔海相望,南依嶗山,近靠青島。 |
|
鶴山
鶴山是嶗山諸山中的最秀者,素有“嶗山魂”之譽。因山之東峰有石似鶴而得名,也有傳說,從前這裏有群鶴棲息,因而當地士民以鶴名山。
鶴山背靠嶗峰,面臨碧海,風清氣爽,泉甘石奇,麯徑回環,迤邐多姿。古往今來,達官顯貴、文士墨客每每涉足於此,或題詩刻石以示永念,或棲隱山林潛心修道,更令鶴山增色添彩。明代國子監祭酒周如砥撰寫的《鶴山正殿碑記》中盛贊道:“泰山雖雲高,不如東海嶗,嶗 山最秀奇者,尤首推鶴山焉。”古人因而有“遊嶗山不遊鶴山乃為憾”之嘆。2003年被評定為國傢AA級旅遊景區。
鶴山風景區的主要景點有聚仙門、遇真宮、招鶴回鳴、水鳴天梯、滾竜洞、鶴山曉鐘、梧桐金井、仙人路、升仙臺、摸錢澗、棲鶴梳羽、一綫天、玉女池等美景。下面簡單介紹一下鶴山的一些景點:
招鶴回鳴
----“遊嶗山不遊鶴山乃為撼”
此景位於三真殿前,在此處凝神拍掌,會聽到“仙鶴”天籟般的鳴叫。堪稱世界之謎,絶世無雙。使遊客油然而生“煙波江上不解愁,黃鶴飛離鸚鵡洲,仙山還是鶴山好,海闊天空任遨遊”的感嘆。
水鳴天梯
----叮咚悅耳的水鳴聲
從三真殿到老君殿的臺階謂之“水鳴天梯”。此處臺階共有47級,人在上端,另一人拾級而上,上端的人便會聽到叮咚悅耳的水鳴聲,讓人嘖嘖稱奇,疑有神意。
滾竜洞
----爬過是蟲,滾過為竜。
此洞由巨石偃仰,中虛而成。洞高僅半米,石底光潔,清涼爽幽,人需輾轉匍匐纔得過,因名“滾竜洞”。洞內明亮,清風徐徐,酷夏之際亦清涼宜人。俯瞰海上,悠然出塵。穿越背後,但見一綫天光,頓生超凡脫俗之感。故有民諺:爬過是蟲,滾過為竜。
聚仙門
----相傳著名道人邱處機同道友初到此山時,尚無山門,便用雙手推開北面巨岩,纔成其門,命名為“聚仙門”
位於東峰山腰,門嚮東,兩石壁夾立,南北對峙,恰成天然門戶,扼登山之通道。相傳著名道人邱處機同道友初到此山時,尚無山門,便用雙手推開北面巨岩,纔成其門,命名為“聚仙門”。當年推岩時,留在巨岩上的手跡至今猶在。巨岩上刻有“聚仙門”三字,係明代道士清虛子之手跡,顯示着鶴山的雄奇和險要。
鶴山曉鐘
----遊者爭相敲鐘,聞鐘,“鶴山曉鐘”遂成佳景。
遇真宮東側,建有青銅製鶴山曉鐘,鐘體四面刻有“國泰民安”、“政通人和”、“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字樣。鐘聲清脆洪亮,遠播四方。民間相傳,敲鐘可減除煩惱,清心滌濾。鐘聲長鳴,以示神靈永存,保佑四方,消災降福,吉慶瑞祥。遊者爭相敲鐘,聞鐘,“鶴山曉鐘”遂成佳景。
鶴山處上述景點外,還有鶴山曉鐘、梧桐金井、仙人路、升仙臺、摸錢澗、棲鶴梳羽、一綫天、玉女池等美妙去處,有待於遊客來領略。
田橫島
田橫島度假村依山傍海,山清水秀,島嶼形態獨具特色,具有神韻之美,是理想的海濱旅遊度假勝地。田橫島,因齊王田橫及其五百義士寧死不屈,集體自刎於該島而成為歷史名島。田橫島景區於2001年被評為國傢AAA級景區,2003年田橫島景區又被青島市政府列為市級風景名勝區,標志着度假區的旅遊開發又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田橫島景區的名勝古跡和景觀主要有田橫五百義士墓、齊王殿、齊王田橫石雕像、南國樂園、海神廟等,下面簡單介紹一下各景點情況 :
田橫五百義士墓 秦末,群雄兵起,故齊國後裔田橫隨其兄田榮等起兵於家乡狄縣。秦滅後,楚漢之爭成為戰爭主流,兵敗出走,率僅存的部屬五百人退居海島。漢高祖派使召見,田橫迫不得已,率領門客二人前往,尋機自盡。劉邦以王禮葬田橫,並封二客為都尉。田橫既葬,二客自剄,噩耗傳來,留島部屬全部自殺。後人深感其義,收集遺骨,合葬於島之西南部最高處,後稱之為田橫頂。義士合葬墓約3米,周約60米。現屬青島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設有標志。
對五百義士的氣節,古今諸多頌贊。《史記》對之評價極高:“田橫之高節,賓客慕義而從死,豈非聖賢!”古人吟詠的詩作中,譽之為“錚錚鐵骨”。現代著名作傢鬱達夫1934年在國難當頭中由滬來青,撫今追昔,感慨係之,寫下了揭露現實的詩篇:“萬斛濤頭一島清,正因死士憶田橫,而今劉豫稱齊帝,唱破傢山飾太平。”;無産階級革命傢陳毅在《初遊青島》(1954)一詩中,歷數齊魯佳話和代代名賢,稱贊道:“其後有田橫,抗漢魯之頑,從義五百人,立懦而廉貪。”著名畫傢徐悲鴻的長幅畫捲《田橫五百士》,既補償了司馬遷太史公對“善畫者莫能圖”的遺憾,又表達了人們對賢明得士和高節慕義精神的景仰。
齊王殿
位於田橫島南部,占地近20畝。殿內祀田橫,田榮、田廣居左右。壁上的8幅壁畫記錄着田橫一生的重大事件。東殿是齊國文化展,內有歷代齊王的出土文物繪畫和徐悲鴻大師《田橫五百士》畫的復製品。
齊王田橫石雕像
登上田橫頂,是一個400多平方米的廣場,正中即是高高聳立、拔劍四顧的齊王田橫雕像。雕像底座高10米、基部四周刻有當時島上的生活場面,雕像高7.6米,是目前山東省最大的花崗岩單體雕像,“齊王田橫”四個大字為中國書法協會主席瀋鵬所題。廣場北側是被列為省級重點保護文物的田橫五百義士墓,並有田橫碑亭1座。
南國樂園
位於田橫島西南部,是根據南方風情建成的一個娛樂、健身場所。有踩水車、乘風破浪、同舟共濟、單橋相會等20多個娛樂項目。此園構築獨特、全部娛樂設施均由圓木搭建而成。遊樂園中,仿佛置身南國,別有一番情趣。
海神廟
位於田橫島南部,祀海神娘娘。海神娘娘林默一生的傳說用壁畫展現在墻壁上。 |
|
即墨傳統名吃即墨爐包
名吃水煎包,俗名爐包,舊時又有“蟈蟈籠”水煎包之稱。它是即墨城鬍傢村鬍姓之祖所創,迄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 蟈蟈籠水煎包揚名後,即墨城的飲食業相競學習鬍傢技藝。鬍傢停業,即城南關董文卿便繼之出手經營。至此製作水煎包的技藝廣為流傳,蟈蟈籠爐包鋪遍及全縣城鄉,到清末民初,即墨的蟈蟈籠爐包便進入了鼎盛時期。1953年秋,青島市城鄉物資交流大會期間,即墨飲食業戶應邀參加。會上,即墨的爐包倍受各界人士贊賞,紛紛相爭品嚐。而今,即墨的爐包儘管不是以“蟈蟈籠”為鋪,但其製作工藝和特有風味卻仍然盛名不衰,1985年被山東省商業廳列為地方名吃之一。
即墨特産即墨老酒
即墨老酒 有四千年的悠久歷史,是中國北方黃酒的典型代表、黃酒中唯一的緑色食品,被營養學家們稱為“營養酒王”。1984年榮獲國傢金杯奬。 |
|
土地資源 全市土地總面積1780平方公裏,耕地面積74104公頃,人均占有耕地0.07公頃。建成區面積42.65平方公裏。
海域資源 沿海淺海水面400平方公裏,産經濟魚蝦20多種。可供貝藻養植的水面約3333公頃。灘塗1萬多公頃,産貝類40餘種。港灣中有適於對蝦養植的水面約1300公頃,23處島嶼、17處礁石適宜石花菜、海參、鮑魚和扇貝生長。
礦産資源 即墨市境內歷經多次地質運動,構造復雜,岩漿活動頻繁,形成了良好的成礦地質條件。目前境內共發現各類礦産20餘種,其中金屬礦産資源有:鐵、銅、金、鉛等,主要分佈在豐城鎮的白馬島、溫泉鎮的四捨山脈及鰲山衛鎮的馮傢河等地區,由於儲量少、品位低,至今尚未開發利用。非金屬礦産使我市的主要礦産資源,主要有花崗岩、安山玢岩、玄武岩、沸石岩、珍珠岩、輝長岩、重晶石、麥飯石、膨潤土、粘土、石英砂、硯岩、地熱、礦泉水、地下鹵水等。因沸石岩、珍珠岩、硯岩、輝長岩、地下鹵水等礦産品位低,達不到工業要求,加上條件限製,目前尚未進行開發,已開發利用的礦産資源主要有花崗岩、安山玢岩、玄武岩、重晶石、麥飯石、膨潤土、粘土、石英砂、地熱、礦泉水。重晶石分佈市境西南,藍村至即墨城一帶,儲量300萬噸以上。膨潤土多見於環秀街道辦事處西山前村,儲量500萬噸以上。花崗石分佈鰲山衛、白廟一帶。玄武岩分佈段泊嵐、毛傢嶺一帶。麥飯石分佈城東南部和留村鎮一帶,儲量較大,質地優良,礦床淺露,易於開採。
旅遊資源 即墨自然資源豐富,山川秀美,有“世界地質公園”--馬山、風景名勝--鶴山、自然奇觀--天柱山、竜山、靈山、東京山等名勝,其中,馬山以石林、硅化木等地質遺跡著名,極具科研價值,又被地質界稱為“袖珍式地質博物館”。東臨黃海,濱海旅遊開發前景廣阔,海岸綫蜿蜒麯折,有鰲山海水浴場、溫泉黃埠海水浴場、田橫島度假區月灘等多處天然優良的海水浴場,灘平沙細,水質清潔,是遊客避暑納涼的好去處;海島衆多,風情各異,以田橫島、大小管島等最為著名,田橫島以歷史為主題,融合現代氣息與淳樸民風於一體,突出休閑度假娛樂特色;大小管島生態保護良好,海産豐富,是觀光、垂釣娛樂的佳地。地熱資源豐富,最高溫可達93℃,富含30多種化學元素,對各種疾病有良好的療效,建有8處國傢、省、青島市度假村、療養院,每年吸引了大批遊客來此度假療養。
林業資源 全市林業用地總面積23074公頃,活立木蓄積量467800立方米,年蓄積生長量為32100立方米。活立木覆蓋總面積35244公頃,林木覆蓋率19.8%。全市森林面積21627公頃,其中公益林面積11163公頃,用材林面積4662公頃,果園面積5667公頃(水果面積4067公頃,幹果面積1600公頃),茶園種植面積135公頃。全市花卉種植面積80公頃;固定苗圃種植面積124公頃;疏林地面積243公頃,宜林地面積1000公頃。
建港資源 我市有183公裏的海岸綫,2517平方公裏的“藍色國土”,沿海鄉鎮6個。即墨的水路運輸始於明朝天啓年間,興盛於清,曾有金()口港、女島港、七溝港、太平港、栲栳港等港口,建港資源非常豐富,沿海腹地較大,物資流通面廣量大,沿海鄉鎮公路交通發達。同時,我市擁有大量的石材、砂等建築材料和豐富的海産品資源。現在,即墨有嶴山港(商港)和女島港等幾處漁業碼頭。
水利資源 地上水主要來源於大氣降水和過境河道引入水。年平均降水量737毫米。東部山丘地區多為花崗岩、玄武岩、地下水水量很少。西部大沽河沿岸地下水較豐富。全市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4.63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3.01億立方米,地下水1.62億立方米。保證率50%時可利用總量2.74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39億立方米,地下水1.35億立方米。目前,全市共有中型水庫4座,小型水庫44座,塘壩439座,攔河閘(壩)37處,機井、大口井5836眼,固定排灌站204處,裝機8150千瓦,排澇機械7532臺,613千瓦,小型噴灌機6100套。全市有效灌溉面積70.1萬畝,節水灌溉17萬畝,其中噴滴灌0.5萬畝,低壓管道13.7萬畝,渠道防滲2.8萬畝。全市4座中型水庫總興利庫容4925萬立方米,較大攔河(閘)壩年調節利用水量6500萬立方米。全市44座小型水庫,總興利庫容1539萬立方米,總庫容2673萬立方米。439座塘壩,可利用水量652萬立方米。機井、大口井5836眼,多年平均可開採水量1.35億立方全市主要河流有大沽河、五沽河、流浩河、桃源河、墨水蓮陰河、店集河、大任河、洪江河、王村河、溫泉河、社生河、臯虞河、大橋河共14條。除五沽河、流浩河、桃源河匯流於大沽河入膠州灣外,其餘10條單獨入海。五沽河、大沽河、桃源河為與萊西、平度、膠州的分界河,長度101.59公裏,流域面積483.6平方公裏,其它11條河總長176.81公裏,流域面積1128.3平方公裏。 |
|
至2006年底全市戶籍人口110萬人,比上年末增加 9705 人,增長0.9%,其中農業人口62.79萬人, 非農業人口47.18萬人。2006年全市出生人口11854人,出生率為 10.83‰,出生性別比為1:1.1,死亡人口 7878人,死亡率為7.19‰;全年人口自然增加3976人,自然增長率為3.64‰。除漢族外,市內還有蒙古、回、苗、壯、布依、朝鮮、滿、瑤、土傢、傣、錫伯、怒等少數民族。 |
|
“即墨”是膠東半島上的一個古老的地名,它載荷着豐富而沉重的歷史內容。“即墨”之名稱,最早出現在《戰國策》、《國語》、《史記》等歷史典籍中,因古城坐落在墨水河之濱(今平度市朱毛村處)而得名,春秋戰國時屬齊國。秦設即墨縣,屬齊郡。西漢時,即墨縣城同時為膠東王國都城。東漢及兩晉時,屬青州。隋、唐及明清時期均屬萊州。1943年分設即東、即墨兩縣,1944年4月,即東縣並入即墨縣,1945年7月,恢復即東縣。建國初期,屬膠州專區。1956年3月,即東縣並入即墨縣,改屬萊陽專區。1958年10月,改屬青島市。1961年3月,改屬煙臺專區。1978年12月,改屬青島市。1989年9月,撤縣設市。 |
|
1949年即墨縣劃為15個區、3個鎮。1951—1952年建鄉,即墨縣劃為172個鄉。1956年即墨、即東兩縣合併劃為18個區。1957年改為15個區,2個鎮;1958年成立37個人民公社,後合併為30個。1961年,將城陽、棘洪灘、馬戈莊、河套、陰島五個公社劃歸嶗山區;全縣改為24個公社。1963年改為26個公社。1972年改為30個公社。1984年以公社的範圍為基礎劃為10個鎮、20個鄉。以後有15個鄉先後撤鄉設鎮。1998年5月,將白廟鄉並入鰲山衛鎮,同時,撤銷即墨鎮、三裏莊鄉,設立環秀、潮海、通濟三個街道辦事處;9月,設立即墨經濟開發區, 同時將潮海辦事處和留村鎮的9個村莊劃歸經濟開發區。1999年劃為營上、留村、段村、鰲山衛、溫泉、王村、田橫、豐城、金口、店集、大官莊、華山、靈山、長直、段泊嵐、瓦戈莊、劉傢莊、移風店、七級、藍村、南泉、普東、大信、馬山24個鎮,太祉莊、石門、喬傢屯3個鄉,環秀、潮海、通濟3個街道辦事處,山東省即墨經濟開發區,田橫島省級旅遊度假區。2001年經鄉鎮規模調整後,劃為營上、留村、竜泉、鰲山衛、溫泉、王村、田橫、豐城、金口、店集、華山、靈山、段泊嵐、劉傢莊、移風店、七級、藍村、南泉、普東、大信20個鎮,環秀、通濟2個街道辦事處,山東省即墨經濟開發區,田橫島省級旅遊度假區。2001年8月設立北安街道辦事處(原營上鎮)。2002年5月17日,竜山街道辦事處在原留村鎮的基礎上成立,全市共有18個鎮、4個街道辦事處、1個經濟開發區、1個省級旅遊度假區。
即墨市人民政府駐地郵編:266200。行政區劃代碼:370282。區號:0532。拼音:Jimo Shi。 |
行政區劃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
即墨市5個街道、18個鎮:環秀街道、潮海街道、通濟街道、北安街道、竜山街道、鰲山衛鎮、溫泉鎮、竜泉鎮、劉傢莊鎮、藍村鎮、店集鎮、靈山鎮、七級鎮、王村鎮、豐城鎮、段泊嵐鎮、移風店鎮、普東鎮、大信鎮、田橫鎮、金口鎮、華山鎮、南泉鎮。
通濟街道
位於即墨市城區西部,是墨市黨政機關所在地。截至2004年底,面積75.66平方千米,轄61個村莊和17個居委會、14萬人。
環秀街道
位於即墨市城區南部。截至2004年底,面積29.1平方千米,轄38個行政村和5個居委會、7.59萬人。
北安街道
位於即墨市城區中北部。截至2004年底,面積92平方千米,轄61個行政村、5萬人。
竜山街道
位於即墨市城區東部。截至2004年底,面積58.4平方千米,轄36個行政村、3.63萬人。
潮海街道
截至2004年底,面積27.2平方千米,轄30個行政村、5.8萬人。
竜泉鎮
位於即墨市東北部。截至2004年底,面積110平方千米,轄65個村、5.44萬人。
鰲山衛鎮
位於即墨市東南沿海。截至2004年底,面積96.7平方千米,轄63個行政村、5.2萬人。
溫泉鎮
位於即墨市東部沿海。截至2004年底,面積93平方千米,轄53個村莊、5萬人。
王村鎮
位於即墨市東北部的王村半島中心。截至2004年底,面積76.88平方千米,轄35個行政村、3.94萬人。
田橫鎮
位於即墨市東部沿海。截至2004年底,面積53.9平方千米,轄30個行政村、3.2萬人。
豐城鎮
位於即墨市東北部沿海。截至2004年底,面積90.28平方千米,轄42個行政村、5.03萬人。
金口鎮
位於即墨市東北部。截至2004年底,面積87.85平方千米,轄36個行政村、3.31萬人。
店集鎮
位於即墨市、萊陽市、萊西市3市交界處。截至2004年底,面積109.8平方千米,轄66個行政村、5萬人。
華山鎮
位於即墨市北部。截至2004年底,面積110平方千米,轄50個行政村、4.5萬人。
靈山鎮
位於即墨市北部。截至2004年底,面積80.9平方千米,轄42個行政村、3.03萬人。
段泊嵐鎮
位於即墨市西北部。截至2004年底,面積94.70平方千米,轄42個行政村、3.4萬人。
劉傢莊鎮
位於即墨市西北部。截至2004年底,面積70平方千米,轄28個行政村、3.1萬人。
移風店鎮
位於即墨市西北部大沽河畔,與平度市接壤,面積120平方千米,轄66個行政村、5.6萬人。
七級鎮
位於即墨市西部大沽河畔。截至2004年底,面積78平方千米,轄34個行政村、3.6萬人。
藍村鎮
位於即墨市西南部與膠州市、城陽區交界處,面積43.96平方千米,轄20個行政村和5個居委會、3.72萬人。
南泉鎮
位於即墨市西南部。截至2004年底,面積58.8平方千米,轄33個行政村、3.6萬人。
普東鎮
位於即墨市中西部。截至2004年底,面積90平方千米,轄48個行政村、4.2萬人。
大信鎮
位於即墨市西部。截至2004年底,面積42.03平方千米,轄32個行政村、2.70萬人。 |
|
城市建設步伐加快功能提升。修建、完善了城區交通網絡,並進行了大規模城區緑化工程,2006年住宅建設竣工建築面積74.6萬平方米,居住環境進一步改善,建成區面積達到46.2平方公裏,比上年新增3.55平方公裏,增長8.3%;城市化水平達到51.2%,比上年提高了1.9個百分點。城市供水、供氣、供熱能力繼續加強,生産生活環境進一步改善,城市化步伐加快。
城區供水:城區日綜合供水能力達到14.5萬噸,自來水管道總長度達430公裏,比上年增加30公裏,2006年全年供水總量3310萬噸,其中生産運營用水870萬噸,居民家庭用水1901萬噸,用水普及率達到100%。
城區供氣:2006年全年天然氣供應總量1521噸,其中家庭用量310噸,用氣戶數1.54萬戶,使用天然氣人口4.7萬人;液化氣供應總量7790噸,其中家庭用量7790噸,用氣戶數74220戶,使用液化氣人口35.6萬人,城區用氣普及率98.9%。
城區供熱:全市集中供熱面積283萬平方米,增加26萬平方米,其中:住宅供熱面積226萬平方米。熱水管道長度40公裏,熱水供熱總量46萬吉焦,蒸汽管道長度48公裏,蒸汽供熱總量314萬吉焦。
城區交通:城區公交車綫路14條,運營長度176公裏,運營車輛146輛,客運總量1461萬人次。
城區道路:2006年年末道路總長度637公裏,比上年增加208公裏,道路面積803萬平方米,人行道面積264萬平方米,橋梁35座,路燈7000盞。防洪堤長度7公裏。
城區緑化:2006年新增城區緑地37公頃,建成區緑化覆蓋面積1736公頃,緑化覆蓋率37.6%,公園3個,公園面積141公頃,公園緑地面積86公頃。
環境保護及其他:環境污染治理投資額為4022.4萬元。工業廢水排放量864.8萬噸,工業廢氣排放量382464萬標立方米,工業粉塵排放量738.8噸,工業固體廢物産生量8.2萬噸,環境噪聲達標面積37.5平方公裏。衛生實際清掃面積425萬平方米,生活垃圾清運量14萬噸,糞便清運量1.5萬噸,公厠數量44座。垃圾糞便無害化處理率100%。 |
經濟發展 Economic development |
2007年經濟總量持續攀升,産業結構穩步改善。經初步核算,2007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産總值433.8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17.6%,總量和增幅穩居青島五市首位。其中第一産業實現增加值37.4億元,增長8.2%,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6.9%,拉動GDP增長1.2個百分點;第二産業實現增加值242.9億元,增長22.3%,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63.2%,拉動GDP增長11.1個百分點;第三産業增加值153.5億元,增長12.9%,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29.9%,拉動GDP增長5.3個百分點。伴隨着經濟增速持續平穩,經濟運行進一步由高速擴張嚮協調穩健轉變。人均生産總值39014元,按現行匯率折算達5441美元。
産業結構逐步優化。三次産業結構的比例關係由上年的8.5:54.5:37.0調整為8.6:56.0:35.4,二産繼續保持對全市經濟的主導支撐。經濟結構有了新變化,在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中,國有經濟、集體經濟、股份製、三資企業及私營經濟類型分別占到2.0%、2.4%、17.7%、41.3%和36.5%;在社會消費品零售額中,國有經濟、集體經濟、私有經濟、港澳臺經濟、外商經濟所占比重分別為11.2%、3.1%、81.4%、2.0%和2.3%。民營經濟創造的增加值在生産總值中的份額達57%,截止2007年末,全市經工商註册登記的個體工商戶達7.9萬戶,年內新發展5910戶;民營企業達7717戶,年內新發展1509戶;民營經濟從業人員達到19.2萬人,民營經濟新吸納勞動就業2.2萬人。民營經濟稅收17.1億元,占全市稅收的61%。民營經濟投資100.3億元,占規模以上投資的49.8%。 |
綜合實力 Comprehensive strength |
一、綜
經濟總量持續攀升,産業結構穩步改善。經初步核算,2007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産總值433.8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17.6%,總量和增幅穩居青島五市首位,2008年地區生産總值達到499億元,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名列全國百強縣第19位。
産業結構逐步優化。三次産業結構的比例關係由上年的8.5:54.5:37.0調整為8.6:56.0:35.4,二産繼續保持對全市經濟的主導支撐。經濟結構有了新變化,在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中,國有經濟、集體經濟、股份製、三資企業及私營經濟類型分別占到2.0%、2.4%、17.7%、41.3%和36.5%;在社會消費品零售額中,國有經濟、集體經濟、私有經濟、港澳臺經濟、外商經濟所占比重分別為11.2%、3.1%、81.4%、2.0%和2.3%。民營經濟創造的增加值在生産總值中的份額達57%,截止2007年末,全市經工商註册登記的個體工商戶達7.9萬戶,年內新發展5910戶;民營企業達7717戶,年內新發展1509戶;民營經濟從業人員達到19.2萬人,民營經濟新吸納勞動就業2.2萬人。民營經濟稅收17.1億元,占全市稅收的61%。民營經濟投資100.3億元,占規模以上投資的49.8%。
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經濟發展的質量、效益還不夠高,現代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後,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節能降耗工作難度較大,市場價格漲幅較大,社會救助制度有待進一步完善。
二、農 林 牧 漁 業
農林牧漁業生産穩步推進。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農村各項改革不斷深化,農業産業佈局得到不斷優化。全市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産值65.14億元,增長2.3%。其中,農業産值21.72億元,增長3.7%;林業産值3075萬元,增長20.5%;牧業産值18.82億元,下降13.3%;漁業産值21.22億元,增長5.6%;農林牧漁服務業産值2.97億元,增長71.6%。
糧食生産呈現夏減秋增格局。全市糧食播種面積8.59萬公頃,下降5.8%。全市年末實有耕地面積7.33萬公頃,和上年持平。
主要農産品産量如下:
2007年(萬噸) 比上年+-%
糧食總産量 49.93 8.9
其中:小麥 22.24 -8.6
玉米 23.80 33.1
花生 9.53 8.0
蔬菜 70.14 0.9
水果 2.47 -2.4
主要畜産品産量如下:
2007年(萬噸) 比上年+-%
肉類總産量 8.65 -30.5
其中:豬肉 3.33 -29.9
禽肉 4.88 -28.4
奶類總産量 6.37 -0.3
禽蛋總産量 6.32 -4.8
林業生産穩步發展。圍繞生態市建設,進一步加大植樹造林力度。全市人工造林面積958公頃,森林覆蓋率達30.5%,比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全年完成幼林撫育實際面積1860公頃。
漁業産量略有下降。水産品總産量30萬噸,下降2.3%,其中,捕撈産量10.87萬噸,下降1.2%,占水産品總産量的36.4%;海水養殖産量18.97萬噸,下降2.7%,占水産品總産量的63.6%。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紮實推進,生産條件進一步改善。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107.3萬千瓦,比上年增長5%;自走式聯合收穫機1360臺,增長3.9%;農用拖拉機3.3萬臺,增長1.5%;農用汽車2309輛,增長5.3%;全年化肥施用量18.3萬噸,增長10%;農村用電量7.3億千瓦時,增長15.5%;農田有效灌溉面積5.23萬公頃,增長0.7%;地膜覆蓋面積2.54萬公頃,增長5.1%。
三、工 業 和 建 業
工業結構調整優化,經濟效益明顯提升。全市工業總産值達到901.4億元,比上年增長36.0%。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667傢,比上年增55傢,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産值達到766.1億元,比上年增長42.7%。全市工業用電量12.2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16.8%。在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中,國有工業産值15.6億元,集體工業産值18.4億元,股份工業産值135.9億元,外資工業産值316.2億元,私營工業産值280億元。産品結構調整取得明顯成效,高新技術産業強勁發展,全年高新技術産業産值完成264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比重達到32.23%,比上年提高了2.01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産品銷售收入744.3億元,增長42.6%,産品銷售率為97.6%;實現利稅85.8億元,增長39.5%。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要産品産量如下:
2007年 比上年±%
發電量 22177 萬千瓦時 9.7
配混合飼料 12.7 萬噸 -8.6
服裝 50648 萬件 33.7
皮鞋 2133 萬雙 31.8
紙製品 12578 噸 31.9
塑料製品 6799 噸 -3.3
水泥 17.3 萬噸 7.9
銅材 989 噸 10.3
閥門 3090 噸 -17.9
傢用電冰箱 29.5 萬臺 20.7
建築業持續健康發展。全市建築施工企業實現施工産值25.8億元,比上年增長4%,施工面積326萬平方米,竣工面積163萬平方米,分別比上年增長5.5%和74.3%。
四、固定資産投資
固定資産投資由量的擴張嚮結構調整方式轉變。2007年,全市規模以上固定資産投資首次突破200億元大關,完成201.3億元,同比增長24.2%,其中民營投資100.3億元,增長25.1%。城鎮投資完成124.8億元,增長22%,農村投資完成76.5億元,增長27.9%,其中過億元項目38個,5千萬至1億元項目72個。從投資的結構看,一、二、三次産業分別完成投資6.9億元、102.8億元、91.6億元,所占規模以上投資的比重由上年的2.9:53.8:43.3調整為3.4:51.0:45.5。
房地産開發投資受國傢調控政策的影響出現下降。全市房地産開發投資達11.8億元,比上年下降24.1%,其中:住宅9.2億元,下降30.7%。房地産施工面積202.4萬平方米,增長2%;竣工面積51.5萬平方米,下降33.8%。商品房銷售面積80萬平方米,下降38.7%,商品房銷售額23.7億元,下降30.9%。
五、交通運輸、郵電和旅遊業
交通運能運量不斷提升。全市年末擁有各種機動車23.87萬輛,比上年增長7.5%,其中:貨車1.92萬輛,客車4.32萬輛,其他機動車12.97萬輛,拖拉機3.3萬輛。公路總長度2098.8公裏,其中高速路115.6公裏,公路網密度117.9公裏/百平方公裏。全年公路客運量12371萬人次,增長39.5%,客運周轉量165105萬人公裏,增長41%;貨運量22185萬噸,增長40.5%,貨運周轉量121667萬噸公裏,增長40.2%。全市共有客運公共汽車422輛,年末實有出租客車218輛。
郵政電信業務規模穩步擴大。全市郵政業務收入7223萬元;發送函件571萬件,特快專遞12.88萬件,報刊1296萬份,年末郵政儲蓄餘額16.9億元。全市電信業務總收入5.6億元,全市電話交換機總容量達到46.8萬門。本地電話用戶42.7萬戶,小靈通用戶7.1萬戶,其中住宅電話達到31.1萬戶,固定電話入戶率達到92.3%。移動電話67.2萬戶,增長26.1 %。寬帶用戶5.5萬戶,增長36.3%。
即墨市榮獲“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稱號,發展步伐進一步加快。全市接待國內外旅遊者369.9萬人,實現旅遊總收入22億元,占地區生産總值的5.12%;旅遊商品收入達8.15億元,占旅遊總收入的37%。
六、國 內 貿 易
城鄉消費市場穩定攀升。2007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4.8億元,同比增長18.3%,比上年加快2個百分點。分行業看,批發零售業零售額106.5億元,增長15.9%;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13.8億元,增長36.6%。分地區看,城區實現零售額66.1億元,增長20.4%;農村實現零售額58.7億元,增長15.9%。全市集貿市場成交額達524.1億元,增長15.2%。居民消費結構調整升級。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實現商品零售額20.6億元,增長43.1%,全市集貿市場成交額達524.1億元,增長15.2%。其中吃、穿、用商品零售額分別為45.5億元、25.8億元、53.4億元,分別增長 18%、14%和20.6%。汽車消費仍是我市消費領域中的一大熱點。至2007年末,全市擁有民用汽車59158輛,比年初增加13308輛。
七、對 外 經 濟
利用外資規模繼續擴大,“招商引資”逐步嚮“擇商選資”轉變,引資結構進一步優化。全年引進外資項目236個(含增資項目95個),實際利用外資5.7億美元,增長12.2%,完成外管局到賬外資2.45億美元,同比增長39.6%,總量居全省縣級市第一位,增幅居青島五市第一位,創歷史新高。我市實際利用500萬元以上內資項目415個,到位資金77.2億元,同比增長20.6%。
對外貿易繼續在高平臺上快速增長,外貿增長方式加快轉變,出口結構不斷優化。全市完成進出口總值36.8億美元,同比增長17.9%。其中,出口26.5億美元,進口10.2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25.7%和14.2%。貿易順差16.3億美元,較上年增長33.6%。外商投資企業出口額20.3億美元,私營企業出口額5.8億美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4.7%和35%。外貿依存度達到43.9%。
八、財稅、金融和保險業
財政收入實現跨越式增長。全市財政總收入完成36.1億元,同比增長53%,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6億元,同比增長33.6%,其中,財政局完成4.6億元,同比增長27.7%;國稅完成3.9億元,同比增長42.2%;地稅完成7.5億元,增長37.8%。營業稅、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分別增長37.1%、38.0%和58.9%。財政公共服務能力不斷提高,對新農村建設、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環境保護和社會保障等領域的資金投入力度加大。地方一般預算支出22.4億元,比上年增長35.3%。
存貸款比例不斷提高。年末,全市各項存款餘額197.1億元,比年初增加24億元,增長13.8%。其中:儲蓄存款餘額達140.5億元,比年初增加12.1億元,增長9.4%。各項貸款快速增長,各項貸款餘額125.8億元,較年初增加27.4億元,增長27.9%。存貸款比例大幅提高,由年初1:0.57提高到1:0.64,存貸款餘額在五市中穩居第一。
保險業穩步發展。全年全市承保金額285.6億元。實現保費收入3.1億元,其中:財産保費收入1.1億元,占35.5%;人身保險費收入2億元,占64.5%。賠款支出金額0.69億元,其中:財産險賠付金額0.57億元,人身險給付金額0.12億元。
九、科學技術和教育
科技事業取得新突破。全市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7.12萬人,其中:高級職稱人員1926人,中級職稱人員8846人,初級職稱人員16784人。全市研究生以上學歷250人,本科生學歷12336人,專科生學歷20010人,中專生學歷27408人。企業廠辦科技機構27個,科研人員1610人。年內認定高新技術企業25個,運用高新技術23項,開發新産品23個。專利申請量933件、授權量556件,列全省縣(市)第一名。青島市級民營科技企業121傢,即墨市市級民營科技企業87傢。
教育資源配置日趨合理。全市共有各類學校268處,在校學生13.3萬人,普通中學44 所, 在校學生5.2萬人;職業學校9 所,在校學生7551人;小學188所,在校學生7.4萬人,特教中心一處, 在校生40人。教職工總數1.24萬人,其中:教師1.06萬人,師生比1:13。初中升學率93.38%,學齡兒童入學率100 %。幼兒園385處,在園幼兒2.9萬人。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事業全面發展。文化基礎設施日益完善,文化活動健康活躍,新聞出版、廣播電視、文學藝術和社會科學事業有了新成就。全市有柳腔劇團1處,科技文化服務中心23處,各類圖書館259處,市圖書館藏書量15萬册,市博物館1處,出版發表播映展出各類文藝作品800件,獲青島市以上各類奬勵55項。有綫電視網覆蓋穩步擴大,擁有無綫廣播電臺、電視臺各1座,廣播人口覆蓋率達100%,電視人口覆蓋率達100%,有綫電視用戶26.2萬戶,其中城區6.1萬戶,農村20.1萬戶。
醫療衛生服務體係逐步完善。全市現有各類衛生機構825處,其中醫院12處,鎮衛生院21處,診所、醫務室、衛生所、社區衛生服務站786傢。共擁有床位4170張,衛生技術人員5038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1832人,註册護士893人。
體育事業蓬勃發展。全市擁有各類運動場地634處,三級裁判員270人,等級教練員6人,嚮青島市以上單位輸送運動員87名。
十一、城市建設與環境保護
城市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修建、完善了城區交通網絡,進行了大規模城區緑化,當年住宅建設竣工建築面積98.4萬平方米,居住環境進一步改善,建成區面積達到47.5平方公裏,比上年新增1.5平方公裏,增長3.3%;城市化水平達到53%,比上年提高了1.8個百分點。城市供水、供氣、供熱能力繼續加強,生産生活環境進一步改善,城市化步伐加快。
城區供水:城區日綜合供水能力達到17.5萬噸,供水管道總長度達460公裏,比上年增加30公裏,全年供水總量3366萬噸,其中生産運營用水901萬噸,居民生活用水2147萬噸,用水普及率達到100%。
城區供氣:全年天然氣供應總量1797萬立方米,其中家庭用量521萬立方米,用氣戶數1.87萬戶,使用天然氣人口5.68萬人;液化氣供應總量7830噸,其中家庭用量7830噸,用氣戶數7.8萬戶,使用液化氣人口31.23萬人,城區用氣普及率98.9%。
城區供熱:全市集中供熱面積328萬平方米,增加45萬平方米,其中:住宅供熱面積238萬平方米。熱水管道長度48公裏,熱水供熱總量46萬吉焦,蒸汽管道長度52公裏,蒸汽供熱總量357萬吉焦。
城區交通:城區公交車綫路16條,運營長度256公裏,運營車輛415輛,客運總量3312萬人次。
城區道路:年末道路總長度677公裏,比上年增加40公裏,道路面積857萬平方米,人行道面積278萬平方米,橋梁54座,安裝路燈的道路長度323公裏,路燈8000盞。防洪堤長度29公裏。
城區緑化:新增城區緑地37公頃,建成區緑化覆蓋面積1935公頃,緑化覆蓋率40.3%,園林緑地面積1808公頃,公園4個,公園面積153公頃,公共緑地面積536公頃。
環境保護及其他:環境污染治理投資達1224萬元。工業廢水排放量929.5萬噸,工業廢氣排放量347629萬標立方米,工業固體廢物産生量8.5萬噸,環境噪聲達標率78.6%。衛生實際清掃面積583萬平方米,生活垃圾清運量14.4萬噸,糞便清運量1.7萬噸,公厠數量47座。垃圾糞便無害化處理率100%。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低生育水平持續穩定,出生人口性別比保持正常。全年全市出生人口12789人,出生率為11.5‰,出生性別比為1:1.08,死亡人口 7697人,死亡率為6.9‰;全年人口自然增加5092人,自然增長率為4.6‰。年末全市戶籍人口111.19萬人,比上年末增加 12118人,增長1.1%,其中農業人口62.85萬人, 非農業人口48.34萬人。
居民收入水平穩步提高,收入來源更趨多元化。全年社會職工平均工資18621元,比上年增長19.9%;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13元,增長18.6%;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7382元,增長14%。在工資性收入保持穩定增長的基礎上,財産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比重提高。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居民家庭食品消費支出占家庭消費總支出的比重),城市為34%,農村為39.2%。平均每百戶城鎮居民家庭擁有彩電124臺、電冰箱(櫃)106臺、洗衣機90臺、空調78臺、熱水器92臺、電腦44臺、移動電話180部、傢用汽車12輛。每百戶農村居民家庭擁有彩電113臺、冰箱76臺、洗衣機61臺、空調13臺、熱水器65臺、電腦9臺、移動電話130部、傢用汽車4輛。
城鄉居住條件繼續改善。全年城鎮投資竣工住宅建築面積98.4萬平方米。年末城市人均居住建築面積33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居住建築面積29.3平方米。城鄉居民人均儲蓄存款12640元,比年初增加957元。
社會保障體係逐步完善,覆蓋面擴大。全市參加失業、養老、基本醫療保險人數穩步增長,養老基金支付能力穩定提高,截止12月末全市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職工數達到20.2萬人, 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職工數達到13.9萬人,參加失業保險的人數達到11.4萬人,參加農村養老保險6.3萬人。
社會福利事業穩步推進。年末全市各類收養性社會福利院56個,社會福利院床位1906張,收養各類人員797人。建立城鎮各種社區服務設施112處;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14845人,全年發放城鄉低保資金1737萬元。全市各類優撫對象1005人。 |
|
文化事業全面發展。文化基礎設施日益完善,文化活動健康活躍,新聞出版、廣播電視、文學藝術和社會科學事業有了新成就。全市有柳腔劇團1處,影劇院3處,農村放映隊6個。科技文化服務中心24處,各類圖書館245處,市圖書館藏書量13萬册,市博物館1處,出版發表播映展出各類文藝作品660件,獲青島市以上各類奬勵90項。有綫電視網覆蓋穩步擴大,擁有無綫廣播電臺、電視臺各1座,廣播人口覆蓋率達100%,電視人口覆蓋率達100%,有綫電視用戶19.8萬戶,其中城區5.67萬戶,農村14.13萬戶。
醫療衛生力量不斷增強,服務體係逐步完善。全市現有各類衛生機構877處,其中醫院16處,鎮衛生院20處,醫務室和衛生所9個,社區衛生服務發展步伐加快,共建成社區衛生服務站824傢。共擁有床位4020張,衛生技術人員4896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1822人,註册護士826人。
體育事業蓬勃發展。全市擁有各類運動場地613處,三級裁判員270人,等級教練員18人,嚮青島市以上單位輸送運動員78名。 |
|
元宵節踩街
即墨素有正月十五鬧元宵的傳統。是日,傢傢張燈結彩,燃放煙花爆竹;人們身着節日盛裝,成群結伴涌上街頭,觀看民間表演的竜燈、舞獅、高蹺、秧歌等歌舞形式的"踩街"活動。近幾年來,這種傳統的"踩街"活動,已由民間的小規模自發性分散表演,發展成了有組織大規模的隆重節慶活動。
正月十五這天,整個即墨城區到處洋溢着節日的喜慶氣氛。本市居民與鄰近地區趕來觀光的遊客10多萬人,聚集在幾條主要街道和市政府門前的中心會場周圍,觀賞場面恢弘波瀾壯闊的"踩街"活動。伴隨着震天動地的新春鑼鼓聲和悠揚悅耳的嗩吶笙笛聲,一輛輛裝點精美華麗、五彩繽紛的彩車,載着現代企業文化形象與傳統民間藝術情趣,嚮人們緩緩駛來。彩車上那"雙竜騰飛"、"鳳凰展翅"的優美造型,"飛機凌空""火箭待發"的偉岸雄姿,以及"招商引資、發展經濟""振興即墨,科教興農"等標語口號光彩奪目,處處炫耀着改革開放以來繁榮昌盛的大好形勢和預示即墨經濟再次騰飛的宏偉藍圖。展示民間歌舞的秧歌隊、高蹺隊、旱船隊載歌載舞,歡騰跳躍,人們舞的是太平盛世,唱的是豐收喜悅。"豬八戒背媳婦"、"薑老背薑婆"、"老媒婆說親",扮相詼諧滑稽,讓人樂不可支,取經歸來的"唐僧師徒"和笑容可掬的"濟公活佛"顯得風度翩翩彬彬有禮,不住地嚮沿途觀衆作揖拜年,恭賀新禧。少年兒童表演的"大頭娃娃舞""童子鼓",更是活潑可愛稚趣盎然。 元宵節彩車巡遊暨民間歌舞表演活動,既不失傳統文化韻味,又具有現代生活氣息。
田橫祭海民俗文化節
“田橫祭海民俗文化節”每年公歷3月18日舉辦,歷時3天。 田橫民俗祭海活動有着500多年的歷史。祭海(上網)節這天,周戈莊村幾乎傢傢賓客盈門,整個村莊人來人往熙熙攘攘,充滿了濃厚的節日氣氛。臨時搭建的碩大鬆門披彩挂紅,顯得富麗堂皇、蔚然壯觀;海灘上林立的旄子旗(站纓)在春風中獵獵飄揚;修葺一新的漁船上張貼着等吉慶對聯。偌大的一個東海灘人聲鼎沸萬頭攢動。幾十張“一”字排列的供桌,擺滿了三牲(整豬、整雞、整魚)及精心製做的面壽桃糕點等祭品,尤其是那幾十頭颳得光亮披紅戴花的整豬和製作在壽桃上的“孔雀開屏”、“荷花仙子”、“鯉魚躍竜門”等匠心獨居的手工藝品,久久吸引着人們贊嘆的目光……在人山人海的包圍中,身着古典勁裝的鑼鼓手,把歡快的鑼鼓敲得震天動地,跑旱船的、踩高蹺的、扭秧歌的,歡呼跳躍,熱鬧非凡,歡樂的氣氛象涌動的春潮,一浪高過一浪。隨着祭祀儀式主持者一聲令下,海灘上,漁船上,成百上千挂鞭炮依次燃響,雷鳴般的鞭炮聲伴隨着鏗鏘激越的鑼鼓聲,響徹整個港灣,把祭海(上網)節推嚮了高潮。近幾年來,在鎮政府及文化部門的主導下,祭海活動已由當初一個漁村--周戈莊村自發形成的民間祭祀活動演變成為我國北方地區規模最大的祭海活動;在形式上已由傳統的祭神,演變為有着豐富民俗文化內涵和係列民俗文化活動的盛大節日--“田橫祭海民俗文化節”。
為進一步弘揚優秀的民族文化,推動海洋民俗旅遊和經貿招商活動的開展,努力滿足人民群衆的精神文化需求,“田橫祭海民俗文化節”現由田橫鎮人民政府、青島民俗博物館、即墨市文化局、即墨市旅遊局共同策劃主辦。共組織了十餘項大型文化活動,主要有:盛大的祭奠儀式、民俗文化大集、書畫攝影作品街頭展、現場書畫表演、民舞巡遊、武術魔術表演、燈謎有奬競猜、太平盛世唱大戲、海景焰火晚會、鬥雞表演、香餑餑面塑大賽暨展銷、民俗攝影邀請賽、琳琅滿目的商品交易等。
馬山文化旅遊山會
馬山廟會由來已久,而且會次之多在即墨當屬首傢。其中有農歷正月十六日的大王廟會、三月二十八日的天齊廟會、九月九日的玉皇廟會,而最隆重的是六月二十八日的白雲庵廟會。
農歷六月二十八日,是明光宗賜號"慧覺禪師"得道之日。"慧覺禪師"是明代馬山東麓山東村人,姓劉,名貞潔(字恆清),萬歷末年,奉明神宗之詔,入京師講道。崇禎年間,回白雲庵授徒講道。後來人們為紀念她,自發地將六月二十八日這天作為廟會,迄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
改革開放後,為弘揚民族傳統文化,順應民意,廟會得以恢復,並將馬山廟會正式定名為"青島馬山文化旅遊山會",會期從農歷六月二十六日到二十八日,為時3天。
如今的山會由過去迷信色彩濃厚的民間廟會,變為文化搭臺旅遊唱戲的文化旅遊山會。山會以旅遊觀光為主,突出表現了馬山的地質科學文化和民族宗教文化特色。宗教(道教)活動以聚仙宮、白雲庵為正式活動場所,且有專職神職人員住持。
每次山會期間,都有專業和民間的文藝團體在即墨大夫雕像前的廣場上,演出精彩的戲劇、麯藝、歌舞、雜技等文藝節目。
天井山廟會
天井山廟會,因其豐厚的傳統民俗文化內涵和許多美麗的民間傳說,吸引着衆多的遊客。每年的農歷六月十三日(傳說這天是"黑竜王"的生日),遠近賓客紛至沓來。
過去的天井山廟會,迷信色彩比較濃厚。人們了感激"黑竜王"行雨靈驗,造福鄉裏,恩澤四方的功德,每年都舉行規模盛大的廟會。趕會隊伍前面由樂隊開路,人們手執旗羅傘扇,用八人大轎擡着"黑竜王"坐像,風、雷、雲、雨使者與各種儀仗緊隨其後。山上山下熙熙攘攘,竜神祠前更是香煙繚繞,善男信女摩肩接踵,隨後便是隆重的祭祀儀式。
現在的廟會,除傳統的民俗活動外,逐漸充實時代文化新風,本市和外地的文藝團體爭相來此獻藝助興,小商販更是聞訊蜂擁,數萬遊客把這座小山變成了一個傳統民俗活動與現代文化娛樂相結合的大舞臺。
東京山廟會
東京山,位於鰲山衛鎮東隅,因山上有一巨石形似鷹嘴,故又名"鷹嘴山"。此山面臨鰲山灣,西與東嶗之秀鶴山毗鄰,風景優美,海光山色得天獨厚。每年的廟會,更為這座小山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
東京山的"狐仙廟",始建於百餘年前。傳說這裏的"狐仙"極為靈驗,有求必應。每年的正月初一、正月二十、三月初三、六月初六、九月初九是逢廟會的日子。以正月二十日的廟會為最盛。從凌晨開始,就有遊客陸續上山,加之商販及外地的遊客,最多時一天可達5萬之衆,可謂人山人海。
即墨柳腔
即墨柳腔是一個較古老的地方劇種,始於清朝乾隆年間,從山東境內廣泛流傳的"本肘鼓"的基礎上演變而來,源於即墨西部的沽河流域,流行於膠東地區,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
柳腔初期的演唱形式非常簡單,所用的樂器也衹有一隻手鑼,一隻手鼓和一支竹板。後來受"四弦小調"的影響,開始采用"四弦鬍琴兒"伴奏。初用弦樂時,拉與唱不相協調,藝人們就配合着往上溜,因此,被戲稱為"溜腔",後來藝人們覺得不雅,就藉用同音字,定名為"柳腔"。從此,柳腔作為一個劇種,登上了即墨的大衆舞臺。柳腔劇目內容多是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傳統民間故事,對白運用即墨方言,麯調有歡調、悲調、垛板、慢板、數板、南鑼、娃娃腔等板式。唱腔委婉細膩,優美流暢,語言風趣生動,表演樸實無華,有着強烈的地方色彩和濃郁的鄉土生活氣息,深受群衆喜愛。特別是在"四弦鬍琴兒"悠揚悅耳麯調的伴奏下,加上柳腔特有的嚮上翻高8度或6度的尾音"勾勾腔",聽來真是餘音裊裊、繞梁三匝,令幾代家乡父老為其癡迷。
建國後,柳腔得到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即墨縣於1956年成立了專業的"即墨柳腔劇團"。經新老藝術工作者發掘、整理和創新,使柳腔不論在演出劇目,還是唱腔板式、音樂伴奏與麯牌上,都達到了空前完美的程度,同時,也迎來了柳腔藝術事業發展的鼎盛時期。1959年,青島市柳腔劇團應邀進京,並三進中南海懷仁堂,嚮中央領導和戲劇界知名人士及首都人民匯報演出了《割袍》、《趙美蓉觀燈》等劇目,獲得極大成功,演職人員受到黨和國傢領導人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陳毅等的親切接見和熱情鼓勵,得到了郭沫若、田漢、老捨、梅蘭芳等一大批文化名人的肯定和贊揚。《北京日報》、《光明日報》、《文匯報》、《中國青年報》、《戲劇報》等報刊都發表了評論文章,對柳腔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把柳腔譽為"膠東之花"。從此即墨柳腔這一地方小劇種,以她獨特的藝術魅力,揚名全國。原文化部部長黃鎮、朱穆之也先後莅臨即墨,在觀看了柳腔劇團的演出後,高度評價了即墨柳腔的藝術性和觀賞性。著名詩人賀敬之在觀賞即墨柳腔之後,也即興寫下了"杯接田單飲老灑,醉人鄉音聽柳腔"的精彩詩句。
多年來,即墨柳腔劇團有一大批優秀劇目和優秀演員獲奬,其中柳腔《王三賣魚》,被青島電視臺製作成電視戲麯片,榮獲1985年中國首屆戲麯電視片"鷹象奬"二等奬。由於柳腔有着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及廣泛的群衆基礎,即墨市除有專業柳腔劇團外,不少村莊都有業餘柳腔劇團。
即墨九獅圖
九獅圖,又稱九獅舞。是即墨民間藝人於1924年創作編排的,第二年的元宵節期間首次於即墨城演出,深受群衆歡迎。此後,作為一種傳統的民間舞蹈節目保留至今。
九獅圖的表演陣容由12人和9衹獅子道具組成,其中4人手執2"母獅",7人各執1"子獅",另1人手執綉球,引誘獅子起舞。群獅舞動時,配以歡快激越的鑼鼓聲伴奏,7"子獅"環繞2"母獅"合着節拍,歡騰跳躍,時而翻滾撲球嬉戲,時而搖頭擺尾扭動腰身,一舉一動都把真獅雄健威武的兇猛習性表現得淋漓盡致,令人嘆為觀止。
九獅圖的表演形式分"走街""圓場"兩部分。"走街"為行進舞蹈,在行走過程中表演"竜擺尾"、"扭繩"、"雙對獅"等動作。"圓場"是就地表演,主要有"四門鬥"、"綉球戲獅"、"群獅撲球"等舞蹈動作。
即墨大鼓
即墨大鼓,是即墨盲藝人於民國初年,集流傳於即墨民間的"解門大鼓"、"高門漁鼓"、"李門咣咣"三種麯藝形式之大成,通過融會貫通而創造的。其唱腔優美韻味十足,伴奏悅耳動聽,語言風趣生動,所唱書目章回銜接緊湊,充滿懸念,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經過幾代藝人的創新與發展,使這種麯藝形式日趨豐富完善。
即墨大鼓屬"東魯派"的一個支派,采用墜琴伴奏,唱詞講究韻轍,唱腔有"慢板"、"四六"、"快板"三種。表演形式以唱為主,間以評白,其評白沿襲東魯大鼓的特點,在運用即墨方言的基礎上稍帶安徽地方口音。
即墨秧歌
即墨秧歌早在明清時期就活躍於城鄉民間,每逢農閑、年節和廟會,特別是正月元宵節期間,各村的秧歌隊便走街串巷進行流動演出,一直延續至今。
即墨秧歌在表演風格上分為東、西兩派。東部沿海一帶的為東派,東派的舞蹈動作融匯了武術風格,特點是歌舞並重,場面歡快熱烈,舞蹈隊形巧妙多變,動作粗獷豪放、剛健有力。西部瓦戈莊、劉傢莊一帶的為西派,西派的特點是以唱為主的嫵媚多姿、輕靈柔順的歌舞小段,動作細膩流暢、詼諧幽默。
即墨秧歌的整體表演形式又分為"大場""小場"兩種。"大場"的演出陣容通常有9-12人組成,其中有花枝招展的"拉花女"4名,手執竹板的"貨郎"和扮相滑稽可笑的"媒婆",及各2名武生裝束的"戳錢棍"和頭戴文巾的"棒槌",這些扮相不同行頭鮮明的角色,在以傘為標以響鈴為號的領舞人"膏藥客"的現場統一指揮下,不斷變換隊形,互相穿插交錯跑場,跑場隊形通常是傳統的"剪子股""竜擺尾""豆莢角"等圖案,在通過隊形圖案變化的過程中,使用秧歌獨具的步伐,展現出各種舞蹈動作,根據節奏快慢的調節,以及各個角色引人逗樂的插科打諢,表現出歡快活潑的熱鬧場面。同時,在跑場的間隙,由場上靈魂人物"膏藥客",即興發揮自編自唱秧歌麯調小段,這些小段大都聲情並茂,讓人賞心悅目。"小場"俗稱扮故事,一般由3-5人上演一些載歌載舞有故事情節的小段子。
即墨秧歌的伴奏有打擊樂和管弦樂兩部分。打擊樂通常用於"大場"伴奏,管弦樂一般用於"小場"伴奏,主要樂器有二鬍、嗩吶、笙等。其主要樂麯《趕廟》、《秧歌麯牌》、《旱船調》被載入《山東民間歌麯選集》。
即墨復姓
周朝時都由官名而來
古人以地名為姓 戰國有即墨成 齊國人(山東)
單一淵源:源於媯姓,出自戰國時期齊國大將田單守邑,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
據史籍《晏子春秋·內篇問》記載:“即墨氏,據齊將田單守即墨,支孫氏焉。”在史籍《風俗通義·佚文》中引《姓解》記載:“即墨氏,漢有即墨威為鹹陽令……漢有單父令即費,其先食采即墨,因以命氏。”在史籍《漢書·儒林傳》也記載:“戰國城陽相即墨成,齊國人。”
春秋戰國時期,齊國以邑為姓氏者有崔氏、盧氏、鮑氏、來氏、即墨氏、棠氏、檀氏、晏氏、梁邱氏等二十三氏。即墨氏族人後有省文簡化為單姓即氏、墨氏者。 |
|
即墨還在《仙劍奇俠傳四》中出現,是仙四的一個場景。
主人公們在此真正見證了他們之間的友誼
主人公們在即墨度過了一段最美好的時光,看了即墨的花燈。
即墨花燈 |
|
- n.: Jimo City
|
|
即墨 |
|
旅遊 | 地理 | 村莊 | 移風店鎮 | ????業公司 | ????業 | ????務局 | 環秀街道 | 金口鎮 | 更多結果... |
|
|
即墨市志 | 即墨市????務局 | 即墨市南中學 | 即墨市印染廠 | 即墨市水利局 | 即墨市大酒店 | 膠州市即墨市 | 即墨市中醫院 | 即墨市溫泉中學 | 即墨市王村中學 | 即墨市長直中學 | 即墨市人民醫院 | 即墨市通濟中學 | 即墨市店集中學 | 即墨市中醫醫院 | 即墨市溫泉公園 | 即墨市廟頭中學 | 即墨市七級中學 | 即墨市田橫中學 | 即墨市藍村中學 | 即墨市北安中學 | 即墨市金口中學 | 即墨市竜山中學 | 即墨市南泉中學 | 即墨市豐城中學 | 即墨市移風中學 | 即墨市葛村中學 | 即墨市靈山中學 | 即墨市大信中學 | 即墨市環秀小學 | 即墨市德馨小學 | 即墨市華山中學 | 即墨市第一中學 | 即墨市市北中學 | 即墨市人民法院 | 即墨市恆升賓館 | 即墨市太祉莊中學 | 即墨市福臺嶺中學 | 即墨市大官莊中學 | 即墨市鰲山衛中學 | 即墨市段泊嵐中學 | 即墨市林戈莊中學 | 即墨市衛生防疫站 | 即墨市自來水公司 | 即墨市溫泉療養院 | 即墨市心理衛生院 | 即墨市婦幼保健站 | 即墨市東發服裝廠 | 即墨市大發印染廠 | 即墨市永平針織廠 | 即墨市宏豐針織廠 | 即墨市竜灣針織廠 | 即墨市宏昌針織廠 | 即墨市新興針織廠 | 即墨市分針織品廠 | 即墨市第二針織廠 | 即墨市紡織機械廠 | 即墨市南泉紡織廠 | 即墨市南泉鎮慶餘屯小學 | 即墨市第二實驗小學 | 即墨市華山鎮華東小學 | 即墨市王村鎮大橋小學 | 即墨市移風店鎮辛莊小學 | 即墨市豐城鎮栲栳小學 | 即墨市金口鎮山陰小學 | 即墨市劉傢莊鎮中心小學 | 即墨市靈山鎮索戈莊小學 | 即墨市華山鎮辛莊小學 | 即墨市第一實驗小學 | 即墨市靈山鎮三泉莊小學 | 即墨市溫泉鎮海東小學 | 即墨市靈山海爾希望小學 | 即墨市南泉鎮中心小學 | 即墨市南泉鎮王演莊小學 | 即墨市金口鎮金口小學 | 即墨市華山鎮東臯埠小學 | 即墨市金口鎮周疃小學 | 即墨市田橫鎮黃竜莊小學 | 即墨市靈山鎮院東小學 | 即墨市店集榮華小學 | 即墨市段泊嵐鎮孟戈莊小學 | 即墨市段泊嵐鎮毛傢嶺小學 | 即墨市普東鎮擡頭小學 | 即墨市南泉鎮欒埠小學 | 即墨市田橫鎮文山小學 | 即墨市王村鎮榮坦小學 | 即墨市通濟辦事處雲橋小學 | 即墨市王村鎮海爾希望小學 | 即墨市普東鎮順聯小學 | 即墨市豐城鎮北顔武小學 | 即墨市華山鎮窵莊小學 | 即墨市溫泉鎮紅山小學 | 即墨市大信鎮大金傢小學 | 即墨市溫泉鎮荊山小學 | 即墨市竜泉鎮滿貢小學 | 即墨市鰲山衛鎮方正小學 | 即墨市田橫鎮新立小學 | 即墨市豐城鎮河西小學 | 即墨市大信鎮司傢疃小學 | 即墨市普東鎮範戈莊小學 | 即墨市第三職業高級中學 | 即墨市第二職業高級中學 | 即墨市第一職業高級中學 | 即墨市特殊教育中心 | 即墨市第三實驗小學 | 即墨市田橫鎮泊子小學 | 即墨市七級鎮青中埠小學 | 即墨市鰲山衛鎮盤竜莊小學 | 即墨市鰲山衛鎮白廟小學 | 即墨市移風店鎮西馬小學 | 即墨市溫泉鎮社生小學 | 即墨市鰲山衛鎮七溝小學 | 即墨市鰲山衛鎮華竜小學 | 即墨市店集鎮西河頭小學 | 即墨市溫泉鎮雙嶽希望小學 | 即墨市普東鎮長直小學 | 即墨市普東鎮孫唐莊小學 | 即墨市豐城鎮大丈小學 | 即墨市店集鎮建行希望小學 | 即墨市靈山鎮亞聯小學 | 即墨市店集鎮店東屯小學 | 即墨市竜泉鎮黃傢山小學 | 即墨市移風店鎮太祉莊小學 | 即墨市七級鎮湍灣小學 | 即墨市華山鎮柳溝創新小學 | 即墨市溫泉鎮臯虞小學 | 即墨市大官莊中心小學 | 即墨市劉傢莊鎮沽河小學 | 即墨市鰲山衛鎮中心小學 | 即墨市劉傢莊鎮高戈莊小學 | 即墨市王村中心小學 | 即墨市溫泉鎮扭河小學 | 即墨市王村六合希望小學 | 即墨市店集鎮王傢馬坪小學 | 即墨市溫泉鎮南行小學 | 即墨市南泉鎮挪城小學 | 即墨市段泊嵐鎮程戈莊小學 | 即墨市第四實驗小學 | 即墨市段泊嵐鎮育纔小學 | 即墨市田橫鎮中心小學 | 即墨市王村鎮臥竜小學 | 即墨市田橫鎮周戈莊小學 | 即墨市竜泉鎮大屯小學 | 即墨市豐城鎮營子小學 | 即墨市北安街道演泉小學 | 即墨市竜泉鎮石門中心小學 | 即墨市七級鎮呂戈莊小學 | 即墨市華山鎮後柘傢莊小學 | 即墨市移風店鎮傅傢小學 | 即墨市藍村鎮第三小學 | 即墨市七級鎮西竜灣頭小學 | 即墨市藍村鎮第二小學 | 即墨市華山鎮中心小學 | 即墨市段泊嵐鎮毛戈莊小學 | 即墨市豐城鎮百裏小學 | 即墨市靈山鎮薑戈莊小學 | 即墨市金口鎮山東小學 | 即墨市竜泉鎮東豪希望小學 | 即墨市溫泉鎮中心小學 | 即墨市七級鎮八裏莊小學 | 即墨市金口鎮中心小學 | 即墨市移風店鎮河流小學 | 即墨市田橫鎮仲村小學 | 即墨市移風店鎮中心小學 | 即墨市七級鎮中心小學 | 即墨市溫泉鎮臧村小學 | 即墨市靈山鎮松樹莊小學 | 即墨市新時代電影城 | 即墨市第二十八中學 | 即墨市挪城水庫管理所 | 即墨市美的化妝品商行 | 即墨市正昌工藝品廠 | 青島即墨市吉鑫工藝品廠 | 即墨市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即墨市特適絲綢服裝公司 | 青島即墨市華山服裝二廠 | 即墨市華鑫皮革製品廠 | 即墨市黃海印染有限公司 | 即墨市第二人民醫院 | 即墨市第六人民醫院 | 即墨市疾病控製中心 | 即墨市畜牧獸醫工作站 | 即墨市皮膚病統治所 | 即墨市第五人民醫院 | 即墨市第四人民醫院 | 即墨市第三人民醫院 | 即墨市第七人民醫院 | 即墨市聖達針織品有限公司 | 青島即墨市金華針織廠 | 青島即墨市新興針織廠 | 即墨市水利勘測設計院 | 即墨市地質基礎工程公司 | 即墨市段泊嵐鎮調水管理所 | 即墨市移風橡膠壩管理所 | 即墨市袁傢莊灌區管理所 | 即墨市岔河灌區管理所 | 即墨市大沽河管理所 | 即墨市石棚水庫管理所 | 即墨市王圈水庫管理所 | 山東省即墨市新華書店賓館 | | 更多結果... |
|
|
豐城鎮 | 靈山鎮 | 七級鎮 | 竜山街道 | 王村鎮 | 溫泉鎮 | 竜泉鎮 | 華山鎮 | 田橫鎮 | 南泉鎮 | 環秀街道 | 北安街道 | 鰲山衛鎮 | 劉傢莊鎮 | 藍村鎮 | 店集鎮 | 段泊嵐鎮 | 移風店鎮 | 普東鎮 | 潮海街道 | 通濟街道 | 大信鎮 | 金口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