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临清市
【面積】950平方千米
【人口】72萬(2001年)
【代碼】371581
【郵編】252600
【區劃】轄3個街道、10個鎮、3個鄉
臨清市地處山東省西北部,與河北省隔衛運河相望,是山東西進、晉冀東出的重要門戶,也是我國南北交通大動脈京九鐵路自北嚮南進入山東省的第一站。臨清歷史悠久,西漢初年即設縣製。
改革開放以來,臨清這顆運河明珠重放異彩。2000年,全市國內生産總值、財政收入、城鄉居民儲蓄餘額分別比上年增長19.4%、20%和9.3%。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等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全市現有大學1所,中專3所,中小學407所;各類科研機構11處,工業企業中有省級技術開發中心2處。臨清是“全國體育先進縣”、“全國老年體育先進縣”、“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全國平原緑化先進縣”、“中國醬菜之鄉”、“山東省歷史文化名城”和有名的京劇之鄉、書畫之鄉、武術之鄉。
資源豐富物産豐饒
臨清地處黃河衝積平原,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降水適中,光照充足,土壤肥沃。盛産棉花、小麥、玉米和果品,是國傢優質棉、出口棉基地和國傢商品糧基地及山東省重要的蔬菜瓜果生産基地,“三水梨”、大蒜、西瓜、葡萄、芫荽、青椒、馬鈴薯等種植和蛋雞、波爾山羊、改良黃牛、甲魚養殖小區現已初具規模。臨清獅貓、玉鳥馳名中外,哈達、薦毯、竹木器等傳統手工業品行銷全國各地。濟美醬園歷史悠久,與北京“六必居”、保定“槐茂”、濟寧“玉堂”並稱江北“四大醬園”,“進京腐乳”、“八寶豆豉”等産品風味獨特。境內淡水資源總量為1.3億立方米,可滿足工農業和特殊工業項目用水的需求。臨清溫泉是魯西北唯一一處優質天然地熱礦泉資源,泉水自然水溫達45oc,含有人體所必需的多種微量元素。地下礦藏資源還有煤炭、石油、天然氣等。
城鄉工業活力倍增
臨清市歷史上曾是著名的手工業城市,近年來通過實施“工業立市”戰略,已形成以輕工、紡織、機械為支柱産業,造紙、釀酒、紡織、機械、汽車製造、電力、醫藥、化工、食品等門類比較齊全的工業體係,擁有一批名牌和拳頭産品。膠印書刊紙、雙面膠版印刷紙和精緻書寫紙行銷全國,強力電磁吸盤和多功能電磁吸盤出口歐美、東南亞等10多個國傢和地區,精鑄件産量、規模均位居全國同行業前列,地毯加工規模位居全省第一。全市現有各類工業企業570余家,其中大型企業2個,中型企業14個,銀河紙業集團、匯通紡織集團、迅力機械集團、彩虹電力集團等一批骨幹企業發揮着重要的竜頭帶動作用。以軸承、農機件、棉紡織和農副産品加工為主導産業的民營經濟發展迅猛,現有兩傢“全國500傢最大私營企業”,兩傢山東省“百強私營企業”。“運河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京九鐵路以東,占地18平方公裏,現已規劃建設了銀河工業園、電力工業園、紡織工業園、機械工業園、高科技工業園5個業園區,交通方便,水電充足,是中外客商投資興業的絶好去處。
市場繁榮貨物充盈
臨清商業歷史悠久,是周邊地區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現有2傢“全國供銷係統百強企業”、各類商品交易市場72處,其中軸承、小商品、蔬菜、建材、木材等專業批發市場17處。煙店軸承市場是全國最大的軸承專業市場,年經銷額5億元,年出口額5000多萬元。鬆林木材市場、桃園街小商品批發市場、桑樹園蔬菜批發市場、尚店清真牛羊屠宰市場等已成為周邊地區商貿流通的重要載體
區位優越設施完善
臨清是山東省級衛生城市,總體規劃、風貌規劃為“緑脈、秀水、古城、商埠”。古運河蜿蜒穿城而過,城市緑化覆蓋率達到35%,人均緑地面積7.8平方米。城鄉基礎設施完善,交通通訊條件非常優越。京九鐵路縱貫全境,市內公路四通八達,六條省道縱橫交錯,濟邯鐵路與臨清毗鄰,已列入國傢重點建設規劃的青石高速公路將從臨清通過,2個小時可達濟南,4個小時可達京津,6個小時可抵青島。城鄉電話已全部實現程控化,裝機容量達到10萬門,與100多個國傢和地區開通了國際互聯網、國際直撥及傳真電話業務,是魯西第一個電話市。全市電力供應充足,農網改造全面完成,城區大部分區域實現了集中供熱。廣播電視發展迅速,有綫電視網覆蓋全市。城區酒店、賓館林立,設施配套齊全,服務熱情周到,隨時恭候國內外朋友光臨。
投資熱土燦爛前景
作為魯西北地區的次中心城市,臨清市按照“十五”期間跨入全國縣市200強行列的奮鬥目標,全方位實施大開放戰略。製定和完善了一係列優惠政策,在外來投資者土地徵用、稅費徵收上實行最大限度的優惠和減免。對投資額度較大的項目,采取一事一議、特事特辦的做法,單獨製定優惠政策。對引進資金、技術、項目的引薦人給予一次性奬勵。為減少工作環節,提高辦事效率,成立了市招商局,設立了投資服務中心和投資者投訴中心,建立了“一站式”服務大廳,對外來投資者和當地新上項目實行“一門受理、聯合審批、一口收費、限時辦結”,最大限度地方便投資者。臨清市委、市政府鄭重承諾,無論國內哪裏的政策,衹要符合國傢的方針政策,在臨清都可參照執行,並在此基礎上不斷創新、豐富和完善,以利企業更好地發展。古老而年輕的運河明珠——臨清,正以跨越式發展的速度崛起在魯西平原上,熱情好客的臨清人民誠邀國內外客商到臨清投資興業,大展宏圖! |
|
臨清市位於我國京九鐵路進入 山東省北部第一站上,地處東經115°42'北緯36°61',西隔衛河與河北省臨西縣相望,東隔馬頰河與高唐、茌平二縣為鄰,北部與德州地區夏津縣相連,南部與聊城市和冠縣接壤,全境東西長55.44公裏,南北寬29.88公裏,總面積957平方公裏,是山東省聊城市所轄的一個縣級市。土特産品 主要有棗脯、千張襖、醬菜、臨清哈達、獅貓等。
全市版圖面積960平方公裏,總人口73.19萬,城市建成區面積20平方公裏,城區常住人口29.7萬。現轄9鎮3鄉4個街道辦事處,600個行政村。
臨清市地處溫帶季風氣候,具有明顯的季節變化和季風氣候特徵,屬半濕潤大陸性氣候。四季氣候的基本特徵為“春旱多風,夏熱多雨,晚秋易旱,鼕季幹寒”。全年盛行風嚮為南風和偏南風,年平均降水量為550毫米左右。 |
行政區劃代碼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
371581 |
行政區劃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
臨清市轄4個街道、9個鎮、3個鄉:青年路街道、新華路街道、先鋒路街道、大辛莊街道、鬆林鎮、老趙莊鎮、康莊鎮、魏灣鎮、劉垓子鎮、八岔路鎮、潘莊鎮、煙店鎮、唐園鎮、金郝莊鄉、戴灣鄉、尚店鄉。 |
|
臨清之名始於後趙,取臨近清河之意。 西漢初始建清淵縣,先隸巨鹿郡,後屬魏郡,三國魏晉屬冀州陽平郡。十六國後趙建平元年(330),改清淵置臨清縣,屬司州建興郡。後廢。 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析清淵縣西部復置臨清縣,屬司州陽平郡。北齊廢。
隋開皇六年(586)復置臨清縣,屬清河郡。 唐大歷七年(772)析臨清另置永濟縣,先後屬毛州、瀛洲、貝州、清河郡統領。 宋代先後屬於大名府、興唐府、廣晉府、大名府。 金屬大名府路恩州。 元屬中書省濮州。 明屬山東省布政使司東昌府,弘治二年(1489)升為州,轄館陶、邱縣,屬東昌府。 清順治元年(1644)不領縣。 乾隆四十一年(1776)升為直隸州,隸屬山東省,轄武城、夏津、邱縣。
春秋時期,臨清屬衛國。
戰國時期,臨清改屬趙國。
秦行郡縣製,屬東郡。
漢承秦製,西漢初曾封王建國,郡國並稱。至武帝始設州部,分全國為13個刺史部(州)。是時,臨清屬冀州部魏郡。
三國襲漢製,屬魏地,臨清屬司州部陽平郡。
晉朝仍為州、郡、縣3級製,臨清屬司州部陽平郡。
南北朝時期仍承晉製。臨清屬濟州部濟北郡。齊周,臨清屬清河郡。
隋初廢郡存州,後又廢州為郡,臨清屬貝州清河郡。
唐朝,州郡之上增設道,始分全國為10道,至733年(開元二十一年)改為15道。是時,臨清屬河北道貝州清河郡。
宋初,廢道設路,路轄府、州,府、州轄縣。是時,臨清屬河北東路大名府魏郡。
遼、金承宋製,分其所轄治的北方為19個路。臨清屬大名路大名府恩州地。
元代,全國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行省下設路、州、縣。是時,臨清屬濮州,隸山東省。
明代,改行省為承宣佈政使司(簡稱“布政司”),廢路存府、州,全國分統於15個布政司,亦稱15個省。是時,臨清屬山東布政司東昌府。
清代通稱為省,全國初為18個行省,後增至22個行省,省下為府、縣兩級。是時,境內今屬8個縣市均隸山東省。臨清初屬東昌府、後為直隸州。
自1840年鴉片戰爭至1919年辛亥革命推翻帝製的80年間,域境建置無大變化。
1912年,山東省廢府設道,境域為濟西道(治聊城),1914年改為東臨道。1928年廢道,境內各縣直屬山東省。1936年,全省下設12個行政區,區設行督察專員公署。魯西北為第六區,轄聊城、茌平、博平、東阿、陽𠔌、壽張、範縣、莘縣、冠縣、朝城、觀城、堂邑、濮縣等13個縣;臨清、高唐時屬第四區。
1937年,7月7日蘆溝橋事變發生至1938年,除濮縣、範縣、觀城3個縣外,均為淪陷區。抗日戰爭爆發,共産黨領導下的縣、專區抗日民主政權逐步建立。1939年10月,魯西北行政委員會成立。1940年4月,成立魯西北行政主任公署,下設泰西、運西、魯西北、運東4個專署。是時,聊城、東阿、陽𠔌、博平、清平、茌平等縣屬運東專署,冠縣、館陶、臨清、邱縣、堂邑、莘縣、朝城、朝北等縣屬魯西北專屬,濮縣、範縣、觀城、壽張等縣屬運西專屬。
1941年6月,中共中央北方局决定魯西行署和冀魯豫行署合併,成立新的冀魯豫行署,轄7個專署,原魯西行署的泰西、運西、魯西北、運東為第一、二、三、四專署,原冀魯豫行署的轄區為第五、六、七專署。是時,濮縣、範縣、壽張等縣屬第二專署;觀城、朝城、莘縣、朝北、聊堂、冠縣等縣屬第三專署,築先、陽𠔌、東阿、茌平、博平、清平等縣屬第四專署,館陶屬冀南行署第三專署,臨清屬冀南行署第四專署,高唐屬冀南行屬第六專署。同年12月,原屬冀魯豫行署第四專屬的張秋、第二專屬的壽張和黃河以東的昆山、東平等縣組成第八專署。
1942年12月,冀魯豫行署第一、四專署合併為第一專署,轄築先、陽𠔌、東阿、茌平、博平、清平、平阿等縣。
1943年,原冀魯豫行署第三專署與冀南行署第七專署合併為冀魯豫行署第七專署。是時,臨清、冠縣、衛東、館陶、宏毅、莘縣、堂邑、清平、朝北屬之。
1944年5月,冀南行署、冀魯豫行署合併為新的冀魯豫行署。
1945年9月,中共中央决定撤銷北方局,建立晉冀魯豫和晉察冀兩個中央分局,同時恢復冀魯豫、冀南兩區行署,冀魯豫行署轄8個專署,冀南行署轄5個專署。是時,築先、陽𠔌、東阿、茌平、博平、清平、平阿縣屬冀魯豫行署第一專署,後改為第六專署,濮縣、範縣、壽張、張秋、觀城屬冀魯豫行署第二專署;後改為第九專署,臨清、館陶、冠縣、武訓、永智、莘縣及臨清鎮屬冀南行署第一專署,高唐屬冀南行署第二專屬。
1947-1948年8月,築先、東阿、聊陽、徐翼、茌平、博平、河西屬冀魯豫行署第六專署,壽張、陽𠔌、範縣、濮縣、觀城屬冀魯豫行署第九專署,臨清、館陶、冠縣、武訓、永智、莘縣、臨清鎮屬冀南行署第一專屬,高唐屬冀南行署第二專屬。
1949年8月20日,聊城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成立,屬平原省。聊城、陽𠔌、東阿、茌平、博平、堂邑、清平、冠縣、莘縣、高唐、壽張及聊城城關區(縣級)隸屬該區,濮縣、範縣、觀城、朝城屬平原省濮陽專區,館陶、臨清鎮屬河北省邯鄲專區。
民國元年(1912)降為縣,先屬濟西道,後改東臨道、德臨道。 1928年直屬省政府。 1936年屬山東省第四專置,轄十個區,第一區為城區,二至十區下轄517個村莊。 1945年9月臨清解放後,縣市分設,隸冀南行署第一專署。1948年5月升為專級市,翌年復降為縣級市。
建國後縣市分治,屬河北省邯鄲專署。 1952年11月,劃歸山東省德州專署,12月改屬聊城專署。1956年清平縣撤銷,將其二區(金郝莊)、三(王集)、四區(康盛莊)、五區(戴灣)劃歸臨清縣管轄。 1958年縣市合併,置臨清市,屬聊城專署。 1963年撤市復縣。 1965年3月將臨清縣衛運河西的尖塚、童村、下堡寺、呂寨、老官寨五個區劃歸河北省邢臺專區,建臨西縣。同時將館陶縣的潘莊、八岔路兩個區劃歸臨清縣。 1983撤銷臨清縣,設立臨清市(國務院1983年8月30日批準)。
1996年8月12日,撤銷大辛莊鄉、老趙莊鄉,設立大辛莊鎮、老趙莊鎮(魯政函民字[1996]41號)。
1999年12月6日,撤銷八岔路鄉,設立八岔路鎮(魯政函民字[1999]35號)。
2000年6月13日,撤銷唐園鄉,設立唐園鎮(魯政函民字[2000]45號)。
2000年,臨清市轄3個街道、12個鎮、7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694247人,各鄉鎮人口: 青年路街道 43948 新華路街道 58767 先鋒路街道 26007 臨東鎮 27834 鬍裏莊鎮 25233 鬆林鎮 33876 老趙莊鎮 40412 康莊鎮(國學大師季羨林的家乡) 32010 劉垓子鎮 29094 魏灣鎮 24344 大辛莊鎮 33005 八岔路鎮 30384 潘莊鎮 31266 煙店鎮 36523 唐園鎮 36106 石槽鄉 28220 金郝莊鄉 24905 肖寨鄉 25292 康盛莊鄉 25197 戴灣鄉 26904 尚店鄉 29569 朱莊鄉 25351
2001年,臨清市轄3個街道、10個鎮、3個鄉:新華路街道、青年路街道、先鋒路街道、唐園鎮、煙店鎮、潘莊鎮、八岔路鎮、大辛莊鎮、劉垓子鎮、魏灣鎮、康莊鎮、老趙莊鎮、鬆林鎮、尚店鄉、戴灣鄉、金郝莊鄉。
2001年12月20日經山東省政府批準,撤銷大辛莊鎮,設立大辛莊街道辦事處。
截至2002年12月31日,臨清市轄4個街道、9個鎮、3個鄉。 |
|
臨清市是山東省歷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藴深厚。明清時期,臨清依靠運河漕運迅速崛起,成為江北五大商埠之一,繁榮興盛達五百年之久,有“繁華壓兩京”、“富庶甲齊郡”之美譽。明朝萬歷年間,臨清鈔關稅收居運河八大鈔關之首。
昌盛的經濟孕育了獨具特色的運河文化,臨清人傑地靈,名人輩出,古跡衆多。唐代哲學家呂纔,明代文學家謝榛,古箏演奏傢金灼南,抗日民族英雄張自忠,當代學界泰鬥季羨林,當代語言學家西南大學教授劉又辛等,都是臨清人。市內現存衆多的文物古跡如鰲頭磯、清真寺、捨利塔、運河鈔關等,均為國傢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昔日臨清繁華的見證。臨清有原貌保存完好的元代古運河,在市區及周圍分佈着竜山、大寧寺、歇馬亭、五樣鬆等古跡,為臨清增添了濃郁的古韻。近年來建成的張自忠將軍紀念館、季羨林先生資料館、溫泉水上樂園、古黃河公園、葡香園等,都是人們旅遊觀光的好去處。臨清是武訓興學所在地、山東快書誕生地、《金瓶梅》故事背景地,也是著名的京劇之鄉、書畫之鄉、武術之鄉,還是首批全國體育先進縣、全國老年體育先進縣。豐富的文化內涵、深厚的人文環境和市民良好的精神風貌,充分展現出文化是這個古老城市的靈魂。2001年,臨清成功註册了“運河名城”、“運河古城”商標。
臨清市始終把發展文化事業擺在全市工作的突出位置,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繁榮發展為中心,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圍繞打造運河文化名城,加大文化事業投入,深入挖掘城市文化,不斷豐富城市文化內涵,初步建立了與經濟發展相協調的繁榮、健康的文化體係,有力地促進了全市經濟和社會事業健康、和諧發展。 |
經濟建設 Economic development |
臨清市不斷加大投入、調整結構、開拓市場、強化管理,工業經濟呈現出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工業運行質量進一步提高,利稅結構進一步優化,經濟支撐點日益增多。2008年實現工業增加值70.13億元,比上年增長22.8%.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68.57億元,增長28.62%;實現産品銷售收入250.79億元,增長44.01%;實現利稅27億元,增長41.27%;實現利潤16.53億元,增長43.63%.私營工業實現增加值55.9億元,增長36.6%.
重點項目建設進展順利,整體實力顯著增強。2008年初確定的43個重點項目全部開工建設,一批投資過億元的大項目進展順利,多數實現了當年開工建設、當年投産達效。今年,臨清市又篩選了30個過千萬元的重點項目,由縣級領導幹部作為聯繫人,定期調度進展情況。同時,加快培植骨幹企業第二梯隊,根據企業基礎和發展潛力,篩選了除八大集團外的12戶骨幹企業作為重點支持和扶持的對象,在政策、資金、領導精力等方面給予傾斜,使之成為臨清工業發展的新亮點,進一步培植壯大工業經濟整體實力。
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品牌創建工作取得重大進展。奧博特有限公司的“奧牌”銅管被命名為“中國名牌”産品,實現了建國以來臨清“中國名牌”産品零的突破,另有3種産品被命名為“山東名牌”産品。目前,全市省級以上名牌産品達到6個,有力地提升了企業形象和産品競爭力。 |
|
提高經濟外嚮度,擴大對外開放。一方面,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臨清市在杭州成立了招商辦事處,在“長三角”地區開展招商引資工作,以浙江、廣東等先進地區為重點,多次組織小團組外出招商,取得了明顯成效。2005年,臨清市合同引資額29.8億元,實際到位資金18.6億元,比上年增長24%。另一方面,大力發展對外貿易,外經貿工作繼續保持了較快的發展勢頭。2005年,全市實際利用外資826萬美元;完成出口創匯1.4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9%。
竜頭帶群體,群體促竜頭,民營經濟增勢強勁。臨清市着力調整和優化産業佈局,積極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加快推進民營經濟由數量型嚮質量型、由分散型嚮集約型轉變,民營經濟在更高層次上進入發展的快車道。軸承、棉紡織、農機配件三大特色産業檔次明顯提升,軸承加工業被評為“山東省十大工業産業集群”,臨清市被中國生産力促進中心協會評為“中國軸承之鄉”。2005年,臨清市民營經濟稅收完成2.9億元,比上年增長18%;其中鄉鎮辦事處民營經濟稅收完成2.49億元,增長19.6%,鄉均增收256萬元;民營經濟固定資産投資完成30億元,增長15.4%。 |
|
千年古運河哺育了獨具特色的運河文化。可以說,臨清是完整體現中國運河文化的典型代表城市之一。近年來,臨清市在文化建設方面,堅持突出特色,充分發揮臨清名城、名人、名勝、名吃、名産等“五名”優勢,科學定位,精心選題,深入挖掘歷史文化,大力弘揚民俗文化,精心培育大衆文化,着力打造運河文化名城。
發揮名人效應。臨清人文薈萃,名人輩出。臨清市1998年興建了張自忠將軍紀念館和季羨林先生資料館,“兩館”開館以來,舉辦文化交流、書畫展覽、青少年主題教育活動60餘次,接待參觀群衆20餘萬人次。2001年,臨清市隆重舉行了紀念張自忠將軍誕辰110周年活動和慶祝季羨林先生90華誕活動。2007年4月初,投資300餘萬元的張彥青藝術館破土動工,預計本年10月份開館。
2008年8月上旬開始建設城市規劃館,於09年5月1日前竣工,並將以上所述館搬至該處。
發揮名勝優勢。臨清古跡衆多,境內擁有明代建築運河鈔關等5處國傢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些文物帶有明顯的運河文化烙印。臨清市把合理地保護、利用歷史文化資源作為文化發展的一項重要內容,編製了《臨清市文物保護管理規定》和《臨清市旅遊事業發展規劃》,對捨利塔、運河鈔關等國傢級文物保護單位進行了修復,對文物保護單位周邊環境進行了美化、緑化,開發了運河文化一日遊專綫。
發揮名品效應。臨清地産豐富,名品衆多。臨清哈達、臨清獅貓、濟美醬菜、臨清貢磚等享譽古今,特色小吃、風味食品在全國的知名度也很高。臨清立足傳統文化品牌,大力發展文化産業。目前,臨清貢磚工藝得到恢復,獅貓繁殖成為臨清人發傢致富的一條捷徑,臨清哈達的生産、濟美醬菜的生産形成規模,建成了匯集臨清特色小吃的臨清美食一條街。衛河釀造集團依托臨清運河文化開發出的“衛河王”酒、“謝公”酒、“獨占鰲頭”酒、“鈔關老窖”酒等係列産品深受歡迎,一些産品遠銷歐盟、北美及日本市場。“衛河”係列白酒還榮獲“山東名牌産品”稱號。
發揮名城效應。臨清是著名的京劇之鄉,臨清人懂京劇、愛京劇。1999年,臨清市申報成立了山東戲麯學校臨清分校,培養了一大批京劇專業人才。近年來,又相繼成立了“雙百”戲麯學社、京劇協會等7傢業餘京劇協會,每年定期舉辦京劇票友大賽。2001年,臨清成功舉辦了首屆全國京劇票友藝術節。山東臨清市京劇團於2006年11月13日在長安大戲院演出《巡營》、《女起解》、《探皇陵》、《望江亭》四臺經典折子戲。一個縣級京劇團能夠登上全國戲麯最高殿堂的舞臺,這在長安大戲院的歷史上也十分鮮見。從十多年前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傢袁世海給了臨清“京劇之鄉”的稱號至今,許多京劇名傢來臨清演出,每每都有回傢的感覺。 臨清“京劇之鄉”盛名遠播,吸引了全國各流派、各行當的京劇藝人來此獻藝。四大須生之一奚嘯伯,多次來臨清登臺演出;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傢李和曾,便是在臨清唱紅進而走嚮全國的。此外,著名京劇劇目《陳三兩爬堂》、《連升三級》、《九江口》等均是以舊時臨清的人或事創作而成。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傢袁世海和李世濟來臨清演出時說:從未見過像臨清人這樣愛京劇又懂京劇的觀衆.街頭巷尾隨處可聞京劇之聲,就連四歲的孩子都能唱上一段,中國京劇院的李和增等老藝術傢都曾在此工作過。雖然排練條件艱苦、演職員收入有限,但該團的50餘人卻堅守着京劇這塊陣地。全團行當齊全、流派豐富,張派青衣、葉派小生、裘派花臉、譚派老生等流派都有代表人物,臨清是山東快書的發祥地,為把山東快書藝術發揚光大,在大衆公園樹立了高元均先生塑像,並於2004年承辦了全國山東快書大奬賽。 |
|
文化産業發展的後勁在管理,同時也在創新。近年來,臨清市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和文化産業發展要求,堅持正確導嚮,創新管理思路,有效地培養了文化産業發展的後勁。
促進文化市場長效管理機製建設。臨清市是全國著名臺(日)歷印刷基地,(日)歷印刷品占全國農村市場50%以上的份額。2005年,臨清市臺(日)歷印刷企業完成産值1.3億元,實現利稅1200萬元。臨清市針對本市文化市場發展現狀,多次進行專題研究,工作中堅持長效管理與集中行動相結合,逐步建立了政府管理、行業自律、社會監督的綜合治理體係。同時,進一步完善文化、公安、工商等職能部門工作協調、信息通報及聯合行動機製,幫助經營業主加強自我管理和監督,實現行業自律,自覺接受政府依法實施的監督管理,加強文化市場義務監督隊伍建設,發動社會各界共同管理文化市場,確保了全市文化市場的健康繁榮。
積極發展文化産業。臨清市不斷探索文化産業發展模式,積極推進文企聯姻、文商聯姻,實現“以文養文”。幾年來,宣傳、文化等部門多次組織市京劇團到浙江永嘉,與當地的昆麯研究所等藝術團體合作演出,既開拓了演出市場,又收到了經濟效益。市京劇團與彩虹集團聯合成立了“彩虹京劇團”,解决了京劇團的經費問題,同時提升了企業的文化品位和知名度。夕陽紅藝術團與計生協會聯合,成立了“心連心”藝術團,實現了文藝演出與計生宣傳的雙促雙進。面塑與根雕工藝品、京劇《張自忠》排演項目、濟美醬菜包裝、流動舞臺車等精品項目,將成為文化産業招商的新起點。
註重文化人才培養。近年來,臨清市積極探索文化工作“快出人才、多出精品”的途徑和方法,不斷改革和完善人才使用機製和人才管理機製。同時,大力實施文學藝術精品工程,建立了“文藝精品”創作奬勵辦法,使一大批優秀文藝人才脫穎而出。退休幹部王子華創作的小品《鞋釘》,獲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創作一等奬;方建光的書法作品,獲全國書法大賽最高奬———蘭亭奬;劉北的兒童文學作品《雲狐》,獲全國冰心文學奬,等等。 |
|
清真寺,阿拉伯稱為“麥斯吉德”,意為“禮拜的場所”,臨清俗稱“禮拜寺”。臨清原有三座清真寺。現保存完整的是北寺和東寺,均屬國傢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清真寺交通:
聊城交通便利。聊城是山東省交通發達的城市,京九鐵路、邯濟鐵路、濟館高速公路在此交匯,是連接東西南北的重要交通樞紐。聊城鐵路編組站是京九綫上的4大編組站之一。
五樣鬆,東郊陳墳村北,有1株古樹鬆柏,為明永樂年間所植,因葉狀有竹篾、米粒、喇叭、針、剌5樣,故俗稱“五樣鬆”。此檜柏高16米,樹圍2米,樹幹中腰凸結疊出,樹冠緑蔭如傘,其枝麯彎蜿伸,似虯竜騰旋。每年春來,枝吐青翠,葉搖婆娑,姿態萬千,遊人紛至,憑欄觀賞。臨清縣志中載有邑人張樹梅以“東郊孤鬆”賦詩:“中有長鬆高百尺,枝柯蜿蜒如竜蛇。菀枯不與凡卉並,鬱然直上色參天。”
捨利寶塔 位於臨清市城北2.5公裏許運河東岸,建於明萬歷三十九年(1611年)。
臨清運河鈔關(收取關稅之所)在鰲頭磯南300米處大運河西岸。始建於明宣德四年(1429年),為當時運河上八大鈔關之首,延存至今已有5 70餘年的歷史。現存有鈔關儀門,南、北穿廳,公堂、巡攔房、船料房、官屬合房等80餘間古建築,院內存有明代和清代碑刻。在運河槽運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是一處重要的歷史文化遺存,並且是全國唯一的一處鈔關舊址。2001年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代之初,基於臨清成為漕運咽喉、商業都會以及諸王練兵、漕糧儲積、貢磚燒製、商市稅徵等原因,永樂二十一年門1423年),山東巡撫陳濟上疏:要求在臨清設鈔關。宣德四年門1429年),鈔關之設自此始。這時運河上共設鈔關七處,臨清為其一。
臨清的下轄的鄉村故事很多,諸如臨清是八岔路鎮的辛集村,據說有一棵槐樹,一年開五種花,被當地人稱為“無花槐”;楊二莊村多以汪姓人居多,相傳全國之內所有姓汪的人隸屬一傢。楊二莊村西有一十畝左右的陵園,是汪氏傢族的祖塋。每隔五年的大年初五這裏舉行一次大的祭祖活動,場面壯觀,聲勢浩大!
【臨清名吃】
蓼花,臨清的名吃之一。蓼花的製作,需選用上等糯米、蔗糖、玉米稀等六種原料,加工配製後,經油炸、撒糖,精細製作而成。外形圓球狀的叫蓼花,長圓形的叫芙蓉果。其特點是:外皮油色光澤,內空絲絮纏繞,香甜酥脆,回味爽口,是饋贈親友的名點佳品。 |
|
隨着經濟的發展,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衆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斷增長,經濟發展與文化落後的矛盾日益突出。針對這種情況,臨清市加大文化事業投入力度,逐步完善了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影劇院、運河文化廣場等文化基礎設施。自1998年以來,興建張自忠將軍紀念館和季羨林先生資料館,開發城區古運河,建設臨清運河文化廣場和臨清劇院等項目投資過億元。幾年來,臨清市對原有的基礎文化設施進行了較大規模的資源整合,使其得到合理開發和利用,為整個城市增添了文化魅力。目前,全市建立社區文化活動站28個,鄉鎮辦事處文化活動站16處,城鄉圖書館5處,建成較大規模的城區文化廣場5處。2006年,臨清市還計劃對張自忠將軍紀念館進行改造升級,對季羨林先生資料館進行擴建。
同時,臨清市圍繞現有文化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按照“政府主導、全社會參與、市場化運作”的原則,采取“政府拿一點、部門單位贊助一點、受益群衆承擔一點”的辦法,促進文企聯姻、文商聯姻,開展豐富多彩的群衆文化活動。臨清市承辦的全國京劇票友藝術節、全國山東快書大奬賽兩項活動,都由知名企業冠名贊助。不僅如此,臨清還大力倡導企業文化建設。2002年,三和色織集團投資2000餘萬元建設了運河文化博物館;2005年,由各級文明單位冠名贊助,成功舉辦了“文明之夜”大型消夏文化月活動,贏得了群衆的一致好評。運河文化廣場和臨清劇院投入使用以來,通過市場化運作,舉辦了“京劇票友大賽”、“青年歌手大賽”、“雙慶”大型文藝演出、京劇雜技專場、春節聯歡晚會、消夏電影專場等係列文化活動,極大地豐富了群衆文化生活,實現了部門單位效益和群衆利益的“互惠雙贏”。
山東國際文化産業博覽會的召開,將為臨清市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新的機遇孕育新的希望,新的挑戰激勵着臨清人民再鑄新的輝煌。當前,全市人民正以奮發嚮上、衹爭朝夕的熱情,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樹跨越發展之志,鼓跨越發展之勁,聚跨越發展之力,闖跨越發展之路,加快建設着富裕秀美、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臨清。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臨清必將成為運河沿岸一顆璀璨的明珠。
京劇是中國的國粹,要說京劇水平哪裏最高,無疑是北京。但要說京劇在哪裏最火,答案不是北京,也不是天津,而是山東省臨清市。臨清是一個棲息在京杭大運河邊上的名城,京劇在臨清究竟有多火?從十多年前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傢袁世海給了臨清“京劇之鄉”的稱號至今,許多京劇名傢來臨清演出,每每都有回傢的感覺。
臨清“京劇之鄉”盛名遠播,吸引了全國各流派、各行當的京劇藝人來此獻藝。四大須生之一奚嘯伯,多次來臨清登臺演出;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傢李和曾,便是在臨清唱紅進而走嚮全國的。此外,著名京劇劇目《陳三兩爬堂》、《連升三級》、《九江口》等均是以舊時臨清的人或事創作而成。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傢袁世海和李世濟來臨清演出時說:從未見過像臨清人這樣愛京劇又懂京劇的觀衆。
臨清在全國能出十幾個京劇名傢,與運河文化和臨清的京劇基層組織是分不開的。位於京杭運河的會通河和古運河交匯處的鰲頭磯,早在明清時期就是搭臺唱京劇的地方。運河邊唱大戲,是臨清獨特的現象,現在位於運河兩岸的大衆公園登瀛廣場,每天都有上百戲迷趕來唱戲。其中“小樹林京劇休閑演唱組”吸引了許多城鄉的戲迷和京劇初學者。
“小樹林”是臨清戲迷鐘愛的場所,也是臨清京劇戲迷“初級培訓班”的演練場。由於地點在城鄉結合處,許多農村戲迷都趕來學戲、練戲。這個“小樹林”的火爆,是與邯鄲日報社的退休編輯張文舉的功勞分不開的。
儘管張文舉已經七十五歲了,但他還是每天來這裏和票友切磋,並且老伴每天推着三輪帶着樂器、桌椅板凳、茶水在小樹林服務,還經常帶着小孫子來接受熏陶。後來,臨清地稅局退休幹部的李慶臣一手組織了“小樹林京劇休閑演唱組”,並且自已花錢置辦了樂器、桌椅等設施。
儘管是業餘組織,但唱戲時應該怎樣歸派、歸路都很有講究。筆者在“小樹林”看到,樂隊的京鬍誰拿起來都不想放手,排隊的戲迷不幹了,“你不能老占着呀,也得讓我來一段”。按說,演奏京二鬍需要一把就夠了,但很多戲迷都想上來練練手,為了照顧大傢的情緒,最多時京二鬍一上就是四把、月琴三把,簡直成了京劇“交響樂”。
[臨清獲稱中國京劇藝術之鄉]為弘揚中國京劇藝術,豐富群衆文化生活,臨清市深入挖掘整理傳統京劇藝術,以促進文化産業發展。近日,臨清市憑藉深厚的京劇藝術底藴,被國傢文化部命名為“中國京劇藝術之鄉”。
臨清市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為京劇這一國粹藝術植根臨清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近幾年,臨清先後成立了“業餘京劇協會”、“京劇票友聯誼會”、“雙百戲麯學社”、“老幹部京劇票友聯誼會”等十余家業餘京劇組織。據統計,臨清各類京劇協會會員超過6000餘人,戲迷更是不計其數。臨清市京劇票友還多次參加全國性的京劇票友藝術節和各種比賽演出活動,並獲得多個奬項。【臨清捨利寶塔傳說故事】【魯班師傅誕】
每年的六月十三日是魯班師傅誕,木藝工會最重視這個節日, 木藝工人昔日十分註重尊師重道精神, 他們最尊崇的師傅, 就是魯班先師了。 木藝這一行可說是最古老的行業,木工在建築業中一直占有很重要地位。每年祝賀師傅誕, 還有一項很特別的傳統活動, 就是派 〝師傅飯〞,所謂 “師傅飯”, 其實衹是在師傅誕那天, 用大鐵鍋煮的白飯, 再加上一些粉絲,蝦米,眉豆等。由於相傳吃了師傳飯的小孩子, 不僅能象魯班那麽聰明, 而且很快長高長大, 健康伶俐, 以前, 在賀誕這一天, 請一班藝人回來唱八音, 或者請一臺木偶戲來演出, 視當年的經濟情形而定, 總之是隆重其事。
在很久以前,衛河兩岸水美田豐,人們過着衣食無憂、風調雨順的生活,都把這片土地作為福地,據說大災大難到了這裏就會變的不那麽嚴酷了,故而得名———臨清。還有人說臨近大清河(衛河)建城得名臨清的,不管怎樣,人們為生活在這片土地上而感到自豪,也都非常熱愛這片土地。天有不測風雲,聽奶奶講,不知在什麽時候,衛河裏來了一個千年王八精,它能呼風喚雨,一怒起千丈浪,一惱倒萬傢房,一喚萬畝良田成荒,一嚎千傢孩童恐哭。平時欺男霸女,無惡不作,人們再也看不到以前美好幸福似如桃源的景象了。這個水妖跟兩岸人民定下了一個規矩,每年千擔糧,萬擔米,外加一對童男童女,否則讓你們都變成蝦蟹魚鱉,兩岸的人們哪敢不聽?稍微抵抗就會遭到水漫河堤的報復,衹有忍氣吞聲的活着。有的人傢不忍欺負遠走他鄉,有的年輕人不甘受辱,到河裏與惡魔决一死戰也都成了它的腹中餐。生活在恐怖中的人們衹能祈求上蒼來為民除害。這事被南海觀音菩薩的慧眼看到,便動了慈悲之心,準備除掉這個惡魔,他踏上祥雲,來到此處,把她那手中的玉淨瓶投入河中,口念咒語,巧使法術,便把那妖怪連同一河水裝入了瓶中。他以指為杵,戳了一個千米深的大井,把妖怪放入井中蓋上蓋子,並邀請魯班爺在上面蓋上一座寶塔。使那妖怪不再作惡,走時菩薩卻沒把玉淨瓶內的柳枝拿去,故兩岸多柳樹,到現在還是那樣。
魯班爺應邀帶了一百個徒弟來建寶塔,經過十年十月又十天的施工,這一天終於建成了這座寶塔,完工時魯班爺對衆徒弟說:“今天完工,大傢把施工後的準備工作做好吧!我今天請大傢吃餃子,表示慶祝”。衆徒弟興高采烈地幹活去了,魯班爺叫住最小的一個徒弟說:“跟我燒火吧”。小徒跟着師傅去了。
小徒弟很納悶,這百十口人吃的餃子什麽時候能做好啊?師傅就讓燒水,不知師傅搞的什麽名堂,一會大鍋燒開了。師傅對徒弟說:“徒兒把臉轉過去吧”,小徒聽話的轉過了臉,小徒就是不知道師傅要幹什麽,為什麽要他轉過臉去,忍不住好奇心,就偷偷的轉過臉來看了一眼師傅,他看到師傅正解下褲子,蹲在鍋邊嚮鍋內屙餃子呢,小徒嚇的閉上了眼睛,衹感到一陣惡心,衹好轉過臉聽師傅招乎。師傅說:“轉過臉來燒火吧”!開鍋後叫來衆徒弟每人一碗薄皮大餡的餃子,吃的衆徒弟衹喊“香、香香... ...”,小徒看了,怎麽也吃不下去。衆徒弟吃的一個都沒剩,吃完後,魯班爺對衆徒弟說:“徒弟們,你們吃了我的餃子都成仙了,都會長生不老的”。這時小徒纔追悔莫及,魯班爺又對小徒說:“你的福分未到,再修行千年吧”!於是讓小徒喝了一碗湯,又對小徒說:“等千年後,有七個姓齊的遇到七個騎驢的,此塔必倒,到那時你就能得道成仙了,這碗湯能讓你活上一千歲”,說完後,帶着九十九個徒弟嚮仙境去了,衹留下一個小徒弟。現在臨清塔依然聳立在衛河邊上。誰又知道魯班爺的小徒弟那去了呢? |
|
臨清 |
|
聊城市 | 山東省 | 煙店鎮 | ????業公司 | ????務局 | 臨清 | 臨清義工聯 | 臨清義工聯合會 | |
|
|
臨清市????務局 | 臨清市中醫院 | 臨清市人民醫院 | 臨清市第一中學 | 臨清市第二中學 | 臨清市羊毛衫廠 | 臨清市義工聯合會 | 臨清市婦幼保健站 | 臨清市衛生防疫站 | 臨清市順達棉紡廠 | 臨清市隆昌機械有限公司 | 臨清市宏泰機床有限公司 | 山東臨清市紅十字口腔醫院 | 臨清市民族實驗中學 | 臨清市逸夫實驗小學 | 臨清市煙店鎮中心幼兒園 | 山東省臨清市逸夫實驗小學 | 臨清市第二人民醫院 | 臨清市信誠化妝品有限公司 | 山東省臨清市工藝絲織廠 | 山東省臨清市絲綢廠 | 臨清市第三人民醫院 | 山東省臨清市旭鵬皮革廠 | 山東省臨清市先鋒棉紡廠 | 山東省臨清市勝利棉紡織廠 | 臨清市魏灣鄉丁馬棉紡廠 | 山東省臨清市第四針織廠 | 山東省臨清市第二針織廠 | 山東省臨清市毛棉紡織廠 | 山東省臨清市麻紡織廠 | 臨清市勝利棉紡織廠 | 山東省臨清市第四棉紡廠 | 山東省臨清市第二棉紡廠 | 山東省臨清市第六棉紡織廠 | 山東省臨清市古樓棉紡織廠 | 臨清市棉麻公司商城賓館 | 臨清市嘉禾機械製造有限公司 | 臨清市百仕特化妝品有限公司 | 臨清市華盛服裝製衣有限公司 | 臨清市華冠皮革有限責任公司 | 山東省臨清市潘莊鎮棉紡織廠 | 山東省臨清市大地針織製衣廠 | 山東省臨清市泮莊鎮棉紡織廠 | 臨清市鑫通鋼結構工程有限公司 | |
|
|
潘莊鎮 | 新華路街道 | 康莊鎮 | 青年路街道 | 先鋒路街道 | 鬆林鎮 | 老趙莊鎮 | 魏灣鎮 | 劉垓子鎮 | 八岔路鎮 | 煙店鎮 | 唐園鎮 | 金郝莊鄉 | 戴灣鄉 | 尚店鄉 | 大辛莊辦事處 | 大辛莊街道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