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 >山東 >聊城 > 東阿縣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面積】799平方千米
  【人口】42萬(2001年)
  【代碼】371524
  【郵編】252200
  【駐地】銅城鎮
  【區劃】管轄5鎮(銅城鎮,牛角店鎮,大橋鎮,劉集鎮,高集鎮),9鄉(大李鄉,姚寨鄉,楊柳鄉,陳集鄉,黃屯鄉,單莊鄉,薑樓鄉,古管屯鄉,關山鄉)
  
  
  東阿縣地處魯西平原,黃河之濱,全縣總面積為787平方公裏,管轄5鎮(銅城鎮,牛角店鎮,大橋鎮,劉集鎮,高集鎮),9鄉(大李鄉,姚寨鄉,楊柳鄉,陳集鄉,黃屯鄉,單莊鄉,薑樓鄉,古管屯鄉,關山鄉)總人口為43萬.
  
  東阿歷史悠久,[春秋時,這裏地處齊,趙兩國邊境,境內有大清河流經入海,河麯形成大陵,故曰啊;]曹操之子曹植曾為東阿王,其七步詩名揚天下,魚山留有曹植墓葬,現為國傢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阿自然資源條件優越,最為突出的是:一,水資源豐富.黃河沿縣境56.5公裏,居山東省沿黃縣市第二位.全縣水資源總量約為460億立方米,水資源不但數量充足,而且水質優良,東阿地下水比重高,為優質飲用礦泉水.二,東阿為阿膠之鄉.阿膠因出東阿而出名,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東阿阿膠曾多次獲國際國內金奬.三,建材資源比較豐富.東阿為魯西地區唯一的有山縣,同時與泰山山脈一河之隔,取山石資源十分方便.東阿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已成為魯西平原的建材基地.
  
  改革開放以來,東阿的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特別是近幾年,工農業生産呈加速發展趨勢,國民生産總值,工農業生産總值分別以16%,25%左右的速度遞增.
  
  東阿人的開放意識日益強化,東阿縣的投資環境不斷改善.目前,東阿交通便利.南北105國道,東西014省道在縣城交匯,西距京九鐵路聊城站30公裏,北距濟聊高速公路和濟邯鐵路15公裏;國際,國內直撥電話遍及全縣每個鄉村;電力供應居全市第一;東阿賓館設施和服務質量均已達到星級標準並通過二星級認證;新建的曙光大街,工業大街有進一步勾畫出縣城建設的美好前景.
行政區劃代碼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code
  371524
概況 Overview
  東阿縣地處魯西平原,東依泰山,南臨黃河,隸屬“江北水城”——聊城市,為中國阿膠之鄉、喜鵲之鄉、國傢級生態示範區,被譽為“萬戶喜鵲吉祥地,千年阿膠福壽鄉”。地處東經116°12’至116°33’,北緯36°07’至36°33’,總面積787平方公裏,轄9個鄉鎮、2個街道、1個工業園區,共有559個行政村,42萬人。 縣人民政府駐銅城街道,郵編:252200。代碼:371524。區號:0635。英文地名:Dong'e 。
  東阿歷史悠久,春秋時,這裏地處齊,趙兩國邊境,境內有大清河流經入海,河麯形成大陵,故曰:曹操之子曹植曾為東阿王,其七步詩名揚天下,魚山留有曹植墓 葬,現為國傢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阿自然資源條件優越,最為突出的是:一,水資源豐富.黃河沿縣境56.5公裏,居山東省沿黃縣市第二位.全縣水資源總量約為460億立方米,水資源不但數量充足,而且水質優良,東阿地下水比重高,為優質飲用礦泉水.二,東阿為阿膠之鄉.阿膠因出東阿而出名,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東阿阿膠曾多次獲國際國內金奬.三,建材資源比較豐富.東阿為魯西地區唯一的有山縣,同時與泰山山脈一河之隔,取山石資源十分方便.
  東阿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已成為魯西平原的建材基地。 改革開放以來,東阿的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特別是近幾年,工農業生産呈加速發展趨勢,國民生産總值、工農業生産總值分別以16%、25%左右的速度遞增.。東阿人的開放意識日益強化,東阿縣的投資環境不斷改善。目前,東阿交通便利,南北105國道,東西014省道在縣城交匯,西距京九鐵路聊城站30公裏,北距濟聊高速公路和濟邯鐵路15公裏,國際國內直撥電話遍及全縣每個鄉村;電力供應居全市第一;東阿賓館設施和服務質量均已達到星級標準並通過二星級認證;新建的曙光大街,工業大街有進一步勾畫出縣城建設的美好前景,讓許多東阿人為自己的家乡而驕傲!
行政區劃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東阿縣轄7鎮、2鄉、2個街道辦事處、1個省級工業園區。分別為:銅城街道辦事處、新城街道辦事處、顧官屯鎮、薑樓鎮、劉集鎮、魚山鄉、大橋鎮、牛角店鎮、姚寨鎮、高集鎮、陳集鄉、東阿工業園區。
特産 Specialty
  東阿的阿膠最為著名。阿膠因補血養氣功效顯著,為歷代醫傢聖手所稱譽。明代李時珍曾在《本草綱目》提出,阿膠“本經上品,性平味甘,虛寒血虧者宜久服之,久服,輕身益氣。”《神農百草經》中也提出阿膠是“養性延年”之品。阿膠正是在補血養氣方面療效顯著,通過補肝之血,腎之精,使人達到養精固本,保養天年的目的。通過對阿膠的不斷分層次開發,如今阿膠在養生方面療效更為顯著。阿膠原料為驢皮,含有19種氨基酸,具有提高紅細胞和血紅蛋白質的功效,並能促進骨髓造血幹細胞的分裂與增殖,促進造血功能的恢復作用。
東阿歷史 A history of the East
  春秋時,置柯邑,原屬衛國,後屬齊國。戰國時改稱阿邑,仍隸齊國。秦始稱東阿,屬東郡。漢置東阿縣,仍屬東郡。三國時為魏地,亦隸東郡。西晉屬濟北國,東晉改國為郡,東阿屬之。南北朝大明元年(457)並入𠔌城縣。北魏,恢復東阿縣;北齊,省𠔌城入東阿,屬濟州。隋代,屬兗州濟北部。唐武德四年(621),屬濟州,隸河南道。天寶元年(742),更州為郡,隸濟陽郡;同年恢復𠔌城縣。唐天寶十三年(754),改屬鄆州東平郡。大歷元年(766),鄆州改為淄青道,東阿屬之。唐元和十四年(819)改隸天平郡。五代十國時,屬鄆州天平節度使。宋初,屬京東路;慶歷元年(1041)改隸西路安撫使;政和五年(1115)屬大都督府,建炎元年(1127)改隸東平府。金代,隸山東西路東平府。元初,隸東平路;至元九年(1272)東平改為下路總管府,東阿屬之。明初屬東平府,洪武八年(1375)隸濟寧府東平州,洪武十八年(1385)改屬兗州,隸山東布政使司。清初,屬兗州府東平州;雍正十三年(1735)改隸泰安府。1913年屬山東濟西道,1914年改屬東臨道。1927年廢道級建製,直隸山東省,1937年後屬山東省第六區。1940年建立東阿縣抗日民主政府,隸魯西行署第四專署;1941年7月,屬冀魯豫行署第四專署;1942年12月,冀魯豫行署第一、四專署合併為第一專署,東阿屬之。1945年8月,改隸冀魯豫行署第六專署。1949年8月,屬平原省聊城專署。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銷,改隸山東省聊城專區。1958年12月,東阿縣撤銷,其轄區分別並入壽張、茌平二縣;1961年7月恢復東阿縣,其隸屬未變。1967年聊城專區改為地區,隨改屬聊城地區。1998年3月,聊城地區改為地級聊城市,隨之改屬聊城市。
  東阿置邑,始見《春秋》,名柯;原屬衛國,後屬齊國。戰國改稱阿,仍隸齊國。秦始稱東阿,屬東郡。舊志稱:“東阿,古之名邑也,會盟徵戰,廢壘遺墟,見於經史者不一而足。”
  漢置東阿縣,屬東郡。三國時期為魏地,隸屬同漢。西晉屬濟北國,東晉改國為郡,東阿屬之。南北朝時期,因南北分裂,政權迭易,457年東阿並入𠔌城縣。
  後魏,恢復東阿縣;北齊省𠔌城,入東阿,屬濟州。隋朝,東阿屬兗州濟北郡。621年(唐武德四年),屬濟州,隸河南道。742年(天寶元年)更州為郡,隸濟陽郡,同年恢復𠔌城縣;754年改屬鄆州東平郡;766年(大歷元年),鄆州改為淄青道,東阿屬之;819年,鄆州屬天平郡,東阿隨之改隸。五代十國時期,東阿屬鄆州天平節度使。宋初,屬京東路;1041年(慶歷元年)置西路安撫使,東阿隨郡改隸;1115年郡升為大都督府,1127年改為東平府,東阿均屬之。金代,隸山東西路東平府。元初,隸東平路。1272年,東平改為下路總管府,司六縣,東阿屬之。明初屬於東平府,1375年(洪武八年)隸濟寧府東平州,1385年改屬兗州,隸山東布政使司。清初,屬兗州府東平州;1735年(雍正十三年)改屬泰安府。
  1912年(民國元年),東阿隸山東東臨道,1928年廢道直隸山東省府,1936年隸山東省第六督察專員公署。1940年縣人民政權建立後,隸魯西行署運東專署(第四專署);1941年7月,魯西行署和冀魯豫行署合併,成立冀魯豫行署,下轄7個專署,東阿隸第四專署;1942年12月,冀魯豫行署一、四專署合併為一專署,東阿屬之。1945年8月,日軍投降後,隸冀魯豫行署第六專署。1949年8月,隸平原省聊城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52年11月平原省撤消,東阿隨聊城專署改隸山東省。1958年12月,東阿建製撤消,各公社分別並入壽張、茌平兩縣;1961年7月恢復東阿縣,其隸屬未變。1967年專區改為地區,東阿屬山東省聊城地區行政公署。
  境域沿變 東阿始置縣時,縣治在今陽𠔌縣境內,其管轄境含陽𠔌縣大部分。東以濟水為界,與𠔌城縣相分;東南及南部為須昌、壽良地,西南及西部為今莘縣、聊城,北及東北為茌平、臨邑縣地。
  南北朝時期,東阿、𠔌城兩縣曾出現合分、分合局面。劉宋孝武大明元年,東阿並入𠔌城;後魏,恢復東阿縣;北齊,𠔌城並入東阿。此後,𠔌城縣不復存在,縣城亦隨之廢棄。東阿境域擴大。東及東南遂與肥城、東平相連。
  隋朝置陽𠔌縣,東阿西南部劃出屬之。《續山東考古錄》載有“隋置陽𠔌縣,約得漢東阿地十之六、七”及“陽𠔌縣,後魏東阿地”的記述。《陽𠔌縣志》也有明確記載:“城東五十裏有阿井,此井舊屬阿邑,今並屬陽𠔌縣。”北宋太平興國後,因黃河衝積,北部鄰邊縣盧縣(今銅城西部)廢,部分劃歸東阿。銅城鎮自宋為東阿地。
  明初,縣治遷至東阿鎮(今屬平陰縣)。時縣境南北長50公裏,東西寬32.5公裏;東至平陰縣界7.5公裏,西至陽𠔌縣界25公裏,南至東平州界17.5公裏,北至茌平縣界30公裏。
  清代,境域略有變動,縣境南北長45公裏,東西寬27.5公裏。縣城至邊界縣距離,除西至陽𠔌縣界縮短5公裏外,其餘與明代同;東北至平陰縣界7.5公裏,東南至東平縣界15公裏,西南至壽張縣界30公裏,西北至聊城縣界22.5公裏。
  民國初期,境域與清同。1932年,東阿與陽𠔌鄰界的部分村莊作了調整。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為適應對敵鬥爭的需要,東阿周邊地區曾歸屬平阿、張秋、徐翼、河西等縣。1947年鼕,縣機關遷駐銅城。
  1949年8月,東阿境域界定。原屬東阿黃河以東村鎮及西南張秋一帶劃出,原屬平陰、聊城的部分地域並入東阿,茌平與東阿交錯為鄰的村莊,以趙牛河為界北歸茌平、南屬東阿。
東阿簡介 East A Brief Introduction
  現在的東阿縣地處魯西平原,黃河之濱,東經116º12´至116 º33´、北緯36º07´至36º33´,總面積787平方公裏,轄7鎮2鄉2個街道辦事處,43萬人。是中國阿膠之鄉、中國喜鵲之鄉、中國梵唄音樂發祥地、國傢級生態示範區,被譽為“萬戶喜鵲吉祥地,千年阿膠福壽鄉”。
  東阿歷史悠久,自然資源條件優越。曹植曾為東阿王,魚山留有曹植墓葬,為國傢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東阿為阿膠之鄉。阿膠因出東阿而得名,已有2000多年歷史,東阿阿膠曾多次獲國際國內金奬;東阿地下水為優質飲用礦泉水;東阿建材資源比較豐富,為魯西地區唯一的有山縣,同時與泰山山脈一河之隔,取山石資源十分方便,近幾年已發展成魯西平原的建材基地。改革開放以來,東阿的各項事業蓬勃發展。東阿人的開放意識日益強化,投資環境不斷改善。在新的世紀,東阿人民將以更加執著求實的精神,緊緊抓住歷史機遇,迎接新世紀的挑戰,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努力建設一個經濟繁榮、人民富裕、社會進步的新東阿。
  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縣境依傍黃河百餘裏,引黃濟津、濟衛工程的渠首均在東阿。東距濟南市80公裏,西距聊城市25公裏。毗鄰京九、京滬、濟邯、濟館等交通動脈,105國道和三條省道貫穿全境,區位優勢日益明顯。
  屬溫帶季風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和降水量適中,無霜期較長,日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4.4℃,年平均相對濕度64.6%,年平均降水量563.3毫米,年平均日照2300小時,年平均無霜期236天。
歷史沿革 History
  西漢設東阿縣。據《爾雅》:“大陵曰阿。”東阿即齊阿邑,西阿屬趙。據《泰安府志》:“郡秦屬東郡,漢置東阿縣。蓋以阿屬東郡而立名。”
  1996年8月12日,撤銷東阿縣高集鄉,設立高集鎮(魯政函民字[1996]41號)。
  2000年,東阿縣轄5個鎮、9個鄉。總人口413735人,各鄉鎮人口: 銅城鎮 71903 劉集鎮 43306 牛角店鎮 31508 大橋鎮 21367 高集鎮 26895 關山鄉 24371 單莊鄉 27622 黃屯鄉 25949 薑樓鄉 27588 顧官屯鄉 36699 陳集鄉 24939 楊柳鄉 15852 姚寨鄉 17175 大李鄉 18561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2年5月14日,省政府批復同意:東阿縣撤銷顧官屯鄉,設立顧官屯鎮;撤銷姚寨鄉,設立姚寨鎮。以上2鄉撤鄉設鎮後,其行政區域和人民政府駐地不變。截至2002年12月31日,東阿縣轄8個鎮、2個鄉。
  2003年10月8日,東阿縣撤銷銅城鎮,設立銅城街道辦事處和新城街道辦事處,銅城街道辦事處機關駐銅魚路8號(原銅城鎮人民政府駐地),新城街道辦事處機關駐金光路7號。
東阿名人 East A Celebrity
  三國時的著名謀士程昱(字仲德),東郡東阿人,不過漢代的東阿在今陽𠔌縣境內。
   程咬金 濟州東阿斑鳩店人,原名咬金,後更名知節,字義貞,唐初大將,驍勇善戰曾聚衆數百人,共保鄉裏。後隨李密參加瓦崗軍。武德九年,參加“玄武門之變”。貞觀中,任左領大將軍封盧國公,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高霖 字子約,金東平東阿人。大定二十五年進士。初授符離縣主簿,升泗水縣令,調任安國節度判官。
  張萬公 金代東阿青苔蘚鋪人。大定四年升任長山縣令,因施政有方,受到百姓愛戴,為立生神祠。後遷侍御史尚書右司員外郎。
  候摯 字莘卿,金末大臣,東阿人。明昌二年進士。為官慷慨大度,有過人之才。承安年間,任山東路????使司判官。泰和八年,授長山縣令。貞祐三年,為太常卿,行尚書六部事。
  李謙 字受益,元代東阿人。少年聰敏,日記數千言,初為東平府教授。元世祖至元十八年升自學士,為太子左諭德。待裕宗於東宮,陳十事:“心、睦親、崇儉、納諫、戢兵、親賢、尚文、定律、正名、革弊。”
  李仁 字元夫,東阿苫山人。正德十四年舉山東鄉試第一,嘉靖二年進士。後升至吏科給事中、戶入給事中。
  劉太淑人(1506—1555):東阿苫山人,明朝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於慎行(世稱於閣老)之母。道光本《東阿縣志》捲十四:“劉淑人,戶部郎中田女也。幼好學,靜慈孝恭,孝經諸史,靡不遐覽。長適平涼同知於玭,生五子。(按,經考實為四子,即慎動、慎思、慎言、慎行,第五子慎由,係妾黎氏生。於慎行《𠔌城山館文集》捲二十四《亡弟稚川茂纔墓志銘》:“少弟無欺者,名慎由,庶母黎孺人出也……先妣淑人,有四男一女,皆已成立,而會府君客遊隴西,卜簉金城,孺人在侍,逾年歸裏,舉弟於捨。府君為其少也,貌清而慧絶,鍾愛之。淑人之愛又甚,朝夕抱弄膝上,口棗粟啖之;夜則置諸懷而臥;時啼不休,輒為披衣起坐,至申旦不寢。孺人性卞善,折梃笞兒,夫人聞輒譙之:‘若母敢笞吾兒也!’出則攜以自隨,時詫內黨:‘此吾老生兒!’兄娣以淑人愛之,故亦忘其異母出者。”又同書同捲之《亡兄阜泉處士墓志銘》:“於氏自海上西遷,四世而為先考宗伯府君。府君五子,妣淑人出者四。”《亡兄太學都講航隱先生墓志銘》:“吾傢故居海上,西遷四世而為先宗伯府君。府君舉五子,先淑人出者四焉。”)經書皆其口授。三子慎言,嘉靖壬子舉人。四子慎行,官至東閣大學士,謚文定。其諸子皆為邑名士。淑人隨夫任秦雍、河洛間,題詠甚多。”
  劉田:東阿苫山人。字伯耕,號東溪。年二十餘舉宏治十八年乙醜(1505)進士,曾官元氏知縣、戶部主事、戶部員外郎。卒於京都,享年39歲。道光本《東阿縣志》捲十三《鄉賢》有傳,謂其“為人俊爽玉立,豪宕磊落,不肯折節而中,慈厚無城府”。
  劉隅(1490—1566):東阿苫山人。劉田之弟。字叔正,號範東。舉嘉靖二年(1523)進士(按,道光本《東阿縣志》捲十三《鄉賢》謂“正德丁醜登進士”,誤;且與其志捲十二《選舉》謂登“嘉靖二年姚淶榜”相抵牾),曾官福建道禦吏、四川按察司僉事、河南按察使、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副都御史。罷歸傢居幾三十年。工書、善奕棋。所著有《傢藏集》、《治河通考》等。殷士儋《陝西平涼府同知册川於公墓志銘》:“配宜人劉氏,戶部員外郎田女也。蚤生怙恃,叔父中丞公育之。幼聰穎,習女紅,女紅精。兼通《孝經》、《論語》諸書,嫻於詞翰……方是時,公從中丞學,中丞遂以宜人字之。而劉氏傢世貴顯,諸母竊相謂:‘於翁貧甚,奈何以愛女托不可知之子乎?’中丞公曰:‘於翁雖貧,是兒必大其門者,於翁不貧也。’及笄歸公,戚屬鹹謂宜人:‘餐珍袵綺,安能為布素婦乎?’乃宜人椎布操作而前矣。公諸兄落魄不能給,公又無以給之,宜人曰:‘兄弟,手足也,奈何廢手足太義而用此簪珥為?’遂為傾篋笥買田百畝,以糊其口。及仲兄歿,所遺子女四人,皆宜人鞠育之,畢其婚嫁。”朱賡《於册川先生傳》:“先生生而岐嶷,十歲能為文,即稟學於邑中丞劉公所,劉公大異之,其後卒以兄女女焉。”
  於慎行(1545.11.03~1608.01.09):東阿人(今屬平陰縣東阿鎮人)(世稱於閣老)。 明代政治傢,學者、詩人、文學家。萬歷年間任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於慎行為人忠厚老成,熟悉歷代典章,對明朝禮製建設有較大貢獻。其文學造詣亦極高,與馮琦並稱於世。於慎行字可遠,又字無垢。他少年時代天資極高,學習勤奮,17歲鄉試中舉。鄉試放榜次日,按例舉行鄉飲之禮,歡宴考官和中式舉人,謂之鹿鳴宴。主考官非常器重於慎行這位青年才子,提出在鹿鳴宴上為他舉行冠禮(即成人之禮),於慎行以未奉父命而婉辭,一時傳為美談。隆慶二年(1568)成進士,選為庶吉士。散館後,授翰林院編修官。萬歷初年,升為修撰,參編《穆宗實錄》,遂破例以史官充日講官。日講原都是翰林院年高資深的學者充當,像於慎行20多歲年紀便成為皇帝老師的極為罕見。
  於慎行一生以他篤實、忠厚、正直的品德受到朝野上下的尊重。他“學有原委,淹貫百傢,博而核,核而精”(《明史》本傳,下引同)(意即:他的學問有根基,貫通百傢,熟知典章制度,記典論史,平實允當)。他明習典製,朝中禮製多是他親手修定。他的詩,典雅而清新,為時人所重,被推為萬歷詞館之冠。神宗一朝公認他與臨朐馮琦為“文學之冠”。被譽為“人品事業,宇內第一”。在傢閑居16年,他探討當世得失之故,旁搜博採,屬詞比事,寫成《史摘漫錄》、《𠔌城山館文集》42捲,《𠔌城山館詩集》20捲,《讀史漫錄》14捲,《𠔌山筆麈》18捲。尤其是他的《𠔌山筆麈》記述了明朝萬歷以前的典章、人物、兵刑、財賦、禮樂、釋道、邊塞諸事,考溯精當,纖悉具備。為研究明代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宗教不可多得的史料,具有很重要的參考價值。另有《𠔌城山館詩集》20捲和《𠔌城山館文集》42捲手稿,現存山東省圖書館。回鄉傢居時,他關心桑梓事業,參予重修《東阿縣志》,主持編撰《兗州府志》。他於萬歷七年所寫的《東昌府城重修碑》,有“萬貨輻輳,江北一都會”、“漕輓之咽喉,天都之肘腋”等名句,至今被竟相傳引。
  張本(1366-1431),字緻中,東阿縣張大人集村人。明洪武年間,自國子生授江都知縣。燕王朱棣南下靖難,張本開城迎降,升揚州知府,繼為江西布政司右參政。永樂四年(1406)召工布左侍郎。永樂七年(1409)為刑部右侍郎。仁宗即位後,拜張本為南京兵部尚書兼都察院事,相當於現在的國防部長職務。宣德四年(1429)兼太子賓客。張本一生為官清正,時號“窮張”。據明史列傳記載,明成祖曾宴近臣,每位大臣案前都設銀器,並賜之。獨張本案前設陶器,明成祖曰:“卿號‘窮張’,銀器無所用。” 張本頓首謝,說皇上知我也。張本夫人被封為誥命夫人。
  張懷芝(1860~1933) 民國時期政府官員。字子真。今東阿縣臯上村人。出身貧寒。少時僅讀書4年,輟學後務農、討飯。後入天津為人飼馬7年。1890年入北洋天津武備學堂學習軍事,畢業後到天津小站袁世凱新建陸軍中服務,曾參加鎮壓義和團運動。歷任北洋左翼炮兵營領官、常備軍第一鎮第一協協統、山海關巡防營統領、甘肅提督、天津鎮總兵、陸軍第五鎮統製、幫辦直隸防務大臣等職。
英文解釋
  1. n.:  Dong'e County
近義詞
東阿
相關詞
行政區劃聊城市鄉鎮????業????務局政府工作報告2010年
包含詞
東阿縣賓館早發東阿縣東阿縣????務局
東阿縣金橋村東阿縣化纖廠東阿縣皮革廠
東阿縣中醫院東阿縣第一中學東阿縣實驗中學
東阿縣人民飯店東阿縣人民醫院東阿縣婦幼保健院
東阿縣衛生防疫站東阿縣華星鋼球有限公司東阿縣創新化工有限公司
東阿縣銅城鎮振興飯店東阿縣棉花原種場飯店東阿縣第四人民醫院口腔科
東阿縣銅城鎮中街大酒店聊城市東阿縣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東阿縣科晶爐窯工程安裝有限公司
山東省東阿縣古膠阿膠製藥有限公司東阿縣銅城鎮東關村東聯賓館
分類詳情
張開姚寨鎮張開銅城鎮張開大橋鎮張開新城街道張開劉集鎮
張開陳集鄉張開顧官屯鎮張開薑樓鎮張開牛角店鎮張開高集鎮
張開單莊鄉銅城街道魚山鄉東阿工業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