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面積】949平方千米
【人口】47萬(2001年)
【代碼】371526
【郵編】252800
【駐地】原高唐鎮
【區劃】轄七鎮八鄉,748個行政村
素有“金高唐”之美譽的中國書畫藝術之鄉山東省高唐縣,地處魯西平原,聊城市北部,轄七鎮八鄉,748個行政村,總面積960平方公裏,總人口46.5萬人。
高唐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人傑地靈,物阜民豐。境內名勝古跡衆多,歷史名人輩出,戰國齊盼子墓、唐宋時代的興國寺古塔與塔下古槐、古典名著《水滸傳》“三打高唐州”中的柴傢花園、李逵井、藴含着一個個美妙動人的歷史故事。三國時期政治傢華歆,西晉史學家華嶠、唐代哲學家、天文學家呂纔、當代國畫大師李苦禪等一大批中華英才在歷史的長河中各領風騷。高唐自古以來物産豐富,民風淳樸,尤以盛産棉花而著名,清代即有“高唐木棉甲齊魯”之稱,“金高唐”由此而得名而聞名遐爾。
改革開放使這片古老的土地煥發出蓬勃生機。
農業經濟在穩定傳統糧棉種植優勢的基礎上初步形成了以蔬菜、林果、畜牧為支柱,貿工農一體化、産加銷一條竜的産業化經營格局。99年糧食總産38.9萬噸,棉花總産19.55萬擔,蔬菜總産43.4萬噸,果品總産3.2萬噸,大牲畜存欄量達30萬頭,雞存欄量1180萬衹。農業總産值達14.5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903元。
工業經濟在改革中的崛起。進入九十年代,高唐縣成功地闖出了一條“圍繞優勢産品的膨脹和提高,存量資産優化重組,新增資産優嚮投入,培植骨幹企業,提高經濟效益”的工業發展路子,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國叫得響的骨幹企業集團迅速崛起,並展示出強勁的發展勢頭,其中有中國最大的農用車生産企業-山東時風集團、中國一流造紙企業-山東高唐紙業集團、中國最大的油脂生産企業-山東高唐油脂集團。
高唐基礎設施完善,投資環境良好。東距濟南國際機場70公裏,距京九鐵路聊城站、臨清站均50余公裏,距離津浦鐵路德州站60余公裏,聯通京九、京滬、京廣三條南北大動脈的東西大通道濟邯鐵路在高唐設站。公路四通八達,國道308綫(青島至銀川)、105綫(北京至珠海)及數條省道交匯於縣城,連接鄉村的公路縱橫如織。郵政電信事業發達,電力能源供應充足。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城市化功能不斷完善,初步形成了一個園林式現代化小城市的雛形。 |
|
371526 |
|
高唐縣位於山東省西北部,屬聊城市,版圖面積 960 平方公裏。現轄6鎮、3鄉、3個街道、1個經濟開發區,145個行政村、19個農村社區、24個城市社區,48 萬人,為中國書畫藝術之鄉、中國投資環境誠信安全區、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縣、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全國科普示範縣、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全國群衆體育工作先進縣、全國依法治縣先進縣、全省雙擁模範縣、全省精神文明建設先進縣、全省社會文化建設先進縣、全省“四五”普法先進縣、全省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先進縣、全省民政工作先進縣、“平安山東”建設先進縣、省級文明城、省級衛生城。在首屆中國誠信建設成果展上,被評為“中國50傢投資環境誠信安全區”。
縣人民政府駐地郵編:252800。行政區劃代碼:371526。區號:0635。拼音:Gaotang Xian。 |
|
高唐縣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春秋時期即為高唐邑,西漢初置縣,元代設州,至民國初年撤州復縣。悠久的歷史孕育了燦爛的文化。高唐有衆多的人文景觀和歷史遺址。戰國時期齊盼子墓、三國時期華歆墓、東魏時期房公墓、宋代興國寺塔、清初文昌宮大成殿等保護較為完整,具有較高的的文化和考古、旅遊價值。按《水滸》傳說復建的柴府花園、三眼井、李逵井再現了宋代古建築群的風采。新開館的孫大石美術館藏畫豐富,文物薈萃,精品紛呈,為縣城增添了新的文化內涵。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藴造就了一代又一代英傑奇才。戰國時期的政治傢華歆、歷史學家華嶠、唐代著名哲學家、天文學家呂纔,金朝左丞相王懋德等都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各有建樹,領一代風騷。 |
|
近年來,高唐縣委、縣政府按照“建成全國經濟百強縣,山東加工製造業基地,區域性中心城市,在山東西部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發展定位,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實現了經濟社會事業的全面發展。2004年,全縣完成生産總值80.3億元,同比增長17.8%;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39.6億元,同比增長18%;實現財政總收入5.4億元,占全縣生産總值的6.7%,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2億元,按可比口徑增長11.5%。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406元。
面嚮未來,高唐縣提出了“高舉二次創業大旗,共謀跨越發展偉業,努力加快步入全國百強縣進程”的宏偉藍圖;確定了“一二三四五六”的基本思路:即圍繞“一個總目標”(打造全國百強縣,推進二次創業,實現跨越發展),堅持“兩個率先”(在山東西部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率先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實現“三個增加”(增加財政收入、增加農民收入、增加居民收入),抓住“四個關鍵”(解放思想、調整結構、深化改革、優化環境),突出“五個重點”(民營經濟、招商引資、外經外貿、高新技術、第三産業),實施“六大戰略”(實施工業興縣戰略、農業産業化戰略、城市化戰略、統籌城鄉發展戰略、構建和諧社會戰略、科教興高戰略);明確了今後一個時期的奮鬥目標:即堅持“兩個跨入”(三年跨入全省30強,五年跨入全國百強縣),推進“兩個高於”(固定資産投資高於全市和全省30強平均水平,財政收入占生産總值的比重和稅收占財政收入的比重高於全市和全省30強平均水平),實現“兩個翻番”(生産總值到2007年比2004年翻一番,達到160億元,地方財政收入到2007年比2004年翻一番,達到8億元)。這些目標描繪了高唐美好的未來,一個經濟社會繁榮富強,人民群衆生活幸福安康的高唐正在魯西崛起。
高唐,將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魯西大地。在新的歷史時期,它將以矯健的步伐,闊步邁嚮無限美好的明天! |
|
高唐縣歷史悠久,春秋時稱高唐邑,西漢初置高唐縣,元明清置高唐州,民國元年撤州設高唐縣至今。悠久的歷史孕育了燦爛的文化,在豐厚的民間書畫基礎上,産生了歷代書畫名傢。東漢時期的魯相乙瑛,即為漢代著名的大書畫傢,其碑貼至今為高唐書畫界臨摹之佳品。唐貞觀年間的著名學者呂纔,除在歷史、哲學、聲樂、地理、軍事等方面有著作傳世之外,其繪畫才能更令後人贊嘆。三國時期的魏相國華歆,元朝的翰林學士閻復,金朝的狀元閻永,進士康曄等,在書畫藝術上都頻有造詣,對後代影響極深。清末高唐書畫“八大才子”,民國時期的書法傢張洪擇,其書畫藝術都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其作品為當時書畫收藏傢收藏之珍品。千百年來,高唐大地上養育了許多蜚聲畫壇的大書畫傢,悠久的文化傳統為高唐書畫藝術的發展準備了豐厚的底藴。
一代宗師李苦禪是高唐縣卅裏鋪鄉李奇莊人,他少年時代酷愛書畫藝術,在縣文廟小學讀書時,成為全校書畫尖子。青年時代,懷着從藝報國的志嚮,到北平入國立藝專學習,後拜師齊白石學習國畫藝術,成為齊白石的得意門生。抗戰勝利後,應徐悲鴻院長邀請,擔任北平國立美院教授。他是我國當代傑出的書畫藝術傢、美術教育傢。他開創了大寫意花鳥一代風範,把中國花鳥畫創作推嚮了一個嶄新的天地,奠定了他的國畫大師地位。
著名旅美歸國畫傢孫瑛,高唐縣卅鋪鄉孫莊人。現為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協理事,文化部僑聯主席。他的畫集中西畫法於一爐,氣魂宏大,風格獨特。孫瑛曾在美國、前蘇聯、巴西、韓國、日本等國傢和臺灣、香港等地區舉辦個人畫展,轟動海外。回國後,又先後在北京、濟南、青島、煙臺舉辦個展,反響很大。他的作品入編多部權威畫集,並出版《孫大石現代水墨畫集》。
當代,高唐縣書畫人才輩出,各有建樹,並後繼有人。這一支宏大的書畫專業隊伍是建設書畫之鄉的中堅力量。
李燕(李苦禪之子),現為中央工藝美院教授。他知識淵博,功底深厚,著作甚豐,擅長動物速寫,水墨寫意畫。因畫猴有獨到之處,在中國美術界素有“猴王”之稱。其傳略已載入英國出版的《世界名人錄》。
高唐縣全國知名畫傢謝傢道、辛守慶、張望、於平、李建、李杭等,他們的作品在海內外重大展賽中多次獲奬。這些知名畫傢都是我們高唐縣的寶貴財富。他們雖然不在原籍工作,但心係故土,或解囊捐資助池,或回鄉辦展講學,或贈賜墨寶廣散鄉裏,或出謀劃策規劃家乡書畫事業發展的藍圖,都為家乡書畫藝術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同時,近年來在高唐縣也涌現出一大批土生土長的書畫名定的新秀。縣文化館美術傢程辛木,作品多次參加中國美協,版協舉辦的書畫展並被選送國外展出。1991年,在慶祝建黨70周年期間,舉辦了程辛木版畫展。全國版協主席李樺題寫展標,中央美院等30多傢單位題詞祝賀。1994年程辛木赴臺進行民間藝術交流並舉辦個人版畫展。他的作品在全國及省級報刊發表300餘件,省地多傢新聞單位對其藝術成就做了專題報道。蘇同海是位青年農民書畫傢。他創作的多幅作品,在〈中國書畫報〉及省級報刊發表,其傳略及作品入選多傢書畫辭典。農民畫傢高蘭青的作品被選送日本、美國展出,工人畫傢王經福的作品在美國紐約展出,並被紐約博物館收藏,青年畫傢鞏德春在93年被選為創作長城巨捲的全國百名畫傢之一。朱寶華、王玉峰、崔濤、王保成、牛風玉、丁守信、趙子清、韓曉波、周玉興、尹風軍等一大批書畫新秀,起點高,功底深。目前全縣達到縣級展出水平的書畫作者4120人,達到地市級以上展出水平的書畫作者510人。每年都有300人次左右在全國及省市各種展賽活動中入展獲奬或在各種報刊上發表作品。
孫大石美術館
孫大石美術館 位於高唐縣城區魚邱湖北岸。孫大石,又名孫瑛,高唐縣河涯孫莊村人,中國著名山水畫傢。於1982年由孫大石與高唐縣人民政府合資修建。占地面積2088平方米,建築面積1200平方米,為仿古庭院式建築。灰瓦弧綫屋頂,灰藍色墻基、白色正墻,間以洋紅色腰綫和房檐,體現了古樸、高雅的建築風格。館分東西兩院,建有展廳、四層六角一覽閣、長廊、碑墻、畫室等。一覽閣內展放的“天下第一硯”——竜騰巨硯,重11噸,用整塊巨石,由5名工藝師歷時3年雕成。另外還展有中華百硯、孫大石無償捐贈的上億年的魚化石和古動物化石等文物及半個世紀以來的個人繪畫作品、高唐籍著名畫傢的名品大作。 |
|
高唐縣位於山東省西北部,屬聊城市,總面積960平方公裏,人口46萬,是齊魯文化名城,中國書畫藝術之鄉,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範縣。
近年來,高唐縣委、縣政府牢固樹立全黨抓經濟、重點抓工業、突出抓招商、關鍵抓項目的思想,堅持工業立縣、工業興縣、工業強縣戰略不動搖,把工業發展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來抓,努力培植骨幹企業,壯大主導産業,構築産業集群,實現了工業經濟持續快速高效發展。培植了時風、泉林、藍山、熱電為代表的骨幹企業,膨脹了奧剋特化工、金興集團等一批第二梯隊企業,形成了以時風集團為竜頭的運輸機械産業,以泉林集團為竜頭的林漿紙産業,以藍山集團為竜頭的畜禽加工業,以時風雙星橡膠有限公司為竜頭的橡膠輪胎産業,以泉林復合軟包裝有限公司為竜頭的復合軟包裝産業,以奧剋特化工有限公司為竜頭的精細化工産業,以熱電集團為竜頭的熱電集團為骨幹的板材加工産業。其中運輸機械産業産值已超過110億元。高唐工業經濟在三次産業中的比重和對全縣的貢獻份額都超過了70%,工業總量占全市的四分之一,工業經濟進入全省20強,工業經濟成為拉動縣域經濟快速增長的主導力量。截止2005年底,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由“九五”末的44傢發展到現在的107傢,實現銷售收入229.7億元,利稅16.9億元,利潤12.8億元,分別比“九五”末增長3倍、2.4倍和3.4倍,分別是94年的19倍、16倍、26倍和37倍。五年纍计完成工業投入126.2億元,建設了時風汽車廠、泉林熱電、藍山熟肉製品深加工等107個工業重點項目。全縣名牌産品數(包括著名商標)達20個,其中國傢級2個,省級18個。目前,高唐已完成由農業大縣嚮工業大縣的徹底轉變,實現了質的飛躍,工業經濟進入全省20強,一個新興的工業城市正在崛起奮進,高唐已經成為山東省最具競爭力、最具成長性和最具發展潛力的縣市之一。
工業的崛起,有效地帶動了地方經濟的振興和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工業經濟成為拉動縣域經濟增長的“火車頭”。2005年,全縣完成國內生産總值107.9億元,比“九五”末增長1.6倍;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48.7億元,比“九五”末增長3.4倍;實現財政總收入8.09億元,占全縣生産總值的7.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4.02億元,比“九五”末增長1.2倍,年均增長17.2%。農民人均純收入由“九五”末的2441元增加到現在的3961元,年均增長10.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九五”末的5256元增加到現在的9012元,年均增長11.4%,五年共轉移農村勞動力16.8萬人次。目前全縣登記失業率為零。高唐已連續十幾年被評為全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縣。工業經濟的發展,成為推動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和保持社會穩定的重要力量,今後高唐工業將嚮綜合實力保持全市第一、進入全省十強、躋身全國百強的目標邁進。 |
|
高唐縣轄現轄6鎮、3 鄉、3 個街道、1 個經濟開發區,145個行政村、19個農村社區、24個城市社區。魚邱湖街道辦事處、人和街道辦事處,匯鑫街道辦事處、梁村鎮、尹集鎮、清平鎮、固河鎮、琉璃寺鎮、三十裏鋪鎮,楊屯鄉、趙寨子鄉、薑店鄉,高唐經濟開發區。 |
|
《戰國策》作天唐縣,漢置高唐縣。高誘註:“高,大也,唐,防也。高唐亦大防之意。”據《清一統志》:“齊高唐在禹城縣南,漢高唐在西。二地雖殊,界實相近,今東昌府之高唐州,乃漢靈縣也,取故名耳。”
1994年12月29日,撤銷高唐縣琉璃寺鄉,設立琉璃寺鎮。
1996年10月31日,撤銷高唐縣涸河鄉,設立涸河鎮(魯政函民[1996]47號)。
1999年12月6日,撤銷高唐縣三十裏鋪鄉,設立三十裏鋪鎮(魯政函民字[1999]35號)。
2000年,高唐縣轄7個鎮、8個鄉。總人口456464人,各鄉鎮人口: 高唐鎮 78422 梁村鎮 23319 尹集鎮 30404 清平鎮 35530 琉璃寺鎮 33448 固河鎮 30858 三十裏鋪鎮 30679 韓寨鄉 21094 張莊鄉 20200 趙寨子鄉 28520 南鎮鄉 24649 趙莊鄉 25206 楊屯鄉 26617 薑店鄉 25976 張大屯鄉 21542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2年11月15日,省政府批復同意:高唐縣撤銷高唐鎮,設立魚邱湖街道辦事處、人和街道辦事處和匯鑫街道辦事處。魚邱湖街道辦事處機關駐原高唐鎮人民政府駐地一街村;人和街道辦事處機關駐張莊村;匯鑫街道辦事處機關駐韓屯村。截至2002年12月31日,高唐縣轄3個街道、6個鎮、3個鄉。是一個山東窗口。 |
|
高唐縣的歷史悠久,文物古跡多而全,各個時期多有遺存。如古城址、古墓葬、古石刻、古建築、古村落、古文物等,有些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
8.1 古遺址
高唐縣有靈城遺址、清平縣城遺址、北辛莊唐代遺址、蔣莊宋、元遺址,郝莊元代遺址、減水迥竜廟遺址。
(1)靈城遺址 即漢靈縣城址,現南鎮村。位於縣城東南17.5公裏處。據史書記載,公元前481年,此地名曰“靈丘”,到公元前306年名曰“靈縣”。公元27年廢縣,地入博平。220年復靈縣,屬清河郡。606年廢縣,地入博平。620年復置靈縣,621年又入博平。宋朝置“靈城鎮”,金、元襲之,明清時稱“南劉鎮”。民國至今稱作“南鎮”。今細辯靈城地貌,仍有靈城故城墻遺址。
(2)清平縣城遺址 1069年—1940年為清平縣城,1940年清平縣城遷址康莊,此地名曰“舊城”。舊城鎮現仍有清平縣城遺跡多處,如:傳說中的唐明宗祠、唐明宗墓。還有迎旭門、文廟、文廟影壁等古建築,城墻舊址仍有遺跡。
(3)蔣莊宋、元遺址 位於琉璃寺蔣莊村西南500米處,為村落遺址。遺址高於耕地,面積約3萬平方米,文化層堆積0.2—1.5米,地表面有很多磚、瓦、器物殘片。1958年曾出土過瓷缸、瓷碗等文物。遺址原為一個小村莊,僅有20多戶人傢,名“梁傢樓”,現蔣莊梁姓即是原“梁傢樓”之後。
(4)減水迥竜廟遺址 位於尹集鎮四新村西南部,為元代廟宇遺址。高約4米,面積1500平方米。遺址內含有大量的磚、瓦、瓷片、瓷碗底、口沿等遺物。遺址上現有明嘉靖26年重修減水迥竜廟碑1通和3通捐資築廟人名碑,另有碑帽、碑座2個。
8.2 古建築
高唐縣歷史悠久,古建築衆多,主要有梁村塔、高唐文廟、舊城文廟、文廟影壁、迎旭門、高唐鐘鼓樓、石雕塔。
(1)梁村塔 位於梁村鎮梁村街東。創建於唐貞觀年間,明、清曾維修,平面呈八角形,青磚砌築,共13級。高37.5米,塔基占地面積33平方米。第一層係重檐,檐下設鬥拱,北有門洞。二層以上每層4個門洞,塔頂為全葫蘆狀。塔北10米處有古槐1株,故有“唐塔宋槐”之說。現為地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高唐文廟 坐落在縣委招待所院內,原名“文昌宮”,又名“啓聖祠”,過去是供奉孔子的地方。據《高唐州志》載:文廟始建於元代至元年間,1370年(明洪武三年)、1709年(清康熙四十八年)、1742年(乾隆七年)多次重修擴建。現存大殿,面闊5間,進深4間,占地面積275平方米,為歇山式建築。頂部正脊前後除用黃緑琉璃瓦砌出三個菱形外,其餘均為灰瓦。檐下頭拱,均為裝飾性的附件,並非承擔重力的實拱,明顯為清代建築風格。
(3)舊城文廟、文廟影壁、迎旭門 坐落在高唐縣舊城鎮,為原清平縣遺留下來的古代建築。 舊城文廟,坐北朝南,面闊5間,進深4間。占地面積277.8平方米,單檐灰瓦歇山頂,1173年(金大定十三年)建。文廟後還有古柏6株。文廟影壁在文廟南,相距100米。影壁高5米,寬10.25米,厚1.27米。整體靈架式用大方青磚修成,琉璃瓦蓋頂。中間有一圓緑色花邊琉璃飾件,上有燒製的“太和元氣”4個大字。在方青磚上有乾隆“二十五年”的戳印。舊城迎旭門,為原清平縣城之東門。門洞上方中央有匾碑一塊,上書“迎旭門”。為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刻嵌。迎旭門殘存南北長15.5米,東西寬12.9米,整體為青磚砌築。
(4)高唐鐘鼓樓 位於北湖路與鼓樓路交匯處西側,原名鼓樓,1453年(明景泰四年)知州趙玉始建。1691年(清康熙三十年)知州談熔重修,改名奎光閣,新鑄鐵鐘懸於重九之日,人曰談公樓。1835年(清道光十五年)知州徐宗幹重修之,又增置鼉鼓、大雲磬等物。上層塑魁星像,東廊有前賢題詩勒石。 鐘鼓樓為重檐歇山式建築。由樓基和兩層主樓組成,總高15米,為當時縣城內最高建築,有“高閣凌雲”之稱,是高唐縣的象徵。樓基是青磚砌成的長方形高臺,占地120平方米,南北長10米,從下往上漸有收分,垂直高度7米。臺上四周建有高1米的女兒墻。順街闢拱行通道,形似城門,寬4米,高5米,深10米,供行人車馬通行。樓基西面南側有一小拱門,門內為登樓的唯一臺階通道,樓基之上為主樓,全部為木結構,柱梁椽檁縱橫交錯,卯榫銜接,環環相扣。主樓的下層為大廳,南北長8米,東西寬6米,高4米。東西有廊,環樓8根立柱支撐飛檐。上層地面4米見方,高4米,為懸鐘之處。在建築形式上承襲宋、元樓閣之貌,結構上基本保留了明初的建築風格。1966年3月8日,河北省邢臺地震波及本縣,鐘鼓樓受損,為防險,經政府批準於8月拆除。
8.3 古墓葬
高唐縣有固河漢墓群、華歆墓、房公墓、𠔌官屯金墓、王懋德墓、楊通墓、孫莊漢墓、梁莊漢墓、楊莊漢墓。
(1)固河漢墓群 位於固河村西南部,分佈在長0.7公裏,寬0.5公裏的地面內。原有7座封土高大的墓葬,除盼子墓還有封土外,其他6座墓葬的封土已被鏟平。漢墓群的部分墓室保存較好,衹有一小部分因修建水利工程被挖掘。曾出土過陶樓、漢畫像石、陶燈、陶案、陶竈、陶豬、陶狗、陶雞等文物。漢畫石像現被砌在固河村西部一流水口上。在墓中為墓室門框,上面刻有虎頭禦環拉手,並有花草、鳥獸等精細的浮雕。據調查,除封土的7座墓葬外,在村北、村南也有一些無封土漢墓,曾出土過大批文物。
(2)房公墓 位於高唐鎮祁寨村北500米處,該墓發掘前夯築封土高出地表2.5米。因早年被盜,墓室大部分坍塌。墓室為單室,平面近方行,南北4.2米,東西4.5米,繩紋小磚砌成。墓底距地面4.5米,鋪地磚排為“人”字行。墓室地面四周和墓壁之間,有排水溝,墓門西南寬1.1米,有斜坡墓道2.15米,棺木和人骨皆無,隨葬器物有瓷器、陶器、陶俑等38件。瓷器有:瓷壺、瓷虎子、竜首三足器架,瓷樵鬥、瓷盒、瓷碗、瓷唾壺、瓷燈;陶器有:陶壺、陶罐、陶碗、鎮墓獸、陶狗、牛車模型、陶井欄;陶俑有:武士俑、鮮卑侍吏俑、儀仗俑、女俑等。墓內還出土有墓志銘,志蓋陽刻篆文為“魏濟州刺史房公之銘”,志文共26行,滿行26字,魏體書。
(3)𠔌官屯金墓 即虞寅墓,位於韓寨鄉𠔌官屯村東一窪坑內。金代虞寅墓為仿木結構建築的圓形磚砌單室墓。坐北朝南,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組成。墓室平面成圓形,直徑5米,墓頂早已坍塌,殘存墓壁高1.29米。墓室建築有門、窗、柱,完全模擬地面建築。墓壁上畫滿壁畫,繪畫面積約21平方米。內有殘存的棺木和骨架。墓內出土陪葬物有瓷器5件、碑形志石1盒、壁畫16幅。瓷器有:瓷碗、開片瓷盤、白瓷盤。志蓋上刻有16個女真文篆字: “金故信武將軍騎都尉緻仁虞公墓志銘”:志石刻有1767個字,主要記錄了虞寅的生平事跡及生卒年月。壁畫隨墓環繞成圓形,較完整的12幅,其中有8幅畫面描繪墓主人生前的日常生活內容,另4幅是出行活動的內容。壁畫繪有樂伎、車馬、床帳、奴僕等。出土文物和壁畫現分別藏於山東省博物館和聊城地區博物館。
8.4 古石刻
(1)釋迦牟尼像 暗紅色沙質岩石雕成。頭飾蠃髻,雙耳垂肩,風眼微閉,鼻骨如刀削一般,棱角鮮明。鼻翼與嘴角幾乎同寬。臉圓腴豐滿,頸稍短粗。身穿雙領下垂式袈裟,坦胸,腰束帶,結跏趺坐於長方形束腰須彌座上。左手扶左膝,右臂舉至胸前,呈入靜狀。給人以靜穆端莊之感,手殘,通高65釐米,座高24.5釐米。經考證,為隋或唐代初期的遺物。
(2)大觀八行碑 長2.28米,寬1米,厚0.125米,原碑為宋代大觀年間立,現存殘碑為明代景泰年間重立,瘦金體楷書。主要講述了諸士應具有的孝、悌、和、忠、睦、嫻、仁、恤等八種行為。碑末有“及師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上柱國魏國公食道一萬一千戶食實封汗八百戶臣蔡京題額”。因保護失當,剝脫甚重,字跡不清難辨。此外,保存完好的碑刻還有:重修報恩寺碑、重修邢傢佛寺碑、張曾墓碑。 |
|
高唐的地方名吃衆多。尹集鎮老王寨加工驢肉已有300多年歷史。清末民國時期,曾裝入封閉簍中出口日本和東南亞國傢,也曾作為貢品進獻朝廷。同時,小屯糖藕、羅漢餅、舊城空心面、香油饊子、老豆腐、舊城涼粉、烏棗等以其歷史悠久,風味獨特而遠近聞名。 高唐老豆腐。又稱豆腐腦。製作精細,配料獨特,別具風味。豆腐的製作如果說沒有特別之處。那麽它與其它地方所不同的是鹵和油。鹵用優質醬油和精????加水入鍋,入花椒、八角、茴香、丁香、桂皮、薑等10餘種佐料熬製;油用優質棉籽油在文火上熬,邊熬邊除去油沫和雜物。數小時後,放入蔥、甜醬、花椒、茴香等佐料。還為愛食者備有用優等紅辣椒剁碎製成的辣椒油。配料如碗時,放少量味精。現在,高唐老豆腐已享譽全國。
高唐特産
高唐特産栝蔞。葫蘆科,王瓜屬,多年生草本雌雄異株攀援植物。名貴中藥,多生於白沙壤土中。庭院、河堤、溝崖、路旁、田邊都可種植。夏秋開白花,其果由青緑變黃褐,大如鵝蛋,含糖量較高,故曰蔞仁,可入藥,有潤肺止咳、清熱化痰之功效,主治咳嗽痰多、胸痹肋痛、大便燥結等癥。其塊根直生地下,年久者達七八尺長。徑長五公分之多,其底部大者可達十多公分。一般秋鼕掘出,切片入藥,其斷面潔白如霜,曰天花粉。因高唐所産,含粉率高,故曰高花粉。有清熱生津之功能,主治熱病,亦可清渴。近有用鮮根製針劑者,可用於引産。
質樸善良的高唐人民在這塊土地上勤懇耕耘,戰勝自然,改造環境,創造了高唐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民以食為天",吃飯是人們賴以生存的重要一環。在生活中,人們利用當地條件和資源,根據當地風俗習慣摸索出一套烹飪技術,使自己的食物有滋有味、形色味俱佳而又富有營養。
高唐縣的烹飪技術,同經濟文化一樣,有着悠久的歷史。早在周朝以前,人們就知道研究蟲魚的腥、鱢、膻味及其去臭增味的烹飪方法。從高唐涸河發掘的漢墓文物看,經商、周、春秋、戰國、秦歷代至漢朝,烹任方面的面食和菜餚製作已有了分工。當時的宴席場面相當可觀。
經過幾千年的發展,高唐縣具有魯西風味的菜餚品種越來越多。有些精品至今流傳,成為風味獨特的傳統名吃。
9.1 鬼子肉
"鬼子肉"即五香驢肉,是高唐縣傳統名吃之一。因驢的相貌醜陋、像封建迷信中的牛頭馬面,因而舊稱驢為鬼,故高唐縣民間稱加工好的五香熟驢肉為"鬼子肉"。
尹集鎮老王寨村加工"鬼子肉"驢肉已有二三百年歷史,久負盛名,享譽省內外。高唐食品廠用傳統配方與技巧加工的熟驢肉,加以現代化真空袋包裝後,以"高唐州驢肉"命名,遠銷海內外。
"鬼子肉"起源很早。相傳清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高唐大旱,城南潘莊潘氏三兄弟生活艱難,遂遷往尹集鎮徐官屯居住。他們春夏開荒種田,鼕閑則靠殺豬宰羊來維持生活。隨着屠宰生意的不斷興隆,他們宰殺牲畜的數量和種類也不斷增多,並逐漸由宰殺豬羊發展到宰殺馬、牛、驢等大牲畜,由經營生肉到經營加工熟肉。其中尤以加工驢肉經驗最為豐富,深受歡迎,生意日益興隆。當時,尹集鎮老王寨村張姓人傢與潘傢有親戚關係,常在潘傢活多忙不過來時主動前來幫忙。日久天長,張傢也漸漸學會了屠宰加工技術並從事驢肉加工。這樣,張傢加工製作驢肉的技術就代代傳了下來。
加工驢肉的佐料多達幾十種。主要有:茴香、沙仁、肉豆蔻、丁香、桂枝、桂皮、南鬆子、三棱、白芷、火硝、杏仁、桃仁、草果、幹薑、山楂、陳皮、花椒、八角、食????、醬油、杜仲、川等。加工出的驢肉十裏飄香,所以有的稱為五香驢肉,也有的稱為十香驢肉。
"鬼子肉"加工精細,方法獨特,別具一格。宰殺前,選用膘肥體壯的驢;飲以食????水,稍路一下後栓在樁子上;鞭打數下,讓驢繞圈急跑,通身出汗方停止。這樣,讓????水浸入肌膚,使熟肉更有滋味;而且血液經稀釋後,宰殺時便於放血。屠殺時,除用傳統的以刀割頭外,也采取燙殺的方法。把驢固定在架子上。將嘴撐開,用開水從口灌下,直至燙死。這樣能將驢油浸進肌肉,使驢肉色澤鮮亮。煮肉時,先將肉切為2.5-5公斤的條塊,再在清水中淨血放入老湯鍋中,燒開後加以佐料。一般溫火敞鍋煮2-4小時,但不同部位的驢肉須掌握不同的下鍋火候。煮好後鼕日室肉臥缸(即將出鍋的驢肉連湯帶肉涼後裝入缸中),7日內不住翻動,既能使各種香料氣味浸進肉中,也能保持鮮豔色澤。
加工後的高唐驢肉呈醬紫色、有光澤,味道清香鮮美、肉爛而不散、軟而不鬆、香而不膩、百吃不厭,而且具有活血、降血壓、滋補益身的作用。清時就是重要貢品,也出口日本、東南亞各國。高唐人宴請賓客,驢肉是必備佳餚。平時,男女老幼皆視為食中佳品。老年人至66歲時於農歷六月六日吃餅捲肉,多捲"鬼子肉"。
9.2 老豆腐
老豆腐又名豆腐腦。也是高唐名吃之一。
高唐老豆腐,豆腐潔白明亮。嫩而不鬆,油而不膩,辣而不嗆。由清而不淡。有肉味而不腥。盛入碗中,豆腐似雪如玉,鹵像玳瑁琥珀,紅中透白,紅白相間,豆香、料香、鹵香、油香、辣香,五味俱全。百吃不厭,回味悠長。
高唐老員腐選料嚴格,製作精細,配方獨特。先製作豆腐腦。需精選上等黃豆,去皮後打成蹬子,放入淨化河水或灣水中浸泡。泡漲後用石磨研成豆漿,經煞沫、過包(濾渣)後,加水熬成豆汁。退溫後裝入桶或缸內,用石膏點化封口,20分鐘後即成。老豆腐的湯料、鹵和油,製法獨特頗具功力。評價其質量*主要是品償鹵和油。鹵用醬油、精????加水,放入花椒、八角、茴香、丁香、桂皮、薑等十幾種佐料熬製。油用優質棉籽油在溫火上熬、除去油沫雜物;數小時之後,放入蔥、甜醬、花椒、茴香等佐料,衹備用優質紅辣椒烹製的辣椒油。配料盛碗時,放入少量味精。將豆腐腦用平勺片入碗內,加鹵和油後即可食用。
高唐老豆腐享譽省內外,外地人來高唐不喝老豆腐真是一大遺憾。高唐人外出歸來,坐在攤前喝碗老豆腐,實為一種享受。城鎮不少人早餐時常食用饃饃和老豆腐。
9.3 羅漢餅
羅漢餅也是高唐名吃之一,與渲餅、悶餅合稱"三餅"。羅漢餅屬糕點類,狀似月餅,但無餡。皮綿軟酥鬆,層層清晰。酥脆香甜可口,香而不膩。羅漢餅産於明代中葉,清代、民國初年尤為興盛,暢銷於濟南、天津等地。羅漢餅的配料與製作十分考究嚴格,做工精細。以面粉、油(豬板油、植物油)、白糖、香精、棗泥、山楂泥、玫瑰醬為原料。製作時,先用油和面製成皮面,再用面粉、豬油、白糖和其他配料合成酥面;然後用皮面包酥面,用面軸軋數層捲起,按需分塊;再將每塊軋成圓形,入爐烤焙,待成蛋黃色出爐即成。此餅層層疊疊,狀似疊羅漢,所以稱羅漢餅。
9.4 小屯糖藕
高唐舊俗,每年臘月二十三日竈王升天時傢傢買糖藕,意為粘住竈王的嘴,讓其上天言好事,不說人間壞事。高唐縣製作糖藕的地方不少,唯有清平鎮小屯製作的糖藕屬上乘。其歷史已有數百年。以製作流程嚴格、美味可口譽滿魯西。小屯糖藕酥、脆、香、甜,營養豐富、容易消化,是兒童喜用食品。也是饋贈親友的上等禮品。
製作糖藕的原科主要是黃米(黍米最佳)、芝麻和麥牙、一 般用40公斤黃米、8公斤麥子的麥芽、7.5公斤芝麻,可生産糖藕40公斤。
糖藕的製作過程是:蒸米.即將黃米用鍋蒸熟。再將蒸的黃米兌上麥芽泥,攪拌均勻後放入缸中發酵。之後,淋出糖漿,上鍋熬成糖泥、再倒在草木灰上涼。涼到適當溫度,在蒸氣中反復抻拔,待色澤亮白、氣泡成串時,抻成手掌寬、扁指厚的長條,吹氣定形成空心藕狀。經過熬糖--晾糖--醒糖--拔糖--充氣這幾道工序後,再將表面沾上去皮炒熟的芝麻,晾幹即成。現在,清平鎮建立了不少糖坊,每年生産5萬公斤,除滿足本縣食用外,還銷往外地。
9.5 陳井饊子
卅裏鋪鄉陳井村,自清代以來就從事饊子製作。陳井饊子物美價廉,吃時酥脆香鹹,油而不膩,為高唐又一名吃。
炸製饊子的原料主要是面粉和香油。製作過程:以面粉兌以少許精????和成軟面,拿到面板上用力摔打,摔至出現泡沫狀的空隙且有韌性時,用手搓成1釐米粗的麵條;然後將麵條泡人油中約10分鐘,取出用雙手按一定套路盤抻,由粗而細,至0.2釐米粗細時為止,叫做盤條。再放入油中炸,發黃時出鍋而成。
陳井饊子深受歡迎,不僅為高唐走親訪友、探望病入的必備禮品,還遠銷北京及東北三省。
9.6 清平墜面
清平鎮生産空心挂面,亦稱墜面。細如豬棕,空心細長,是高唐傳統名吃。
其原料是優質面粉和精????。5公斤面粉加0.1-0.15公斤????,視季節而宜,鼕春????多許,夏秋少許。面和好以後,上蓋濕布醒面半個時,在案板上將醒好的面攤軋成餅狀,厚5-4釐米,用刀沿邊轉圈將面旋成3釐米寬的長條,在面板上揉搓。至大拇指粗細時循序盤挂在兩根竹簽上,放入醒面池內醒條。待0.5-1小時後,將醒好的搓條挂到2.5米高的架上,用手輕拉下端竹簽,輕拉慢墜即成,故叫墜面。
墜面煮時不混湯,出鍋即熟。配以香油、食醋、味精、芫荽花,味道獨特柔軟滑爽,營養豐富極易消化,是兒童、老人、産婦、病弱者的最佳食品。産品遠銷省內外,並參加了全國供銷係統加工食品匯報展覽,獲得贊譽。
9.7 清平涼粉
盛夏酷暑,天氣悶熱,人們氣喘汗流、坐臥不寧。行至傘狀棚下,坐在涼粉攤上喝一碗涼粉,立時涼入肺腑,周身爽快,精神倍增。
涼粉是魯西北地區主要冷食,也是高唐的傳統名吃之一,其中尤以清平鎮的涼粉為最著名。
清平鎮涼粉主要原料是緑豆,製成澱粉後放入簸籮,加水攪拌成稠糊,接着用滾開水衝拌、攪熟,冷卻後再用涼水澆泡。製成的涼粉清白如玉、透亮晶瑩。
喝時,將涼粉切成長形細條。加紅蘿蔔鹹菜、蒜泥、醋、芝麻醬,配以涼水作湯。食之防暑降溫,營養豐富。
9.8 清平黑棗
清平黑棗,又稱窖棗,係用大棗精心熏製而成。製作過程是:先挑選肉肥、個大、色鮮的大棗,放入水中煮至果肉稍軟,撈出涼幹。挖好熏窖,其深約2米,寬2-3米,坑口嚮下O.5米處搭鋪,將涼幹之棗攤在高粱稭箔上,棗厚約15釐米,以葦席覆蓋坑口,坑底點燃碎柴木屑,棗溫升至6-7O℃,以煙熏蒸,初以大煙火,棗皮潮潤後,火力漸弱,每12小時將棗上下翻動一次,3天即成。
清平黑棗黑紫光亮,花紋精緻,易於儲存,甘甜可口,營養豐富,有強腎健脾功能。遠銷港澳、東南亞、日本等地。
9.9 布袋雞
布袋雞色澤黃中透紅,全雞完整,內藏八寶,像活雞趴在盤內,造型美觀,食之香爛味濃不膩,風味獨特。是高唐縣名吃之一,宴請賓客不可缺少。
原料雛雞一隻,約重1公斤;配料有瘦豬肉、火腿、海參、玉蘭片、海米、香菇、木耳;佐料花椒油、醬油、精????、料酒、味精、水團粉、高湯、蔥、薑、油等。
布袋雞製作精細,先將活雞宰殺、退毛、洗淨,在雞兩肩之間沿頰骨拉二寸長的口。在口中抽出嗉子,從切口翻開皮肉取出骨架、腿骨,保持雞皮完整,形成一個雞布袋;再將豬肉切成方丁與蔥薑在油中稍炒,加食????、醬油,並與火腿片、海參、木耳、香菇、玉蘭片一塊裝入雞內,切口處用竹簽別住。决雞身上別少講醬油,放在笊籬上用勺舀澆熱油,待雞身變淺紅色為止。然後將雞背朝下放入大湯碗。加上高湯、醬油、料酒、精????、蔥段、薑片、入籠蒸至半熟。將雞背翻轉朝上蒸爛取出。倒出原湯,雞背朝上放在盤中,擺正雞頭,腿壓腹下,雞身上放少許玉蘭片、火腿片,原汁揀去蔥薑,燒沸勾上粉芡,放入花椒油、味精即可上席。
布袋雞是魯菜係百花園中的奇葩,以造型優美,別具風味而譽滿省內外。 |
|
高唐縣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溫度適中。春早、夏澇、秋爽、鼕幹已成規律。常年降水量在550mm-700mm之間。 |
|
華歆華歆
華歆(157-231),字子魚.高唐縣涸河鄉人.東漢末年舉孝廉,授朗中職。大將軍何進輔政時,華歆為尚書郎。漢獻帝初平元年,董卓專權。挾天子以令諸侯,從洛陽遷長安。拜華歆為豫章太守。董卓死後,曹操同樣挾天子以令諸侯,以漢獻帝名義徵華歆為議朗。代荀??為尚書令。他支持曹操統一中國的大業,協助曹操打擊外戚、宦官勢力,整頓朝綱。為最後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深得曹氏父子信任,為曹氏的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魏文帝曹丕即位後,拜華歆為相國,封安樂鄉侯,後為司徒,曹睿即位後,華歆任博平侯。
呂纔
呂纔(600-665)。高唐縣清平鎮人,唐代著名學者。 唐貞觀三年中書令溫彥博嚮唐太宗李世民推薦呂纔,說他長聲樂。他製造的管樂器""衹八""傳到日本後,很受歡迎。勘正《陰陽書》是呂纔一生中的重要活動。此書共53捲,頒行天下。他認為""極微""和""氣""是世界的根源,並從""乾坤""、剛柔""等對立統一關係中找出事物變化的原因。這是一部具有樸素唯物主義和辯證法思想的哲學著作.
唐貞觀十八、十九年,呂纔完成了地理著作《方域圖》和軍事著作《教飛騎戰陣圖》。又與虞世南、褚亮、魏徵等人作《秦王破陣舞》和《九功舞》兩個大型樂舞.此舞傳至日本和天竺,深受歡迎。
宋高宗永徽元年,修《文思博要》、《姓氏錄》。永徽六年,著《因明註解立破義圖》三捲。宋高宗顯慶元年至五年作《白雪麯》。後受命增訂陶弘景《本草經集註》,並作圖解。高宗竜朔元年至三年,為太子更司,作成計時器--壺式受水型刻漏,並《刻漏經》1捲。著史書《隋記》。
杜潛
杜潛(1522-1566),高唐人。明朝進士,初為戶部主事,後升為山西左布政使,離京去山西就任。當時國事日非.海防鬆弛,倭寇大肆侵擾,杜潛奉命任薊洲兵備道員。領兵迎敵。他鎮守今河北省長城以內、東至山海關、西至居唐關之間的天津市以北地區。其形勢險要,為京畿防衛重地。杜潛組織軍民抗敵、戰績卓著,為人敬仰。
明嘉靖四十五年.杜潛受誣陷而被斬,葬於高唐州城西杜傢祖塋。後平反昭雪,追為兵部尚書。
楊順天
楊順天(1866一1899).高唐縣張大屯鄉後楊莊人。義和拳著名領袖。自幼出傢五竜寺,法號""本明""又稱""心誠"",小名鵝。他在五竜寺跟徐燕法師讀經習武,練就了一身硬功夫,頭不怕重杠打砸,所以人稱""銅頭和尚""。他氣功好,槍刀劍戟樣樣精通,並擅長書法。後去北京受戒遂成為名僧。
清光緒二十二年.本明來禹城西南的丁寺當主持僧。是年法軍占領了山東膠州灣後,帝國主義傳教土紛紛紛深入魯西北地區侵占土地、廣設教堂,激起了中華民族的憤怒。於是本以健身保傢為目的的練武拳衆都聯合起來嚮教會勢力進行鬥爭。本明和尚也加入了義和拳。他和朱紅燈、於清水、王立言等人一起。在丁傢寺設場受徒.他們倡導""替天行道"".""劫富濟貧"",樹起 興清滅洋""的旗幟,活動在高唐縣琉璃寺一帶。
1899華9月,應平原縣拳首李長水的邀請,本明和尚同朱紅燈、關東嶺、朱啓明、王青山等高唐、茌平、禹城拳衆二三百人,到達杠子李莊.首先打擊了惡霸教徒李金榜,分了李傢財務,又集衆四五百人,合場練拳,先後兩次打敗進攻義和拳的清兵。
杠子李莊攻戰役後,本明和尚帶領一支人馬返回高唐縣,於10月4日會同朱紅燈攻打了禹城縣苗林教堂,懲治了惡霸教民王樹坤。
1899年年10月13日,本明和尚與朱紅燈、於清水等人在丁寺聚會,確定攻打高唐縣琉璃寺的張莊教堂。聚集了1000餘人。於15日早攻下教堂並用火燒毀。
張莊教堂被焚後,山東巡府毓賢奉命派遣東字正軍統領馬軍敘率軍前來鎮壓。首先在茌平五裏莊逮捕了朱紅燈.接着又在高唐楊莊逮捕了本明和尚,一起解往濟南,與朱紅燈同時英勇就義,時年33歲。
王立言
王立言(1862-1900),高唐縣琉璃寺鄉王莫莊人。王立言曾做過生意.有文化。義和拳運動時,為拳衆出謀劃策,人稱“王宰相”。
1899年2月。義和拳首領朱紅燈來高唐,活動在琉璃寺郝莊、王莫莊、南鎮、後楊莊一帶.王立言積極參加活動,設場 練拳。人們爭相參加。王立言對拳衆要求甚嚴,不貪財,不好色,不準以大欺小。
朱紅燈、楊順天被捕犧牲後,王立言挺身而出.組織餘衆堅持鬥爭。先後於清光緒二十五、二十六年兩次親自率衆攻打禹城韓莊教堂。因教堂置有洋槍洋炮未能攻下。王立言退回高唐,設伏於涸河、李集一綫.與前來鎮壓義和拳的高唐知州李恩祥激戰。後王立言被捕;在濟南就義。年僅40歲。
於清水
於清水是義和拳早期領袖之-,高唐縣琉璃寺鄉郝莊人。是王立言同時代人,死時年僅30歲。
於清水傢中較窮,扛活為生,當義和拳聯和嚮教會勢力展開激烈鬥爭時.於清水也加入了義和拳行列。與朱紅燈、王立言一道在丁寺設場授徒,樹起""替天行道。興清滅洋"" 的旗幟,活動在高唐琉璃寺一帶。
1899年 10月。於清水先後組織了攻打廟林、洋樓、張莊教堂及火燒禹城韓莊教堂的幾次鬥爭,當時,民間流傳着這樣的歌謠,""綁三忙,捆石瑞(是金馬莊教民)。大火燒了苗傢林:燒了苗傢林還不算,回來又把張店占;占了張店實在能,破了韓莊一座城。""
於清水是神拳重要領袖,能領一二百人,他英勇威武,作戰勇敢,深得拳民愛戴。至今當地仍流傳着一首歌謠:“於清水是英雄,大紅馬,大響鈴,黃馬褂子紅鬥篷,銀槍頭子擰三擰,你看英雄不英雄”。 |
|
- n.: Gaotang County
|
|
高唐 |
|
????業公司 | ????務局 | 中國畫 | 山水畫 | 竇長潤等 | 高唐 | 高唐驢肉 | 高唐門戶 | |
|
|
高唐縣????務局 | 高唐縣化纖廠 | 高唐縣中醫院 | 高唐縣人和聯校 | 高唐縣固河中學 | 高唐縣人民醫院 | 高唐縣哆嗦旗舞 | 高唐縣骨科醫院 | 高唐縣國營林場 | 高唐縣實驗小學 | 高唐縣實驗中學 | 高唐縣時風賓館 | 高唐縣衛生防疫站 | 高唐縣婦幼保健院 | 高唐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 高唐縣高唐鎮新東賓館 | 高唐縣經協公司飯店 | 高唐縣天地工貿有限公司 | 山東聲高唐縣化纖廠 | 山東省高唐縣化纖廠 | 高唐縣第三棉紡織廠 | 山東省高唐縣第三棉紡織廠 | 山東省高唐縣高申棉紡織廠 | 高唐縣楊屯工藝品廠 | 高唐縣竜鑫機械製造有限公司 | 山東省高唐縣張莊鄉祥馳棉紡織廠 | |
|
|
尹集鎮 | 三十裏鋪鎮 | 楊屯鄉 | 梁村鎮 | 琉璃寺鎮 | 固河鎮 | 趙寨子鄉 | 薑店鄉 | 三十裏鋪鄉 | 清平鎮 | 人和街道 | 高唐鎮 | 琉寺鎮 | 魚邱湖街道 | 匯鑫街道 | 高唐經濟開發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