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地图 |
|
|
基本概况
南阳镇位于微山西北部,地处昭阳、独山和南阳三湖的交汇处,东、北与两城乡、鲁桥镇在水中分界,西与鱼台县的武台、谷亭、老寨三镇接壤,南与张楼乡、留庄镇水面相连,东西狭长70余华里,辖湖面15万余亩,拥有耕地7200亩,下辖三个管区、34个行政村,30800人,分散居住在湖中83个自然岛屿上。南阳镇古时依运河修建,叫段家行,元朝时建起南阳闸,便以闸名为镇名。明代漕运新渠竣工,南阳成了码头,南北商船都在这里停留,繁盛一时。 如今因为建闸提高了水位,南阳完全变成了水上城镇,所辖30多个村庄星散在空旷的15万亩湖面上,或以莲荷相接,或以苇田相连,或以明水相通,出镇下村,必定要驾小船。运河穿镇而过,河湖串连,水路交错。
自然资源
南阳镇大湖资源丰富,水运交通发达,经济发展潜力巨大,素有"小济宁"的美誉。水产业:全镇已发展以河蟹、乌鳢、水蛭、青虾、彭泽鲫为主的名特优水产品养殖面积10000亩,占全镇总养殖面积的62.5%(全镇养殖面积16000亩)。今年春夏,南阳镇自选课题,投资创办了"宽体金线蛭人工孵化和生态养殖"的实验基地,经过半年多的努力,该项技术已基本成熟,并在济宁市科技局举办的科研成果鉴定会上经水产专家鉴定:该项目填补了省内空白,综合技术居国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目前,该项技术正在普及推广之中。畜牧业:着重发展了以鸭、鹅、特种动物和波尔山羊饲养为主,调整壮大了畜牧业。在政策驱动和科技示范服务基地的带动下,全镇已饲养鸭、鹅70万只,饲养特种动物8000余只,发展波尔山羊3000余只,逐步形成了三大畜牧养殖基地(即:以南阳、北一、北二、顺和、东姚为主的水禽养殖基地;以李桥、丁楼、顺和为中心的特种动物养殖基地;以王楼、李埝为主的波尔山羊养殖基地)。
林果业
克服了湖区不能发展林业的错误观念,充分利用弃土堆、人工岛、台田,着重发展了以中华寿桃种植为主的林果业。去年发展80亩,近5000株;今年,专门从安徽砀山高薪聘请技术人员,投资创办了"中华寿桃培育基地",预计可产中华寿桃树苗近10万株。种植业:在发展以高产、高效作物种植的同时,结合该镇湖区滩涂涝洼地多的实际,因地制宜,整体规划,综合开发,大力发展池塘种植业。目前,西渡口村已发展140余亩,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禽蛋加工业:禽蛋加工是南阳镇的传统优势项目之一。全镇已发展年加工能力10万枚的加工厂2家,年加工1万枚以上的专业户160家,全镇年加工禽蛋近180万枚,销售禽蛋200枚,可实现利税45万元,经济效益相当可观。水上运输业:南阳是运河名镇,古老的京杭大运河穿岛而过。新京杭运河傍岛而走,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被誉为"黄金水道"上的一颗明珠。独特的地理位置,为全镇发展水上运输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目前已发展运输船只900余只,近10万个吨位,年产值1000万元,经济效益可观。旅游开发.镇政府专门设立了"旅游开发管理办公室",成立了"微山运河旅行社",并着手制定了"春看桃花,夏赏荷花、秋观芦花"的"三花"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南阳镇下辖村:
南阳村 北一村 北二村 顺和村
和平村 联兴村 建民村 友爱村
龚庄村 柳沟村 丁楼村 管闸村
李桥村 建闸村 南店子村 东渡口村
西渡口村 侯楼村 关王庙村 张庄村
王苏白村 梁庄村 梅屯村 后屯村
东姚村 李埝村 王楼村 卢埝村
薛桥村 于屯村 宋庄村 东田村
仇海村 王占一村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26687男13534女13153家庭户户数6631家庭户总人口(总)26654家庭户男13512家庭户女131420-14岁(总)70220-14岁男37070-14岁女331515-64岁(总)1750815-64岁男881315-64岁女869565岁及以上(总)215765岁及以上男101465岁及以上女1143户口本地住在本地26209 |
|
南阳镇,位于微山湖北端的南阳湖中,古老的京杭大运河穿镇而过。北依济宁城区,南靠江苏丰沛,东邻孔孟圣地曲阜、邹城、西通牡丹之乡菏泽,旧属鱼台,今属微山县。除南阳岛外,在空旷辽阔的南阳湖里,零星散落着80多个小岛屿,构成隔水相望的奇特北方水乡景观。这里拥有浩渺的南阳湖、清澈的运河,古朴的民风,沿运河而错落有致的民居,以船代步的叶叶小舟,千顷荷花与蓝天、碧水、野鸭、苇草,形成天然的水上游乐园,成为度假休闲的绝妙去处。
南阳古镇,战国时期齐国地图标绘;兖州至湖陵沛北之泗水流域有南阳。正是今之南阳镇所处位置。
在《史记》中,几处提及“齐之南阳”,《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载:越王曰“愿魏以聚大梁之下,愿齐之试兵南阳、莒地,以聚常、郯之境”。《史记.鲁仲连列传》载:且楚攻齐之南阳,魏攻平陆......以为亡南阳之害小。在《孟子.告子下》载孟子曰:“不教民而用之,谓之殃民,殃民者,不容于尧舜之世。一战胜齐,虽有南阳,然且不可。”可见在战国时期,今之南阳就已存在,且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楚、鲁两国均想争之,据此推算,南阳的历史至少有2200多年。从秦汉两晋,迄于隋唐由于北起南阳,南至沛留,地势较为低洼,自古有沛泽之称,泗河自北向南流经全境,南阳常有水患,加之战乱,一度造成南阳人烟荒芜,这一历史阶段的南阳没有史料记载。直至唐武德七年(624)年,山东境内的运河由西而东迁,引汶泗二水至济宁,再南北分流,南下顺天然的泗水下流,过南阳,经徐州南达江淮,到了宋代南阳已成为泗水岸边的较大村镇。公元1278年,文天祥经南阳镇作《发鱼台》,称南阳镇周围为泗郊镇甸,元至元十九年(1282年)开济州河时,建南阳闸。元至元三十年(1293年)南北大运河通航后,南阳成为运河岸边的重要商埠,元至顺二年(1331年)在与古老的泗水重合的京杭大运河上重建南阳闸。从此,南阳便有了名气。到了明代中期,南阳已成为古运河畔四名镇(另有夏镇、镇江、扬州)之一,镇名可见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重修正觉寺碑文》。南阳镇由陆地变成湖中之岛是在清初。数十年间,南阳这座兴旺的运河码头和集镇,经常处于南北逆流的不断侵袭和威胁之中,时而被围困,时而被水淹,迫使当地地势不断提高,以免遭沉没。南阳镇终于在昭阳湖、独山湖与南阳湖的衔接处,四面环水地存留在运河两堤上,以宽阔的运河河面为“街面”,显现出她独特的自然景观。
南阳镇,曾有皇宫所、皇粮殿、关帝庙、火神庙、魁星楼、文公祠、禹庙、不沾地旗杆等30多处名胜古迹,1939年日寇进南阳,大多被毁,魁星楼、杨家牌坊在“文革”期间毁掉。明宣德六年曾在南阳建河桥暑、管河厅和闸官厅,清政府曾在此设守备、管河主簿专管防务、监运税收,管理运河水闸、接送保护皇粮。皇帝走水路南巡必经南阳,常常在此停居数日,因南是镇所处的南阳湖为京杭运河的中部,又因南阳镇北去济宁南去夏镇均为一日航程,得此地利,自“漕运新渠”开通后,南阳镇成了水上运输和商品交易的交汇点和重要的商埠码头。来自南方载满丝竹白米的渔船、酒船、米船、官船等往来相接,樯桅林立,篷帆遮日。特别是每年从江南船运的100万担皇粮经此地北运京城,南来北往的船队,都停船夜泊在这里,得水运之便,南阳镇飞速繁荣,民国时期,整个镇容保留着清代的模样,镇内东西、南北两条大街,还有牌坊、井子、西鱼市等小街和东西南北四处商埠码头,镇上房屋多系青石砖瓦和木质结构的古式建筑,有酒楼、茶庄、粮行、客栈、盐店,还有绸布店、当铺,商店林立,字号显赫。熙来攘去的人中,响着软软的吴语、硬硬的山东话、道白韵味的京腔,南阳丰富的水产品随之运往各地,附近物资了在此聚集中转,时有“小济宁”之称。京杭运河的拓宽通航、南北北调工程的实施,为南陧镇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旅游开发、水产品加工、港口建设、中华寿桃及中花材深加工为为众多商家投资兴业的热点。
南阳镇——江北独特水乡,运河四名镇之一。如今镇上有居民15000余人,面积3.5平方公里。作为古镇的南阳岛四面环水,有石拱桥横卧古运河上,连接着运河两岸的人家。南阳街上店铺林立,镇上人家濒河而居,依运河而建的房舍,狭窄的街巷,如长长的扁担挑着整个市镇的繁荣与昌盛,夜市则充满了浓郁的江北水乡气息。她的朴实无华而又富有文化底蕴的古镇风情,她的碧水环抱、四时如画的魅力,已引起了更多人的青睐,成为运河文化的一朵奇葩。
踏上南阳青青的石板路,就像走进了悠远的历史隧道,看看南阳的自然风光遥想古人遗踪,使人感到昔时的辉煌,逝去的留连,富有诗情画意;对照今日之景观,追寻历史古迹,别有一番情趣。 |
|
- : Nanyang Town
|
|
南阳古镇, 南阳 |
|
|
|
南阳镇中心小学 | 上海爱迪尔南阳镇平 | 南阳镇平华日化工厂 | 萧山市南阳镇南围化纤厂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甘肃有限公司宕昌县公司南阳镇营业厅 | 玉门市第二建筑安装工程公司南阳镇建筑材料厂 | |
|
|
南店子村 | 梁庄村 | 北一村 | 北二村 | 后屯村 | 宋庄村 | 于屯村 | 南阳村 | 联兴村 | 建民村 | 友爱村 | 柳沟村 | 丁楼村 | 李桥村 | 侯楼村 | 关王庙村 | 东姚村 | 王楼村 | 薛桥村 | 东田村 | 顺和村 | 龚庄村 | 管闸村 | 建闸村 | 东渡口村 | 西渡口村 | 王苏白村 | 梅屯村 | 李埝村 | 卢埝村 | 仇海村 | 王占一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