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学派 : 晋朝 : 古典文献 >子藏 > 兵家
目录
No. 1
  先秦至汉初研究军事理论并从事军事活动的重要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春秋末的孙武,战国时的吴起、孙膑,汉初的张良、韩信等。对后世军事思想影响很大。
bīng jiā bīng jiā
  古时研究军事问题的学派
No. 3
  指军事家或用兵的人
No. 4
  胜败兵家常事
No. 5
  兵家必争之地
No. 6
  古代对军事家或用兵者的通称。亦指研究军事的学派。《汉书·艺文志》:“兵家者,盖出古司马之职,王官之武备也。”《后汉书·朱儁传》:“临军易将,兵家所忌。”《新唐书·王翃传》:“ 王翃 字 宏肱 , 并州 晋阳 人。少治兵家。” 清 林福祥 《平海心筹·论胜败形势》:“且逆夷之来,事事皆犯兵家之忌:我众彼寡,我逸彼劳,我饱彼飢,我愤彼骄。”
No. 7
  古代指拥兵一方的豪强或军将,亦为部曲私兵之称。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四》:“三辅遭 王莽 、 更始 之乱,又遇 赤眉 、 延岑 之弊,兵家纵横,百姓涂炭。”《三国志·魏志·梁习传》:“时承 高干 荒乱之餘,胡狄在界,张雄跋扈,吏民亡叛,入其部落;兵家拥众,作为寇害,更相扇动,往往棊跱。”《三国志·魏志·卫觊传》:“而归者无以自业,诸将各竞招怀,以为部曲。郡县贫弱,不能与争,兵家遂彊。” 吴晗 《灯下集·谈曹操》:“部曲战时从征,平时的给养得自己想办法,不归郡县管辖,称为兵家。”
No. 8
  魏 晋 时兵士出身称“兵家”。《晋书·王尼传》:“ 王尼 字 孝孙 , 城阳 人也,或云 河内 人。本兵家子,寓居 洛阳 ,卓犖不羈。初为护军府军士……护军大惊,即与 尼 长假,因免为兵。”参阅 周一良 《<三国志>札记》。
No. 9
  中国先秦、汉初研究军事理论,从事军事活动的学派。诸子百家之一。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兵家又分为兵权谋家、兵形势家、兵阴阳家和兵技巧家四类。兵家的代表人物有春秋时孙武、司马穰苴,战国时孙膑、吴起、尉缭、公孙鞅、赵奢、白起,汉初张良、韩信等。今有兵家著作《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 《吴子》、 《六韬》、《尉缭子》等。兵家著作中含有丰富的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
  春秋战国时代,诸侯之间不断暴发战争,从事军事的智谋有识之士,总结军事方面的经验教训,研究制胜的规律,这一类学者,古称之为兵家。凡论述军事的兵家著作,称为兵书。《汉书·艺文志·兵书略》著录汉以前兵家著作五十三家,七百九十篇,图四十三卷,分为权谋、形势、阴阳、技巧四家。吕思勉《先秦学术概论·兵家》谓:“阴阳、技巧之书,今已尽亡。权谋、形势之书,亦所存无凡。大约兵阴阳家言,当有关天时,亦必涉迷信。兵技巧家言,最切实用。然今古异宜,故不传于后。兵形势之言,亦今古不同。惟其理多相通,故其存在,仍多后人所能解。至兵权谋,则专论用兵之理,凡无今古之异。兵家言之可考见古代学术思想者,断推此家矣。”
  兵家主要代表人物,春秋末有孙武、司马穰苴;战国有孙膑、吴起、尉缭、魏无忌、白起等;汉初有张良、韩信等。今存兵家著作有《黄帝阴符经》、《六韬》、《三略》、《孙子兵法》、《司马法》、《孙膑兵法》、《吴子》、《尉缭子》、《将苑》、《百战奇略》、《唐太宗李卫公问对》等。各家学说虽有异同,然其中包含丰富的朴素唯物论与辩证法因素。兵家的实践活动与理论,影响当时及后世甚大,为我国古代宝贵的军事思想遗产。
  孙武子《黄帝阴符经》,简称《阴符经》,关于其作者和成书年代历来有争议,今人陈撄宁认为是战国时代作品,王明认为,作者是北朝一个久经世的隐者。书中继承发扬老庄哲学思想,阐发了天人相盗的盗机论以及道教神仙长生学说。“阴符”的含义为暗合天道,天人合一。书中含有比较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不仅在道教思想史,而且在中国哲学史上都有一定地位。历代注本繁多,见解不一。著名者有唐道士李筌、张果的《阴符经注》,宋朱熹的《阴符经考异》。後世道教定其为必诵经书,为《玄门功课经》中的主要内容之一。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
  《六韬》,旧本题周.吕望撰。《庄子·徐无鬼篇》,称《金版六弢》。《经典释文》曰:“司马彪、崔撰云:《金版六弢》皆《周书》篇名,本又作《六韬》,谓太公六韬:文、武、虎、豹、龙、犬也。”则战国之初,原有是名。然即以为《太公六韬》,未知所据。《汉书·艺文志》兵家不着录,惟儒家有《周史六弢》六篇,班固自注曰:“惠、襄之闲,或曰显王时,或曰孔子问焉。”则《六弢》别为一书。颜师古注,以今之《六韬》当之,毋亦因陆德明之说,而牵合附会欤?《三国志·先主传》注,始称“闲暇历观诸子及 《六韬》、《商君书》,益人志意。”《隋志》始载《太公六韬》五卷,注曰:“梁六卷,周文王师姜望撰。”唐宋诸《志》皆因之。今考其文,大抵词意浅近,不类古书,中闲如避正殿,乃战国以后之事。将军二字,始见《左传》,周初亦无此名。其依托之迹,灼然可验。又《龙韬》中有《阴符》篇云:“主与将有阴符,凡八等,克敌之符长一尺,破军之符长九寸 ,至失利之符长三寸而止。”盖伪撰者不知阴符之义,误以为符节之符,遂粉饰以为此言 ,尤为鄙陋,殊未必汉时旧本。故周氏《涉笔》谓:“其书并缘吴起,渔猎其词,而缀辑以近代军政之浮谈,浅驳无可施用。”胡应麟《笔丛》亦谓:“其《文伐》、《阴书》等篇为孙、吴、尉缭所不屑道。”然晁公武《读书志》称:“元丰中,以《六韬》、《孙子》、 《吴子》、《司马法》、《黄石公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颁武学,号曰『七书』。”则其来已久,谈兵之家,恒相称述。今故仍录存之,而备论其踳驳如右。
  《三略》,又称《黄石公三略》,是中国古代著名兵书,宋神宗元丰年间被列《武经七书》之一。旧题黄石公撰,传与汉初张良得以问世(据《史记·留侯世家》记载,黄石公传与张良的书为《太公兵法》,而非《三略》)。据当今学者考证,《三略》成书于西汉末年,其真实作者已不可考。《三略》是中国古代第一部专讲战略的兵书,以论述政治战略为主,兼及军事战略。该书问世以来,受到历代政治家、兵家和学者的重视。南宋晁公武称其:“论用兵机之妙、严明之决,军可以死易生,国可以存易亡。”该书还先后传入日本和朝鲜,并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三略》分上略、中略、下略3卷,共3800余字。现存之最早的刊本为南宋孝宗、光宗年间所刻《武经七书》本,本电子版以《续古逸丛书》影宋《五经七书》为底本,对底本上明显的错、衍、脱、误之处,则参照《五经七书讲义》、《五经七书汇解》、《五经七书直解》等进行校改。文中假借字和古体字一般随文用现代字替代,未替代的在注释中注明。
百科大全
  兵家
  school of war
  bing)iQ
  :学术兵家(sehool of war)中国古代」
  )将帅语。古代掌管军务的官员、带兵作战}
  子·和军事理论研究者的通称。语出((J
  亦特计》:“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体系指以研究军事为主而有相对独立思j
  圣济、的学派。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政治、
  军事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革,学术全
  繁荣,诸子讲学授徒,著书立说,相二
  难,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兵家即为二
  诸子百家之一。西汉成帝时步兵校尉}
  将兵家及其著述区分为兵权谋、兵形势.
  阴阳、兵技巧四种,《汉书·艺文志》{
  此说著录兵书。并指出二“兵家者,盖l
  司马之职,王官之武备也。”唐代李靖(
  为,兵家虽有不同流派,“然大体不出_
  四种而已”(《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卷土
  (邱心妇
  瑜僻涛法兵拥估啾们)o|
英文解释
  1. n.:  thinker of ancient China specializing in the art of war,  military commander,  military strategist in ancient China,  soldier
相关词
百家古籍军队秦朝历史人物文献军事收藏与投资
分类详情
张开三十六计张开孙子兵法战略道德经论兵要义述
八阵合变图说兵制武经总要孙膑兵法
卫公兵法辑本虎钤经神机制敌太白阴经百战奇略
握奇经投笔肤谈吴子兵法草庐经略
水战兵法辑佚太公兵法将苑乾坤大略
太公阴谋诸葛亮集练兵实纪孙子略解
太白阴经兵要望江南八阵总述太公金匮
盖庐兵经百言间书阵纪
曾胡治兵语录李卫公问对纪效新书六韬
尉缭子兵机孙子注兵典
黄帝问玄女兵法三略直解兵说兵法心要
兵垒黄石公素书注言兵事书蒋子万机论
策林武侯八阵兵法辑略战略辑佚孙子集注
黄石公三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