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寫作 : 流行歌麯 : 華語mp3 : 歌麯 : 古典文獻 >子藏 > 筆記
目錄
筆記
作者: 宋祁 Song Qi
笔记
  正式把筆記用於書名的始於北宋的宋祁,著有《筆記》三捲。
  
  “紅杏尚書”妙寫春
  荊楚網(湖北日報)饒嵩喬
  
  安陸歷史上有多位文壇大傢,特別是宋代,這裏曾出過三位狀元,與歐陽修同時且身居高位的一對同胞兄弟宋庠和宋祁,更是“俱以文學名擅天下”的荊楚文學大傢。
  
  天聖二年(1024)兄弟倆同舉進士,禮部把宋祁列為第一,宋庠列為第三,但章獻太後認為弟不可先於兄,故將宋庠改為第一(後擢拔為狀元),而將宋祁列為第十。宋祁及第後,初任復州(今湖北天門)軍事推官。天聖四年(1026年)前後,經翰林侍讀學士孫奭推薦,任大理寺丞、國子監直講。後交替在中央和地方任職,曾官翰林學士、史館修撰。與歐陽修等合修《新唐書》。嘉祐五年(1060),《新唐書》修成,遷左丞,繼而進工部尚書,拜翰林學士承旨。
  
  以文學成就論,宋祁高於宋庠。宋祁一生著述甚豐,既有《宋景文筆記集》、《三聖樂書》等文章集子,也有《宋景文公長短句》等詩詞集,但文、詩多有散佚,衹存清人輯錄的《宋景文集》和近人輯錄的《宋景文公長短句》。宋祁詩詞俱佳。其詩內容多為書景狀物,文字工麗,描寫生動。由於宋祁人生道路無大的坎坷,故其詩罕見送目傷秋之愁,也少有去國懷舊之思,觀其《九日置酒》即可見一斑:“秋晚佳境重物華,高臺復帳駐鳴笳。邀歡任落風前帽,促飲爭吹酒上花。溪態澄明初雨畢,日痕清淡不成霞。白頭太守真愚甚,滿插茱萸望闢邪。”
  
  宋祁此詩,一反前人悲秋之感,不作愁語,氣局一新。從藝術上看,全詩俊逸曉暢,屬對工巧,尤其是末聯,給全篇平添喜劇氣氛,生活情趣極濃。宋祁描寫春天的詞更是為人稱羨,其《玉樓春·東城漸覺春光好》尤為流傳:“東城漸覺春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緑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嚮花間留晚照。”衹因有“紅杏枝頭春意鬧”一句,頓使全詞有畫竜點睛之妙,故同時代的詞人張先稱宋祁為“紅杏尚書”。這首詞是當時譽滿詞壇的名作,詞中贊頌明媚的春光,表達了春天行樂的情趣。上片寫春日絢麗的景色,頗有精到之處,尤其是“紅杏枝頭春意鬧”點染得極為生動。下片抒寫尋樂的情趣。全詞想象新穎,頗具特色。清人王國維在其著名的詞論集《人間詞話》中說:“‘紅杏枝頭春意鬧’,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瀋雄在《古今詞話》中也說:人謂“鬧”字甚重,我覺全篇俱輕,所以成為“紅杏尚書”。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評《玉樓春·東城漸覺春光好》:此首隨意落墨,風流閑雅。起兩句,虛寫春風春水泛舟之適。次兩句,實寫景物之麗。緑楊紅杏,相映成趣。而“鬧”字尤能攝出花繁之神,其擅名千古也。
  
  由於宋祁此詞當時曾引起文壇轟動,加上歐陽修、張先等詞壇大傢的力舉,宋祁在宋代詞壇奠定了獨特的地位,尤其是“紅杏枝頭春意鬧”這句詞成為千古吟誦的名句。
《筆記》
詩人: 歌麯作者 Ge Quzuozhe

用筆記錄 Pen recording
  ①用筆記錄老人口述,請人~下來,整理成文。②聽課、聽報告、讀書時所做的記錄讀書~|課堂~。③一種以隨筆記錄為主的著作體裁,多由分條的短篇匯集而成~小說。
bǐ jì bǐ jì
  用筆所做的記錄
No. 5
  聽課筆記
No. 6
  記筆記
No. 7
  一種以隨筆記錄為主的著作體裁,多由分條的短篇匯集而成
No. 8
  ◎ 筆記 bǐjì
No. 9
  古時稱散文為筆,與韻文相對時,稱筆記。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竜·才略》:“ 路粹 、 楊修 ,頗懷筆記之工; 丁儀 、 邯鄲 ,亦含論述之美。”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竜·才略》:“ 溫太真 之筆記,循理而清通,亦筆端之良工也。” 南朝 梁 王僧孺 《太常敬子任府君傳》:“辭賦極其精深,筆記尤盡典實。”
No. 10
  一種以隨筆記錄為主的著作體裁。內容大都為記見聞,辨名物,釋古語,述史事,寫情景。其異名則有隨筆、筆談、雜識、札記等。 魯迅 《且介亭雜文·關於中國的兩三件事》:“燒掉房子的事, 宋 人的筆記說,是開始於 蒙古 人的。” 洪深 《電影戲劇的編劇方法》第四章三:“現在引 明 人筆記一則為例。”
No. 11
  用筆記錄。亦指聽課、聽報告、讀書時所作的記錄。 魯迅 《故事新編·出關》:“過不多久,就有四個代表進來見 老子 ,大意是說他的話講的太快了,加上國語不大純粹,所以誰也不能筆記。” 陳殘雲 《山𠔌風煙》第三七章:“土改隊員和一些認得了多少字的人……都在認真地記着筆記。” 孫犁 《秀露集·新年為天津團訊作》:“讀完一本書,要作一點筆記,以加深你對這本書的印象。”
bǐ jì bǐ jì
  ①用筆記錄:老人口述,請人~下來,整理成文。
  ②聽課、聽報告、讀書時所做的記錄:讀書~|課堂~。
  ③一種以隨筆記錄為主的著作體裁,多由分條的短篇匯集而成:~小說。
詞語釋義
  bǐjì
  [解釋]1.用筆記錄。
  2.聽課、聽報告、讀書時所做的記錄。
  3.一種以隨筆記錄為主的著作體裁,多由分條的短篇匯集而成。
文體
  中國古代記錄史學的一種文體 。意謂隨筆記錄之言,屬野史類史學體裁。有隨筆、筆談、雜識、日記、札記等異名。筆記形式隨便,又無確定格式,諸如見聞雜錄、考訂辨證之類,皆可歸入。其起源頗早,早期的筆記常被歸納為小說一類,筆記作為一種專門體裁的書籍,起始於魏晉,經過唐宋時期的充實發展,到了明清兩代,更加風靡興盛。正式把筆記用於書名的始於北宋的宋祁,著有《筆記》三捲。筆記亦有用載、編、史、乘、論、考、辨等署題。
  筆記依其所載內容,大體可分作:鬼神仙怪、歷史瑣聞和考據辨證等類別。鬼神仙怪類筆記在魏晉時期就十分盛行,是當時筆記的主流,著稱者有張華《博物志》和幹寶《搜神記》。歷史掌故類筆記主要記錄掌故遺事、民情風俗、人物軼聞和山川景物等,如唐代《隋唐嘉話》、宋代《涑水記聞》等。考據辨證類筆記唐代始獨樹一幟,並有所發展。清代乾隆、嘉慶間,考據之學大盛,此類筆記更加增多。如宋代《夢溪筆談》、清代《日知錄》等。筆記所載,雖多是些瑣碎片斷,但因有聞即記,較官修史籍往往生動真切,其中不少資料還為正史所不載。筆記也記錄了一些傳聞不確、考訂不嚴的東西。另外如互相抄襲,津津樂道於荒誕無稽的奇事軼聞,着力宣揚封建迷信等等,也隨處可見。
  正式把筆記用於書名的始於北宋的宋祁,著有《筆記》三捲。其起源頗早,早期的筆記常被納歸“小說”一類,班固作《漢書》,在《藝文志》中列小說十五傢,千三百八十篇,凡“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途說者之所造也”,均稱小說。明人鬍應麟又將其分為“志怪”、“傳奇”、“雜錄”、“叢談”、“辨訂”、“箴規”等六類。班鬍二氏所稱小說,很大部分均屬筆記範疇。筆記作為一種專門體裁的書籍,起始於魏晉,經過唐宋時期的充實發展,到了明清兩代,更加風靡興盛。
  鬼神仙怪類筆記在魏晉時期就十分盛行,是當時筆記的主流。著稱者有張華《博物志》和幹寶《搜神記》。以後如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宋代徐鉉《稽神錄》、洪邁《夷堅志》,清代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等,均屬此類。
  歷史掌故類筆記主要記錄掌故遺事、民情風俗、人物軼聞和山川景物等等。著名的有唐劉枒《隋唐嘉話》、李肇《唐國史補》、趙璘《因話錄》,宋司馬光《涑水記聞》、歐陽修《歸田錄》、吳自牧《夢粱錄》,元王琿《玉堂嘉話》、陶宗儀《輟耕錄》,明陸容《菽園雜記》、郎瑛《七修類稿》、朱國楨《涌幢小品》、瀋德符《萬歷野獲編》和清劉獻廷《廣陽雜記》、王士禛《池北偶談》、李鬥《揚州畫舫錄》、戴璐《藤陽雜記》、昭槤《嘯亭雜錄》等。
  考據辨證類筆記唐代始獨樹一枝,並有所發展。封演的《封氏聞見記》、蘇鶚《蘇氏演義》和李匡文的《資暇錄》是其代表。以後宋代有瀋括的《夢溪筆談》、洪邁《容齋隨筆》、王應麟《睏學紀聞》。到了清代,自顧炎武撰《日知錄》,至乾隆嘉慶間,考據之學大盛,此類筆記更加增多。趙翼《陔餘叢考》、王鳴盛《蛾術篇》、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俞正燮《癸巳類稿》和《癸巳存稿》均是其佼佼者。
  筆記所載,雖多是些瑣碎片斷,但因有聞即記,較官修史籍往往生動真切,其中不少資料還為正史所不載。筆記的最大問題是記錄了一些傳聞不確、考訂不嚴的東西。另外如互相抄襲,津津樂道於荒誕無稽的奇事軼聞,着力宣揚封建迷信等等,也隨處可見。
歌麯
  周筆暢單麯《筆記
  以下是2005超級女聲全國亞軍周筆暢演唱《筆記》的歌詞:
  我看見天空很藍 就像你在我身邊的溫暖
  生命有太多遺憾 人越成長越覺得孤單
  我很想飛 多遠都不會纍 纔明白愛的越深心就會越痛
  我衹想飛 在我的天空飛 我知道你會在我身邊
  回憶的畫面 記錄的語言 愛始終是你手中長長的綫
  載着我的想念 飛過了地平綫 你溫暖的笑臉還一如從前
  回憶的畫面 記錄的語言 你說要我學着勇敢一點
  偶爾哭紅雙眼 你一定會瞭解 眼淚是我心中另一種 完美
  演唱: 周筆暢(2005超級女聲全國亞軍)
  作麯:黃友楨 作詞:墨墨 黃友楨
同名電影 2008 日本
  外文名稱 Memo
  導演: 佐藤二朗 Jiro Sato
  編劇: 佐藤二朗 Jiro Sato
  主演:
  韓英惠 Hanae Kan ....本橋繭子
  佐藤二朗 Jiro Sato ....本橋純平
  宅間孝行 Takayuki Takuma ....本橋洋平
  岡田義德 Yoshinori Okada ....職員
  池內博之 Hiroyuki Ikeuchi ....文具店店員
  白石美帆 Miho Shiraishi ....心理咨詢師
  高岡早紀 Saki Takaoka ....本橋道子
  影片類型: 劇情
  片長:106分鐘
  國傢/地區: 日本
  上映 2008年
  對白語言: 日語
  色彩: 彩色
  幅面: 35毫米遮幅寬銀幕係統
  混音: 立體聲
  劇情
  本橋繭子是一個生活在安靜住宅小區裏的普通女高中生,然而她患有一種奇怪的強迫癥,動不動就會逼迫自己在紙上記筆記。強迫癥的發作沒有規律,可能是在測驗的時候、也可能是在和同學們一起練習合唱的時候,甚至是教室打掃到一半的時候。衹要手邊有筆和紙,衹要能把浮現在腦海中的詞句記下來,繭子就會感覺輕鬆,否則就會非常難受。為了應付自己的怪病,繭子不得不隨身帶着紙筆。她的強迫癥癥狀越來越嚴重,她經常跑去文具店買上一大...
百科辭典
  biji
  筆記
  essays
    隨筆記錄的短篇文獻。又稱筆談、隨筆。筆記內容廣泛,涉及社會生活各個方面,對於研究歷史和治學有重要價值。
    筆記起源於先秦,魏晉時期開始成熟,當時的志怪體筆記較多且已專門成書,晉張華的《博物志》、幹寶的《搜神記》即為當時著名的筆記作品。南朝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是魏晉南北朝時期軼事筆記的代表作。唐代筆記,演志怪為傳奇,變軼事為雜錄,《酉陽雜俎》即其中一例。正式以“筆記”作為書名的是北宋宋祁的《筆記》。宋代的筆記超越前人,常就見聞所及記敘本朝軼事、掌故,內容較為真實;減少了小說色彩,增加了史料成分,如司馬光的《涑水記聞》、王明清的《揮塵錄》等均有較高史料價值;而瀋括的《夢溪筆談》、洪邁的《容齋隨筆》、王應麟的《睏學紀聞》則為考據辨證類筆記的精品。明代歷史瑣聞類筆記,品種數量更多,清乾隆間修《四庫全書》時銷毀不少,專載明代故實的筆記,首推瀋德符撰《萬歷野獲編》。清代是筆記集大成時代,清初顧炎武撰《日知錄》、錢大昕撰《十駕齋養心錄》均為清代筆記的代表作。
    筆記大致可分為 3類:①小說故事類筆記,包括從魏晉的志怪、軼事小說(如晉幹寶的《搜神記》)到清代筆記小說(如紀昀的《閱微草堂筆記》 、王□的《今世說》)。《筆記小說大觀》所收的歷代該類筆記有200餘種之多。②歷史瑣聞類筆記,記野史、談掌故、輯文獻的雜錄、叢談,從晉葛洪偽托漢劉歆撰《西京雜記》,唐劉□的《隋唐嘉話》、李綽的《尚書故實》到清王士□的《池北偶談》等,都屬這一類。③考據、辨證類筆記,讀書隨筆、札記等,從晉崔豹的《古今註》、唐封演的《封氏聞見記》到清趙翼《陔餘叢考》、孫□讓的《札□》等,都屬於這一類。
     (陳左高)
    
英文解釋
  1. n.:  script,  journal,  note,  a type of literature consisting mainly of short sketches,  take down,  take down (in writing)
  2. v.:   aid the memory
法文解釋
  1. n.  note; notes, essais
  2. v.  noter, prendre note
  3. v.  noter / prendre note
近義詞
摘記
相關詞
歷史圖書文學宋朝中國典籍清朝遺聞軼事
俞文豹中國歷史史料中國古代禁書清代宋代醫學中醫
中醫詞典更多結果...
包含詞
x筆記筆記本筆記簿筆記薄筆記者對筆記
記筆記
分類詳情
道聽途說正經青箱雜記玉堂叢語楊太真外傳
分甘餘話通天樂悅容編板橋雜記江淮異人錄
韻石齋筆談竹窗隨筆玉堂嘉話庶齋老學叢談雙槐歲鈔
勤有堂隨錄齊東野語國色天香搜神後記志怪
吳語閱微草堂筆記浮生六記容齋隨筆拾遺記
子不語雜說世說新語集異記續齊諧記
玄怪錄夜譚隨錄甘澤謠桂苑叢談三水小牘
宣室志丁香花續仙傳海內十洲記小窗幽記
巢林筆談春渚紀聞東坡志林東陽夜怪錄廣異記
漢武故事稽神錄客窗閑話浪跡叢談冷齋夜話
緑珠傳能改齋漫錄青樓集鐵圍山叢談諧鐸
夜雨秋燈錄因話錄遊仙窟仇池筆記伯牙琴
更多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