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城地處魯西北平原,京杭大運河東岸,隸屬德州市。轄5鎮3鄉1個街道辦事處,393個行政村,總面積748平方公裏,耕地面積65萬畝,人口37萬ren 。近年來,縣委、縣府立足武城實際,以開放總攬全局,努力構築全方位,寬領域、縱深化的對外開放新格局,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發展邁上新臺階。工業經濟特色鮮明,名優産品衆多。已構築起以汽車零部件為竜頭,以玻璃鋼和農副産品深加工為兩翼的“品”字型經濟格局.玻璃鋼生産全國馳名.1988年被中國玻璃鋼工業協會命名為“全國第一個玻璃鋼縣”。現有玻璃鋼生産企業650處,從業人員8萬人,年産量30萬噸,占全國的30%以上,産品達到40多個係列,100多個品種,銷售網絡遍及全國,並有部分産品打入國際市場。橡塑産業異軍突起,成為全國主要的橡塑生産基地。現有生産企業59,主要生産汽車密封件、內外飾件、工程橡塑等産品,從業人員1.2萬人,年産量占全國的40%以上。玻璃鋼産業和橡塑産業的有機整合,推動了汽車零部件産業的蓬勃發展。2005年被中國機械工業企業管理協會,中國玻璃鋼工業協會,中國汽車界命名為“中國汽車零部件産業集群縣”。武城地毯稱雄國際市場,是全國規模最大的手工地毯生産,出口基地。全縣地毯産業從業人員5萬多人,年産各類地毯300萬平方米,“竜禧”牌地毯銷往歐,美等地,年創外匯2000多萬美元。2004年,該縣被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少數民族用品協會命名為“中國民族毯業城”。白酒生産歷史悠久,年産白酒1.5萬噸,是全國高檔白酒生産基地,古貝春有限公司與四川五糧液集團合作開發的天貝春酒暢銷十幾個省市。古貝春公司的38度古貝春酒和52度古貝春酒在2005年全國濃香型白酒質量鑒評會上分別榮獲第一名、第二名。
武城縣農業資源豐富,“一紅(辣椒),兩白(棉花,食用菌),一牧(畜牧業)”形成産業化經營格局。全縣辣椒種植面積20萬畝,被中國果蔬專傢委員會和全國特産經濟開發中心命名為“中國辣椒之鄉”,中國武城辣椒城被命名為“中國第一辣椒城”,年交易量達到2.5億斤,交易額10億元。是全國棉花生産百強縣,年收購,加工皮棉15萬噸。是山東省首傢無公害食用菌生産基地和山東省食用菌十大生産基地縣,食用菌産品通過了歐盟有機食品認證。社會發展和諧穩定,連續5年榮獲“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稱號,高考本科上綫人數連續17年居德州市各縣市區之首。積極推進“平安武城”建設,2004年被省委,省府命名為“平安山東建設先進縣”。武城交通便利,基礎設施完善,發展環境優越,是客商投資的 武城位於美麗富饒的魯西北平原,京杭大運河東岸,總面積 748平方公裏,全縣5鎮8鄉,36萬人。
武城歷史悠久,地靈人傑,建置於春秋時期,西晉太康年間稱謂武城,沿用至今。曾以夏王竇建德 起兵漳南鎮、寧知州堯佐督修大堤縛絞竜、吉鴻昌駐防察民情等歷史傳說聞名遐邇。
武城四季分明,氣候宜人,盛産棉花、玉米、小麥、𠔌子、西瓜、香椿等農副産品,農業生産化水 平不斷提高。工業門類齊全,發展迅猛,已形成玻璃鋼、地毯、橡塑等十大骨幹企業,一批高科技含量 的新産品居全國領先水平。
武城交通條件便利,通訊設施先進,商貿市場活躍,水電供應充足,服務設施完善,投資環境寬鬆。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立足武城實際,以開放總攬全局,努力構築全方位、寬領域、縱深化的對外開放新格局。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發展邁上新臺階。工業經濟特色鮮明,名優産品衆多。以玻璃鋼、橡塑製品、地毯、農副産品加工和白酒為支柱産業,在全國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規模優勢。玻璃鋼生産全國馳名。1988年被中國玻璃鋼工業協會命名為“全國第一個玻璃鋼縣”。現有玻璃鋼生産企業650處,從業人員6萬人,年産量10萬噸,占全國的30%以上,産品達到40多個係列、1000多個品種,銷售市場遍及全國,並有部分産品打入國際市場。武城地毯稱雄國際市場,是全國規模最大的手工地毯生産、出口基地。全縣地毯産業從業人員3萬多人,年産手工地毯70萬平方米,占全國的50%以上,“竜禧”牌地毯銷往歐、美等地,年創匯2000多萬美元。橡塑産業異軍突起,成為全國主要的橡塑生産基地。現有生産企業59傢,主要生産汽車密封件、內外裝飾件、工程橡塑等産品,從業人員1.2萬人,年産量占全國的40%以上。白酒生産歷史悠久,年産白酒1.5萬噸,是全國高檔白酒生産基地,“古貝春”榮獲全省著名商標,與四川五糧液集團合作開發的天貝春酒暢銷十幾個省市。武城縣農業資源豐富,“一紅(辣椒)、兩白(棉花、食用菌)、一牧(畜牧業)”形成産業化經營格局。全縣辣椒種植面積20萬畝,被命名為“中國辣椒之鄉”,中國武城辣椒城被命名為“中國辣椒第一城”,年交易量達到2.5億斤,交易額10億元。是全國棉花生産百強縣,年收購、加工皮棉15萬噸。是山東省首傢無公害食用菌生産基地和山東省食用菌十大生産基地縣,食用菌産品通過了歐盟有機食品認證。武城縣交通便利,基礎設施完善,發展環境優越,是客商投資的熱土、興業的傢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