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 >山东 >德州 > 宁津县
显示地图
目录
行政区划代码
  371422
基本概况
  宁津县隶属山东省德州市,总面积821平方公里,辖9镇2乡,45万人。宁津地处黄河冲积平原腹地,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宁津属北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条件良好。
  一、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区位优越。
  宁津县位于山东省西北部,地处北京、天津、济南、石家庄等大中城市构成的三角地带中心,北距北京300公里、天津200公里,西距石家庄240公里,南距济南120公里。交通便利。距京广铁路40公里,京福高速公路25公里,省道临南路、乐德路穿境而过,境内公路四通八达。通关快捷。开车到黄骅港50分钟,到德州海关40分钟,到济南国际机场90分钟,到青岛港4个小时,到天津港120分钟,到德州火车站50分钟。通讯发达。程控电话装机容量已达6万余门,电话入户率达60%以上。宽带网入户工程已经竣工。有线电视入户率达40%以上。水电充足。境内建有22万V和11万V变电站,年供电量2亿千瓦时以上,工业用电平均0.5元/千瓦时。引黄蓄水工程年供生活和工业用水300多万立方米。环境优美。县城规划区面积22平方公里,城区内道路"七纵四横",广场、公园、绿地、花木点缀其间。
  二、资源丰富,劳动力素质较高。
  宁津古称平畴沃野,垦殖历史悠久,现有肥沃耕地78万亩。境内河道纵横,地下水资源丰富。常年小麦、玉米产量3亿千克;棉花1万余吨;瓜菜95万吨,品种主要有辣椒、大蒜、食用菌、菠菜等,其中干辣椒产量2万吨。果园面积8000公顷,桑园面积2000公顷。畜牧业发达,鲁西黄牛存栏20万头,肉羊存栏30万只,年出栏瘦肉型猪40万头,肉鸡1000万只,已成为京津济等城市的肉蛋菜供应基地。现有劳动力20余万人,拥有一大批铸造、锻造、木器加工、机械加工和地毯编织等专业技术人员。劳动力价格低廉,一般劳动力月工资400元左右,建有职业中专等培训学校,年培训各类人才2000多人。同时,每年从外地高校毕业回乡各类毕业生600余人,可供企业选用。
  三、工业发展迅速,门类齐全。
  目前,已形成了机械制造、工艺地毯、木器加工、化工、棉花纺织、农产品加工、皮革、工业阀门、机车制造及配件、玻璃器皿十大产业。现有各类龙头企业60余处,皇宫毯、手绣毯、波斯毯、土耳其毯、球阀、蝶阀、汽车配件、玻璃器皿20余类产品销往美国、德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等40余个国家和地区。餐桌餐椅、手工地毯、纺织配件占国内市场份额的60%以上,是著名的“中国家具之乡”、“中国纺织机械之乡”、“中国地毯之乡”。
自然地理
  地 质
  宁津县大地构造,属于华夏系的第二沈积带,次级构造为鲁帚状构造体系,位于华北地台中部二级构造单元的辽冀台向斜中和三级构造单元的埕宁断隆区内。在鲁北帚状构造体系内,以鲁西台背斜为砥柱向北东撒开呈帚状构体系。
  新生带以来,宁津所处的东区基本上是以下降为主。早第三纪时,辽冀台向斜的三级构造单元的拗陷中大部接受了第三系沈积。而煌隆区处于剥蚀状态,出露有侏罗——白垩系,石炭——才迭系,寒武——奥陶系和太古界泰山群的变质岩系。到晚第三给心来,又接受了上第三系和第四系的沈积,总厚度约1000——1800米。其中第四系厚约200米左右。按垂直剖百区分上第三系和第四系。上第三系:其岩性是以杂色及红棕色色、棕红色粘质土(泥岩)为主的红色层。自下而上有棕红、紫红灰绿、浅棕红泥岩,夹杂着爽灰绿、土黄、灰紫、灰绿、浅灰、褐红、褐黄沙岩及砂土等屋。富含钙质团块、铁锰结核等。
  第四系:包括更新统和 全新统。理新统又分为下中上更新亚统。
  下更新亚统,埕宁断隆区缺失。
  中更新亚统,宁津附近各构造单无普遍接受了中更新亚统的沈积,厚度纺60——90料,岩性为棕黄、黄棕色粘土及亚粘土,以棕黄色为主,杂间灰黄色亚砂土,局总有棕红色粘土夹层。钙质结核和沈积屋比较发育。
  上更新亚统,是晚更新世黄河进入该区所形成的一套黄泛堆积物,厚约40——50米。岩性以灰黄色亚砂土与粉砂土层为主,局部有薄层亚粘土夹层,底部与中总有灰黑色淤泥层。钙核及土状钙不发育。
  全新统,全为黄泛堆积物,厚约20米左右。央性灰黄色、土黄色亚砂为主间夹粉砂层。中总和下总有淤泥夹层,不含钙核。
  耕层地质其构造按成土物质的颗粒粗细,土体构型也有不同质地排列,按垂直剖面结构,全县共分13种,即厚砂心、薄砂腰、厚砂底、薄粘底、厚粘底,耕层以下均质砂、均质壤和均质粘等。以厚粘腰、厚粘心为主,薄粘底最少。
  地 貌
  宁津县境,地处华北平原东部的黄泛区平原之中,地貌为西南高东部低的倾斜地面,有古河温滩、缓坡、决洼三种平原,局总出现缓岗和河槽,地面形成为高、坡洼、沙相间分布的黄河冲击地貌。
  宁津县地貌,属华北地台渤海凹陷的一部分。凹陷形成较早,约在古生代后期。随同泰山、太行山、燕山等高地隆起。平原部分下降而初具规模。互第三纪中期的喜马拉雅运动,渤海凹陷剧烈下降到海平面以下,而成为海水入侵地带直到中更新世,华北还大部分为浅海,后随之内应力消弱,处应力加强,以黄河为主的河流不断决泛,泥沙的充填沉积,使地面不断升高,海水不断东退,历经沧桑,逐渐形成了现在这广阔平坦的第四纪沉积层深厚的黄泛平原。
  黄河之次改道,也是形成宁津地貌的主要因素。据有关史料记载,公元前602年至今两千五百多年,黄河有6次大变迁,26次大改道,1590次大决泛。其中涉经宁津县的有十几次,每次都有大量的沉积物,从而使宁津县地貌形成从西南向东北倾斜的地势。宁津西部沿漳卫新河为漳南高地,地面海拔高程的最高点在宁津县张鳌乡孙庄村南,为黄海高程20.3米。地面向东南逐渐降低,最低点在宁津县孟集乡于庄,为黄海高程10.5米,高差为9.8,地面坡降为1:6000左右。由于各次泛流速度和沉积时间等原因,地面形成古河温滩、缓坡、决洼三种平原。局部出现砂质缓岗和砂质河槽。虽谓平原,但大平小不平。使宁津县的地貌出现了河滩高地、决口冲击扇开地、缓平坡地、背河槽状洼地、河间浅平洼地、沙质河槽地、沙丘等七种微型地貌。
  古河漫滩高地,有开阔高地在县西部张大庄、刘营伍、道口、大曹、张鳌乡等地沿河一带;垄岗高地在古胡苏河沿线的保店、宁津镇、张学武、后王、时集等五个乡镇境内,面积达395400亩,占作县总面积的32.08%。
  缓平坡地和高坡地,主要在大柳、保店、双碓、相衙镇、虎皮张、张宅、柴胡店一带。平坡地主要在后魏、尤集、长官、宁津镇、小 店一带。洼坡地主要分布在常洼、孟集两个乡。三种坡地积为744000亩,占全县总面积的60.38%。
  古胡苏河横穿县境中总,古鬲津河斜贯县南境,形成河槽状洼地和河间浅平洼地。分布于张鳌、西塘、保店、张宅、宁津镇、张学琥、杜集这一东西走向的狭长地带。还有静水沈积的洼地 在孟集乡魏家、崔家、苑家,常洼乡洼里高、洼陈一带,面积为89800亩,占全县总面积的7.9%。其中北起宋夏南至洼 刘,西走八里店东至时家的洼地面 积最大,占洼地面积的13.02%。另外,还有零星沙丘地,分布在后王、沙河董一带,占全县总面积的0.25%。
  土 壤
  宁津县的土壤母质系黄河第四纪冲积物。在地形、时间,气候和生物诸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经过人们长期的生产活动,逐渐由母质转变为土壤。由于黄河泛滥和地表径流的作用,使土体形成了潮土、盐土和风沙土三大类、五个亚类、五个土属和七十二个土种。
  植 被
  宁津县是属于平原草甸植被类型。随着人类的进化和农业的开发,自然植被大部转为次生植被和人工植被。全县现在主要有农业植被、林业植被和草丛植被。
  宁津县古为九河之地,现为海河流域。河流属漳卫新河与马颊河水系。县境内有鬲津河、胡苏河、古黄河、四女圭减河(现名漳卫新河)、宁津新河、宁北河、宁南河、引黄干渠、张西干沟等骨干河道。在宁津境内长252.58公里,由西向东呈放射状水系。年蓄水总量为568.7万立方米。
  气 物
  宁津县位于北纬37°31′至37°51′,东经116°30′至117°02′之间,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节风气候。春季多西南风,降水少易造成春旱。夏季受暖湿的海洋性气团控制,北进的太平洋副热带热高压与南下的蒙古冷高压常在黄河下游交锋,降温较快,形成秋高气爽之天。冬季受强大的蒙古冷高压控制,气温降低,天气干冷。其基本特点是四季分明,冬季漫长,夏次于冬,春秋短暂。
  春季,按季节划分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达到10℃时作为春季开始,宁津县在4月1日进入春季,至5月20日,气温超过22℃为止,持续50天左右。此季,多西南风,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降水稀少,故多春旱。时有北方冷空气侵袭,出现偏北大风,造成低温或霜冻。棉花、小麦等春季作物易受到一定影响。
  夏季,平均气温稳定在22℃以上,进入夏季。家津县从5月21日进入夏季,至9月6日结束,为期108天左右。此季主要为暖湿的海洋性气团控制,北进的北太平洋副热带的热高压与自蒙古地下的冷高压常在黄河下游交锋,易形成降水,因而夏季高温、高湿、雨量集中,平均降水410.7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70.7%。平均每年有20至30天的“梅雨”季节。这季降水多,作物生长旺盛、但多雨易泥涝,经常涝中有旱,或局部涝、旱发生。据气象部门测报,全县性大于500毫米的多雨年平均5年一遇,少于300毫米的少雨年平均6年一遇。故旱涝灾害较为频繁。
  秋季,由于蒙古上空冷高压的影响,降水明显减少,降温较书。宁津县于9月6日温度降至22℃以下进入秋季,至10月30日仅56天,平均降水87.9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15.1%,最大降水197毫米(1961年),最少只有15.9毫米,故多秋旱。同时秋高气爽,天气晴朗,也是农作物收获季节。
  冬季,受西北而来的强大冷高压控制,气温降低至10℃以下。宁津县11月1日进入冬季,至次年的3月31日,长达151天左右。冬季平均降水16.5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2.8%,最大降水41.5毫米(1976年),最少仅0.5毫米(1977年),空气中水分不足气候寒冷,越冬作物停止生长,是四季中最长最冷、最干燥的一季。在宁津县北、东北、西北三风要占70%以上。冷空气活动,寒流的频袭是宁津县冬季的主要特征。常出现6至8级偏北大风,降温10℃以上的暴寒天气。1987年初冬的一次寒流普降大霜,冻死冬青、石榴树、泡桐,冻坏大白菜等作物。
  地温,宁津县5厘米地温稳定通过12℃的初日在4月9日至12日,稳定通过14℃的初日平均在4月15日至20日。适宜棉花、玉米等的播种。
  物 候
  宁津县生物对气候的反映为明显。按照农时二十四节气,每年1月份有小寒、大寒两个节气。地球将夏秋两季吸收的热量逐渐散尽,该月是全年最冷的月份,故宁津有冷在“三九”之说。这月越冬作物基本停止生长,皮毛动物遍生绒毛以御寒。
  2月份有立春、雨水两个季节,宁津春晚。上旬腊梅开花,中旬柳树知春,下旬小麦开始返青,皮毛动物开始脱绒,大雁归来。
  3月份有惊蛰、春分两节气,大地解冻,杏、梨树迎春花开,冬眠的动物开始复苏出蛰,虫蛾羽化,小麦进入分蘖期,柳树芽叶萌动迎春、丁香花开。
  4月有清明、谷雨两个节气。柳树芽叶鹅黄,柳、杨树一蕾开花,丁香等春花繁茂。大地中有苦苦菜、蒲公英等野花相继开放,小草复苏露了地面,燕子归来,有燕来不过三月三(农历)的说法,小麦上中旬开始拔节;棉花开始播种,桃树现蕾开花,枣树萌芽,下旬天始种瓜点豆。干燥的西南风起,“雷公”前来报名。
  5月有立夏、小满两节气,宁津5月下旬进入夏季,四声杜鹃开始啼鸣(谷 称布谷鸟)、刺槐开花,桑椹将成熟,谷子、高梁、花生等春作物开始播种,俗称“立夏高梁小满谷”。小麦抽穗、扬花、灌浆到籽粒丰满。
  6月有芒种、夏至两节气。小麦成熟收割,宁津有“芒种三天见麦茬”的说法,这月雷雨多至,农事活动以抢收抢种为主。随着气温升高,麦蒿等草枯死,始闻蝉鸣。
  7月有小署、大暑两节气,天气炎热进入伏天,也是多雨季节,是宁津县全年降水最多的月份,降水量占全年的30%左右。尤其伏天,有“淋了伏王一天一场”说法。此时,小虫从生。进入梅雨季节。高温致使蛋鸡停止产蛋。开始种萝卜。农谚有“头伏萝卜,末伏菜”的说法。
  8月有立秋、处暑两节气。天气仍很炎热和多雨,降水仅次于上月,秋虫开始择偶鸣叫,蝉交配产卵。棉花吐絮。开始种植秋菜,有“立秋种白菜,处暑见新花”的说法。雏鸡产蛋,老鸡换羽(脱毛)。大部禾科草本植物吐穗。俗语“立秋十八天寸草皆秀”。
  9月有白露、秋分两节气。天气转凉。宁津县境在月初始入秋季。降水减少,天高气爽,春播的谷子、高梁、玉米、大豆等开始成熟、收割。秋虫进入交配季节,处处皆闻虫鸣,小麦进入播种季节,古有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之说。近年来,宁津县境多以种寒露麦为适时,暗停止鸣叫,有“噤若寒蝉”之讲。
  10月有寒露,霜降两节气。气温逐渐下降,下旬天始见霜。树木落叶杂草渐枯,是农作物收获季七,俗称“金秋十月”,小麦播种,全苗、昆虫入土,秋虫衰鸣,换羽后的蛋鸡重新产蛋。中旬燕子回南方,古有“燕子走不过九月九”(农历)的俗语。月底大雁南飞。
  11月有立冬,小雪两节气。宁津县境进入冬天,皮毛动物天始生长绒毛。小麦进入冬前分蘖期,秋菜大部收获,有“萝卜不吃十月(农历)水”、“立冬不刨菜,坏了你别怪”的俗语。宁津县大部到小雪刨白菜,还有小雪封地之说。
  12月有大雪、冬至两节气。宁津县境大地在上中旬封冻。水面结冰,天气寒冷,冬至开始数九。
  宁津县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无凌丝,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自然灾害
  宁津县受地理环境和自然气候条件的影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危害。其中旱、涝、风、雹、霜、虫、震较为严重。
  气象谚语
  宁津县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过程中,通过对自然现象及物候的观察,根据其变的规律性总结 出很多谚语广为流传,在全县流传的气象谚语摘录如下:
  一、看风报雨
  西南风燥烘烘,东北风雨淞淞,西北风开天锁,开门风闭门雨。
  旱了东风不下雨。涝了东风不晴天。春风多,秋雨勤。大风百日雨。
  二、看云报雨
  早看东南,晚看西北,有云必有风雨。
  云彩往南,大雨撑船;云彩往北,一阵乌黑;云彩往东,一阵轻风。
  傍晚云接驾,半夜大雨下。
  鱼麟云,雨淋淋。西北黑云无好天,雹子落地雨满湾。飞云相错,大雨将落。
  早霞云,莫出门。疙瘩云,雨淋淋。火烧云头盖,大雨来得快。
  前方插雨脚,大雨即刻到。乌云压头顶,大雨不用请。
  三、看动物迹象报雨
  燕子高飞晴天报,燕子低飞雨天到。
  燕子上下钻,大雨满了湾,蜢虫子碰脸,离下雨不远,
  蛇过道,把雨报。蚂蟥闹,大雨到。泥鳅跳,雷雨到。鸡愁咯咯,雨流哗啦。
  羊吃草紧,阴雨天准。鱼翻坑,大雨倾。蚂蚁拱土,不出三天有大雨。
  狗洗澡,大雨到。鲤鱼跳龙门,大雨下满盆。早哇阴,晚哇晴,半宿的哇子等不到明。
  蛤蟆哇哇叫,大雨就要到。蜘蛛门前挂,准有大雨下。蝉搬家,暴雨下。知了不出声 ,大雨满地涌。
  晴天水嘟噜叫,雨天准报到;阴天水嘟噜叫,大雨接着浇。
  四、看天报风雨
  早晨太阳黄,午后必风狂。早晨太阳红,午后雨淞淞,太阳单耳风,双耳雨,月亮毛毛多,大雨似瓢泼。
  月亮遮着脸,必定有雨天。星星眨眼,离雨不远。晴空万里,出门别忘带雨衣。
  大雾不过三,过三十八天(阴天),晨雾遮阳脸,不雨也阴天。雾见太阳躲,有雨也不多。
  先下牛毛无大雨,后下牛毛不晴天。东虹云彩,西虹雨,南虹出来下涝了,北虹出来旱现生。月晕风,日晕雨。
  五、其它气象谚语
  立春雾,秋雨来,春风一个劲的刮,秋雨不住点地下。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二月雷报信,八月雷回家,三月雨贵如油,有钱难买五月旱。
  六月连阴吃饱饭。大旱三年,不忘五月十三(下雨)。
  天热得很,雨下得稳。水缸了汗,大雨甭盼。天闷人烦躁,大雨就要到。
  气管炎上喘,不雨也阴天。关节痛,雨水涌。
  六月的天,孩子的脸,淋了伏头,旱在伏尾。
  淋了伏王,一天一场。七月七,牛郎织女泪如雨。
  八月八水哗哗,九月九云飞走,小雪不封地,不过三五日,大雪不岔河,天数等不多。
  土地资源
  宁津县处黄泛平原,古称平畴沃野,其垦殖历史悠久,土地资源丰富,是鲁北平原粮棉的主要产区。
  1949年全县耕地总面积94.3万亩,人均耕地3.13亩,1987年全县土地总面积123.25万亩,耕地总面积82.82万亩,人均耕地2.11亩。农田81.97万亩,占可利用面积的95%。非农业用地,包括居民点、工厂、交通占地29.32万亩,占总面积的23.77%。全县垦殖指数为73.54%,高于全省水平。土地利用率较高,后备资源较少。
  根据限制因素的类型和全国对土地生产力评级标准,全县土地共分为4级。
  水资源
  宁津县水资源,主要是地表水和地下水。
  生物资源
  宁津县地处北半球温暖地带的生物圈内,其生物资源非常丰富,群体大,数量多,分布广。其分类有:植物资源(粮油类、瓜果类、蔬菜类、真菌类、棉烟麻类、用材类、园林绿化类、观赏类植物、饲草类、药用类)。动物类(役用类、肉用类、药用类、观赏类、益鸟类、哺乳类、益虫类)微生物资源(食用菌类、药用菌类、农用藻类)。
历史沿革
  原名临津县,因临鬲津河得名。金天会六年(1128年)秋,县城毁于大水,东迁现址,取“安宁之意”,改名宁津县
  附:
  宁津县人杰地灵,关于宁津城的来历,还有一段非常神奇的传说。
  北宋末年,金兵南侵,半壁河山沦于敌手。当时临津一带在伪齐刘豫政权的统治下,成了豺狼当道、民不聊生的黑暗世界。谁知兵祸未了,新的灾难又降临到人们头上。
  这一年夏天,老天爷好像发了疯,瓢泼大雨一连下了四十九天,平地成河,临津城周围一片汪洋。只见西南方向洪水滔滔,波翻浪涌着滚滚而来,发出震天动地的吼声。淹没了庄稼,淹没了村庄,淹没了城池。城墙倒了,城楼塌了,只剩下奎星阁的小半截还露在水面上。数不清的人被洪水夺去了生命,幸存的百姓有的搂着大树,有的搂着檩条,有的把孩子放在水缸里、木箱上,随波逐流,期望着逃出这空前浩劫。
  那时候,在临津城里有一土岗,叫卧龙岗。据说,大禹治水的时候,这里是黄河故道,是大禹疏通的九河之一。后来,河床淤塞,河水改道,这条河道终于废弃,只留下两岸的大堤,远远看去,就像两条起伏并行的巨龙,人们就都叫它卧龙岗了。当时,逃到这岗上的难民真不少。他们呼儿唤女,哭爹叫娘,在泥水中挣扎。
  在这危难时刻,忽然从上游漂来了两件庞然大物:一个是大铁钟,一个是铁菩萨。它们像一对孪生兄弟,时前时后,时左时右,行影不离。它们不时碰碰撞撞,铿锵有力,好像在说:“叮叮当当,你上宁津,我上东光!”果然,人们看见铁菩萨漂到东光县城停下来,大铁钟漂到宁津县城,就再也不动了。
  从这一天起,洪水逐渐退去,人们陆续返回了家园。在铁钟停下的地方,又建起了一座新城,并且将县名临津改为宁津,希望在这里重建家园,永远安宁。
  人们纷纷传说,这口钟是大禹王送来的。他看到这一带兵祸天灾,百姓受难,就用这口大钟来给人们指点迷津,为宁津人民带来平安,退了洪水。
  过了许多年,有一个县官在县城里修了一座钟楼,将这口高七尺、重五千斤的大钟挂了起来,派专人敲钟报时。那浑厚悠扬的钟声传出很远很远,绕梁余音久久不停,给百姓的休息和劳作带来了方便。
  公元前21世纪—前476年,宁津县境地处古九河流域。夏以前为古兖州域,夏商为鬲国地,西周为齐无棣邑地,春秋仍为齐地。
  公元前256年(赵孝成王十年)战国时,赵在今城北耿家圈(现属东光县)置临乐邑。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于今宁津城西保店镇置胡苏亭,因地处胡苏河畔,故名(秦制十里一亭)。
  公元前202年(西汉高祖五年),今县西境划归东光县,“以胡苏亭属之”。县南境划归重平县,县东北境划归临乐县。
  王莽时,临乐更名乐亭县。
  后汉时,重平、乐亭均废。其县四境分属于东光、南皮、乐陵、鬲县。
  公元205年(魏建安十年),三国魏置新乐县,属乐陵郡。
  266年(晋泰始二年),为乐陵国新乐县。
  525年(北魏孝昌元年),置重平县,属沧州安德郡。
  534年(东魏天平元年),于胡苏亭始置胡苏县,属冀州渤海郡。
  553年,(北齐天保四年),废胡苏县归入重平县。
  596年(隋开皇十六年),复置胡苏县,属兖州平原郡。
  621年(唐武德四年),胡苏县改属河北道观州。
  623年(唐武德六年)复属沧州,沧州徙治于胡苏时,胡苏更名安水郡。
  627年(唐贞观元年),置胡苏县属观州,十七年后仍属沧州。
  742年(唐天宝元年)改称临津县(临鬲津河),先后属景州、沧州。
  963年(晋天福元年),临津属契丹(后改国号辽)。
  959年(周显德六年),临津属河北道瀛州。
  1073年(宋熙宁六年),临津划归南皮县,临津胡城更名保安镇。
  1127年(宋靖康二年、金天会五年),复置临津县,属河北东路景州。
  1128年(金天会六年)秋,临津城毁于大水,东迁二十五里,改名宁津,即今县治。
  1265年(蒙古至元二年),宁津属中书省河间路。
  1368年(明洪武元年),宁津属京师河间府。
  1648年(清顺治五年),设直隶省,宁津县属直隶省河间府。
  1913年(民国2年),宁津属直隶省津海道。民国17年,直隶改称河北,宁津属河北省。
  1937年,(民国26年),宁津县属冀鲁边区。
  1938年(民国27年)8月2日,宁津县属冀南行政区。
  1940年(民国29年),宁津县北部大柳以北和东光县的张彦恒、南皮县的寨子等部分村庄,组成鬲津县。
  1941年(民国30年)宁津县分为振华、宁津二县,属冀鲁边区津南专区。
  1943年(民国32年),撤销鬲津县,恢复宁津县建制,称振华县,仍属冀鲁边区津南专区。
  1944年(民国33年),振华县属山东省渤海行政区一专区。
  1945年(民国34年)9月5日,振华县隶属渤海行政区一专区。
  1949年,恢复宁津县旧称,改属沧南专区。
  1950年,改属德州专区。1952年,宁津县划归河北省属沧州专区。
  1958年,沧州专区并入天津市,宁津县属天津市。
  1961年恢复沧州专区,宁津县复属沧州。
  1965年3月19日,宁津县划归山东省,属德州地区至今。
风土人情
  中国蟋蟀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具有浓厚东方色彩的中国特有的文化生活,也是中国的艺术。它主要发源于中国的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中下游。真正的蟋蟀名产地,以山东齐鲁大平原而闻名全国,而山东的宁津县是蟋蟀王国王冠上的宝石,宁津种的蟋蟀头大、项大、腿大、皮色好,同时宁津蟋蟀还有北方干旱区虫的体质、顽强的斗性、耐力、凶悍,有咬死不败的烈性。所以近些年来全国蟋蟀大赛中,宁津种的蟋蟀多获冠军。历史上宁津蟋蟀为历代帝王斗蟋蟀的进贡名产地,历史上才有宁津蟋蟀斗慈禧的民间故事传说。
  蟋蟀生长的适应性很强,只要有杂草生长的地方,就可能有蟋蟀生长生存。如果要求蟋蟀生长的个大体强,皮色好,与地质、地貌、地形就很有讲究了。古书上说,北方硬辣之虫与生于立土高坡,这就说明地形地貌与蟋蟀的发育体质很有关系。很多书上也提到,深色土中出淡色虫大多善斗,淡色土中出深色虫必凶。
  蟋蟀的分布极广,在世界上的大多数地方都有其生存活动的踪迹。它在生物系统的分类归属为: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直翅目,蟋蟀。单就蟋蟀来说,包括许多不同的种类。蟋蟀在世界各地的种类多达1400多种,在中国,已经确定的也有30多个品种。我们现在所饲养并用于角斗的蟋蟀,归属于斗蟋亚科的“斗蟋”。
  蟋蟀从原先的听其声,发展到现在的观其斗,从这一微小的侧面,说明社会历史发展的进步。至于斗蚰蚰这一活动起源于哪个朝代,至今仍没有资料可以证明,在赵宋时代,在朝野内外大兴斗蟋蟀之风,并将“万金之资付于一啄”,这已是历史事实。
  总之,斗蟋蟀自兴起之后,经历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又从民国至今,前后八九百年的漫长岁月。这一活动始终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长兴不衰,呈现出年甚一年的趋势。
经济概况
  宁津县国内生产总值41.15亿元,比上年增长13.3%。一、二、三产业比例21.8∶48.8∶29.4。共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7.1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8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72亿元。年末全社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9.56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5.1亿元。贷款余额21.09亿元。
  农 业 
  总产值16.68亿元,比上年增长0.9%。年末实有耕地面积4.83万公顷,农作物播种面积9.02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50万公顷,经济作物播种面积4.52万公顷。粮食总产28.08万吨,平均亩产417公斤。粮经产值比50∶50。肉猪、牛、羊年出栏44.56万头(只)。肉、蛋、奶产量5.7万吨。水产品总产量0.08万吨。
  工 业 
  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1.06亿元,销售产值60.21亿元,增加值17.47亿元,实现利税7.29亿元,利润3.94亿元。企业总数5471个,职工5.5万人。限额以上企业86个,完成工业增加值9.18亿元,实现利税3.61亿元。
行政区划
  津县位于山东省西北部,地处北京、天津、济南、石家庄等大中城市构成的三角地带中心,北距北京300公里、天津200公里,西距石家庄240公里,南距济南120公里。总面积833平方千米。
  Ningjin Xian
  0534
  371422
  253400
  县人民政府驻宁津镇。
  宁津县辖宁津、柴胡店、大柳、长官、保店、时集、杜集、相衙、大曹9镇,刘营伍、张大庄2乡。
英文解释
  1. n.:  Ningjin County
近义词
宁津
相关词
人物纪检官员盐业盐务局山东省网带金属网带
腾达网带网带输送机大祁网带
包含词
宁津县盐务局宁津县中医院宁津县防疫站
宁津县育新中学宁津县人民医院宁津县化纤设备厂
宁津县卫生防疫站宁津县振华服装厂宁津县腾达机械输送设备厂
山东省宁津县腾达网带厂宁津县盛亚软管有限公司宁津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宁津县喜临门大酒店宁津县第一纺织机械厂山东省宁津县棉纺织厂
山东省宁津县棉纺厂山东省宁津县孟集乡毛衫厂宁津县孟集乡毛衫厂
山东省宁津县四方工艺毯厂宁津县第二纺织机械厂驻青经销处山东省宁津县棉纺织毛巾分厂
山东宁津县东风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分类详情
张开宁津镇张开杜集镇张开保店镇张开长官镇张开大柳镇
张开相衙镇张开时集镇张开张大庄乡张开柴胡店镇张开大曹镇
张开刘营伍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