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 >山東 >德州 > 寧津縣
顯示地圖
目錄
行政區劃代碼
  371422
基本概況
  寧津縣隸屬山東省德州市,總面積821平方公裏,轄9鎮2鄉,45萬人。寧津地處黃河衝積平原腹地,地勢平坦,土地肥沃。寧津屬北溫帶半濕潤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氣候條件良好。
  一、基礎設施配套齊全,區位優越。
  寧津縣位於山東省西北部,地處北京、天津、濟南、石傢莊等大中城市構成的三角地帶中心,北距北京300公裏、天津200公裏,西距石傢莊240公裏,南距濟南120公裏。交通便利。距京廣鐵路40公裏,京福高速公路25公裏,省道臨南路、樂德路穿境而過,境內公路四通八達。通關快捷。開車到黃驊港50分鐘,到德州海關40分鐘,到濟南國際機場90分鐘,到青島港4個小時,到天津港120分鐘,到德州火車站50分鐘。通訊發達。程控電話裝機容量已達6萬餘門,電話入戶率達60%以上。寬帶網入戶工程已經竣工。有綫電視入戶率達40%以上。水電充足。境內建有22萬V和11萬V變電站,年供電量2億千瓦時以上,工業用電平均0.5元/千瓦時。引黃蓄水工程年供生活和工業用水300多萬立方米。環境優美。縣城規劃區面積22平方公裏,城區內道路"七縱四橫",廣場、公園、緑地、花木點綴其間。
  二、資源豐富,勞動力素質較高。
  寧津古稱平疇沃野,墾殖歷史悠久,現有肥沃耕地78萬畝。境內河道縱橫,地下水資源豐富。常年小麥、玉米産量3億千克;棉花1萬餘噸;瓜菜95萬噸,品種主要有辣椒、大蒜、食用菌、菠菜等,其中幹辣椒産量2萬噸。果園面積8000公頃,桑園面積2000公頃。畜牧業發達,魯西黃牛存欄20萬頭,肉羊存欄30萬衹,年出欄瘦肉型豬40萬頭,肉雞1000萬衹,已成為京津濟等城市的肉蛋菜供應基地。現有勞動力20餘萬人,擁有一大批鑄造、鍛造、木器加工、機械加工和地毯編織等專業技術人員。勞動力價格低廉,一般勞動力月工資400元左右,建有職業中專等培訓學校,年培訓各類人才2000多人。同時,每年從外地高校畢業回鄉各類畢業生600餘人,可供企業選用。
  三、工業發展迅速,門類齊全。
  目前,已形成了機械製造、工藝地毯、木器加工、化工、棉花紡織、農産品加工、皮革、工業閥門、機車製造及配件、玻璃器皿十大産業。現有各類竜頭企業60餘處,皇宮毯、手綉毯、波斯毯、土耳其毯、球閥、蝶閥、汽車配件、玻璃器皿20餘類産品銷往美國、德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等40餘個國傢和地區。餐桌餐椅、手工地毯、紡織配件占國內市場份額的60%以上,是著名的“中國傢具之鄉”、“中國紡織機械之鄉”、“中國地毯之鄉”。
自然地理
  地 質
  寧津縣大地構造,屬於華夏係的第二瀋積帶,次級構造為魯帚狀構造體係,位於華北地臺中部二級構造單元的遼冀臺嚮斜中和三級構造單元的埕寧斷隆區內。在魯北帚狀構造體係內,以魯西臺背斜為砥柱嚮北東撒開呈帚狀構體係。
  新生帶以來,寧津所處的東區基本上是以下降為主。早第三紀時,遼冀臺嚮斜的三級構造單元的拗陷中大部接受了第三係瀋積。而煌隆區處於剝蝕狀態,出露有侏羅——白堊係,石炭——纔迭係,寒武——奧陶係和太古界泰山群的變質岩係。到晚第三給心來,又接受了上第三係和第四係的瀋積,總厚度約1000——1800米。其中第四係厚約200米左右。按垂直剖百區分上第三係和第四係。上第三係:其岩性是以雜色及紅棕色色、棕紅色粘質土(泥岩)為主的紅色層。自下而上有棕紅、紫紅灰緑、淺棕紅泥岩,夾雜着爽灰緑、土黃、灰紫、灰緑、淺灰、褐紅、褐黃沙岩及砂土等屋。富含鈣質團塊、鐵錳結核等。
  第四係:包括更新統和 全新統。理新統又分為下中上更新亞統。
  下更新亞統,埕寧斷隆區缺失。
  中更新亞統,寧津附近各構造單無普遍接受了中更新亞統的瀋積,厚度紡60——90料,岩性為棕黃、黃棕色粘土及亞粘土,以棕黃色為主,雜間灰黃色亞砂土,局總有棕紅色粘土夾層。鈣質結核和瀋積屋比較發育。
  上更新亞統,是晚更新世黃河進入該區所形成的一套黃泛堆積物,厚約40——50米。岩性以灰黃色亞砂土與粉砂土層為主,局部有薄層亞粘土夾層,底部與中總有灰黑色淤泥層。鈣核及土狀鈣不發育。
  全新統,全為黃泛堆積物,厚約20米左右。央性灰黃色、土黃色亞砂為主間夾粉砂層。中總和下總有淤泥夾層,不含鈣核。
  耕層地質其構造按成土物質的顆粒粗細,土體構型也有不同質地排列,按垂直剖面結構,全縣共分13種,即厚砂心、薄砂腰、厚砂底、薄粘底、厚粘底,耕層以下均質砂、均質壤和均質粘等。以厚粘腰、厚粘心為主,薄粘底最少。
  地 貌
  寧津縣境,地處華北平原東部的黃泛區平原之中,地貌為西南高東部低的傾斜地面,有古河溫灘、緩坡、决窪三種平原,局總出現緩崗和河槽,地面形成為高、坡窪、沙相間分佈的黃河衝擊地貌。
  寧津縣地貌,屬華北地臺渤海凹陷的一部分。凹陷形成較早,約在古生代後期。隨同泰山、太行山、燕山等高地隆起。平原部分下降而初具規模。互第三紀中期的喜馬拉雅運動,渤海凹陷劇烈下降到海平面以下,而成為海水入侵地帶直到中更新世,華北還大部分為淺海,後隨之內應力消弱,處應力加強,以黃河為主的河流不斷决泛,泥沙的充填沉積,使地面不斷升高,海水不斷東退,歷經滄桑,逐漸形成了現在這廣阔平坦的第四紀沉積層深厚的黃泛平原。
  黃河之次改道,也是形成寧津地貌的主要因素。據有關史料記載,公元前602年至今兩千五百多年,黃河有6次大變遷,26次大改道,1590次大决泛。其中涉經寧津縣的有十幾次,每次都有大量的沉積物,從而使寧津縣地貌形成從西南嚮東北傾斜的地勢。寧津西部沿漳衛新河為漳南高地,地面海拔高程的最高點在寧津縣張鰲鄉孫莊村南,為黃海高程20.3米。地面嚮東南逐漸降低,最低點在寧津縣孟集鄉於莊,為黃海高程10.5米,高差為9.8,地面坡降為1:6000左右。由於各次泛流速度和沉積時間等原因,地面形成古河溫灘、緩坡、决窪三種平原。局部出現砂質緩崗和砂質河槽。雖謂平原,但大平小不平。使寧津縣的地貌出現了河灘高地、决口衝擊扇開地、緩平坡地、背河槽狀窪地、河間淺平窪地、沙質河槽地、沙丘等七種微型地貌。
  古河漫灘高地,有開闊高地在縣西部張大莊、劉營伍、道口、大曹、張鰲鄉等地沿河一帶;壟崗高地在古鬍蘇河沿綫的保店、寧津鎮、張學武、後王、時集等五個鄉鎮境內,面積達395400畝,占作縣總面積的32.08%。
  緩平坡地和高坡地,主要在大柳、保店、雙碓、相衙鎮、虎皮張、張宅、柴鬍店一帶。平坡地主要在後魏、尤集、長官、寧津鎮、小 店一帶。窪坡地主要分佈在常窪、孟集兩個鄉。三種坡地積為744000畝,占全縣總面積的60.38%。
  古鬍蘇河橫穿縣境中總,古鬲津河斜貫縣南境,形成河槽狀窪地和河間淺平窪地。分佈於張鰲、西塘、保店、張宅、寧津鎮、張學琥、杜集這一東西走嚮的狹長地帶。還有靜水瀋積的窪地 在孟集鄉魏傢、崔傢、苑傢,常窪鄉窪裏高、窪陳一帶,面積為89800畝,占全縣總面積的7.9%。其中北起宋夏南至窪 劉,西走八裏店東至時傢的窪地面 積最大,占窪地面積的13.02%。另外,還有零星沙丘地,分佈在後王、沙河董一帶,占全縣總面積的0.25%。
  土 壤
  寧津縣的土壤母質係黃河第四紀衝積物。在地形、時間,氣候和生物諸因素的綜合作用下,經過人們長期的生産活動,逐漸由母質轉變為土壤。由於黃河泛濫和地表徑流的作用,使土體形成了潮土、????土和風沙土三大類、五個亞類、五個土屬和七十二個土種。
  植 被
  寧津縣是屬於平原草甸植被類型。隨着人類的進化和農業的開發,自然植被大部轉為次生植被和人工植被。全縣現在主要有農業植被、林業植被和草叢植被。
  寧津縣古為九河之地,現為海河流域。河流屬漳衛新河與馬頰河水係。縣境內有鬲津河、鬍蘇河、古黃河、四女圭減河(現名漳衛新河)、寧津新河、寧北河、寧南河、引黃幹渠、張西幹溝等骨幹河道。在寧津境內長252.58公裏,由西嚮東呈放射狀水係。年蓄水總量為568.7萬立方米。
  氣 物
  寧津縣位於北緯37°31′至37°51′,東經116°30′至117°02′之間,屬於暖溫帶半濕潤季節風氣候。春季多西南風,降水少易造成春旱。夏季受暖濕的海洋性氣團控製,北進的太平洋副熱帶熱高壓與南下的蒙古冷高壓常在黃河下遊交鋒,降溫較快,形成秋高氣爽之天。鼕季受強大的蒙古冷高壓控製,氣溫降低,天氣幹冷。其基本特點是四季分明,鼕季漫長,夏次於鼕,春秋短暫。
  春季,按季節劃分標準,日平均氣溫穩定達到10℃時作為春季開始,寧津縣在4月1日進入春季,至5月20日,氣溫超過22℃為止,持續50天左右。此季,多西南風,氣溫回升快,蒸發量大,降水稀少,故多春旱。時有北方冷空氣侵襲,出現偏北大風,造成低溫或霜凍。棉花、小麥等春季作物易受到一定影響。
  夏季,平均氣溫穩定在22℃以上,進入夏季。傢津縣從5月21日進入夏季,至9月6日結束,為期108天左右。此季主要為暖濕的海洋性氣團控製,北進的北太平洋副熱帶的熱高壓與自蒙古地下的冷高壓常在黃河下遊交鋒,易形成降水,因而夏季高溫、高濕、雨量集中,平均降水410.7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70.7%。平均每年有20至30天的“梅雨”季節。這季降水多,作物生長旺盛、但多雨易泥澇,經常澇中有旱,或局部澇、旱發生。據氣象部門測報,全縣性大於500毫米的多雨年平均5年一遇,少於300毫米的少雨年平均6年一遇。故旱澇災害較為頻繁。
  秋季,由於蒙古上空冷高壓的影響,降水明顯減少,降溫較書。寧津縣於9月6日溫度降至22℃以下進入秋季,至10月30日僅56天,平均降水87.9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15.1%,最大降水197毫米(1961年),最少衹有15.9毫米,故多秋旱。同時秋高氣爽,天氣晴朗,也是農作物收穫季節。
  鼕季,受西北而來的強大冷高壓控製,氣溫降低至10℃以下。寧津縣11月1日進入鼕季,至次年的3月31日,長達151天左右。鼕季平均降水16.5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2.8%,最大降水41.5毫米(1976年),最少僅0.5毫米(1977年),空氣中水分不足氣候寒冷,越鼕作物停止生長,是四季中最長最冷、最乾燥的一季。在寧津縣北、東北、西北三風要占70%以上。冷空氣活動,寒流的頻襲是寧津縣鼕季的主要特徵。常出現6至8級偏北大風,降溫10℃以上的暴寒天氣。1987年初鼕的一次寒流普降大霜,凍死鼕青、石榴樹、泡桐,凍壞大白菜等作物。
  地溫,寧津縣5釐米地溫穩定通過12℃的初日在4月9日至12日,穩定通過14℃的初日平均在4月15日至20日。適宜棉花、玉米等的播種。
  物 候
  寧津縣生物對氣候的反映為明顯。按照農時二十四節氣,每年1月份有小寒、大寒兩個節氣。地球將夏秋兩季吸收的熱量逐漸散盡,該月是全年最冷的月份,故寧津有冷在“三九”之說。這月越鼕作物基本停止生長,皮毛動物遍生絨毛以禦寒。
  2月份有立春、雨水兩個季節,寧津春晚。上旬臘梅開花,中旬柳樹知春,下旬小麥開始返青,皮毛動物開始脫絨,大雁歸來。
  3月份有驚蟄、春分兩節氣,大地解凍,杏、梨樹迎春花開,鼕眠的動物開始復蘇出蟄,蟲蛾羽化,小麥進入分蘖期,柳樹芽葉萌動迎春、丁香花開。
  4月有清明、𠔌雨兩個節氣。柳樹芽葉鵝黃,柳、楊樹一蕾開花,丁香等春花繁茂。大地中有苦苦菜、蒲公英等野花相繼開放,小草復蘇露了地面,燕子歸來,有燕來不過三月三(農歷)的說法,小麥上中旬開始拔節;棉花開始播種,桃樹現蕾開花,棗樹萌芽,下旬天始種瓜點豆。乾燥的西南風起,“雷公”前來報名。
  5月有立夏、小滿兩節氣,寧津5月下旬進入夏季,四聲杜鵑開始啼鳴( 稱布𠔌鳥)、刺槐開花,桑椹將成熟,𠔌子、高梁、花生等春作物開始播種,俗稱“立夏高梁小滿𠔌”。小麥抽穗、揚花、灌漿到籽粒豐滿。
  6月有芒種、夏至兩節氣。小麥成熟收割,寧津有“芒種三天見麥茬”的說法,這月雷雨多至,農事活動以搶收搶種為主。隨着氣溫升高,麥蒿等草枯死,始聞蟬鳴。
  7月有小署、大暑兩節氣,天氣炎熱進入伏天,也是多雨季節,是寧津縣全年降水最多的月份,降水量占全年的30%左右。尤其伏天,有“淋了伏王一天一場”說法。此時,小蟲從生。進入梅雨季節。高溫致使蛋雞停止産蛋。開始種蘿蔔。農諺有“頭伏蘿蔔,末伏菜”的說法。
  8月有立秋、處暑兩節氣。天氣仍很炎熱和多雨,降水僅次於上月,秋蟲開始擇偶鳴叫,蟬交配産卵。棉花吐絮。開始種植秋菜,有“立秋種白菜,處暑見新花”的說法。雛雞産蛋,老雞換羽(脫毛)。大部禾科草本植物吐穗。俗語“立秋十八天寸草皆秀”。
  9月有白露、秋分兩節氣。天氣轉涼。寧津縣境在月初始入秋季。降水減少,天高氣爽,春播的𠔌子、高梁、玉米、大豆等開始成熟、收割。秋蟲進入交配季節,處處皆聞蟲鳴,小麥進入播種季節,古有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之說。近年來,寧津縣境多以種寒露麥為適時,暗停止鳴叫,有“噤若寒蟬”之講。
  10月有寒露,霜降兩節氣。氣溫逐漸下降,下旬天始見霜。樹木落葉雜草漸枯,是農作物收穫季七,俗稱“金秋十月”,小麥播種,全苗、昆蟲入土,秋蟲衰鳴,換羽後的蛋雞重新産蛋。中旬燕子回南方,古有“燕子走不過九月九”(農歷)的俗語。月底大雁南飛。
  11月有立鼕,小雪兩節氣。寧津縣境進入鼕天,皮毛動物天始生長絨毛。小麥進入鼕前分蘖期,秋菜大部收穫,有“蘿蔔不吃十月(農歷)水”、“立鼕不刨菜,壞了你別怪”的俗語。寧津縣大部到小雪刨白菜,還有小雪封地之說。
  12月有大雪、鼕至兩節氣。寧津縣境大地在上中旬封凍。水面結冰,天氣寒冷,鼕至開始數九。
  寧津縣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無凌絲,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自然災害
  寧津縣受地理環境和自然氣候條件的影響,自然災害頻繁發生,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危害。其中旱、澇、風、雹、霜、蟲、震較為嚴重。
  氣象諺語
  寧津縣人民在長期的生産勞動過程中,通過對自然現象及物候的觀察,根據其變的規律性總結 出很多諺語廣為流傳,在全縣流傳的氣象諺語摘錄如下:
  一、看風報雨
  西南風燥烘烘,東北風雨淞淞,西北風開天鎖,開門風閉門雨。
  旱了東風不下雨。澇了東風不晴天。春風多,秋雨勤。大風百日雨。
  二、看雲報雨
  早看東南,晚看西北,有雲必有風雨。
  雲彩往南,大雨撐船;雲彩往北,一陣烏黑;雲彩往東,一陣輕風。
  傍晚雲接駕,半夜大雨下。
  魚麟雲,雨淋淋。西北黑雲無好天,雹子落地雨滿灣。飛雲相錯,大雨將落。
  早霞雲,莫出門。疙瘩雲,雨淋淋。火燒雲頭蓋,大雨來得快。
  前方插雨腳,大雨即刻到。烏雲壓頭頂,大雨不用請。
  三、看動物跡象報雨
  燕子高飛晴天報,燕子低飛雨天到。
  燕子上下鑽,大雨滿了灣,蜢蟲子碰臉,離下雨不遠,
  蛇過道,把雨報。螞蟥鬧,大雨到。泥鰍跳,雷雨到。雞愁咯咯,雨流嘩啦。
  羊吃草緊,陰雨天準。魚翻坑,大雨傾。螞蟻拱土,不出三天有大雨。
  狗洗澡,大雨到。鯉魚跳竜門,大雨下滿盆。早哇陰,晚哇晴,半宿的哇子等不到明。
  蛤蟆哇哇叫,大雨就要到。蜘蛛門前挂,準有大雨下。蟬搬傢,暴雨下。知了不出聲 ,大雨滿地涌。
  晴天水嘟嚕叫,雨天準報到;陰天水嘟嚕叫,大雨接着澆。
  四、看天報風雨
  早晨太陽黃,午後必風狂。早晨太陽紅,午後雨淞淞,太陽單耳風,雙耳雨,月亮毛毛多,大雨似瓢潑。
  月亮遮着臉,必定有雨天。星星眨眼,離雨不遠。晴空萬裏,出門別忘帶雨衣。
  大霧不過三,過三十八天(陰天),晨霧遮陽臉,不雨也陰天。霧見太陽躲,有雨也不多。
  先下牛毛無大雨,後下牛毛不晴天。東虹雲彩,西虹雨,南虹出來下澇了,北虹出來旱現生。月暈風,日暈雨。
  五、其它氣象諺語
  立春霧,秋雨來,春風一個勁的颳,秋雨不住點地下。
  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二月雷報信,八月雷回傢,三月雨貴如油,有錢難買五月旱。
  六月連陰吃飽飯。大旱三年,不忘五月十三(下雨)。
  天熱得很,雨下得穩。水缸了汗,大雨甭盼。天悶人煩躁,大雨就要到。
  氣管炎上喘,不雨也陰天。關節痛,雨水涌。
  六月的天,孩子的臉,淋了伏頭,旱在伏尾。
  淋了伏王,一天一場。七月七,牛郎織女淚如雨。
  八月八水嘩嘩,九月九雲飛走,小雪不封地,不過三五日,大雪不岔河,天數等不多。
  土地資源
  寧津縣處黃泛平原,古稱平疇沃野,其墾殖歷史悠久,土地資源豐富,是魯北平原糧棉的主要産區。
  1949年全縣耕地總面積94.3萬畝,人均耕地3.13畝,1987年全縣土地總面積123.25萬畝,耕地總面積82.82萬畝,人均耕地2.11畝。農田81.97萬畝,占可利用面積的95%。非農業用地,包括居民點、工廠、交通占地29.32萬畝,占總面積的23.77%。全縣墾殖指數為73.54%,高於全省水平。土地利用率較高,後備資源較少。
  根據限製因素的類型和全國對土地生産力評級標準,全縣土地共分為4級。
  水資源
  寧津縣水資源,主要是地表水和地下水。
  生物資源
  寧津縣地處北半球溫暖地帶的生物圈內,其生物資源非常豐富,群體大,數量多,分佈廣。其分類有:植物資源(糧油類、瓜果類、蔬菜類、真菌類、棉煙麻類、用材類、園林緑化類、觀賞類植物、飼草類、藥用類)。動物類(役用類、肉用類、藥用類、觀賞類、益鳥類、哺乳類、益蟲類)微生物資源(食用菌類、藥用菌類、農用藻類)。
歷史沿革
  原名臨津縣,因臨鬲津河得名。金天會六年(1128年)秋,縣城毀於大水,東遷現址,取“安寧之意”,改名寧津縣
  附:
  寧津縣人傑地靈,關於寧津城的來歷,還有一段非常神奇的傳說。
  北宋末年,金兵南侵,半壁河山淪於敵手。當時臨津一帶在偽齊劉豫政權的統治下,成了豺狼當道、民不聊生的黑暗世界。誰知兵禍未了,新的災難又降臨到人們頭上。
  這一年夏天,老天爺好像發了瘋,瓢潑大雨一連下了四十九天,平地成河,臨津城周圍一片汪洋。衹見西南方向洪水滔滔,波翻浪涌着滾滾而來,發出震天動地的吼聲。淹沒了莊稼,淹沒了村莊,淹沒了城池。城墻倒了,城樓塌了,衹剩下奎星閣的小半截還露在水面上。數不清的人被洪水奪去了生命,幸存的百姓有的摟着大樹,有的摟着檁條,有的把孩子放在水缸裏、木箱上,隨波逐流,期望着逃出這空前浩劫。
  那時候,在臨津城裏有一土崗,叫臥竜崗。據說,大禹治水的時候,這裏是黃河故道,是大禹疏通的九河之一。後來,河床淤塞,河水改道,這條河道終於廢棄,衹留下兩岸的大堤,遠遠看去,就像兩條起伏並行的巨竜,人們就都叫它臥竜崗了。當時,逃到這崗上的難民真不少。他們呼兒喚女,哭爹叫娘,在泥水中掙紮。
  在這危難時刻,忽然從上遊漂來了兩件龐然大物:一個是大鐵鐘,一個是鐵菩薩。它們像一對孿生兄弟,時前時後,時左時右,行影不離。它們不時碰碰撞撞,鏗鏘有力,好像在說:“叮叮當當,你上寧津,我上東光!”果然,人們看見鐵菩薩漂到東光縣城停下來,大鐵鐘漂到寧津縣城,就再也不動了。
  從這一天起,洪水逐漸退去,人們陸續返回了傢園。在鐵鐘停下的地方,又建起了一座新城,並且將縣名臨津改為寧津,希望在這裏重建傢園,永遠安寧。
  人們紛紛傳說,這口鐘是大禹王送來的。他看到這一帶兵禍天災,百姓受難,就用這口大鐘來給人們指點迷津,為寧津人民帶來平安,退了洪水。
  過了許多年,有一個縣官在縣城裏修了一座鐘樓,將這口高七尺、重五千斤的大鐘挂了起來,派專人敲鐘報時。那渾厚悠揚的鐘聲傳出很遠很遠,繞梁餘音久久不停,給百姓的休息和勞作帶來了方便。
  公元前21世紀—前476年,寧津縣境地處古九河流域。夏以前為古兗州域,夏商為鬲國地,西周為齊無棣邑地,春秋仍為齊地。
  公元前256年(趙孝成王十年)戰國時,趙在今城北耿傢圈(現屬東光縣)置臨樂邑。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於今寧津城西保店鎮置鬍蘇亭,因地處鬍蘇河畔,故名(秦製十裏一亭)。
  公元前202年(西漢高祖五年),今縣西境劃歸東光縣,“以鬍蘇亭屬之”。縣南境劃歸重平縣,縣東北境劃歸臨樂縣。
  王莽時,臨樂更名樂亭縣。
  後漢時,重平、樂亭均廢。其縣四境分屬於東光、南皮、樂陵、鬲縣。
  公元205年(魏建安十年),三國魏置新樂縣,屬樂陵郡。
  266年(晉泰始二年),為樂陵國新樂縣。
  525年(北魏孝昌元年),置重平縣,屬滄州安德郡。
  534年(東魏天平元年),於鬍蘇亭始置鬍蘇縣,屬冀州渤海郡。
  553年,(北齊天保四年),廢鬍蘇縣歸入重平縣。
  596年(隋開皇十六年),復置鬍蘇縣,屬兗州平原郡。
  621年(唐武德四年),鬍蘇縣改屬河北道觀州。
  623年(唐武德六年)復屬滄州,滄州徙治於鬍蘇時,鬍蘇更名安水郡。
  627年(唐貞觀元年),置鬍蘇縣屬觀州,十七年後仍屬滄州。
  742年(唐天寶元年)改稱臨津縣(臨鬲津河),先後屬景州、滄州。
  963年(晉天福元年),臨津屬契丹(後改國號遼)。
  959年(周顯德六年),臨津屬河北道瀛州。
  1073年(宋熙寧六年),臨津劃歸南皮縣,臨津鬍城更名保安鎮。
  1127年(宋靖康二年、金天會五年),復置臨津縣,屬河北東路景州。
  1128年(金天會六年)秋,臨津城毀於大水,東遷二十五裏,改名寧津,即今縣治。
  1265年(蒙古至元二年),寧津屬中書省河間路。
  1368年(明洪武元年),寧津屬京師河間府。
  1648年(清順治五年),設直隸省,寧津縣屬直隸省河間府。
  1913年(民國2年),寧津屬直隸省津海道。民國17年,直隸改稱河北,寧津屬河北省。
  1937年,(民國26年),寧津縣屬冀魯邊區。
  1938年(民國27年)8月2日,寧津縣屬冀南行政區。
  1940年(民國29年),寧津縣北部大柳以北和東光縣的張彥恆、南皮縣的寨子等部分村莊,組成鬲津縣。
  1941年(民國30年)寧津縣分為振華、寧津二縣,屬冀魯邊區津南專區。
  1943年(民國32年),撤銷鬲津縣,恢復寧津縣建製,稱振華縣,仍屬冀魯邊區津南專區。
  1944年(民國33年),振華縣屬山東省渤海行政區一專區。
  1945年(民國34年)9月5日,振華縣隸屬渤海行政區一專區。
  1949年,恢復寧津縣舊稱,改屬滄南專區。
  1950年,改屬德州專區。1952年,寧津縣劃歸河北省屬滄州專區。
  1958年,滄州專區並入天津市,寧津縣屬天津市。
  1961年恢復滄州專區,寧津縣復屬滄州。
  1965年3月19日,寧津縣劃歸山東省,屬德州地區至今。
風土人情
  中國蟋蟀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具有濃厚東方色彩的中國特有的文化生活,也是中國的藝術。它主要發源於中國的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的中下遊。真正的蟋蟀名産地,以山東齊魯大平原而聞名全國,而山東的寧津縣是蟋蟀王國王冠上的寶石,寧津種的蟋蟀頭大、項大、腿大、皮色好,同時寧津蟋蟀還有北方幹旱區蟲的體質、頑強的鬥性、耐力、兇悍,有咬死不敗的烈性。所以近些年來全國蟋蟀大賽中,寧津種的蟋蟀多獲冠軍。歷史上寧津蟋蟀為歷代帝王鬥蟋蟀的進貢名産地,歷史上纔有寧津蟋蟀鬥慈禧的民間故事傳說。
  蟋蟀生長的適應性很強,衹要有雜草生長的地方,就可能有蟋蟀生長生存。如果要求蟋蟀生長的個大體強,皮色好,與地質、地貌、地形就很有講究了。古書上說,北方硬辣之蟲與生於立土高坡,這就說明地形地貌與蟋蟀的發育體質很有關係。很多書上也提到,深色土中出淡色蟲大多善鬥,淡色土中出深色蟲必兇。
  蟋蟀的分佈極廣,在世界上的大多數地方都有其生存活動的蹤跡。它在生物係統的分類歸屬為:節肢動物門,昆蟲綱,直翅目,蟋蟀。單就蟋蟀來說,包括許多不同的種類。蟋蟀在世界各地的種類多達1400多種,在中國,已經確定的也有30多個品種。我們現在所飼養並用於角鬥的蟋蟀,歸屬於鬥蟋亞科的“鬥蟋”。
  蟋蟀從原先的聽其聲,發展到現在的觀其鬥,從這一微小的側面,說明社會歷史發展的進步。至於鬥蚰蚰這一活動起源於哪個朝代,至今仍沒有資料可以證明,在趙宋時代,在朝野內外大興鬥蟋蟀之風,並將“萬金之資付於一啄”,這已是歷史事實。
  總之,鬥蟋蟀自興起之後,經歷了宋、元、明、清四個朝代,又從民國至今,前後八九百年的漫長歲月。這一活動始終受到人們的廣泛喜愛,長興不衰,呈現出年甚一年的趨勢。
經濟概況
  寧津縣國內生産總值41.15億元,比上年增長13.3%。一、二、三産業比例21.8∶48.8∶29.4。共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總額17.1億元,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88億元。地方財政收入1.72億元。年末全社會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29.56億元,其中居民儲蓄存款餘額25.1億元。貸款餘額21.09億元。
  農 業 
  總産值16.68億元,比上年增長0.9%。年末實有耕地面積4.83萬公頃,農作物播種面積9.02萬公頃,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4.50萬公頃,經濟作物播種面積4.52萬公頃。糧食總産28.08萬噸,平均畝産417公斤。糧經産值比50∶50。肉豬、牛、羊年出欄44.56萬頭(衹)。肉、蛋、奶産量5.7萬噸。水産品總産量0.08萬噸。
  工 業 
  全年實現工業總産值61.06億元,銷售産值60.21億元,增加值17.47億元,實現利稅7.29億元,利潤3.94億元。企業總數5471個,職工5.5萬人。限額以上企業86個,完成工業增加值9.18億元,實現利稅3.61億元。
行政區劃
  津縣位於山東省西北部,地處北京、天津、濟南、石傢莊等大中城市構成的三角地帶中心,北距北京300公裏、天津200公裏,西距石傢莊240公裏,南距濟南120公裏。總面積833平方千米。
  Ningjin Xian
  0534
  371422
  253400
  縣人民政府駐寧津鎮。
  寧津縣轄寧津、柴鬍店、大柳、長官、保店、時集、杜集、相衙、大曹9鎮,劉營伍、張大莊2鄉。
英文解釋
  1. n.:  Ningjin County
近義詞
寧津
相關詞
人物紀檢官員????業????務局山東省網帶金屬網帶
騰達網帶網帶輸送機大祁網帶
包含詞
寧津縣????務局寧津縣中醫院寧津縣防疫站
寧津縣育新中學寧津縣人民醫院寧津縣化纖設備廠
寧津縣衛生防疫站寧津縣振華服裝廠寧津縣騰達機械輸送設備廠
山東省寧津縣騰達網帶廠寧津縣盛亞軟管有限公司寧津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寧津縣喜臨門大酒店寧津縣第一紡織機械廠山東省寧津縣棉紡織廠
山東省寧津縣棉紡廠山東省寧津縣孟集鄉毛衫廠寧津縣孟集鄉毛衫廠
山東省寧津縣四方工藝毯廠寧津縣第二紡織機械廠駐青經銷處山東省寧津縣棉紡織毛巾分廠
山東寧津縣東風紡織機械有限公司
分類詳情
張開寧津鎮張開杜集鎮張開保店鎮張開長官鎮張開大柳鎮
張開相衙鎮張開時集鎮張開張大莊鄉張開柴鬍店鎮張開大曹鎮
張開劉營伍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