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節縣 : 酉陽土傢族苗族自治縣 : 興隆縣 : 社旗縣 : 巴彥縣 : 友誼縣 : 棗陽市 : 新晃侗族自治縣 : 九臺市 : 雙遼市 : 揚中市 : 新民市 : 西吉縣 : 黃夾鎮 : 鎮巴縣 : 平利縣 : 涇陽縣 : 廣漢市 : 綿竹市 : 中江縣 : 瀘定縣 : 嶽池縣 : 雙流縣 : 安嶽縣 : 安竜縣 : 湄潭縣 : 沿灘區 : 渝北區 : 南川區 : 東安區 [顯示全部] : 中國 >山東 >德州 >臨邑縣 > 興隆鎮
顯示地圖
目錄
山東省臨邑縣興隆鎮
  基本概況
  興隆鎮地處沃野千裏、空氣清新、緑色環保、風景如畫的魯西北平原,位於山東省臨邑縣西南部,北與臨盤鎮、東與臨南鎮分別相鄰,南與齊河縣、西與禹城市分別相接,總面積85.3平方公裏,總人口4.2萬人,轄86個自然村,是臨邑、齊河、禹城三縣市交界地區的一個大鎮。
  該鎮區位優越、交通便利,省道利禹路縱貫南北,南距濟德高速公路10公裏,北距104國道5公裏,距臨邑、禹城兩城區均12公裏;水利條件優越,南臨徒駭河,西臨禹臨河,引黃幹渠、引徒幹渠流經東側,農業灌溉溝渠四通八達,水利設施健全完善;地處油區,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電力充足。該鎮基本實現了村村通柏油路、村村通有綫電視、村村通自來水;全鎮每百戶擁有固定電話91.5部,移動電話42.7部,機動車輛79.2輛。2005年,全鎮GDP達到6.5億元,財政總收入達到160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825元。
  興隆鎮黨委、政府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樹立科學發展觀和以人為本思想,統籌經濟和社會全面發展,取得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會和諧的卓著成就,逐步打造人民群衆睞以生産和生活的“富強鄉鎮”、“文明鄉鎮”、“平安鄉鎮”,曾獲上級授予的“文明鄉鎮”、“基層組織建設五好黨委”、“農業農村工作先進單位”、“信訪工作三無鄉鎮”等多項榮譽稱號。
  農業發展
  興隆鎮有耕地面積8.1萬畝,素有“臨邑糧倉”之說。該鎮通過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大做“農字號”文章,把轉變農業增長方式,發展優質、高産、高效、生態、安全農業作為核心,進一步加大科技興農力度,以“新、奇、特、優”為目標實施良種工程,加快農技推廣體係建設,實施緑色證書工程,不斷提高農業綜合素質,形成了糧棉、蔬菜、畜牧、水産、林果五大主導産業。2006年,全鎮農業生産總值達到2.78億元,農民現金收入達到4109元。糧棉生産在提高單産、穩定總産的基礎上,普及種植優質小麥和優良玉米4.2萬畝,種植棉花1.8萬畝。全鎮發展7000個高標準鼕暖蔬菜大棚,發展5000畝露地菜,以史傢、汪傢為中心,建立600畝大棚黃瓜生産基地,以王傢、坊子為中心,建立1000畝小拱棚蓋韭生産基地;依托德盛源食品有限公司的竜頭帶動作用,發展5000畝大蒜生産基地。同時,發展傳統農業,在西袁聯村建立3000畝花生種植基地,發展特色農業,以車蘆徐村為中心,建立1500畝玉米良種繁育基地。
  全鎮把發展畜牧産業做為富民強鎮的重要工程來抓,充分開發利用閑置廢棄地大搞畜牧養殖,同時鼓勵農民利用閑置庭院搞養殖,強力建設畜牧強鎮、養豬大鎮,豬、牛、羊、禽全面發展,規模養豬遍地開花,2006年,生豬存欄量9.5萬頭,大牲蓄存欄量9.8萬頭,發展存欄200頭以上的養豬專業戶200多戶,發展存欄10頭以上的養牛專業戶65戶。全鎮針對農村閑置坑塘水面和廢棄澇窪地多的特點,發展水産養殖、促進農民增收,已有37個村發展了水産養殖,養殖戶達到420戶,已開發利用的養殖水面6430畝,其中養漁面積3428畝、漁鴨混養面積450畝、養藕面積1706畝、養葦面積846畝,僅此項年收入可達1270萬元,人均340元。
  全鎮林業發達,實施了沿河、沿路“緑色通道”、新建“村村通”、圍村林、經濟林、林糧間作、農田林網為重點的林業生産工程,森林覆蓋率達到35.8%,近三年,抓住政策機遇,規劃宜林地4萬多畝,組織植樹200萬株,改善了農業生産條件,優化了生態環境,創造了客觀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工業發展
  興隆鎮堅持“農業富鎮、工業強鎮、三産活鎮”的原則,本着“大上工業、上大工業”的發展思路,不斷增強工業整體實力,逐步形成紡織、化工、橡膠、塑編、建築、農副産品加工等主要工業門類。工業總資産5.2億元,從業人員5800人,年實現總産值6.6億元,年實現利稅5500萬元,其中,固定資産在30萬元以上的工業企業達到100多傢。
  該鎮通過優化發展環境,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對客商從市場準入、土地使用、稅收、註册、融資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以“一個窗口對外、一站式辦理、全過程服務”的方式提供咨詢、辦證、解難等優質服務;立足資源優勢,發揮産業優勢,開展領導招商、登門招商、以商招商、親情招商和代理招商,不斷引進大項目,建成大企業。2006年共簽定合同資金6000萬元,引進超500萬元的項目2個。該鎮采取資本運營,深化企業改革,加強對外經濟聯合與協作,大力培植骨幹企業,建成了臨邑興隆磚瓦廠、臨邑馮屯磚瓦廠、臨邑精細化工廠、臨邑恆升食品有限公司、臨邑德盛源食品有限公司、臨邑佳合木業有限公司、臨邑興隆塑編廠、山東遠大橡膠製品有限公司等一批市場競爭力強,經濟社會效益好,財源稅收貢獻大的工業企業,壯大了鎮域經濟。
  城鎮建設
  興隆鎮加快發展小城鎮建設。按照“統一規劃、合理佈局、多元籌資、標準建設”的原則,在鎮政府駐地開發建設興隆街和利禹路,建成興隆商貿中心,總規劃面積1.2平方公裏,建有60多幢別具風格的經商住宿小樓,供電、供水、排污、通訊等配套設施健全完備,硬化、亮化、緑化、美化程度高,可容500多個經商攤位,形成了5個專業市場,在利禹路形成農資超市群,在興隆街形成日用百貨超市群,有固定個體工商業戶350多戶,是集經商、購物、食宿、娛樂等多功能於一體的小商品集散地。按照“誰建設、誰所有、誰投資、誰收益”的原則,用活民間資金,聚集社會力量,續建、擴建興隆、郭集、李寨、田口、季寨、紙坊、興隆農貿、豐田蔬菜八大市場,全鎮各類市場可容從業人員16000人,年交易額在2.5億元以上。
  興隆農貿市場由個體大戶楊瑞海籌資1000萬元建成,總面積1.8萬平方米,建有風格特異的商業房屋70餘間,可容商業攤點300多個,集蔬菜批發與小商品流通於一體,成為小城鎮的繁榮一角,其中的農貿綜合大樓完成投入70萬元,集古典與現代風格於一體,莊重而典雅,成為一大亮點。發展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發揮其紐帶和帶動作用,發展規範壯大郎傢的孵化、孟傢的繩經、唐廟的薫棗、田口的牛羊肉、任寨的玉米心收購、紙坊的掃帚苗收購等特色産業,形成一村一品。通過加快小城鎮建設,促進了民營經濟快速發展,目前,民營經濟註册資金達到8000萬元,年創利稅300多萬元。
  興隆鎮特色農産品
  玉米,大豆,高粱,水稻,稻草,大米
  興隆鎮下轄村
  新興村 興隆村 金川村 小荒地村 大荒地村 頭道村 韓傢村 東崗子村 前崗子村 五傢子村 朝陽村 溝外村 姜家爐村 白傢村 春光村 閻傢村 竜鳳村 新春村 馬鞍山村 和新村
  興隆鎮各學校
  九臺市興隆鎮東崗子小學
  九臺市興隆鎮中心小學
  九臺市興隆鎮五傢子小學
  九臺市興隆鎮興隆小學
  九臺市興隆鎮前崗子小學
  九臺市興隆鎮大荒小學
  九臺市興隆鎮頭道村小學
  九臺市興隆鎮小荒小學
  九臺市興隆鎮金川小學
  九臺市興隆鎮韓傢村小學
山東省德州市臨邑縣
  興隆鎮北與臨盤鎮、東與臨南鎮分別相鄰,南與齊河縣、西與禹城市分別相接,是臨邑、齊河、禹城三縣市交界地區的一個大鎮。該鎮區位優越、交通便利,利禹路縱貫南北,南距濟德高速公路10公裏,北距104國道5公裏,距臨邑、禹城兩城區均12公裏。水利條件優越,南臨徒駭河,西臨禹臨河,引黃、引徒總幹流經東側,農業灌溉溝渠四通八達。地處油區,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電力充足。2002年,全鎮國內生産總值4.25億元,財政收入95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110元。每百戶擁有固定電話49.5部,移動電話4.7部,機動車輛39.2輛,彩電普及率58.2%,有綫電視入村率98.2%。
  全鎮有耕地面積8.1萬畝。主要有糧食、畜牧、蔬菜、水産、林果、棉花等主導産業。2002年,農業總産值1.42億元,多種經營總收入4.9億元。
  種植業按"壓糧擴經"的思路,逐步擴大經濟作物種植面積。糧食生産主要是抓單産,穩定總産,大面積種植優質小麥和優良玉米,2002年糧食總産量3.83萬噸。經濟作物以蔬菜、棉花、花生生産和蠶桑種植、良種培育為主,全鎮種植無公害蔬菜1.5萬畝,其中高標準鼕暖蔬菜大棚2800個,黃瓜、西紅柿、大杏等産品遠銷10多個省市區;車蘆徐良種培育基地和西寨桑園輻射帶動培育良種1200畝,種植蠶桑1500畝;全鎮糧經比例1:1。
  養殖業在穩定傳統豬、牛、羊、雞、鴨、鵝養殖數量的同時,重點實施品種改良和規模養殖,培育發展了10個專業村,48個專業戶,全鎮大牲畜存量量3.8萬頭,養殖水面6280畝,年産魚1310噸,年養鴨80萬衹。
  全鎮有各種樹木220萬株,森林覆蓋面積14.8%。有生産橋函閘82座,機井1610眼。發展農副産品加工企業12個,農村經濟合作組織28個。
  全鎮工業門類主要有紡織、化工、橡膠、塑編、磚瓦、農副産品加工等。工業企業98傢,固定資産4.8億元,從業人員5500人,年總産值5.1億元;個體工商戶1140戶,從業人員2200人,註册資金3400萬元;私營企業75傢,從業人員3800人,固定資産2.2億元,實現産值1.9億元。
  發展各類市場10個。季寨集貿市場成立於1994年8月,興隆農貿市場成立於1999年8月,紙坊集貿市場成立於2002年11月,汪傢、豐田、高謝薑三處蔬菜批發市場分別成立於1996年2月,1999年7月和1999年10月。全鎮各類市場可容從業人員11600人,年交易額在2.1億元以上。
  興隆商貿中心:鎮政府駐地的利禹路段和興隆街自2001年2月開始加快開發建設。堅持房地産開發與自建相結合的辦法,先後投入資金4000多萬元,逐步建成了集經商、購物、食宿、娛樂等多功能於一體的商貿中心。商貿中心分東西商業街和南北商業街,全面實施了緑化、美化、亮化和街面硬化,建有60多幢別具風格的經商小樓,可容500多個經商攤位,形成了5個專業市場,是臨邑、禹城、齊河三縣交界地區規模較大的小商品集散地。
  興隆農貿市場:位於興隆街以北,利禹路兩側,始建於1999年8月,由本地個體大戶楊瑞海自籌資金開發建成,先後投入資金2700萬元,總面積76畝。建有商業房屋70餘間,可容商業攤點300多個,佈局合理,集蔬菜批發與小商品流通於一體,從業人員800人,年交易額3000多萬元。
臨邑縣興隆鎮名片-山東省德州市
  興隆鎮位於臨邑、齊河、禹城三縣市交界處,總面積85.3平方公裏,人口4.05萬,轄58個行政村。該鎮區位優勢,交通便利,南距濟德高速公路10公裏,北距104國道5公裏,省道316綫縱貫南北。南臨徒駭河,西臨禹臨河,引黃幹渠、引徒幹渠流經東側。地處油區,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
  目前已形成糧棉、蔬菜、畜牧、水産、林果五大主導産業,“田口牛羊肉”、“史汪黃瓜”、“恆升麵條”、“紀傢蒜片”等知名品牌名揚四方,遠銷海內外。
  工業已形成紡織、化工、橡膠、塑編、建築和農副産品加工六大産業,重點工業企業達29傢,工業總資産6.2億元,從業人員5800人,年實現總産值7.6億元。工業産品“無極調速喂料機”、“液體霧化機”、“高壓微粉磨”被授予國傢專利産品。
  小城鎮建設初具規模,規劃實施了總面積1.2平方公裏的興隆商貿中心,建有60多幢商貿樓,供電、供水、排污、通訊等配套設施完備,完成了硬化、亮化、緑化、美化等基礎設施建設,可容納500多個經商攤位,形成了5個專業市場,是集經商、購物、食宿、娛樂等多功能於一體的小商品集散地。
  社會各項事業取得顯著成效,境內基本實現了柏油路、有綫電視和信息網絡“村村通”。規劃建設了文化大院、健身廣場30個,幫助文化部門搜集、整理的地方小戲“一勾勾”被確定為國傢“非物質文化遺産”。
  先後被授予德州市計劃生育工作先進單位、臨邑縣五好鄉鎮黨委、臨邑縣信訪工作三無鄉鎮、臨邑縣農業農村工作先進單位等多項榮譽稱號。
英文解釋
  1. :  Xinglong Town
  2. n.:  Xinglong Zhen
近義詞
興隆
包含詞
興隆鎮紀念碑興隆鎮第二中學西吉縣興隆鎮亞麻廠
雙流縣興隆鎮中醫醫院九臺市興隆鎮畜牧站廣漢市興隆鎮衛生院
分類詳情
紀傢村苗屯村孟莊村小辛莊村段店村
侯莊村範莊村郭集村劉辛村北高村
化莊村喬莊村郎莊村張巨村楊廟村
小辛村前寨村後寨村霍莊村田口村
王相村祁傢村馮屯村南魏村汪傢村
北魏村紙坊村興隆聯村老尤陳村黃召村
唐廟村張天玉村小尤陳村老劉村興隆小劉村
李仁安村劉友村王孝五村曹付村彭邊村
西元聯村張劉徐村老屯村興隆宋傢村夏三屯村
卅裏村任寨村田口楊傢村郎坊村車蘆徐村
興隆王坊村興隆季寨村興隆閆傢村興隆史傢村興隆高傢村
興隆西寨村代劉村王士會村王花村興隆東寨村
更多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