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 >山東 >濱州 > 沾化縣
顯示地圖
目錄
行政區劃代碼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code
  371624
基本概況 Basic Overview
  沾化縣位於山東省東北部,渤海灣南岸,黃河三角洲腹地。既是山東半島和京津唐兩大經濟區的聯結地帶,又是國傢“黃河三角洲”開發和山東省確定的“海上山東”建設兩大工程的主戰場。總面積2214.57平方公裏,轄六鎮四鄉、一個漁港辦事處,443個行政村,總人口38.2萬。這裏土地廣阔,物産豐富,水陸交通便利,農林牧漁協調發展,工業門類齊全,基礎設施功能配套,環境優美,被譽為“黃河三角洲上的一顆明珠”。
  沾化,歷史悠久,自然資源十分豐富,因盛産稀世珍果沾化鼕棗,而被國傢命名為“中國鼕棗之鄉”。目前,沾化縣鼕棗密植園已達35萬畝,年産量可達1500萬公斤,産品銷往全國各大中城市,並遠銷新加坡、南韓、日本等國傢。 2001年國內生産總值達28.56億元,農民人均收達到2580元,各項主要經濟發展指標年均增幅都比較可觀。
  沾化縣屬環屬環渤海“金項鏈”上的重要一環,所處的環渤海灣經濟區已被列入本世紀國傢重點發展區域。擁有海岸綫171公裏,馳名中外的渤海梭了蟹、渤海毛蝦、東方對蝦和被譽為“天下第一鮮”的文蛤就産於這裏。全縣擁有土地332萬畝,人均占有9畝,是全省人均土地最多的縣之一,其中有110萬畝耕地、100萬畝灘塗、70萬畝海濱草場。土地的多樣性特點,為農、牧、漁三業開發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自然地理 Physical Geography
  沾化縣位於區內東北部,渤海灣南岸,東部由北嚮南與東營市河口區、利津縣為鄰,南連濱州市,西南部與陽信縣接壤,西部與無棣縣毗連。地理坐標為東經117°45′~118°21′,北緯37°34′~38°11′。縣境東西寬53.75公裏,南北長68.99公裏,總面積2214.57平方公裏。
  縣境域屬於魯西北衝積平原,地勢西南高東北低,灘塗以上海拔1.6~8.4米(黃海高程),坡降約為1/7000。在外力作用下,形成6種微型地貌:緩崗、淺平窪地、微斜平地、河灘高地、海灘地、灘塗。河灘高地係古河道漫灘發育而成。灘塗係泥質,河叉密佈,由海灣伸嚮內陸。海岸綫麯長170.5公裏,灘塗面積5.64萬公頃,-15米以上淺海面積18.97萬公頃。
  灘塗及淺海底平坦,均為泥質。縣境內土壤分為2個土類,3個亞類,4個土屬,82個土種,總面積13.72萬公頃。潮土土類:分為潮土和????化潮土兩個亞類。濱海潮土係潮土亞類的唯一土屬,包括15個土種,土體構型多有厚粘層。分佈於富國以南徒駭河沿岸和秦口河中遊東側海拔5米以上的地段,面積2.96萬公頃,占土壤總面積的21.6%。土壤表層多為輕壤和中壤土,土壤肥力高。濱海????化潮土是????化潮土亞類的唯一土屬,包括34個土種,面積5.22萬公頃,占土壤總面積的38.0%。
  土壤養分含量低、保水保肥性能差,土地瘠薄,受幹旱威脅大。????土土類:由海相沉積物與陸相沉積物交錯疊合而成。有濱海潮????土1個亞類,含濱海潮????土和濱海灘地????土兩個土屬。
  濱海潮????土包括27個土種,面積4.09萬公頃,占土壤總面積的29.8%;濱海灘地????土包括6個土種,面積1.45萬公頃,占土壤總面積的10.6%。兩土屬主要分佈在縣境東部,海拔3.5米以下地段,表層質地多為輕壤和沙壤,濱海潮????土兼有中壤和重壤。土體構型多以厚沙層為主。地下水礦化度較高。土壤表層質地有沙壤、輕壤、中壤、重壤4種類型,面積分別為1.36萬公頃、6.46萬公頃、4.04萬公頃、1.86萬公頃,以輕壤面積為最大,占總面積的47.1%。
  境內主要河流有徒駭河、鈎盤河-秦口河、潮河3條幹流河道。徒駭河係 境內最主要的自然河道,河段長約48.5公裏(至與秦口河匯流處) ,流域面積533.5平 方公裏。 鈎盤河-秦口河境內河段長約57.65公裏,流域面積598.2平方公裏。潮河係 獨流入海河道,境內河段長約67.47公裏,流域面積354.3平方公裏。
  屬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降水集中,季風交替明顯。其特點是:春季多風少雨,氣候乾燥,氣溫回升快;夏季氣候溫熱,降水集中;秋季天高氣爽,雨量驟減,氣溫急降;鼕季雨雪稀少,氣候幹冷。
  土地資源:全縣總土地面積221457公頃。耕地面積7.85萬公頃,農業人口人均耕地0.226公頃。有天然草場4.46萬公頃。水資源境內地表淡水主要是河川徑流和水庫蓄水。大氣降水是地表淡水的主要補充,受季節影響較大,主要集中在夏季汛期,地表徑流年際不均是其主要特點。
  由於受海相成土母質和海水側滲的影響,淺層地下淡水分佈面積僅14平方公裏,且儲量少,不具有大量開採價值。深埋於300~500米的深層地下淡水由於含碘、氟量過高,人畜不能飲用,又因含水層由粉沙、粉細沙構成,水量小開採睏難。沿海潮灘地2800米深以內無淡水分佈。
  地熱資源,境內地下熱水資源分佈集中,均在徒駭河農場內,現已打出1號、2號、3號三個溫泉井。地處油田腹地,石油藴藏豐富,到1997年已建成油井404口,屬勝利油田油區。地下油氣資源也頗豐,開採價值高。優質鹵水礦分佈於沿海地域,鹵水礦化度高達104.4/升,是原????生産的優良資源。貝殼資源豐富,僅徒駭河農場即擁有1億多立方米,貝殼層大都出露地表,開採方便。
  縣境內地下藴藏煤礦,新生界第三係地層有煤層,古生界二迭係地層有可採煤2~3層,石炭係地層有可採煤3~4層。生物資源陸生動物有獸類25種、鳥類246種、昆蟲類147種、兩棲類6種。
  水生動物約258種,有淡水、海水、海灘3大類。淡水動物有19種魚類、3種蝦類、2種貝類和河蟹及甲魚。海水動物有86種魚類、15種蝦類、22種蟹類、44種貝類、2種水母類。海灘動物有文蛤、青蛤、近江牡蠣等。植物資源,陸生植物有120多種野生經濟植物,其中飼用類80多種,藥用類70多種,纖維類13種。水生植物有蒲、藕和藻類。
歷史沿革 History
  唐代之前,境域一直為他縣屬地。宋慶歷二年(1042年)置招安縣。金明昌六年(1195年)更招安縣為沾化縣,縣名取義於漢代龔遂治渤海民沾聖化之義。金代屬濱州,元代屬濟南路濱州,明代屬濟南府濱州。
  1913年廢府設道,沾化屬岱北道。1914年改岱北道為濟南道,沾化縣隨屬。
  1925年設武定道,沾化縣屬武定道。1928年廢道,縣直隸於省。1937年,屬魯北行政區。抗日民主政府劃沾化屬冀魯邊區。
  1941年10月後歸清河區。1944年1月冀魯邊區與清河區合併為渤海行政區,沾化縣屬渤海區第四專區。
  1949年屬渤海區墾利專區。1950年撤銷渤海區,建惠民專區,沾化隨屬。1958年惠民專區與淄博市合併為淄博專區,利津縣並入沾化縣,屬淄博專區。1961年惠民專區與淄博市分治,利津縣復製,沾化縣屬惠民專區。1967年惠民專區改稱惠民地區,1992年改稱濱州地區,沾化縣隨屬之。
風土人情 Local conditions
  渤海大鼓是沾化縣河傢村鼓書藝人魏尊昌在西河大鼓的基礎上獨創的一種藝術形式,將東路大鼓、京劇 、河北梆 子等 戲麯、 麯藝的旋律融於其中,為濱州特有。 渤海大鼓唱腔高亢委婉,樸實俏麗,剛柔相濟,聲情並茂,尤以演唱“三國段”最為著名。渤海大鼓旋律千變萬化,根據表現內容的需要,唱腔時而挺拔激越,跌宕起伏,時而婉轉纏綿如流水行雲,聽起來韻味無窮,繞梁三日。渤海大鼓的聲譽不脛而走,在華夏麯壇獨樹一幟。
  物華天寶、人傑地靈。集聚天地之靈氣於一身的沾化鼕棗,恰如這一方水土哺育的敦龐厚樸、勤勞聰慧的沾化人民。上千年來,人與棗一起繁衍生息、患難與共、綿綿情深,形成了意藴悠長的鼕棗文化。當地有關沾化鼕棗的奇聞逸事、詩歌詞賦、童謠民諺俯拾皆是、處處可聞,尤其是植根於民俗風情之中的鼕棗文化異常濃郁芬芳。進入二十一世紀後,沾化鼕棗別具特色的文化更是遠播華夏大地。
  1999年9月15日,沾化縣人大常委會决定每年10月8日為沾化鼕棗節。歷時5年,沾化縣已舉辦六屆沾化鼕棗節。
經濟概況 Economic Overview
  近年來,沾化縣委、縣政府團结帶領全縣人民,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扭住發展不放鬆,解放思想,幹事創業,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呈現強勁發展勢頭。1998年,沾化縣提前兩年實現整體脫貧,1999年成功實施群衆吃水供水工程,成為全國第一個按城市化標準村村戶戶通自來水的農業縣。2004年實現國內生産總值47.8億元,同比增長20.4%;實現地方財政收入2.38億元,同比增長49%,在全省上升了14個位次;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達到30億元,增幅和投資率均達到60%以上;農民人均收入達到3320元,城鄉幹部職工收入持續增長。
  經過近幾年的發展,目前,沾化縣基本形成了“供電價格低且電源充足、供水價格低且水源充足、供熱價格低且能力充足、供地價格低且地源充足、治污成本低且能力充足、運輸成本低且運力充足”的“六低六足”的優勢,正處於“跨越式發展戰略機遇期”,發展勢頭非常強勁。今年一季度預計完成國內生産總值10.17億元,同比增長20.6%;實現地方財政收入8695萬元,同比增長40%以上;總稅收額6375萬元,同比增長20.4%,達到同期的最高水平;招商引資實際到位額13.18億元,同比增長153.9%,實現了首季“開門紅”。
  農業:
  1、沾化縣鼕棗産業基本情況:
  沾化鼕棗是沾化縣特有的一種珍稀果品資源,其成熟期晚,色澤光亮赭紅,皮薄肉脆,細嫩多汁,營養豐富,含有人體所需要的18種氨基酸和多種維生素,被譽為“活維生素丸”。1995年,在“全國首屆百傢特産之鄉”評選活動中,沾化縣被命名為“中國鼕棗之鄉”。在“2000年中國百姓最喜愛的果王菜王暨植保名品選評大賽”中,沾化鼕棗被評為“中國果王”,列“十大果王”之首。目前,全縣鼕棗密植園已達30多萬畝,預計今年産量可達1500萬公斤。全部達産後,年産量可達2億公斤,總收入40億元。
  2、沾化畜牧業基本情況:
  沾化縣有濱海草場67萬畝,人工草場10萬畝,荒地30餘萬畝,發展畜牧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條件。1994年以來,先後被列為全國羊毛生産基地縣和全國稭稈養羊示範縣。1999年,香港中宏工程公司與浙江橫店集團共同投資,利用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農牧開發設備,進行60萬畝的大規模土地開發,目前,已開發土地6萬畝,整體開發後將成為亞洲地區面積最大的苜蓿生産基地。2000年,自費進行無規定動物疫病區建設,目前,各種設施配套、人員配備已準備完畢,2002年底將通過國傢農業部驗收。
  3、沾化水産業基本情況:
  沾化縣海岸綫麯長170.5公裏,沿海灘塗84萬畝,-5米淺海200餘萬畝,境內10餘條河流縱橫交錯,湖泊、水庫星羅棋布。有魚類200餘種,蝦蟹貝類50餘種,其中被譽為“天下第一鮮”的文蛤以及對蝦、梭子蟹以其獨特的風味馳名遐邇。近幾年來,立足資源優勢,大搞海淡水養殖,目前已開發海水養殖面積17.5萬畝,淡水養殖面積6萬畝,並建有魯北地區最大的海産品批發市場――馮傢海産品批發市場。
  工業:
  全縣有126戶縣屬國有、集體企業,改製面達85.7%,纍计盤活和優化存量資産9012萬元。1998年實現工業總産值16.67億元,增加值3.51億元,利稅9376萬元。其中,國有企業、大中型企業和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其它企業,總産值、增加值、利稅分別實現5.9億元、1.3億元和3290萬元,鄉鎮工業完成總産值10億元,實現利稅7242萬元。骨幹企業有:沾化金絲食品有限公司1993年,山東金絲棗酒廠與美國中美聯合投資公司共同出資20萬美元建成中外合資企業,有職工350人。主要從事棗脯、棗製品的生産和經營。生産規模300噸,産品銷往全國各地。
  1998年完成工業總産值2501萬元,銷售收入2125萬元,實現利稅690萬元。沾化永和紡織股份有限公司前身為沾化縣棉紡織廠,1994年改製為股份有限公司。屬國有中型(一)企業,占地62公頃,有固定資産4500萬元,職工960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占職工總數的20%以上。1998年完成工業總産值4298萬元,上交利稅149萬元。獲省紡織工業廳“安全生産三無企業”稱號。沾化縣肉聯廠國有小型企業,廠區占地6.8萬平方米,有固定資産2500萬元,職工110人。引進世界一流水平的荷蘭施托剋先進設備,設計年屠宰肉牛9萬頭、羊7萬衹,産品銷往北京、天津等城市及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伊朗、俄羅斯、中東、香港等國傢和地區。1998年實現工業總産值373萬元,實現利稅23.13萬元。
  商業:
  1998年,全縣有國有商業網點303個,集體商業網點437個,私營企業118戶,個體工商戶13361個,從業人員32674人。全縣有集市41處,大型專業市場有縣城農貿市場、利國鄉車王木材專業市場、馮傢鎮海産品專業市場、海防海産品專業市場,年成交額3.4億元。糧食年定購量9600噸。全縣有國有糧油店30傢,年經營量20.5萬噸。全縣有燃油銷售點190傢,總銷量2.5萬噸。對外貿易,社會出口總量1.32億美元,其中自營出口236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39.85萬美元。
行政區劃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面積504.2平方千米,人口570人。駐海防,郵編256814。
  富國鎮 面積247.08平方千米,人口94935人。轄72個村委會,59個自然村。鎮政府駐富國,郵編256800。
  古城鎮 面積74.77平方千米,人口26927人。轄50個村委會,50個自然村。鎮政府駐古城村,郵編256801。
  下窪鎮 面積153.11平方千米,人口58025人。轄62個村委會,56個自然村。鎮政府駐大下窪村,郵編256803。
  泊頭鎮 面積107.94平方千米,人口33337人。轄36個村委會,34個自然村。鎮政府駐泊頭村,郵編256809。
  大高鎮 面積103.47平方千米,人口42532人。轄67個村委會,65個自然村。鎮政府駐大高村,郵編256802。
  黃升鄉 面積61.38平方千米,人口28122人。轄34個村委會,33個自然村。鄉政府駐黃升店村,郵編256808。
  下河鄉 面積89.85平方千米,人口15581人。轄27個村委會,35個自然村。鄉政府駐下河村,郵編256810。
  馮傢鎮 面積260.98平方千米,人口58151人。轄44個村委會,43個自然村。鎮政府駐馮傢村,郵編256805。
  利國鄉 面積123.11平方千米,人口17870人。轄30個村委會,27個自然村。鄉政府駐利國村,郵編256811。
  濱海鄉 面積529.16平方千米,人口8754人。轄20個村委會,20個自然村。鄉政府駐原徒駭河農場場部,郵編256813。
  海防辦事處 面積504.2平方千米,人口570人。駐海防,郵編256814。
  沾化鼕棗溯源
  沾化鼕棗,源遠流長。
  棗樹是中國古老的果樹,品類繁多,栽植歷史悠久。1984年棗樹資源普查,僅沾化縣就有9個品種,15個類型。這些品類是經過歷代先民優中選優而成,正如《齊民要術》“選取好味者留栽之”所言。《中國主要樹種造林技術》記載:“棗樹早在戰國時期已盛産於燕南渭北,以後成為華北地區最普遍的果樹。”沾化境域,屬於魯西北平原,是華北大平原的一部分,在東周、春秋、戰國時期歸屬齊國。儘管沾化境域多為渤海退海之地,成陸較晚,但據縣內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楊傢古窯封土址、西古窯址,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陳傢古窯址、鄭傢古窯址的出土文物考證,這方土地上早在東周時期已有先民定居,繁衍生息。可見,《齊民要術》、《中國主要樹種造林技術》兩書所言,自然包括沾化境域。縣域自宋代置縣後,經濟、文化等逐漸發展,歷經宋、金、元各代,至明代達到盛期,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開始編修縣志。流傳至今的沾化縣最早的歷史文獻明萬歷《沾化縣志》(1619年編纂)記載棗類有“小棗、婆棗、靈棗、無核棗、酸棗”。沾化人民長期栽植棗樹,積纍下豐富經驗,清光緒《沾化縣志》(1890年編纂)對此作出“棗,土地所宜”的精闢總結。棗逐漸成為地方特産,不但滿足本縣需要而且外銷他地,正如民國《沾化縣志》(1935年編纂)記載:“棗為本縣特産,有無核棗、金絲小棗、銀絲小棗、鈴棗、鼕棗、帑棗、潑(婆)棗等名,與樂陵棗媲美,出口。”
  沾化鼕棗是棗之一類,其栽植歷史,由上所述可窺見影象。縣內民間素有“先有鼕棗樹,後有沾化縣”的俗語,一語破的。沾化境域獨立置縣始於宋慶歷二年(1042年),名曰招安縣,金明昌六年(1195年)更名沾化縣,據此推斷沾化鼕棗已有近千年的栽植歷史。
  縣內還傳頌着一段沾化鼕棗祖樹退燕王的故事。1400年前後,燕王掃北(朱棣即位前為燕王,1399年起兵北平,1402年破南京,當地稱燕王掃北。1403年即皇帝位,在位22年,年號永樂),生靈塗炭。一日大軍突入縣境,人民防不勝防,劫難當頭。突然,鼕棗祖樹上空電閃雷鳴,地上飛沙急起,大軍見此,慌作一團,急忙退避,人民免遭一場災難。從此,沾化人民對鼕棗祖樹崇為神靈。時代變遷,災難頻仍,鼕棗祖樹不堪忍受而死。幸喜其孫木歷盡滄桑而存活,迄今三百齡,仍根深葉茂,碩果纍纍。
  鼕棗樹是長壽樹,壽命可達數百年,甚至超千年。但沾化縣瀕臨渤海,靠近黃河入海口(黃河曾在縣境內入海),自古洪、澇、旱、鹼、潮、蝗等自然災害迭加,明清兩代有十幾次縣治幾不能存。大災一來,人可逃散,而樹木不能,歷經災難幸而存者萬不有一,因此,現存老樹三百齡者,為老樹之最。至於百齡以上老樹,則屢見不鮮,百齡以下老樹,古老村莊幾乎村村皆有,三五十齡者則難以數計。
  綜上所述,可知沾化鼕棗栽植歷史之久。
歷史人物 Historical figures
  丁汝夔:(1497~1550),字大章,號淪源,今古城鎮管傢莊人。1521年(明正德十六年)進士,選庶吉士,歷任禮部主事,山西左布政使,甘肅、保定、應天巡撫,湖廣參政,河南巡撫,吏部左、右侍郎,兵部尚書兼督團營。丁汝夔任禮部主事時,因爭“大禮”被削職傢居,後議定復官。巡撫應天時,大姦臣嚴嵩專權,侵吞軍餉,戰備廢弛。其子嚴世藩亦仗勢欺凌官吏,鞭笞役卒,丁汝夔對此極抱不平,出面製止,自此與嚴氏父子結怨,遭貶謫任湖廣參政,復以公議起任河南巡撫等職。1549年(明嘉靖二十八年),丁汝夔任兵部尚書兼督團營。時韃靼軍屢屢犯境,邊務緊急,丁汝夔呈《備邊十要》及“退虜長策”十餘牘均被嚴嵩扣壓,致使韃靼軍進犯肆掠京城8日。嘉靖帝以“禦寇無策,守備不嚴”敕令將丁汝夔斬首。汝夔臨刑醒悟,大呼:“是嚴嵩誤我!”。後免死下獄。1567年隆慶帝繼位,丁汝夔得昭雪,賜資政大夫。
  蘇兆登書法蘇兆登: 字宴林,號樸園。今古城鎮王見南村人,1768年出生。幼時傢貧,當地范氏塾師憐其聰敏,收養讀書。兆登刻苦自礪,學業優異,每試皆冠。1795年(清乾隆六十年)考取舉人。1799年(清嘉慶四年)考取第一甲第二名進士(榜眼)。歷任翰林院編修、浙江道監察御史、江西南安府知府、軍機章京、陝甘學政、永平府知府、淮陽河務兵備道等職。並曾出任雲南鄉試正考官、會試及順天鄉試同考官。1821年(清道光元年),擢升福建按察使,因奔父喪未赴任。後乞告歸裏,奉母10餘年,1847年卒於傢。
  蘇敬衡 : 字心輿,號蕉林,蘇兆登子,1801年出生。1834年(道光十四年)考取舉人,1836年(道光十六年)考取第一甲第三名進士(探花)。曾任翰林院編修、國史館協修、陝甘副主考,直隸天津府、宣化府知府,廣東雷瓊兵備道,甘肅、四川按察使等職。1853年(清鹹豐三年),敬衡由四川調任福建按察使,被姦人誣告,未赴任。後真相大白,但敬衡因繼母年邁,請假歸裏,1867年卒於家乡。蘇氏以“父子二鼎甲”聞名於世。
  張衍魯:(1797~1867),字步曾,1829年(清道光九年)武進士;
  張衍熙:(1808~1867),字如皞,1840年(道光二十年)武進士。張衍魯、張衍熙係同胞兄弟,今大高鎮河溝張村人。張氏兄弟出生於普通農傢。其父嗜讀書,但屢試不中,改習醫方便鄉裏。其兩位叔父皆為武庠生。時河溝張村開設拳房,農傢子弟多習武,兄弟皆受影響,先後棄文就武。衍魯身魁偉,性豁達,勇力過人。會試中,以拉硬弓為衆人驚嘆,官至湖北都司,封昭武都尉(正四品)。衍熙身偉貌秀。會試中,射箭,三牌皆穿靶心,為各省武舉嘆服。曾任濟南提塘、徐州營守備。誥封武德騎尉(正五品)。
  王金奎:字文甫,號石農,生卒年不詳,今富國鎮杏行村人。1903年(光緒二十九年)恩科舉人,朝考二等。初任廣東????課大使,到粵後,不善於應酬,值宋晉之開局修《山東通志》,應召回裏任采訪,經常與濟南名士和知識界人士在一起探討學問。他嗜書成癖,遇好書即買,錢不夠時以衣服作抵押。傢藏書不下萬卷。深通金石學,考據精詳,品鑒無訛。
地方特産 Local specialties
  沾化鼕棗
  沾化鼕棗:沾化鼕棗是果中珍品,被譽為“中華奇果”、“世界第一果品”,因成熟期晚(10月中旬)而得名。個體大,單果重平均14.7剋。果皮赭紅光亮,皮薄肉脆,細嫩多汁,甘甜清香,可食率達93.81%。富含人體所需的19種氨基酸和多種維生素,其維生素C的含量是蘋果的70倍、梨的100倍、金絲小棗的20倍,含有鉀、鈉、鐵、銅等多種微量素。1995年獲首屆環渤海科技成果博覽會金奬 。沾化縣被國傢命名為“中國鼕棗之鄉”。沾化縣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决議,把鼕棗樹定為縣樹、10月8日為鼕棗節。2007年,沾化鼕棗種植面積50萬畝,總産6億斤,銷售收入18億元。
  文蛤
  沾化文蛤:文蛤俗稱花蛤,為半鹹水貝類。喜棲於近河口淺海細沙表層,常隨潮流漲落作短距離移動。蛤肉潔白鮮嫩,清香爽口,素有“天下第一鮮”之稱。汆、燴、蒸、熗或作餡均宜。文蛤又是名貴保健材,具有調陰陽、益氣血、補精髓、抗衰老之功效。沾化縣是中國三大文蛤産地之一,淺海域分佈面積43萬畝,藴藏量7.56萬噸,宜捕量6000噸左右,均居山東省第一位。文蛤遠銷日本、韓國等10多個國傢和地區。
  三疣梭子蟹:俗稱螃蟹,因其體呈梭形,背有三個隆起而得名。沾化沿海是其主産地。每年4~5月間,雌蟹遊入近海産卵。蟹肉細嫩,潔白鮮美。未産卵之雌蟹,蟹黃盈滿甲殼,色豔味香。自古騷人墨客詠蟹詩文頗多,吃法也甚講究,如“芙蓉菊花蟹”、“雪麗大蟹”、“七星蟹黃”等。
  渤海毛蝦渤海毛蝦:渤海毛蝦(蝦皮),是一種生長迅速、生命周期短、 繁殖力強、世代更新快的小型蝦類,在生態習性上屬於浮遊動物類群。毛蝦喜棲息於近岸泥沙底質淺海區,食物鏈短,生長成熟快,一年能繁殖二代,年産量在4萬噸左右,沾化出産的毛蝦品質最好,營養價值高,成為近年來沾化漁民海水捕撈的主要對象。毛蝦體小殼薄肉嫩,適於加工成蝦皮或蝦醬,是蝦皮、蝦醬的主要加工原料。市場上的蝦皮即為毛蝦加工而成。蝦皮的營養價值很高,在水産品中屬價格比較低廉的大衆化海味品。經化驗每100剋蝦皮中含蛋白質39.3剋,脂肪3剋,糖類8.6剋,鈣2000毫剋,磷1005毫剋,鐵5.5毫剋,硫胺素0.03毫剋,核黃素0.07毫剋,尼剋酸2.5毫剋。蝦皮中鈣和磷的含量在水産品中最為可觀,兒童適當地食用蝦皮,對其生長發育大為有益。
  海蜇海蟄:海蜇又名水母,為海生腔腸動物,呈傘蓋狀,通體呈半透明,白色、青色或微黃色,傘下方口腕處有許多棒狀和絲狀觸須,上有密集刺絲囊,能分泌毒液。其作用是在觸及小動物時,可釋放毒液麻痹,以做食餌。海蜇的營養豐富,每百剋海蜇含蛋白質12.3剋、碳水化合物4剋、鈣182毫剋、碘132微剋以及多種維生素。海蜇是天然保健食品,具有清熱解毒、化痰、降血壓、祛風、除濕、清積、潤膽功能。加工後的産品,稱傘部為海蜇皮,腕部為海蜇頭。沾化縣年均海蜇産量1.5萬噸。王爾莊海蜇批發市場是全國規模最大的海蜇專業批發市場,年市場交易額可達20億元。
  梭魚:梭魚體紡錘形,細長,頭短而寬,有大鱗,為近海魚類。喜棲息於江河口和海灣內。性活潑,善跳躍,在逆流中常成群溯遊,吃水底泥土中的有機物,為渤海灣沾化海域常見的經濟食用魚類。沾化海域梭魚年産量達1.5萬餘噸。捕撈梭魚的最佳時期在春季,民間有“食用開凌梭,鮮得沒法說”的說法。開凌梭是春暖冰開後被捕獲的第一批梭魚。每逢鼕季梭魚便潛入深海越鼕,處於休眠期的梭魚極少進食,腹內膽汁、雜物少,春風送暖,冰凌開化,萬物復蘇,農歷驚蟄前後梭魚集群遊入海口附近的河道內覓食,此時被捕撈到的開凌梭魚鮮美,食之即不用颳鱗也不必剖肚,衹須清水文火慢慢燉煮,其湯汁乳白、肉質鮮嫩、味美誘人、營養上乘。
英文解釋
  1. n.:  Zhanhua County
近義詞
沾化
相關詞
人物
包含詞
沾化縣????務局沾化縣中醫院沾化縣實驗中學
沾化縣人民醫院沾化縣第二中學沾化縣河貴鄉飯店
沾化縣工藝美術廠沾化縣衛生防疫站沾化縣王冕車業有限公司
沾化縣第一油棉廠渤沾飯店沾化縣糧油食品供應公司海天飯店沾化縣泊頭鄉建築工程公司飯店
分類詳情
張開泊頭鎮張開古城鎮張開下河鄉張開馮傢鎮張開下窪鎮
張開富國鎮張開大高鎮張開黃升鄉張開濱海鄉張開利國鄉
張開海防辦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