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 >青海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天峻縣
顯示地圖
目錄
行政區劃代碼
  632823
區域概況
  天峻縣位於青海省東北部祁連山南麓,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東北部,青海湖西北側,西北部與甘肅省交界,屬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管轄,是海西州主要的牧業縣之一。地理位置介於東經96°49′42″—99°41′48″之間,北緯36°53′—48°39′12″之間,全縣總面積2.57萬平方公裏,占全省總面積的3.5%,其中天然草場和宜建人工草場2355.73萬畝,占總面積的61.05%;退化黑土灘和風沙地143.65萬畝,占總面積的3.73%;冰川和水域78.34萬畝,占總面積的2.03%。全縣最高海拔5826.8米,最低海拔2850米,相對高差近3000米。縣城新源鎮海拔3406米。全年無絶對無霜期,農作物不宜成熟,畜牧業是全縣的主導産業。總面積2萬平方千米。2003年末總人口1.8萬人。以藏族為主,占總人口的80%,還有漢、蒙古、回等民族。縣人民政府駐新源鎮,距州府駐地223千米。郵編:817200。代碼:632823。區號:0977。拼音:Tianjun Xian。
  地處青藏高原東北端的祁連山中段南部地區,高山縱橫,山脈呈東南西北走嚮,以山地為主,高山、中低山、山𠔌和山間盆地相間分佈。布哈河自西北嚮東南流經縣境南部,疏勒河自東南嚮西北流經縣境北部。屬高原寒帶氣候,年均溫-1.5℃,極端最高氣溫25.6℃,極端最低氣溫-35.8℃,年降水量360毫米。
  天峻縣轄3個鎮、7個鄉:新源鎮、木裏鎮、江河鎮、蘇裏鄉、竜門鄉、舟群鄉、智合瑪鄉、快爾瑪鄉、生格鄉、陽康鄉。 全縣下轄12個鄉,62個牧委會。
社會發展
  青藏鐵路和國道315橫穿縣境南部,鐵路在縣境內全長95公裏,設有江河、天棚、天竣、南山、二郎洞五個火車站,國道315在境內全長70公裏,交通十分便利。
  全縣下轄12個鄉,62個牧委會,總人口為17109人(1998年,下同),其中牧業人口占79%,藏族人口占85%。全縣國民生産總值3690萬元,牧業産值3357萬元,工業産值1488萬元,鄉鎮企業産值468萬元,全縣各類牲畜存欄73.3萬頭衹,牲畜總增率32.5%,出欄率30%,商品率24%,成畜減損率2.53%,仔畜成活率83.5%,母畜比例47.42%,全縣肉類總産量4661噸,毛類總産量758噸,牧民人均占有牲畜55頭衹,牧民人均純收入1658元。
自然地理
  天峻,地域遼闊,草原廣袤,地上地下藴藏着豐富的礦産資源和野生動植物資源。礦産資源有煤、硫磺、石灰石、石棉、雲母、石膏、冰洲石、芒硝、岩????、高嶺土、鉛鋅、銅、黃鐵、金等。除煤、鉛鋅小規模開採外,其他尚未開採利用;野生動物有百餘種,具有各種經濟價值及藥用價值的22科、37種。主要珍稀動物有氂牛、鹿、麝、雪雞、猞猁、雪豹、野驢、岩羊、黃羊、羚羊、熊、盤羊等;境內可入藥的野生植物有193種,常用的有80餘種,資源大部分儲量大、品位高、易開採。
  天峻縣位於青海省東北部祁連山南麓,青海湖西北側,屬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管轄。是海西州主要的牧業縣之一。地理位置介於東經96°49′42″—99°41′48″之間,北緯36°53′—48°39′12″之間,全縣總面積2.57萬平方公裏,占全省總面積的3.5%,其中天然草場和宜建人工草場2355.73萬畝,占總面積的61.05%;退化黑土灘和風沙地143.65萬畝,占總面積的3.73%;冰川和水域78.34萬畝,占總面積的2.03%。全縣最高海拔5826.8米,最低海拔2850米,相對高差近3000米。縣城新源鎮海拔3406米。全年無絶對無霜期,農作物不宜成熟,畜牧業是全縣的主導産業。
歷史沿革
  古為羌地,從漢代起,歷屬西海郡、吐蕃、角廝羅地方政權、朵甘行都使司和碩特北前旗、都蘭理事轄地。1953年由都蘭自治區析置天峻藏族自治區,1955年改設天峻縣
  2000年,天峻縣轄12個鄉,縣府駐地新源(關角鄉轄地)。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18927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江河鄉 1865 天棚鄉 1913 陽康鄉 1010 知合瑪鄉 1357 木裏鄉 908 竜門鄉 1125 快爾瑪鄉 1482 蘇裏鄉 1132 尕河鄉 104 生格鄉 1102 關角鄉 1044 舟群鄉 1084 新源未批鎮 4801 
  2001年2月21日青海省人民政府青政函11號文批復:撤銷天棚、關角2鄉,合併設立並命名為新源鎮(鎮政府設在天峻縣縣城);將生格鄉政府駐地遷至野馬灘(青新公路451千米處)。
  2001年底,天峻縣轄1個鎮、10個鄉,62個村(牧)委會。
  新 源 鎮:駐新源,轄梅隴、茶木康、日許爾、天棚、麯隴、紮德勒、拉隴、夏爾宗、下日許爾、拉薩爾、達爾角合、賽爾雄。
   鄉:駐豆庫爾,轄措爾崗、豆庫爾、登隴、麯爾追。
  尕 河 鄉:駐尕巴瑪爾當,轄尕巴瑪爾當。
  木 鄉:駐角合根,轄賽納合讓、角合根、佐隴、唐莫日。
  竜 門 鄉:駐竜門寺,轄竜門爾、紮瑪爾、措芒、納爾紮。
  舟 群 鄉:駐紮西君乃,轄迪爾恩、桑毛、崗東、吉隴、茫紮、浪欽。
  江 河 鄉:駐黑拉尼哈,轄柔丹、莫各拉、茶果爾、舟東、結盛、索德、織合幹木、竇爾納。
  智合瑪鄉:駐智合瑪竜寶,轄加吉、吉剛、加隴、多玉、麯隴、達爾那。
  快爾瑪鄉:駐環倉貢瑪,轄麯爾追、納爾宗、賽爾麯、恰通、德隴、多爾則、陽隴、莫日通、參木康。
  生 格 鄉:駐野馬灘,轄織合納合、奧隴、阿吾嗄爾、秀隴。
  陽 康 鄉:駐賽爾娘,轄賽爾娘、麯隴、恰浩爾、果當。
  2005年,天峻縣調整鄉鎮行政區劃:撤銷尕河鄉,並入蘇裏鄉。撤銷木裏鄉,設立木裏鎮,鎮政府駐地和鎮區行政區劃範圍不變,實行鎮管村體製。撤銷江河鄉,設立江河鎮,鎮政府駐地和鎮區行政區劃範圍不變,實行鎮管村體製。
鄉鎮簡介
  關角鄉 位於縣境南部,距縣府所在地12千米。人口0.1萬,以藏族為主,占總人口的95%。面積639平方千米。轄日許爾、拉薩爾、達爾角合、賽爾雄4個牧委會。1958年前屬下環倉轄鄉,1959年屬天棚公社,1963年由天棚公社析置關角鄉,1969年改設關角公社,1984年改為關角鄉。
  生格鄉 位於縣境西南部,距縣府駐地140千米。人口0.1萬,以藏族為主,占總人口的98%。面積0.2萬平方千米。轄織合納合、奧隴、阿吾嘎爾、秀隴4個牧委會。1954年屬上環倉區,1958年建生格鄉,同年9月改為生格公社,12月並入快爾瑪公社,1963年分設生格公社,1984年改為生格鄉。
  快爾瑪鄉 位於縣境西部,距縣府駐地18千米。人口0.2萬,以藏族為主,占總人口的97%。面積0.2萬平方千米。轄麯尕追、納爾宗、賽爾麯、恰通、莫日通、德隴、陽隴、多爾則、環倉貢瑪9個牧委會。1958年設快爾瑪鄉,同年與生格等鄉合併成立快爾瑪公社,1963年又設快爾瑪鄉,1969年改為快爾瑪公社,1984年改為快爾瑪鄉。
  天棚鄉 位於縣境南部,距縣府駐地25千米。人口0.2萬,以藏族為主,占總人口的98%。面積0.2萬平方千米。轄梅竜、茶木康、日許爾、天棚、麯隴、紮德勒、拉隴、夏爾宗8個牧委會。1956年設天棚鄉,1959年改為天棚公社,1984年改為天棚鄉。
  江河鄉 位於縣境東部邊緣,距縣府駐地30千米。人口0.2萬,以藏族為主,占總人口的90%。面積0.1萬平方千米。轄柔丹、莫合拉、茶果、舟東、結盛、織合幹木、賽爾創、索德8個牧委會。1956屬下環倉區,1959年改設江河公社,1963改為結盛鄉,1969年改為江合公社,1984年改為江河鄉。
  舟群鄉 位於縣境東北部,距縣府駐地70千米。人口0.1萬,以藏族為主,占總人口的90%。面積0.2萬平方千米。轄迪爾恩、桑毛、崗東、吉隴、茫紮、浪欽6個牧委會。1956年屬下環倉區,1959年並入江合公社,1963年改設舟群公社,1984年改為舟群鄉。
  織合瑪鄉 位於縣境東南部,距縣府駐地34千米。人口0.1萬,以藏族為主,占總人口的98%。面積776平方千米。轄加吉、吉剛、加隴、多玉、麯隴、達爾那6個牧委會。1958年建織合瑪鄉,1959年改為織合瑪公社,1963年改為織合瑪鄉,1969年改為織合瑪公社,1984改為織合瑪鄉。
  陽康鄉 位於縣境西部,距縣府駐地68千米。人口0.1萬,以藏族為主,占總人口的97%。面積0.3萬平方千米。轄賽爾娘、麯隴、恰浩爾、果當4個牧委會。1956年屬上環倉區,1959年屬快爾瑪公社,1963年分設陽康鄉,1969年改為陽康公社,1984年改為陽康鄉。
  木裏鄉 位於縣境北部,距縣府駐地166千米。人口0.1萬,以藏族為主,占總人口的98%。面積0.4萬平方千米。轄賽納合讓、角合根、佐隴、唐莫日4個牧委會。1956年屬上環倉區,1959年為木裏公社,1963年改為木裏鄉,1969年改為木裏公社,1984年改為木裏鄉。
  竜門鄉 位於縣境中部,距縣府駐地100千米。人口0.1萬,以藏族為主,占總人口的98%。面積0.2萬平方千米。轄竜門爾、紮瑪爾、措芒、納爾紮4個牧委會。歷屬木裏鄉(公社)轄地,1984年由木裏鄉析置竜門鄉。
  蘇裏鄉 位於縣境北部,東北部與甘肅省接壤,距縣府駐地260千米。人口0.1萬,以藏族為主,占總人口的97%。面積0.6萬平方千米。轄措爾崗、豆庫爾、登隴、麯尕追4個牧委會。1956年屬上環倉區,1959年為蘇裏公社,1963年改為雪合裏鄉,1969年與尕合鄉合併為蘇裏公社,1984年改為蘇裏鄉。2005年,撤銷尕河鄉,並入蘇裏鄉。
  尕河鄉 位於縣境西北部,東北與甘肅省接壤,距縣府駐地280千米。人口138人,以藏族為主,占總人口的88%。面積0.4萬平方千米。轄尕瑪爾巴當1個牧委會。1959年屬蘇裏公社,1963年分設尕河鄉,1969年並入雪合裏公社,1984年由蘇裏鄉析置尕河鄉。2005年,撤銷尕河鄉,並入蘇裏鄉。
英文解釋
  1. n.:  Tianjun County
近義詞
天峻
相關詞
藏傳佛教寺院雪域文化地理村莊青海省
包含詞
天峻縣醫院天峻縣衛生防疫站
分類詳情
張開竜門鄉張開新源鎮張開生格鄉張開木裏鎮張開江河鎮
張開知合瑪鄉張開蘇裏鄉張開舟群鄉張開快爾瑪鄉張開陽康鄉
張開天棚鄉張開木裏鄉張開尕河鄉張開關角鄉張開江河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