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 >青海 >海南藏族自治州 > 共和縣
顯示地圖
目錄
行政區劃代碼
  632521
區域概況
  位於中國青海省東北部。1990年人口12.79萬。有藏、漢、回、蒙古等民族。秦漢為羌族遊牧區,412~663年建第一個封建王國。1929年設共和縣。地處青藏高原,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有青海南山、日月山、鄂拉山等山地。屬高原亞寒帶氣候,1月均溫-14℃,7月均溫18.3℃,極端最高氣溫34℃,極端顯低氣溫-23.8℃。年降水量300~400毫米。礦産資源有銅、白雲母、鐵、鉛、鋅、油氣、大理石,其中大理石貯量15億立方米。經濟半農半牧。
  牧産氂牛、犏牛、綿羊、馬、駱駝,農産小麥、青稞、馬鈴薯等。其中畜産品屬青海省之首。有絨毛、皮革、食品、建材、輕工等工業。公路通果洛藏族自治州、玉樹縣、西寧市。日月山下的黑城,是當年文成公主進藏住宿處。青海湖、竜羊峽水電站庫區為遊覽勝地。
  縣人民政府駐:恰卜恰鎮。郵編:813000。代碼:632521。區號:0974。拼音:Gonghe Xian。共和縣轄4個鎮、7個鄉:恰卜恰鎮、倒淌河鎮、竜羊峽鎮、塘格木鎮、石尕亥鄉、沙珠玉鄉、鐵蓋鄉、廿地鄉、江西溝鄉、黑馬河鄉、切吉鄉。境內有:哇玉農場、湖東種羊場、巴卡臺農場、安置農場。
農業牧業
  共和縣是一個牧業為主,農牧結合的縣。全縣現有可利用草場1814萬畝。六十年代初為全國擁有百萬牲畜大縣之一,是青海省主要畜産品生産基地。年産肉類9000餘噸,牛羊皮30餘萬張,牛羊絨200餘噸。2004存欄各類牲畜138萬頭(衹)。
  黃河流經縣境內90公裏,河𠔌地和小塊農業區擁有耕地16.8萬畝,主要種植小麥、青稞、豌豆,、馬鈴薯、蠶豆和油料作物,兼種大麥,、燕麥等。
自然資源
  全縣常年有水的河流, 溝道195條,總流量為23.O7立方米人/秒,年平均流量大於0.15立方米/秒。縣境內有大型水利樞紐竜羊峽電站,總裝機容量128萬千瓦瓦,年發電量60億千瓦小時。縣內溫泉均集中於恰卜恰河下遊,已探明水溫高於23c的有12處,最高的水溫為43c。現已開發竜羊峽鎮境內的麻尼磨合北山灣熱水遊泳娛樂項目。縣境內已發現的礦産資源有儲量2.16億立方米米的花崗岩礦,主要有石棉紅、五蓮花等品種;有儲量10億立方米的大理石礦, 主要有漢白玉。墨玉、墨白花、竜捲雲。雪花白等10多種。另外還有鐵、銅、鎳、鉛、鋅, 金、砷, 白雲母、石灰岩, 水晶等礦種。切吉氂牛溝金礦貯量達4438噸;倒淌河銅鎳礦礦石貯量達50萬噸。
  共和縣全境光照充足,太陽輻射強烈,全年日照時數達2670.4---3036小時,平均日照率達60%---69%,每天平均日照6.2%---9.4小時,年太陽輻射總量平均為165.5千卡/平方釐米,太陽能發電前景廣阔。環湖地區風能資源縣有較大開發價值,年平均風速3.5米/秒,儲量550千瓦小時/平方米,可利用儲量540---680千瓦小時/平方米。
  境內珍稀動物主要分佈在鄂拉山區,青海南山和哇洪山等地,主要有馬鹿、麝、猞猁高山雪雞等,其中高山雪雞被國傢列為三類保護動物,中草藥植物繁多,共有224,資源量約為58117.42萬噸,主要有羌活,大黃,甘草,麻黃,秦艽,雪蓮等。
旅遊觀光
  共和縣歷史悠久,民族風情淳樸,草原景色優美。有“草原門戶"和“西海屏風”之稱的文成公主進藏途經的巍巍日月山,有高原之稱的青海湖,湖內有鳥島,還有三塊石,二郎尖、海心山等島嶼,湖濱建有藏族風情特色的151賬房賓館。
  此外,還有雄偉壯觀的竜羊峽水電站以及竜羊峽庫區人工湖,區溝地下溫泉,委麯溝度假村等旅遊景點。2004年,全縣國民生産總值達到9.5億元;固定資産投資3.93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1億元;地方財政收入達到2422萬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6300元;農牧民人均收入2479元。
歷史沿革
  古為羌地,漢屬西海郡,公元535年,吐𠔌渾可汗誇呂建都“伏俟城”。唐屬吐蕃地,宋屬廝,元屬吐蕃等處宣慰司,清屬西寧府、貴德廳。民國元年(1912年)歸西寧、湟源2縣,1929年從西寧、湟源2縣析置共和縣,直屬青海省。1952年改為共和藏族自治區,1953年改為共和縣,隸海南藏族自治區(州)。
  2000年,共和縣轄1鎮、12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111974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恰卜恰鎮 30833 恰卜恰鄉 8124 廿地鄉 3967 沙珠玉鄉 6173 英德爾鄉 4232 鐵蓋鄉 5774 麯溝鄉 7161 東巴鄉 3987 倒淌河鄉 11336 江西溝鄉 5504 黑馬河鄉 4490 石乃亥鄉 6038 切吉鄉 8142 竜羊峽虛擬鎮 3258 塘格木農場虛擬鄉 2955 
  2001年1月9日青海省人民政府青政函6號文批復:撤銷共和縣恰卜恰鄉,並入恰卜恰鎮;撤銷倒淌河鄉,設立倒淌河鎮。2001年底,全縣轄2個鎮、10個鄉,7個居委會、91個村(牧)委會。
  2001年底,共和縣轄2個鎮、10個鄉,7個居委會、91個村(牧)委會。
  恰卜恰鎮 駐恰卜恰,轄7個居委會(第一、二、三、四、五、六、七),9個村委會(上塔買、下塔買、次漢蘇、東香卡、西香卡、西臺、尕寺、加拉、索吉亥)。
  倒淌河鎮 駐蒙古村,轄9個牧委會(蒙古、黃科、元者、甲乙、黑科、哈乙亥、拉乙亥麻、次漢達哇、東衛)。
  鐵 蓋 鄉 駐馬漢臺,轄11個村(牧)委會(鐵蓋、拉幹、吾雷、拉纔、馬漢臺、上合樂寺、下合樂寺、托勒臺、哈汗土亥、七臺、委麯)。
  東 巴 鄉 駐乙浪堂,轄6個村(牧)委會(東巴、索爾加、加降臺、上梅、下梅、乙浪堂)。
  麯 溝 鄉 駐麻尼磨臺,轄11個村(牧)委會(德勝、後菊花、曹多隆、剋纔、阿乙亥、次漢土亥、瓦裏關、竜纔、多隆溝、麻尼磨臺、竜羊新村)。
  英德爾鄉 駐治海,轄8個牧委會(浪娘、中果、黃河、治海、哈爾幹、加什達、更尕、麯讓)。
  沙珠玉鄉 駐珠玉,轄10個村委會(上村、珠玉、上卡力崗、下卡力崗、種籽、耐海塔、達連海、麯溝、知耐海、紮卜達)。
  廿 地 鄉 駐廿地村,轄5個牧委會(廿地、拉隆、麯科納、羊讓、切紮)。
  黑馬河鄉 駐黑馬河,轄4個牧委會(文巴地、直卻乎、加卜隆、然卻乎)。
  石尕亥鄉 駐切吉,轄6個牧委會(鹿色、尕日拉、切吉、鐵卜加、嚮公、如隆)。
  江西溝鄉 駐大包,轄4個牧委會(達倉、元者、上社、下社)。
  切 吉 鄉 駐東科,轄8個牧委會(塔秀、哇合、加什科、喬夫旦、莫合、東科、祁加、新村)。
  2002年4月25日,青海省人民政府青政函29號文批復同意撤銷竜羊峽行委,設立竜羊峽鎮;撤銷麯溝鄉並入竜羊峽鎮。
  2003年底,共和縣轄3個鎮、9個鄉,10個居委會、93個村(牧)委會。人口122845人。
  恰卜恰鎮 駐恰卜恰,轄7個居委會(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居民委員會),9個村(牧)委會(上塔買、下塔買、次漢蘇、東香卡、西香卡、西臺、尕寺、加拉、索吉亥)。
  倒淌河鎮 駐蒙古村,轄1個居委會(倒淌河居委會),9個村(牧)委會(蒙古、黃科、元者、甲乙、黑科、哈乙亥、拉乙亥麻、次漢達哇、東衛)。
  竜羊峽鎮 駐竜羊峽,轄2個居委會(竜羊峽鎮第一、第二),13個村(牧)委會(德勝、後菊花、曹多隆、剋纔、阿乙亥、次漢土亥、瓦裏關、竜纔、多隆溝、麻尼磨臺、竜羊新村、黃河村、興竜村)。
  鐵蓋鄉 駐馬漢臺,轄11個村(牧)委會(鐵蓋、拉幹、吾雷、拉纔、馬漢臺、上合樂寺、下合樂寺、托勒臺、哈汗土亥、七臺、委麯)。
  東巴鄉 駐乙浪堂,轄6個村(牧)委會(東巴、索爾加、加降臺、上梅、下梅、乙浪堂)。
  英德爾鄉 駐治海,轄8個村(牧)委會(浪娘、中果、黃河、治海、哈爾幹、加什達、更尕、麯讓)。
  沙珠玉鄉 駐珠玉,轄10個村(牧)委會(上村、珠玉、上卡力崗、下卡力崗、種籽、耐海塔、達連海、麯溝、知耐海、紮卜達)。
  廿地鄉 駐廿地村,轄5個村(牧)委會(廿地、拉隆、麯科納、羊讓、切紮)。
  黑馬河鄉 駐黑馬河,轄4個村(牧)委會(文巴地、直卻乎、加卜隆、然卻乎)。
  石尕亥鄉 駐切吉,轄6個村(牧)委會(鹿色、尕日拉、切吉、鐵卜加、嚮公、如隆)。
  江西溝鄉 駐達倉,轄4個村(牧)委會(達倉、元者、上社、下社)。
  切吉鄉 駐東科,轄8個村(牧)委會(塔秀、哇合、加什科、喬夫旦、莫合、東科、祁加、新村)。
  2005年,共和縣轄3個鎮、9個鄉:恰卜恰鎮、倒淌河鎮、竜羊峽鎮、石尕亥鄉、沙珠玉鄉、英德爾鄉、鐵蓋鄉、廿地鄉、東巴鄉、江西溝鄉、黑馬河鄉、切吉鄉。
  2006年8月,共和縣撤銷英德爾鄉,設立塘格木鎮,鎮政府駐地遷至原塘格木農場場部所在地塘格木,實行鎮管村體製;撤銷東巴鄉,並入恰卜恰鎮。
近義詞
共和
包含詞
共和縣中醫院共和縣衛生防疫站青海省海南州共和縣中醫院
青海省共和縣中醫院青海省海南州共和縣衛生防疫站
分類詳情
張開東巴鄉張開恰卜恰鎮張開倒淌河鎮張開竜羊峽鎮
張開塘格木鎮張開沙珠玉鄉張開鐵蓋鄉張開廿地鄉
張開江西溝鄉張開黑馬河鄉張開切吉鄉張開英德爾鄉
張開麯溝鄉張開倒淌河鄉張開哇玉農場張開湖東種羊場
張開巴卡臺農場張開安置農場張開石乃亥鄉張開鐵卜加草改站
張開恰卜恰鄉塘格木農場哇玉香卡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