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地图 |
|
|
632121 |
|
平安县位于青海省东都,海东地区中心腹地,为海东地委、行暑所在地。地理位置东经lol°49’——102°10’、北纬36°15’——36°平安县平安门一景34’之间,南北长33.6公里,东西宽23公里,平均海拔2066—2300米。县城年平均气温6.4℃,年降水量300—600毫米之间。西距省会西宁市35公里,东距甘肃省省会兰州市200公里。县域总面积769平方公里,人口11万,辖八乡一镇。 县人民政府住所地:平安镇,邮政编码:810700,电话区号:0972 。
平安是唐蕃古道和“古丝绸之路”南线重要驿站,自古商贾云集,市井繁华。便利的交通、良好的通讯事业,得天独厚的电能资源,迅速发展的第三产业,优越的气候资源,优良的投资环境是你理想中的宝地,是众多投资者的首选地区。 |
|
平安县因交通便利,古代是兵家必争之地。据史书记载,平安唐称宗哥城,宋称龙文城,明称平戎城,清称平安驿。1944年平安隶属湟中县,1978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从湟中县析置,1979年5月正式建县,县城为海东地委、行署所在地,县府驻平安镇海东路。 |
|
境内大部分地区为山区,地形复杂,沟壑纵横,湟水河自西向东流经全境,地势南高北低,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大部分地区海拔2066—2300米之间。高山分布在本县南部,自西向东横亘有阿伊山、泥旦山、顶帽山、青沙山、八宝山,海拔3100—4166米。 有东沟、六道沟、老虎沟、东叉沟、西又沟等12条沟岔,沟岔水系沿高山北麓分别流出,汇入祁家川沟、白沈沟和巴藏沟三条大沟,成为山峦起伏、山川相间的主要河谷地带。连绵起伏的地势,使境内气候复杂多样,构成了农业生产在空间上比较明显的地区差异,形成被当地群众习惯称谓的川水、浅山、脑山三大农业类型区。
平安县属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春季干旱多风,夏季凉爽,冬季寒冷,四季不分明。年平均日照28644小时,日均7.7小时。年总太阳辐射量变化在140.3—152.2千卡/平方厘米的范围内。年平均气温7.6℃,最热月平均气温19.2℃(7月);最冷月平均气温-5.6℃(1月)。平均气温年较差24.8℃;年极端高温为31.5℃(7月15日);年极端低温为一16.7℃(1月10日)。年内降雨分布不均,年降雨量310.1毫米,年蒸发量1836.3毫米,为降雨量的8倍,无霜期218天。 |
|
土地资源
全县总面积769.15平方公里(合115.37万亩),有耕地面积31.36万亩(水浇地6.23万亩,浅山地18.69万亩,脑山地6.45万亩),人均耕地2.63亩,可利用草场面积75.万亩。
矿产资源
县境内已探明的主要矿产资源有18种,有石膏、钙芒硝、铁、镍、磷、石灰石、透辉石、黑云母、高龄土、花岗岩、煤、砂金等矿种。
水利资源
水利资源较为丰富,湟水河径流量14070万立方米;祁家川沟、白沈沟、巴藏沟三条沟岔的年均径流量8060.23万立方米,县域内6座小型水库有效库容870万立方米,对发展我县农田水利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仍无法满足全县农田灌溉和其它用水的需要。
社会事业
境内兰青铁路、109国道横贯东西,有铁路转运站一处 是黄河上游水电资源开发的运输基地,平安铁路货场一处,年吞吐量超过20万吨。县城距西宁机厂仅8公里,机场可降落大中型客机,已开通北京、广州、西安、乌鲁木齐、拉萨、上海、成都等航班。省道平临公路纵贯南北,是通往青南地区的主要交通要道。县内金融服务机构完备,形成了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与市场经济相接轨的服务网络。通讯事业发达,已开通10000门数据程控电话,移动电话。海东供电局设在平安县城,境内有330千伏安变电站l座,110千伏安变电站2座,35千伏安变电站3座,电网覆盖全县,工业用水及生活用水充足。
经济发展
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商业网点及贸易市场体系健全,现有宾馆3家,公园2处,各种服务行业及餐饮娱乐业兴旺,距县城25公里的夏宗寺森林公园四季长青,郁郁葱葱,似如仙境,具有1600多年历史的佛教寺院——夏宗寺就坐落在此林区,还有著名的洪水泉清真大寺,使游人流连忘返。
平安县地处湟水河中游,土地肥沃,水源充沛,光照充足,气候温和,盛产春小麦、马铃薯、油料、蔬菜等。近几年迅速发展的大棚蔬菜,淡水养殖等新型城郊经济产业,使城乡人民的“菜篮子”日趋丰富。民营企业发展迅速,固定资产超过千万元的企业已有14家,全县初步形成了以金属冶炼、农产品加工、建筑产品生产、酿造、食品为主的产业格局。二OOO年国民生产总值2.5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4930万元,第二产业6808万元,第三产业1.39亿元,工农业总产值3.35亿元。境内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18种。主要品种有矿泉水、石膏、钙芒硝、花岗岩、透辉石、黑云母、磷铁矿、岩金等。
平安县商业贸易活跃,市场繁荣,享有西部大开发的一切优惠政策。平安县十余万各族人民,热忱欢迎国内各界人士、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前来平安观光旅游、参观考察、投资兴业、携手并进、共展宏图。 |
|
青海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平安县洪水泉回族乡洪水村洪水泉清真寺。距西宁市30多公里,该寺以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雕刻工艺及建筑艺术而闻名遐迩,是目前青海省著名的古代清真寺文物旅游景点。洪水泉清真寺始建于明代,后经5次扩建,其中以清代乾隆年间扩修工程形成现在规模。
洪水泉清真寺占地面积达6000余平方米,整个寺院由照壁、山门、唤醒楼、碑楼(被毁)、礼拜殿及学房等组成。其建筑均按照中国古典汉藏寺遍形制而建,设计奇特,在建筑风格上,大量融合了汉回藏等民族的建筑艺术,尤以砖雕、木雕图案最为优美,所雕图案大部分为“二龙戏珠”、“龙凤呈祥”、“麒麟送子”、“猎跃蝶舞”、“吉祥八宝、“万蝠图”等及大量南方景色。同时打破了清真寺中不能出现有眼睛的动物图案等本民族的文化传统观念,具有我哺育清真寺中少有的独特风格,寺院坐西朝东,布局精巧,主要景观有照壁、山门、唤醒楼、礼拜殿其砖雕、木雕图案及繁多,工艺高超、建筑奇特,是一部古代民间民俗吉祥图案的宝典。
省级森林公园。国家AAA及景区。位于青海省平安县西南部脑山地区,拉脊山脉北麓,109国道1924㎞向南25公里处,距西宁机场30公里。距青海省西宁市55公里。是集森林与寺院为一体的自然风景区。
峡群寺森林公园总面积3558公顷。1996年2月,经青海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为省级森林公园,森林公园包括峡群林场辖区、著名的佛教胜地——夏宗寺。
峡群林场是平安县唯一的六月六花儿演唱会现场天然次生林林区,林向整齐,具有成片的天然云杉、山杨纯林,少量的云桦混交林及人工青杨林。绿意盎然的白杨、零星点缀的红花、青青的草地及涓涓细流,清新自然。各种乔木高大挺拔,林地清新湿润,散发着芬芳。紫色的高山杜鹃、黄色的金露梅、白色的银露梅、叶形倚丽的茶瘭子、果红似火的天山花楸等灌木镶嵌于林间,构成了旅游区独特的自然景观。区内有众多珍禽异兽,如狍鹿、猞猁、獐子、野狐、野兔、野鸡、梅花鹿等;野生植物资源也很丰富,如蕨菜、蘑菇、鹿蕨菜、石花菜等;药用植物有大黄、黄芪、党生、秦艽等。旅游区内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景色迷人、气候凉爽,是旅游度假、休闲疗养的深山仙境。
夏宗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削发为僧并拜西藏噶玛噶举派黑帽系四世活佛若比多杰为师学经的地方。相传,东晋安帝隆安三年(公元399年),有汉僧法显等人赴印度求经。曾途径夏宗寺一带居留活动过。宋代夏宗静房得到扩建。为研究藏传佛教在青海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实物例证,也为广大旅游者和宗教信徒创造了朝觐游览的广阔天地。
景区内每年农历六月初六举办“六月六”花儿会。 |
|
平安县祁家川七百多年来,众多民族在这一带往来迁徙,结果使这里渐渐成为多民族混居的地区。自从1644年清王朝统治以来,回族人成了这条山沟的主要居民。只有祁家川的地名还能使人想起这里的早期居民藏族祁家部落。第十四世达赖喇嘛拉木登珠就出生在祁家川的当采村。
第十四世达赖喇嘛于公元1935年7月6日(农历六月初六,星期六,联合国国际合作社日)丑时出生于青海湟中县祁家川(今青海省平安县红崖村),乳名拉木登珠。1940年,西藏地方政权认定青海省湟中县(平安县)祁家川当采村的藏族农民祁却才仁和妻子德吉才仁5岁的儿子拉木登珠为第十三世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
第十四世达赖喇嘛全家人移居拉萨并成为西藏一个显赫的家族以后,他的家族拆掉了原来的小房子,盖起了这所当地风格的建筑。1956年以后,这里的前院成了一个小学,叫当采小学。但是这里的藏族居民。除了保持原来的宗教信仰外,已经很难看出他们和当地其他民族有什么不同了。 |
|
平安 |
|
|
|
平安县中医院 | 平安县人民医院 | 青海省平安县卫生防疫站 | 平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青海省平安县电化教育中心 | 青海省海东地区平安县卫生防疫站 | |
|
|
三合镇 | 城关镇 | 三合乡 | 石灰窑乡 | 平安镇 | 沙沟乡 | 古城乡 | 巴藏沟乡 | 寺台乡 | 小峡镇 | 洪水泉乡 | 洪水泉回族乡 | 沙沟回族乡 | 巴藏沟回族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