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地图 |
|
|
632123 |
|
乐都县[Le Du Xian]青海省海东地区辖县,全省主要粮食和蔬菜生产基地县,并素有“文化县”之称。位于区境东部,湟水河下游,东北接甘肃省,距行署驻地35公里。县府驻地碾伯镇。邮政编码:810700,电话区号:0972
人口29.2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土、蒙古、回族等。面积为2820平方公里。 辖7镇12乡(其中3个民族乡)。
夏称西戎地,周秦时期称湟中部落,汉魏时期称破羌县,汉属金城郡,魏属西平郡,晋称乐都郡。唐称鄯州,宋称湟州、乐州,明代称碾北卫,清雍正三年改称碾伯县。青海建省后设乐都县。1978年由省直辖划归海东地区。
地处湟水谷地及其两侧山地,南北高中间低,地貌以河谷沟谷地和中、低山丘陵为主,湟水河由西向东流经境中。为内陆半干旱性气候年均温6.9℃,年均降水量335.4毫米。境内野生动物有鹿、麝、岩羊、白唇鹿、山鸡、雪鸡等。野生药用植物有党参、贝母、茯苓、黄芪、冬虫夏草等。已探明的金属矿藏有铅、锌、锡、硅石等,黄金、铁、铬、铜也有相当储量。非金属矿藏有石膏、白云石、红柱石、石墨、石灰石、大理石、玉石等,储量丰富,开采价值高。
工业以冶金,机械、建材、卷烟、化工饮食等行业为重点, 产品多达200多种,其中有10多个产品荣获省、部和国家名优产品称号。农业以小麦、碗豆、油籽种植为主,副食品以生猪、牛羊、禽蛋为多。兰(州)青(海)铁路、甘(肃)青(海)公路穿境。县乡公路畅通,县府驻地距西宁机场35公里。 全县有完全中学7所,中等专业学校1所,农业中学1所,职业中学1所,县属医院2个,各乡、镇均有卫生院(所)。 |
|
境内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瞿昙寺,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柳湾原始社会墓地遗址,在考古界享有盛誉,出土文物达3万余件,其中一件象征异性崇拜的人物彩陶,是举世罕见的国宝。还有充满神话色彩的鲁班亭,关羽碑坊、西来寺等人文景观和风景优美的央宗寺、仓家峡林区、水峡山环曲等自然景观。1991年被授予全国扫盲先进县,1992年被命名为全省拥军优属模范县,1993年被国家体委授予全国体育先进县,1994年被评为全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和特殊教育先进县,授予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县等荣誉称号。1995年被命名为全省科技工作先进县。 |
|
夏称西戎地,周秦时期称湟中部落,汉魏时期称破羌县,汉属金城郡,魏属西平郡,晋称乐都郡。唐称鄯州,宋称湟州、乐州,明代称碾北卫,清雍正三年改称碾伯县。青海建省后设乐都县。1978年由省直辖划归海东地区。
1949年9月5日乐都解放,6日中共乐都县委员会、乐都县人民政府成立。当时全县共设5个区。一区所在地为碾伯,辖碾伯镇、岗沟镇、通济乡、寿乐乡。二区所在地为高庙,辖高庙镇、老鸦乡、冰沟乡、马营乡、李家乡。三区所在地为旱庄,辖雨润乡、努木乡、达拉乡、引胜乡。四区所在地为深沟,辖高店镇、峰堆乡、城台乡、瞿昙镇。五区所在地为双塔营,辖双堡乡、洪水乡、归化乡、亲仁乡。
1996年底,全县辖马场、芦花、马营、李家、中岭、寿乐、引胜、共和、城台、峰堆、瞿昙、亲仁、达拉、下营、中坝、桃红营、蒲台、洪水、岗沟、雨润、高店21个乡及高庙、碾伯2个镇;其中达拉为土族乡,下营、中坝为藏族乡。全县有行政村366个,居民委员会7个。县人民政府驻碾伯镇。
2008年,全县辖7镇12乡(其中3个民族乡)。 |
|
郭世清
[近现代](一九二二至一九六八)字天貌,青海省乐都县人。一九三三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曾受徒于张书旃、徐悲鸿等人,擅长花鸟。历任青海省文联美术组副组长,美协青海分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等。作品有花鸟、双鹊樱花、人民教师等在报刊发表。
艾措千
艾措千,男,藏族,1956年3月出生,系青海省乐都县人,1980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文化,青海医学院教授。现任青海大学医学院名誉院长、青海藏医学院院长、青海省藏医院院长、青海金诃藏医药集团公司董事长。 艾措千是打造藏医药“四位一体”专业化产业链的奠基人和拓荒者。多年来,立足特色,着眼发展。致力于藏医药事业的体制创新和技术进步,在强化藏医特色优势,加速藏药产业化,提升藏医药科研开发水平,推进藏医学国际传播与交流,培养藏医药事业后备人才,建立藏药生态保护基地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作出了重大贡献。2000年1月,被共青团省委、青海省民委、青海省青年联合会等单位授予“为民族地区发展稳定做出贡献的杰出青年”称号;2000年10月被列为全国20家技术创新企业带头人;2001年被推选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六届委员会委员、青海省科协第七届常委委员;2000年被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作为企业精英的代表进行专题采访和宣传,2004年被国家评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邓长秀,女,1962年生,青海省乐都县人。现在乐都县文化馆工作,助理馆员职称。中国舞协会员,青海舞协会员,青海省少儿舞蹈研究会会员,青海省群众文化学会会员。
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舞蹈、戏剧表演、创作、辅导、编导和理论研究工作并多次参加外省举办的业务学习。曾参加了舞蹈《庆丰收》、《绣金匾》、《水乡送粮》、《抢亲》等剧目的演出(担任主角),并担任了二胡独奏,曾在《花儿与少年》、《应征途中》担任笛子独奏和一些伴奏工作。
自己创作、编导、主演的小舞剧《新婚别》获得县级汇演一等奖,舞蹈《望星空》、《原野牧歌》分别获得一等奖、二等奖;舞蹈《二兰颂》、《在希望的田野上》、《河湟之春》、《黄河边的小姑娘》、《城里人》、《故乡春曲》、《烟工的心愿》等节目分别获得省级机关职工调演、地区职工文艺调演、县级文化调演的一、二、三等奖,为县上一些单位编排的舞蹈节目参加系统文艺调演中获一、二等奖;1992年为县电力局编排的大型广场舞《花儿与少年》获全省电力系统运动会精神文明奖;组织并参演的青海省首届“江河源之夏”艺术节广场舞《旱船》获优秀组织奖;在此期间,主演了舞蹈《青海人》、《魂系源头》、《春妞》、《金秋欢歌》等,分别获得1998、1999年海东地区文艺调演一、二等奖,同时,为群众文化活动培养了一批骨干力量。1997年,为县社火队编排的《丰收锣鼓》获省文化厅及县文广局一等奖。
为抢救民族、民间舞蹈遗产,自己参加了《青海省民族民间舞蹈概述》的搜集、整理、编写工作,独立完成了《乐都县民族民间舞蹈概述》和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舞蹈《竹马》、《五鬼闹判》等节目的搜集、整理、编写,被省集成办评选为先进工作者。为活跃农村文化生活,进行理论研究,撰写了《做好农村文化工作的展望》等文章,被青海省群众文化学会评为优秀奖并获得奖励。 |
|
Ledu Xian乐都县Ledu Xian 青海省东部湟水流域著名农业县,海东地区辖县。位于湟水下游,老鸦峡与大峡分界东西,拉脊山与青石岭雄踞南北。面积3050平方公里,人口28万,其中汉族占90%以上,其余为藏、回等民族。县府驻碾伯镇。西汉至三国时为破羌县,晋称乐都郡。隋、唐为湟水县,其后为吐蕃邈川城。宋改称乐州。明改碾伯卫,清为碾伯县。1928年改乐都县至今。县境属温暖半干旱气候,年均温7℃,1月均温-6.81℃,7月18.63℃,年降水量335毫米。全县有耕地4.27万公顷,垦殖指数为14%左右。河谷平原称平川区,垦殖利用程度较高,灌溉便利,主产春小麦、豌豆、油菜籽、蔬菜和瓜果;切割黄土塬称浅山区,产豆类、青稞、马铃薯等;湟水支流上源称脑山区,产青稞、油菜籽、马铃薯。南北山地多草甸草原,间有林地。县境兰青铁路、公路与湟水平行,公路交通便利。工业有卷烟、钢窗、五金制品、水泥、砖瓦、通用机械、食品等企业。矿产以石膏、石灰石、滑石、水晶石等为主,南山沟岔则以砂金为主。湟水北岸柳湾出土的新石器文物共3.7506万件,其中有骨针、陶罐等稀有珍品。距碾伯镇约25公里的瞿昙乡境内的瞿昙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海省旅游胜地之一。 魏晋贤 马鸿良 |
|
乐都 |
|
|
|
乐都县中医院 | 乐都县第一中学 | 乐都县人民医院 | 青海省乐都县卫生防疫站 | |
|
|
瞿昙镇 | 李家乡 | 共和乡 | 高庙镇 | 洪水镇 | 马营乡 | 寿乐镇 | 碾伯镇 | 雨润镇 | 高店镇 | 城台乡 | 峰堆乡 | 中岭乡 | 蒲台乡 | 马厂乡 | 岗沟镇 | 下营乡 | 芦化乡 | 达拉乡 | 亲仁乡 | 引胜乡 | 中坝乡 | 桃红营乡 | 下营藏族乡 | 达拉土族乡 | 中坝藏族乡 | 芦花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