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632123 |
|
樂都縣[Le Du Xian]青海省海東地區轄縣,全省主要糧食和蔬菜生産基地縣,並素有“文化縣”之稱。位於區境東部,湟水河下遊,東北接甘肅省,距行署駐地35公裏。縣府駐地碾伯鎮。郵政編碼:810700,電話區號:0972
人口29.2萬,以漢族為主,還有藏、土、蒙古、回族等。面積為2820平方公裏。 轄7鎮12鄉(其中3個民族鄉)。
夏稱西戎地,周秦時期稱湟中部落,漢魏時期稱破羌縣,漢屬金城郡,魏屬西平郡,晉稱樂都郡。唐稱鄯州,宋稱湟州、樂州,明代稱碾北衛,清雍正三年改稱碾伯縣。青海建省後設樂都縣。1978年由省直轄劃歸海東地區。
地處湟水𠔌地及其兩側山地,南北高中間低,地貌以河𠔌溝𠔌地和中、低山丘陵為主,湟水河由西嚮東流經境中。為內陸半幹旱性氣候年均溫6.9℃,年均降水量335.4毫米。境內野生動物有鹿、麝、岩羊、白唇鹿、山雞、雪雞等。野生藥用植物有黨參、貝母、茯苓、黃芪、鼕蟲夏草等。已探明的金屬礦藏有鉛、鋅、錫、硅石等,黃金、鐵、鉻、銅也有相當儲量。非金屬礦藏有石膏、白雲石、紅柱石、石墨、石灰石、大理石、玉石等,儲量豐富,開採價值高。
工業以冶金,機械、建材、捲煙、化工飲食等行業為重點, 産品多達200多種,其中有10多個産品榮獲省、部和國傢名優産品稱號。農業以小麥、碗豆、油籽種植為主,副食品以生豬、牛羊、禽蛋為多。蘭(州)青(海)鐵路、甘(肅)青(海)公路穿境。縣鄉公路暢通,縣府駐地距西寧機場35公裏。 全縣有完全中學7所,中等專業學校1所,農業中學1所,職業中學1所,縣屬醫院2個,各鄉、鎮均有衛生院(所)。 |
|
境內國傢級文物保護單位瞿曇寺,始建於明洪武二十年。柳灣原始社會墓地遺址,在考古界享有盛譽,出土文物達3萬餘件,其中一件象徵異性崇拜的人物彩陶,是舉世罕見的國寶。還有充滿神話色彩的魯班亭,關羽碑坊、西來寺等人文景觀和風景優美的央宗寺、倉傢峽林區、水峽山環麯等自然景觀。1991年被授予全國掃盲先進縣,1992年被命名為全省擁軍優屬模範縣,1993年被國傢體委授予全國體育先進縣,1994年被評為全國農村教育綜合改革和特殊教育先進縣,授予全國民政工作先進縣等榮譽稱號。1995年被命名為全省科技工作先進縣。 |
|
夏稱西戎地,周秦時期稱湟中部落,漢魏時期稱破羌縣,漢屬金城郡,魏屬西平郡,晉稱樂都郡。唐稱鄯州,宋稱湟州、樂州,明代稱碾北衛,清雍正三年改稱碾伯縣。青海建省後設樂都縣。1978年由省直轄劃歸海東地區。
1949年9月5日樂都解放,6日中共樂都縣委員會、樂都縣人民政府成立。當時全縣共設5個區。一區所在地為碾伯,轄碾伯鎮、崗溝鎮、通濟鄉、壽樂鄉。二區所在地為高廟,轄高廟鎮、老鴉鄉、冰溝鄉、馬營鄉、李家乡。三區所在地為旱莊,轄雨潤鄉、努木鄉、達拉鄉、引勝鄉。四區所在地為深溝,轄高店鎮、峰堆鄉、城臺鄉、瞿曇鎮。五區所在地為雙塔營,轄雙堡鄉、洪水鄉、歸化鄉、親仁鄉。
1996年底,全縣轄馬場、蘆花、馬營、李傢、中嶺、壽樂、引勝、共和、城臺、峰堆、瞿曇、親仁、達拉、下營、中壩、桃紅營、蒲臺、洪水、崗溝、雨潤、高店21個鄉及高廟、碾伯2個鎮;其中達拉為土族鄉,下營、中壩為藏族鄉。全縣有行政村366個,居民委員會7個。縣人民政府駐碾伯鎮。
2008年,全縣轄7鎮12鄉(其中3個民族鄉)。 |
|
郭世清
[近現代](一九二二至一九六八)字天貌,青海省樂都縣人。一九三三年畢業於南京中央大學藝術係,曾受徒於張書旃、徐悲鴻等人,擅長花鳥。歷任青海省文聯美術組副組長,美協青海分會理事,中國美術傢協會會員等。作品有花鳥、雙鵲櫻花、人民教師等在報刊發表。
艾措千
艾措千,男,藏族,1956年3月出生,係青海省樂都縣人,1980年1月加入中國共産黨,大學文化,青海醫學院教授。現任青海大學醫學院名譽院長、青海藏醫學院院長、青海省藏醫院院長、青海金訶藏醫藥集團公司董事長。 艾措千是打造藏醫藥“四位一體”專業化産業鏈的奠基人和拓荒者。多年來,立足特色,着眼發展。致力於藏醫藥事業的體製創新和技術進步,在強化藏醫特色優勢,加速藏藥産業化,提升藏醫藥科研開發水平,推進藏醫學國際傳播與交流,培養藏醫藥事業後備人才,建立藏藥生態保護基地等方面取得了一係列成就,作出了重大貢獻。2000年1月,被共青團省委、青海省民委、青海省青年聯合會等單位授予“為民族地區發展穩定做出貢獻的傑出青年”稱號;2000年10月被列為全國20傢技術創新企業帶頭人;2001年被推選為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六屆委員會委員、青海省科協第七屆常委委員;2000年被中央電視臺“東方之子”欄目作為企業精英的代表進行專題采訪和宣傳,2004年被國傢評為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傢。
鄧長秀,女,1962年生,青海省樂都縣人。現在樂都縣文化館工作,助理館員職稱。中國舞協會員,青海舞協會員,青海省少兒舞蹈研究會會員,青海省群衆文化學會會員。
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從事舞蹈、戲劇表演、創作、輔導、編導和理論研究工作並多次參加外省舉辦的業務學習。曾參加了舞蹈《慶豐收》、《綉金匾》、《水鄉送糧》、《搶親》等劇目的演出(擔任主角),並擔任了二鬍獨奏,曾在《花兒與少年》、《應徵途中》擔任笛子獨奏和一些伴奏工作。
自己創作、編導、主演的小舞劇《新婚別》獲得縣級匯演一等奬,舞蹈《望星空》、《原野牧歌》分別獲得一等奬、二等奬;舞蹈《二蘭頌》、《在希望的田野上》、《河湟之春》、《黃河邊的小姑娘》、《城裏人》、《故鄉春麯》、《煙工的心願》等節目分別獲得省級機關職工調演、地區職工文藝調演、縣級文化調演的一、二、三等奬,為縣上一些單位編排的舞蹈節目參加係統文藝調演中獲一、二等奬;1992年為縣電力局編排的大型廣場舞《花兒與少年》獲全省電力係統運動會精神文明奬;組織並參演的青海省首屆“江河源之夏”藝術節廣場舞《旱船》獲優秀組織奬;在此期間,主演了舞蹈《青海人》、《魂係源頭》、《春妞》、《金秋歡歌》等,分別獲得1998、1999年海東地區文藝調演一、二等奬,同時,為群衆文化活動培養了一批骨幹力量。1997年,為縣社火隊編排的《豐收鑼鼓》獲省文化廳及縣文廣局一等奬。
為搶救民族、民間舞蹈遺産,自己參加了《青海省民族民間舞蹈概述》的搜集、整理、編寫工作,獨立完成了《樂都縣民族民間舞蹈概述》和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間舞蹈《竹馬》、《五鬼鬧判》等節目的搜集、整理、編寫,被省集成辦評選為先進工作者。為活躍農村文化生活,進行理論研究,撰寫了《做好農村文化工作的展望》等文章,被青海省群衆文化學會評為優秀奬並獲得奬勵。 |
|
Ledu Xian樂都縣Ledu Xian 青海省東部湟水流域著名農業縣,海東地區轄縣。位於湟水下遊,老鴉峽與大峽分界東西,拉脊山與青石嶺雄踞南北。面積3050平方公裏,人口28萬,其中漢族占90%以上,其餘為藏、回等民族。縣府駐碾伯鎮。西漢至三國時為破羌縣,晉稱樂都郡。隋、唐為湟水縣,其後為吐蕃邈川城。宋改稱樂州。明改碾伯衛,清為碾伯縣。1928年改樂都縣至今。縣境屬溫暖半幹旱氣候,年均溫7℃,1月均溫-6.81℃,7月18.63℃,年降水量335毫米。全縣有耕地4.27萬公頃,墾殖指數為14%左右。河𠔌平原稱平川區,墾殖利用程度較高,灌溉便利,主産春小麥、豌豆、油菜籽、蔬菜和瓜果;切割黃土塬稱淺山區,産豆類、青稞、馬鈴薯等;湟水支流上源稱腦山區,産青稞、油菜籽、馬鈴薯。南北山地多草甸草原,間有林地。縣境蘭青鐵路、公路與湟水平行,公路交通便利。工業有捲煙、鋼窗、五金製品、水泥、磚瓦、通用機械、食品等企業。礦産以石膏、石灰石、滑石、水晶石等為主,南山溝岔則以砂金為主。湟水北岸柳灣出土的新石器文物共3.7506萬件,其中有骨針、陶罐等稀有珍品。距碾伯鎮約25公裏的瞿曇鄉境內的瞿曇寺,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青海省旅遊勝地之一。 魏晉賢 馬鴻良 |
|
樂都 |
|
|
|
樂都縣中醫院 | 樂都縣第一中學 | 樂都縣人民醫院 | 青海省樂都縣衛生防疫站 | |
|
|
瞿曇鎮 | 李家乡 | 共和鄉 | 高廟鎮 | 洪水鎮 | 馬營鄉 | 壽樂鎮 | 碾伯鎮 | 雨潤鎮 | 高店鎮 | 城臺鄉 | 峰堆鄉 | 中嶺鄉 | 蒲臺鄉 | 馬廠鄉 | 崗溝鎮 | 下營鄉 | 蘆化鄉 | 達拉鄉 | 親仁鄉 | 引勝鄉 | 中壩鄉 | 桃紅營鄉 | 下營藏族鄉 | 達拉土族鄉 | 中壩藏族鄉 | 蘆花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