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632624 |
|
地處青海省的達日縣位於果洛藏族自治州境南部,南與四川省為鄰。總面積15385平方千米。總人口3萬人(2004年)。人口以藏族為主,占總人口的95.4%,還有漢、回、土等民族。
縣人民政府駐吉邁鎮,距州府駐地140千米。郵編:814200。代碼:632624。區號:0975。拼音:Dari Xian。 |
|
唐代以前為党項羌駐牧地,唐屬“羈摩州”,後屬吐蕃政權,元屬吐蕃等路宣慰使司轄地,明屬朵甘行都指揮使司地,明末清初屬和碩特蒙古政權右翼盟轄,後屬上郭羅剋百戶地,民國十八年(1929年)青海建省後由省直轄,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置和順設治局(1946年撤銷)。1953年設達日工委,1955年設達日縣,隸果洛藏族自治州。
2000年,達日縣轄10鄉,縣府駐吉邁(吉邁鄉境內)。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24354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吉邁鄉 2047 上紅科鄉 2601 下紅科鄉 2188 桑日麻鄉 2184 特合土鄉 1622 建設鄉 2632 滿掌鄉 2523 窩賽鄉 1700 德昂鄉 2177 莫壩鄉 1464 吉邁未批鎮 3216
2001年3月5日青海省人民政府青政函14號文批復:撤銷吉邁鄉,設立吉邁鎮;德昂鄉政府駐地遷至查幹溝口。
2001年底,達日縣轄1個鎮、9個鄉,33個牧委會。
吉 邁 鄉 駐吉邁,轄3個牧委會(普忙、垮裏、竜纔)。
窩 賽 鄉 駐窩賽,轄3個牧委會(康巴、直卻、依隆)。
德 昴 鄉 駐查幹溝口,轄3個牧委會(唐什加、莫哈、康降)。
滿 掌 鄉 駐木熱貢麻,轄3個牧委會(木熱、查幹、布東)。
建 設 鄉 駐建設,轄4個牧委會(撒那、纔哇、達郎、剛巴)。
莫 壩 鄉 駐莫壩,轄2個牧委會(塞爾欽、薩爾根)。
上紅科鄉 駐上紅科,轄4個牧委會(尼勒、約根、熱根、哈青)。
下紅科鄉 駐地浪多,轄4個牧委會(達色、色隆、旺阿、那尼)。
桑日麻鄉 駐桑日麻,轄4個牧委會(紅旗、嚮陽、東風、前進)。
特合土鄉 駐特合土,轄3個牧委會(夏麯、科麯、庫亞)。 |
|
達日縣轄1個鎮、9個鄉:吉邁鄉、上紅科鄉、下紅科鄉、桑日麻鄉、特合土鄉、建設鄉、滿掌鄉、窩賽鄉、德昂鄉、莫壩鄉。
【吉邁鄉】 位於縣境東北部,縣府駐地。人口0.4萬(包括縣屬城鎮居民),以藏族為主,占總人口的78%,還有漢、回、土等民族。面積1042平方千米。轄普芒、竜纔、誇熱3個牧委會。1962年設吉邁鄉,1969年改設吉邁公社,1984年復設吉邁鄉。
【上紅科鄉】 位於縣境南部,距縣府駐地96千米,南與四川省毗鄰。人口0.3萬,以藏族為主,占總人口的99.9%。面積1905平方千米。轄哈爾青、尼勒、尼什多、尼那4個牧委會。1956年設紅科區,1958年屬紅科公社,1962年分設上紅科鄉,1969年改設上紅科公社,1984年復設上紅科鄉。
【下紅科鄉】 位於縣境南部,東、南部與四川省相鄰。距縣府駐地106千米。人口0.2萬,以藏族為主,占總人口的99.5%。面積1037平方千米。轄色隆、然森、達字、卓合拉4個牧委會。1956年屬紅科區,1958年屬紅科公社,1962年分設下紅科鄉,1969年改設下紅科公社,1984年復設下紅科鄉。
【桑日麻鄉】 位於縣境西部,距縣府駐地62千米。人口0.2萬,以藏族為主,占總人口的99.7%。面積3139平方千米。轄賽杜、無乎哇、措隆、納賽4個牧委會。1956年設桑日麻區,1958年並入紅旗公社,1962年分設桑日麻鄉,1969年設桑日麻公社,1984年改設桑日麻鄉。
【特合土鄉】 位於縣境西北部,距縣府駐地80千米。人口0.2萬,以藏族為主,占總人口的99.7%。面積2015平方千米。轄夏麯、科麯、庫亞3個牧委會。1958年屬紅旗公社,1962年設特合土鄉,1969年改設特合土公社,1984年改設特合土鄉。
【建設鄉】 位於縣境北部,距縣府駐地28千米。人口0.2萬,以藏族為主,占總人口的99.8%。面積1614平方千米。轄薩納合、纔爾哇、乎熱、卡熱4個牧委會。1956年設建設區,1958年並入紅旗公社,1962年設建設鄉,1969年改設建設公社,1984年改設建設鄉。
【滿掌鄉】 位於縣境東部,距縣府駐地89千米。人口0.2萬,以藏族為主,占總人口的99.4%。面積1006平方千米。轄部東、麻日科、查日根3個牧委會。1958年屬東風公社,1962年設滿掌鄉,1969年改設滿掌公社,1984年復設滿掌鄉。
【窩賽鄉】 位於縣境東部,距縣府駐地20千米。人口0.2萬,以藏族為主,占總人口的99.2%。面積629平方千米。轄坎巴、直合卻、依隆3個牧委會。1956年設窩賽區,1958年並入東風公社,1962年設窩賽鄉,1969年改設窩賽公社,1984年改設窩賽鄉。
【德昂鄉】 位於縣境東部,距縣府駐地62千米。人口0.2萬,以藏族為主,占總人口的99.6%。面積1071平方千米。轄塘加、康隆、多拉3個牧委會。1958年設東風公社,1962年設德昂鄉,1969年改設德昂公社,1984年復設德昂鄉。
【莫壩鄉】 位於縣境中部,距縣府駐地44千米。人口0.2萬,以藏族為主,占總人口的99.9%。面積1905平方千米。轄賽爾欽、薩爾根2個牧委會。1958年成立莫壩公社,1984年改設莫壩鄉。 |
|
達日縣境內地貌屬巴顔喀拉山原區,巴顔喀拉山脈從西北嚮東南延伸,地勢西北高、東南低。縣內分成長江支流的尼麯河、滿掌河和黃河支流的夏麯、達日河、柯麯、尼麯幾大水域。西北部山體較大,山坡較緩,山頂渾圓,灘地較開闊;東南部山體較長,山坡較陡。山脈傾嚮明顯,山頂多呈條形凸凹狀。
全縣平均海拔4426m,最高峰位於桑日麻鄉康浪源頭,海拔5260m,最低點位於黃河流經本縣終點的德昂鄉與久治縣接壤處,海拔3820m。 |
|
達日縣位於歐亞大陸中心區,深居內陸,屬高寒半濕潤性氣候,除冷暖兩季外,無明顯的四季之分,冷季風大雪多,氣候寒冷且持續時間長,達7~8個月,多有風雪災害;暖季濕潤但持續時間短,僅4~5個月。全縣平均氣溫在-0.1℃~-3.5℃之間。極端最高氣溫20.1℃,極端最低氣溫-27.6℃。年降水量560mm左右,多集中在6~9月。
由於復雜的地形條件,年平均氣溫的地域分佈錯綜復雜,受海拔高度的影響最為明顯,其分佈的基本特點是從東南嚮西北遞減。南北溫差達3.6℃。氣候溫暖的滿掌鄉地處本縣東部,地勢相對較低,年平均氣溫為-0.1℃,地處南部的下紅科年均溫為-0.5℃。沿着巴顔喀拉山山脈走嚮,地勢逐漸升高,桑日麻平均海拔在4400米以上,年平均氣溫出現了階梯性分佈,特合土年均溫為-3.5℃,桑日麻為-3.7℃,莫壩為-3.4℃;達日縣城附近,雖緯度偏北,但由於海拔較低,年均溫為-1.2℃;沿着吉麯河,從窩賽到德昂地勢逐漸升高,年平均溫度降低,窩賽為-2.2℃,德昂為-2.8℃;沿着發源於巴顔喀拉山的達日河嚮北,地勢逐漸降低,年均溫分佈逐漸升高,莫壩年均溫為-3.4℃,建設為-2.0℃;巴顔喀拉山南麓,沿着尼麯河流嚮海拔逐漸降低,上紅科年均溫為-2.5℃,下紅科為-0.5℃。
達日各地年降水量在486.9~666.5mm之間。因本縣位於青藏高原東南部,夏季受西南季風影響明顯,孟加拉灣水汽沿西南氣流進入境內,同時由於青藏高原本身的作用,造成這一帶低渦和切變活動比較頻繁,西北高東南低的地勢也有利於氣流的擡升作用,所以降水量的地域分佈由東南嚮西北遞減。但受地形影響,也出現復雜的情況。首先受海拔高度的影響十分明顯,一般是高原上海拔高度越高,空氣中水汽含量隨高度減少,相應地降水量就越少;其次降水迎風坡多,背風坡少,山頂多,溝𠔌少。山地的降水和高原並不一樣,一般山頂要比山下明顯增多,一般這種趨勢又與氣流的溫度、穩定度以及山脈的高度和走嚮等因素有關。據國內大量實測資料表明,在一定高度下,年降水量一般是從山麓嚮上隨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但達到一定的高度以後,由於水汽含量隨高度的減少很快,降水隨高度增加反而減少,一般來說,在濕潤條件下,降水量較大地區最大降水高度比較低,乾燥氣候條件下,降水量較少,最大降水高度較高。本縣雖無實測資料,無法確定這一高度,但這種普遍規律保持不變。 |
|
植被
達日縣植被具有明顯的垂直分佈規律,4800m以上為高山流石坡,4700~4800m為高寒稀疏植被,3900~4700m廣布以多種嵩草為主的高寒草甸,簡介如下:
(1)高寒草甸:為本縣主要放牧草場。主要分佈在3900~4700m左右的山地半陰坡、半陽坡、高山山頂及河𠔌灘地等高寒地區。植物優勢種為小嵩草、矮嵩草、綫葉嵩草、異針茅、委陵菜、蒿(Artemisia L.)、虎耳草等;主要伴生種有唐鬆草、大戟、毛茛、乳白香青等。平均每畝産鮮草181kg。
(2)沼澤化草甸:也為主要放牧草場。此類草場分佈在海拔4100~4500m的河𠔌灘地、溝腦、陰坡、半陰坡等處。植物優勢種有藏嵩草、矮嵩草、苔草、發草(Deschampsia casepitosa)、長葉無尾果(Coluria longifolia)、花葶驢蹄草(Caltha scaposa)等;主要伴生種有棘豆(Oxytropis sp.)、虎耳草(Astragalus sp.)、燈芯草(Juncus sp.)、酸模(Rumex sp.)、星狀鳳毛菊(Saussurea stella)、唐鬆草、大戟等。平均畝産鮮草252kg。
(3)灌叢草甸:主要分佈在海拔3900~4250m左右的高山山地陰坡、半陰坡及河𠔌灘地等處。植物優勢種為高山柳(Salix oritrepha)、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等;草本植物優勢種有綫葉嵩草、甘肅嵩草(Kobresia kansuensis)等;主要伴生種有早熟禾、發草、藏異燕麥、鳳毛菊、黃花棘豆(Oxytropis ochrocephala)、酸模、大戟、唐鬆草等。平均畝産鮮草257kg。
(4)高寒稀疏植被:分佈在海拔4700m以上,植被稀疏,主要物種為葶藶(Draba sp.)、水母雪蓮(Saussurea medusa)和唐古特紅景天(Rhocliola tangutica)。
土壤
達日縣的土壤多發育在板岩、砂岩、變質岩的坡積、洪積、衝積、冰積物母質上。達日縣土壤類型主要有山地草甸植被下的高山草甸土、陰坡灌叢植被下的高山灌叢草甸土、高山沼澤土和高山寒漠土:
(1)高山草甸土:全縣均有分佈,是主要的土壤類型和放牧草場所在地,其面積為1.18×106hm2,占全縣土地面積的79.6%,海拔在4550m以下,它分佈有原始高山草甸土、高山草甸土、碳酸????高山草甸土和高山灌叢草甸土4個亞類。
(2)高山草原土:集中分佈在高海拔地區的桑日麻等鄉的開闊坡麓、階地,面積1.21×104hm2,占全縣土地面積的0.8%,一般不形成草皮,土體中多石礫,植被稀疏,土壤乾燥,表面有機質含量僅為1~5%,草場牧用價值低。
(3)草甸土:零星分佈在桑日麻,上、下紅科,莫壩,窩賽和德昂鄉的溝𠔌平地及河漫灘,海拔4300m以下,面積1.55×104 hm2,占全縣土地面積的1%。
(4)沼澤土:在本縣分佈較為廣泛,總面積1.53×105 hm2,占全縣土地面積的10.3%。該土類土壤有機質含量高,見於海拔4000m以上的山𠔌、山麓、低窪地或排水不良的溝腦、平頂山等地。
(5)高山寒漠土:分佈在海拔4700m以上地帶,面積為1.45×104 hm2,占全縣土地面積的1%,僅生長有苔蘚、地衣、雪蓮等植物,幾乎不具備肥力,在畜牧生産上無利用價值。 |
|
達日 |
|
|
|
建設鄉 | 吉邁鎮 | 上紅科鄉 | 下紅科鄉 | 桑日麻鄉 | 特合土鄉 | 滿掌鄉 | 窩賽鄉 | 德昂鄉 | 莫壩鄉 | 吉邁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