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 >内蒙古 >鄂尔多斯 > 鄂托克前旗
显示地图
目录
No. 1
  鄂托克前旗1980年从鄂托克旗分设,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地处蒙陕宁三省区交界,西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毗邻,南与陕西省接壤,1218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养育着7.4万各族人民。
  鄂托克前旗地大物博,资源富集,矿产资源得天独厚,煤炭主要分布在上海庙镇境内,石炭二叠纪和侏罗纪两种含煤地层同处一地,分布面积达1000平方公里,已取得探矿权面积754平方公里,预计储量在100亿吨以上,现已完成精查储量近30亿吨;世界级整装天然气田苏里格气田60%以上分布在我旗境内,已探明储量2500亿立方米;探明盐储量250万吨,芒硝200万吨,石膏1.3亿吨;优质紫砂陶土分布于全旗,具有细腻、缩性小等特点,可与景德镇陶土相媲美,预计储量100亿吨以上;可广泛用于环保、化工以及纳米技术等方面的稀有矿种方沸石、蒙脱石预计储量在40亿吨以上。药材资源非常丰富,素有“药材之乡”的美称,是我国梁外甘草和天然麻黄的主要产地之一,野生甘草保存面积425万亩,麻黄保存面积26.5万亩(其中人工麻黄种植面积6.5万亩)。另外,苦豆草、枸杞、银柴、大黄等野生药材资源广泛分布于全旗境内。水土资源、农、畜、林、沙产品资源富集,地下水资源具有水位浅、水质好、易开采等特点,水资源总量达3.3亿立方米,年可开采量1.7亿立方米。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达到185.6万头(只),年产绵羊毛200万公斤,山羊绒20万公斤,皮张50万张,商品肉800万公斤。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南部城川镇的大沟湾是“河套人”的发祥地,而且又是伊西革命根据地之一。既有唐代宥州古城遗址和大量的汉代古墓群及萨拉乌素化石群,又有延安民族学院城川纪念馆及王震井等革命遗址,附近又有明长城遗址。深厚的历史底蕴,绚丽多姿的草原大漠风光,革命古迹,古城遗址和浓郁的鄂尔多斯民族风情,共同构成了这片神奇土地的诱人魅力。
  鄂托克前旗经过25年的不懈努力,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基础设施建设迅猛发展,瓶颈制约基本打破。全旗实现了乡乡通油路,公路通路里程达1600多公里,油路覆盖率达30%,交通运输结构不断优化,交通运输瓶颈制约得以有效缓解。全旗已建成以一个220千伏和两个110千伏输变电站为主干,以五个35千伏变电站为网络的电力主网架结构,供电布局日趋合理,供电能力不断增强。通讯畅通无阻,实现了乡乡通光缆、村村通电话。城镇建设日新月异,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焕然一新。农牧业经济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2004年,全旗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835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35元。
  “十一五”时期,我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全力打造能源重化工基地、煤炭基地、电力基地和绿色农畜产品加工基地,全面推进文化大旗、绿色大旗和现代化畜牧业强旗建设进程,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科教兴旗战略,全面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到2010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0亿元,年均增长24%,;财政收入达到5亿元,年均增长3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000元,年均增长17%;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000元,年均增长18%。
旗情概况
  鄂托克前旗1980年从鄂托克旗分设,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地处蒙陕宁三省区交界,西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毗邻,南与陕西省接壤,1218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养育着7.4万各族人民。
  鄂前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地处北纬37°44ˊ—38°44ˊ之间,东经106°26ˊ—108°32ˊ之间,为毛乌素沙漠的腹地。北与鄂托克旗相依;东与乌审旗相连;南与陕西省靖边、定边两县及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毗邻;西与宁夏陶乐县、灵武县接壤。总面积12500平方公里。地势从布拉格苏木到三段地镇呈南北脊型,分别向东南-西北倾斜,海拨最高点达1564米,最低点为1160米,境内海拨一般在1300—1400米之间,地貌类型分梁、滩、沙3种。梁地占全旗总面积的31.46%,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地下水埋藏较深,多数地区在50米以下,个别地区超过70米;滩地、沙地分别占全旗总面积的7.94%和60.53%,主要分布在东南部毛乌素沙漠腹部,地下水位2-3米。东南流沙呈西北——东南条带状与滩相间分布。
行政区划
  鄂托克前旗辖4个镇:敖勒召其镇、上海庙镇、昂素镇、城川镇。以及68个嘎查村、7个社区居民行政图委员会
自然资源
  鄂托克前旗地大物博,资源富集,矿产资源得天独厚,煤炭主要分布在上海庙镇境内,石炭二叠纪和侏罗纪两种含煤地层同处一地,分布面积达1000平方公里,已取得探矿权面积754平方公里,预计储量在100亿吨以上,现已完成精查储量近30亿吨;世界级整装天然气田苏里格气田60%以上分布在我旗境内,已探明储量2500亿立方米;探明盐储量250万吨,芒硝200万吨,石膏1.3亿吨;优质紫砂陶土分布于全旗,具有细腻、缩性小等特点,可与景德镇陶土相媲美,预煤炭计储量100亿吨以上;可广泛用于环保、化工以及纳米技术等方面的稀有矿种方沸石、蒙脱石预计储量在40亿吨以上。天燃气
  药材资源非常丰富,素有“药材之乡”的美称,是我国梁外甘草和天然麻黄的主要产地之一,野生甘草保存面积425万亩,麻黄保存面积26.5万亩(其中人工麻黄种植面积6.5万亩)。另外,苦豆草、枸杞、银柴、大黄等野生药材资源广泛分布于全旗境内。水土资源、农、畜、林、沙产品资源富集,地下水资源具有水位浅、水质好、易开采等特点,水资源总量达3.3亿立方米,年可开采量1.7亿立方米。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达到185.6万头(只),年产绵羊毛200万公斤,山羊绒20万公斤,皮张50万张,商品肉800万公斤。
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南部城川镇的大沟湾是“河套人”的发祥地,而且又是伊西革命根据地之一。既有唐代宥州古城遗址和大量的汉代古墓群及萨拉乌素化石群,又有延安民族学院城川纪念馆及王震井等革命遗址,附近又有明长城遗址。深厚的历史底蕴,绚丽多姿的草原大漠风光,革命古迹,古城遗址和浓郁的鄂尔多斯民族风情,共同构成了这片神奇土地的诱人魅力。
鄂托克前旗史志
  早在旧石器时期,鄂前旗就有人类活动。史料记载,鄂托克前旗地在夏朝,曾为北羌、熏、鬻、鬼方、猃狁、义渠、朐衍、匈奴、鲜卑、乌桓、羌等部族的游牧或驻牧地;自秦始,隶属北地郡、上郡、朔方郡、大夏幽州、灵武郡、灵州、宥州、研绥路、宁夏卫;明朝成化以后,蒙古族鄂尔多斯各部陆续进驻,鄂托克前旗为扣克特·锡巴固沁和乌拉特·唐古特部落的驻地;清初,将上属右翼诸部划为一旗,称鄂尔多斯右翼中旗;民国时期改为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为鄂旗南境。
  鄂托克前旗境内萨拉乌素河畔的大沟湾、迭哨畔等处,以“河套人”的故乡文明于世界,考古工作者曾在这里发现过珍贵的古人类化石以及丰富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为研究“河套人”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地位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证据。旗内文物古迹颇多,古遗址有96处。其中城川镇境内有唐代长泽县治所(也就是元和15年以后的宥州城)遗址;二道川境内有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玛拉迪境内有其巴嘎图砖窑梁遗址;城川章格什里村有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1986年6月,在三段地发现一处汉墓群;上海庙境内有明长城遗址。另外,城川镇黄海子村有1944年王震将军指挥八路军在黑梁头种地,为解决饮水困难打下的水井,即“王震井”;三段地有“三段地工委旧址”;昂素镇有马良成、顾寿山革命烈士的纪念碑。
  鄂托克前旗是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内蒙古创建的老解放区之一,是陕甘宁边区通往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和共产国际的交通要道。早在1936年5月,中央西征红军根据毛泽东发表《对内蒙古人民宣言》精神,在定边成立蒙古工作委员会,建立蒙汉游击队,解放了三段地、二道川。10月,三段地工委成立,下旬发展地下党员,成立三段地、二道川苏维埃政府,组建地方武装。1941年11月城川解放,成立了蒙古委员会。
  1980年8月12日,国发208号文件批准分设鄂托克前旗,同时增设敖勒召其镇。同年11月1日与鄂托克旗分开办公。1983年7月15日搬迁至敖勒召其镇。同年体制改革时,将牧区公社改为苏木,大队改为嘎查;农区公社改为乡,大队改为村。
  鄂托克前旗共辖4个镇,68个嘎查村,总人口7.42万人,其中蒙古族人口占31%,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题、汉族占多数的少数民族地区。建旗29年来,全旗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奋发图强,经济社会得到长足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各镇简介
  敖勒召其镇
   敖勒召其镇建于1983年10月,是全旗政治、文化、交通中心。2005年10月,原三段地镇整建制并入敖镇。地处旗境中部,东邻昂素镇,南接城川镇,西和北连上海庙镇,西南与盐池县接攘。总面积1621平方公里,下辖12个嘎查村、6个社区,总人口3.7万,其中,城镇人口2.3万、少数民族人口0.75万,是一个镇区与农牧区并存、工商业与农牧业并举的旗府所在地镇。
  敖镇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盛产粮、果、蔬菜、乳、肉、皮、毛等农畜产品及天然气、石膏等矿产品。野外生长麻黄、甘草、银柴胡、沙葱、沙芥等几十种天然中药材和可食用的沙生野菜。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众多的古城堡遗址和“农家乐”、“牧户游”,三段地红色旅游区,著名的毛乌素沙漠源头“大沙头”旅游景区与镇区规划建设的现代公园交融并茂,相映成辉。
  敖镇坚持分区推进、典型带动、重点突破原则,大力推动城镇化、工业化、农牧业产业化进程,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2007年,镇财政收入达到1140万元,城镇居民人可支配收入达到1.24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318元。牲畜饲养总量达到23万头只,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9.67万亩,粮食总产量达6000吨,工业产值达到5.9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00万元。同时,加强了城镇建设,努力打造社区服务平台,构筑“四六三十”服务体系,大力开展“十二进社区”活动和“五百”活动,营造出良好的社区人居环境,社区活动设施和服务功能达到全市一流水平。2001年至2007年,实施了七期移民搬迁扩镇工程,搬迁移民1171户3997人,新兴的移民开发区迅速崛起,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充分显现。近年来,敖镇被命名为自治区卫生先进镇、自治区六星级文明城镇、市文化示范镇,镇党委先后被评为自治区“五个好”党委、全市“十佳苏木乡镇党委”,全旗“1520”创建活动先进苏木乡镇党委,连续七年被旗委、政府评为实绩突出镇,荣获全镇农牧区基层组织建设一等奖。
  城川镇
   城川镇曾经是古河套人的发祥地和萨拉乌素动物化石群的集聚地,也是汉唐和西夏文化的繁荣地,又是我党在内蒙古地区开辟最早的革命根据地之一。
  城川镇位于蒙、陕、宁三省交界处,地处内蒙古自治区最南端,素有自治区“南大门”之称。2005年撤乡并镇后的城川镇,下辖29个嘎查村、4个机关和126个农牧业社,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全镇共有农牧户7277户,人口2.22万人,占全旗农牧业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总土地面积2418平方公里,其中:水浇地面积17.9万亩,仅种植以优良牧草为主的饲草料达6万亩。近几年,随着我镇现代农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不断加快,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发展迅速,由其是以辣椒为主的特色产业得到大力发展。目前,全镇辣椒种植面积已达到2万亩,年产辣椒近3万吨,所产“碧玉牌”辣椒已获得国家农业部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品牌认证。
  城川镇能源储量丰富,开采前景十分广阔。近两年,随着石油、天然气勘探步伐的不断加快,开采规模进一步加大,已对18个嘎查村全面展开了勘探工作,截止2008年7月份,先后完成石油探井8眼,天然气井21眼,并初步探明了煤炭资源的赋存情况。
  城川除特色产业、资源优势以外,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挖掘潜力进一步突显。境内有著名的古河套人遗址、宥州城遗址、延安民族学院旧址、黑疙瘩汉代古墓群以及王震井等文物古迹。还有神斧天凿自然而成的大沟湾旖旎风光,北大池盐湖、温泉,神奇的榆树壕,经典美丽的巴彦希泊日天然草原等风景名胜。宥州古城城址已于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鄂尔多斯沙漠大峡峪景区(大沟湾旅游区)于2007年被列入国家风景名胜区。
  上海庙镇
   上海庙镇位于鄂托克前旗西部,是由原芒哈图乡、上海庙牧场和布拉格苏木经两次机构改革合并而成。全镇总面积3871.21平方公里,镇辖11个嘎查村,51个农牧业社,7个部门,2个社区,全镇总户数3534户,总人口8725人,其中农牧户2448户,农牧业人口6789人。建成养殖小区28个,牲畜配种站56个,牲畜总头数35.9万头(只),水浇地2.77万亩。2007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7800元,2007年年完成财政收入865.37万元。
  境内3000多平方公里含有煤层,煤田与宁夏宁东煤田地层同缘,初步探明煤炭总储量140吨以上,上海庙地区还有丰富的天然气、煤层气、石油、石膏、粘土、砂等资源,多种地下资源同处一地。开发潜力巨大,药材资源,梁外野生甘草330万亩,天然麻黄草7.8万亩,野生药材还有冬青、苦参、白蒺藜、兔丝子、益母草、大黄、发菜等。稀有植物物种藏锦鸡儿保存面积150万亩。旅游资源,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明长城过境56公里,水洞沟古人类遗址是众多影视拍摄之地;鄂尔多斯文化旅游村达到国家4A级标准。鄂尔多斯亿利资源上海庙立体生态旅游区向国家4A级冲刺,“牧户游”、“农家乐”初具规模,淳朴的民俗风情,独特的民族特色,优越的地理位置,为上海庙镇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上海庙镇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尊重规律、尊重实际,全面实施收缩转移和集中发展战略,切实加快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步伐,继续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和固定资产投资力度,逐步改善基础条件,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培育壮大优势产业,构筑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文化旅游基地,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协调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力争把我镇建设成为全旗的经济中心和工业重镇,建设成为蒙陕宁三省区交界地带经济实力雄厚、生态环境良好、基础设施完善、社会事业和谐发展、最具活力和希望的新型工业城镇。
  昂素镇
   昂素镇位于鄂托克前旗东南部、地处鄂前旗、鄂旗、乌审旗交接处,全镇总土地面积4240平方公里,主要由毛乌素沙地和鄂尔多斯梁地两大地貌构成,地形为起伏梁地和沙丘交错地带。昂素镇俗称“药材之乡”,境内矿产和药材资源丰富,有野生麻黄、甘草等天然药材和国家保护植物藏锦鸡儿,有狐狸、大雁、天鹅等珍惜野生动物,主要贮藏有天然气、煤、盐、碱、芒硝、丰年虫等矿产并有一定数量的铀。昂素镇既是“古河套人”文明的发祥地,也是达尔扈特氏族祭祀的圣地,孕育了响喻区内外的哈斯尔暨阿拉格苏勒德(花纛)文化。全镇总土地面积4240平方公里,下辖3个机关,16个嘎查,75个牧业社,居住着2248户,10244人。镇党委下辖20个党支部(机关事业支部4个,嘎查党支部16个),共有503名党员,其中少数民族党员418名,占党员总数的83.1%,妇女党员113名,占党员总数的22.5%,60岁以上党员110名,占党员总数的21.8%,三十五岁以下党员125名,占党员总数的24.9%。全镇确立并培育全市“三个二”示范嘎查2个,建成“五个好”党支部12个,占嘎查总数的75%。嘎查活动场所建筑面积达到200平方米以上的14个,100-200平方米的2个,达到旗级一类标准的7个,二类标准的7个,三类标准的2个。嘎查集体经济收入1万元以下的5个,1-3万元的7个,3-5万元的2个,5万元以上的1个,10万元以上的1个。
  近年来,镇党委始终坚持“抓党建、强能力、谋发展、促小康”的方针,以“6668目标”工程和“1234突破”工程为抓手,建立健全了党组织、党员工作学习制度,不断增强党组织、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作用的发挥,创造性地实施了镇党政领导干部公开承诺及包片联系制度、农村牧区无职党员责任区制度、党员干部讲党课等制度和村干部一述一考两评制度,并立足地区实际提出了“生态立镇,牧业强镇、文化兴镇”的奋斗目标,在具体工作中充分发挥鄂尔多斯西部地区畜牧业发展的中心地带的区位优势,在经济建设上下功夫,开放创新上求实效,增收节支上挖潜力,模范带动中抓实效,使全镇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截止目前实施退牧还草项目65万亩,异地还林项目60万亩,建成林业基地100万亩,人工种草保存面积达到30万亩,88%的草牧场实行了以草定畜,划区牧轮,12%的草牧场实行了禁牧;建成配套灌溉机电井2000多眼,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1万亩,以路、电、讯、水、小集镇、生态建设及新型能源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建成高标准养殖小区38个,高效益家庭牧场示范户220户、养殖示范户550户、生态建设示范户270户、白绒山羊核心群改良点60个,肉羊改良站点60处,牲畜饲养总量稳定在25万头只以上,现全镇大小畜改良率达96%,牲畜疫病防控体系、农牧业机械化服务组织不断健全,肉、绒、毛产量均有大幅度增长,农牧业生产总值达到1.25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800元。
  富饶的宝地,开放的热土,优惠的政策、高效的服务,热忱欢迎国内外客商和有识之士前来我镇进行多渠道、多形式的经济合作,共同建设一个富裕、文明、祥和的草原小镇。
英文解释
  1. n.:  Etuokeqian Qi
相关词
盐业公司盐务管理局内蒙古盐业盐化工制盐企业
包含词
鄂托克前旗医院鄂托克前旗蒙医院鄂托克前旗盐务管理局
鄂托克前旗卫生防疫站鄂托克前旗兴盛盐化有限责任公司
分类详情
张开昂素镇张开三段地镇张开城川镇张开敖勒召其镇
张开上海庙镇张开二道川乡张开布拉格苏木张开毛盖图苏木
张开珠和苏木上海庙经济开发区上海庙牧场
阿尔寨石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