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內蒙古 >赤峰 > 阿魯科爾沁旗
顯示地圖
目錄
行政區劃 Aluke'erqin Qi District
  郵編:025550 代碼:150421 區號:0476
  拼音:ā Lǔ Kē ěr Qìn Qí,Aluke'erqin Qi
  
  阿魯科爾沁旗位於內蒙古自治區中部,赤峰市東北部,西拉沐淪河北岸。北緯43°21′43〞-45°24′20″,東經119°02′ 15″-121°0l′ 東經119°21′15″。東與紮魯特旗為鄰,南以西拉沐淪河、臺河的老河身與翁牛特旗、開魯縣相望,西與巴林右旗、巴林左旗毗鄰,北與西烏珠穆沁旗接壤。東西寬111.4千米,南北長322千米,總面積14555平方千米 (當地政府網站為14277平方千米)。總人口30萬人(2006年末),其中蒙古族約占總人口的37%,漢族約占61%。全旗轄1個辦事處、6個鎮、2個鄉、3個蘇木:天山街道、天山鎮、天山口鎮、雙勝鎮、坤都鎮、巴彥花鎮、紹根鎮、新民鄉、先峰鄉、罕蘇木蘇木、賽漢塔拉蘇木、巴拉奇如德蘇木。旗人民政府駐天山鎮。
  丘陵山地占總面積的47%,荒坡地占27.5%,平原占34%,其它(河流、水域)占2%。地勢西北高,南東低,北部為山區,中部為丘陵區,南部為科爾沁草原沙土波狀平原。最高海拔1 541米,最低海拔266.8米,平均海拔450米 平均海拔430米。屬中溫帶半幹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全旗平均氣溫5.5℃,無霜期95—140天,年均降水量300—400毫米。
  
  歷史沿革
  
  清順治年間設旗。科爾沁,為明代蒙古族部落名,意為“帶弓箭的近衛軍”。阿魯,意為“山陰”、“北”,因該部曾駐牧杭愛山之北,故名。
  春秋戰國、秦漢時代,先後屬東鬍、匈奴、烏桓、鮮卑地。隋唐時期,為契丹遊牧地。遼代為上京道烏州。 遼代,歸屬上京臨潢府。金代,為泰州屬北京路。元代為遼王耶律留哥的封地。明代,初為潢水兀良哈地泰寧衛領轄,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遊牧於額爾古納河、海拉爾河呼倫貝爾湖一帶的阿魯科爾沁部昆都倫岱青 元太祖成吉思汗之弟哈布圖哈薩爾第十五世孫率部遷居,始名阿魯科爾沁,意即北方弓箭手。明嘉靖四十三年至崇禎三年(1546-1630年),隸屬於“北元”察哈爾部。於後金天聰四年(1630年)歸順後金。後金天聰八年(明崇禎七年,1634年)分封蒙古諸藩牧地於此地,阿魯科爾沁部設前後兩旗,崇德元年並為一旗,稱阿魯科爾沁旗。 清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始建阿魯科爾沁旗,至今沿用此名稱。崇德四年(1639年),隸屬於昭烏達盟,由熱河都統節制。民國前期,隸屬熱河省。民國22年(1933年)7月,阿魯科爾沁旗淪陷,劃歸偽滿興安西省。1942年,隸屬偽滿興安總省。
  1945年8月15日日本侵略者戰敗投降,8月16日,阿魯科爾沁旗得到解放,結束日本侵略者12年殘酷統治。1945年10月,阿魯科爾沁旗人民政府成立,隸屬熱河省。1946年6月10日,中共阿魯科爾沁旗委員會成立。1949年5月20日,阿魯科爾沁旗劃歸內蒙古自治區。1969年8月1日,隨昭烏達盟劃歸遼寧省。1979年7月1日,劃歸內蒙古自治區。(以上根據有關網站資料整理)
  
  2000年,阿魯科爾沁旗轄6個鎮、10個鄉、11個蘇木:天山鎮、天山口鎮、坤都鎮、雙勝鎮、巴彥花鎮、紹根鎮、道德蘇木、柴達木蘇木、巴拉奇如德蘇木、巴彥諾爾蘇木、巴彥溫都爾蘇木、巴彥包勒格蘇木、罕蘇木蘇木、紮嘎斯臺蘇木、寶力召蘇木、呼和格日蘇木、賽罕塔拉蘇木、巴彥包特鄉、東沙布臺鄉、道倫百姓鄉、新民鄉、白城子鄉、平安地鄉、崗臺鄉、烏蘭哈達鄉、先鋒鄉、蕎麥塔拉鄉。其中牧區蘇木(鎮)13個,農區鄉(鎮)2個,半農半牧區鄉(鎮)12個,共有382個村(嘎查)。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旗總人口297090人,其中各鄉鎮蘇木人口(人): 天山鎮 53605 天山口鎮 13960 雙勝鎮 14648 坤都鎮 9894 巴彥花鎮 11219 紹根鎮 8908 養麥塔拉鄉 11960 道倫百姓鄉 3447 新民鄉 15686 東沙布爾臺鄉 10630 烏蘭哈達鄉 14970 先鋒鄉 15666 肖臺鄉 9421 巴彥包特鄉 8185 平安地鄉 9519 白城子鄉 12213 巴彥包勒格蘇木 7077 巴彥溫都爾蘇木 8752 罕蘇木蘇木 7518 賽罕塔拉蘇木 6686 寶力召蘇木 4149 紮嘎斯臺蘇木 7874 道德蘇木 5097 柴達木蘇術 7252 巴拉奇如德蘇木 7928 巴彥諾爾蘇木 9452 呼和格日蘇木 1374 
  2001年,撤銷呼和格日蘇木、道德蘇木、寶力召蘇木、紮斯臺蘇木、道倫百姓鄉、平安地鄉。區劃調整後,全旗轄21個鄉鎮蘇木。2002年末,全旗總人口29.6萬人。有蒙古、漢、回、滿、朝鮮、達斡爾等13個民族,其中蒙古族占總人口的36.6%,漢族占60.9%。
  
  阿魯科爾沁旗轄8個鎮、8個鄉、7個蘇木:天山鎮、天山口鎮、雙勝鎮、坤都鎮、巴彥花鎮、紹根鎮、紮嘎斯臺鎮、道德鎮、蕎麥塔拉鄉、新民鄉、東沙布臺鄉委會、烏蘭哈達鄉、先峰鄉、崗臺鄉、巴彥包特鄉、白城子鄉、巴彥包勒格蘇木、巴彥溫都爾蘇木、罕蘇木蘇木、賽漢塔拉蘇木、柴達木蘇木、巴拉奇如德蘇木、巴彥諾爾蘇木。
  
  2006年,阿魯科爾沁旗將現有的23個蘇木鄉鎮(7個蘇木、8個鄉,8個鎮)調整為11個蘇木鄉鎮(3個蘇木,2個鄉,6個鎮)。
  撤銷崗臺鄉、蕎麥塔拉鄉,將2鄉原管轄的行政區域整建製並入天山鎮。合併後天山鎮總面積為503.8平方公裏,總人口32500人,轄32個村民委員會。鎮人民政府駐地設在原天山鎮政府所在地天山。
  撤銷白城子鄉,將其原管轄的行政區域整建製並入天山口鎮。合併後天山口鎮總面積為490平方公裏,總人口35500人,轄27個村民委員會。鎮人民政府駐地設在原天山口鎮政府所在地新風。
  撤銷巴彥包特鄉,將其原管轄的行政區域整建製並入雙勝鎮。合併後雙勝鎮總面積為321. 1平方公裏,總人口22900人,轄16個村民委員會。鎮人民政府駐地設在原雙勝鎮政府所在地雙勝。
  撤銷烏蘭哈達鄉,將其原管轄的行政區域整建製並入先鋒鄉。合併後先鋒鄉總面積為466. 9平方公裏,總人口31500人,轄25個村民委員會。鄉人民政府駐地設在原先鋒鄉刁傢段村。
  撤銷東沙布爾臺鄉,將其原管轄的行政區域整建製並入巴彥花鎮。合併後巴彥花鎮總面積為506. 2平方公裏,總人口25900人,轄22個村民委員會。鎮人民政府駐地設在原巴彥花鎮政府所在地五一。
  撤銷巴彥諾爾蘇木,將其原管轄的行政區域整建製並入巴拉奇如德蘇木。合併後巴拉奇如德蘇木總面積為1006.4平方公裏,總人口17200人,轄12個嘎查委員會、5個村民委員會。蘇木人民政府駐地設在原巴拉奇如德蘇木政府所在地達蘭花。
  撤銷道德鎮、柴達木蘇木,將2蘇木鎮原管轄的行政區域整建製並入紹根鎮。合併後紹根鎮總面積為2099. 9平方公裏,總人口22100人,轄20個嘎查委員會、3個村民委員會。鎮人民政府駐地設在原紹根鎮政府所在地紹根。
  撤銷紮嘎斯臺鎮,將其原管轄的行政區域整建製並入賽罕塔拉蘇木。合併後、賽罕塔拉蘇木總面積為2304.6平方公裏,總人口17500人,轄26個嘎查委員會。蘇木人民政府駐地設在原賽罕塔拉蘇木查巴音塔拉嘎查。
  撤銷巴彥溫都爾蘇木、巴彥包勒格蘇木,將2蘇木原管轄的行政區域整建製並入罕蘇木蘇木。合併後罕蘇木蘇木總面積為4940.3平方公裏,總人口23300人,轄30個嘎查委員會。蘇木人民政府駐地設在原罕蘇木蘇木政府所在地烏日都呼布。
  坤都鎮、新民鄉原建製及行政區域管轄範圍不變。
  阿魯科爾沁旗蘇木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後,轄天山鎮、天山口鎮、雙勝鎮、巴彥花鎮、紹根鎮、坤都鎮、巴拉奇如德蘇木、賽漢塔拉蘇木、罕蘇木蘇木、先鋒鄉、新民鄉和天山街道辦事處。
歷史沿革
  科爾沁部原居住在額爾古納河、海拉爾河和呼倫湖一帶。明代中期東遷至嫩江一帶。明宣德七至八年(1432—1433年),阿岱汗和阿魯臺太師率領一部分科爾沁人東遷,到大興安嶺以東的嫩江流域駐牧。從此,這部分科爾沁人就被稱為“嫩江科爾沁”,簡稱“嫩科爾沁”。仍然留駐原地的科爾沁人,則被稱為“阿魯科爾沁”。
  明宣德七至八年(1432—1433年),哈撒兒傢族傳至十三世為圖美尼雅哈奇,圖美尼雅哈奇的次子巴袞諾顔,留牧於呼倫貝爾地方。巴袞諾顔的長子昆都倫岱青,其部稱阿魯科爾沁(蒙語“阿魯”意為“山北”),以與駐牧到大興安嶺以東的嫩江流域科爾沁人區分。明嘉靖四十三年至崇禎三年(1546~1630年),隸屬於察哈爾部。於後金天聰四年(1630年)歸順後金,天聰八年(1634年),阿魯科爾沁部設前後兩旗,崇德元年並為一旗,稱阿魯科爾沁旗,相當於今阿魯科爾沁旗和開魯縣西南部地區。阿魯科爾沁與四子部落,以及烏拉特、茂明安、翁牛特等部落統稱阿魯蒙古。
旗情概況
  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
  阿魯科爾沁旗為蒙古語,阿魯是山北之意,科爾沁意為弓箭手。簡稱阿旗。阿魯科爾沁旗位於內蒙古自治區中部,赤峰市東北部。地理位置在北緯43°21′43″--45°24′20″,東經119°02′15″--121°01′。東部與通遼市紮魯特旗、開魯縣接壤,西與巴林左旗、巴林右旗為鄰,南與開魯縣、翁牛特旗隔河相望,北和錫林郭勒盟西烏旗、東烏旗毗連。
  阿旗地處大興安嶺南段山地東麓,地質構造係新華夏構造帶東段、西拉沐淪河構造帶北側。地貌地勢表現為山巒起伏、丘陵廣布、平川狹長,總體為北西高、東南低,海拔最高1540米,最低261米,平均海拔430米,是大興安嶺中山山地嚮科爾沁沙地過渡帶。年均氣溫5.5℃,年日照時數2760—3030小時,極端最高氣溫40.6℃,極端最低氣溫-32.7℃,年平均積溫2900~3400℃,年均降雨量300-400毫米,無霜期95-140天,屬典型的大陸型氣候。
  全旗南北狹長最長達232公裏,東西最寬約114公裏,總面積為14277平方公裏。全旗轄11個鄉(蘇木)、鎮,一個天山辦事處,245個村(嘎查),總人口29.6萬人,共有13個民族,蒙族人口11.3萬人,漢族人口17.6萬人,形成蒙古族為主體,漢族占多數,以牧為主,農牧結合多種經濟兼營的蒙古民族聚居的農牧業地區。
行政區劃
  阿魯科爾沁旗轄6個鎮、2個鄉、3個蘇木、1個辦事處。
  鎮:天山鎮、天山口鎮、雙勝鎮、坤都鎮、巴彥花鎮、紹根鎮
  鄉:新民鄉、先峰鄉
  蘇木:罕蘇木蘇木、賽漢塔拉蘇木、巴拉奇如德蘇木
  辦事處:天山辦事處
經濟發展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阿旗經濟得到迅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國民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均取得較大成就。1998年,國內生産總值6.69億元,全旗工農業總産值達5.85億元,其中農業産值3.11億元;全旗財政收入6709萬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915元,其中牧民人均純收入85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47元。
  阿魯科爾沁旗是以牧為主的旗,畜牧業經濟為主要經濟支柱。種植業生産能力逐年提高,有耕地面積155萬畝,正常年景糧食總産量15—20萬噸,主産緑豆、小豆等,僅緑豆年總産達萬噸左右,是本旗農産品主要出口産品。年産玉米、高粱7萬噸左右,具備了發展飼料加工和釀造業的深厚基礎。
  全旗工業經濟日益發展,1998年末,工業總産值達4.56億元,主要工業産品有原煤、原油、水泥、皮革、絨毛、地毯、羊毛(絨)衫、天然食品加工、肉食品係列加工等産品300多種。
自然資源
  阿旗土地、水、林業、畜産品、土特産、礦産、石油資源豐富,其中礦産資源目前衹開發大理石、石灰石、沸石、煤、石油、建築石材等少數品種,膨潤土、珍珠岩開發剛剛開始,且開發深義和規模有待進一步發展,其餘在大部分有待勘測和開發利用。
交通通訊
  郵電通訊條件較好。全旗27個蘇木鄉鎮全部進入全國程控電話網,移動通訊業務正在發展,郵政業務已由幾種發展到目前的特快專遞、禮儀電報等十幾種業務。
  交通運輸條件較好。全旗公路通車里程為917.2公裏,公路貨運量已達52萬噸,貨運周轉量已達4146萬噸公裏,集通鐵路橫貫旗境內117公裏,已於1995年正式運營,境內站點4處,鐵路運輸配套設施正在建設中,客運能力逐步提高,國有、集體、個體運輸力量基本適應經濟發展需要。
英文解釋
  1. n.:  Aluke'erqin Qi District
相關詞
????業公司????務管理局
包含詞
阿魯科爾沁旗賓館阿魯科爾沁旗醫院阿魯科爾沁旗天山第一中學
阿魯科爾沁旗????務管理局阿魯科爾沁旗成人教育中心阿魯科爾沁旗皮革廠
阿魯科爾沁旗天山羊毛衫廠阿魯科爾沁旗蒙醫院阿魯科爾沁旗中醫院
阿魯科爾沁旗中醫醫院阿魯科爾沁旗衛生防疫站阿魯科爾沁旗賓館飯店
赤峰製藥廠阿魯科爾沁旗分廠阿魯科爾沁旗國營民族大酒店阿魯科爾沁旗肝炎癲癇專科醫院
分類詳情
張開新民鄉張開天山鎮張開雙勝鎮張開巴彥花鎮
張開先鋒鄉張開天山口鎮張開坤都鎮張開紹根鎮
張開先峰鄉張開罕蘇木蘇木張開賽漢塔拉蘇木張開巴拉奇如德蘇木
張開天山街道張開天山辦事處張開賽罕塔拉蘇木紮嘎斯臺鎮
道德鎮蕎麥塔拉鄉東沙布爾臺鄉烏蘭哈達鄉
崗臺鄉巴彥包特鄉白城子鄉巴彥包勒格蘇木
巴彥溫都爾蘇木柴達木蘇木巴彥諾爾蘇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