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郵編:015200 代碼:150822 區號:0478
拼音:Dèng Kǒu Xiàn,Dengkou Xian
磴口縣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西部,南鄰寧夏回族自治區。總面積4167平方千米,總人口12萬人(2006年)。全縣轄3個鎮、1個蘇木:巴彥高勒鎮、隆盛合鎮、渡口鎮、沙金套海蘇木。縣人民政府駐巴彥高勒鎮。境內有烏蘭布和農場、巴彥套海農場、哈騰套海農場、包爾蓋農場、納林套海農場。
歷史沿革
1929年設縣,因磴口鎮得名。
?年,磴口縣轄:巴彥高勒鎮、隆盛合鎮、哈騰套海蘇木、沙金套海蘇木、小官井蘇木、渡口鄉、壩塄鄉、補隆淖爾鄉、協城鄉、糧臺鄉、公地鄉。
2000年,磴口縣轄4個鎮、4個鄉、3個蘇木。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117561人,其中各鄉鎮蘇木人口(人): 巴彥高勒鎮 44124 補隆淖鎮 4557 協成鎮 4605 隆盛合鎮 7935 糧臺鄉 8348 壩楞鄉 3044 渡口鄉 11268 公地鄉 4679 沙金套海蘇木 2830 哈騰套海蘇木 3662 小官井蘇木 3321 烏蘭布和農場虛擬鄉 4133 巴彥套海農場虛擬鄉 2345 哈騰套海農場虛擬鄉 4437 包爾蓋農場虛擬鄉 3605 納林套海農場虛擬鄉 2893 沙漠林業實驗中心虛擬鄉 1775
某年磴口縣行政區劃一覽:全縣轄4個鎮、2個鄉、2個蘇木:巴彥高勒鎮、補隆淖爾鎮、協城鎮、隆盛合鎮、渡口鄉、公地鄉、沙金套海蘇木、哈騰套海蘇木。 |
|
磴口縣地處東經107o05′,北緯40o13′,屬內蒙古自治區西部縣級。位於巴彥淖爾市西南部。東連杭錦後旗,北與烏拉特後旗接壤,西靠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南隔黃河與鄂爾多斯市杭錦旗相望。面積4166.6平方公裏。人口11.53萬,蒙古族0.42萬人,其他少數民族0.97萬人。轄7個鄉、3個蘇木和2個鎮。
縣人民政府駐巴彥高勒鎮。 |
|
漢代曾置臨戎、三封、窳渾3個縣。後植被破壞,黃沙吞噬,成了北方少數民族遊牧地。
清代為蒙古族阿拉善王爺的萊食地,俗稱王爺地。
1929年置縣。
1960年改設巴彥高勒市。
1964年撤市復設蹬口縣。
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初曾為巴彥淖爾盟行政公署所在地。 |
|
“磴口”名稱源於舊磴口(今阿拉善盟阿左旗巴音木仁蘇木駐地)。“磴”,石之階。黃河流至磴口處為南北嚮,磴口在黃河西岸,由於該岸河槽基層堅硬,河水不易衝淘,而上層覆蓋着鬆散的沙壤土,易衝淘,這樣水漲水落,久而久之便留下一級級臺階。磴口又是黃河東西交通之重要渡口,故而得名。1926年以前,阿拉善王爺在此設磴口署(相當於區)。1926年馮玉祥將軍五原誓師後,響應北伐,經過磴口時發現此處物産豐富,漢民居多,又屬交通要道,先設立兵站,後上報國民政府批準建立磴口縣,先後隸屬寧夏、甘肅、內蒙古。解放後雖然新政府移駐三盛公,但依然沿用舊名,稱磴口縣人民政府。 |
|
地貌明顯分為三個部分,東北部為河套平原,地勢乎坦,海拔1950米左右;西北部為狼山山地,最高海拔2046米;其餘地區是沙漠半沙漠,是烏蘭布和沙漠的東北邊緣。黃河流經東南邊緣,全縣大部分地區能引黃自流灌溉。有大小湖泊18個,水面2.25萬畝。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7.4℃,年降水量148.6毫米,無霜期130天。 |
|
磴口縣轄4個鎮、2個鄉、2個蘇木:
鎮:巴彥高勒鎮、補隆淖爾鎮、協城鎮、隆盛合鎮
鄉:渡口鄉、公地鄉
蘇木:沙金套海蘇木、哈騰套海蘇木
農場:烏蘭布和農場、巴彥套海農場、哈騰套海農場、納林套海農場、沙漠林業實驗中心。 |
|
磴口縣境內藴藏着豐富的礦産資源,目前已發現的有20多種,其中金屬礦有金、銀、銅和鐵,非金屬礦有紅柱石、白瓷石、大理石、花崗岩、硅石、毒砂、雲母、石榴子石、鉀長石、建築用砂石、粘土及礦泉水等。已探明儲量的銅礦、紅柱石礦、白瓷石礦和純天然礦泉水四種礦産資源,儲量可觀、品位高、埋藏淺、易開採利用的有銅礦、粘土、紅柱石、硅石及礦泉水。 |
|
農業主要分佈在沿黃河的平原地帶上,土地肥沃,水利資源豐富。糧食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糜黍等。1990年糧食産量49950噸。經濟作物主要有甜菜、葵花籽、酒花等。聞名中外的河套蜜瓜(華來士),該縣所産質量最佳。牲畜有羊、牛、馬、駱駝等。1990年農業總産值11625.1萬元。1998年全縣農業總産值達到47025萬元。在植樹造林、治理沙漠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工業上有電力、化工、建材、農機、塑料製品、皮毛加工、地毯等門類。1998年工業總産植4337萬元。包蘭(包頭至蘭州)鐵路、包銀(包頭至銀川)公路橫貫縣境東南部。1958年建成的三盛公黃河鐵路大橋,在縣城東南2.5公裏處,是包蘭鐵路綫上的重要橋梁。1998年底,縣內公路遍及全鄉四通八達,所有的鄉鎮、蘇木都通了車。1961年竣工的黃河三盛公樞紐工程,不但灌溉着500多萬畝農田,而且便利了黃河兩岸的交通。境內有多處古城、古墓遺址。 |
|
建製與縣名
磴口縣建製始於1926(民國十五年)。1926年,馮玉祥國民革命軍在五原誓師挺進西北,路經王爺地(當時磴口地區歸阿拉善王爺管轄)時,看到沿黃河一帶農牧發達、人口稠密,特別是到了當時的水陸碼頭磴口(今阿拉善左旗巴音木仁蘇木)後,看到街井有序,商旅雲集,????業稅收豐厚,遂决定在磴口設縣,管轄上至烏海西下到四壩沿河一綫,並將設縣治理意圖擬文上報當時武漢國民政府,委任了臨時縣長,於此磴口縣正式建製。國民政府正式行文批復是1929年。
從1926年設縣治到1931年,磴口地區雖有縣治之名沒有縣治之實,地方控製權仍在阿拉善王爺手中。磴口縣國民黨縣政府衹有幾個人,另設一個稅局,人員不多,政府通過收一部分商貿稅維持幾十個人的薪俸。1932年以後,即馬鴻逵入主寧夏,為加強其統治,以利搜刮民脂民膏,纔正式任命了縣長,設置了村鄉保甲機構。
1949年10月23日繼綏遠9.19起義後,寧夏宣佈和平解放。國民黨磴口縣政府一班官吏覺大勢已去,紛紛逃亡,有一些試圖隱蔽得以東山再起,有的解甲歸田,衹留下幾個人看門護院,結果土匪乘機劫掠,洗劫後放火燒毀縣政府,所有財産檔案化為灰燼,無一幸免。寧夏宣佈和平解放的同時,中國共産黨磴口縣委在銀川組建,經過暫短培訓休整後,以縣委書記楊力生,縣長李爾直為首的縣委一班人分批赴磴口接管磴口縣工作。先期到達的人把磴口實際情況反映到縣委後,經請示寧夏省委,决定將磴口縣委設在三盛公(今巴彥高勒舊城區),磴口縣於此而沿用下來。
地區歷史歸屬
有文字記載的歸屬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春秋末戰國初,趙國“鬍服騎射”迅速強大,不斷北擴邊境,長城修到高闕塞,磴口地區為趙屬地。秦滅六國,北擊匈奴,奪取了整個河套地區,置九原郡,磴口隸屬九原郡。秦末戰爭直到漢武帝數百年間,磴口復為匈奴牧地。漢武帝時代,西漢國力強盛,興兵大規模徵討匈奴,到公元二世紀初基本控製了包括河套在內的大片領土,並在河套沿河設縣34個。今境內有古城遺址三處,據歷史學家考證為西漢三封縣古城(120年置),臨戎縣(124年置)和窳渾縣古城(127年置)。臨戎古城曾為朔方郡治所,窳渾曾為西部都治所。漢末到隋先後隸屬於前趙、後趙、前秦、後秦、北魏。隋初到唐隸屬於九原郡。宋、遼、金、夏時為西夏屬地。元滅西夏,磴口地區屬寧夏。清初,地屬阿拉善額魯特旗管轄。民國十五年(1926年)磴口設立縣製隸屬寧夏省。1954年隨蒙古自治州劃入甘肅省,1956年劃歸內蒙古自治區,屬巴彥淖爾盟,2003年隸屬巴彥淖爾市。
2000年,磴口縣轄4個鎮、4個鄉、3個蘇木。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117561人,其中各鄉鎮蘇木人口(人): 巴彥高勒鎮 44124 補隆淖鎮 4557 協成鎮 4605 隆盛合鎮 7935 糧臺鄉 8348 壩楞鄉 3044 渡口鄉 11268 公地鄉 4679 沙金套海蘇木 2830 哈騰套海蘇木 3662 小官井蘇木 3321 烏蘭布和農場虛擬鄉 4133 巴彥套海農場虛擬鄉 2345 哈騰套海農場虛擬鄉 4437 包爾蓋農場虛擬鄉 3605 納林套海農場虛擬鄉 2893 沙漠林業實驗中心虛擬鄉 1775 |
|
磴口縣地處中緯度內陸,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全年大部分時間受高空西風環流控製,天氣係統多自西嚮東移動,盛行西南風,歷年平均風速3.0米/秒,瞬間最大風速28米/秒。平均日照時數3 210小時,占全年可照時數的72%。全年平均相對濕度47%,歷年平均降水143.9毫米,平均蒸發量2 327毫米,為降水的16.5倍。歷年平均氣溫7.6℃,無霜期136天。平均年總輻射153.66千卡/釐米2,為全盟總輻射最高、無霜期最長的旗縣之一。2002年,全年降水總量159.7毫米,比歷年平均值高15.8毫米,比上年高41.6毫米。且降水集中在6~9月份。年平均氣溫9.4℃,比歷年平均值高1.8℃,與上年持平。全年日照時數3 233.5小時,與歷年平均值基本持平,比上年低143.5小時。全年平均風速2.7米/秒,比歷年平均值低0.3米/秒,比2001年降低0.1米/秒。全年無霜期265天,比歷年平均值長129天,比上年長11天。全年蒸發量2 505.3毫米,比歷年平均值高178.3毫米。全年出現揚沙11天,沙塵暴3次,最大凍土層深58釐米。 |
|
磴口最主要的地表水是黃河。黃河從糧臺鄉南部二十裏柳子流入縣境,沿糧臺鄉、渡口鄉兩鄉東部邊緣,由渡口鄉北部祥太東流出本縣。大勢流嚮由南嚮東北,境內全長52公裏。河流面積5.1萬畝,平均寬約760米,河水年平均流量在580~1 600立方米/秒之間,年流總量約310億立方米。全縣引黃灌溉,幹渠分支渠共5條,總長為145.98公裏,毛灌面積130.7萬畝,幹渠及大小支、鬥、農、毛渠配套,形成密佈如織的灌溉網絡。 |
|
磴口縣歷年平均風速3米/秒,可滿足中、小型風力機工作,為風能資源較豐富地區。引黃總幹渠建水電站1處,現年發電量為600萬度。域內東部為平原,中西部沙漠,北部山區。除山區外,域內絶大部分可引黃河灌溉,年引水總量1.8~2億立方米以上,總灌溉面積68萬畝。珍貴動植物:黃河鯉魚,中藥材甘草,總面積約20餘萬畝,年采掘量40~50萬斤;還有蓯蓉、鎖陽名貴藥材,黃河縣境內水域面積20餘萬畝。 |
|
- n.: Dengkou County
|
|
磴口 |
|
內蒙古 | 狼山 | 京劇 | 劇目 | 巴彥淖爾市 | 地理 | 磴口一中 | ????業公司 | ????務管理局 | 磴口縣大學生文化交流服務協會 | |
|
|
磴口縣第一中學 | 磴口縣人民醫院 | 磴口縣中蒙醫院 | 磴口縣????務管理局 | 磴口縣大學生協會 | 磴口縣婦幼保健站 | 內蒙古磴口縣輕工藝品公司 | 內蒙古磴口縣防疫站 | 內蒙古磴口縣衛生防疫站 | 磴口縣大學生文化交流服務協會 | 內蒙古自治區磴口縣黃河飯店 | 內蒙古巴彥淖爾盟磴口縣鞋業塗料總公司 | 內蒙古磴口縣巴彥淖爾盟皮革製鞋廠 | |
|
|
協城鎮 | 渡口鄉 | 渡口鎮 | 公地鄉 | 哈騰套海蘇木 | 巴彥高勒鎮 | 隆盛合鎮 | 沙金套海蘇木 | 烏蘭布和農場 | 巴彥套海農場 | 哈騰套海農場 | 包爾蓋農場 | 納林套海農場 | 補隆淖鎮 | 沙漠林業實驗中心 | 補隆淖爾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