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 >遼寧 >鐵嶺 > 鐵嶺縣
顯示地圖
目錄
行政區劃代碼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code
  211221
縣情概況 County of situation
  鐵嶺縣位於遼寧省北部,是遼寧省鐵嶺市下轄的一個縣,南依瀋陽,東鄰撫順,西接鐵法礦區,中環鐵嶺市區,面積2231平方千米,人口38萬。郵政編碼112000。縣人民政府駐鐵嶺市銀州區南馬路15號。鐵嶺縣地處交通要道,京哈電氣化鐵路、京哈高速公路縱貫境內,縣內鄉鄉通油路,村村通公路,交通十分便捷。全縣幅員面積2249平方公裏,人口38萬,共轄216個行政村。
  鐵嶺縣資源豐富,物阜糧豐。全縣地貌呈“五山一水四分田”,山水村田兼有,宜於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105萬畝耕地平坦肥沃,歷來是遼寧省較為發達的農業區,糧食肉蛋魚生産頗具優勢。糧食産量42萬噸以上,主産玉米、水稻、大豆,質量優良。境內水源充足,遼河及其8條支流縱橫交匯,建有16座大中小型水庫。位於城東40公裏處的榛子嶺水庫,水碧山青,美景天然,為旅遊休假、垂釣泛舟的理想去處。東部山區有廣茂的森林,大量的林果産品,以及山野菜、中草藥等資源。全縣已發現的礦産資源多達20餘種,其中有北京地鐵和毛澤東主席紀念堂采用過的“鐵嶺紅”大理石,享有“亞洲一號”盛譽的玄武岩,可用於碑刻的優質石材──“王千”青石以及含鈣量高、藴藏量大的石灰石,還有金、銅、鐵、鋅、煤炭、菱鎂岩等多種寶貴的金屬、非金屬資源。
  鐵嶺縣屬工業基礎較好,擁有建材、煤炭、橡膠、化工、機電、農機、鑄造、針織、服裝、印刷、等行業,生産企業37傢,其中出口創匯企業8傢,建材、橡膠等骨幹企業4傢,産品達150餘種。新擴建的立新水泥廠年生産能力達20萬噸,生産的礦渣硅酸????水泥為省、部優産品,液壓橡膠密封件廠是遼北密封件生産的專業廠傢,部分産品為中國一汽配套。外嚮型經濟發展較快,縣鄉共創辦30余家“三資”企業。
  鐵嶺縣歷史優久,人文鼎盛。明清以來頗多名人,明代鎮遼總兵李成梁、李如鬆父子祖居鐵嶺,清代著名書法傢、詩人魏燮均,著名詩人鄭文焯,著名指書傢高其佩,《紅樓夢》後四十回作者高鶚,均為鐵嶺人。特別是一代偉人周恩來少年時代曾就讀於鐵嶺銀崗書院,更為鐵嶺山川增添了光彩。
自然地理 Physical Geography
  地形地貌
  境內地勢呈東高西低。東部為低山丘陵,屬吉林哈達嶺的延續部分,海拔平均在200-300米之間。西部為遼河衝積平原,地勢平坦,土壤肥沃。
  大臺山位於鐵嶺縣鎮西堡鎮境內,距城區14公裏,海拔225.4,孤峰矗立,拔地而起,幅員4.4平方公裏,登山遠眺東看開原市,南看鐵嶺城,西南夜看瀋陽城,西看鐵法調兵山,北有遼河灣,山腳下是汪河水庫,大臺山山體南北走嚮,頂峰東南西三面山坡陡峭,怪石嶙峋,北坡分成四支緩緩落下,形似一隻展翅翺翔藍天的雄鷹。
  氣候特點
  鐵嶺縣處於中溫帶亞濕潤區季風型大陸性氣候,熱量充足,年平均光照2600小時左右,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7.3℃。一月平均氣溫-13.5℃,最低氣溫-34.3℃;七月平均氣溫24.4℃,最高氣溫35.8℃。年平均降水量675毫米,雨水充沛,雨熱同季,無霜期146天左右。
  水文狀況
  遼河斜貫鐵嶺縣境西北,柴河、凡河、王河等8條河流縱橫交錯嚮西註入遼河。
  自然資源
  全縣有耕地118萬畝。野生榛林墾復面積達15萬畝,被國傢林業局認定為“中國榛子之鄉”。境內遼河及8條支流縱橫交錯,有16座大中型水庫。已查明礦藏20餘種,鉀長石、鈉長石儲量居亞洲之首,有被毛主席紀念堂和北京地鐵選用的“鐵嶺紅”大理石、“亞洲一號”之稱的玄武岩和用於碑刻的優質石材——“王千青石”,以及含鈣量高、藴藏量大的石灰石,還有金、銅、鐵、鋅、煤炭、菱鎂岩等多種寶貴的金屬、非金屬資源。全國最大的坑口發電廠——鐵嶺電廠坐落境內,裝機總容量達120萬千瓦。
地名來源 Source place names
  鐵嶺縣名源於鐵嶺衛,史稱富州、銀州。明洪武二十六年 (1393年)置鐵嶺衛於銀州 (今鐵嶺市)。清康熙三年(1664年)廢鐵嶺衛置鐵嶺縣
歷史沿革 History
  鐵嶺縣春秋戰國時為東鬍族活動區。
  秦、漢時屬遼東郡。東漢時屬玄菟郡。三國魏時因之。
  東晉元興三年(公元404年)被高句麗割據,直至隋末唐初。
  唐高宗總章元年(公元668年)屬安東都護府延津州地。
  五代十國時為契丹所據。
  遼為銀州地,屬東京道。
  金屬鹹平府。元復稱銀州,仍屬鹹平府。
  明治鐵嶺衛,隸屬遼東都司。
  清康熙三年(1664四年)廢鐵嶺衛,置鐵嶺縣,屬奉天府。
  民國初沿稱鐵嶺縣,屬奉天省遼瀋道。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被日本帝國主義侵占。
  1937年12月增設鐵嶺市。
  1945年“九·三”勝利後,建立鐵嶺縣民主聯合政府。
  1946年三月國民黨進駐,設鐵嶺縣政府。我縣人民政府遷至今法庫縣蛇山溝。
  1948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我軍解放鐵嶺縣,縣人民政府遷回銀州鎮,屬遼西省,
  1954年劃歸遼寧省。
  1956年屬遼寧省鐵嶺專區。
  1959年屬瀋陽市。
  1964年屬瀋陽專區。
  1968年劃歸鐵嶺地區行政公署領導。現為鐵嶺市轄縣。
文物古跡 Relics
  青竜山山城
   
  鐵嶺縣催陣堡鄉張樓子村西南1.5公裏處的凡河南岸,是遼東地區最靠近遼河東岸的一處高句麗山城。青竜山山城大致可分為東、西兩個部分:西部地區是一條南北嚮的狹長溝𠔌,是比較封閉的“城中城”;東城區以中間一道東西嚮的馬鞍裝山梁將其分作南北兩部。整個山城有南、西、北3個城門。城內有瞭望臺、“點將臺”、蓄水池、城內盤道、“高麗坡”等遺跡。山城基本呈橢圓形,城墻全長2213米。
  催陣堡高句麗山城
  催陣堡高句麗山城 
  催陣堡高句麗山城位於鐵嶺縣東南,凡河北岸,是高句麗中期具有代表性的軍事城。大約建於公元前37年至公元668年,位於凡河北岸東西走嚮山脈中部的甕型山𠔌中,屬簸箕型山城。山城呈不規則長方形,東西長2公裏,南北長1.5公裏,周長5200米,至少可容納一個萬人大軍。山城有南、北兩個城門,城墻以土、石混築,最高處可達6至7米。現城內有攔水壩、蓄水池、角臺、營房等遺址,是東北地區保留的最大的一座高句麗山城。
  李成梁、李如鬆墓
  李成梁墓址位於催陣堡鄉新墳村,墓前曾有石碑、石人、石馬,但因年久失修,已埋入土中;李如鬆墓在催陣堡鄉小屯村,墓前尚存部分石人、石馬、石羊、石人裝束仍可見,石馬石羊形態仍可辨。李成梁(1526~1615),明朝名將。字汝契、朝鮮族、鐵嶺人。兩次任遼東總兵,在鎮遼期間,屢獲戰功。李如鬆 (1549-1598),字子茂,號仰城,遼東鐵嶺衛人。遼東總兵李成梁之長子,明朝名將,萬歷中期援朝鮮,以其抗倭成就名垂千古,其中猶值得贊嘆的是他指揮的聞名世界的壬辰抗倭戰爭,出任遼東總兵,後在與蒙古部落的交戰中陣亡。
歷史事件 Historical events
  明清十五堡之役
  十五堡之役是繼撫順之役以後,後金首領努爾哈赤試探性進攻明朝的第二大戰役,此役中曹雪芹太高祖父曹世選被俘淪為正白旗包衣奴,此役後清軍正式徵明,依次攻占遼北、遼南和遼西等關外明土,後入主中原,統一全國,關東曹氏傢族曹世選一支也隨清軍回遷關內,成為清皇室內務府世奴。十五堡之役的導火綫是明朝禁止並驅逐在明邊墻內柴河、三岔兒、撫安等地耕種的建州女真人。據《清太祖實錄》載,努爾哈赤於1618年5月17日統兵徵明。是役,攻剋鐵嶺凡河流域堡城15座,招服1座,俘獲明朝人口30萬,其中包括曹雪芹太高祖父曹世選和高祖父曹振彥。
歷史名人 Historical figures
  鐵嶺縣史稱富州、銀州,清康熙三年設縣至今,歷史悠久,人文鼎盛。有“紅學文化之鄉”和“小品藝術之鄉”的美稱,是文學巨匠曹雪芹的關外祖居故裏,著名笑星趙本山、潘長江都是從鐵嶺縣劇團走出去的演員。
  鐵嶺縣還孕育了一代指畫宗師高其佩、清代書法傢魏燮均、明代大將李成梁、蘇聯紅軍中國團團長任輔臣等傑出人物。幼年曾求學於此的周恩來總理親切稱鐵嶺為“第二故鄉”。
  任輔臣
  任輔臣(1884--1918),中國第一位布爾什維剋。參加俄國十月革命的偉大共産主義戰士;傑出的華工領袖;蘇俄紅軍“中國紅鷹團”團長。任輔臣出生於鐵嶺縣鎮西堡鄉河夾心村。少年時曾就讀於鐵嶺著名的銀岡書院,並先後在鐵嶺、瀋陽、哈爾濱生活、學習和做工。20世紀初的中國,內憂外患,苦難深重,已陷入極度的危機深淵之中。黑暗的現實深深激發了青年任輔臣救國救民的使命感。任輔臣17歲時曾到俄修築的中東鐵路做錄事(書記員),學會了俄語。1908年,24歲的任輔臣在哈爾濱俄軍官學堂做漢語教官時,結識了還處於秘密狀態的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的青年軍官,開始接觸無産階級革命理論,並於這一年秘密加入了當時中國工人稱之為“窮黨”的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布爾什維剋),走上了革命道路。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根據協約國的規定,俄國在中國召一批華工赴俄伐木采礦。任輔臣受布爾什維剋黨的委托,以外交署員的身份,帶2000名華工奔赴俄國烏拉爾地區彼爾姆省的阿拉巴耶夫斯剋礦區,並在華工中開展革命活動。
  1917年偉大的十月革命爆發,任輔臣受命將在俄華工組建為“中國團”編入蘇俄紅軍,參加保衛新生蘇维埃政權的鬥爭。十月革命之後,蘇俄鬥爭異常激烈,戰鬥特別頻繁。“中國團”組建一年多,進行大小戰鬥上百次。由於“中國團”特別能戰鬥,常常被派到最關鍵、最艱苦的戰鬥中擔任主力,成為東部戰區最使敵人聞風喪膽的一支英雄部隊,因此被蘇维埃中央命名為“紅鷹團”。當時的《共産主義者》報和《烏拉爾工人》報稱“中國團是我們戰綫上最好的紅軍連隊之一”。11月29日深夜,擔任烏拉爾地區維雅戰場總指揮的任輔臣在與高爾察剋白匪進行的激烈戰鬥中不幸犧牲,為人類第一個社會主義政權的建立和鞏固獻出了風華正茂的青春年華。
  任輔臣犧牲後,偉大的革命導師列寧接見了他的妻子和兒女,稱贊他是勇敢的戰士,出色的指揮員,優秀布爾什維剋。1958年,周恩來總理在談到任輔臣時說:任輔臣同志早在十月革命時期就為無産階級的解放事業獻出了生命,他是我們的先烈,他的革命業績是我們國傢的光榮。1989年11月2日,前蘇聯最高蘇维埃主席團在北京舉行儀式,嚮中國國際主義英雄任輔臣追授紅旗勳章。蘇聯各大報刊,我國《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北京晚報》、《世界博覽》、以及英國《大百科全書》等都刊文介紹任輔臣的事跡。1993年11月28日,鐵嶺市人民政府在鐵嶺烈士陵園為任輔臣烈士塑像落成舉行隆重的揭幕儀式。市委、市政府領導在緻詞中說:任輔臣是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是無産階級的英雄,是中國人民的好兒子,是遼北青年的先鋒,是遼北人民的驕傲!
  魏燮均
  魏燮均(1812—1889),鐵嶺人。初名昌泰,字子亨,又名伯陽、公隱,號耕石老人,又號芷庭、老農、山人,別號鐵民、九梅居士。因慕鄭板橋(鄭板橋名鄭燮),遂改名燮均。魏燮均少年讀書,平生好學。喜古文,善書法,更好寫詩。鹹豐年間為縣學貢生(秀纔),曾在司馬臺府上做五年書記,而後回鐵嶺在城南紅杏村(今鐵嶺縣李千戶鄉紅杏屯)置田數十畝,一邊躬耕農事,一邊寄情山水,寫詩作畫。歷時30餘年,成詩3000餘首,著有《九梅村詩集》、《香雪齋筆記》、《夢梅軒雜著》、《荒史紀聞》等。
  清同治三年(1864年),已52歲的魏燮均躊躇滿志地赴京趕考,欲取功名,但未能如願。雖科考落第,但考官對其書法卻評價甚高。魏燮均書法以宋黃庭堅和明畫傢董其昌為宗,善楷書,精行草,筆勢流暢、筆力遒勁、筆意精到,俊逸超群。考官在他的捲上寫下“字震九州”批語。一時間,“字震九州魏燮均”成為與“文壓三江王爾烈”齊名之士,竟成為民間傳誦一時的楹聯。魏燮均一生攻詩,卻以書法廣聞於朝,在東北更是名聞遐邇。
  魏燮均老年隱居山村,不履城市,經常策杖於山間,日常以教書為樂,甘當窮秀纔,不爭名利,種花習字,直至光緒十五年(1889年)77歲辭世,一直過隱士生活。他在《閑居遣興》詩中寫道:“獨掩蓬門作腐儒,免爭名利效奔趨。破籬重補添荊棘,老屋新苫用葦蘆。栽樹種花為活計,寫三頁字算功夫。閑居防有詩朋至,預辦床頭酒一壺。”
  魏燮均晚年雖寄情山水,亦重親情,與老妻情誼甚篤。妻子60歲生日時,其贈詩一首,情義感人:
  魏燮均詩《贈內子》:
  貧賤夫妻老更親,白頭相敬轉如賓。
  起居每問關心切,恩愛方知結發真。
  善體性情唯有爾,若論兒女亦他人。
  獨憐文字非知己,不解吟詩已六旬。
  高其佩
  高其佩,1660年生,1734年逝世,鐵鈐(今屬遼寧)人。字韋之,號且園。隸籍漢軍,父天爵,以蔭敘宿州知州,宮至刑部侍郎,浙江????運使等。卒後謚恪勤。擅畫花鳥、走獸、人物、山水,其簡練蒼勁處,幾近明代吳偉。尤以指頭作畫著稱。侄孫高秉撰有《指頭畫說》一篇,記其畫法及軼事等。傳世畫跡有《高岡獨立圖》、《稻穗螳螂圖》、《鬆陰小琪圖》、《指畫人物》册(十頁)等。《出獵圖》,絹本,設色指頭畫。縱141釐米,橫77釐米。現藏遼寧省博物館。此圖描繪野外出獵的情景。在構圖處理上,畫面的上部以“截取”法畫了兩棵古勁老樹,占據畫面三分之一。兩棵老樹皆截取了樹幹的一段,這種特寫景雖有限,但使人回味無窮。下部以三分之二的畫面描寫了獵人狩獵的情景。其狩獵者神情形貌,生動畢肖。獵犬緊跟馬後,驚覺地回頭盯着獵物,其探頭翹尾的姿態,亦十分傳神。此圖在表現技法上亦有特色,人物衣褶、犬、馬的輪廓等綫條,用指甲勾勒,工細勁挺,隨意飛動,既拙且活。從這幅中可看到作者運指施墨極為得心應手,而不留絲毫指跡墨痕,求奔放於規矩之中,恰好地發揮了指墨作畫的特長。
  畫春水池塘不見坡岸,水面鴛鴦暢遊於垂柳之間,柳枝隨風飄曳,群鳥上下飛鳴。指墨草草,濃淡烘托,使畫面産生動感左下自題“康熙壬辰初夏,鐵嶺高其佩指頭畫”,壬辰為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畫傢四十一歲時作。
行政區劃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鐵嶺縣下轄7個鎮、7個鄉、2個民族鄉:鎮:阿吉鎮、鎮西堡鎮、新臺子鎮、腰堡鎮、凡河鎮、平頂堡鎮、大甸子鎮。鄉:蔡牛鄉、雙井子鄉、熊官屯鄉、李千戶鄉、雞冠山鄉。民族鄉:橫道河子滿族鄉、白旗寨滿族鄉。
  新臺子鎮鎮政府駐新臺子,人口3.58萬人,面積115.2平方千米,轄18個村委會:新臺子、北地、三臺子、八裏莊、徐傢湖、西孤傢了、花豹衝、索竜崗子、朱爾山、西小河口、西三傢子、鮑傢崗子、諸民屯、安心臺、新臺堡、懿路、東孤傢子、楊士屯。
  腰堡鎮鎮政府駐腰堡,人口2.59萬人,面積82.16平方千米,轄16個村委會:腰堡、范家屯、茨林子、湯牛堡子、小康屯、友誼、沙坨子、榮傢屯、東小河、大康屯、石山子、下甸子、三傢子、陳千戶、徐千戶、石傢溝。
  凡河鎮鎮政府駐阮傢窪子,人口5.67萬人,面積172.85平方千米,轄32個村委會:阮傢窪子、二臺子、新興堡、大蓮花、小蓮花、勝臺子、江河泡、五角湖、康熙樓、沙山子、得勝臺、邊傢窩棚、南高強、北高強、賀傢屯、長溝沿、藥王廟、老河灣、小凡河、黃河子、宋傢泡、楊威樓、英守屯、蘇傢屯、屈牛屯、南古城子、大凡河、城南堡、新屯、凡河站、紅光、星光。
  阿吉鎮鎮政府駐阿吉堡子,人口2.35萬人,面積115.7平方千米,轄15個村委會:阿吉堡子、朱傢窩棚、古城子、紅山咀、山河、楊屯、烏巴海、勝利、平安、隋荒地、林傢窩棚、陳平堡、白沙坨子、石砬子、魏傢窩棚。
  鎮西堡鎮鎮政府駐鎮西堡,人口3.08萬人,面積149.05平方千米,轄21個村委會:鎮西堡、後歪石砬子、前下塔子、東腰堡、東營盤、杜蔣窩棚、心田堡、東果子園、西果子園、泉眼溝、西營盤、曉興屯、黃古洞、永安堡、房身、蘆傢窩棚、木廠、腰河夾子、三臺子、養馬堡、李傢屯。
  平頂堡鎮鎮政府駐平頂堡,人口1.95萬人,面積82.16平方千米,轄10個村委會:平頂堡、高箭溝、苑傢溝、團山溝、山頭堡、建設、下屯、椴木嶺子、小紅石、羅傢溝。
  大甸子鎮鎮政府駐大甸子,人口2.59萬人,面積300.7平方千米,轄20個村委會:大甸子、當鋪屯、房身央、黑林子、平安堡、上三道溝、冰窪、馬耳山、綫麻地、撫安堡、後灣嶺子、大寶山、南康莊、大椴木衝、二道溝、英樹溝、上三傢子、老邊臺、太平寨、新墳。
  蔡牛鄉鄉政府蔡牛堡子,人口3.45萬人,面積155.29平方千米,轄32個村委會:蔡牛堡子、北長溝沿、大北地、王千總堡子、靠山屯、三橋子、石傢崗子、焦傢崗子、西二臺子、東二臺子、榆樹堡、夏傢窩棚、華傢窩棚、南長溝沿、大青東、大青西、大孤傢子、宗荒地、三棵樹、蔡傢壩、大馮傢窩棚、西貝河、增盛堡、東貝河、十五間房、沙寶臺、紅崖咀、山咀子、代三傢子、二公臺、劉傢窩棚、大臺。
  雙井子鄉鄉政府雙井子,人口2.53萬人,面積134.5平方千米,轄19個村委會:雙井子、宏偉、劉傢店、丈溝子、高傢店、桑墩子、陳傢窩棚、李傢窩棚、馬圈子、高傢窩棚、永收屯、雙樹子、范家窩棚、泡東、古洞坨、黃羊泡、狼洞坨、王傢窩棚、黑魚汀。
  熊官屯鄉鄉政府熊官屯,人口2.19萬人,面積165.12平方千米,轄17個村委會:熊官屯、文傢溝、下峪、上峪、花山、李傢班溝、下房子、土樓子、雲盤溝、小白梨溝、大白梨溝、黃石、土臺子、徐傢溝、黃金溝、八寶嶺溝、砟窯溝。
  李千戶鄉鄉政府李千戶,人口3.46萬人,面積244.77平方千米,轄33個村委會:李千戶、輔民屯、車夫屯、利民屯、小靠山屯、望寶山、大靠山屯、興傢嶺、大會試屯、小會試屯、嶺西臺、樸起屯、柴傢堡子、上臺、馬侍郎橋、崔山屯、西崔、東崔、西康莊、小屯、張樓子、營盤、花豹衝、鬆山背、西三道溝、菊花甸子、黃莊子、姚傢溝、白梨屯、腰未臺衝、上未臺衝、青山、金傢溝。
  橫道河子滿族鄉鄉政府橫道河子,人口1.43萬人,面積124.01平方千米,轄12個村委會:橫道河子、東三岔子、西三岔子、四衝、後營盤、孤山砬子、武傢溝、八傢溝、紅帶子溝、上石碑山、下石碑山、百貫屯。
  白旗寨滿族鄉鄉政府白旗寨,人口1.17萬人,面積165.89平方千米,轄10個村委會:白旗寨、腰寨子、阿達夥洛、夾河廠、孤傢子、通州夥洛、昂邦河、哈達邊、大河西、山城溝。
  雞冠山鄉鄉政府岱海寨,人口1.26萬人,面積173.61平方千米,轄13個村委會:岱海寨、下韭菜峪、上韭菜峪、下費傢堡子、腰鹿溝、岔溝、河北、溫地夥洛、羅傢荒地、竜王頂、業爾興、得勝溝、雞冠山。
社會經濟 Socio-economic
  近兩年,鐵嶺縣按照二三一的順序調整農村經濟結構,堅持工業強縣思想不動搖,以工業理念謀劃農業,加快實現由産糧大縣轉變成畜牧業大縣的目標,走出了一條符合縣情的經濟發展新路子。2004年,全縣生産總值完成27.3億元,社會固定資産投資額12.44億元,地區財政總收入2.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650元,經濟和社會事業顯現出前所未有的發展態勢,開始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的新階段。以規模企業和工業園區建設為重點,以民營經濟為骨幹,新型建築裝飾材料、橡膠、機電、礦産資源開發和農産品加工五大主導産業初具規模,培育了新新、鐵新、天河、竜泉等一大批大中型民營企業集團。2004年全縣工業産值實現42.2億元。依托農業資源優勢,以“一牧一菜”為農村經濟發展主攻方向,畜牧業産值達到11億元,奶牛飼養量達到1.6萬頭,位居全省縣級行政區之首,成為全省乳業發展第一縣。首批被確定為全省無公害食品生産示範縣和優勢優質農産品生産示範縣,保護地蔬菜面積達到8.56萬畝。城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交通事業高速發展,連續三年獲得省級公路建設文明縣榮譽。
  面對國傢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和率先融入瀋陽經濟圈的重要戰略機遇,鐵嶺縣科學分析形勢,確定了經濟發展的中長期目標:2005年GDP實現33.5億元,到2007年達到55億元,年均增長24.4%,在經濟總量上再造一個鐵嶺縣;財政收入2005年實現2.85億元,到2007年達到3.8億元,年均增長16.5%;農民人均純收入2005年實現4000元,到2007年達到4840元,年均增長10.2%。2010年,初步完成新縣城建設,全縣城鎮化率達到70%。率先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瀋鐵工業走廊內鐵南三鎮率先實現工業化。
  圍繞上述目標,鐵嶺縣委、縣政府以科學的發展觀為指導,全面實施“擴大開放立縣、新型工業強縣、民營經濟興縣、緑色産業富縣、經營城鎮活縣”五大發展戰略,以構建瀋鐵工業走廊和新縣城建設為牽動,加快新型工業化、農村城鎮化和農業産業化進程,把鐵嶺縣建設成為綜合實力強、城鎮建設好、環境優良、人民富裕的遼北明珠。
交通運輸 Transportation
  鐵嶺縣區位優越,交通發達。距瀋陽北站55公裏,距瀋陽桃仙國際機場僅75公裏。中長鐵路、京哈高速公路、102國道縱貫南北,瀋環綫等省級公路與縣級公路形成了密集交錯、四通八達的交通運輸網,全縣公路總里程862公裏,公路密度達到每百平方公裏37.4公裏。
風景名勝 Sights
  凡河五角湖景區
  五角湖水庫又稱得勝臺水庫,位於鐵嶺縣凡河鄉的中部,是東遼河途徑鐵嶺縣境內在這裏衝積形成的濕地,北至遼河南岸的鴨子湖,嚮南相連的是五角湖、水笸籮、鴛鴦湖,嚮西相連的是駱駝湖,大大小小十幾個湖泊、水泡子連在一起,方圓面積十幾公裏。鐵嶺八景之一的“鴛鴦泛月”就發生在這裏。五角湖屬純天然水面,無人工雕鑿,這裏有數十畝的蒲葦,每年春天,五角湖就成了水鳥的天堂,數十種鳥類在這裏棲息繁衍。
  大臺山風景區
  大臺山位於鎮西堡鎮境內,距城區14公裏,海拔225.4米,孤峰矗立,拔地而起,幅員4.4平方公裏,登山遠眺東看開原市,南看鐵嶺城,西南夜看瀋陽城,西看鐵法調兵山,北有遼河灣,山腳下是汪河水庫,大臺山山體南北走嚮,頂峰東南西三面山坡陡峭,怪石嶙峋,北坡分成四支緩緩落下,形似一隻展翅翺翔藍天的雄鷹。山前一片開闊地,山後遼河環繞山麓,山間草木繁盛。有詩形容:霜似彩粉染青山、紅黃藍紫不一般,上山忘卻回頭路、日落醉倒在山顛。現建有竜首山緑色農業生態園及旅遊度假中心。大臺山由於明代以前山上設有大墩臺,故名大臺山。現在,明代烽火臺遺址還依稀可見;相傳清康熙年間奇人紀曉棠出傢於此,山上曾建有紀曉棠廟宇和道士張心仿的宮觀——抱元宮,至今還有很多神話傳說流傳民間。
  榛子嶺水庫
  榛子嶺自然保護區橫跨白旗寨鄉、雞冠山鄉,東至撫順清縣,西接大甸子鎮,南鄰撫順縣,北界開原市。保護區總面積32051公頃,以榛子嶺水庫為中心的核心區面積2843公頃,素有“山𠔌碧池”之稱,現已申報省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內森林植被茂盛,植被覆蓋率達到95%以上,擁有野生植物147種,其中黃菠蘿、紅鬆、樟鬆、鬍秋桃等12種為省級重點保護植物。野生動物資源也十分豐富,擁有鳥類67種、獸類15種、以林蛙為代表的兩棲爬行類動物14種,其中包括國傢級重點保護動物4種,省級重點保護動物25種。由於庫區上遊植被繁茂,水庫水質優良,經檢測達到國傢二級標準,已接近國傢一級標準。
鐵嶺特産 Tieling specialty
  榛子
  榛子別名榛慄;灌木榛子樹的種子。果仁含脂肪、澱粉、其他碳水化合物。此外,還含有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榛子含油脂量僅次於核桃,其脂肪多由不飽和脂肪酸組成,是健身益壽的佳品。榛子的總苞和葉也是提取單寧的原料。榛子也有藥用價值,中醫認為榛味甘性平,具有開胃、調中、明目之功效,可醫治體弱和腸胃不適等癥。榛子既可直接食用,又可加工成榛粉,是一種營養價值很高的補養品。果仁也是糖果、糕點的重要輔料。榛子油除是高級食用油外,還可用來製肥皂、蠟燭和化妝品等工業製品,油渣可做飼料和肥料。榛子可以說是一種具有多種用途的木本糧油,開山之寶。早在宋代的《開室本草》中就有“榛子味甘……生於遼東山𠔌……子如小慄,早行食之當料”的記載。榛子在國際市場上很受歡迎,多年來,遼寧省榛子主要銷往德國、瑞士、英國等歐洲國傢。榛林主要分佈在開原市東南部和鐵嶺縣東部。鐵嶺縣榛林主要分佈在李千戶鄉、大甸子、橫道河等鄉鎮。其中李千戶鄉開發野生榛林2.66萬畝,成立了鐵嶺縣貢榛有限公司,對榛子進行了精品包裝,註册了馬侍郎牌貢榛。2002年計劃再開發4000畝。現年收購量達70萬公斤。到2005年全鄉將建成網絡化、封閉式、高科技豐産榛子園3.5萬畝,使榛子年産量達700噸,産值1400萬元。目前,全市年最高收購量250-300萬公斤。
  鐵嶺大蔥
  早在清同治年間,鐵嶺已栽培大蔥,至今已有150年歷史。以其棵大、白長、辛辣味濃而聞名國內外。清時已銷往東北各地,現已出口日本、南韓、朝鮮等國。
  大蔥自古受人喜愛,宋時哲學家、教育傢朱熹,去女婿傢食有蔥湯,即興吟詩一首'蔥湯麥飯兩相宜,蔥補丹田麥療饑。莫謂此中滋味薄,前村還有未飲事。
  大蔥營養豐富,也是調味佳品。每百剋大蔥含蛋白質1剋,脂肪0.3剋,碳水化合物6.3剋,熱量32千卡,粗纖維0.5剋,鈣12毫剋,磷46毫剋,鐵0.6毫剋,鬍羅卜素1.2毫剋,硫胺素0.08毫剋,核黃素0.05毫剋,尼剋酸0.5毫剋,抗壞血酸14毫剋,所含鬍羅卜素高於瓜菜類和豆菜類。含有少量揮發油,主要是蒜辣素。
  大蔥可藥用。《本草綱目》載,蔥之莖白、根須、葉、汁、花均可入藥,記有54個藥方,可治10餘種疾病。主治傷寒寒熱,除肝邪氣,治霍亂轉筋,利大小便,解耳鳴。現代醫學認為大蔥具有健胃防腐、殺滅病菌、刺激血液循環的功效。對痢疾桿菌、葡萄球菌等有殺滅作用。
  鐵嶺大蔥一般株高100-150釐米,株重500-700剋,蔥白長50-60釐米,柱形,莖粗3-5釐米,蔥白肥大、潔白、鬆脆、纖維少、汁多、味甜、辛辣適度,蔥香味濃,可生、熟食或做餡。
近義詞
鐵嶺市, 鐵嶺
相關詞
火車站村莊水庫遼寧鐵嶺高中銀州區
包含詞
鐵嶺縣高中鐵嶺縣劇團鐵嶺縣種畜場
鐵嶺縣毛衫廠鐵嶺縣第二醫院鐵嶺縣精神病醫院
鐵嶺縣工藝美術廠鐵嶺縣婦幼保健站鐵嶺縣衛生監督所
鐵嶺縣衛生防疫站遼寧省鐵嶺縣白旗鄉防保站鐵嶺縣工藝美術品廠
鐵嶺縣木製工藝品廠鐵嶺縣二輕木製工藝品廠遼寧省鐵嶺縣平頂堡防保站
遼寧省鐵嶺縣熊官防保站鐵嶺縣第一人民醫院遼寧省鐵嶺縣新臺子防保站
遼寧省鐵嶺縣腰堡防保站遼寧省鐵嶺縣蔡牛鄉防保站遼寧省鐵嶺縣阿吉防保站
遼寧省鐵嶺縣凡河防保站遼寧省鐵嶺縣雙井子防保站遼寧省鐵嶺縣鎮西防保站
遼寧省鐵嶺縣橫道鄉防保站遼寧省鐵嶺縣大甸子鎮防保站遼寧省鐵嶺縣雞冠山鄉防保站
遼寧省鐵嶺縣李千戶鄉防保站
分類詳情
張開阿吉鎮張開大甸子鎮張開雞冠山鄉張開新臺子鎮
張開凡河鎮張開種畜場張開腰堡鎮張開鎮西堡鎮
張開平頂堡鎮張開蔡牛鄉張開雙井子鄉張開熊官屯鄉
張開李千戶鄉張開橫道河子滿族鄉張開白旗寨滿族鄉張開橫道河子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