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陽縣 : 林口縣 : 望奎縣 : 望城縣 : 興文縣 : 榮縣 : 建德市 : 臨夏縣 : 秦安縣 : 海豐縣 : 恭城瑤族自治縣 : 貢井區 : 呼蘭區 : 衢江區 : 同安區 : 廬山區 : 嶽麓區 : 鼎湖區 [顯示全部] : 中國 >遼寧 >鐵嶺 >開原市 > 蓮花鎮
顯示地圖
目錄
遼寧省開原市蓮花鎮
  位於開原市東北部,東經124°05′至東經124°24′,北緯42°32′至北緯42°34′之間。東南北三面分別與吉林省梨樹縣、遼寧省西豐縣和昌圖縣為鄰,西與開原市威遠堡鎮接界。蓮花地處丘陵區,屬長白山餘脈哈達嶺,居民多住在兩個山係之間狹長的溝𠔌,貫穿溝𠔌的是著名的葉赫河。區域面積1.73萬公頃,境內70%為山地,約1.2萬公頃,耕地衹占20%,約為0.35萬公頃。全鎮下轄10個行政村,17000口人,滿族人口占68%,是一個滿族聚居的鎮。二楊綫和東德綫兩條縣級公路在鎮內十字型交叉,構成了全鎮公路的主框架,另有多條村路與之相通,交通便捷。
  蓮花鎮歷史悠久,糖坊北山遺址面積大約5000多平方米,地面多有石器和陶器殘片。陶片為夾砂陶,遺址中採集到鬲足、豆把、器底、器耳、口沿等。根據這些遺物初步判定,遺址屬夏傢店上層文化,相當於中原的春秋時期。說明早在2000多年前,蓮花就有人類居住。
  到了明代,蓮花地方空前繁榮,明政府修築的萬裏長城從蓮花通過,重要關口鎮北關就在蓮花境內,它是海西女真葉赫部等進入北京朝貢的交通要道,目前遺址尚存。明朝還在這裏開設關市,與女真、蒙古等少數民族進行貿易,並將開市、停市做為控製脅持各族的手段。當時的蓮花地方被稱為棉花街,《奉天通志》“鎮北關”條記載“此地市易當以棉花為大宗,以應東北夷人之需要,故以‘棉花’名傳。”棉花街後有一蓮花泡,一到夏日,蓮花盛開,成為當地的一大美景,又加上棉花與蓮花諧音,因此後來將“棉花街”改稱蓮花街,蓮花的名稱一直沿用至今。
  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開設北京經奉天(瀋陽)到船廠(吉林市)的大驛道,在棉花街設一驛站,稱蒙古和羅站。康熙皇帝兩次東巡都從蓮花經過,並留下了茶棚、歡喜嶺等地名和優美的傳說。
  蓮花鎮鼕季嚴寒漫長,夏季炎熱短促,春季溫暖幹旱,秋季天高氣爽。降雨集中在夏季,雨熱同期,四季分明,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這樣的氣候適合多種作物生長,主要農作物有玉米、水稻、高梁、大豆等;水果主要有山楂、蘋果、梨、杏等;野生植物資源有柞樹、椴樹、楊樹、獼猴桃等;野生動物資源有雉雞、野兔、鬆鼠等;礦産資源有花崗岩、石灰石、鐵礦等。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自然資源為發展農村經濟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蓮花鎮名人:趙本山,1958年生於鐵嶺開原縣蓮花鄉石嘴村,莊稼院長大的民間演藝奇才。
  趙本山6歲時成為孤兒,開始跟二叔(盲人)學藝。拉二鬍、吹嗩吶、拋手絹、打手玉子、唱小麯、二人轉小帽等樣樣精通,尤其是三弦功底尤為突出。苦難的童年成了趙本山一生的財富,為其日後的小品、演藝生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7歲入公社文藝宣傳隊,又入威遠鄉業餘劇團,後藉調西豐縣劇團主演二人轉。
  1982年,遼寧省舉辦第一屆農村小戲調演,趙本山在李忠堂與崔凱合作的拉場戲《摔三弦》劇中扮演肓人張志,一舉成名。“摔”劇獲演出一等奬。當年,趙本山考入鐵嶺縣劇團,擔任主演並任業務團長。1986年被調到鐵嶺市民間藝術團。那時,趙本山與潘長江在瀋陽一起演出的二人轉《大觀燈》200餘場,場場爆滿,轟動東三省。
  趙本山主演的拉場戲《一加一等於幾》、戲麯電視劇《雙叩門》、《過了這個村》、《摘幌》等劇,獲過許多國傢、省級奬勵。
  1987年,在薑昆的推薦下“打入”了中央電視臺春節晚會,開始了他更加輝煌的藝術人生。春節晚會上,小品《徵婚》、《紅高粱模特隊》、《三鞭子》、《送禮》、《鐘點工》、《昨天、今天、明天》、《賣拐》、《賣車》均獲一、二等奬。由個人投資主演的電影《男婦女主任》98國傢級“華表奬”,並獲優秀男主角奬;為繁榮發展藝術,他創辦了“本山藝術公司”。2002年春,電視劇《劉老根》在中央電視臺1套播放,播放時,收視率空前,許多城市萬街空巷。2002年9月5日——10日以趙本山名字命名的“趙本山杯”小品大賽會同中國鐵嶺首屆國際民間藝術節在鐵嶺舉行,社會好評如潮。
  現為鐵嶺市民間藝術團國傢一級演員、中國麯藝協會會員、遼寧省麯藝傢協會副主席、全國青聯委員、遼寧省政協委員、鐵嶺市形象大使。
  憑藉其紮實的舞臺表演功底,趙本山屢次登上大銀幕,其中最受註目的當屬張藝謀的《幸福時光》以及陳凱歌的《荊軻刺秦王》。近幾年除了在晚會小品節目及一係列喜劇題材電視劇中出現外,2006年老趙還出演了張揚的《落葉歸根》,表現頗受影迷肯定。
No. 2
  鎮政府駐孤榆樹,人口1.7萬人,面積169.42平方千米,轄13個村委會:孤榆樹、青石、東屯、東北、糖坊、新房子、水泉、石竜、王傢、蓮花、硯臺、茶棚、保安。
遼寧省鐵嶺市開原市
  蓮花鎮,位於開原市東北部,東經124°05′至東經124°24′,北緯42°32′至北緯42°34′之間。東南北三面分別與吉林省梨樹縣、遼寧省西豐縣和昌圖縣為鄰,西與開原市威遠堡鎮接界。蓮花地處丘陵區,屬長白山餘脈哈達嶺,居民多住在兩個山係之間狹長的溝𠔌,貫穿溝𠔌的是著名的葉赫河。區域面積1.73萬公頃,境內70%為山地,約1.2萬公頃,耕地衹占20%,約為0.35萬公頃。全鎮下轄10個行政村,17000口人,滿族人口占68%,是一個滿族聚居的鎮。二楊綫和東德綫兩條縣級公路在鎮內十字型交叉,構成了全鎮公路的主框架,另有多條村路與之相通,交通便捷。蓮花鎮歷史悠久,糖坊北山遺址面積大約5000多平方米,地面多有石器和陶器殘片。陶片為夾砂陶,遺址中採集到鬲足、豆把、器底、器耳、口沿等。根據這些遺物初步判定,遺址屬夏傢店上層文化,相當於中原的春秋時期。說明早在2000多年前,蓮花就有人類居住。到了明代,蓮花地方空前繁榮,明政府修築的萬裏長城從蓮花通過,重要關口鎮北關就在蓮花境內,它是海西女真葉赫部等進入北京朝貢的交通要道,目前遺址尚存。明朝還在這裏開設關市,與女真、蒙古等少數民族進行貿易,並將開市、停市做為控製脅持各族的手段。當時的蓮花地方被稱為棉花街,《奉天通志》“鎮北關”條記載“此地市易當以棉花為大宗,以應東北夷人之需要,故以‘棉花’名傳。”棉花街後有一蓮花泡,一到夏日,蓮花盛開,成為當地的一大美景,又加上棉花與蓮花諧音,因此後來將“棉花街”改稱蓮花街,蓮花的名稱一直沿用至今。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開設北京經奉天(瀋陽)到船廠(吉林市)的大驛道,在棉花街設一驛站,稱蒙古和羅站。康熙皇帝兩次東巡都從蓮花經過,並留下了茶棚、歡喜嶺等地名和優美的傳說。蓮花鎮鼕季嚴寒漫長,夏季炎熱短促,春季溫暖幹旱,秋季天高氣爽。降雨集中在夏季,雨熱同期,四季分明,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這樣的氣候適合多種作物生長,主要農作物有玉米、水稻、高梁、大豆等;水果主要有山楂、蘋果、梨、杏等;野生植物資源有柞樹、椴樹、楊樹、獼猴桃等;野生動物資源有雉雞、野兔、鬆鼠等;礦産資源有花崗岩、石灰石、鐵礦等。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自然資源為發展農村經濟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英文解釋
  1. :  Lianhua Town
近義詞
蓮花
包含詞
蓮花鎮二中開原市蓮花鎮中心小學
望城縣蓮花鎮桐木中學望城縣蓮花鎮五峰中學
同安縣蓮花鎮聚達工藝廠恭城縣蓮花鎮竹木工藝廠
廬山蓮花鎮蓮花林場海豐縣蓮花鎮衛生院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甘肅有限公司臨夏縣公司蓮花鎮營業廳中國移動通信集團甘肅有限公司秦安縣公司蓮花鎮營業廳
恭城縣蓮花鎮竹木工藝製品廠
分類詳情
張開石竜村張開保安村蓮花村東屯村王傢村
孤榆樹村青石村東北村糖坊村新房子村
水泉村硯臺村茶棚村王傢店村孤榆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