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 [顯示全部] : 中國 >北京 > 雙泉寺
顯示地圖
目錄
旅遊
  雙泉寺投訴電話北京市旅遊投訴電話:010-65130828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雙泉寺位於石景山區黑石頭鄉。明改稱香盤寺。寺廟始建年代不詳。至遲在金代中期便已建成。因寺右有雙泉,故名。雙泉寺北並建有一座祈福寶塔。距寺數百米,尚有雙泉橋一座。清代光緒年間重修,並易名萬善橋。遺跡有清碑二方,塔銘一塊,石佛造像兩尊,萬善橋一座。
安徽無為縣雙泉寺
  該寺在無為縣百勝鎮,坐落於國傢森林公園天井山山頂。創自六朝,三國吳赤烏甲申年已有該寺,是安徽佛教祖庭之一,久享盛名,至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雙泉寺遭難於歷代兵燹,原貌已非復存。現僅存清朝康熙年間石佛兩尊和清朝重建的大雄寶殿,觀音殿、天王殿和寮房,已經修復還原。現有大雄殿供奉三尊佛、十八羅漢,觀音殿供奉觀音像,天王殿供奉彌勒佛、四大天王等佛象。寺旁雙泉深碧暢流,泉穿石製拱竜橋潺潺註入放生池,珍稀名貴的千餘年古檀,高約20米,樹圍要七人才能合抱,樹蔭約占1畝餘地,蒼翠欲滴,崢嶸挺拔,能與九華山鳳凰鬆竟美。寺東山石嶙峋,岩下有天成奇妙的觀音洞,南坡建有普同塔群。唐貞觀年間,太宗皇帝李世民賜金建殿,頂梁有“唐李世民禦建,尉遲恭敬德監製”十三個塗金大字,在廟門外有石雕蓮花座6個。大殿對聯:“山中藏古寺,門外盡勞人”,唐朝為香火鼎盛時期,古寺在深山林中景色宜人,空氣清新、環境幽靜、靜聽泉聲,遠看飛鳥,是僧傢的福地.宋代嘉祐二年建捨利塔,毀於文革時期,塔內有金棺裝有捨利子,現由縣文物館保存。
  出土於無為縣雙泉寺地宮裏的金棺銀槨及捨利珍藏於該縣文物管理所。金棺為純金錘打成型,出土時裏面裝有200餘粒"捨利"。
  雙泉寺,原名福源寺,位於無為縣城西南40公裏的蜀山鎮,身處國傢森林公園周傢大山山腳之下,群山環抱,泉水溪流,蒼鬆翠柏。有碑記:唐貞觀二年(628年),太宗皇帝賜金建福源寺,頂梁有“李世民禦建尉遲恭德監造”11個塗金大字。唐永徽四年(653年),伏虎禪師重建禪院,因寺外有雙泉勝景而更名為“雙泉寺”。因雙泉寺歷經數朝,惜寺與塔早已毀損。
  無為米公祠裏至今保存着出土於雙泉寺地宮裏一方石碑即塔銘,碑文十分清楚。有碑文可知,北宋嘉祐三年,南越僧崇澤募緣造金棺銀槨及金銀捨利水精捨利相和,佛捨利葬於寶塔內,永不朽用,壯福四庶。出土的金棺通高3.5釐米,長8釐米,寬6釐米,方形,盒狀,有梯形蓋,蓋面上鏨有“南越僧崇澤募緣造佛捨利金棺嘉祐三年五月二十五日 打造人張宴”28字銘文,出土時裏面裝有200餘粒“捨利”。此棺有着明確的鑄造時間、人物,實為一件珍貴的佛傢文物。
  註:金棺:金飾之棺也。水經註曰:“佛涅磐後,香花供養,盛以金棺”。
  捨利:梵文的音譯,本意為“屍骨”。通常指佛祖釋迦牟尼火化後留下的固體物。
北京雙泉寺
  位於北京市石景山區黑石頭鄉雙泉山上。寺廟始建年代不詳。至遲在金代中期便已建成。為金章宗避暑之地,因寺右有雙泉,故名。明宣德二年(1427年)奉旨與大能仁寺弘善妙智國師為下院。成化五年(1649年)賜名香盤禪林。嘉靖元年(1522年)重修,並立碑做記。清光緒年間曾進行過修繕。雙泉寺地處到慈善寺進香的要道上。
  雙泉寺坐北朝南,可分前後兩院。進山門為一層院落,有東西客堂各三間。進二道門有影壁。院內有鐵香爐一個。爐以北為大殿三楹,殿門額書“清抹普潤”四個大字。主要建築有山門、正殿、配殿、廂房等。寺內有泥佛、鐵佛、鐵鐘、黑竜壁畫等。
  雙泉寺北並建有一座祈福寶塔。距寺數百米,寺前有明建單孔石拱橋----雙泉橋一座。清代光緒年間重修,並易名萬善橋。萬善橋為石景山區文物保護旅遊景點。(另見介紹)
  該寺建築大部荒廢,現存有清碑二方,塔銘一塊,石佛造像兩尊,萬善橋一座。 昔年,雙泉寺前設有茶棚,很熱鬧。過往的香客和來此踏青的人們,可以在這裏喝上一杯清香的雙泉茶,歇一歇腳。雙泉寺以北400米處的巨石上,留有兩處石刻:一為“翠微山”石刻,隸書,50釐米見方。三字下面刻詩一首,詩云:“轉壑攀雲路不迷,宮情塵慮暫相違。老禪究竟真空想,特為摩崖寫翠微”。其二,翠微山石刻以東2米許,有一“佛”字石刻,隸書,66釐米見方。
廣東汕頭市雙泉寺
  位於汕頭市達濠區政府大樓後面東北側、天公嶺公路東南側山巒的雙泉寺,創於甲子年(1984),由港胞石先生(釋定應之兄)及釋定因法師等捐建,釋定應(1912-健在)尼師為開山者,1989年12月10日落成開光。嶺青泉清,尤有高僧釋茗山、定持和汕頭名居士林春山(號“鏡海老人”)等墨寶而獨具禪韻。
  寺西旁有天公廟(又名三界廟)及感天大帝(即伯公)、女媧娘娘、神農聖帝、李鐵拐仙師廟共五座,再橫過達澳公路對面山上又有集聖寺,勝跡集中,交通方便。闢山創寺時,掘獲兩股甘冽充沛的清泉,故由定因法師起名為“雙泉寺”。
  寺分上下院。皆坐北嚮南,總建築面積約2千多平方米。上者建於1984年,主座約600平方米,分為大門、大雄寶殿、兩廂(東廂設敬旺堂)、觀音閣、地藏閣等,投資21萬多元,1989年12月10日開光。同時,右側山上築淨捨“山水軒”供遊人休息品茗,寺後兩側各建一亭,南稱“浣泉亭”,北稱“玉泉亭”,摩崖石刻數處。登此可瞰濠江全景,眺南海浩波,為一遊覽勝地。下者離上者10多米遠,建於1999年,約1000多平方米,分大院、主樓(4層)。
遼寧普蘭店市雙泉寺
  夾河廟雙泉寺是普蘭店市境內現存不多的古剎之一,距普蘭店市區35.4公裏,位於該市東部夾河廟鎮趙爐村王屯東山,占地總面積250公頃。該寺始建於唐代,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歸屬為道教金輝派,雖屢經戰亂,但經歷代名士善客的修繕,香火得以延續至今。該寺以附近涌流神奇礦泉而得名。“雙泉寺”三字是上個世紀90年代重修寺廟時,由愛新覺羅·溥傑先生所書。農歷四月十一至四月十五的廟會,自古以來聞名遼南,因而有“上有嶽州廟,下有夾河廟”之美譽。夾河廟會不僅成為觀光旅遊的最佳去處,同時也成為遼南一年一度重要商品交換集散地。夾河廟的礦泉水有六眼之多,每眼日流量達15-20噸。泉水匯成了天然的八三水庫,站在水邊,時而可看到魚兒跳躍,時而可見漁帆點點,靜坐的釣者和藍天碧波構成了一幅富有詩意的畫捲。神奇的夾河廟,動人傳奇的泉水,使夾河廟鎮獨具魅力。
遼寧大石橋市雙泉寺
  位於大石橋市虎莊鎮土臺子村牛頭山頂,該寺始建於明末清初,因牛頭山的山南山北各有一眼古井,故得名雙泉寺。傳說嶽飛與北國打仗時曾到過此山。清朝道光皇帝在雙泉寺修建經堂殿,又在殿門中央懸挂一塊牌匾,上書“雙泉禪寺——道光帝九年菊月吉日《皇衛》贈”。各地大和尚紛紛到寺中修行。民國十二年六月,雙泉寺不幸遭土匪洗劫;偽滿時期,日偽軍將寺廟燒毀,衹剩下鐘樓和鼓樓;文革時期,僅有的殘留物被紅衛兵又一次摧毀。昔日宏偉壯觀的名勝古跡被無情的全部毀掉,以後因廟宇殘破,僧人無處容身而解體。
  1997年農歷4月26日,五臺山望海寺的覺能和尚來到牛頭山,立志要重建牛頭山雙泉寺。覺能和尚俗名王仁宣,法名釋覺能,1938年出生於遼寧省海城縣感王鎮古城子村,1997年在山西五臺山東臺望海寺出傢,是上本下如師傅的弟子。覺能住持發揮土木古建築方面的特長,參與設計大雄寶殿,建築面積2273平方米;興建了目前全國規模最大的豐都城(十八層地獄),建築面積5000平方米。歷經11年,終於建成了總面積5萬多平方米,建築物面積近2萬平方米的雙泉寺。該寺是旅遊觀光的好地方。
  覺能住持親自設計圖紙,親臨施工現場監工,嘔心瀝血11年,用非凡的毅力與智慧創造了宏偉壯觀的宗教古建築群,把一片荒山建成了北方地區規模最大的全能型廟宇,為後人留下了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産,他為弘揚中華傳統宗教文化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近義詞
雙泉寺
雙泉寺社區, 雙泉寺居委會
包含詞
雙泉寺村入寓雙泉寺雙泉寺居委會
寓富池雙泉寺三首吳李製屬同寓富池雙泉寺畏寒索飲因寫真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