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地图 |
|
|
名称:中国人民大学
简称:人大
旧称:陕北公学、华北联合大学、北方大学、华北大学(1948年由华北联合大学和北方大学合并而成,一些下属单位陆续脱离华北大学独立办学,含今天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理工大学、中原大学、南方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青年艺术剧院、中央歌剧院、中国京剧研究院)
汉语拼音: Zhongguo Renmin Daxue
英文名: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英文缩写:RUC
法语名: l′université du peuple de Chine
德语名: Ren Min Universitaet
成立时间: 1937年11月1日
学校主页: http://www.ruc.edu.cn/
英文主页: http://english.ruc.edu.cn/
学校地址: 中国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
邮政编码: 100872
现任校长: 纪宝成
党委书记: 程天权
中国人民大学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兼有部分理工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学校的前身是1937年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北方大学和华北大学。1950年10月3日,以华北大学为基础的中国人民大学正式成立,成为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大学。著名教育家吴玉章、成仿吾、袁宝华、黄达、李文海先后担任校长。现任校长为纪宝成教授,党委书记为程天权教授。 |
|
中国人民大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7年,其间历经陕北公学、华北联合大学、北方大学、华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几个主要阶段:
(一) 陕北公学
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为造就成千上万的革命干部,满足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需要,中共中央于1937年7月底决定创办陕北公学,并于8月任命成仿吾为陕北公学校长兼党组书记。陕北公学实行党团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直属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领导,是中共产党中央直接领导创办的一所革命的大学。陕北公学的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实施国防教育,培养抗战人才”,为此制定了“帮助青年获得抗战中实际工作的方法与民族自卫战争的最低限度的理论基础”的教育方针,并根据七分政治、三分军事的原则制定教学计划,将理论和实际相联系、教学内容少而精、教与学一致确定为教学工作的原则。在办学过程中,陕北公学形成了“忠诚、团结、紧张、活泼”的校风。办学两年,陕北公学共培养6000多名学生,吸收3000多名青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是陕北公学教育的伟大成果,是陕北公学对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的不朽贡献。
(二) 华北联合大学和北方大学
1939年夏,抗日战争的形势发生了变化,日寇、国民党顽固派加紧进攻解放区。6月,中共中央决定陕北公学、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延安工人学校、安吴堡战时青年训练班四校联合成立华北联合大学,开赴华北敌人后方办学。华北联合大学在延安宣告成立,成仿吾任校长兼党组书记,实行党组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设社会科学部、文艺部、工人部、青年部。华北联合大学的教育方针是:为革命实际斗争的需要而培养革命干部;注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贯彻少而精和通俗化的原则。校训是“团结、前进、刻苦、坚定 ”华北联合大学实行军事化管理,培养出来的干部都能适应在战争条件下工作的需要,它是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办起的第一所高等学府,被誉为“插在敌人心脏上的一把剑”。
一年后,学校向正规化方向发展,将各部改为学院,设有社会科学院,下设法政系、财经系;教育学院,下设教育系;文艺学院,下设戏剧系、音乐系、美术系、文学系;工学院,下设机械系、采矿系。除原有的专修科外,增设了本科和预科。后成立法政学院、群众工作部、中学部。这时全校共4000多人,其中学员 3000 多人,是华北联合大学鼎盛时期。
1941年8月至1943年是晋察冀边区最困难的年代,敌人的“扫荡”、封锁使根据地缩小,边区粮荒严重,生源减少。华北联合大学经过两次缩编,只保留了教育学院,改由边区行政委员会领导。在此期间,许多干部、学员在对敌斗争中牺牲。1944年,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对华北联合大学教育学院的性质、任务、教育方针等问题做了具体规定,即以提高在职干部水平、文化为主,贯彻学以致用、理论和实际密切联系的原则,培养干部为抗战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服务、为群众服务的技能。
抗日战争期间,华北联合大学在残酷的敌后战场办学6年,培养干部逾万。其中政治经济行政干部3000多人,教育工作干部3000多人,文艺干部1000多人,政治理论、文学艺术、教育、政法、财经等方面的教师和理论人才数百人,短期培训干部2000多人。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决定全面恢复华北联合大学,任命成仿吾任校长兼党委书记,实行校长负责制。设政治班;教育学院,下设教育系、国文系、史地系;法政学院,下设政法系、财经系;文艺学院,下设文学系、音乐系、戏剧系、美术系、新闻系、舞蹈组;外语学院,下设英语系、俄语系;复建了文工团。全校共约1100人,其中教工约400人,学员约700人。华北联合大学明确学校的教育方针是政治思想教育先行,思想教育与业务教育并重,教学必须同实际密切结合。并规定:在解放战争的情况下,学校的办学方向以办短期训练班为主,兼顾将来,积极建设学校,为向新型正规大学过渡作准备。从1945年8月至1948年8月,华北联合大学共培养了政治、经济、教育、 文学艺术、外语、新闻等方面的干部约2000人。
北方大学1945年11月成立于晋冀鲁豫边区,是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和边区人民政府创办的一所规模较大、学科专业比较齐全的高等学府,由范文澜任校长,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下设行政学院、财经学院、教育学院、工学院、医学院、农学院、艺术学院。
北方大学以培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从事和平建国的各种专业人才为宗旨,确立了理论联系实实际的教育方针,按照学以致用的原则,大胆创新,不断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调整课程设置,并把政治思想工作同教学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提倡自由思想、民主讨论、互相学习、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学风,逐渐培育起实事求是、团结友爱、耐劳朴素、活泼愉快的校风。北方大学建校两年多的时间中共培养了各种专业人才1000多人。
(三) 华北大学
1948年春,中共中央决定将华北联合大学和北方大学合并,成立华北大学,以便集中力量扩大办学规模,为迎接全国解放培养大批建设干部。
华北大学成立,校址设在河北省正定县城。华北大学受中共中央华北局领导,吴玉章任校长,范文澜、成仿吾任副校长,钱俊瑞任党委书记,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华北大学以培养为新民主主义社会服务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教育等方面的干部为办学宗旨,下设四部两院:一部为政治训练班,对知识青年进行短期政治思想训练;二部为教育学院,培养中等学校师资和教育干部;三部为文艺学院,培养文艺干部;四部为研究部,从事研究和培养、提高大学师资;两院是工学院和农学院。
1949年4月,华北大学迁入北平。遵照中共中央关于放宽招生条件、大量吸收知识分子、为解放全中国迅速培养大批干部的指示精神,华北大学把办学重点放在一部,招收学员15000余人,并在正定和天津各办一所分校。1949年底,大部分学员毕业并走上工作岗位,至此,华北大学圆满完成了为全国解放培训干部的历史性任务。
华北大学孕育了新中国一批各种类型的高等院校——1948到1949年期间,为了适应文化教育事业大发展的需要,一些下属单位陆续脱离学校独立办学。
工学院独立出来发展为北京工业学院(现为北京理工大学);
农学院与北京大学农学院、清华大学农学院合并成立北京农业大学(现为中国农业大学);
二部外语系离开学校,同北平外事学校合并为北平外国语学校,后逐步发展成为今天的北京外国语大学;
三部离开学校后分别筹建、创立了中央戏剧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后更名为中国美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以及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青年艺术剧院、中央歌剧院、中国京剧研究院等。
华北大学还抽调部分干部、教师分赴中原和广东,筹建中原大学和南方大学。从1948年8月到1949年底,华北大学共为国家培养干部19194名,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 中国人民大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为了培养具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素养和专业知识的新中国的建设人才,中共中央决定以华北大学为基础,合并中国政法大学,调来华北人民革命大学部分干部组建中国人民大学。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第十一次政务会议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建议,通过《关于成立中国人民大学的决定》。
刘少奇出席中国人民大学开学典礼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任命吴玉章为中国人民大学校长,胡锡奎、成仿吾为副校长。
中共中央批准成立中共中国人民大学党组,胡锡奎任党组书记。随着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在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前进,中国人民大学的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
1950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刘少奇同志出席中国人民大学开学典礼,指出:“中国人民大学今天就开学了。这个大学是我们新中国第一个办起来的新型的大学,中国将来的许多大学都要学习我们中国人民大学的经验,按照中国人民大学的样子来办。”
中国人民大学自1950年命名组建以来的历史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50年到1952年的初创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国人民大学除认真组织好教学外,还积极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制定教学计划和各种规章制度、组建教研室、培养师资、进行科学研究、开展政治思教育工作、组织全体人员学习马克思主义。到1952年底,中国人民大学已经初具规模,设有9个系、38个教研室、1个编译室,此外还有专修科、预科、马列主义研究班、研究生班、马列主义夜大学、夜校、函授专修班和附设工农速成中学,3年内共为国家培养各类毕业生2318人。
第二阶段是1953年至1965年在教育革命中曲折前进的时期。1953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人民大学为适应新时期的需要,对办学任务和学科专业进行调整,开辟了一条培养新型工农知识分子的道路。到1956年,中国人民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培养马列主义师资和财经、政法干部为主的综合性大学。
1957年以后,中国人民大学的系科设置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到1965年底,全校共有1个学院 、12个系、3个研究所、1个研究室。设有19个专业。从建校到1965年15年间,中国人民大学共接收过24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名留学生,为国家培养各类毕业生65870名,取得科研成果2397项。
第三阶段是从1966年到1976年的“文革”动乱时期。1966年开始的“文革”给中国人民大学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大批干部、教师遭到批斗,各级党政组织陷于瘫痪,全部教学、科研工作被迫停止。1970年10月,北京市革命委员会通知中国人民大学停办,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办的、具有30多年光辉历史和优良革命传统的中国人民大学被解散了。
第四阶段是从1977年迄今在改革开放中振兴时期。1977年9月,邓小平提出:“人民大学是要办的,主要培养财贸、经济管理干部和马列主义理论工作者。”1978年3月,中共中央指定成仿吾、郭影秋负责筹备恢复中国人民大学的工作。,国务院在国发[1978]129号文件中重申:中国人民大学是一所综合性的社会科学大学。恢复中国人民大学对于加强马列主义社会科学理论人才、经济管理人才和高等学校政治课师资的培养工作,都具有重要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任命成仿吾为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校长,郭影秋为党委第二书记、第一副校长。
1978年8月,中国人民大学恢复和新建了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中共党史、法律、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中国历史、档案、计划统计、财政、工业经济、贸易经济、农业经济、经济信息管理15个系,马克思列宁主义发展史、苏联东欧、外国经济管理、清史、人口理论、语言文字6个研究所,外语、俄文、体育、电化教育4个直属教学单位,以及出版社、图书卡片资料社、青锋机械厂、附属中学等附属单位;学校设有24个本科专业、14个硕士研究生专业。1979年,按照中共北京市委关于扩大招生的部署,分别在崇文区和西城区创办第一、第二分校。
1979年初,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将党和国家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决定把学校工作的重点转移到教学、科研上来, 1986年,中国人民大学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体制改革的决定》精神,提出进一步贯彻以教学为中心的方针,加强教学管理,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并相应制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中国人民大学在党的正确路线的指引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和改革开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发挥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方面的职能,朝着多学科方向协调发展。
65年来,从陕北公学到中国人民大学,共为国家培养人才近17万,4000多名外国留学生曾在中国人民大学学习。今天,中国人民大学已经形成并初步完善了以全日制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及成人函授教育为主要办学形式的多学科、多层次、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办学格局和体系,向着具有自身特色和重要国际影响的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迈出了新的步伐。 |
|
人大校训:实事求是
人大精神:立学为民 治学报国
人大学风:明德博学 求是笃行
人大目标:塑国民表率 育社会栋梁
毛泽东在陕北公学 毛泽东同志曾先后十几次到陕北公学(中国人民大学前身)讲话,三次题词,还为它选干部、定方针,为陕公的发展倾注了较多心血。毛泽东在一次演讲中斩钉截铁地说:“中国不会亡,因为有陕公!”
毛泽东同志提出人大的校训为:“要造就一大批人,这些人是革命的先锋队。这些人具有政治远见。这些人充满着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这些人是胸怀坦白的,忠诚的,积极的,与正直的。这些人不谋私利,惟一的为着民族与社会的解放。这些人不怕困难,在困难面前总是坚定的,勇敢向前的。这些人不是狂妄分子,也不是风头主义者,而是脚踏实地富于实际精神的人们。中国要有一大群这样的先锋分子,中国革命的任务就能够顺利的解决。”
1950年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后,人大始终坚持 “实事求是”的校训,以培养“国民表率,社会栋梁”作为自己的使命,坚持“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人大精神,为党和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活跃在政界商界学界的社会领袖。 |
|
学校有专任教师1700人,其中教授510人,副教授595人。学校拥有13名第五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和学科评议组成员,有13名教授入选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其中,黄达担任委员会顾问,罗国杰、曾宪义担任委员会副主任),人数居全国高校前列;有2人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9人担任副主任委员;15人荣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的称号;先后有388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有25位专家入选中央第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组首席专家或主要成员,是全国入选人数最多的高校。 十六大以来,中国人民大学已有王利明、曾湘泉、黄卫平、许崇德、史际春、秦宣、李景治等教授8人次为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作报告,是参加学者最多的高校。
中国人民大学名师辈出,俊彦云集,已故名家大师吴玉章、成仿吾、范文澜、艾思奇、何思敬、何干之、何洛、胡华、尚钺、吴景超、李景汉、庞景仁、石峻、缪朗山、李秀林、徐禾、塞风、许孟雄、孟氧、佟柔、戴世光、刘铮、查瑞传、苗力田、吴大琨、萧前、林文益、阎达五、阎金锷、方生、高鸿业、林茂生等为学校的学科发展、学术繁荣和人才培养作出了奠基性、开创性的贡献。老一辈著名学者宋涛、黄达、戴逸、罗国杰、黄顺基、王思治、卫兴华、胡钧、王传纶、周升业、陈共、周诚、严瑞珍、高铭暄、许崇德、孙国华、王作富、刘佩弦、许征帆、庄福龄、何沁、彭明、彦奇、高放、方汉奇、蓝鸿文、甘惜分、萨师煊、李占祥、赵履宽、钟契夫、李文海、吴宝康、邬沧萍、陈先达、夏甄陶、方立天、张立文、钟宇人、郑杭生、吴易风、胡乃武、周新城、赵中孚、曾宪义等成就卓著,耕耘不辍,为学校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一大批中青年学者学术精湛、锐意创新,成为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著名学者和学术带头人,其中6人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15人入选“跨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和“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8人入选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工程”,10人荣获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66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0人被评为北京市教学名师,55人入选北京市“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 |
|
中国人民大学以“国民表率、社会栋梁”为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发挥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在全国高校数量最多、门类最全、综合水平最高的优势,积极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层次的理论型、应用型、管理型人才。从陕北公学至今,学校一共培养了18万名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包括许多著名的经济学家、管理学家、政治学家、法学家、企业家、哲学家、教育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党和政府高级领导干部以及新闻、法律、文学艺术工作者和其他优秀人才,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
|
学校目前共有普通本科生、研究生在校生18998人,其中本科生9571人,研究生9427人(含研究生单证教育的学生(MBA、MPA、法律硕士)),研究生与本科生的比例接近1:1,是全国高校中这一比例最高的研究型大学之一;有成人教育本专科在册生8千多人,其中75%以上是本科生,网络教育在册生近4万人;目前在校学习的外国留学生1165人。
作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中国人民大学积极面向现代化建设的主战场,研究重大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问题,充分发挥高校“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保证和有力的智力支持。“九五”期间,学校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118项,在全国高校名列前茅。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7项,承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75项,均居全国高校第一位;承担北京市科研项目数位居北京市高校第一位;2000-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北京市社科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等各级各类项目1800余项,获得经费1.5亿元,立项数和经费数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均居全国高校第一位;在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79项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学校共承担12项,居全国高校第一位。
中国人民大学是国内外学术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先后同32个国家和地区的118所大学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引进、翻译出版了大量适应我国改革开放需要的教科书和学术著作,开展了一系列重要的交流合作项目,主办或承办了一系列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会议。聘请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经济学家罗伯特•蒙代尔、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米切尔•斯宾思,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加里·贝克尔,当代金融发展理论奠基人、著名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转轨经济理论奠基人、著名经济学家帕德玛•德赛,就业与增长理论奠基人、著名经济学家埃德蒙德•菲尔普斯,法国著名经济学家让-雅克•拉丰,联合国经济政策特别顾问、著名经济学家贾格迪什•巴格沃蒂,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尼克拉斯·斯特恩,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池田大作,日本一桥大学校长石弘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土库曼斯坦总统尼亚佐夫等知名学者为名誉教授,授予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经济学家约翰·哈桑尼、阿根廷前总统德拉鲁阿、日本前首相竹下登,新西兰前总理、前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迈克·穆尔,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前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郜若素,著名宗教社会学家皮特•伯格等一批国际著名人士名誉博士称号。
中国人民大学是我国著名的人文社会科学资料中心、信息中心和图书出版中心。学校图书馆设施先进,馆内藏书250万册,并设有“教育部文科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是我国收集、整理、存储、发布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经济和管理科学信息资源的权威机构,编辑的年度报刊资料索引是中国四大文献检索索引之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建立的第一个大学出版机构,是我国高等学校文科教材和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理论著作的重要出版基地。
学校目前已经形成以本科教育为基础、研究生教育为重点,辅以成人高等教育、网络教育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办学格局和体系,尤其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领域具有突出的整体优势。现设有研究生院、23个学院、21个科研机构和14个博士后流动站,另设有继续教育学院、培训学院及深圳研究院;拥有6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居全国高校第一;拥有13个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名列全国高校第一;拥有8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33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均居全国第一,在连续六届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评选中,中国人民大学获选16篇,在人文社科领域位居全国高校第一。中国人民大学是我国第一所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现有22个学院、12个跨院系研究机构,另设有继续教育学院、培训学院、国际学院及深圳研究院。学校设有学士学位专业63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8个,硕士学位学科点149个(包括自主设置的30个硕士点),博士学位学科点100个(包括自主设置的22个博士点),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14个,博士后流动站15个;有成人教育专科专业7个,本科专业10个。
在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所组织的全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学科评估中(2007-2009年),中国人民大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7个一级学科整体水平排名全国第一,总数位居全国高校第三位,哲学、农林经济管理、历史学、工商管理、图书馆学、情报与档案管理也取得了前五名的较好成绩,充分展示了学校雄厚的学科发展实力。教育部学位中心第二轮一级学科评估,人民大学排名第一的学科总数位居全国高校第三位,第一、第二位分别是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人民大学排名第一的人文社会科学类学科总数位居全国第一位,第二、第三位依次是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生前对中国人民大学十分关心并寄予厚望。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中国人民大学的建设也极为关心。江泽民同志曾先后两次为中国人民大学题词,殷切希望中国人民大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培养跨世纪优秀人才。2002年4月28日,江泽民同志亲临学校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衷心祝愿中国人民大学“在新世纪创造新的成就,为祖国、为人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成为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世界知名的一流大学”。由国家提出目标为建设“国际一流”大学的只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 |
|
本科生招生规模为每年2700人左右,目前研究生与本科生的在校生比例已达到1:1.3,是全国研究生比例最高的三所高校之一。招生对象面向中国的所有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及港澳台地区,同时也招收留学生。其中本科生招生分为普通本科生、保送生、自主招生、国防生、小语种、艺术类、艺术特长生、体育特长生、港澳台侨生和第二学士学位生等类别。
每年考入人大的学生基本均为各地最顶尖学生,曾收录数名各省高考状元。
就业毕业生多分布于世界各地著名的公共和私人机构中,国内主要服务于中央国家机关、大型国企、跨国企业、著名金融机构和高校工作。 |
|
2003年4月,中国人民大学正式发布了新校徽,校徽由3个并列的篆书“人”图形新的校徽图案,寓意“人民、人本、人文”的办学理念,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总理李岚清曾亲自为之治印一方,即“人民的大学”、“以人为本的精神”和“人文主义”。三“人”并列,又隐含“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人成众”、“携手劳作”、“同行并进”等意。标准色是专门配制的“人大红”。以校徽图案为中心建构起了一整套视觉形象识别系统。新校徽、新视觉形象系统使用较好体现了中国人民大学的气质和特点,在社会上也受到了关注,在《中国青年报》举行的“公众最喜欢的大学校徽”评比中独占鳌头。 |
|
亮点之一:与时俱进 时代焦点
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国共产党1950年亲手创办的第一所新型大学,前身是1937年诞生于延安的陕北公学。她在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诞生,历陕北公学、华北联合大学、华北大学之演进,经六十余年风雨洗礼而弦歌不辍。毛泽东同志曾称誉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国进步的一幅缩图” ,还评价说:“有陕公,中国就不会亡。”。自创建之日起,人民大学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面向新世纪,人民大学与时俱进, 2002年4月28日,江泽民同志视察人大并向人大提出了“创建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世界知名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2003年,人大推出一套以“人文、人本、人民” “三个人”为核心的新的形象识别系统。以“人大红”为标志的充满时代气息的人大新形象,以及 “数字人大”工程的实施,使其再次成为时代的焦点。
亮点之二:人文立校 文理渗透
人民大学是我国人文社科学科门类最为齐全的高校。一大批学科堪称国内一流并享有国际声誉。新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以及哲学、经济、管理、法律、新闻、党史、外交、政治、信息管理等学科和专业都肇始于人民大学,然后由此走向全国。目前,人大拥有16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1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数量均居全国第一;人大是我国人文社科领域拥有本科、硕士和博士学科点以及博士后流动站数量最多的大学之一,并且64个博士点中的26个是在全国率先设置的。在2004年初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攻关项目的竞标活动中,人民大学有10个项目中标,10名教授出任首席专家,中标率和立项数均高居全国高校榜首。多年来,人大招生实行文理兼收,面向新世纪,学校确定了“以文为主、文理渗透” 和“主干的文科,适当的理科,必要的工科”的科学、协调发展的新思路,目前人大有6个理学、5个工学硕士点和1个工学博士点, 2003年开始筹建理学院。将人大的人文优势与科学精神结合起来,使科研和人才培养始终保持先进性、前沿性和强烈的时代感,这将是人大向世界知名一流大学迈进的一个关键环节。
亮点之三:大师学者 灿若星辰
“大师、大楼、大气”,作为人大创建世界知名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大师“是摆在首位的。在人民大学,大师风范,高山仰止;青年名师,灿若星辰。人大拥有一大批在国内外举足轻重的权威专家学者,法学家许崇德、哲学家陈先达、经济学家宋涛、清史专家戴逸等著名学者以及一批中青年专家学者,他们都活跃在教学科研第一线,他们代表着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最高水平。人大有14位教授为第四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人文社会科学)成员;在教育部14个全国高校文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中,7位教授担任主任委员、6位教授担任副主任委员;24位教授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人文社会科学)”,3位教授荣获“全国十大青年法学家”称号,上述指标均居全国高校第一。近年来,参加为中央领导举办讲座的专家、学者,即达16名之多。人大名师,既不乏奠基性的学术创见,又有堪为师表之道德文章;能带给学生以启迪和灵感,是人大名师魅力之所在。
亮点之四:社会智囊 国家辅弼
“人民大学是能够将中国的问题说得清楚的地方。”这是西方学者对人大的评价。“治经世致用之学,播实事求是之道”,人民大学凭借卓越的学术优势,充分发挥高校“思想库”、“智囊团”之作用,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保障和智力支持,其社会地位和作用非同一般。在社会服务上,人大出版社被誉为“人文社科信息中心,学术著作集散地”;人大书报资料中心是我国集纳、传播人文社科信息资源的权威机构,被外国学者称为“了解中国的窗口”;人大图书馆是教育部16个文科信息文献中心之一。由人大举办的一年一度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坛”,已成为中国思想界、理论界和学术界最具影响力的重大年度活动之一。人民大学组织编写的“三大报告”(即经济发展、中国社会发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系列研究报告),为党和国家出谋献策,获得广泛好评。 “十五”( 2001年)以来,人大承担的国家和地方社科基金项目数量,居全国第一;2003年人大与北京市签定了“人文奥运”项目,由中国人民大学承担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全面影响评估项目(OGGI)”已全面启动。
亮点之五:国民表率 社会栋梁
把学生培养成国民表率、社会栋梁是人民大学一贯的目标。中国人民大学堪称“领导型高级人才的培养基地、理论工作者的摇篮”,他们当中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人文社科专家以及各级党和政府高级管理干部等优秀人才。这里走出了包括肖扬、陈锦华、藤文生、马凯在内的400多位省部级以上高级干部,这里走出了新中国第一位法学、新闻学博士,第一位博士留学生。对中国改革开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两篇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和《东方风来满眼春》均出自人大学子的手笔。人大良好的学习氛围、首屈一指的师资、优良的生源使人大学子具备出众的才气、务实的风格、坚实的基础。一直以来,人大毕业生以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受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普遍欢迎,就业率高居全国前三位。目前,除去主动不就业、考研和出国留学的,人大毕业生就业率可以说是100%。
亮点之六:国际视野 海纳百川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是人民大学始终秉中西贯通之方针的“大气”之体现。开拓国际视野,与国际知名大学及学术界进行广泛交流和合作,人大已大步走向世界。目前人大已同欧洲、美洲、亚洲、非洲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多所大学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积极、广泛主持和参与国际间、政府间合作与交流项目;聘请了包括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200多名世界各国有关专家学者及知名人士担任名誉教授和客座教授;引进、翻译出版了“经济科学译丛”、“工商管理经典译丛”、“人力资源管理译丛”、“金融学译丛”等国际上最前沿最具影响力的教材;每年举办如“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等具有重大影响的高水平国际会议数十次。目前,学校平均每周有一场重要的国际学术会议召开;每20天有一位港、澳、台和国外著名大学校长来访;每月有一位国际知名学者、外国使节或政要来学校演讲。人大已然成为我国中外学术交流与文化交往的重要平台。
亮点之七:人大精神 浩然气象
以人为本、人民至上、以民族复兴为己任是人民大学的核心精神。人民大学拥有中国最优良的文科人才培养的体系。也许没有哪所大学能像人大那样,用最好的教授、花最多的精力指导那些初入大学殿堂的年轻人,在他们稚嫩的心灵播洒人文精神的种子。值得称道的是,人大学子,学到的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追求真理、献身祖国的担纲意识,还有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气质。人民大学永远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人大人务实、严谨、求是、稳健的精神气质,会如此深刻地熏染着你。走进人大校园,置身于一个自由与活跃的思想空间,人大稳健而含蓄的校园氛围会让你摆脱年少轻狂的幼稚冲动,让你全面地理解和把握世事变迁。
亮点之八:大楼林立 群园幽然
人大校园景观中西合璧,具有浓郁人文气息。进入新世纪,人大的“大楼“建设创下许多全国高校之最:最先进的体育馆——世纪馆、最新的现代化游泳馆、最大的高校文化大厦、功能最完善的多媒体教学楼、全国最大的单体教学楼明德楼。诸子百家园、求是园、紫藤园、汇贤园、凝园、宜园、双趣园等一系列颇具传统文化韵味的主题园林,与西北区学科楼群等一座座拔地而起现代建筑,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校园内幽径相连,绿树成荫,鲜花竞艳,芳草凝绿,三两学子怡然揽卷,白发教授漫步其中,朝霞晨曦,黄昏暮霭,树影婆娑中透着硬朗,定格成人大刚柔相济的迷人风景。
亮点之九:校园文化 别具一格
人大人有着积极的进取精神和参与意识,人大的社团活动和社会工作相当活跃,校园文化声色并茂、别具一格,享誉北京,影响全国。人民大学有荣获“全国十佳志愿服务先进集体”的青年志愿者协会;有被江泽民同志誉为“业余团体,专业水准”的全国一流的学生艺术团;有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专业化程度最高的的学生报业集团——青年人大报社;还有数量和质量均在全国名列前茅的一百三十多个各具特色的学生社团。各社团活动时百家争鸣,招新时“百团大战”,实为人大胜景。此外,学生学术节、五四文化节、服饰文化节、风载我歌行等一系列耀眼夺目的传统品牌节目,以及“全国高校学生媒体论坛”、“全国高校博士生论坛”、“‘青春·中国’全国大中学生纪实DV作品大赛”等一批新创的全国性重大活动,为学生彰显个性、锻炼才干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薪火相传、不断推陈出新的校园文化氛围,砥砺出人大学子独特的文化品味、非凡的才能,崭新的精神风貌和优良的综合素质也尽现其中。
亮点之十:资助体系 首屈一指
作为全国人文社科的最高学府,无论是生活设施还是在资助体系,人大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体现在每一处、每一个细微的举动之中。人民大学遵循着一条铁律:决不让任何一位学子因贫困而失学。这一承诺能如实履行的保障就是,人民大学形成了健全完备的包括奖学金、助学金、勤工助学、困难补贴、国家助学贷款、减免学费等在内的学生资助体系。在中国人民大学,奖学金覆盖率达50%以上,并设有多项社会爱心人士捐助的助学金,加上众多的勤工俭学机会,学校多渠道、全方位较稳妥地解除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后顾之忧,从而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成才氛围。
永远奋进在时代的前列。具有特殊历史和光荣传统的中国人民大学,如今正在为实现世界一流知名大学的宏伟目标而艰苦奋斗。“人大人”的名字,不仅昭示着一种荣耀,更提醒着一种责任,意味着书写光荣与梦想的一种内在的动力。选择人大,也就选择了给自己一生铸就飞翔的翅膀。饱学之师、巍峨之楼、浩然之气,共同孕育、铸就着人大学子的精神品格。成为“人大人”,将是你一生无悔的选择! |
|
中国人民大学培养了一大批共和国富有成就的高级领导干部,商界领袖和学者专家。此外,中国人民大学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经济管理科学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前很多兄弟院校在上述领域著名的学者均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的骄傲----部分人大杰出毕业生名录
政界
刘延东--中共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
马凯--国务委员、国务院党组成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国家行政学院院长,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1982年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系研究生毕业)
芮杏文--前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上海市委书记(1950年在中国人民大学企业管理专业专修科学习)
江青--原政治局委员(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指导员)
杨白冰——曾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秘书长
肖扬--前最高人民法院院长,首席大法官(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1957年-1962年,本科)。卸任后,于2009年6月10日受聘为该校法学院博士生导师。
李鹿野——曾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
韩叙--著名外交家,前中国驻美国大使
谢平--中央汇金公司总经理(1988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博士)
汪建熙--中国国际金融公司董事长
苏宁--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项俊波--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上海第二总部主任(198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系)*朱文矩——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天津市人大副主任
刘 鹤——国家信息中心常务副主任
刘鸿儒——国家证券监督委员会主席,著名金融学家
张 肖——中国工商银行总行行长
邵宗明——国家统计局副局长
张 塞——曾任国家统计局局长
高昌礼——原司法部部长
马 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法学院毕业)
林 准——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公丕祥——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法学院毕业)
张 军——曾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现任司法部副部长(法学院毕业)
祝铭山——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现任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法学院毕业)
王景荣——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四川省委副书记(法学院毕业)*何访拔——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法学院毕业)
杨业勤——原辽宁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法学院毕业)
姜 伟——黑龙江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法学院毕业)
张济民——青海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吉 林——曾任北京市政法委书记,现任北京市副市长(法学院毕业)
李适时——曾任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副主任,现任国务院副秘书长(法学院毕业)
白美清——曾任国务院副秘书长
楚 庄——民进中央副主席
陈锦华——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企业家协会会长(曾任国家体改委、国家计委主任)
张怀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1957年-1961年,本科)
宋德敏——全国政协秘书长
朱作霖——全国政协副秘书长
卢之超——全国政协副秘书长
李容光——全国总工会副主席
李星浩——国务院侨办副主任
李 岩——中央直属机关工委副书记
刘济民——曾任国务院副秘书长
柳随年——曾任国家计委副主任、国务院副秘书长、国家物资部部长,全国人大财经委主任委员
刘 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
王厚德——曾任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副主任,全国总工会副主席
王曾敬——原纺织部副部长
王忍之——曾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
夏道生——国务院外事办副主任
曾宪林——曾任国家科委副主任、国家计委副主任、轻工业部部长
张天保——原国家教育部副部长(法学院毕业)
张志坚——曾任国家机构编制委办公室主任,国家人事部副部长
肖 捷——原财政部副部长、党组成员,湖南省省委常委、副省长,现任国家税务总局党组书记、局长(财金学院毕业)
朱 训——原地矿部部长,全国政协秘书长
马毅民——曾任国家物资部副部长
程连昌——曾任国家人事部部长
王春正——国家计委常务副主任(正部级)
高强--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主任(1944年出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世界经济专业)
崔建民——原国家审计署署长
郭 济——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
郭振干——原国家审计署署长
贺光辉——曾任国家体改委副主任
何光远——曾任国家机械工业部部长
江 平——曾任国家民委副主任、中央统战部副部长
杨伟光——原中央电视台台长,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副局长
徐心华——经济日报社社长
张万象——新华社总编辑
保育钧——《人民日报》社副总编
陈昌本——文化部副部长
邵华泽——《人民日报》社社长、总编辑
吴冷西——曾任新华社社长、总编辑,人民日报社总编辑,广播电视部部长,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
孟学农——原北京市市长、山西省长
徐光春:现任河南省省委书记(原《光明日报》社总编辑,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局长现任河南省委书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1969年毕业,本科)
韩长赋--吉林省省长(1954年出生,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毕业)
胡福明——江苏省政协主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作者)
吕传赞——河北省人大主任
张健民——北京市人大主任
陈焕友--前江苏省省委书记(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系,1955年毕业,本科)
李泽民--前浙江省省委书记(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1960年毕业,本科)
何竹康——曾任河南省、吉林省省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
陈 明——曾任陕西省副省长、全国侨联副主席
陈远武——曾任贵州省人大副主任
侯志英——河南省人大副主任
胡厚钧——吉林省政协副主席
黄 浩——广东省政协副主席
黄渐鸿——沈阳军区副政委,中将
贾 才——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副主任
马存亮——新疆自治区人大副主任
光 敏——山西省人大副主任
刘 枫——浙江省政协主席、浙江省委副书记
李永进——河北省人大副主任
李志坚——北京市委副书记 国家体育总局党组书记
鲁学政——天津市人大副主任
饶凤翥——甘肃省纪委书记
宋 峻——福建省人大副主任
宋 明——曾任安徽省副省长、安徽省政协副主席
孙家贤——曾任宁波市委书记,浙江省政协副主席
孙祥炎——山西省人大副主任
王 民——山西省人大副主任
王其超——中共浙江省纪委书记
徐炳忠——北京市人大副主任
饶用虞——四川省人大副主任
郑良玉——江西省副省长
杜大仕——甘肃省政协副主席
徐学孟——山东省人大副主任
张毓环——天津市人大副主任
姚如学——河南省政协副主席
俞海潮——湖南省人大副主任
张百发——曾任北京市常务副市长
张怀西——江苏省副省长
雷 宇——广西自治区副主席
许柏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
王如玄——台湾劳工委员会主委
郑必坚——曾任中央总书记秘书,中央宣传部副部长,著名政治经学家
陆百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逄先知——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著名理论家
齐怀远——国务院外事办主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协会长
沙健孙——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著名理论家
宋书声——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局长
苏星——《求是》杂志总编辑,中共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
孙尚清——曾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著名经济学家
藤文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著名理论家,江泽民总书记特别助理
桂世镛——国务院政策研究室主任(曾任人民日报总编辑、国家计委副主任、国家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
商界
戴志康--正大投资集团董事长(国际金融本科,1981年-1985年)
王玉锁--新奥集团董事局主席
严介和--太平洋建设集团董事长CEO(商学院首届MBA)
黄光裕--原国美集团董事长
段永平--步步高电子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经济系,1986年-1988年,硕士研究生)
林雷--新华信国际信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总裁兼联合CEO(信息学院本科)
陈金飞--北京通产投资集团总裁,(经济学学士)
丁玉华--三角集团董事长兼总裁,(05级EMBA)
邱晴--中国光大(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曾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马庆泉--广发基金董事长,(前证券业协会秘书长、嘉实基金董事长,广发证券总裁,1988年经济学博士)
学界
吴玉章--著名教育家、历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
成仿吾--著名教育家、文学家
高鸿业--著名经济学家
范文澜--国学大师、著名历史学家
艾思奇--著名哲学家
何思敬--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
苗力田--著名西方哲学家、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翻译家
石峻--著名哲学家
查瑞传--人口学家
刘铮--人口学家
戴世光--统计学家
宋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
陈达--社会学家
冯其庸--著名红学家
张志新--追求真理的烈士(俄语系,1951年-1952年)
胡舒立--《财经》杂志主编(新闻系,1978年-1982年)
程晓农--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博士,美国《当代中国研究》(Modern China Studies)杂志主编(经济学硕士,1985)
梁美芬——香港立法会议员,香港城市大学法学院院长
作家艺术家
艾青--著名诗人、作家
张洁-- 1960年毕业於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统计系。著名女作家。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获全国第2届茅盾文学奖,张洁获意大利1989年度“玛拉帕尔帝”国际文学奖.
王小波--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商品学专业。1984年至1988年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学习,获硕士学位后回国,曾任教于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后辞职专事写作。其写作标榜“智慧”、“自然的人性爱”“有趣”,别具一格,深具批判精神。主要作品有《时代三部曲》包括《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三部小说集。
毛高田-- 1961年毕业於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研究生班。笔名大巴山人、河湟浪人、东方散人、青海孤客等。
郭兰英——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华北联合大学戏剧系学习 |
|
一,书报资料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成立于1958年,是新中国最早从事人文社会科学文献搜集、整理、编辑、集成、发布的信息资料提供机构,经过50年的发展,书报资料中心目前已发展成为兼营期刊出版、网络电子出版、信息咨询、广告等业务的综合性、跨媒体的现代出版机构和信息资源服务机构。
50年来,书报资料中心坚持以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为己任,始终遵循“学术为本,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宗旨,“精选千家报刊,荟萃中华学术”,编辑出版了大量高质量、高水平、享誉海内外的学术信息资料,被誉为“中华学术的窗口”、“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期刊出版是书报资料中心的基础性核心业务。书报资料中心是国内拥有最多刊号的法人单位,现有148种正式出版物。出版有“复印报刊资料”、“文摘”、“报刊资料索引”和“原发刊”等四大系列出版物。学界和期刊界普遍认为,书报资料中心的《复印报刊资料》的转载量是人文社科期刊领域中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
近年来,为适应数字化发展需要,书报资料中心开始了数字出版和网络出版的进程,是传统期刊出版行业中网络数字化转型较早,而且发展态势较好的单位之一,目前已有5大系列电子光盘产品。在2008年获得互联网出版许可后,书报资料中心的网络出版已经正式启动。
以书报资料中心的品牌和期刊出版业务为坚实基础,咨询、广告等业务也在不断取得发展,成为中心未来发展重要的新的增长点。
2008年,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迎来了50周年庆典,中心正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以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大”提出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指导,强化“质量意识、市场意识、国际化意识、集团化发展意识、效益意识”,高举“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的金字招牌,走内涵式扩张之路,以自我裂变和资本运作为手段,坚持特色办刊,向集团化方向发展,再创新辉煌!
二,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50年来,人大出版社始终以促进我国教育、文化事业发展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事业、为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传播作出了积极的贡献。1982年人大出版社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高校文科教材出版中心,是中国高校教材、学术著作出版最重要的基地之一。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依托中国人民大学的综合优势,团结全国广大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高扬人文社会科学的旗帜,秉承“出教材学术精品,育人文社科英才”的理念,大力实施精品战略,以优秀的出版物传播先进文化。建社50多年来,累计出版图书一万余种,出版了一大批具有文化积累与文化传播价值的优秀教材和学术著作,涵盖了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各学科,包括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行政学、人口学、环境学、新闻学、档案学、财政学、金融学、管理学、会计学、商品学、历史学、语言文学、伦理学、心理学、美学、艺术以及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等。其中许多教材多次再版,一些教材发行数量高达数十万册以至数百万册。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不断强化选题策划意识、市场意识,着力培育核心竞争力。全体同仁精诚团结,开拓进取,把出版工作同我国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同我国经济、社会的进步紧密结合,形成了人大出版社鲜明的出版特色和巨大的品牌价值,成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出版领域的排头兵。2007年,人大出版社出版图书2000余种,发行码洋6亿多元。经过长期的积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已发展成为具有图书、期刊、音像、电子和网络出版物等多媒体兼营的大型综合性出版社。 |
|
zhongguo renmin daxue
中国人民大学
People’s University of China
中国一所综合性社会科学大学。成立于1950年10月3 日。设于北京。前身是老解放区的陕北公学、华北联合大学、北方大学和华北大学。
1937年 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全国各地大批进步青年学生涌向延安。中共中央为了培养这些青年学生参加抗战工作,决定成立陕北公学。1939年,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安吴堡青年训练班和延安工人学校合并成立华北联合大学,开赴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边区办学。1948年,又将华北联合大学和晋冀鲁豫区的北方大学合并,成立华北大学。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同年12月16日通过《关于成立中国人民大学的决定》。1950年10月 3日,中国人民大学正式成立。
中国人民大学
学校成立初期,本科设有经济计划、财政信用、工厂管理、合作社、贸易、法律、外交、俄文等系。专科设有经济计划、财政银行、对外贸易、国内贸易、合作社、工厂管理、统计、法律、档案、外交、教育、史地等班。此外,还办有工农预科。当时在校学生共3930人,其中干部和工人占72%,青年学生占28%。
学校成立以来,随着国家建设事业和教育事业本身发展的需要,系科设置曾有相应的变化。1952年,设立了马列主义研究班,专门培训高等学校政治理论课的教师。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后,中央财经学院和山西大学财经学院并入该校。1952年,成立了统计系。1954年,成立了农业经济系、统计系;对外贸易专业划出,另外成立对外贸易学院。1954-1955学年在校生达到7335人。1955年成立了新闻系、历史档案系;把俄文系和外交系划出,分别成立俄语学院和外交学院。1956年增设哲学、历史、经济 3系。1958年历史系分为马列主义基础系和中共党史系。1960年,成立了中国语言文学系,同时成立了语言文字研究所。1964年,成立了苏联东欧研究所和马列主义发展史研究所。学校于1950年成立马克思列宁主义夜大学。1952年正式成立函授部。1959年,在函授部的基础上成立函授学院。
新闻系学生在教学实习中采访数学家华罗庚
“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遭到严重破坏。从1971年起停办,1978年复校。1980年,函授学院恢复招收函授生。
1983年,学校设15个系:哲学系、政治经济学系、科学社会主义系、中共党史系、中国历史系、法律系、中国语言文学系、新闻系、档案系、工业经济系、农业经济系、贸易系、财政系、计划统计系、经济信息管理系。本科学制均为4年,专科学制为2年。
1983-1984学年,全校有本科生2509人,硕士研究生 381人,博士研究生5人,专修科学生191人,进修生605 人,函授生6271人,夜大学学生374人,接受7个国家的留学生80人;有教师1174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 370人,讲师544人,教员185人,助教59人。
法律系学生参加社会咨询活动
学校设有马列主义发展史研究所、苏联东欧研究所、外国经济研究所、清史研究所、人口理论研究所、语言文字研究所。1983-1984学年,全校各研究所共有科研人员188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51人,讲师92人,教员17人,助教24人。
学校在长期的教学和科研实践中,继承了优良革命传统,培养和锻炼出了一批政治、业务素质较好的教师。形成了“学习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继承了党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艰苦朴素”,特别是老解放区办学的光荣传统和作风。
从建校到1984年止,学校为国家培养了马列主义社会科学理论、经济管理、文史政法人才和高等学校政治理论课师资共 70014人。其中包括函授生20705人, 马克思列宁主义夜大学学生 16091人。
学校图书馆藏书250多万册。全校有31 个资料室和实验室。还附设出版社、机械厂、书报资料社、中学和小学等。(见彩图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管理系学生在学习、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吴玉章与学生们在一起、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成仿吾同学生亲切交谈)
(高宗)
|
|
新闻学院 | 南方周末 | 学生媒体 | 接力传媒 | 人物 | 学者 | 革命家 | 教授 | 百科大全 | 敖汉旗 | 经济学家 | 中共中央党校 | 文化 | 出版社 | 高校出版社 | 广东 | 法学家 | 名人 | 政治人物 | 大学 | 晋冀鲁豫 | 经济学院 | 法学院 | 国际关系学院 | 更多结果... |
|
|
中国人民大学校徽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 中国人民大学之歌 | 中国人民大学年鉴 | 中国人民大学中心 |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 |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 | 中国人民大学年鉴.2004 |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 中国人民大学年鉴.2005 |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 |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 |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 | 中国人民大学登山队 | 中国人民大学自游人协会 | 中国人民大学年鉴2006 | 中国人民大学在职研究生网 | 中国人民大学学生会文化部 |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工作系 | 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 | 中国人民大学学生会 | 中国人民大学市场营销协会 | 中国人民大学HND中心 |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学系 | 中国人民大学纵横社 | 中国人民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 |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 |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 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分校 | 中国人民大学音像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关系协会 |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 | 中国人民大学培训学院 | 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 中国人民大学培MBA | 中国人民大学在职研究生 |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 |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 |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 中国人民大学湖北校友会 | 中国人民大学深圳研究院 | 中国人民大学校医院 |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 | 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 |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 | 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 | 中国人民大学软件学院 | 中国人民大学体育部 |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 |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 中国人民大学同等学历申硕实施细则 | 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 | 中国人民大学在职研究生教育 | 中国人民大学本科生学籍管理规定 | 中国人民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工作办法 | 中国人民大学土地政策与制度研究中心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报告2008-2009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发展研究报告2009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法律分社 | 中国人民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 | 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研究中心 |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电影学专业 | 中国人民大学培训学院HND中心 |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 | 中国人民大学在职研究生青岛教学中心 | 中国人民大学加拿大名校国际学位班 |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在职研究生 | 中国人民大学成人高等教育学院 | 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 | 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 |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安全岛 | 中国人民大学大学英语教学部 |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 |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心理学研究所 |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 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奥运研究中心 |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中国人民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 | 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社会学研究所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报告2008 |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 | 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统计学院统计学院统计学系 |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安徽教学中心 |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学校潮阳国际学园 | 中国人民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成都教学中心 | 中国人民大学成人高等教育学院乌鲁木齐函授站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 北京市新华书店海淀区店中国人民大学书店 |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 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基金会 | |
|
|
明德 | 静园 | 信管 | 人文 | 教务处 | 统战部 | 旧体 | 理学院 | 财务处 | 宣传部 | 经院 | 学生处 | 人事处 | 求是 | 知行 | 明法 | 国际关系学院 | 商学院 | 农发 | 纪宝成 | 吴玉章 | 黄达 | 公管 | 明德堂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研究生院 | 明主 | 迦南美地 | 法学院 | 人文学院 | 徐艺 | 徐悲鸿艺术学院 | 经济学院 | 环境学院 | 外国语学院 | 信息学院 | 新闻学院 | 公共管理学院 | 统计学院 | 财金 | 商院 | 国关 | 组织部 | 校团委 | 红三 | 小南门 | 大快乐 | 劳人 | 社人 | 宜园 | 教二 | 公一 | 教三 | 求是楼 | 留食 | 留学生餐厅 | 全日 | 东区食堂 | 集天 | 集天小吃 | | | | | | 更多结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