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 北京 >北京高等院校 > 北方民族大學
顯示地圖
目錄
校訓 自信 自立 自強 自律
  八字精神 強調學生的獨立生活與學習能力 激勵大傢自我奮鬥的進取精神
院係設置
  1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2 電氣信息工程學院
  3 法學院
  4 管理學院
  5 信息與計算科學學院
  6 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
  7 商學院
  8 設計藝術學院
  9 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
  10外國語學院
  11文史學院
  12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
  13音樂舞蹈學院
  14預科教育學院
  15基礎教學部
  16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
  17體育教學部
專業
  我校有44個本科專業,其中音樂舞蹈學院與設計藝術學院各專業在本科第一批次招生,其餘在本科第二批次招生,以下為我校各專業介紹
  1.電氣信息工程學院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通信工程 信息工程 自動化 測控技術與儀器
  2.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材料成型及控製工程 材料科學與工程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3.法律學院 法學(刑事法方向) 法學(民商法方向) 法學(國際經濟法方向)
  4.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網絡工程 軟件工程
  5.信息與計算科學學院 信息與計算科學 數學與應用數學(數學教育方向、應用數學方向) 統計學
  6.經濟管理學院 經濟學 國際經濟與貿易 金融學 會計學 財務管理 工商管理 電子商務
  7.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 生物工程 生物技術
  8.管理學院 旅遊管理(酒店經營與管理方向)旅遊管理(旅行社經營與管理) 旅遊管理(旅遊資源規劃與開發方向)公共事業管理
  9.化學工程與工藝學院 過程裝備與控製工程專業 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 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製藥工程方向)
  10.文史學院 漢語言文學 漢語言文學(教育方向) 新聞學 廣告學 歷史學
  11.音樂舞蹈學院 音樂表演專業 音樂學 舞蹈學 舞蹈學
  12.設計藝術學院 藝術設計(環境藝術設計方向) 藝術設計(公共藝術設計方向)繪畫(油畫方向、中國畫方向)
  13.外國語學院 英語(商務英語方向)英語(旅遊英語方向) 英語(涉外文秘方向) 英語(師範類) 日語
  14.預科部 新疆民考民預科班(二年製)少數民族預科班(一年製)
北方民族大學各學院簡介總匯
  1.商學院簡介
  北方民族大學商學院是在原政治係的基礎上建立的,1995年6月更名為政治經濟係,1997年6月更名為經濟管理係,2006年10月正式更名為商學院。近十幾年來,我院在學校的正確領導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教育質量為中心,以培養高層次合格人才為目標,大力促進教育改革和發展,全體師生員工齊心協力,艱苦奮鬥,紮實工作,勇於開拓,使本係各方面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為我院事業的迅速發展奠定了較好的基礎。
  在2000年學校通過教育部合格評估後,根據社會對各專業人才需求的變化,我院加大了專業調整力度。按照 “科學、規範、拓寬”的專業調整方針,對我院本專科專業進行了整合。目前,我院共有經濟學、金融學、國際經濟與貿易、電子商務、工商管理、財務管理、會計學7個本科專業,跨經濟、管理兩大學科;2004年我院全面修訂了本科生培養方案,啓動了專業主幹課和專業基礎課的課程建設計劃;教學中註重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結合,逐年加大實驗室建設力度,2005年我院實驗室被評為“國傢民委經濟管理綜合重點開放實驗室”,初步實現了“大試驗平臺,多種模擬實驗共享”的模式,提高了儀器設備的利用率;正在積極申報金融學和區域經濟學碩士點;辦學規模逐年擴大,在校生人數從1995年9月的96人增長到2006年9月的1600餘人,十幾年來,共培養經濟、管理類本專科生畢業生2000餘人。
  北方民族大學商學院有一支素質較好、能力較強、敬業愛崗的教師隊伍。現有教職員工69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4人,講師24人,外聘專兼職教授、副教授和專傢學者10人。通過對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和骨幹教師的滾動培養,教師的學歷層次有了大幅度提高,幾年來,有一些教師取得博士、碩士學位,承擔了多項省、部、院級科研課題,各專業的學術梯隊正在形成,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明顯提高。與此同時我院積極開展對外學術交流,1999年12月成立金融研究所,2003年與日本東京都立大學合作成立了經濟問題共同研究所,雙方互派學者進行經濟問題共同研究。
  2.管理學院簡介
  管理學院是2006年10月學校優化學科結構、合理配置學科資源後新成立的學院。學院前身是1984年籌備建設的歷史係,1988年歷史學專業開始招生,1993年增設了民族文化旅遊專業方向,2002年經教育部批準旅遊管理專業開始招收本科生,2002年10月更係名為文化旅遊管理係,2005年增設公共事業管理專業,2006年10月以旅遊管理專業和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為基礎成立管理學院。同年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獲得批準,2007年開始招生。管理學院現有旅遊管理專業、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力資源管理專業3個本科專業。
  管理學院下設旅遊管理係、公共管理係、旅遊教學實踐中心以及學院辦公室、學生工作辦公室、學院資料室。截至2007年9月我院教職工共計20位,分別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南開大學、山東師範大學、蘭州大學、西北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福建師範大學、蘇州科技大學、日本歧阜經濟大學、巴基斯坦國立語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等不同的學校。
  我們的辦學定位是:立足西北,面嚮全國,為少數民族和少數民族地區培養高素質的管理人才。我們的辦學理念是:以創新精神為本,以民族文化為源,尊重個性,倡導合作,提升素養,追求卓越。我們以學校的辦學指導思想為準繩,在培養過程中,力求增強創新意識、註重文化素質、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高臺,起於纍土;千裏之行,始於足下。青春無悔的老師和年輕的莘莘學子們會用心和雙手創造未來,跨越歷史,實現夢想,共同締造管理學院明天的輝煌!
  3.文史學院簡介
  文史學院是由原中文係和原文化旅遊管理係的歷史學專業組建而成。學院擁有一支年齡、學歷和職稱結構較為合理的師資隊伍,現有教師55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26人,講師11人,助教5人。博士學歷9人,碩士學歷17人。文史學院教師在方言研究、修辭學研究、歷史學研究、小說創作和攝影教學與實踐方面都有突出成就,在自治區內外享有很高聲譽。
  文史學院近年來不斷推進教學改革,調整專業結構,優化課程體係,現有漢語言文學、新聞學、廣告學、歷史學四個專業和中國少數民族史、專門史、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中國古代文學四個碩士培養點,中國少數民族史、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兩個自治區級重點學科。中國少數民族史、古代文學兩個自治區級精品課。積極探索適合學生實際、適應社會對人才需求的培養模式,突出了“厚基礎、寬口徑”、“重實踐、強技能”的人才培養目標,並在2004年,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實施“因材施教”的教學培養方案。
  文史學院不斷改善辦學條件,已建有“新聞媒體綜合實驗室”:包括“平面設計與網絡綜合實驗室”、“數字化影視製作實驗室”、“攝影實驗室”、“聲像教學室”,“演播室”基本上能滿足實踐教學的需要。同時,為了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實習環境,文史學院與自治區內外多傢教育、行政、事業單位和多傢媒體機構簽訂了共建實習基地的協議。文史學院積極拓寬就業渠道,近年來,畢業生就業率一直穩定在85%左右,學生以良好的專業素質和實踐能力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
  文史學院一貫重視提升教師科研水平,教學、科研並重。截至目前,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350餘篇,出版專著、教材、參編圖書40餘部,其中獲奬著作教材10餘部,論文40餘篇。
  4.外國語學院簡介
  精誠團结 負重前進
  ----發展中的外國語學院
  外國語學院的前身是外語教研室(1984年),承擔全校大學英語公共課。1993年學校成立外語係,並先後於1993年設立了經貿俄語專業(專科),1996年設立了商貿英語專業(專科),1998年設立了英語本科專業,2006年設立了日語本科專業。1993年首次招收專科學生,1998年首次招收本科學生。現有英語和日語兩個本科專業。第二外語語種有:英、日、韓、德、法。
  截止2007年5月,全院在編教師65人,專任教師55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3人,碩士以上學歷27人(博士3人),常年聘請外籍教師5人。
  目前,普通全日製在校本科生669人。截止2006年7月,共培養本專科生1474名。近三屆學生就業率均在80%以上 。2004-2006年教師共發表各級各類學術論文92篇,出版專著7部,承擔各級科研項目12項,其中承擔國傢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項,國傢民委人文社科項目1項,自治區級科研項目1項,院級科研項目9 項,科研經費23萬元。自治區教學成果二等奬1項,學校教學成果二等奬1項,學校教學成果三等奬1項。1門自治區精品課,2門校級精品課,
  學院資料室藏書有漢、英、日、俄等外文書籍8644册,其中工具書150册,期刊95種,報紙15種。學校現有10間(556座)多媒體語言實驗室供外語教學使用,主要承擔專業外語聽力、語音、視聽說、口譯、筆譯、外貿函電、修辭寫作、教學法、第二外語等課程的教學任務。
  根據我國社會發展對各類人才的需求及學校整體專業調整的思路,我院在專業建設上進行了探索,積極調整專業結構,外國語學院現有英語和日語兩個本科專業,正在創造條件積極建設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碩士點。並通過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建立新的課程體係、加強教學管理等教學建設與改革措施,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綜合英語V、VI》已建設成為自治區級精品課程,《大學英語》建為校級精品課。我院還積極鼓勵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申請教學研究項目,以教研促教改。自編適合我校學生實際情況的教學輔助教材。高桂蓮主編的《大學英語同義詞詞語辨析》,馬騰主編的《高級英語寫作教程》獲自治區優秀教材。大學英語課教師張玫2006年4月獲寧夏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文科組三等奬。
  為加強實踐教學環節,重點培養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我院成立了實踐教研室,負責學生課外專業實踐活動。 2002年起,我院共組織了五屆“CCTV杯”英語演講大賽,有4人代表寧夏地區參加全國半决賽,其中,卡哈爾同學以其優異表現,獲得大賽主辦方及評委的一致好評,為寧夏高校在全國高校英語界贏得了聲譽;2005年6月,選派近30名優秀學生作為2005年APEC循環經濟與中國西部大開發會議的志願者;2006年9月16日銀川市摩托車旅遊節選派2名學生為銀川市市長做翻譯工作;2002年我院與美國大學生國際校級交流基金會聯合舉辦夏令營,每年由我係選派15名學生與美方15名學生組成夏令營;2005年邀請了北京外國語大學碩導楊立明教授,2006年邀請挪威剋裏新蒂安桑郡安吉德大學Paul Thilbault教授、華東師範大學博導張春柏教授等專傢來學院進行學術講座。這些活動有力地促進了學生外語交際能力的整體提高,對增強我院學生學習興趣、開闊視野及加強語言應用能力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自1996年起,我院一直在進行英語+商貿課程體係的建設,緊緊抓住“懂商務,會英語,能操作”這個專業培養目標,即堅持突出英語+商貿的人才培養特色。我們一直清醒地看到,這樣的培養目標和規格強調學生首先要具有紮實的語言基礎,較強的讀、聽、說、寫、譯的語言交際綜合能力,較高的綜合素質,其次應該掌握一定的商貿等方面基礎的專業知識。在專業學生的培養模式上,我們提出了“3+2”的培養模式。即在本科1-3年級的3年時間全面訓練學生掌握紮實的英語語言知識,培養其較強的語言交際綜合能力,在3-4年級的2年時間裏逐步學習有關商貿等方面的知識。英語專業畢業生能迅速適應工作的能力和良好的綜合素質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同時我院與用人單位和實習基地溝通聯繫,聽取反饋意見,以提高畢業生的社會適應性。目前已形成為涉外企業培養商務英語專業人才的體係。2001年至今,在寧夏商業外貿進出口公司、寧夏商檢局、浙江飛鷹集團等8個單位建立了商貿實習基地,在銀川十八中、銀川十四中、銀川三中、銀川二十小等8個學校建立了教育實習基地。集中實習比例逐年增加。
  我院註重在全院教職員工中開展“教書育人,服務育人”教育活動,不斷強化教師的職業責任認識。近幾年來,涌現了一批教書育人先進個人,高桂蓮老師2003年獲自治區優秀女職工稱號、2004年獲自治區優秀女幹部稱號、2005年獲自治區9.10教育奬章;馬騰2006年獲自治區優秀黨員稱號;楊林2006年獲國傢民委係統文明先進個人稱號。2005年我院獲自治區三八紅旗單位榮譽稱號。
  5.法學院簡介
  北方民族大學法學院(原西北第二民族學院法律係),於1982年籌建,1984年招收法律專科生,1992年招收法學本科生,現有全日製在校本科生830人,自1984年至今,學院先後為國傢培養本、專科生3000多人。
  法學院現下設兩個係(法學一係和法學二係)、兩個中心(實踐教學中心和診所式法律教育中心)、兩個辦公室(法學院辦公室和學生工作辦公室)、一個設備先進、功能齊備的專業模擬法庭和一個專業資料室。為強化實踐教學環節,法學院還設有法律援助事務機構(銀川市法律援助中心北方民族大學工作站),並與銀川市興慶區法院、銀川市興慶區檢察院、固原市原州區法院等區內19傢單位建立了穩定的教學實習基地。
  法學院歷經22年的發展,現已基本形成了職稱和年齡結構合理、人員相對穩定、教風學風優良、有較強教學科研及管理能力的教職工隊伍。現有教職工40人,其中,專任教師34人,教輔人員6人。專任教師中:教授5人,副教授15人,講師8人,助教6人;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11人,另有在讀碩士5人;具有律師資格的14人,有客座教授6人。
  在辦學過程中,法學院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遵循高等教育規律,以人為本,牢固樹立教學中心地位;以深化教學改革為動力,以學科建設為竜頭、以課程建設為基礎、以師資建設為核心、以實踐教學為特色、以提高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為基本教育教學目標,力爭將學院建設成為培養少數民族高素質法律人才的重要基地。
  6.音樂舞蹈學院簡介
  音樂舞蹈學院現開設有音樂表演專業、音樂學專業、舞蹈學專業。師資力量雄厚,很多教師在專業上都有突出的成就,並在國內有一定的影響力,50位教師中副教授以上職稱的12人。設立了外籍教師奧莉卡鋼琴教研室、沙薩小提琴教研室。
  音樂舞蹈學院教學設施完善,電腦音樂製作室、多媒體教室、音樂欣賞室、錄音室、排練室、舞蹈教室、教學劇場、小音樂廳、音樂廳、專業圖書資料室一應俱全,琴房170餘間。
  音樂舞蹈學院重視面嚮市場需求進行教育教學規範建設和改革創新,貫徹以人為本、因材施教、助人成功的辦學理念,形成了嚴謹的教風和優良的學風。
  音樂舞蹈學院重視專業教學實踐活動,學生藝術團獨立承擔過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中國電影金雞百花奬頒奬晚會、國際摩托車旅遊節、西部十二省春節晚會、寧夏回族自治區春節晚會等大型演出。學生藝術團還出訪過日本、意大利、挪威等10餘個國傢。近幾年學生在省級以上專業比賽中獲三等以上的奬項40餘次,特別是我學院學生2005年參加首屆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獲專業組舞蹈類一等奬一項,舞蹈類二等奬、聲樂獨唱類二等奬各一項,舞蹈編導袁媛教授、聲樂教授張繼紅獲優秀指導教師奬。參加2005、2006年全國大學生歌手大賽獲專業組銅奬;2007年9月參加全國首屆回族舞蹈服飾大賽,我院榮獲金奬一項,銀奬2項。2007年11月我院袁媛教授創作的舞蹈作品《剪花花》參加中國舞蹈“荷花奬”比賽榮獲編導銀奬,不僅是我院參加專業比賽的重大突破,也是寧夏舞蹈的重大突破,受到了寧夏自治區和學校的隆重表彰。
  7. 設計藝術學院簡介
  設計藝術學院本着“海納百川容能人”的原則,建立了一支日趨合理的師資隊伍。在現有教師33人中有教授3名、副教授14名、講師8名,研究生8名。設計藝術學院擁有先進的硬件設施:寬敞舒適的計算機機房、多媒體教室、專業資料室,並設置有雕塑工作室、陶藝工作室、絲網印刷工作室、金屬加工工作室、彩噴刻字工作室及藝術研究所等學生實踐場所。
  設計藝術學院與西安美術學院開展交流與合作,形成長期而穩定的協作關係,使學生在我院學習期間可以接受到西安美術學院專傢的指導。
  設計藝術學院現設有三個專業:藝術設計專業、繪畫專業、動畫專業;五個專業方向:視覺傳達方向、環境藝術方向、公共藝術方向、油畫方向、中國畫方向。
  設計藝術學院以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主,同時,把握藝術教育的規律,註重拔尖人才的培養,為社會培養厚基礎、高素質、綜合性的設計應用型人才和未來的美術傢,以滿足各行業不同層次的人才需求。
  8.電氣信息工程學院
  1988年成立了電子工程係,並於當年開始招收應用電子技術專業(專科)學生,1993年又新增了計算機應用(專科)專業。1995年將應用電子技術專科專業升為本科專業。1997年,隨着教育部高等學校專業調整改革方案將應用電子技術和計算機應用專業合併更名為信息工程(本科)專業,將電子工程係更名為電子與信息工程係。
  隨着學院招生規模逐漸擴大,為滿足社會和少數民族地區對工程技術專業人才的增長需求,2001年增設了通信工程、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3個本科專業;2002年增設了測控技術與儀器本科專業;2005年增設了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本科專業。
  電子與信息工程係為了進一步提升辦學層次, 2005年申報了“電路與係統”專業的碩士點獲得國務院學位辦批準,於2007年開始招生。
  2006年10月,學校為了做好 “去籌”、“更名”的準備工作,將電子與信息工程係更名為電氣信息工程學院,並將原創新中心撤銷後的部分設備和教師合併到電氣信息工程學院。
  學院下設4個係(即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電氣自動化和測控技術與儀器);2個實驗室(即電氣類專業綜合實驗室、電工電子實驗中心);1個電子工藝實訓部。擁有“電路與係統”碩士學位點和信息工程、通信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自動化、測控技術與儀器5個本科專業,其中信息工程為國傢民委重點學科。學院擁有一支結構較合理、素質較高的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47人,其中:正高職稱6人,副高職稱12人,講師16人,博士2人,碩士19人,在讀博士2人,在讀碩士4人,2名教師曾在國外進修。在校全日製本科生977人。
  幾年來,在科研促進教學方面取得了較大的進步。共承擔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國傢民委科研項目10項(其中重點項目6項)、自治區級科研項目9項,校級科研項目30項。獲實用新技術專利4項,發表學術論文130篇,SCI、EI、ISTP檢索14篇。
  學院長期註重師德、教風和學風建設,取得了良好效果。近三年來,學生年終就業率均在80%以上。我院學生參加的2007年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獲甘肅賽區一等奬和二等奬各一項;參與的2007年大學生“挑戰杯”2個參賽項目中,有一項獲區級特等奬。
  學院現有電工電子實驗中心、電氣類專業綜合實驗室和實訓部。其中,電工電子實驗中心包括電路原理、電子技術、計算機仿真、電工電子4個實驗室;電氣類專業綜合實驗室包括通信原理、光纖通信、數字信號處理、高頻電子綫路、移動通信、網絡通信、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自動控製原理與計算機控製技術、電機控製係統、可編程控製器、過程控製、電機拖動基礎、DSP、單片機原理及應用、語音圖像處理、信號檢測與處理等專業實驗室。實驗室總實用面積2951 m2,儀器設備資産2300萬元。
  9.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簡介
  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成立於2006年10月,其前身是1993年開始招生的電子係計算機教研室。學院擁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絡工程、軟件工程、信息管理與信息係統四個本科專業和一個“計算機應用技術”碩士點,是學校首批擁有碩士點的教學單位之一。“計算機應用技術”是寧夏回族自治區的重點學科。學院現有在校碩士研究生22人,本科生700餘人。學院本科畢業生就業率達到85%以上,社會反映良好,絶大多數分佈在高等院校、政府機關、電信、稅務、銀行證券、企業及計算機公司,從事教學、研究、開發、技術支持等工作;畢業的研究生就業率達到100%。
  學院現有教職工38人,其中專任教師29人,實驗員4人,行政人員5人。教師中正高職稱6人,副高職稱7人,講師13人;其中有8名碩士生導師,具有博士學位的3人,碩士學位的22人。教師職稱結構、年齡結構、學緣結構分佈合理。
  學院下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係、網絡工程係、軟件工程係;擁有計算機基礎、計算機組成、操作係統三個專業基礎實驗室和計算機網絡、嵌入式係統、軟件工程、信息係統工程四個專業實驗室:實驗室設備投入共計560萬元左右,設備約630臺(套);學院資料室有計算機專業期刊40餘種,圖書2000餘册。
  在科研方面,學院教師承擔各種科研項目約20多項、纍计科研經費620萬元左右,其中國傢科技支撐計劃課題1項,省部級以上項目12項,橫嚮科研項目5項,校內科研項目3項,教師公開發表論文共計100餘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40餘篇,被SCI、EI及ISTP收錄15篇,獲奬項目8項,其中國傢科技進步二等奬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奬3項,三等奬1項,自治區自然科學優秀論文一等奬1項,三等奬2項。
  在教學研究方面,承擔自治區教學研究項目1項,校內教研項目6項;有一門課程《Java語言程序設計》被評為自治區精品課程,學院多名教師參加了西部高校組織的7門教材的編寫(重慶大學出版社出版),其中已正式出版4部。學院教師近5年獲國傢級教學成果二等奬1項,自治區級教學成果一等奬1項;在國傢級刊物上發表教學研究論文數篇。
  學生活動也有聲有色,先後獲寧夏自治區大學生挑戰杯一等奬、二等奬、三等奬等奬勵。獲全國大學生英語寫作大賽三等奬、優秀奬等奬勵。社團活動和專業學習緊密結合。學院成立了網頁製作小組、計算機愛好者協會、電子期刊《民院視窗》等學生社團。連續五年蟬聯學校屆網頁設計大賽團體和個人冠軍。
  “計算機應用技術”碩士專業設有三個主要研究方向: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及應用、信息係統分析及集成、嵌入式係統及應用。“計算機應用技術”碩士學科點是寧夏自治區重點學科。該學科師資力量雄厚,研究方向明確,研究成果突出,在區內外處於領先地位。
  10.信息與計算機科學學院簡介
  信息與計算科學學院成立於2006年10月,其前身是1999年成立的信息與計算科學係。在學校黨委的領導和關懷下,信計學院堅持以改革為動力,以學科建設為“竜頭”,以課程建設為基礎,以人才培養為根本,狠抓教師隊伍建設,走質量建院之路,根據國傢的産業政策和社會的需求以及學校的定位,遵循適度超前的原則,製定出具有前瞻性的學科建設規劃,並圍繞學科建設開展各項活動,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學科體係,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現在信計學院已擁有兩個一級學科(數學學科與統計學學科),三個本科專業(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統計學專業),兩個碩士點(應用數學碩士點、計算數學碩士點)。信息與計算科學學科是國傢民委的重點學科,計算數學學科是寧夏回族自治區的重點學科。
  學院設有院辦公室、學生工作辦公室、信息科學係、計算科學及應用軟件係、應用數學係、統計係、數學課程與教學論研究中心、信息處理與統計分析綜合實驗室,數學建模實驗室、圖書資料室等。另外,還設有院所合一的信息與係統科學研究所。學院現有教職工38人,其中:專任教師31人,行政人員5人,實驗員2人。教師中教授7人,副教授4人,講師16人;其中博士後2人,博士6人,具有碩士學位的19人,在讀碩士研究生7人。教師中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傢3人,寧夏自治區跨世紀313學術技術帶頭人1人。
  經過九年多的建設,我院在學科建設、師資隊伍建設、課程建設、學風建設、人才培養、教學、科研、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走在了全校各個學院的前列,受到學校領導和社會各界的好評。五年來,我院獲得自治區優秀教學成果一、二、三等奬各一次,寧夏回族自治區級精品課程三門,校級精品課程三門,校級重點教學研究項目三項;在國內外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160餘篇,其中被SCI、EI、ISTP檢索的論文有30餘篇,出版教材3部、專著3部,承擔的國傢和省部以上的科研項目20餘項;我院代表學校參加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獲得全國二等奬7項,省級聯合賽區一等奬6項,為學校爭得了榮譽。目前,信計學院全體教職工正以主人翁的精神,團结一致,與時俱進,本着質量規模結合、教學科研並舉,加快學科建設、服務地方經濟的思想,加強基礎,註重內涵,按照信計學院“十一五”發展規劃所製定的目標努力奮鬥。
  11.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簡介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是以寧夏新技術應用研究所骨幹人員為主體組建而成的教學單位。現設有材料科學與工程、材料加工、高分子材料等三個係,寧夏分析測試中心、“粉體材料與特種陶瓷”重點開放實驗室、材料科學實驗中心等開放實驗室。材料科學實驗中心2007年被評為國傢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是國傢民委和寧夏高校中唯一的一所。 “粉體材料與特種陶瓷”重點開放實驗室為國傢民委與寧夏自治區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寧夏分析測試中心經過自治區技術監督局認證授權,是公開面嚮社會進行有資質測試服務與咨詢的技術機構。
  截至2008年2月,我院共有教職工28人,其中專任教師19人,專任教師中:教授3人,副教授8人,講師6人。具有博士學位者1人,具有碩士學位者7人; 1名教師為國務院政府特貼獲得者,1名為自治區“313人才工程”跨世紀學術與技術帶頭人。
  12.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簡介
  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成立於2006年10月,其前身是2003年4月成立的生命科學係。現有教職工33人,其中專任教師29人,專任教師中,教授3人、副教授6人,博士2人、碩士13人。在校學生340人。
  學院現有生物技術、生物科學和生物工程三個本科專業,生態學碩士點1個。學院的發酵釀造工程生物技術實驗室為國傢民委與寧夏回族自治區共建重點實驗室,生態係統模型及應用重點開放實驗室為國傢民委批準成立的重點實驗室,生物科學實驗教學中心為自治區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學院的生物技術應用研究所為校級研究所。
  學院自成立以來,重視實踐教學和實驗教學,大力加強硬件建設,不斷改善教學實驗環境。目前,學院實驗室總面積達2291.31平方米,擁有價值643.22萬元的儀器設備,其中800元以上的儀器設備有633件(套),並擁有較大型精密儀器十幾件(套)。其中,發酵釀造工程生物技術重點開放實驗室根據國傢科技發展方針,圍繞國傢、地方科技發展戰略目標,針對發酵、釀造學科前沿的重大科技問題,開展創新性研究,取得了一係列科研成果。
  學院教師積極開展科研活動,目前,承擔各級科研項目25項,包括《甘草黃酮防治糖尿病的藥理機製研究》等5項省部級項目。副院長任賢教授主持的“小麥生物技術育種”項目,選育的優質、高産、抗病小麥新品係“98H30”,2006年2月,寧夏回族自治區第十八次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並通過,命名為“寧春42號”。以“寧春42號”審定成果成功申報了“小麥生物技術育種與寧春42號示範推廣”學校課題,並獲得了校長特批的立項重點課題; 2006年,他在國內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5篇。副院長、博士後趙海燕教授近幾年有十多篇論文發表在國際著名學術刊物上,其中7篇被SCI檢索係統收錄。尤其是胰島素抵抗的分子機製的研究成果,對從分子水平上認識和攻剋糖尿病有重要意義。趙海燕教授作為有突出貢獻的學者,被文化部出版的《共和國驕子》專集收錄。
  學院積極組織教師開展教學研究,現承擔在研教學研究項目11項。
  精品課程建設方面,也取得了突出成績。《工業微生物學》課程已被遴選為自治區精品課程;《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基礎生態學》3門課程被列為校級精品課程;有10門課程列為校級合格課程建設項目;生物工程專業列為校級重點建設專業。
  13.化學工程學院簡介
  化學工程學院現有“過程裝備與控製”;“化學工程與工藝”;“製藥工程”三個專業,“製藥工程”專業2008年開始招生。學生410人。
  化學工程學院現有教職工25人,其中專任教師20人。專任教師中教授4人,副教授6人,講師7人,助教3人。在編教師中博士1人(還有在讀1人),碩士13人,碩士以上學位教師占教師總數的70%。
  化學工程學院現有基礎化學實驗中心、機械基礎實驗室、化工原理實驗室、過程裝備與控製專業實驗室、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實驗室、製藥工程專業實驗室等。
  另外還有化工技術國傢民委重點開放挂靠在化工學院。
  現有實驗室面積1800平方米,儀器設備387臺套800元,10萬元以上的設備8臺。儀器設備總值500多萬元。
  2007年第一屆學生畢業生一次就業率為92.5%,有8人考取研究生,其中4人考取重點大學的研究生。
  14.預科教育學院簡介
  預科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黨的民族政策的重要體現,被譽為民族學生通往大學的金色橋梁。我校預科教育始於1984年,主要承擔為我校以及教育部指令的高等院校培養民族預科學生的任務,已有24年辦學歷程,培養學生近4000人,學生經過預科階段學習後分別升入華東師範大學、吉林大學、蘭州大學、長安大學、西安郵電學院、北京化工大學等高校就讀。
  預科教育學院註重學生創新意識、自學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重視學生特長的發揮和養成教育,有較濃厚的民族文化交流、民族團结教育的氛圍,為順利完成大學本科學業奠定紮實的基礎。預科教育學院學生活動特色鮮明,成效突出,通過預科教育,學生在適應能力、組織能力、社會活動能力方面有較大的提升,我校本科學院中65%的學生幹部是來自預科的升本學生。
  預科教育學院現有教職工15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講師8人,具有碩士研究生學位的教師7人,近年來,教師承擔寧夏自治區教育改革項目及各類教學科研研究課題10餘項,是一支團结穩定的具有豐富預科教育管理經驗的師資隊伍。
軍訓及校園文化生活
  1.我校係蘭州軍區軍訓先進單位,校軍訓時間在大二第一學期開學前的一段時間(大約8月15日左右)軍訓,
  軍訓學生需提前到校
  2.校園文化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學生可加入各大社團組織,
  充實自己的業餘生活,鍛煉個人能力
  A.社團組織 電子愛好者協會 環境保護協會 書法愛好者協會 法學社 焦點論壇 英語角 跆拳道俱樂部 拉丁舞俱樂部
  B.校園媒體 校園之聲廣播站 北方民族大學報 圖書館學報 電氣信息工程學院院報 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院報
學校榮譽與合作
  1.08年以來,我校在全國數學建模競賽中,共獲得全國二等奬7項,省級聯合賽區一等奬6項、二等奬6項、成功參賽奬9項,為學校爭得了榮譽。
  2.我校先後獲寧夏自治區大學生挑戰杯一等奬、二等奬、三等奬等奬勵。獲全國大學生英語寫作大賽三等奬、優秀奬等奬勵。
  3.我校先後與美國密西根大學、德國聯邦材料檢測研究院等多國科研院所和大學進行了密切的學術交流與合作研究。 在國內與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研究所、清華大學、南京理工大、寧夏煤炭設計院學等國內知名的科研院所和大學在學術研究方面有着非常緊密地合作與聯繫。 同時,學院也與寧夏有色金屬冶煉廠、浙江飛鷹集團、西北軸承有限公司、山東新方礦業集團有限公司等企事業單位開展廣泛的科研、實訓合作。
  4.我校組織學生參與校外演出實踐活動達80餘場,有重要影響的大型演出:2003至2007年寧夏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 2003年全國第七屆少數民族運動會開幕式;隨同自治區主席馬啓智訪問日本演出; 建國55周年代表寧夏在北京進行寧夏宣傳周演出; 隨同自治區黨委書記陳建國訪問歐洲6國; 2005年赴意大利參加“世界婦女周”演出; 2006年參加紀念紅軍長徵勝利70周年“紅旗漫捲”文藝晚會等。2009年8月在本校舉辦凱勝•第十三屆中國大學生羽毛球錦標賽。 近年參加各級專業競賽纍计獲得省部級一等以上奬40餘項。
社會學與民族學研究所
  社會學與民族學研究所成立於2000 年,是學院重點投資建設的開放型專業研究機構,2002 年被列為國傢民委係統重點研究所之一。研究所立足於西北少數民族聚居區,致力於中國西部少數民族問題研究。形成了岩畫學、西夏學、回族及伊斯蘭文化、民俗學等主要研究方向,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也積纍了相關文獻資料。
  社會學與民族學研究所是西北第二民族學院重點投資建設的開放型人文研究機構,2002年又被列為國傢民委係統在全國範圍內的重點研究所之一。研究所整合了西北第二民族學院圖書館、文化旅遊管理係、學院編輯部等部門資源,並通過開放性的管理機製運作,吸納各方賢才,現已形成了較強的學術實力。
  研究所立足於西北少數民族聚居區,積極挖掘寧夏及西北地區少數民族文化資源,以岩畫學、西夏學、回族學為三大研究方向,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同時積纍了大批文獻資源。
  現有專職研究人員6 名,其中教授4 人,博士3 人,兼職研究人員 3 名,2 名正高,1 名副高,專職工作人員1 名,兼職工作人員1 名,已取得了較為豐碩的階段性成果。
領導關懷與社會各界支持
  1.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曾莅臨我校視察教學工作,親切慰問全校師生
  2.2008年5月10日,我校正式更名去籌,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司馬義·鐵力瓦爾地,國傢民委主任楊晶,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王慶喜,全國人大民族委員會主任委員馬啓智,國傢民委副主任吳仕民,中央民族大學黨委書記、校長鄂義太,自治區黨委書記陳建國、自治區政府主席王正偉等寧夏回族自治區黨政軍領導,中國工程院院士何季麟出席了慶典大會。
  3.國傢民委黨組成員、副主任吳仕民等國傢部委領導曾多次莅臨我校檢查教學工作, 親切慰問在校師生
  4.自治區政府、教育廳、組織部等部門領導曾多次視察我校,指導我校建設,慰問廣大師生
  5.陳逢幹等著名企業傢、宋慶齡基金會等為我校設立了各類助學金
對外交流
  2006年度是學校外事工作發展較快的一年,在國傢民委、校領導的領導下。在學校各職能部門的積極配合和大力支持下,學校的外事工作取得進一步的發展。
  應美國Shaw大學的邀請,以學校校長張春雨教授為團長的北方民族大學代表團,於11月7日-11月22日訪問了美國,並在Shaw大學歷史悠久的Estey Hall簽署了兩校合作協議書。出席合作協議書簽字儀式的有Shall大學領導及各部門負責人、優秀學生代表,還有學校董事會成員和一些地方官員。該協議的簽署,標志着北方民族大學與美國Shaw大學的學生及教師合作交流已正式啓動,也標志着學校在國際合作與交流方面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2006年5月,以馬來西亞多媒體大學校長高爾斯.珈斯幕拿督為團長的“馬來西亞多媒體大學訪問團”訪問學校,學校黨委書記李偉及部分校領導親切接待了來賓,來訪期間高爾斯.珈斯幕拿督提出願意和學校成為合作院校,並在未來的時間裏進一步派送其學校負責專門事宜的領導與我校就學術合作、學生交換、教師培訓、教師交換等方面的合作問題進行商榷。學校趙傑副校長代表學校與馬來西亞多媒體大學簽署了合作意嚮書
  2006年3月以加拿大駐華公使卡爾維特先生為團長的“加拿大原駐民學術學者代表團”訪問我校,並在學校進行了為期兩天的“中加少數民族原駐民學術研討會”,本次活動是學校第一次承辦大型國際學術會議,本次會議的圓滿舉行對於提高學校學術水平及學校聲望起到了積極的推進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會議期間學校領導與公使先生進行了多次的會晤及交談並互贈紀念品,公使先生也對學校的辦學水平、學校環境、管理模式等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並表示願意長期多嚮的與學校在學科建設、學術共進、友好學校建立等多領域進行積極的合作。
  2006年3月下旬以法國歐亞管理學院副校長山海先生為團長的“法國歐亞管理學院訪問團”訪問我校,此行法方旨在與我學校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並願意在學者互訪、學生交換、學科建設等領域與學校展開交流與合作。學校黨委書記李偉、常務副校長任維楨接見了來訪代表一行,並與其進行了親切的交談和合作詳細事宜的商榷。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 李 偉 教授
  黨委副書記、校長: 張春雨 教授
  黨委委員、常務副校長: 任維楨 教授
  黨委委員、副校長: 楊 敏 教授
  黨委副書記: 李小寧 教授
  黨委委員、副校長: 趙 傑 教授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雷崇民 教授
  黨委委員、副校長: 閔文義 教授
到達路綫
  1.從銀川火車站下車步行至公交火車站臺,乘102路,18路公交車可直達本校,北方民族大學站下車
  2.在河東機場下車,可乘出租車到達北方民族大學
英文解釋
  1. :  north folk University
相關詞
通知教育部
包含詞
北方民族大學計算機服務社北方民族大學理財協會
教育部關於同意正式設立北方民族大學的通知北方民族大學就業服務志願者協會
分類詳情
圖書館直屬教務處統戰部國傢民族事務委員會
人事處王村馬騰劉斌劉宏
張學東楊敏趙傑網絡教學平臺李春光
李強張靜李曉東劉煒陳華
團委精品課程王永和張維民潘自力
張虎生王建偉王福平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高建國
趙海燕孫力民族院校法學院設計藝術學院
基礎教學部袁媛趙茜李小寧李濟民
任賢張春雨任維楨雷崇民閔文義
校辦公室黨委組織部黨委宣傳部紀監審辦公室學生工作部
研究生處招生就業處後勤處學報編輯部計劃財務處
國際合作交流處教學科研工作評估處北方語言研究院社會學與民族學研究所岩畫與西夏文獻中心
更多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