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物 : 名人 : 影視歌麯 : 新疆 [顯示全部] : 中國 >安徽 > 張治中
顯示地圖
目錄
1張治中將軍 1, General Zhang Zhizhong
  張治中將軍張治中(1890~1969),著名愛國將領,原名本堯,字文白。安徽巢縣(今巢湖市居巢區)黃麓鎮洪傢疃人。
  黃埔係骨幹將領,原國民黨陸軍二級上將。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領導人之一。
  辛亥革命後,在上海參加學生軍。1916年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三期步兵科。1924年後,任黃埔軍校學生總隊長、軍官團團長。1926年參加北伐,1928年後,任國民政府中央軍校教育長、國民政府第五軍軍長、第四路軍總指揮、第九集團軍總司令,參加中日淞滬會戰。1937年11月,任湖南省主席。1945年,調任國民黨軍事委員會政治部部長兼三民主義青年團書記。
  抗日戰爭勝利前後,任國民黨西北行營主任兼新疆省主席,其間營救了被盛世纔囚禁於新疆的一批共産黨員回延安。1945年8月27日,張治中代表國民黨當局去延安迎接毛澤東到重慶談判,張治中作為國民黨談判首席代表,為《重慶談判紀要》的簽署作出了貢獻。1949年4月,張作為國民政府談判代表團首席代表,率國民政府代表團赴北京與周恩來為首的中央代表團談判。當和平協定被國民黨拒絶後,張治中留在北京。6月,張治中發表了《對時局的聲明》,宣佈脫離國民黨陣營,投嚮人民陣營。9月,致電陶峙嶽將軍和新疆包爾漢主席,促成新疆和平解放。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西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全國政協委員會委員、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副主席等職。1969年4月6日在北京病逝。張治中一生為和平而奔走,被譽為“和平將軍”。
  生平介紹
  生於1890年10月27日(清光緒十六年九月十四)。其祖父是農民,父親是手工業者。張治中六歲入塾,讀書十年。因少年時傢境貧寒,此後的6年中四處奔波流浪,曾在安徽豐樂河鎮(今舒城縣)一位叫呂為纔的老闆經營的“呂德勝號”商鋪裏做過學徒,從那時開始接觸並閱讀報紙,喜歡寫字算帳,在他的自傳中,有意將此作為人生漂泊的起點。其後先後在揚州的????務緝私營充過備補兵,在安慶巡警局當過備補警察,後入揚州巡警教練所受訓,3 個月後畢業,成為正式警察。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時,在揚州參加反清起義。1912年進入陸軍第二預備學堂。1916年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三期步兵科,次年到廣東參加護法運動。歷任駐粵滇軍連長、營長、駐粵桂軍總部參謀、師參謀長和桂軍軍校參謀長等職。1924年初,對孫中山確立三大革命政策表示擁護。6月任黃埔軍校學生總隊長、軍團團長,同時兼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師參謀長,廣州衛戍區司令部參謀長等職,與中國共産黨人周恩來、惲代英密切合作,結成深厚友誼。1926年7月參加北伐戰爭,先後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副官處處長、黃埔軍校武漢分校教育長等職。後曾一度到歐美進行考察。1928年7月後歷任國民黨中央陸軍軍官學校訓練部主任、教育長,同時兼任教導第二師師長,參加蔣介石對馮玉祥、閻錫山等的戰爭。1932年1月兼任第五軍軍長,率部參加上海“一·二八”之役,曾予日軍以沉重打擊。1933年12月任國民黨第四軍總指揮,率軍入閩,參與圍攻福建人民政府,1936年西安事變發生時,他主張和平解决。
  抗日戰爭爆發後,張任第九集團軍總司令兼左翼軍總司令,參加上海“八·一三”抗戰(淞滬會戰)。1937年11月任湖南省主席,1940年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部長,兼三民主義青年團書記長。1941年皖南事變後嚮蔣介石上書,主張繼續國共合作,共同抗日。1945年5月在國民黨六大上,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和常務委員。抗日戰爭勝利後,任國民黨政府西北行營主任兼新疆省主席,曾營救過被盛世纔囚禁於新疆的一批共産黨員回延安。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他是唯一一位沒有同共産黨打過仗的國民黨將領,被人們稱為"和平將軍"。他曾多次代表國民黨去延安同共産黨談判。1946年1月代表國民黨參加軍調處三人小組,主張和平解决國內問題。1949年4月任國民黨政府和平談判代表團首席代表,到北平同中國共産黨代表談判,雙方議定了《國內和平協定》八條二十四款。此協定遭國民黨政府拒絶後,他毅然留在北平,並發表《對時局的聲明》。同年9月,應邀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並促成了新疆和平解放。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歷任西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委員會副主席、政協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副主席等職,對促進民族團结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作出了貢獻。1969年4月6日在北京逝世。著有《張治中回憶錄》等。
2張治中簡介 Introduction 2 Zhang Zhizhong
2张治中简介
  "和平將軍"張治中張治中出生在一個貧苦家庭。青年時代,他受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的影響,參了軍,他擁護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並且擔任過許多重要軍職,是一位有政治遠見和正義感的愛國將領。
  張治中有着高度的愛國熱情和對國傢民族的強烈的責任感。同許多愛國志士一樣,他早年也是抱着救國救民的宗旨投筆從戎的。他一嚮認為,守土為國是軍人的天職。每當國傢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他總是挺身而出,擔負起自己的責任。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他當時任第五軍軍長,不顧國民黨統治集團的阻撓,毅然開赴前綫,同十九路軍並肩作戰,並留下遺書,决心以身許國。8年抗戰期間 ,他始終堅持抗戰到底,直到最後勝利。尤其可貴的是,張治中從未參加國民黨統治集團發動的歷次反共內戰,是一位從來沒有同共産黨打過仗的國民黨高級將領。
  張治中是一位有遠見的政治傢,他能順應歷史潮流,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他和中國共産黨一直保持着友好的關係。早在大革命時期,他就同周恩來、惲代英等共産黨人建立了友誼。在黃埔軍校左右兩派學生的鬥爭中,他是同情共産黨的,也曾經因此受到國民黨右派的攻擊。此後,即使在國民黨反共高潮中,他也沒有隨波逐流,改變自己的態度。抗戰時期,在重慶,他同周恩來等時相過從,對共産黨的瞭解也進一步加深。抗戰勝利後,他力主和平建國,並積極促成國共兩黨的重慶談判。1945年,張治中受周恩來委托,到新疆成功的解救了被盛世纔監禁多年的100多名共産黨幹部,使他們安全地回到延安,為共産黨保存了一批重要的骨幹力量。1949年,張治中作為國民黨政府代表團團長,到北平同共産黨代表進行和平談判,當雙方達成的協定被國民黨當局拒絶以後,他對國民黨完全失望了,接受了周恩來的懇勸留在北平,聲明同國民黨頑固派劃清界限,從此開始了新的生活。
  張治中參加了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和開國大典,親眼見到了他所嚮往已久的新中國的誕生。建國以後,他擔任重要的領導職務,積極參與國傢政治生活,他時刻以祖國統一大業為重,親自主持民革中央促進祖國統一的工作,為使臺灣回歸祖國,他盡心盡力,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1969年4月6日,張治中因病在北京逝世,走完了他的人生歷程。
3張治中主湘述論 3 main Xiang Zhang Zhizhong Dynasty
  張治中(左)與馮玉祥在淞滬前綫1937年抗戰爆發後,國民黨愛國將領、第9集團軍總司令張治中,取代何鍵擔任湖南省主席。從這年11月20日至1939年2月,在任一年零兩個月,與中共湖南省委合作,推動湖南抗日救亡運動迅猛發展,為正面抗戰的勝利奠定了思想、組織和群衆基礎,被當時中共湖南省委負責人稱為湖南國共合作的“黃金時代”。一、“省訓”與施政方針的提出張治中來湘時,湖南抗日民族統一戰綫已經形成,全省全國抗日救亡鬥爭已經興起,但國民黨頑國派一直在鬧磨擦,愛國政治犯還未釋放,抗日救亡運動還有阻力,傷兵、難民、役政等問題成難,舊的腐敗的官僚積習成風。
4重要經歷 4 important experience
  唯一敢對毛澤東蔣介石都多次直諫的人
  對蔣介石直諫
  張治中將軍是國民黨政壇上一位獨樹一幟的人物,他在國民黨內長期身居高位擔任過多個要職,但一直信守不對共産黨放一槍一彈的承諾,毛澤東稱贊其“專做好事,做了許多好事”。張治中是三民主義的真誠擁護者,又是一位敢於犯顔直諫的人。他曾多次以口頭或書面意見的形式,對蔣介石作逆耳之言。但儘管如此,直到1949年,蔣對他一直是厚愛有加。新中國成立後,他又先後四次嚮毛澤東直諫,成為唯一敢對毛澤東與蔣介石均多次直諫的人物。
  在和蔣相處的25年中,張治中對國民黨內“群僚百工,中於明哲保身之毒,衹求祿位之保持,不圖事業之推展”的現象深惡痛絶,曾多次就政治、軍事、經濟等各種問題,當面嚮蔣提出意見,甚至發生爭論,可謂蔣氏諍臣。張治中還多次上書蔣介石,陳述意見,其中有三次長達萬言。
  一次是1941年3月2日,張治中就“皖南事變”的影響,嚮蔣介石上萬言書,痛陳對中共問題處理的失當,力主國共合作,共同抗日。第二次是1945年11月,鑒於蔣介石積極準備發動內戰,張治中自新疆給蔣介石再次上萬言書,主張用政治方式解决中共問題,反對重新挑起內戰。第三次是1948年夏天,解放戰爭戰略决戰前夕,張治中已看到蔣傢王朝必然失敗,但出於對蔣的忠心,明知其不可為,仍然作最後的進言,又一次嚮蔣呈上了一封《對當前國是之檢討與建議》的萬言書。
  在《對當前國是之檢討與建議》的萬言書中,張治中不惜冒丟烏紗帽甚至掉頭顱的風險,對國民黨執政以來的各項保守政策予以嚴厲批評,並將之歸咎於“領袖"本身的領導失當、獨斷專行,指出若幹年來“總裁”對國民對幹部所發表的文告與訓示,“多偏重於抽象之說教,絶少關於具體之現實政策”,甚至在文中有蔣“為世界各國領袖中脾氣最壞之一人”等語。
  蔣介石在大陸執掌政權期間,大權獨攬,小權亦很看重。蔣介石兼職範圍之廣,令人瞠目結舌。最高峰時蔣介石身兼27個要職!除陸海空三軍統帥職務他始終牢牢抓住、非己莫屬外,中央農民銀行理事長他要兼,新生活運動委員會董事長他要兼,連童子軍總司令他也要兼……對此,蔣麾下文武幾乎均熟視無睹,甚至有些趨炎附勢者,竟拍手叫好。劉繼興研究中發現:惟有一人,堅决反對蔣介石兼職過多,此人就是張治中
  抗戰初期,張治中改任蔣的侍從室第一處主任。他想方設法促使蔣減少兼職,以提高工作效率。張治中到任未幾,原四川省政府主席王纘緒因諸多劣跡遭地方實力派驅逐而下臺,蔣介石乘機要自己填補真空,張聯合多人表示異議,力陳兼職之弊。蔣不聽,並大言不慚地表示:“沒有人能任。”張笑道:“您手下不乏將相之才、封疆大吏,何愁沒人?”蔣固執己見,但到成都(省政府所在地)兩次,就領教了地方勢力的手段,他們一致排外,很難對付,蔣介石遂辭去四川省主席兼職,交其重要謀士張群繼任。
  滇緬公路打通後,需要在國民政府軍委會下設置交通運輸管製局來管理,在組設機構的簽呈上請示局長人選時,蔣介石又批了“自兼”二字。張治中則認為,最高統帥兼交通運輸管製局局長太不成體統,遂簽署意見:“請以參謀總長何應欽兼任。”張治中對何直言:“您如不願兼,委員長就要自兼,這不成體製,請您勉為其難,為領袖分勞分憂。”何應欽無言以對,被迫答允。這樣,蔣介石總算又少了一個兼職。
  1949年4月,張治中任國民黨政府和平談判代表團首席代表,到北平同中國共産黨代表談判,雙方議定了《國內和平協定》八條二十四款。此協定遭國民黨政府拒絶後,張治中棄暗投明,毅然留在北平,並發表《對時局的聲明》。同年9月,應邀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並促成了新疆和平解放。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歷任西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委員會副主席、政協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副主席等職。
  對毛澤東直諫
  張治中與毛澤東張治中一諫毛澤東,國名沿用至今。1949年6月,毛澤東在中南海邀集各界人士座談,醖釀和討論國傢名號問題,張治中也應邀參加。毛澤東讓工作人員把籌備會上專傢們的意見呈給諸位,聽取他們的意見。最後毛澤東提出,中央意見擬用“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這時候,張治中發表了不同意見。他說:“共和”這個詞的本身就包含了“民主”的意思,何必重複?不如就幹脆叫“中華人民共和國”。毛澤東覺得此話有理。經衆人反復討論,終於最後决定了一直沿用至今的國名。
  張治中二諫毛澤東,國旗沿用至今。北京的1949年8月,正是盛廈時節。為了能夠在10月1日開國大典時升起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面國旗,國旗圖案的遴選工作在這炎熱的季節緊張展開。參加政協籌備會國旗審閱小組的專傢們,從徵集自全國2000多幅圖案中篩選出三幅,由毛澤東與各界人士最後選定。在討論國旗的座談會之前,張治中來到毛澤東住處。閑談一番後,他試探着問毛澤東:“現在大傢都在議論國旗圖案,你的意見呢?”毛澤東說:“我同意一顆星一條黃河的那種,你覺得如何?”張治中直言相諫:“我反對。中間一條杠,把紅旗劈為兩半,不成了分裂國傢了嗎?”毛澤東說:“你說的是一個嚴重問題。不過,不少人主張采用這幅,也舉出不少理由。這樣吧,我還要找些人座談一下,你也來。”
  政協一屆會議開幕前,座談會在中南海舉行。毛澤東手持兩幅圖案:一幅是五星加一條橫杠;一幅是現在的五星紅旗,衹是多了個鐮刀斧頭。前一幅的說明是:紅旗象徵革命,五星代表共産黨的領導,橫杠代表黃河。張治中當即表示不同意,說:“第一,杠子嚮來不代表河流,中間一橫杠容易被認為分裂國傢,分裂革命;第二,杠子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是金箍棒,國旗當中擺根金箍棒幹嗎?不如用這一幅五星紅旗。”張治中的話得到大多數人同意,毛澤東也覺得有道理,於是表示傾嚮張治中的意見。國旗審閱小組就以一致的意見確定了五星紅旗為國旗,也就是今天一直高高飄揚的國旗。
  張治中三諫毛澤東,人大代表視察制度沿用至今。1954年9月,全國人大一屆一次會議開幕前,張治中得知毛澤東不準備講話,就通過周恩來、彭真建議毛澤東講話。後來周、彭告訴張:毛主席仍不願講話。於是張治中就直接去找毛澤東:“這次人大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真正的人民大會,您是國傢主席,開幕時是主持人,怎能不講話?但這次交談後,毛澤東還是不同意講話。
  可是,在開幕式上,毛澤東卻講話了。這番話既全面又扼要,其中“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産黨,指導我們思想的理論基礎是馬剋思列寧主義”的概括,精闢有力,成為國傢政治生活的基本指導思想,受到舉國歡迎。
  會間休息時,毛澤東笑着對張治中說:“你勝利了。本來不準備講話,衹因開幕式我是主持人,不能不說幾句話,誰知一拿起筆來越寫越多,就成了一篇講話了。”
  張治中將軍故居 會議期間,張治中提出一份書面建議,主張每個人大常委每年都要出動視察,瞭解地方情況,聽取群衆意見。建議是彭真轉交劉少奇委員長的。後來,毛澤東也看到了,並主張把範圍擴大到全國人大代表,以後又加上全國政協委員。幾十年來,這竟成了一項傳統的制度。
  張治中四諫毛澤東,使憲法更完善了。在參加討論憲法草案時,張治中認為草案總綱第四條中有“臺灣地區除外”的字樣,應予刪除,因為臺灣問題是暫時的,而憲法是永久的,大可不必在憲法上面這樣寫出。毛澤東十分贊成,大傢一致同意刪去。
  1969年4月6日,張治中因病在北京逝世,終年79歲。他的一生,正如周恩來所說:“這個人很復雜,又很簡單;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他是一個愛國主義者。”
張治中博士 Dr. Zhang Zhizhong
  張治中,35歲,博士,教授,電子科技大學受聘博士生導師,學科負責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重慶青年五四奬章獲得者,重慶市十大傑出青年群體帶頭人,中國青年科技奬提名者,《通信學報》第七屆提名編委,《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編委,重慶市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現任重慶高校通信網測試技術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重慶重郵東電通信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技術總監、董事。曾在上海交通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 主持和參加國傢863重大、科技部、信産部、國傢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傢級項目10項。主持和參加省重點和一般、企業委托開發項目33項。産業化成果在國外、國內所有運營商、設備提供商等獲得規模商用,對我國通信網的監測、維護和管理,發揮了重要作用。 申報發明專利18件(已授權8件)、實用新型專利2件(全部授權),提交國際標準建議草案1件,獲省部級科技奬勵4項。在包括IEEE JSAC、IEICE Trans. on Commun.、Photonic Networks Commun.、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onics、Science in China(Ser. F & E)、電子學報、通信學報等在內的國內外重要核心刊物和國際學術會議發表收錄學術論文182篇,被三大檢索收錄122篇次。在國際學術會議上做學術報告10餘次。合作出版著作1部。目前主要從事第二、三和四代移動通信測試、光通信和下一代網絡技術的研究開發工作。
山西省話劇院一級演員 Theatre an actor in Shanxi Province
  張治中,男,1958年2月出生,山西萬榮人,黨員,山西省話劇院一級演員,山西戲劇傢協會副主席、山西電視藝術傢協會副主席。
  從事話劇、影視表演專業20多年以來,他曾在20餘部話劇、若幹部話劇小品及上百部集電視劇中擔任主要角色,塑造了許多不同類型、性格迥異、令人難忘的藝術形象。話劇:《活寡》中飾老大、《迷霧人生》中飾尤金·奧尼爾、《元朝帝師八思巴》中飾八思巴、《父親》中飾父親、《天使的微笑》中飾白仲民、《立秋》中飾許凌翔等。電視劇:《無字的歌》中飾山村教師、《太原戰役》中飾趙宗復、《百團大戰》中飾楊成武、《紅軍東徵》中飾劉志丹、《三國演義》中飾馬謖、《水滸》中飾晁蓋、《處决令下達之後》中飾檢察長、《中國女足》中飾主教練、《肖勁光大將》中飾肖勁光等。
  由於他的不懈努力和出色表演,主演的話劇小品《村夜》獲首屆全國戲劇小品電視大奬賽“優秀奬”;主演的話劇《活寡》獲本省第二屆民間藝術節演員“金牌奬”;主演的話劇《迷霧人生》獲首屆華北地區話劇節“優秀表演奬”;主演的話劇《元朝帝師八思巴》獲山西省“五個一工程奬”、第17屆中國戲劇“梅花奬”、中國話劇第四屆“金獅奬”及第二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匯演中獲“優秀表演奬”等無數業務方面的殊榮。他的藝術生涯是輝煌的,在話劇影視表演方面做出了突出的成績。他在藝術的海洋裏不斷地學習、探索、追求,現已形成了自己的表演風格——樸實無華、真摯自然。2004年被省文聯、省人事廳授予山西省“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稱號;2005年被省文化廳授予山西省文化廳係統“德藝雙馨優秀藝術傢”光榮稱號;2006年被山西省勞動競賽委員會授予“五一勞動奬章”稱號、省委組織部評為“山西省優秀共産黨員”,同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4.河南省洛陽市澗西區尤西村村委主任、
  張志中,男,1969年10月生,河南洛陽人,學歷:高中。擔任洛陽市澗西區工農鄉尤西村村委主任一職兼洛陽中鋒機械加工廠總經理、洛陽裏安運輸公司經理。多年來他為尤西村廣大百姓出血出力,為尤西村打開了一條致富的道路。在廣大鄉鄰中衹要提起張治中人人為他竪起大拇指。並且他在洛陽中鋒機械加工廠的貢獻巨大。並且其父張雲漢是洛陽市第一批萬元戶,曾獲得“高級勞動模範”等稱號。其母張素貞在洛陽市基督教兩教一會中擔任高級助理為洛陽宗教協會做出巨大貢獻。
相關詞
蔣介石李濟深何應欽人物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順德愛國民主人士相隱寺
張磊張傢駒西黃山黃麓師範
包含詞
張治中故居送張治中朝京唐生智張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