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地图 | | 江西铅山县石塘镇 Stone Town, Yanshan County, Jiangxi Province | 相传在南唐建县以前,石塘村北有方塘十口,故谐音石塘。其南为武夷山镇,北接稼轩乡。元时手工造纸业在石塘兴起,及明代发展成临近诸县手工业造纸中心和集散地,亦是县内最大的农村圩集之一。 石塘是铅山县建筑城墙的两个集镇之一,靠河一侧建有城墙,墙外为宽而深的护城沟。其城墙建于1932年,周长3。5华里,设置城门城楼6处,城楼大小约15平方米。现在保存下来的城墙余100米左右。 镇内秀水环绕青山,山,水,街同行不悖,意境深远.桐江水及三条人工渠蜿蜒流过小镇,大家或傍水小筑或跨水而建,绵延成街. 整个小镇的建筑呈纺锤形南北走向.石塘街全长1200多米,宽4-5米,全部铺以青石板,令人惊讶不已.街上的店铺鳞次栉比,相邻店屋共用一墙,温馨之极。店铺建筑为木构架砖墙,前店后堂。靠石,拱棂,走廊,商号,瓦檐均有造型各异的木雕,石雕和砖雕。闽,浙,赣融为一体的建筑艺术和风格发挥的淋漓尽致.店屋的门板几乎全是杉木,镇内山上茂密的杉树林提供了充足的原料。门板可上,可卸,店门以最大的面积向街道敞开.街道两侧的房屋都有一个屋巷的闺房,它们伸向街面,形成走廊,方便行人. 镇内大小街弄52条,大弄套着小弄,官坑渠水从坑背而来,沿街而流,在每户店屋内都能听到孱孱的流水声,水质极好.每间隔几家,就有一处埠头,洗衣提水,极为方便.许多人家的外墙都依水而筑,有的甚至引水进院,方便了卫生和消防. 罗汉弄口附近的坑背小街仅300多米长,没有敞开式的店屋,全为砖石结构的独居院落。此处是当时的大户区,有的房屋竟占地三四十亩。这里的每栋房屋自成体系,高高的院墙,屋与屋之间形成一条条小弄堂。所有院屋都是封火墙到顶,连接屋梁。 纸商富显其宅 石塘街上的纸行占地很广,有时几十米长的老街两侧都是它们的院墙,均为砖石结构。旧时建房大门朝向很有讲究,一般不能正面向西或北的,大纸行的大门不仅注重朝向,而且还讲究门面装饰,用青石雕刻“门匾”,并用厚重的铁皮包裹着两扇大门,布以华钉,气派非凡。古人很忌讳家事外扬,厅对大路,故而在大厅用屏风挡住,或者进了大门是堵影墙,要转个弯再入大厅。厅的面积大者100多平方米,小者50多平方米,为处理家政和礼待宾客的正经场所。大厅两侧的房间谓之正间,为办公用房。房间旁边又各有走廊通向后厢房。他们其实是配有小天井的小居小院,门对着天井,光线很好,无疑是家人饮食起居之处。 王德耀是石塘建国以前的首富。王府建于三百多年以前,占地40多亩,共有5套院落,各自独立又连为一体,穿廊过弄既格局整齐,又迂回曲折。这五套院落的天井下均置有假山花圃,养花养鸟,风雅之至。每套院落的屋脊上又都压有一块施雕刻的方形青石,用以辟邪。尤其突出的是,这一石建筑群的顶上竟竖有避雷针,可见当初王家的显赫。 富户院落的华丽是当年纸商们的产业丰厚,生意兴旺的标志。据说有名的“复生源”,“罗盛春”,“鸿昌”,“天和”,“查声泉”等店的资本均在30万银圆之上。纸行的宅院高大醒目,青砖素瓦,封火高墙,高大整齐。 今日的院落依然有着它们洗不去的铅华,只是没有了街上的人声鼎沸。 | | 相传在南唐建县以前,石塘村北有方塘十口,故谐音石塘。其南为武夷山镇,北接稼轩乡。元时手工造纸业在石塘兴起,及明代发展成临近诸县手工业造纸中心和集散地,亦是县内最大的农村圩集之一。
石塘是铅山县建筑城墙的两个集镇之一,靠河一侧建有城墙,墙外为宽而深的护城沟。其城墙建于1932年,周长3。5华里,设置城门城楼6处,城楼大小约15平方米。现在保存下来的城墙余100米左右。
镇内秀水环绕青山,山,水,街同行不悖,意境深远.桐江水及三条人工渠蜿蜒流过小镇,大家或傍水小筑或跨水而建,绵延成街.
整个小镇的建筑呈纺锤形南北走向.石塘街全长1200多米,宽4-5米,全部铺以青石板,令人惊讶不已.街上的店铺鳞次栉比,相邻店屋共用一墙,温馨之极。店铺建筑为木构架砖墙,前店后堂。靠石,拱棂,走廊,商号,瓦檐均有造型各异的木雕,石雕和砖雕。闽,浙,赣融为一体的建筑艺术和风格发挥的淋漓尽致.店屋的门板几乎全是杉木,镇内山上茂密的杉树林提供了充足的原料。门板可上,可卸,店门以最大的面积向街道敞开.街道两侧的房屋都有一个屋巷的闺房, 它们伸向街面,形成走廊,方便行人.
镇内大小街弄52条,大弄套着小弄,官坑渠水从坑背而来,沿街而流,在每户店屋内都能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水质极好.每间隔几家,就有一处埠头,洗衣提水,极为方便.许多人家的外墙都依水而筑,有的甚至引水进院,方便了卫生和消防.
罗汉弄口附近的坑背小街仅300多米长,没有敞开式的店屋,全为砖石结构的独居院落。此处是当时的大户区,有的房屋竟占地三四十亩。这里的每栋房屋自成体系,高高的院墙,屋与屋之间形成一条条小弄堂。所有院屋都是封火墙到顶,连接屋梁。
纸商富显其宅
石塘街上的纸行占地很广,有时几十米长的老街两侧都是它们的院墙,均为砖石结构。旧时建房大门朝向很有讲究,一般不能正面向西或北的,大纸行的大门不仅注重朝向,而且还讲究门面装饰,用青石雕刻“门匾”,并用厚重的铁皮包裹着两扇大门,布以华钉,气派非凡。古人很忌讳家事外扬,厅对大路,故而在大厅用屏风挡住,或者进了大门是堵影墙,要转个弯再入大厅。厅的面积大者100多平方米,小者50多平方米,为处理家政和礼待宾客的正经场所。大厅两侧的房间谓之正间,为办公用房。房间旁边又各有走廊通向后厢房。他们其实是配有小天井的小居小院,门对着天井,光线很好,无疑是家人饮食起居之处。
王德耀是石塘建国以前的首富。王府建于三百多年以前,占地40多亩,共有5套院落,各自独立又连为一体,穿廊过弄既格局整齐,又迂回曲折。这五套院落的天井下均置有假山花圃,养花养鸟,风雅之至。每套院落的屋脊上又都压有一块施雕刻的方形青石,用以辟邪。尤其突出的是,这一石建筑群的顶上竟竖有避雷针,可见当初王家的显赫。
富户院落的华丽是当年纸商们的产业丰厚,生意兴旺的标志。据说有名的“复生源”,“罗盛春”,“鸿昌”,“天和”,“查声泉”等店的资本均在30万银圆之上。纸行的宅院高大醒目,青砖素瓦,封火高墙,高大整齐。今日的院落依然有着它们洗不去的铅华,只是没有了街上的人声鼎沸。 | | 面积55.2k㎡,人口15972人。 [邮编]334512 [代码]361124102 [区划]辖石塘街居委会,石塘、十一都、十都、港背、尤田、彭村等6个行政村。 | | 石塘镇位于武夷山北麓,地处上分线公路之东侧,距县城河口40公里,下辖1个居委会,8个行政村,辖地总面积56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48896亩、耕地面积12497亩,全镇拥有总人口15890人,其中集镇人口5000余人。石塘镇是座千年古镇,素有“武夷山下小苏州”之誉称,2004年被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历史文化名镇”。
近几年来,该镇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水电资源和毛竹资源优势,创办竹编工艺、笋罐头、葛加工等企业,通过招商先后引进外资兴办中信实业、特种纸业、再生纸等企业,经济效益均看好,成为经济发展支柱,镇财政收入保持在16%左右递增速度持续稳定增长。通讯、交通、供电、自来水等配套设施完备,引进外资1000万元的商贸城建设即将完工投入使用。随着上分线和八英线公路的改造,极大改善了交通条件,给企业发展和城镇建设带来无限商机。
石塘镇是个农业大镇,盛产红芽芋、红皮甘蔗,产品远销江、浙、沪、闽,2005年红芽芋种植面积2400亩,红皮甘蔗种植面积250亩。毛竹资源丰富,拥有毛竹林面积1.2万亩,竹制品加工业蓬勃发展。 | | - : Dantang Town
| | 石塘古镇, 石塘, 石塘古 | | | | 石塘村 | 十都村 | 里洋村 | 石塘街社区 | 港背村 | 尤田村 | 十一都村 | 丁马山村 | 彭村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