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广丰县
廣豐縣美食:羊肉炒粉:醬香鵝廣豐縣交通:廣豐交通便利,三條出縣通道,快速便捷:上(饒)()一級公路全綫貫通;311高速公路挂綫融入全國大交通網;上二國防綫直達福建;浙贛鐵路、320國道穿越縣境北部 |
|
郵編:334600 代碼:361122 區號:0793 拼音:Guǎng Fēng Xiàn 英譯:Guangfeng County
廣豐縣位於江西省東北部,上饒市東部,與浙江、福建兩省接壤。東界浙江省江山市,北鄰玉山縣,西毗上饒縣、上饒市,南接福建省浦城、崇安兩縣。縣境南北長62.5千米,東西寬45千米,總面積1377.79平方千米。總人口80.1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1.3萬人。
全縣轄3個街道、16個鎮、4個鄉:永豐街道、豐溪街道、蘆林街道、五都鎮、洋口鎮、橫山鎮、桐畈鎮、湖豐鎮、大南鎮、排山鎮、毛村鎮、梘底鎮、泉波鎮、壺嶠鎮、霞峰鎮、下溪鎮、吳村鎮、沙田鎮、銅鈸山鎮、大石鄉、東陽鄉、嵩峰鄉、少陽鄉;銅鈸山墾殖場、蘆林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共有58個居委會、 153個行政村。縣政府駐永豐街道。
地處武夷山北麓低山丘陵,屬半丘陵半山區,地勢東南高、西北低。東南部群山連綿,峰巒疊嶂。銅鈸山主峰海拔1534.6米。主要水係發源於仙霞嶺,源出仙霞嶺南麓的豐溪經福建浦城縣棠嶺北流入境,斜貫中部,有十五都港、十都港等支流,橫貫境內中部流往上饒的信江支流豐溪河。有七星、軍潭、關裏等中型水庫。年均溫17.9℃,年降水量1627毫米。
有煤、石灰石、磷、螢石、雲母、膨潤土、珍珠岩、瓷土、鐵、鎢等礦藏。朝陽磷礦為全國八大磷礦之一。浙贛鐵路,320國道,上(饒)二(度關)、廣(豐)玉(山)公路過境。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是贛東北、閩北革命革命根據地之一。有天桂岩、白花岩、東岩等溶洞,可供遊覽。靈鷲寺為省內14座佛教古剎之一,博山寺為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讀書處。 |
|
廣豐縣境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帶。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無霜期長。1959~1980年22年實測資料,主要氣象要素如下:
氣溫 年平均氣溫為17.9℃。歷年極端最高氣溫為40.5℃(1971年7月31日)。極端最低氣溫-9.1℃(1977年2月4日)。其中最熱月為7月,平均氣溫29.4℃;最冷月為1月,平均氣溫5.6℃。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10℃的初日為3月18日,終日11月26日,持續254天。由於縣內地形復雜,山區、丘陵、河𠔌地區的氣溫各有差異,形成小地形溫度。地處山區的桐畈、嶺底、管村和嵩峰部分地區,年平均氣溫要比全縣其他地區低1℃~3℃。
霜期 歷年平均無霜期為266天。初霜期為11月25日,最早為1978年10月30日,最遲為1970年12月16日。終霜期為3月2日,最早為1973年1月30日,最遲為1974年3月28日。無霜期以1980年最長,為298天;1974年最短,為237天。年平均有霜日18.9天,初終霜間隔日為99天。1963年鼕至1964年春霜期最長為136天。1970年鼕到1971年春最短,僅62天。
雨量 年平均降雨量為1626.9毫米,多雨年達2446.9毫米(1975年)。少雨年為1971年僅923.7毫米。相對變率為17%。雨量四季分佈不均,春季為344.7毫米,占全年降雨量21.4%;夏季795毫米,占全年降雨量48.9%;汛期平均始日4月15日(最早4月1日,最遲5月29日),終止日期7月4日(最早4月12日,最遲7月19日),間隔日數為82天,降雨量819毫米,占全年降雨量50%;秋季為318.7毫米,占全年降雨量19.5%;鼕季為168.5毫米,占全年降雨量10.2%。
雪期 年平均為59天,初雪日12月28日,最早為11月15日(1970年),最遲為2月5日(1964年);平均終雪日2月24日,最早為1月29日(1970年),最遲為3月22日(1961年)。
日照 年平均日照時數1881.5小時,日照百分率為42%。其中日照時數最多的8月份為259小時,日照百分率64%;日照時數最少是12月份,為94.4小時,日照百分率最低是3月分,為28%。年太陽輻射總量108.8千卡/平方釐米,月輻射量以7月份最多達到14.3千卡/平方釐米,最少是12月。1月和2月,均為5.8千卡/平方釐米。
風嚮風速 鼕季受西伯利亞和蒙古高壓控製,盛行偏北風,夏季多為亞熱帶高壓控製,盛行偏南風,春夏之間,南北風均有,夏秋期間偶有臺風侵入和影響。年平均風力2級(風速2米/秒左右),最大風力7級(風速15米/秒左右)。
災害性天氣
洪澇 一般規律為:3月起潮,4月進入汛期,5月、6月份出現洪峰,8月後汛期結束。據歷年資料記載,洪災一般出現在4~7月間。但特殊年份也有出現在2月或遲至7~8月份的。洪水形成從降雨集流到洪峰出現一般5~7小時,一次洪水一般2~3天。
幹旱 主要出現在7~10月份,有夏旱。伏旱和秋旱,以伏旱和秋旱為嚴重。22年中有17年出現不同程度的幹旱。1967年伏旱和秋旱持續達89天。1968年和1971年各出現幹旱82天。幹旱平均三年二遇,比較嚴重的七年二遇。 |
|
廣豐縣為漢族人口聚居地。元代以後,陸續有少數民族人口遷入,但仍以漢族人口居多。據人口普查資料載:漢族人口1982年占99.99%;1990年占99.98%;2000年占99.88%。少數民族人口所占比例甚少。
少數民族
元代,由蒙古人至各地擔任達魯花赤(地方官正職),有蒙古人火室答兒(號南新),“官信州路永豐,遂傢焉,世居豐之進賢坊”。生子篤列圖,考中狀元。元朝滅亡後,其子孫改從漢族,改漢姓為揭(《江西通志稿•各縣姓氏考略》)。清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有畲族人藍姓居本縣河沿山(今屬洋口鎮嚴村),但以漢族入籍,故民國三十六年有“本縣人民均係漢族”之斷言。經藍姓居民要求,1989年9月20日,上饒地區民族宗教事務處以(89)2號文件批復,同意恢復其畲族成份。
新中國建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因工作、婚姻、經商、投資辦企業等原因,入籍廣豐的少數民族人口陸續增加。1982年人口普查,全縣有蒙古族、回族、壯族、侗族、瑤族、哈尼族、傣族、畲族等8個民族。1990年有13個民族,2000年增加到26個少數民族,793人。據第五次人口普查統計:蒙古族 164人;布依族 163人;苗族 110人;畲族 73人;回族 62人;彝族 38人;壯族 35人;朝鮮族 31人;藏族 28人;滿族 24人;維吾爾族 20人;侗族 6人;柯爾柯孜族6人;土傢族 5人;瑤族 5人;納西族 4人;撒位族 3人;白族 3人;黎族 3人;佤族 3人;仡佬族 2人;怒族 2人;哈尼族 1人;水族 1人;東鄉族 1人;塔吉剋族 1人。 |
|
廣豐自古商賈往來絡繹輻輳。茶葉、土紙、夏布等大宗商品銷往外地始自元代,清鹹豐年間煙葉成批量進入國際市場,至民國仍銷不衰,輸出業昌盛。民國十七年(公元1928年)前後,全縣經營煙葉、茶葉、夏布、土紙等行業的店傢行莊共有八百余家之多。
新中國建立後,始有國營商業。1956年通過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形成了縣城以國營商業,農村以供銷合作社為主體的國合商業占主導地位、集體商業為補充的計劃經濟體製下的商品流通格局。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逐步推行商業體製改革,國營商業政企分開,簡政放權。供銷合作社係統改“官辦”為“民辦”,恢復原有集體商業性質。打破城鄉封鎖、條塊分割,改按經濟區域組織商品流通。同時,開放集市貿易,集體、個體商業迅速恢復,邊界貿易活躍,一個多種經濟成份、多條流通渠道、多種經營方式、少環節的商品流通體製形。
進入90年代以後,隨着改革開放政策的深入貫徹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廣豐商貿業跨入大發展的歷史時期,城鄉貿易空前活躍,國營、供銷社、集體、個體商業齊頭並進,共同發展。國合商業經過母體裂變,資産重組等歷史性變革,內抓管理,外拓市場,不斷增強企業參與市場競爭能力。個體私營商業在縣人民政府築巢引鳳,新建擴建城鄉集貿市場、商業網點,撤除一切阻礙商品流通的關卡欄桿,出臺《廣豐縣發展個體私營經濟奬勵辦法》等一係列措施的支持和鼓勵下,得到快速的發展。活躍的經營方式,暢通的流通渠道,既促使地方農副土特産品的推銷和工業産品的銷售,又推進橫嚮經濟交流和縣域經濟的滾動發展。
至2000年,廣豐城鄉市場商店林立,集市貿易攤點遍布,商品琳琅滿目,商業經營購銷兩旺。全縣共有商業零售網點5665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2993萬元,比1949年建國初的530萬元增長156.6倍;比改革開放前1978年的4191萬元增長19.8倍。全縣共有集市貿易市場46個,集市貿易成交額43622萬元,比1949年的97.7萬元增長446.5倍;比1978年的334萬元增長130.6倍。其後,廣豐商業經濟持續發展,2002年,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5005萬元,集貿市場增加為47個、集市貿易成交額47419萬元。
跨越之路未有窮期,發展需要源頭活水。致力於推動全民創業,大力發展草根經濟、老百姓經濟,鼓勵群衆創傢業、能人創企業、幹部創事業,廣豐開啓了一臺臺馬力十足的跨越發展“原動機”。
廣豐沒有一傢中央和省屬企業。廣豐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風生水起的全民創業。
在上海搞過建築的人,一定都聽說過中國的“挖掘機之鄉”——廣豐。目前,廣豐的挖掘機占據上海挖掘機勞務市場的“半壁江山”。有句玩笑話這樣說,廣豐的挖掘機打個噴嚏,上海就有一半建築工地停工。
人多地少的縣情,使背井離鄉出去創業成為廣豐人的選擇。從明清時期的“扁擔經濟”,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的“十萬鬥笠闖天下”,廣豐人的足跡遍布全國每一個省市。目前,廣豐縣共有30多萬人常年在外務工創業,占全縣人口的三分之一,每年實現務工收入30多億元。
敢闖敢拼、不怕吃苦的廣豐人,被稱為“中國的猶太人”、“江西的溫州人”。近年來,廣豐人不斷發揚善抓商機、勇闖市場、敢冒風險、吃苦耐勞的創業精神,為家乡帶來了更多的財富。據不完全統計,在廣豐創業的成功人士中,資産過億元的有10多人,100萬元以上的不計其數。
為實現“打工經濟”嚮“創業經濟”的跨越,廣豐縣着力打造回鄉創業的“緑色通道”,對外出創業成功人士回鄉創業與外商同等對待,一視同仁。每年正月初四,縣委、縣政府都會邀請外出創業成功人士代表舉行座談會,共商發展大計。縣領導外出招商時,每到一個地方都要召集在當地創業的廣豐籍人士座談,鼓勵他們回鄉創業。
為了優化廣豐人返鄉創業的政策環境,廣豐縣對原有的行政審批事項逐一清理審核,從29傢具有行政審批權限的單位抽調工作人員,集中到縣經濟發展服務中心辦公,實行“一站式”審批、“一個窗口”收費、“一條竜”服務。此外,為了激發在外創業成功人士回鄉創業的熱情,助推“創業經濟”快速發展,縣委、縣政府還設立了“創業貢獻奬”,每年拿出500多萬元奬勵納稅大戶,重奬全民創業有功之臣。
良好的創業環境吸引了在外成功人士加盟家乡建設。如今,廣豐縣每年吸納回鄉創業資金達3億元—4億元,回鄉人士創辦的企業已達200余家,其中有113傢在廣豐工業園區落戶,占入園企業總數的45%以上。
另外,針對城鄉留守婦女,廣豐縣全面啓動了“陽光工程”,定期進行電腦、電工、會計、縫紉等13個專業的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術培訓,從文化、技術、信息、資金等方面指導她們走上創業致富的道路。近年來,全縣涌現出了“掃帚村”、“收購頭髮村”、“頭飾村”等100多個婦女唱主角的專業村,從業婦女2萬多人,每年增加收入3億多元。 |
|
王貞白,唐朝詩人
張叔夜,宋朝官員
施師點,宋朝進士
呂廷彥,宋朝文武都科狀元
徐宗仁,南宋進士
呂 翀 ,明朝進士
夏尚樸,明朝文學家
呂懷,明朝文學家、天文學家 |
|
廣豐縣歷史上森林茂密,風景優美。縣內銅鈸山古名稱封禁山,從明代正德年間(1506~1521)開始封禁,至清代同治八年(1869)弛禁,長達300餘年。此間,樹木種類繁多,載入清同治十一年《廣豐縣志》的樹種有20餘種,竹類11種,還有各種果樹、花卉和各類野生動植物。縣城附近西山觀因林木茂盛,建有隱真觀和豐溪書院。幾百年至千年的古樹,縣內各地都有存在。民國期間,外侮內亂,戰禍不斷,境內森林遭到嚴重破壞。
新中國建立以後,黨和人民政府加強了造林治山工作,林業有所發展。但由於農業合作化運動後,農業體製和政策常有變動,影響了山林管理。特別是1958年大煉鋼鐵時,砍樹燒炭、燜鐵,對森林造成嚴重破壞。20世紀60年代初,國民經濟進入睏難時期,因片面強調抓糧,毀林開荒,開山造田,林木減少甚多,加劇了水土流失,1961年全縣森林覆蓋率僅21.9%。70年代以後,中共廣豐縣委、縣政府采取措施加強林業基地建設,興辦集體林場,大力組織和推動全民植樹造林活動,森林覆蓋率逐年提高,1979年27.9%,1981年32%,1986年46.3%。90年代初開展長江中上遊防護林工程建設和退耕還林治理水土流失工程建設,廣豐縣的林業生産得到迅速發展,森林覆蓋率上升到55.3%。2000年全縣林業産值5891萬元,占農、林、牧、漁業總産值101679萬元的5.88%。2002年林業産值5344萬元,占農、林、牧、漁業總産值113500萬元的4.7%
1983年從五都鎮蛇山頭文化遺址發現的𠔌殼和稭稈、石鋤等遺物證實,廣豐縣早在四千多年前就有稻穀生産。清同治縣志記載農作物種類就有水稻、麥、豆等二十餘種。民國時期,戰亂不止,高租重利剝削,農作物産量極低:1949年全縣糧食總産衹有45010噸,人均口糧149公斤;油脂600噸,人均1.99公斤;農業産值1905萬元,人均産值63元。
新中國建立以後,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農村經過土地改革,又通過互助組、初級社、高級社、人民公社等形式,農民走上集體化道路,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大搞山、水、田、林、路的綜合治理,實行了旱地改水田、單季改雙季、雜糧改主糧的“三改”工作,農業生産得到了很大發展。1957年,農業産值達到3229萬元,比1949年增長69.49%。1977年農業産值達到5198萬元,比1957年增長60.97%。1986年後,全縣農村不斷深化改革,推進農業産業結構調整,在糧食生産穩定增長的前提下,先後進行了蠶桑工程、果業工程以及“糧專項目”的開發和建設。1992年全縣農業産值達到19362萬元,比1986年9474萬元增長1.04倍。1993年起,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指示精神,切實加強良種、良法的推廣應用,加快發展以兩葉(煙葉、桑葉)兩水(水産、水果)三種(種竹、種菜、種茶)為竜頭的産業化經營,促進了農業生産的進一步發展。1995年農業産值達到39138萬元,比1993年25087萬元增長56%。2000年農業産值49400萬元,比1995年增長26.22%。2002年農業産值53683萬元,比2000年增長8.67%。 |
行政區劃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
全縣現轄3個街道、16個鎮、4個鄉:永豐街道、豐溪街道、蘆林街道、五都鎮、洋口鎮、橫山鎮、桐畈鎮、湖豐鎮、大南鎮、排山鎮、毛村鎮、梘底鎮、泉波鎮、壺嶠鎮、霞峰鎮、下溪鎮、吳村鎮、沙田鎮、銅鈸山鎮、大石鄉、東陽鄉、嵩峰鄉、少陽鄉;銅鈸山墾殖場、蘆林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共有58個居委會、153個村委會。縣人民政府駐永豐街道。
永豐街道 面積:25k㎡ 人口:67540人 郵編:334600 代碼:361122001
管理東街、湖沿、鳥林街、商城、橫路、西山、白鶴畈、麥園、裕豐、平安、北門、南山、西門、大塘角、東關等15個居委會,村委會。辦事處駐東關。
蘆林街道 面積:21.8k㎡ 人口:30000人 郵編:334600 代碼:361122002
管理塘溪、源溪、石謝、湖頭、西壇、五裏、三官殿等7個居委會以及翁嶺村委會。辦事處駐源溪。
豐溪街道 面積:24.6k㎡ 人口:27460人 郵編:334600 代碼:361122003
管理小康城、南屏、五角塘、蘇塘、金墀等6個居委會,黃傢淤、三都、朱塢、大石山等4個村委會。辦事處駐小康城。
五都鎮 面積:74.5k㎡ 人口:72426人 郵編:334605 代碼:361122101
轄義星街、西湖街、修文街、杉江、五都等5個居委會,前山、黃豐、紫塢、仙洲、花棚、六都、蘭田、項傢、鬆林、雙橋、澄村、塔山、王傢畈等13個村委會。
洋口鎮 面積:75.9k㎡ 人口:72395人 郵編:334604 代碼:361122102
轄湖邊、中心街、中山街、水北、洋江、嚴村、鶴山、洲頭、昆山等9個居委會,廟林、趙塘、壺山、新村、富山、苗山、青橋、蔡村、和尚渡、戰畈、蓮鼓等l1個村委會。
橫山鎮 面積:66k㎡ 人口:41722人 郵編:334606 代碼:361122103
轄廿四都居委會,雙峰、上孚、山頭、廿三都、餘村、東山、上鋪、前洋、竜潭、柴九洋等10個村委會。鎮政府駐廿四都。
桐畈鎮 面積:74.7k㎡ 人口:42606人 郵編:334611 代碼:361122104
轄桐傢畈、溪山等2個居委會,深坑、下社、後壟、高廳、王傢、蔣塢、二渡關等7個村委會。鎮政府駐桐傢畈。
湖豐鎮 面積:33.3k㎡ 人口:26281人 郵編:334602 代碼:361122105
轄湖豐居委會,橋頭、徐傢、槐芳、尖山、回樹底等5個村委會。
大南鎮 面積:46.3k㎡ 人口:19525人 郵編:334601 代碼:361122106
轄大南、李傢、茭塘、古村、塘獅、石橋等6個村委會。
排山鎮 面積:58.5k㎡ 人口:35929人 郵編:334616 代碼:361122107
轄排山居委會,卅八都、墩頭、塘上、黃獅、王坑、西山底、下餘、餘坡塭等8個村委會。
毛村鎮 面積:39.4k㎡ 人口:22005人 郵編:334613 代碼:361122108
轄八都居委會,毛村、後溪、楊塢、百花、烏岩等5個村委會。鎮政府駐八都。
梘底鎮 面積:25.2k㎡ 人口:20685人 郵編:334604 代碼:361122109
轄梘底居委會,銅坑、銅山、東井、畈上、溪西等5個村委會。
泉波鎮 面積:57.5k㎡ 人口:29559人 郵編:334613 代碼:361122110
轄七都居委會,邊山、泉波、鴻壇、王傢塢、吉塘、梧桐塢、吟陽等7個村委會。鎮政府駐七都。
壺嶠鎮 面積:44.2k㎡ 人口:27636人 郵編:334603 代碼:361122111
轄壺嶠居委會,塘頭、渡頭、東陽、鄭村塢、朱獅、流源等6個村委會。
霞峰鎮 面積:27k㎡ 人口:38410人 郵編:334604 代碼:361122112
轄霞峰、大尖山等2個居委會,方村、公堂、三裏、石山、赤塘、坑東、大洋等7個村委會。鎮政府駐下坊。
下溪鎮 面積:38.8k㎡ 人口:28681人 郵編:334600 代碼:361122113
轄王洋、大坪、西溪、官塘等4個居委會,楊村、溪灘、大陽亭、雙井等4個村委會。鎮政府駐岔路頭。
吳村鎮 面積:70.4k㎡ 人口:35223人 郵編:334618 代碼:361122114
轄吳村居委會,塘邊、前村、玉田、東塘、河源、傅傢棚、勝利、路源等8個村委會。
沙田鎮 面積:45.7k㎡ 人口:30429人 郵編:334612 代碼:361122115
轄沙田、碧石、港口、溪淤、十六都、溪頭、塢壟、沙溪等8個村委會。
銅鈸山鎮 面積:312.4k㎡ 人口:21513人 郵編:334609 代碼:361122116
轄嶺底、傢潭、石溪、軍潭、高陽、石人、鐵山、七星、葉傢、小豐等10個村委會。
大石鄉 面積:19.8k㎡ 人口:34617人 郵編:334600 代碼:361122200
轄抱塢亭、大石頭、四公、溪邊、水閣、大塘底等6個村委會。鄉政府駐抱塢亭。
東陽鄉 面積:85.7k㎡ 人口:25850人 郵編:334615 代碼:361122202
轄管村、竜溪、清淤、清塘、舵陽、社後、後陽、竹岩、湖口等9個村委會。鄉政府駐後陽。
嵩峰鄉 面積:87.5k㎡ 人口:24643人 郵編:334614 代碼:361122204
轄十一都、銀峰、楊柳、裏洋、十都、石岩等6個村委會。鄉政府駐十一都。
少陽鄉 面積:23.6k㎡ 人口:25401人 郵編:334606 代碼:361122206
轄少陽、泉嶺、雙塘、新塘、黃傢山、養塘、交溪等7個村委會。 |
|
唐乾元元年(758)置永豐縣,因裏為名。元和七年(812)撤銷,並入上饒縣。宋熙寧七年(1074)恢復永豐縣。元代隸浙江行省,明洪武四年(1371)改屬江西省。清雍正十年(1732)因吉州已有永豐,加之境內有豐溪河,置廣豐縣,與“永豐”意近。
今廣豐縣地,春秋時屬吳、越,戰國屬楚。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屬九江郡餘汗縣;縣境東北角(指建縣時從衢州須江縣[今江山市]劃入之一小部分區域,下同)屬會稽郡太末縣。漢高祖四年(前203),改九江郡為淮南國。六年,分淮南國置豫章郡,轄餘汗縣,今廣豐境屬之。興平二年(195),吳孫策分豫章置廬陵郡,今廣豐縣地屬廬陵郡餘汗縣;東北角屬會稽郡新安縣。建安十五年(210),孫權分豫章郡置鄱陽郡,同時析餘汗地置葛陽縣,今縣地屬鄱陽郡葛陽縣,東北角仍屬會稽郡新安縣。晉、南北朝,皆屬鄱陽郡葛陽縣。縣境東北角,晉泰始二年(266)屬東陽郡新安縣。太康元年(280)新安改名信安。陳天嘉三年(562)屬金華郡信安縣。
隋開皇二年(582),縣境東北角屬婺州信安縣。大業三年(607),葛陽改名弋陽,縣地屬鄱陽郡弋陽縣;縣境東北角屬婺州東陽郡信安縣。唐武德四年(621),改鄱陽為饒州,置上饒縣,同時設立永豐鎮,因境內有永豐山得名,屬饒州上饒縣。分信安地置須江縣,隸衢州,縣境東北角屬衢州須江縣。武德七年(624),省上饒入弋陽,隸饒州;武德八年(625),省須江入新安,隸婺州。今縣地屬饒州弋陽縣,東北角屬婺州新安縣。永昌元年(689),復須江縣。
唐乾元元年(758),置信州,分上饒縣之永豐鎮益以衢州須江縣之西南地設永豐縣,是為建縣之始,隸信州。元和七年(812),省永豐縣入上饒復為鎮。五代時,今廣豐縣地皆為信州上饒縣永豐鎮。其間信州於後梁太祖開平二年(908)改屬吳;後晉天福四年(939)改屬南唐。宋開寶八年(975),信州改隸江東路。熙寧七年(1074),永豐鎮復為永豐縣,仍隸信州。
元至元十四年(1277),升信州為路,隸江浙行中書省,永豐縣屬信州路。至正二十年(1360),朱元璋部將鬍大海取信州路,改名廣信府,轄永豐縣,仍隸江浙行省。明洪武四年(1371),因廣信府隸浙漕運不便,改隸江西行省,永豐縣皆屬廣信府。清代沿用明製,惟因吉安府亦有永豐縣,雍正十年(1732)改廣信府永豐縣為廣豐縣。明、清兩代,劃分6鄉51都。
民國元年(1912),廢州府,各縣直屬於省。民國三年設道,廣豐縣屬豫章道。十五年廢道,各縣仍直屬於省。二十一年至三十一年,全省四次劃分行政區,廣豐縣皆屬第六行政區。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盤嶺山區及其周圍各地,曾先後建立縣、區、鄉蘇维埃政權。
1949年5月5日,廣豐解放,5月20日成立縣人民政府,隸贛東北行政區上饒專區。9月,贛東北行政區撤銷,改屬上饒專區。1971年4月,上饒專區改稱上饒地區。2000年10月,上饒地區撤地設市,廣豐縣屬上饒市。
1985年3月15日,撤銷五都、洋口鄉,分別劃歸五都鎮、洋口鎮管轄(贛府廳字[1985]159號)。1985年4月18日,設立嶺底、鶴山、杉溪、關裏、西壇鄉(贛府廳字[1985]230號)。
1991年6月5日,撤銷橫山鄉、桐畈鄉,設立橫山鎮、桐畈鎮(贛民字[1991]93號批復)。1993年,撤銷排山鄉,設立排山鎮(贛民字[1993] 34號批復)。1993年5月29日,撤銷城北鄉,將其區域劃歸永豐鎮管轄(贛民字[1993]65號批復)。
1994年11月25日,撤銷湖豐鄉、大南鄉,設立湖豐鄉、大南鎮(贛民字[1994]238號批復)。1995年12月12日,撤銷毛村鄉,設立毛村鎮(贛民字[1995]252號批復)。1996年3月19日,比古鄉更名為二渡關鄉(贛民字[1996]51號批復)。
1997年8月18日,撤銷河北鄉、壺嶠鄉、泉波鄉、視底鄉,設立河北鎮、壺嶠鎮、泉波鎮、梘底鎮(贛民字[1997]175號批復)。至此,全縣轄13個鎮、17個鄉:永豐鎮、湖豐鎮、大南鎮、排山鎮、毛村鎮、五都鎮、洋口鎮、桐畈鎮、橫山鎮、壺嶠鎮、河北鎮、泉波鎮、梘底鎮、吳村鄉、社後鄉、管村鄉、下溪鄉、西壇鄉、塘墀鄉、杉溪鄉、大石鄉、霞峰鄉、嵩峰鄉、十都鄉、鶴山鄉、少陽鄉、沙田鄉、二渡關鄉、關裏鄉、嶺底鄉。
2000年6月27日,撤銷霞峰鄉、沙田鄉、下溪鄉、吳村鄉,設立霞峰鎮、沙田鎮、下溪鎮、吳村鎮(贛民字[2000]0號批復)(贛民字[2000]143號批復)。至此,全縣轄17個鎮、13個鄉。
2000年,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679271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永豐鎮 72022 五都鎮 45699 洋口鎮 29935 橫山鎮 28923 桐畈鎮 26461 湖豐鎮 21434 大南鎮 16566 排山鎮 29187 毛村鎮 17988 梘底鎮 17052 泉波鎮 23956 壺嶠鎮 23616 河北鎮 35987 霞峰鎮 30601 下溪鎮 26363 吳村鎮 30431 沙田鎮 25162 鶴山鄉 8699 大石鄉 29302 塘墀鄉 19542 社後鄉 11490 管村鄉 10449 杉溪鄉 18783 嵩峰鄉 13647 十都鄉 6395 二渡關鄉 8692 嶺底鄉 18935 少陽鄉 19332 關裏鄉 4760 西壇鄉 7862
2001年12月30日,撤銷鶴山鄉、河北鎮(不含源溪等3個村委會),劃歸洋口鎮;撤銷西壇鄉,並將河北鎮的源溪、湖頭、塘頭村委會和大石鄉的五角塘、蘇塘村委會劃歸永豐鎮;撤銷杉溪鄉,劃歸五都鎮;撤銷十都鄉,劃歸嵩峰鄉;撤銷關裏鄉,劃歸橫山鎮;撤銷二渡關鄉,劃歸桐畈鎮(贛民字[2001]570號批復)。2002年末全縣總人口75.52萬人。2003年末,全縣總人口76.4萬人。
2004年底,全縣轄16個鎮、7個鄉:永豐鎮、五都鎮、洋口鎮、橫山鎮、桐畈鎮、湖豐鎮、大南鎮、排山鎮、毛村鎮、梘底鎮、泉波鎮、壺嶠鎮、霞峰鎮、下溪鎮、吳村鎮、沙田鎮、大石鄉、塘墀鄉、社後鄉、管村鄉、嵩峰鄉、嶺底鄉、少陽鄉。
永豐鎮 2004年轄:東關社區、商城社區、西山社區、東街社區、鳥林街社區、南街社區、湖沿社區、西門社區、南屏社區、北門社區、大塘角社區、麥園社區、裕豐社區、源溪社區、白鶴畈社區、岔路頭社區、小康城社區、南山村、西壇村、石謝村、翁嶺村、湖頭村、塘溪村。
五都鎮 2004年轄:修文街社區、義星街社區、西湖街社區、五都社區、杉江社區、六都村、仙洲村、前山村、黃豐村、紫塢村、花棚底村、蘭田村、項傢村、鬆林村、澄村、雙橋村、塔山村、王傢畈村。
洋口鎮 轄:中心街社區、中山街社區、嚴村社區、祝傢墩社區、洲頭社區、昆山社區、五裏社區、水北社區、洋江社區、湖邊社區、富山村、新村、壺山村、趙塘村、廟林村、和尚渡村、上呈村、苗山村、蔡村、青橋村、古城村、蓮鼓村、戰畈村。
橫山鎮 轄:廿四都社區、上鋪村、東山村、餘村、山頭村、廿三都村、前洋村、上孚村、雙峰村、柴九洋村、竜潭村。
桐畈鎮 轄:桐傢畈社區、溪山社區、下社村、後壟村、高廳村、王傢村、深坑村、蔣塢村、二渡關村。
湖豐鎮 轄:湖豐社區、徐傢村、湖沿村、回樹底村、橋頭村、槐芳村、尖山村。
大南鎮 轄:大南村、石橋村、塘獅村、古村、茭塘村、李傢村。
排山鎮 轄:排山社區、三十八都村、墩頭村、塘上村、黃獅村、王坑村、西山底村、荷塢村、下餘村、餘坡溫村。
毛村鎮 轄:八都社區、毛村、烏岩村、百花村、後溪村、楊塢村。
梘底鎮 轄:梘底社區、溪西村、東井村、畈上村、銅坑村、銅山村。
泉波鎮 轄:七都社區、王傢塢村、張村、泉波村、邊山村、鴻壇村、吉塘村、梧桐圩村、吟陽村。
壺嶠鎮 轄:壺嶠村、流源村、朱獅村、鄭村塢村、東陽村、塘頭村、渡頭村。
霞峰鎮 轄:大尖山社區、下坊社區、赤塘村、方村、三官殿村、公堂村、三裏村、石山村、坑東村、大洋村。
下溪鎮 轄:大坪社區、王洋社區、西溪村、周村、楊村、溪灘村、雙井村、官塘村、太陽亭村。
吳村鎮 轄:吳村社區、塘邊村、前村、東塘村、傅傢棚村、玉田村、河源村、路源村、勝利村。
沙田鎮 轄:沙田村、碧石村、港口村、十六都村、沙溪村、塢壟村、溪淤村、溪頭村。
大石鄉 轄:抱塢亭村、溪邊村、大塘底村、水閣村、四公村、大石頭村、永和村。
塘墀鄉 轄:塘墀村、三都村、大石山村、黃傢淤村、朱塢村、金墀村。
社後鄉 轄:社後村、竹岩村、大門底村、湖口村、後陽村。
管村鄉 轄:管村、竜溪村、舵陽村、清淤村、清塘村。
嵩峰鄉 轄:十一都村、裏洋村、銀峰村、柘陽村、楊柳村、十都村、石岩村。
嶺底鄉 轄:嶺底村、傢潭村、軍潭村、石溪村、鐵山村、葉傢村、高陽村、七星村、小豐村、石人村。
少陽鄉 轄:少陽村、雙塘村、養塘村、新塘村、泉嶺村、黃傢山委會交溪村。
銅鈸山墾殖場: 大豐源林場、大豐林場、張屯頭林場、大東坑林場、條鋪林場、徐屯林場。
蘆林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
2006年1月20日,撤銷永豐鎮、塘墀鄉,設立永豐、豐溪、蘆林街道辦事處;將廣豐縣管村鄉與社後鄉合併,設立東陽鄉(贛民字[2006]5號批復)。2006年9月21日,撤銷嶺底鄉,改設銅鈸山鎮(贛民字[2006]136號批復)。 |
|
- n.: Guangfeng County
|
|
廣豐 |
|
江西 | 鄭 | 尖兵 | 廣豐 | 學校 | 中學 | 法院 | 上饒 | 信州區 | 壺橋鎮 | 通知 | 中小學 | 學籍管理 | 地理 | 江西省 | 行政村 | |
|
|
廣豐縣梘底 | 廣豐縣越劇團 | 廣豐縣中醫院 | 廣豐縣人民法院 | 廣豐縣永豐中學 | 廣豐縣人民醫院 | 廣豐縣梘底鎮早梨 | 廣豐縣婦幼保健所 | 廣豐縣精神病醫院 | 廣豐縣衛生防疫站 | 廣豐縣新光木雕工藝廠 | 廣豐縣皮膚病性病防治所 | 廣豐縣小華骨傷科醫院 | 廣豐縣洋口華豐工藝美術廠 | 廣豐縣河北編織工藝廠 | 江西省廣豐縣絲綢廠 | 廣豐賓館廣豐縣政府招待所 | 廣豐縣草編工藝美術廠 | 廣豐縣洋口金雞美術工藝廠 | 廣豐縣鶴山華敏刺綉工藝廠 | 關於廣豐縣中小學學籍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 | 廣豐縣洋口鎮竹編工藝美術廠 | |
|
|
洋口鎮 | 嶺底鄉 | 永豐鎮 | 永豐街道 | 橫山鎮 | 毛村鎮 | 吳村鎮 | 大石鄉 | 大南鎮 | 沙田鎮 | 五都鎮 | 桐畈鎮 | 湖豐鎮 | 排山鎮 | 梘底鎮 | 泉波鎮 | 壺嶠鎮 | 霞峰鎮 | 下溪鎮 | 少陽鄉 | 管村鄉 | 豐溪街道 | 蘆林街道 | 銅鈸山鎮 | 東陽鄉 | 嵩峰鄉 | 銅鈸山墾殖場 | 塘墀鄉 | 社後鄉 | 蘆林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