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樟木鄉位於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東部,東南界於都縣,鄉政府駐樟木圩,距興國縣城38公裏。全鄉總面積76平方公裏,轄11個行政村,96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0866人。全鄉現有駐鄉單位9個,共35名幹部職工,鄉屬單位6個,共117名幹部職工,其中中小學教師109人,現有機關幹部36名。
樟木鄉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唐有戶部尚書謝肇,明有工部尚書李邁、左監臣謝世安。清乾隆十五年,樟木鄉稱幕山圩,是當時全縣11個圩市之一。民國時稱公正鄉,又稱樟木山圩,建國後該稱現名至今。
樟木鄉境內資源豐富,儲有打零的石英石、白雲石等礦産資源,建有石英砂廠一個,年産量6000多噸;境內還有生薑、荸薺、食用仙人掌等三大名優特色農産品,尤其是生薑、荸薺在境內成立了相應的購銷販運公司,生薑在明清時期為宮廷貢品。
樟木鄉境內交通、通訊十分便利;新築國傢二級公路319綫貫通轄內大坑、新城二村;省級興寧油路直抵鄉政府駐地,貫通全鄉,直通縣城火車站;轄內村村同公路、通廣播電視,組組通電。無綫電通訊覆蓋全鄉。
改革開放以來,樟木鄉的經濟、社會等各個方面都有了長足的發展。尤其是近幾年,樟木的發展更是異軍突起、一枝獨秀,全鄉財政收入翻了一番。為民辦實事能力顯著增強,修建了樟木圩至牛嶺、朱嶺村公路,源坑至葛紐村公路;新建了衛生院門診大樓,鄉計育服務大樓;新建中學和中心小學教學大樓;新築肖南大橋等,境內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如今,樟木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各項事業穩步前進。 |
|
樟木鄉 樟木鄉位於興國縣東南部,距縣城38千米。面積70k㎡,人口13071人。轄塘埠、樟木、朱嶺、肖南、蠃形、源坑、新成等7個行政村,鄉政府駐樟木圩。319國道、黃(陂)大(坑)公路過境。 [沿革]蘇區初期屬於(都)北特區,1932年屬新成立的勝利縣。解放前夕為興國縣公正鄉,部分地區屬忠孝鄉。解放初為第四區(東村區)的新成、蠃形、樟木等鄉。1957年為東村區的蠃形鄉。1958年屬東村公社。1961年析出為樟木公社,1968年並入東村公社。1972年恢復樟木公社。1984年改為樟木鄉。1997年,面積70平方千米,人口1.1萬,轄塘埠、樟木、牛嶺、朱嶺、肖南、蠃形、源坑、葛紐、大坑、新城、福上11個行政村,鄉政府駐樟木圩。
[郵編]342405 [2008年代碼]360732201:~200樟木村 ~201塘埠村 ~202牛嶺村 ~203蠃形村 ~204源坑村 ~205新城村 ~206肖南村 |
|
樟木鄉位於興國縣東部,東南界於都縣,鄉政府駐樟木圩,距興國縣城38公裏。全鄉總面積76平方公裏,轄11個行政村,96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0866人。全鄉現有駐鄉單位9個,共35名幹部職工,鄉屬單位6個,共117名幹部職工,其中中小學教師109人,現有機關幹部36名。
樟木鄉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唐有戶部尚書謝肇,明有工部尚書李邁、左監臣謝世安。清乾隆十五年,樟木鄉稱幕山圩,是當時全縣11個圩市之一。民國時稱公正鄉,又稱樟木山圩,建國後該稱現名至今。
樟木鄉境內資源豐富,儲有打零的石英石、白雲石等礦産資源,建有石英砂廠一個,年産量6000多噸;境內還有生薑、荸薺、食用仙人掌等三大名優特色農産品,尤其是生薑、荸薺在境內成立了相應的購銷販運公司,生薑在明清時期為宮廷貢品。
樟木鄉境內交通、通信十分便利;新築國傢二級公路319綫貫通轄內大坑、新城二村;省級興寧油路直抵鄉政府駐地,貫通全鄉,直通縣城火車站;轄內村村同公路、通廣播電視,組組通電。無綫電通訊覆蓋全鄉。
改革開放以來,樟木鄉的經濟、社會等各個方面都有了長足的發展。尤其是近幾年,樟木的發展更是異軍突起、一枝獨秀,全鄉財政收入翻了一番。為民辦實事能力顯著增強,修建了樟木圩至牛嶺、朱嶺村公路,源坑至葛紐村公路;新建了衛生院門診大樓,鄉計育服務大樓;新建中學和中心小學教學大樓;新築肖南大橋等,境內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如今,樟木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各項事業穩步前進。
繼往開來,樟木將以優惠的政策、寬鬆的環境、便捷的服務,誠招天下商,共謀發展略。 |
|
- : Zhangmu township
|
|
樟木 |
|
牛嶺村 | 新城村 | 大坑村 | 朱嶺村 | 樟木村 | 塘埠村 | 蠃形村 | 源坑村 | 肖南村 | 葛紐村 | 福上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