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級行政區劃 : 中國 >江西 >贛州 >興國縣 > 均村鄉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興國縣均村鄉位於興國縣城最西端,距縣城34公裏,與吉安市的萬安、泰和兩縣交界,素有“一腳踏三縣”之稱,蘇维埃時期是揚殷縣城所在地。既是革命老區、邊遠山區,又是少數民族(畲族)散居鄉,是全縣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鄉。全屯總面積193平方公裏,土地面積28.7萬畝,其中山地20.6萬畝,耕地l.7萬畝,轄均村、石門、茂塅、黃柏、中坊、中洽、東方、坪源、小章、章貢、東山、黃田、上達、三坑、長教、長竹、石溪、泮溪、高溪等19個村委會,304個村民小組,現有7984戶農戶,人口35405人;共有中小學38所,在校學生4910人,其中:初中1所,學生1381人,完小14所,村小5所,一師一校教學點18所;擁有鄉級衛生院一所,衛生技術人員32人,個體醫務人員40人;已實現村村通廣播電視、村村通程控電話;縣城至圩鎮有興(國)萬(安)公路穿境而過,已全面實現油(砼)路,鄉至村已全面開通公路,交通方便,信息靈通。圩鎮位於境內中部河灣西岸,有南北走嚮、東西走嚮Y型街道三條,集鎮人口已達3000多人,農歷雙日為圩期,因毗鄰萬安、贛縣、泰和三縣,市場繁榮,人氣旺盛,屬縣境西部的中心集鎮。
  一、名優特産品
  全鄉以農為主,農林兼作。農業主種水稻,紅薯次之;林業以油茶為主,次為鬆、杉、毛竹。2001年糧食總産量8828噸。油茶是傳統的名優特産品,全鄉共有油茶林面積13.6萬畝,油茶年産量在50-150萬斤左右,平均年産量在100萬斤左右;臍橙是均村鄉新興的名優産業,自1993年開始種植,到目前為止果園面積已達5000多畝,其中均村村羅山排臍橙場、茂緞村臍橙場雙雙被評為全市“精品果園”。
  均村鄉土壤肥沃,氣候適宜,雨量充沛,無霜期長,特別適宜臍橙種植,仍有10多萬畝宜果山地有待開發。
  二、礦産資源
  礦産資源有大量的石板材、砂金、瑩石等。位於中洽村的國木坑藏有大量砂金,當地群衆曾掏出過重約100多剋的猴頭金。
  三、水力資源
  水力資源豐富,已建有茂緞東坡電站一座,裝機200kw,年發電量達110萬度;在建的寶供電站係招商引資項目,裝機2400kw,年發電量可達697萬度。
  四、旅遊資源
  位於鄉域西部的五裏隘,是一個集旅遊、朝聖、避暑於一體的好地方。位於興國、萬安邊睡,海拔520米,可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山頂有歷史悠久的“觀音堂”。據史書記載,早在五代十國時期的南唐交秦二元(公元959年),僧人恆真,見此地山清水秀,靈氣繚繞,便坐於方石之上,須臾入定,悟見觀音大士踏雲而來,遂於此處興建“觀音堂”一座,並留一揭“青蓮托寶鉢,文星驅牛群,鐵馬繞山過,五雲佛法興”。迄今已有1043年,雖經漫長的朝代更易,盛衰交替,卻仍保留有完好的古茶亭、古戲臺、古驛道等建築和參天古樹。新修建的觀音寺、大雄寶殿、天王殿、咖蘭殿高大雄偉,金碧輝煌;配套的齋堂、廚房、僧尼宿舍等設施齊全;殿內的三寶大佛、四大天王、千手觀音、竜女、善財等佛像均已重塑金身,流光溢彩,光可鑒人。整個殿宇莊嚴肅穆,氣勢宏偉,係經政府批準的開放寺院,如今,香火旺盛,每逢農歷正月、六月,興國、萬安、泰和、贛縣等四方善信相約而來,絡繹不絶。
  山腰保存着一座始建於宋神宗元豐時期(公元1078一1085年)的古墓—一狀元傢山,與秀麗山川交相輝映,環眺對面,“旗山、筆架山、文峰塔、寶印山”等盡收眼底,栩栩如生,山下珠水、墨水交匯,山上林木蔥籠,古樹參天,清風習習,雲霧繚繞,恍入仙境。
  山腳有貫通興國與萬安的三級公路—一興萬公路穿隘而過,既方便了交通,又溝通了興萬兩縣的來往,促進了兩地經濟的發展。
  山下白白流淌了數千年的均村河將不再白流,規模龐大的寶洪電站即將建成投産,屆時,又將為古老的五裏隘增添一道亮麗的風景。
  過隘不遠,有鬼斧神工造就的獅子岩溶洞一處,洞中奇石層疊,巧奪天工,鼕暖夏涼,實屬遊覽勝地。
  這些資源乃神工造就,不可多得,亟待開發,略加投資,稍為裝點,即成旅遊勝地。
No. 2
  均村鄉 均村鄉位於興國縣西部,距縣城21千米。面積193k㎡,人口39401人。轄均村、石門、茂塅、黃柏、中坊、中洽、東方、坪源、小章、章貢、東山、黃田、上達、三坑、長教、長竹、石溪、泮溪、高溪等19個行政村,鄉政府駐均村圩。興(國)均(村)公路終點。
  [沿革]蘇區時,1930分屬十區(永豐)的三坑鄉,十一區(茶園)的均村鄉;1933年劃歸新成立的楊殷縣。1635年分屬萬安、興國縣轄。1941年將分屬萬安縣轄地劃歸興國縣。解放前夕為精誠鄉。解放初為均村區的東山、坪源、中坊、均村、茂塅、泮溪、三坑等鄉。1957年為均村、長竹鄉。1658設立均村公社,1961年分為均村、長竹、章貢3個公社,1965年合併為均村公社。1984年改為均村鄉。1997年,面積193平方千米,人口3.4萬,轄均村、石門、茂段、黃柏、中坊、中洽、東方、坪源、小章、間貢、東山、黃田、上達、三坑、大壙、長教、長竹、石溪、泮溪、高溪20個行政村,鄉政府駐均村圩。
  [郵編]342416 [2008年代碼]360732209:~200均村 ~201上達村 ~202三坑村 ~203長竹村 ~204長教村 ~205石溪村 ~206泮溪村 ~207高溪村 ~208茂段村 ~209黃柏村 ~210中洽村 ~211中坊村 ~212石門村 ~213小章村 ~214章貢村 ~215東山村 ~216黃田村 ~217坪源村 ~218東方村
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
  均村鄉位於興國縣城最西端,距縣城34公裏,與吉安市的萬安、泰和兩縣交界,素有“一腳踏三縣”之稱,蘇维埃時期是揚殷縣城所在地。既是革命老區、邊遠山區,又是少數民族(畲族)散居鄉,是全縣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鄉。全屯總面積193平方公裏,土地面積28.7萬畝,其中山地20.6萬畝,耕地l.7萬畝,轄20個行政村,304個村民小組,現有7984戶農戶,人口35405人;共有中小學38所,在校學生4910人,其中:初中1所,學生1381人,完小14所,村小5所,一師一校教學點18所;擁有鄉級衛生院一所,衛生技術人員32人,個體醫務人員40人;已實現村村通廣播電視、村村通程控電話;縣城至圩鎮有興(國)萬(安)公路穿境而過,已全面實現油(砼)路,鄉至村已全面開通公路,交通方便,信息靈通。圩鎮位於境內中部河灣西岸,有南北走嚮、東西走嚮Y型街道三條,集鎮人口已達3000多人,農歷雙日為圩期,因毗鄰萬安、贛縣、泰和三縣,市場繁榮,人氣旺盛,屬縣境西部的中心集鎮。
  一、名優特産品
  全鄉以農為主,農林兼作。農業主種水稻,紅薯次之;林業以油茶為主,次為鬆、杉、毛竹。2001年糧食總産量8828噸。油茶是傳統的名優特産品,全鄉共有油茶林面積13.6萬畝,油茶年産量在50-150萬斤左右,平均年産量在100萬斤左右;臍橙是我鄉新興的名優産業,自1993年開始種植,到目前為止果園面積已達5000多畝,其中均村村羅山排臍橙場、茂緞村臍橙場雙雙被評為全市“精品果園”。
  我鄉土壤肥沃,氣候適宜,雨量充沛,無霜期長,特別適宜臍橙種植,仍有10多萬畝宜果山地有待開發。
  二、礦産資源
  礦産資源有大量的石板材、砂金、瑩石等。位於中洽村的國木坑藏有大量砂金,當地群衆曾掏出過重約100多剋的猴頭金。
  三、水力資源
  水力資源豐富,已建有茂緞東坡電站一座,裝機200kw,年發電量達110萬度;在建的寶供電站係招商引資項目,裝機2400kw,年發電量可達697萬度。
  四、旅遊資源
  位於鄉域西部的五裏隘,是一個集旅遊、朝聖、避暑於一體的好地方。位於興國、萬安邊睡,海拔520米,可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山頂有歷史悠久的“觀音堂”。據史書記載,早在五代十國時期的南唐交秦二元(公元959年),僧人恆真,見此地山青水秀,靈氣繚繞,便坐於方石之上,須臾入定,悟見觀音大士踏雲而來,遂於此處興建“觀音堂”一座,並留一揭“青蓮托寶鉢,文星驅牛群,鐵馬繞山過,五雲佛法興”。迄今已有1043年,雖經漫長的朝代更易,盛衰交替,卻仍保留有完好的古茶亭、古戲臺、古驛道等建築和參天古樹。新修建的觀音寺、大雄寶殿、天王殿、咖蘭殿高大雄偉,金碧輝煌;配套的齋堂、廚房、僧尼宿舍等設施齊全;殿內的三寶大佛、四大天王、千手觀音、竜女、善財等佛像均已重塑金身,流光溢彩,光可鑒人。整個殿宇莊嚴肅穆,氣勢宏偉,係經政府批準的開放寺院,如今,香火旺盛,每逢農歷正月、六月,興國、萬安、泰和、贛縣等四方善信相約而來,絡繹不絶。
  山腰保存着一座始建於宋神宗元豐時期(公元1078一1085年)的古墓—一狀元傢山,與秀麗山川交相輝映,環眺對面,“旗山、筆架山、文峰塔、寶印山”等盡收眼底,栩栩如生,山下珠水、墨水交匯,山上林木蔥籠,古樹參天,清風習習,雲霧繚繞,恍入仙境。
  山腳有貫通興國與萬安的三級公路—一興萬公路穿隘而過,既方便了交通,又溝通了興萬兩縣的來往,促進了兩地經濟的發展。
  山下白白流淌了數千年的均村河將不再白流,規模龐大的寶洪電站即將建成投産,屆時,又將為古老的五裏隘增添一道亮麗的風景。
  過隘不遠,有鬼斧神工造就的獅子岩溶洞一處,洞中奇石層疊,巧奪天工,鼕暖夏涼,實屬遊覽勝地。
  這些資源乃神工造就,不可多得,亟待開發,略加投資,稍為裝點,即成旅遊勝地。
  我鄉區位優勢明顯,資源豐富,且政策寬鬆,投資環境優越,竭誠歡迎廣大有識之士前來投資興業。
英文解釋
  1. :  Juncun township
近義詞
均村
分類詳情
東方村黃田村小章村大塘村石門村黃柏村
高溪村中坊村三坑村石溪村中洽村茂段村
長教村上達村均村章貢村坪源村長竹村
泮溪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