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級市 : 中國 >江蘇 >揚州 > 江都市
顯示地圖
目錄
概況 Jiangdu City
  郵編:225200 代碼:321088 區號:0514
  拼音:Jiāng Dū Shì,Jiangdu Shi
  
    江都市位於江蘇省中部,南臨長江。總面積1330平方千米。2004年底,總人口106.46萬人。
  
    全市轄13個鎮:仙女鎮、小紀鎮、武堅鎮、樊川鎮、真武鎮、宜陵鎮、丁溝鎮、郭村鎮、邵伯鎮、丁夥鎮、大橋鎮、吳橋鎮、浦頭鎮。市人民政府駐仙女鎮。
  
    漢景帝四年(公元前153年)置江都縣,以“縣臨大江,為一都之會”故名。1994年4月26日,國務院批準撤銷江都縣,設立江都市(縣級)。
基本概況
  江都市位於江蘇省中部,南瀕長江,西傍揚州市邗江區,東與泰州市接壤,北與高郵市毗連。境內地勢平坦,河湖交織,通揚運河橫貫東西,京杭運河縱貫南北,平均海拔5米左右。總面積1332.54平方千米(其中陸地面積占85.8%,水域面積占14.2%)。
  江都市屬長江中下遊平原,境內地勢平坦,河湖交織,通揚運河橫貫東西,京杭運河縱貫南北,平均海拔5米左右,氣候屬副熱帶濕潤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4.9℃,降水量978.7毫米,四季分明,無霜期較長。位於市區南郊的江都水利樞紐工程,擁有東南亞最大的引排能力,是國傢南水北調東綫工程的源頭,具有灌溉、排澇、排洪、發電、通航以及提供工業、生活用水和沿海墾區洗鹼衝淤水源等功能,1982年被評為全國優質工程,曾先後接待過許多中外貴賓的參觀考察。江都在區域地質構造上位於蘇北盆地高郵凹陷的南半部,地下油氣資源比較豐富,已探明石油地質儲量3000萬噸,占全省60%以上,是江蘇省石油和天然氣主要産區。
  江都早在2500多年前就有人類居住。春秋時期屬吳國。秦楚之際,項羽欲在廣陵臨江建都,始稱江都。公元前223年(秦政王二十四年)秦滅楚,地屬秦國的廣陵縣。公元前153年(西漢景帝前元四年)建江都縣。此後,縣域歷經多次演變。1956年江都縣西部地區設為邗江縣,東部地區設為江都縣。1994年7月,撤江都縣,建江都市
  2003年,全市設有24個鎮、1個場圃、4個街道辦事處和1個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個居民委員會、561個村民委員會、5333個村民小組。全市總人口1075582人,全年出生人口10820人,人口出生率10.1‰,死亡人數8096人,死亡率7.55‰;人口自然增長率2.54‰。全市非農人口218956人,占總人口20.36%。全市漢族1073977人,占總人口99.85%。主要少數民族22個,1605人,占總人口0.15%。少數民族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等。2007年末,全市總人口1069008人。
  江都歷史上是農業大市,改革開放以來,一、二、三産業都有了長足的發展。農業保持穩步增産,花木、畜禽、水産等多種經營生産形成了自身特色。工業經濟已成為全市經濟的主體,形成了機械、電子、紡織、化工、建材、造船等行業,出現了一批重點企業和名特優新産品。建築業是江都的傳統優勢産業,有10萬建築大軍分佈在全國各地,連續四次獲得全國建築業最高奬“魯班奬”。第三産業發展迅速,形成了一批在全省有較大影響的市場,基礎設施、文化娛樂設施配套齊全,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不斷發展。
  江都市經濟持續穩定增長。據初步測算,2008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産總值336.1億元,位列蘇中蘇北第三位,比上年增長14.3%。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26.56億元,增5.3%;第二産業增加值205.74億元,增長14.9%;第三産業增加值103.8億元,增長15.4%。三次産業結構比為7.9:61.2:30.9,第三産業比重比上年提高2.4個百分點。人均地區生産總值33376元,增長14.3%。農業結構調整成效顯著,農業綜合生産能力進一步提高,工業經濟總量和效益實現同步增長,固定資産投資持續增長,對經濟增長支撐作用顯著,財政金融運行穩健有序,城鄉居民收入穩步提高,綜合實力不斷增強。連續八屆被評為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入選“全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列第48位。現為揚州地區最強的縣(市、區),力爭蘇中率先崛起,歷屆江都政府都把張傢港作為學習和趕超對象。
  江都是揚州地區經濟的領頭羊,絶大多數經濟指標列揚州市第一位,與靖江啓東海門並稱“江北四小竜”,在未來的數年裏,江都將會在蘇中地區迅速崛起。四個千億産業群也在迅速發展,沿江開發如火如荼,可以說,追趕蘇南的腳步正在加快。
自然地理
  境內地勢平坦,河湖交織,通揚運河橫穿東西,京杭大運河縱貫南北,地面真高1.6~9.9米,傾斜坡度小於6度,南北最長處55.75千米,東西最寬處42.76千米。總面積1 332.54平方千米(其中陸地面積占85.8%,水域面積占14.2%)。
  江都市河湖交織,黃金水道長江、京杭大運河在江都交匯,世界著名的江都引江水利樞紐工程位於該市市區南郊,擁有東南亞最大的引排能力,是國傢南水北調東綫工程的源頭,具有灌溉、排澇、排洪、發電、通航以及提供工業、生活用水和沿海墾區洗鹼衝淤水源等功能,1982年被評為全國優質工程,曾先後接待過許多中外貴賓的參觀考察。
  江都市氣候屬副熱帶濕潤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4.9℃,降水量978.7毫米,四季分明,無霜期較長。
  江都資源豐富,經濟繁榮。地下擁有豐富的石油、天燃氣;礦泉水品質好、貯量大、具有極大的開發利用價值。一百多萬畝的耕地適宜種植多種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是蘇北的糧倉之一。農副産品資源豐富,蠶繭、棉花、銀杏、無花果、豬鬃、杞柳以及各種花木形成了具有一定規模的生産基地,同時,20多萬畝的湖河水面盛産河鰻、甲魚、螃蟹、羅氏沼蝦和邵伯菱等特種水産品。歷史上素有“魚米之鄉”的美稱。動物種類較多,鳥類有154種,魚類有90餘種,還有爬行、哺乳、甲殼、軟體等類動物。植物約205種。
歷史沿革
  春秋戰國時期,江都先後屬吳、越。漢初,稱揚州為廣陵郡。漢高祖劉邦封侄劉濞為吳王時,曾建都於此,稱吳國,後又更名為江都國。公元前153年(漢景帝前元四年),江都始建縣,隸屬於江都國。“江都”之名,始見於史。稱江都者,按郭璞江賦雲:“表神委於江都”。大概是以江水都匯於此,故而得名。另一說稱江都者,“乃江淮的一大都會”。二說並存,皆與水有關。
  江都歷史有據可考的當從西漢建縣開始,它的治所從隋朝以來直到解放前久一直設在揚州,所以江都的歷史沿革與揚州密切相關。
  漢初,稱揚州為廣陵郡。漢高祖劉邦封侄劉濞為吳王時,曾建都於此,稱吳國,後又更名為江都國。公元前153年(漢景帝前元四年),江都始建縣,隸屬於江都國。
  公元前106年(漢元封五年),江都和廣陵兩縣各劃分部分地域建輿縣。502年(梁朝)以後,江都縣歷北齊、陳、北周,時廢時置。北齊、北周復立江都縣時,均隸屬江陽郡。581年(隋開皇初年)後,江都縣屬吳州;589(隋開皇九年)直屬揚州;605年(隋大業元年),隸屬江都郡;620年(唐武德三年)江陽縣並入,江都縣又劃分至兗州;742年(唐天寶元年)後,江都縣又先後隸屬廣陵郡、江都府。
  公元997年(宋至道三年)分天下為十五路,江都縣屬淮南東路,與廣陵縣同屬揚州府,史稱“一府兩縣”。1357年(元至正十七年),朱元璋占領南京後,江都縣先後隸屬淮海府、維揚府、揚州府。公元1731年(清雍正九年),析江都以西之地為甘泉縣,同受治於揚州府。
  1911年底,甘泉縣又並入江都縣。江都縣抗日發主政府成立後,為適應革命鬥爭形勢的需要,曾三次以通揚運河為界分縣:1942年9月第一次分縣,河北稱江都縣,河南稱邗東縣,1943年4月兩縣合併稱江都縣;1945年4月兩縣合併稱江都縣;1948年11月第三次分縣,河北稱江都縣,河南又稱邗東縣,1949年1月兩縣合併仍稱江都縣。
  建國後,江都縣治所設於仙女鎮(即今江都鎮),當時江都縣的轄境包括現在邗江區。1956年設仙女鎮以西之地為邗江縣。
  1994年4月,經國務院批準,江都撤縣設市,江都從此翻開新的一頁。現在江都市的轄境,北與高郵交界,東和東南與泰州市吡鄰,西與揚州邗江區接壤,南與揚中隔江相望。
  1995年3月,將正誼鄉的4個村劃歸江都鎮管轄。2000年4月,撤銷磚橋鎮,並入江都鎮。
  
    2000年,江都市轄24個鎮。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市總人口1053023人,各鎮人口: 江都鎮 178780 小紀鎮 40832 吳堡鎮 21425 武堅鎮 19102 周西鎮 20017 高徐鎮 28026 樊川鎮 32138 永安鎮 30875 真武鎮 58145 宜陵鎮 51821 丁溝鎮 32659 麾村鎮 27464 郭村鎮 28610 塘頭鎮 54507 邵伯鎮 54263 昭關鎮 28963 雙溝鎮 33825 丁夥鎮 44952 大橋鎮 72419 吳橋鎮 48018 浦頭鎮 46999 嘶馬鎮 35461 花蕩鎮 31343 張綱鎮 32379
  2001年9月,撤銷張綱鎮,並入江都鎮。
  
    2002年,江都市面積1330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區面積18.15平方千米;轄23個鎮,52個居委會、310個村委會:江都鎮、邵伯鎮、大橋鎮、丁夥鎮、小紀鎮、樊川鎮、嘶馬鎮、真武鎮、丁溝鎮、宜陵鎮、郭村鎮、吳橋鎮、雙溝鎮、麾村鎮、花蕩鎮、浦頭鎮、高徐鎮、昭關鎮、武堅鎮、周西鎮、永安鎮、塘頭鎮、吳堡鎮。
  2003年底,江都市面積1330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區面積20平方千米;轄23個鎮,53個居委會、303個村委會:江都鎮、邵伯鎮、大橋鎮、丁夥鎮、小紀鎮、樊川鎮、嘶馬鎮、真武鎮、丁溝鎮、宜陵鎮、郭村鎮、吳橋鎮、雙溝鎮、麾村鎮、花蕩鎮、浦頭鎮、高徐鎮、昭關鎮、武堅鎮、周西鎮、永安鎮、塘頭鎮、吳堡鎮。
  2004年底,江都市轄23個鎮。總人口106.46萬人。
    江都鎮 面積98.80平方千米,人口201729人。  小紀鎮 面積71.98平方千米,人口 43828人。
    吳堡鎮 面積44.80平方千米,人口 22466人。  武堅鎮 面積42.00平方千米,人口 20060人。
    周西鎮 面積19.80平方千米,人口 21369人。  高徐鎮 面積61.00平方千米,人口 29561人。
    樊川鎮 面積46.20平方千米,人口 37052人。  永安鎮 面積61.50平方千米,人口 33620人。
    真武鎮 面積54.20平方千米,人口 56567人。  宜陵鎮 面積59.86平方千米,人口 51154人。
    丁溝鎮 面積55.00平方千米,人口 31550人。  麾村鎮 面積47.32平方千米,人口 28717人。
    郭村鎮 面積40.15平方千米,人口 30321人。  塘頭鎮 面積62.77平方千米,人口 56784人。
    邵伯鎮 面積55.05平方千米,人口 44333人。  昭關鎮 面積59.60平方千米,人口 33470人。
    雙溝鎮 面積42.78平方千米,人口 34258人。  丁夥鎮 面積80.20平方千米,人口 46363人。
    大橋鎮 面積84.41平方千米,人口 70842人。  吳橋鎮 面積55.00平方千米,人口 50897人。
    浦頭鎮 面積42.90平方千米,人口 45966人。  嘶馬鎮 面積38.45平方千米,人口 35173人。
    花蕩鎮 面積32.80平方千米,人口 30879人。
  2005年,經江蘇省政府(蘇政復29號文件)和揚州市政府(揚府復10號文件)批準,江都市進行鄉鎮行政區劃調整:
    1)將雙溝鎮與江都鎮合併設立仙女鎮,鎮政府駐江都市城區。行政區劃調整後,仙女鎮行政區域面積140.38平方千米,人口23.6萬,轄19個居委會、43個村委會。
    2)將花蕩鎮、嘶馬鎮與大橋鎮合併設立大橋鎮,鎮政府駐大橋。行政區劃調整後,大橋鎮行政區域面積160.16平方千米,人口13.69萬,轄7個居委會、45個村委會。
    3)將塘頭鎮與郭村鎮合併設立郭村鎮,鎮政府駐周樓。行政區劃調整後,郭村鎮行政區域面積104.6平方千米,人口8.7萬,轄3個居委會、23個村委會。
    4)將高徐鎮、吳堡鎮與小紀鎮合併設立小紀鎮,鎮政府駐小紀。行政區劃調整後,小紀鎮行政區域面積178.23平方千米,人口9.6萬,轄4個居委會、36個村委會。
    5)將周西鎮與武堅鎮合併設立武堅鎮,鎮政府駐武堅。行政區劃調整後,武堅鎮行政區域面積85.58平方千米,人口4.14萬,轄2個居委會、15個村委會。
    6)將永安鎮與樊川鎮合併設立樊川鎮,鎮政府駐樊川。行政區劃調整後,樊川鎮行政區域面積116.11平方千米,人口7.1萬,轄3個居委會、21個村委會。
    7)將麾村鎮與丁溝鎮合併設立丁溝鎮,鎮政府駐丁溝。行政區劃調整後,丁溝鎮行政區域面積99.93平方千米,人口6萬,轄2個居委會、22個村委會。
    8)將昭關鎮與邵伯鎮合併設立邵伯鎮,鎮政府駐邵伯。行政區劃調整後,邵伯鎮行政區域面積95.83平方千米,人口7.8萬,轄4個居委會、23個村委會。
風土人情
  “三月三”廟會是古鎮仙女廟的傳統“節日”。
  據說,此會始於漢代。相傳西漢末年,王莽造反,天下大亂,三月初三,漢高祖第九代孫劉秀被王莽追逃到蔡傢莊一帶,為一漁夫所救。後來,莊民感念劉秀的福澤,特建金竜王廟(鄉民以為皇帝是金竜化身)。此後每年三月三,都有四鄉八鎮的村民前來燒香朝拜,漸而演變成廟會。也有人說這“三月三”與農事有關。農忙開始,鄉民總是祈求風調雨順,所以,這一天先祭奠一下竜王,以求一年五穀豐登,六畜興旺。
  傳說總歸是傳說,對於身居鄉間,辛苦勞作的人們來說,這一年一度的“三月三”廟會的來源並不重要,但這一自娛性的節日倒是令人嚮往。廟會那天,鎮上的居民要事先邀請外地的親友赴廟會。於是,方圓數十裏的男女老少雲集鎮上,甚至揚州、南京一帶的都市中人,也有乘車趕來的,場面煞是壯觀。
  這一日,竜王廟廟場四周,商販雲集,各種小吃遍布,諸種土産雜陳。耍猴的,舞刀槍玩棍棒的,打蓮花落唱道情的……吆喝聲、叫賣聲、鑼鼓聲,還有孩子手裏的小喇叭、哨子的聲音,合成了“廟會交響樂”,二三裏外也聽得見。廟前有一處平地,但見香客摩肩接踵,面容虔誠,燒香的、燒紙錠的,火光熊熊,濃煙升騰。廟堂內燈燭輝煌,香煙繚繞,鐘磬悅耳,一片伽藍香氣。
  10時許,行香開始,一支浩浩蕩蕩的隊伍起程了。衹聽鑼鼓喧天,鞭炮震響。“馬批”(充神馬的人)赤着上身,穿紅褲,臉塗花紋,口中橫銜一枝五六寸長鐵簽(代馬嚼口),手執四五尺長的鐵棍,在神前跪拜踴躍,揮舞開道。其後是香火隊,信徒們背着香袋,手執香火,排成4行,徐徐而行。衹見煙霧繚繞,縹緲彌漫,如入仙境一般。緊隨香火隊之後是鼓樂隊,樂師身穿青衫,腰束黃帶,手執鼓、鈸、笙、簫、弦子、二鬍等樂器,演奏樂麯,但聽鼓樂喧闐,清亮激越;絲竹和諧,悠揚動聽;聲伴樂和,優美悅耳,在半空中縈回不絶。接下來,是人數最多的化妝娛神的歌舞隊,各種歌舞爭奇鬥勝,美不勝收。一出絢麗的“八美爭豔”,把歷朝的醉貴妃、病西施、笑褒姒、恨妲姬表現得各具個性。高架鞦韆上,穿紅着緑的姑娘,忽上“九天摘星”,忽下“海底撈月”。最獨特的要數龜蛇鬥法和耍木頭人戲的。龜蛇鬥法中的龜蛇皆以人扮成,龜的笨拙,蛇的靈活,惟妙惟肖,令人捧腹。耍木頭人戲的則靠一根扁擔,扛着一個小臺子,周圍有布擋,上面挂有一排排尺把長的小木偶,臺前挂有一個小布簾,藝人在布擋下面一手牽引綫,一手敲大鑼,嘴裏唱着臺詞,臺上的小木偶就繪聲繪色地表演起來,什麽《豬八戒招親》、《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集生、旦、淨、末、醜和文場、武場於一身,其景令人陶醉。走在行香隊伍最後的,是那些逢大難不死的劫後餘生者,他們身穿大紅囚衣,口裏喃喃念語,三步一跪,五步一叩,感謝神明恩寵,祈禱保佑平安,雖為愚昧之態,但拜者都是心虔志誠。行香隊伍吹吹打打,熱熱鬧鬧,行一程停一陣,停一陣行一程,緩緩地繞鎮一周後再返回竜王廟,此時已是紅日偏西……
  “三月三”是廟會也是集場,十裏方圓,處處是貨攤,吃、穿、用、耍,琳琅滿目,五彩繽紛。從正月起,外地商貿和手工業者,即分水陸兩路,或肩挑驢馱,或推車乘船,從四鄉八鎮涌嚮仙女廟,其中有土特産品、農副産品、農具,也有一些小商品。最多的是“窯貨”和“水鮮”,窯貨即宜興一帶的大缸、沙缸、砂鍋、緑甕、鍋碗瓢盆等,水鮮則是寶應一帶的藕、荸薺,所以“三月三”的江都集又稱為窯貨集和八鮮集。而通州大布及本地的傢機布也倍受歡迎。趕集的人幾乎個個都拿着購來的物件,尤其是農民,扛着買來的嶄新農具,眉飛色舞,喜氣洋洋,那神情,遠勝於剛看了一場社戲。
  “三月三”竜王廟會,隨着歲月的流逝已成為歷史,取而代之的是人們精心組織、規模盛大的“三月三”新廟會。屆時,各地商賈、群衆雲集江都鎮大街上,有來賣貨的,有來買物的,有來看熱鬧的,有來採風的,還有來談對象相親的,萬頭攢動,車水馬竜,熱鬧非凡。集市上各種貨物應有盡有。許多部門、單位藉此機會,紛紛走上街頭,開展各種宣傳活動。農民在集市上不僅能買到稱心如意的商品,還能在無形之中受到文明的熏陶。
經濟概況
  江都市經濟持續穩定增長。據初步測算,2008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産總值336.1億元,位列蘇中蘇北第三位,比上年增長14.3%。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26.56億元,增5.3%;第二産業增加值205.74億元,增長14.9%;第三産業增加值103.8億元,增長15.4%。三次産業結構比為7.9:61.2:30.9,第三産業比重比上年提高2.4個百分點。人均地區生産總值33376元,增長14.3%。農業結構調整成效顯著,農業綜合生産能力進一步提高,工業經濟總量和效益實現同步增長,固定資産投資持續增長,對經濟增長支撐作用顯著,財政金融運行穩健有序,城鄉居民收入穩步提高,綜合實力不斷增強。連續八屆被評為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入選“全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列第48位。現為揚州地區最強的縣(市、區),力爭蘇中率先崛起,歷屆江都政府都把張傢港作為學習和趕超對象。
  2009年上半年,江都市規模工業産值達550多億元,位列蘇中蘇北地區第一,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列蘇中蘇北縣市第一位。與靖江、啓東、海門並稱為“江北四小竜”。再有3—5年,江都將崛起特鋼生産加工、車船製造及配套件、機械電子三個年銷售超千億元的産業群,走出一條有江都特色的新型工業化道路。江都民營經濟發達,揚州地區百強民企,江都占三分之一強;江蘇省百強民企江都入圍兩傢(占揚州地區一半)。江都是著名的建築之鄉,截止2008年,共獲得12次魯班奬。
  面對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外部需求萎縮等不利影響,我市開放型經濟加快推進轉型升級,對外貿易保持平穩增長,出口結構進一步優化,全市實現進出口總額9.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68.2%,其中出口總額7.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74.4%。在出口總額中,外商投資企業出口額3.2億美元,自營生産企業出口額4.2億美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23%和51.3%;貿易進出口企業出口額0.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7%;機電産品出口5.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79.4%,占出口總額的比重為72.6%;高新技術産品出口4.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10%,占出口總額的比重為56.5%。
  沿江開發加速形成集聚效應,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和配套條件,註重功能升級、結構優化,並努力嚮特色化、專業化、生態化方向發展。沿江開發區與大橋鎮成功實施“區鎮合一”,全年完成基礎設施投入9億元,新拓園區面積近10平方公裏,配套完善“五橫四縱”工業區路網,建成誠德11萬伏變電所和濱江森林公園一期工程,投運污水處理廠和自來水廠一期工程;建成安置房15萬平方米,完成拆遷安置1200戶,啓動建設二期規劃的50萬平方米安置區工程。新開工海蠃水泥等15個億元以上項目,同昌電子等8個項目竣工投産。沿江船舶工業園升格為省級特色産業園區,大橋鎮被評為中國經濟名鎮。鎮級工業集中區完成基礎設施投入1.5億元,當年竣工標準化廠房20萬平方米,新增入園項目220個。
行政區劃
  江都市地處江蘇省中部,南瀕長江,西傍運河,京滬、寧通高速公路在境內交匯,華東地區最大的50萬伏變電所、南水北調東綫源頭、亞洲引排能力最大的引江水利樞紐工程均在境內,是蘇中、蘇北地區重要的交通、電力、水利樞紐;總面積1332.5平方公裏,總人口107.2萬人。
  Jiangdu Shi
  0514
  321088
  225200
  市人民政府駐仙女鎮
  2004年底,江都市轄23個鎮。
  2006年末,全市設有13個鎮,分別是:仙女鎮、小紀鎮、武堅鎮、樊川鎮、真武鎮、宜陵鎮、丁溝鎮、郭村鎮、邵伯鎮、丁夥鎮、大橋鎮、吳橋鎮、浦頭鎮,64個居民委員會,309個村民委員會。
交通區位
  江都交通發達,素有“江淮孔道”、“蘇北門戶”之稱。
  公路——橫穿東西的寧通高速公路與縱貫南北的京滬高速公路在此交匯,328國道、淮江、沿江、江平等國傢級、省級公路在江都穿境而過。江都至南京約1個多小時車程,到上海約2個多小時車程,到北京約8個多小時車程。市內村村通公路,形成了以幹綫公路為主體的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
  鐵路——寧啓鐵路與規劃中的江淮鐵路、京滬鐵路組成了四通八達的鐵路網。江都(揚州)火車站擁有直達北京、廣州、西安、上海、武漢、成都、深圳、杭州、連雲港等多條黃金鐵路綫,輻射全國東西南北中,客貨運輸便捷。
  港口——長江、淮河與著名的京杭大運河匯集於江都,形成貫穿東西、連接南北的水路大動脈。江都港為國傢一類對外開放港口,雄居長江之濱,為江都搭起了走嚮世界的跳板。沿長江逆流而上可直達安徽、江西、湖北等中上遊地區,順流而下可直抵上海,國際航班可直達世界各大港口。江都港擁有3.5萬噸件雜貨碼頭、1萬噸綜合碼頭、三千噸液化氣碼頭、萬噸舾裝碼頭各一座,可常年停靠5萬噸以下貨輪,海關、檢驗檢疫等口岸服務機構配套齊全。
  大橋——在以江都為中心點的一百多公裏的長江之上,六座跨江大橋飛跨南北,將江都與上海、南京、蘇州、無錫等蘇南各大城市連成一體,實現了零距離對接。江都城郊的五峰山過江通道正在規劃建設之中。
  航空——在300公裏範圍內,擁有南京祿口機場、上海虹橋機場、浦東國際機場等中國三大國際空港。獲國傢批準而在建的“蘇中江都機場”坐落在江都境內,距市區10多公裏。
  大力推進城鄉交通重點工程建設,新建農村公路86公裏,新都路南延、張正路、安大公路江都段等工程相繼建成,江海高速建設有序推進,新都路與沿江高等級公路實現對接。全年公路貨運量4.3萬噸(係統內),公路客運量1031萬人次,主要港口貨物吞吐量448萬噸。江都港區改造升級為1.5萬噸一類開放口岸,投資2億元的3.5萬噸件雜貨碼頭正式投入運行。
文化旅遊
  新農村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各類群衆文體活動豐富多彩。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增強。文化市場秩序得到進一步規範。大力挖掘特色文化和民間藝術資源,繁榮文藝創作,該市文藝工作者創作的各類文藝作品有1200多篇幅。大型現代揚劇《陳巧雲》在省精品大賽中獲奬。圖書館改造擴建後達到國傢一級館標準。特色文化普查和“申遺”工作走在揚州市前列。有綫電視“進村入戶”成績喜人。2007年,全市有綫電視用戶數23.66萬戶,城區有綫電視入戶率達88.6%,達到蘇中領先,全省領先水平,被省廣電局等三傢單位聯合表彰為“有綫電視進村入戶先進單位”。實現廣播有綫電視“村村通”,並加快嚮“組組通”目標邁進。廣播電視質量不斷提高。成功組織了中國花卉節和經貿文化旅遊節開幕式現場直播活動。全年纍计發行報紙1599.85萬份,發行各類雜志97.17萬份。該市被省命名為“揚劇之鄉”。蟬聯三屆“全國文化先進市”。
  江都物産富庶,盛産糧棉桑麻,有"蘇北糧倉"之稱。寬闊的江面出産河豚、鰣魚、刀魚、魚回魚等"長江四鮮"。20多萬畝湖河水面成為盛産魚蝦螃蟹、菱藕。江都人擅長烹飪,所製作的維揚菜餚細點,使遠方賓朋"聞香下馬、知味停車"。江都無愧於"魚米之鄉"的美譽。
  江都文化藝術繁榮,這裏是風靡全國的《拔根蘆柴花》、《茉莉花》、《撒趟子撩在外》等民歌的誕生地,是揚劇、揚州評話重要的發源地。江都的漆器、金屬工藝形美工精,名聞遐邇。舞竜燈、賽鑼、蓮湘花鼓等傳統民俗,淳樸豐厚。
  江都是"全國平原緑化先進縣"、"中國花木之鄉"。丁夥、曹王的花卉苗木名揚四海,盆景剪紮巧奪天工;江都境內的魚類有90多種,淥洋湖自然保護區鳥類逾150種。
  江都風情淳樸、婚喪喜慶、飲食起居、歲時風俗等各類禮儀習俗代代相承,豐富多彩的民俗世象曾使許多人慕名而來、流連忘返。
  江都旅遊資源十分豐厚,如仙女公園、引江水利樞紐、邵伯湖、邵伯鐵牛、開元寺、真如寺、波斯竜驤祭等,均體現出一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獨特魅力。
文化旅遊
  新農村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各類群衆文體活動豐富多彩。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增強。文化市場秩序得到進一步規範。大力挖掘特色文化和民間藝術資源,繁榮文藝創作,該市文藝工作者創作的各類文藝作品有1200多篇幅。大型現代揚劇《陳巧雲》在省精品大賽中獲奬。圖書館改造擴建後達到國傢一級館標準。特色文化普查和“申遺”工作走在揚州市前列。有綫電視“進村入戶”成績喜人。2007年,全市有綫電視用戶數23.66萬戶,城區有綫電視入戶率達88.6%,達到蘇中領先,全省領先水平,被省廣電局等三傢單位聯合表彰為“有綫電視進村入戶先進單位”。實現廣播有綫電視“村村通”,並加快嚮“組組通”目標邁進。廣播電視質量不斷提高。成功組織了中國花卉節和經貿文化旅遊節開幕式現場直播活動。全年纍计發行報紙1599.85萬份,發行各類雜志97.17萬份。該市被省命名為“揚劇之鄉”。蟬聯三屆“全國文化先進市”。
  江都物産富庶,盛産糧棉桑麻,有"蘇北糧倉"之稱。寬闊的江面出産河豚、鰣魚、刀魚、魚回魚等"長江四鮮"。20多萬畝湖河水面成為盛産魚蝦螃蟹、菱藕。江都人擅長烹飪,所製作的維揚菜餚細點,使遠方賓朋"聞香下馬、知味停車"。江都無愧於"魚米之鄉"的美譽。
  江都文化藝術繁榮,這裏是風靡全國的《拔根蘆柴花》、《茉莉花》、《撒趟子撩在外》等民歌的誕生地,是揚劇、揚州評話重要的發源地。江都的漆器、金屬工藝形美工精,名聞遐邇。舞竜燈、賽鑼、蓮湘花鼓等傳統民俗,淳樸豐厚。
  江都是"全國平原緑化先進縣"、"中國花木之鄉"。丁夥、曹王的花卉苗木名揚四海,盆景剪紮巧奪天工;江都境內的魚類有90多種,淥洋湖自然保護區鳥類逾150種。
  江都風情淳樸、婚喪喜慶、飲食起居、歲時風俗等各類禮儀習俗代代相承,豐富多彩的民俗世象曾使許多人慕名而來、流連忘返。
  江都旅遊資源十分豐厚,如仙女公園、引江水利樞紐、邵伯湖、邵伯鐵牛、開元寺、真如寺、波斯竜驤祭等,均體現出一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獨特魅力。
  江都引江樞紐工程
  江都江蘇,擁吳楚而連中原,瀕東海而納大川,江淮沂沭泗貫東西,古大運河穿南北,南藴太湖一明珠,北懷洪澤數鏡泊。然低處不勝寒。多有洪水驟匯之險危,常遇暖冷氣流交碰之變機,潛存海陸相風暴潮之威逼。大洪年份,江淮並漲,風暴肆虐,海潮頂托,水天一色;大旱時節,河湖幹涸,赤地千裏,淮北尤甚。故而,一江兩地,差莫大焉。
  乾坤得定,水利大興,領袖又指點江山,繪製南水北調宏圖,江蘇勇著先鞭。依濱江之勢,於江都鑄引源三站;承運河之基,拓輸水北上通道;倚洪澤諸湖,蓄貯降引之源;選沿途節點,打造多級翻水控製。次第又工成四站,配套涵閘船閘十三。工程始於一九六一年,竣於一九七七年。其間,遇三年自然災害,遭十載文革浩劫,而江淮兒女,矢志不渝,氣吞山河,拓進不息,終成降竜伏虎之鼎器。又經治淮治太修復加固,樞紐完善矣。
  觀江都樞紐係統,引長江,連淮河,串湖泊,銜五百流量之江水,攀四十米之高程,越五百公裏之坎坷,達淮北千萬頃之渴沃,並吞吐淮河裏下河之潦澇入江。從此,淮北旱澇無虞。流泉鳴處,隴畝平添錦綉,糧倉涌立;碧波蕩時,街衢插翅騰飛,萬象更新。此則江都水利樞紐工程之為也,其效其益,難述備矣。
  邇歲,南水北調三綫籌劃就緒,引江濟淮之東綫先啓擴容,江都竜首,再露崢嶸。會期滔滔江水,逾黃淮而穿泰岱,濟海河直達京津,澤潤齊魯,碧染幽燕,其膏民濟世之功,可與日月同輝也,是為記。
  註:江都水利樞紐是南水北調東綫工程的源頭。2003年,管理處成立40周年之際,在一站上遊立一巨石,取名“源頭”,以此紀念。水利部水利經濟研究會秘書長(原水利廳政策法規處處長)祁正衛專門為此撰寫碑文。.
名人
  董恂
  郭東坡
  江上青
  劉力上
  劉重民
  毛如柏
  束星北
  王少堂
  汪中
  肖鋒
  徐芝綸
  許曉軒
  釋星雲
  吳志明
  宦軍
  朱自清
基本概況
  江都市屬長江中下遊平原,境內地勢平坦,河湖交織,通揚運河橫貫東西,京杭運河縱貫南北,平均海拔5米左右,氣候屬副熱帶濕潤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4.9℃,降水量978.7毫米,四季分明,無霜期較長。位於市區南郊的江都水利樞紐工程,擁有東南亞最大的引排能力,是國傢南水北調東綫工程的源頭,具有灌溉、排澇、排洪、發電、通航以及提供工業、生活用水和沿海墾區洗鹼衝淤水源等功能,1982年被評為全國優質工程,曾先後接待過許多中外貴賓的參觀考察。江都在區域地質構造上位於蘇北盆地高郵凹陷的南半部,地下油氣資源比較豐富,已探明石油地質儲量3000萬噸,占全省60%以上,是江蘇省石油和天然氣主要産區。
  江都早在2500多年前就有人類居住。春秋時期屬吳國。秦楚之際,項羽欲在廣陵臨江建都,始稱江都。公元前223年(秦政王二十四年)秦滅楚,地屬秦國的廣陵縣。公元前153年(西漢景帝前元四年)建江都縣。此後,縣域歷經多次演變。1956年江都縣西部地區設為邗江縣,東部地區設為江都縣。1994年7月,撤江都縣,建江都市
  2003年,全市設有24個鎮、1個場圃、4個街道辦事處和1個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個居民委員會、561個村民委員會、5333個村民小組。全市總人口1075582人,全年出生人口10820人,人口出生率10.1‰,死亡人數8096人,死亡率7.55‰;人口自然增長率2.54‰。全市非農人口218956人,占總人口20.36%。全市漢族1073977人,占總人口99.85%。主要少數民族22個,1605人,占總人口0.15%。少數民族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等。2007年末,全市總人口1069008人。
  江都歷史上是農業大市,改革開放以來,一、二、三産業都有了長足的發展。農業保持穩步增産,花木、畜禽、水産等多種經營生産形成了自身特色。工業經濟已成為全市經濟的主體,形成了機械、電子、紡織、化工、建材、造船等行業,出現了一批重點企業和名特優新産品。建築業是江都的傳統優勢産業,有10萬建築大軍分佈在全國各地,連續四次獲得全國建築業最高奬“魯班奬”。第三産業發展迅速,形成了一批在全省有較大影響的市場,基礎設施、文化娛樂設施配套齊全,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不斷發展。
  江都市經濟持續穩定增長。據初步測算,2008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産總值336.1億元,位列蘇中蘇北第三位,比上年增長14.3%。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26.56億元,增5.3%;第二産業增加值205.74億元,增長14.9%;第三産業增加值103.8億元,增長15.4%。三次産業結構比為7.9:61.2:30.9,第三産業比重比上年提高2.4個百分點。人均地區生産總值33376元,增長14.3%。農業結構調整成效顯著,農業綜合生産能力進一步提高,工業經濟總量和效益實現同步增長,固定資産投資持續增長,對經濟增長支撐作用顯著,財政金融運行穩健有序,城鄉居民收入穩步提高,綜合實力不斷增強。連續八屆被評為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入選“全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列第48位。現為揚州地區最強的縣(市、區),力爭蘇中率先崛起,歷屆江都政府都把張傢港作為學習和趕超對象。
  江都是揚州地區經濟的領頭羊,絶大多數經濟指標列揚州市第一位,與靖江啓東海門並稱“江北四小竜”,在未來的數年裏,江都將會在蘇中地區迅速崛起。四個千億産業群也在迅速發展,沿江開發如火如荼,可以說,追趕蘇南的腳步正在加快。
經濟概況
  江都市經濟持續穩定增長。據初步測算,2008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産總值336.1億元,位列蘇中蘇北第三位,比上年增長14.3%。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26.56億元,增5.3%;第二産業增加值205.74億元,增長14.9%;第三産業增加值103.8億元,增長15.4%。三次産業結構比為7.9:61.2:30.9,第三産業比重比上年提高2.4個百分點。人均地區生産總值33376元,增長14.3%。農業結構調整成效顯著,農業綜合生産能力進一步提高,工業經濟總量和效益實現同步增長,固定資産投資持續增長,對經濟增長支撐作用顯著,財政金融運行穩健有序,城鄉居民收入穩步提高,綜合實力不斷增強。連續八屆被評為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入選“全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列第48位。現為揚州地區最強的縣(市、區),力爭蘇中率先崛起,歷屆江都政府都把張傢港作為學習和趕超對象。
  2009年上半年,江都市規模工業産值達550多億元,位列蘇中蘇北地區第一,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列蘇中蘇北縣市第一位。與靖江、啓東、海門並稱為“江北四小竜”。再有3—5年,江都將崛起特鋼生産加工、車船製造及配套件、機械電子三個年銷售超千億元的産業群,走出一條有江都特色的新型工業化道路。江都民營經濟發達,揚州地區百強民企,江都占三分之一強;江蘇省百強民企江都入圍兩傢(占揚州地區一半)。江都是著名的建築之鄉,截止2008年,共獲得12次魯班奬。
  面對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外部需求萎縮等不利影響,我市開放型經濟加快推進轉型升級,對外貿易保持平穩增長,出口結構進一步優化,全市實現進出口總額9.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68.2%,其中出口總額7.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74.4%。在出口總額中,外商投資企業出口額3.2億美元,自營生産企業出口額4.2億美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23%和51.3%;貿易進出口企業出口額0.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7%;機電産品出口5.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79.4%,占出口總額的比重為72.6%;高新技術産品出口4.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10%,占出口總額的比重為56.5%。
  沿江開發加速形成集聚效應,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和配套條件,註重功能升級、結構優化,並努力嚮特色化、專業化、生態化方向發展。沿江開發區與大橋鎮成功實施“區鎮合一”,全年完成基礎設施投入9億元,新拓園區面積近10平方公裏,配套完善“五橫四縱”工業區路網,建成誠德11萬伏變電所和濱江森林公園一期工程,投運污水處理廠和自來水廠一期工程;建成安置房15萬平方米,完成拆遷安置1200戶,啓動建設二期規劃的50萬平方米安置區工程。新開工海蠃水泥等15個億元以上項目,同昌電子等8個項目竣工投産。沿江船舶工業園升格為省級特色産業園區,大橋鎮被評為中國經濟名鎮。鎮級工業集中區完成基礎設施投入1.5億元,當年竣工標準化廠房20萬平方米,新增入園項目220個。
  2009年度中國科學發展百強縣,江都位列47位,2009年年度中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江都列45位。2009年1至10月,江都工業技改投入188億,同比增長25%,工業技改總量位居全省前六名。1-10月份江都實現財政收入39.6億元,增長19%,其中一般預算收入14.9億元,增長22.4%,收入總量位居揚州各縣(市、區)第一。規模以上工業産值達922億元,位列蘇中蘇北各縣市區第一位。
英文解釋
  1. n.:  Jiangdou City,  Jiangdu City
近義詞
江都
相關詞
消費者協會社區江蘇省地理地名????業公司????務管理局
行政村更多結果...
包含詞
三江都市報江都市大酒店江都市交通志
錢江都市頻道江都市羽絨廠江都市絲織廠
江都市中醫院江都市人民醫院江都市第一中學
江都市育纔中學江都市國際學校江都市實驗小學
江都市吳堡小學江都市昭關中學江都市丁夥中學
江都市高徐小學江都市高徐中學江都市郭村中學
江都市丁溝中學江都市楊莊中學江都市武堅中學
江都市周西中學江都市天元棋院江都市江都飯店
江都市引江飯店江都市雄都飯店江都市運城飯店
江都市????務管理局九江都市麗人醫院江都市長城網帶廠
江都市宜陵鎮中學江都市消費者協會江都市大橋工藝廠
江都市畜牧獸醫站江都市衛生防疫站江都市特種工藝廠
江都市邵伯玩具廠江都市滬藝服裝廠江都市金屬工藝廠
江都市五一童鞋廠江都市第二絲織廠江都市童裝綉品廠
江都市康捷鞋服廠江都市環球旅行社江都市新禹大酒店
江都市迎賓大酒店江都市中國旅行社江都市紅星服裝廠
江都市毛革服裝廠江都市雪慧服裝廠江都市永安服裝廠
江都市革皮服裝廠江都市皮革服裝廠江都市宏亮針織廠
江都市針織構件廠江都市晴綸針織廠江都市針織機械廠
江都市美達針織廠江都市針織服裝廠江都市紡織機械廠
江都市高漢針織廠江都市針織駝絨廠江都市印染機械廠
江都市浦頭中心小學江都市大橋高級中學江都市大橋中心小學
江都市新大雁服飾有限公司江都市佳晟金屬網帶廠江都市群竜金屬網帶廠
江都市振興篩網網帶廠江都市振興網帶網鏈廠江都市天馬鋼塑網帶廠
江都市蘇星牛皮鋼丸手套廠江都市振興網帶網鏈網鏈廠江都市顯業集團有限公司
江都市張綱興港包裝印刷廠江都市昌隆試驗機械廠江都市職業教育中心校
江都市引江水利樞紐工程江都市仙女鎮中心小學江都市邵伯鎮南渡小學
江都市吳橋中心小學江都市丁夥鎮錦西小學江都市丁夥中心小學
江都市真武中心小學江都市樊川中心小學江都市黃思中心小學
江都市富民中心小學江都市小紀中心小學江都市淥洋中心小學
江都市楊莊中心小學江都市第一紡織機械廠江都市新城化纖材料廠
江都市滬揚針織服裝廠江都市羊洋針織有限公司江都市中春針織公司
江都市新藝針織品廠江都市針織羊毛衫廠江都市服裝針織工藝廠
江都市第一針織品廠江都市針織內衣二廠江都市樊川工藝印染機械廠
江都市二薑化纖皮塑廠江都市紡織機械配件四廠江都市第二紡織機械配件廠
江都市宜陵紡織配件廠江都市紡織服裝公司江都市紡織服裝進出口公司
江都市丁溝紡織印染機械廠江都市謝橋鄉皮革製品廠江都市塘頭服裝製鞋廠
江都市邵伯鎮孫橋服裝廠江都市興農服裝輔料廠江都市宜陵鎮友誼服裝廠
江都市新時服裝織布廠江都市永安中學服裝廠江都市東方皮革服裝廠
江都市新潮皮革製品廠江都市第五皮革製品廠江都市高漢皮革製品廠
江都市五一皮革手套廠江都市滬江皮革手套廠江都市華祥紡織製品廠
江都市腦科醫院楊墅分院江都市引江鞋業公司江都市東方鞋業公司
江都市富牛鞋業製造廠江都市蘭鳳鞋業公司江都市星火鞋業集團
江都市金橋鞋業公司江都市雪達鞋業有限公司江都市中閘河口木器工藝廠
江都市特種工藝裝璜廠江都市大橋童鞋皮件江都市振亞絲綢製品廠
江都市平都羊毛衫廠江都市友誼羊毛衫廠江都市騰飛工藝製品廠
江都市郭村鎮噴塑工藝廠江都市美術工藝二廠江都市吉傢五金工藝廠
江都市三江裝璜電器工藝廠江蘇省江都市鴻飛工藝品廠江都市三江紅木工藝廠
江都市天竜寶石工藝廠江都市金星漆器工藝廠江都市長江特種工藝廠
江都市宜陵鎮振興工藝廠江都市周西鄉五金工藝廠江蘇省江都市絲絨工藝廠
江都市大橋鎮文體工藝廠江都市嘶馬鎮工藝雕刻廠江都市嘶馬鎮特種工藝廠
江都市第二人民醫院江都市東大電子有限公司江都市江都鎮城南飯店
江都市宗村鎮順記飯店江都市宜陵鎮江陵飯店江蘇省江都市圍棋俱樂部
江都市雙溝鎮民樂大酒店江都市文化館金都飯店江都市紡織器材五金廠
江都市紡織機械專件廠江都市小紀鎮會堂飯店江都市嘶馬鎮雄嘶飯店
江蘇揚州江都市康潔鞋江蘇江都市自力鞋廠江都市鈑金聯合公司手
揚州江都市康捷鞋服廠江都市頂呱呱體育用品江都市俊傑文體用品廠
江都市強健體育用品廠江都市美靈氣霧製品廠江都市棉麻有限公司
江蘇省江都市新華化工公司江蘇省江都市宗村工業江都市五環文體用品廠
江都市新馬機械模具有限公司江都市順貿不銹鋼製品有限公司江都市曙光電力器材有限公司
江都市謝橋鄉西施皮革手套廠江都市華麗絲綢製品有限責任公司江都市中閘鄉三江美術工藝廠
江都市磚橋鎮閔夥工藝包裝廠江都市嘶馬鎮聖容工藝包裝廠江都市美華鞋業公司江都市大橋鞋廠
江都市華麗絲綢製品有限公司江都市自來水公司竜泉大酒店姿舞化妝品江都市美靈氣氣霧製造廠
江蘇省江都市銀河化工集團公司
分類詳情
張開邵伯鎮張開嘶馬鎮張開永安鎮張開郭村鎮張開大橋鎮
張開雙溝鎮張開仙女鎮張開昭關鎮張開吳堡鎮張開周西鎮
張開浦頭鎮張開高徐鎮張開麾村鎮張開花蕩鎮張開小紀鎮
張開武堅鎮張開樊川鎮張開真武鎮張開宜陵鎮張開丁夥鎮
張開吳橋鎮張開江都鎮張開丁溝鎮張開塘頭鎮糧食原種場
果木良種場曹王林園場張綱磚橋謝橋
立新農場商貿城曹王引江楊莊
許莊黃思竜川廣場淥陽七閘橋
竜川二橋鴻益千秋金域地中海水木南庭尚城國際
書香茗府現代名城浦江新村江陽花都中遠歐洲城
文藴苑鴻基現代城金城銀都虹都苑金牛灣
新月花好園碧水傢園傢得福傢具廣場中遠美墅鴻江花園
更多結果...
江都水利樞紐風景區江都現代花木産業園仙女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