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級市 : 中國 >江蘇 >揚州 > 高郵市
顯示地圖
目錄
概況 Gaoyou City
  郵編:225600 代碼:321084 區號:0514
  拼音:Gāo Yóu Shì,Gaoyou Shi
  
    高郵市位於江蘇省中部,高郵湖東岸。總面積1962平方千米。人口2004年底,總人口82.71萬人。
  
    高郵市轄19個鎮、1個民族鄉:高郵鎮、竜虯鎮、馬棚鎮、車邏鎮、八橋鎮、漢留鎮、湯莊鎮、卸甲鎮、三垛鎮、甘垛鎮、司徒鎮、橫涇鎮、界首鎮、周山鎮、周巷鎮、臨澤鎮、送橋鎮、郭集鎮、天山鎮、菱塘回族鄉。市人民政府駐高郵鎮。
  
    秦置高郵亭。漢置高郵縣。
    1991年2月6日,民政部批復(民行批6號)撤銷高郵縣,設立高郵市(縣級)。
自然地理
  高郵市境內土地平坦, 地面標高一般在2-3.3米之間(青島標高)。土質主要為粘土,土層較厚,地耐壓力8噸/平方米,工程地質條件較好,一般建築無需打樁。
  高郵市為水鄉平原。富饒的高郵湖為江蘇第三大湖,依傍着寬闊的京杭大運河,衆多湖灘分佈東西,數百條河流交錯有緻,為揚州市水面最多的縣份。
  高郵位於北緯32 °47′,東經119 °25′,地處江淮平原南端,屬亞熱帶溫潤氣候區,常年主導風為東南風,平均風速3.6米/秒;年平均氣溫15℃;年平均降雨1030毫米,年平均氣壓1016毫巴,年平均相對濕度67%,無霜期為217天。具有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日光充足、無霜期長等特點。
  高郵石油、天然氣、泥炭、優質礦泉水等資源藴藏豐富。 全市境內河湖交錯,資源藴藏豐富,碧波蕩漾的高郵湖是江蘇省第三大淡水湖、全國第六大淡水湖,盛産60多種魚、蝦、蟹、貝、蒓菜、 蘆葦等動植物。具有千年飼養歷史的高郵麻鴨為全國三大優良鴨係之一,高郵鹹鴨蛋已列為國傢原産地域保護産品,高郵雙黃鴨蛋更是享譽海內外。
建置沿革
  公元前223年,秦王 嬴政 時築高臺、置郵亭,故名高郵,別稱秦郵、盂城。後人又稱高沙、珠湖、盂城。是至今全國兩千多個縣市中唯一以“郵”命名的城市。
  高郵歷史悠久。早在六七千年前,就有先民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代表江淮地區東部史前文化的竜虯莊遺址,表明7000多年前境內便有人類的璀璨文明。公元前223年,秦王 嬴政 時築高臺、置郵亭,故名高郵,別稱秦郵、盂城。
  西漢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設高郵縣,屬廣陵國。南北朝時曾置廣鄴郡、神農郡,又析臨澤、三歸、竹塘三縣。隋初郡廢,三縣並入高郵縣。宋代先後築有二城,名舊城、新城。宋、元時期,因置高郵軍、承州、高郵路、高郵府,領轄過高郵、興化、寶應三縣,為淮揚間繁華之地。明代撤縣建州,轄興化、寶應兩縣。自清代乾隆時起,遂為散州。古代高郵,史稱“江左名區、廣陵首邑”。
  民國元年(1912年)廢州為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高郵、寶應、興化三縣交界地區幾經調整。在中國共産黨員領導下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高郵縣澄子河以南地區曾屬江高行政區、江都縣,高郵縣湖西地區曾先後屬天長縣、甘泉縣、東南縣、儀揚縣、儀徵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設高郵縣。高郵、寶應、興化三縣交界地區幾經調整。1991年高郵撤縣設市。1991年2月經國務院批準撤縣設市(縣級),同年4月1日正式建高郵市,實行計劃單列。
  ?年,高郵市轄19個鎮、13個鄉、1個民族鄉:高郵鎮 三垛鎮、馬棚鎮 卸甲鎮、橫涇鎮 竜虯鎮、周巷鎮 司徒鎮、界首鎮、天山鎮、送橋鎮、郭集鎮、臨澤鎮、川青鎮、漢留鎮、八橋鎮、甸垛鎮、沙堰鎮、湯莊鎮、甘垛鄉、二溝鄉、伯勤鄉、東墩鄉、湖濱鄉、平勝鄉、武寧鄉、武安鄉、竜奔鄉、營南鄉、張軒鄉、周山鄉、車邏鄉、菱塘回族鄉。
  
    2000年,高郵市轄19個鎮、1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市總人口797752人,各鄉鎮人口: 高郵鎮 148382 馬棚鎮 47752 竜虯鎮 42761 車邏鎮 32342 八橋鎮 21255 卸甲鎮 68266 漢留鎮 28203 湯莊鎮 32420 三垛鎮 56778 甘垛鎮 35036 橫涇鎮 21173 司徒鎮 20759 臨澤鎮 58969 周巷鎮 32947 周山鎮 26850 界首鎮 32960 郭集鎮 21113 送橋鎮 25294 天山鎮 21771 菱塘回族鄉 22721
  
    2002年,高郵市面積1962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區面積11.00平方千米;轄19個鎮、1個鄉,52個居委會、283個村委會:高郵鎮、三垛鎮、界首鎮、臨澤鎮、八橋鎮、送橋鎮、橫涇鎮、漢留鎮、車邏鎮、郭集鎮、卸甲鎮、天山鎮、湯莊鎮、竜虯鎮、馬棚鎮、甘垛鎮、周巷鎮、司徒鎮、周山鎮、菱塘鄉回族鄉。
  2003年,高郵市面積1962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區面積16.50平方千米;轄19個鎮、1個鄉,52個居委會、282個村委會:高郵鎮、三垛鎮、界首鎮、臨澤鎮、八橋鎮、送橋鎮、橫涇鎮、漢留鎮、車邏鎮、郭集鎮、卸甲鎮、天山鎮、湯莊鎮、竜虯鎮、馬棚鎮、甘垛鎮、周巷鎮、司徒鎮、周山鎮、菱塘鄉。
  2004年底,高郵市轄19個鎮、1個民族鄉。
    高郵鎮   面積 39.00平方千米,人口184321人。
    竜虯鎮   面積 89.37平方千米,人口 43395人。
    馬棚鎮   面積 22.66平方千米,人口 18711人。
    車邏鎮   面積 28.44平方千米,人口 33461人。
    八橋鎮   面積 40.00平方千米,人口 23103人。
    漢留鎮   面積 42.01平方千米,人口 30778人。
    湯莊鎮   面積 46.33平方千米,人口 34088人。
    卸甲鎮   面積136.84平方千米,人口 68159人。
    三垛鎮   面積 75.37平方千米,人口 58066人。
    甘垛鎮   面積 49.87平方千米,人口 38978人。
    司徒鎮   面積 74.16平方千米,人口 22455人。
    橫涇鎮   面積 61.33平方千米,人口 23193人。
    界首鎮   面積 54.33平方千米,人口 33490人。
    周山鎮   面積 62.02平方千米,人口 28273人。
    周巷鎮   面積 78.30平方千米,人口 32622人。
    臨澤鎮   面積118.10平方千米,人口 63696人。
    送橋鎮   面積 47.50平方千米,人口 25989人。
    郭集鎮   面積 53.00平方千米,人口 22063人。
    天山鎮   面積 45.58平方千米,人口 20112人。
    菱塘回族鄉 面積 51.00平方千米,人口 22151人。
風土人情
  病者將咽氣,兒子依次跪倒磕頭送終,同時點亮頭燈和腳燈,煮一小碗半生不熟的米飯供於腳邊(稱為”倒頭碗”)。然後買布破孝。死者晚輩一律戴孝:孝子頭戴兩邊係棉球的白布帽,腰纏白布並係草繩(有的還背一雙草鞋),鞋蒙一塊白布塊;孫輩頭戴正面釘有一塊紅布的白布帽,腰係白布,鞋釘紅布塊;重孫輩頭戴紅帽,鞋釘紅布。現在喪儀從簡,改為臂戴黑紗,在黑紗上分別釘白、紅白、紅布區別輩份。接着,孝子(一般是長子)披麻戴孝、手持哭喪棒或傘,首先到喪主(死者的兄或弟)傢,然後再到別的親友傢去,在門口下跪(不得進門)報喪。喪主到來看過死者,便在死者臉上蓋一張紙或一方白布,叫”蒙臉布”。親友來吊喪,進門嚮死者磕頭(現在有的改為鞠躬),孝子在下首陪禮,叫”孝子叩謝”。
  舊時用木葬,封棺時由孝子頭頂裝有棺材釘的篩子(釘子下放一撮孝子頭髮),跪請喪主封棺。出喪前,西鄉一些地方全家人和擡棺腳夫、吹鼓手等帶着供品到離傢二裏地的南方或東方大路口,嚮空祭拜,並摜碎一隻碗,燒掉孝子身上背的草鞋,以驅邪氣(此舉謂之”蓋大廟”),再回去出喪。出喪時(若死者配偶是中青年,以後還準再婚,此時便放鞭炮),長了手持哭喪棒、扛白幡、長孫打紅幡走在前,其餘孝子各持哭喪棒扶棺而行。遇有親友路祭,便停棺受祭。祭完,供品由在場搶食。送喪人回來,在門前跨火,進門後吃糕、喝糖茶驅邪。晚上辦酒。若死者是70歲以上的老人,晚飯後喪傢嚮來客散”壽碗”。實行殯葬改革後,在農村中除木棺改為骨灰盒、哭喪棒改為花圈外,其餘習俗基本保留。出葬後,傳說在”頭七”內死鬼要”探傢”,這天全家人都住出去,俗稱”讓”。此俗今已基本不見,但”燒七”(每隔七日供祭一次)的習俗
  還有。
經濟概況
  工業經濟發展較快。全市工業企業3000多傢,已形成以名牌産品為“竜頭”,骨幹企業為依托,以機械、輕工、紡織、化工、建材、電子等為主、門類齊全的行業體係,摩托車、發動機、水泵、石油機械、環保設備、係列電機、電動工具、電綫電纜、新型電光源、電子元器件、醫藥、化工、服裝、棉紗、絲綢、箱、包、 鞋、糧油食品等一大批拳頭産品暢銷國內外,化肥、水泥、鋼材、建材已具備較大的生産能力。
  農業生産獨具特色。我市自然資源豐富,農業生産條件優越,素稱“魚米之鄉”。形成了糧、棉、油、豬、兔、禽、魚、蝦、蟹、林、蠶、果、菜等綜合發展的格局。近年全市糧食産量62萬噸,皮棉産量0.8萬噸,油料産量3.8 萬噸,水産品産量9.5萬噸,蠶繭1.7噸,皮棉産量0.8萬噸,油料産量3.8萬噸,水産品産量9.5萬噸,蠶繭1.7噸,林業覆蓋率達15%。高郵麻鴨、高郵鹹蛋、鬆花蛋、秦郵董糖、珠光大米、秦郵醉蟹等名優産品聞名遐邇。近年來,高郵相繼被評為全國平原緑化、水利建設、糧棉生産先進單位。
  第三産業發迅速。傳統的餐飲服務、商業貿易等三産業不斷提升擴大,新興的電子商務、中介服務、房地産開發、連鎖經營、旅遊等方興未艾。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社會事業蓬勃發展。
  對外開放日趨加快。近年來,許多國傢和地區的客商紛紛前來投資合作,全市各類利用外資項目上百傢。高郵對外貿易已有一百多年歷史。目前已形成一批出口創匯的骨幹企業和拳頭産品。機電、服裝、絲綢、輕工、工藝、建材、化工、醫藥、農副産品等400多種産品,銷往世界各地。
行政區劃
  高郵市轄19個鎮、1個民族鄉:高郵鎮、竜虯鎮、馬棚鎮、車邏鎮、八橋鎮、漢留鎮、湯莊鎮、卸甲鎮、三垛鎮、甘垛鎮、司徒鎮、橫涇鎮、界首鎮、周山鎮、周巷鎮、臨澤鎮、送橋鎮、郭集鎮、天山鎮、菱塘回族鄉。市人民政府駐高郵鎮。
高郵名人
  堯,聞名海內外的中華祖先,屬三皇五帝之一,相傳出生在高郵。據《史記·五帝記》中《索隱》記載:“堯初生時,其母在堯帝三阿之南。”1931年商務印書館香港分館出版的《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記載:“三阿,在江蘇省高郵縣西北”,“高郵縣有北阿鎮,離城九十裏,即晉時三阿”。金湖縣塔集鎮(歷史上一直屬高郵,1960年劃歸金湖縣)周圍一帶確有“三阿’之稱,即北阿、下阿、平阿,到目前,當地農民在農歷臘月二十四送竈神時,在竈符上落款上還寫着“高郵西北北阿鍥’。
  孫覺(1027—1090)字莘老,北宋高郵人。曾任湖州、廬州、潤州、蘇州、福州、亳州、揚州、徐州等地知州,右諫議大夫,吏部侍郎兼右選,竜圖閣學士兼侍講。莘老,精通經學韜略,著作頗多,著有《周易傳》《春秋傳》等。北宋元豐七年(1084年)曾同蘇軾、秦觀、王鞏等登東嶽廟載酒論文。
  秦觀(1049一1100)字太虛,後改字少遊,別號邗溝居士,世稱淮海先生。北宋高郵人,官至太學博士,國史館編修。秦觀一秦觀生坎坷,所寫詩詞,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他長於議論,文麗思深,兼有詩、詞、文賦和書法多方面的藝術才能,尤以婉約之詞馳名於世,著有《淮海集》40捲、《淮海詞》(又名《淮海居士長短句》)、《勸善錄》、《逆旅集》等,為宋“蘇門四學士”、“蘇門六君子”之一。元豐元年(1078年),秦赴京應試,路過徐州拜訪蘇軾,秦觀作《黃樓賦》,蘇軾以為秦觀有屈宋之才。元豐七年(1084年),蘇軾過揚州,親自看望秦觀,正巧孫覺、王鞏亦在高郵,乃相約遊東嶽廟,載酒論文,吟詩作賦,一時傳為佳話。秦觀生前行蹤所至之處,多有遺跡。如浙江杭州的秦少遊祠,麗水的秦少遊塑像、淮海先生祠、鶯花亭;青田的秦學士祠;湖南郴州三絶碑;廣西橫縣的海棠亭、醉鄉亭、淮海堂、淮海書院等。秦觀墓在無錫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書“秦竜圖墓”幾個大字。高郵有秦傢村、秦傢大院以及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古文遊臺。
  汪廣洋( 一1339年)明朝大臣,字朝宗,高郵人。官至都諫官、參政,左丞相(明朝開國時),右丞相等。曾被朱元璋稱贊為“處理機要,屢獻忠謀”,將他比作張良、諸葛亮。後因牽連,謫海南賜死。著作有《鳳池吟稿》八捲。 王磐(1470—1530)明代散麯作傢、畫傢,亦通醫學。字鴻漸,高郵人。少時薄科舉,不應試,一生沒有作過官,盡情放縱於山水詩畫之間,築樓於城西,終日與文人雅士歌吹吟詠,因自號“西樓”。所作散麯,題材廣泛。正德間,宦官當權,船到高郵,輒吹喇叭,騷擾民間,作《朝天子·詠喇叭》一首以諷。著有《王西樓樂府》。
  王永吉(1600---1659)明朝大臣,字修之,號鐵山,高郵人。曾任山東大理卿,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國史院大學士兼吏部尚書事,為官清正廉潔。市博物館至今保留着王的遺冠和遺笏。
  吳三桂(1612一1678)明清之際高郵人,遼東(今遼寧·遼陽)籍,字長白。從小在郵習武,後中武舉,以父蔭襲軍官。明末任遼吳三桂東總兵,封平西伯,駐防山海關。李自成剋北京,招他歸降。不從,反致書多爾袞,引清兵人關,受封為平西王。以為清兵先驅,鎮壓陝西、四川等地農民起義軍。後會同多尼等進攻南明雲貴地區,殺明永歷帝。旋奉命鎮守雲南,擁兵自重,形成割據勢力。清為加強統一,下令撤藩。康熙十二年(1673年)他舉兵叛亂,自稱周王。十七年在衡州(今湖南衡陽)稱帝,國號大周,建元昭式。不久病死。孫子繼位,旋為清所滅。
  賈國維(1671—1743)字奠坤,一字千仞,高郵人。殿試中探花。康熙第四次巡經高郵時。賈獻上《萬壽無疆》《黃淮永奠賦》,契合帝意,受到褒奬,並隨帝入都,後康熙第五次南巡,賈又隨帝而行,帝賜宮衣等。後任《佩文府》纂修官兼校勘官,《康熙字典》纂修官。著有《太史算》《望塵集》等。
  王安國(1692—1757),字書城,號春圃,王念孫之父。王氏祖上居蘇州,明初遷高郵。王傢世代書香,王安國稟承傢訓,從小精讀四書五經,雍正二年以殿試一甲二名榜眼及第,授翰林院編修。歷任廣東學政,左都御史兼領廣東巡撫、禮部尚書、吏部尚書等職。王氏祖上素貧,王安國雖居官高位,但為人耿直、清廉。“由巡撫人為尚書,衣食器用不改於舊。”王安國六十四歲去世,乾隆賜白金五百治喪,謚文肅。著作有《王文肅公遺文》一捲,《補遺》一捲。
  王念孫(1744_1832),字懷祖,號石臞,石渠,高郵人。吏部尚書王安國之子。念孫四歲能背誦《書經》,知其意義。八歲能寫史論。十三歲拜訓詁學家戴震為師。曾任山東運河道、直隸永定河道等官職,是傑出的治水專傢。五十六歲,王念孫冒死參劾姦相和坤。六十七歲去職,八十二歲授四品銜重赴鹿鳴宴。道光二十年病故於京都,享年八十九歲。王念孫為官餘暇,從事聲韻、文字訓詁之學,代表作有《廣雅疏證》二十捲和《讀書雜志》八十三捲。著述嚴謹,為世人所重,譽為“一代宗師”。
  王引之(1766—1834),字伯中,號曼卿,念孫長子,三十四歲考中一甲第三名探花及第,授翰林院編修,三十八歲參加翰林院考試,名列一等,晉升為皇帝侍講。六十二歲,升為工部尚書,英武殿正總裁。十一月,皇上賜準紫禁城內騎馬。六十歲代理戶部尚書。六十四歲代理吏部尚書。六十五歲調任禮部尚書。道光十四年,復任工部尚書,不久與世長辭,享年六十九歲,謚號“文簡”。王引之少年就從事聲韻、文字、訓詁研究,深得王念孫的精髓,王念孫曾喜日:“此子可以傳我所學!”引之從二十歲起,即研究《爾雅》《說文》《音學》等書,所學益精,終成《經義述聞》三十二捲,《經傳釋詞》十捲。
  孫雲鑄(1895—1979)地質學家,古生物學奠基人,高郵人。歷任教授,地質部教育司長、中科院學部委員,地質科學院副院長,全國三屆人大代表,政協二屆、三屆委員,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曾與李世光一道出席世界地質和古生物學會議,並被選為國際古生物協會副主席。長期以來為培養我國地質人才作出了貢獻。發表的《中國北部寒武紀動物化石》一書,是我國第一部古生物學專著。
  徐平羽(1909—1986),原名王為雄,別號紅豆村人,化名白丁,1909年出生於高郵縣城,早年接受馬剋思主義,投身革命。1928年考入上海大夏大學,次年加入共産主義青年團並任支部書記。1930年春因領導學潮被捕,秋被營救出獄。同年加入中國共産黨。1931年上半年受中共江蘇省委派遣以組織員身份回高郵重新組建被破壞的高郵地下黨組織,次年,因身份暴露離開高郵。在上海參加“左聯”,1936年赴西安從事統戰工作和地下工作。曾嚮張學良進言,對其逼蔣抗日起了一定作用。1937年初赴延安,在抗大學習,任區隊長和政治教員。1938年任新四軍戰地服務團秘書長、副團長。任陳毅司令員秘書,政治部宣傳科長兼軍事法官。
  南京解放後,任南京軍管會文教委員會主任等。1950年調往上海,任上海國際活動指導委員會秘書長,上海市人民委員會秘書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兼文化局局長。他領導的越劇《紅樓夢》和舞劇《小刀會》的創作演出,成為文藝事業的優秀成果。1960年調任文化部副部長,分管藝術文物工作。此間積極推動戲劇創作和戲麯革新,領導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革命博物館的建設以及敦煌莫高窟的搶救,為保護弘揚祖國優秀文化遺産做出了重要貢獻。
  “文革”前夕,曾當面抵製江青對周恩來同志的攻擊,遭其仇恨,“文革”中被投入牢中關押七年之久,終緻全身癱瘓。1975年徹底平反,任文化部顧問。1986年9月23日與世長辭。他是中國共産黨的優秀黨員,著名文化戰士。
  汪曾祺(1920一1997)出生於江蘇高郵城鎮一個舊式地主家庭,從小就受到良好的傳統教育和藝術的熏陶,中學時代就讀於高汪曾祺郵縣中學和江陰南菁中學,表現出強烈的愛好文學的傾嚮。在西南聯大讀書時,頗為瀋從文先生器重,他的第一篇小說《燈下》經瀋先生指導並推薦發表,即後來成為名篇的《異秉》,從 1949年春出版的第一部小說集《邂逅集》起,汪曾祺先後有20多本小說、散文專著問世,還出版了《汪曾祺文集》和《汪曾祺全集》,汪曾祺作品中寫高郵舊生活的小說、散文頗具特色,最具思想性和藝術價值,奠定了他在當今中國文壇不可替代的地位。他寫的反映家乡舊生活的小說《受戒》、《大淖記事》成了蜚聲海內外的名篇。他自己滿意亦為評論界、讀者稱道的作品有《陳小手》,反映光明生活的《職業》,表現下放張傢口勞動的《葡萄月令》和京劇《沙傢浜》等,可謂 “寫作頗勤快,人間送小溫”。汪曾祺於1939年離開故鄉出外求學,直到1981年10月纔回到久別的高郵,此後又於86年10月、91年9、lO月間再次回郵講學探親。多年來,他魂縈故鄉、情係故鄉,對家乡的文化建設事業和社會發展表現了極大的熱忱和關愛,在家乡人的心目中,汪先生為人為文,確實是“文章秋水芙蓉,處世和藹可親,無意雕言琢句,有益世道人心。”
  薑恩柱 男,高郵三垛人,1938年出生。現任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主任。
  他在上海讀完小學、中學學業,後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學院英語係。1964年,任政治輔導員、教員,後調入外交部,赴中國駐英代辦處工作。駐英代辦處升為大使館後,先後任使館三等秘書、二等秘書。1977年,回外交部任西歐司一處副處長。1981年9月,先後任美國哈佛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華盛頓布魯金斯學會客座學者。1983年回外交部,先後任西歐司綜合處處長、西歐司司長。從1990年起,先後任外交部部長助理、副部長,駐英國大使,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中央政府駐香港辦事處主任,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副主任等職。
  他於1995年、2004年先後兩次回鄉探望。2005年9月,應邀回高郵參加第三屆中國郵文化節活動,並被高郵市人民政府聘為高郵市經濟發展顧問。
  顧巧年 男,高郵平勝人(現為甘垛鎮),1977年出生,活躍於網絡的平面設計師、美術師和書法傢,但未加入任何官方的藝術協會。其設計作品被多傢圖片公司編入圖庫,並被多傢平面設計類網站轉載。曾接受《大學》雜志專訪。
英文解釋
  1. n.:  Gaoyou City
近義詞
高郵
相關詞
旅遊金寨縣南陽市鄉鎮江蘇省周巷鎮????業公司????務局
地理行政村小學臨潁二高安溪鐵觀音昌藝茶業
包含詞
高郵市製藥廠高郵市中醫院
高郵市實驗小學高郵市南海中學
高郵市第一中學高郵市人民醫院
高郵市中醫醫院高郵市第二中學
高郵市城北醫院高郵市棉麻公司
高郵市三洋賓館高郵市華聯賓館
高郵市毛紡織廠高郵市????務管理局
高郵市郵驛旅行社高郵市金運大酒店
高郵市新天地飯店高郵市第二棉紡廠
高郵市富來服裝廠高郵市太平針織廠
高郵市第四針織廠高郵市金屬工藝廠
高郵市春生工藝廠高郵市友誼服裝廠
高郵市兄弟服裝廠高郵市衛生防疫站
高郵市水月清華賓館高郵市高冠電子儀器廠
高郵市佳麗被單服裝廠高郵市一溝羽絨服裝廠
高郵市一溝工藝服裝廠高郵市金兔羊毛衫廠
高郵市林郵絲織有限公司高郵市三垛鎮振羽服裝廠
高郵市亞麗針織服裝廠高郵市東墩針織內衣廠
高郵市橫涇官林皮革製品廠高郵市周巷皮革助劑廠
高郵市長江皮革工藝廠高郵市四通皮革製品廠
高郵市高郵鎮預防保健所高郵市三垛中心衛生院
高郵市飛竜工藝羽絨廠高郵市博愛鞋業有限公司
高郵市亨大服裝羽絨總公司高郵市飛達針織服裝廠
高郵市紡織機電進出口公司高郵市第二棉紡織廠
高郵市卸甲鎮工業公司飯店高郵市郭集紡織機械配件廠
高郵市二溝化纖福利廠高郵市東風化纖材料廠
高郵市菱塘回族鄉穆菱賓館高郵市臨澤鎮田苑賓館
高郵市兆康製藥有限公司江蘇省高郵市晨光輕工機械廠
高郵市誠信汽車貿易有限公司江蘇省高郵市豐田農藥有限公司
高郵市興華鞋業有限責任公司廣州新浪花化妝品設備工程公司江蘇省高郵市晨光輕工機械廠
高郵市送橋新風紡織機械配件廠高郵市運輸公司界首交通飯店
高郵市絲織地毯廠高郵聯營廠高郵市神遊羽絨製衣有限公司
分類詳情
張開菱塘回族鄉張開竜虯鎮張開八橋鎮張開沙堰鎮張開良種場
張開周巷鎮張開界首鎮張開天山鎮張開經濟開發區張開高郵鎮
張開漢留鎮張開湯莊鎮張開甘垛鎮張開橫涇鎮張開周山鎮
張開送橋鎮張開馬棚鎮張開車邏鎮張開三垛鎮張開司徒鎮
張開臨澤鎮張開郭集鎮張開卸甲鎮張開蠶種場種鴨場
果樹實驗場蘆葦場
文遊臺竜虯莊遺址界首鎮護國寺
高郵王氏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