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郵編:344400 代碼:361026 區號:0794 拼音:Yí Huáng Xiàn 英譯:Yihuang County
宜黃縣位於江西省中部偏東,居宜水、黃水匯合處,北緯27°03′-27°43′﹑東經116°01′-116°28′。總面積1944.20平方千米。總人口21.4萬人(2004年),其中非農業人口3.75萬人。
全縣轄6個鎮、6個鄉、2個墾殖場:鳳岡鎮、棠陰鎮、黃陂鎮、東陂鎮、梨溪鎮、二都鎮、中港鄉、新豐鄉、神岡鄉、圳口鄉、南源鄉、桃陂鄉。共有6個居委會、138個行政村。縣政府駐鳳岡鎮。
地勢南高北低,山地面積占全縣的59%,東南部軍峰海拔1761米,為最高峰。宜水、黃水源出南部山地,分別流貫東、西部,北流至鳳岡匯成宜黃河,嚮北匯入撫河。年均氣溫17.3℃,年降水量1749毫米。主要礦産資源有鎢﹑鐵﹑銀、鈮鉭礦、水晶等。特産有薯粉絲﹑黴豆腐﹑水煮筍﹑百合粉、白蓮、鬥米壺水酒、鬆油醇、雪條棒等。
臨(川)寧(都)、林(坊)崇(仁)公路過境。西北部曹山是佛教禪宗曹洞宗發祥地。旅遊景點有曹山寺和本寂禪師墓、明譚綸墓、大司馬石牌坊、石鞏寺、石門寺、桃華山﹑太極岩﹑譚公休閑山莊﹑軍峰山等。 |
|
宜黃縣地處江西省中部偏東、撫州市南部。建縣於三國吳太平2年(公元257年),迄今有1749年歷史,因縣址設於宜水、黃水匯合處而得名。距省會南昌158公裏、撫州61公裏,處在以南昌為中心的2小時、以撫州為中心的1小時經濟圈。“十一五”期間吉撫高速宜黃段建設開通後,區位條件將更為優越。全縣總面積1944.2平方公裏,現設6鎮、6鄉、2個墾殖場,轄8個居民委員會、138個村民委員會、1077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3萬,其中農業人口17萬。
宜黃歷史文化悠久,禪文化、贛文化(宜黃戲、儺舞)源遠流長,人文底藴深厚,自然景觀神奇秀麗,名勝古跡衆多,並具有光榮的紅色革命傳統,發展生態、文化、紅色旅遊業條件得天獨厚。歷史上人才輩出,曾孕育了北宋地理學家樂史、水利學家侯叔獻,明朝抗倭名將兵部尚書譚綸,清代禁煙名臣黃爵滋,近代佛學大師歐陽竟無等歷史名人。解放後,有餘瑞璜、吳式樞、程孝剛三位中科院院士,有被美國傳記研究所選入《國際傑出帶頭人物名錄》的清華大學年輕教授應明生(宜黃神崗人)。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宜黃成為中央蘇區第四次反圍剿的主戰場,著名的黃陂戰役、東陂戰役就發生在這塊紅色土地上。主要旅遊景點有唐代高僧本寂禪師創建於公元870年、距今有1136年歷史的佛教五大禪宗之一——曹洞宗祖庭曹山寺,曹洞宗祖庭曹山寺全國罕見的丹霞地貌――太極岩風景區,素有明清古建築博物館之稱的江西省歷史文化名鎮——棠陰古鎮,贛東明珠――觀音山水庫,撫州市第一高峰――軍峰山(主峰海拔1760.9米),野生華南虎主要棲息地——魚牙嶂自然保護區等。 |
|
宜黃是全國退耕還林項目試點縣、全國首批百傢電氣化達標縣、江西省山區綜合開發示範縣、江西省雜交水稻製種基地縣和省級華南虎自然保護區,也是目前世界上已發現的野生華南虎種群主要棲息地。全縣耕地面積27.2萬畝,其中水田25.2萬畝,旱地2萬畝。境內水係發達,有宜水、黃水、曹水、梨水、藍水等5條水係,水能藴藏量11.78萬千瓦,小水電可開發量達7.9萬千瓦;現有中小型水電站89座,總裝機容量5.6萬千瓦。全縣森林覆蓋率73.5%;山地面積231萬畝,有林地面積192萬畝,其中毛竹林面積近40萬畝;林木蓄積量650.9萬立方米,毛竹蓄積量5367萬根,年産商品木材8萬立方米、商品竹300萬根、鮮筍1萬多噸。已知地下礦物有鎢、金、銀、銅、鐵、花崗岩、水晶、鈮鉭等32種。境內有許多珍貴的動植物資源,如國傢級、省級珍貴保護動物華南虎、雲豹、蘇門羚、水鹿等,有大片的原始天然落葉灌木林、芭茅、紅豆杉群落、野生荔枝樹群落和紅豆杉、柳杉、香樟等38種珍貴樹種。 |
|
工業經濟五大特色支柱産業:
小水電産業。現有中、小型水電站89座,總裝機容量5.6萬千瓦,年發電量1.5億千瓦時,其中觀音山、下南兩座中型水電站年發電量分別達1600萬千瓦時和1200萬千瓦時。為宜黃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充足的能源保障,並享受省政府規定的工業用電價格優惠政策。
塑料製品産業。共有11傢塑料製品企業落戶中黃工業小區和譚坊工業小區(塑料城),總投資規模達1.68億元,主要生産塑料編織袋等産品,年生産能力2萬噸、産值2億元。我縣已製定塑料産業發展規劃,規劃到2010年,引進發展廢舊塑料回收加工生産企業50傢,年生産能力20萬噸、産值20億元以上。
精細化工産業。主要以撫州三和醫藥化工有限公司為代表。該企業由浙江省上虞市三和醫藥化工有限公司獨資興建,項目總投資將突破2億元人民幣,規劃用地230畝左右。2008年全面完成投資計劃,年産值8億元、創稅6000萬元以上;2010銷售收入10億元以上,並爭取上市。
環保型造紙産業。全縣有5傢環保型造紙企業,總投資達1.2億元,年生産能力8萬噸、産值4億元。企業建設嚴格執行了環境保護“三同時”制度,廢水排放通過省環保部門驗收,完全符合國傢環保要求。
竹木加工産業。依托豐富的林木和毛竹資源,扶持發展了以榮騰板業、華南板材等企業為竜頭的竹木加工企業,年産板材3萬立方米,竹地板1.2萬立方米。
農業生産六大地方特色優勢産業基地:
雜交水稻製種基地。現有面積2萬畝,2010年實現面積翻番,達到4萬畝;
白蓮種植基地。現有面積4.3萬畝,2010年發展至6萬畝。
食用菌生産基地。現已發展5600萬袋,2010年發展至1億袋。
紅薯種植基地。現有面積5.3萬畝,已有洪胖子、樂世等著名紅薯粉絲品牌。
速生豐産林基地。現有面積81萬畝,2010年發展至96萬畝。
毛竹林基地。現有毛竹面積38萬畝,2010年發展至45.4萬畝。
工業園區
宜黃縣工業園區以出縣省道宜臨公路為軸綫,由中黃工業小區、譚坊工業小區和六裏鋪工業小區組成“三點一綫”工業走廊。其中,六裏鋪工業小區規劃面積近300畝;譚坊工業小區規劃面積440畝,規劃建設“塑料城”;中黃工業小區規劃面積3000畝,是宜黃未來園區建設和工業發展重心所在。園區已開發建設面積2600畝,現有各類企業57傢,其中工業企業53傢,三産企業4傢。 |
|
全縣轄6個鎮、6個鄉:鳳岡鎮、棠陰鎮、黃陂鎮、東陂鎮、梨溪鎮、二都鎮、中港鄉、新豐鄉、神岡鄉、圳口鄉、南源鄉、桃陂鄉。共有6個居委會、138個村委會。縣人民政府駐鳳岡鎮。
鳳岡鎮 面積:233.4k㎡ 人口:56593人 郵編:344400 代碼:361026100
轄學前街、西馬路、東門路、南門路、西門路、北門路等6個居委會,北關、附樂、橋頭、河東、岱塘、新中、中渡、集賢、橋下、池南、竜井、官倉、陳坊、新斜、東排、竜和、馬停橋、仙三都、大鹿、澄源等20個村委會。
棠陰鎮 面積:179.5k㎡ 人口:17913人 郵編:344416 代碼:361026101
轄田西、硤石、白竹、大嵐、泉源、永興橋、民主、建設、解放、雷灣、河裏、小河、店前、君山等14個村委會。黃陂鎮 面積:275.7k㎡ 人口:23308人 郵編:344406 代碼:361026102
轄黃陂、西源、霍源、塘圩、十都、大園、蛟湖、安槎、拿山、羅灣、秀源、中田、芒坳、豐産、港南、竹溪、上堡、大銘等18個村委會。
東陂鎮 面積:156k㎡ 人口:11032人 郵編:344409 代碼:361026103
轄東陂、排上、邊上、管坊、梅灣、江背、河溪、層源、黃柏嶺、幹溪、三溪等1l個村委會。
梨溪鎮 面積:146.6k㎡ 人口:18103人 郵編:344402 代碼:361026104
轄梨溪、中和、桐源、九車、官坪、三陂、外陰、裏陰、尚源、上獅溪等10個村委會。
二都鎮 面積:172.8k㎡ 人口:16010人 郵編:344404 代碼:361026105
轄二都、簾前、雲峰、嚴坑、白槎、三都、南陂、山前、河口、上誇、烏嶺、漠源等12個村委會。
中港鄉 面積:201.4k㎡ 人口:19416人 郵編:344413 代碼:361026200
轄一村、二村、何坊、鹿岡、竜岡、店下、鄒坊、仙源、高山、東港、淡水、餘溪、中堡、上坪等14個村委會。鄉政府駐藍水。
新豐鄉 面積:133.4k㎡ 人口:7326人 郵編:344411 代碼:361026201
轄新豐、李坊、仙坪、東門、橋坑、護竹、侯坊等7個村委會。
神崗鄉 面積:158.3k㎡ 人口:10015人 郵編:344414 代碼:361026202
轄神崗、羅坊、下灣、饒坊、黨口、下東源、大山口、盧坊、竜上、楊坊等10個村委會。
圳口鄉 面積:121.8k㎡ 人口:11579人 郵編:344415 代碼:361026203
轄圳口、郊源、固源、橫源、麻坑、楓林、徐溪等7個村委會。
南源鄉 面積:78.5k㎡ 人口:8561人 郵編:344418 代碼:361026204
轄南源、港口、下坪、東源、元坳、奪中、黃傢地、上北坑等8個村委會。
桃陂鄉 面積:87.2k㎡ 人口:14130人 郵編:344401 代碼:361026205
轄桃陂、曾坊、梅坊、聖華、大港、萬傢、榮前等7個村委會。 |
|
三國吳置宜黃縣,因縣治在宜,黃二水合流處,故名宜黃。
1985年3月15日,撤銷黃陂、棠陰鄉,設置黃陂、棠陰鎮(贛府廳字[1985]160號)。
1995年12月12日,撤銷梨溪鄉、東陂鄉,設立梨溪鎮、東陂鎮(贛民字[1995]250號批復)。至此,全縣轄5個鎮、11個鄉:鳳岡鎮、梨溪鎮、棠陰鎮、黃陂鎮、東陂鎮、桃陂鄉、潭坊鄉、城南鄉、南源鄉、二都鄉、圳口鄉、藍水鄉、神崗鄉、中港鄉、白竹鄉、新豐鄉。
2000年,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205961人;其中: 鳳岡鎮 31532 棠陰鎮 17753 黃陂鎮 19690 東陂鎮 10532 梨溪鎮 17376 城南鄉 15003 二都鄉 15031 蘭水鄉 13709 中港鄉 5488 白竹鄉 4357 新豐鄉 7427 神岡鄉 9759 圳口鄉 10922 南源鄉 8338 潭坊鄉 6824 桃陂鄉 12220(人)
2001年3月2日,撤銷二都鄉,設立二都鎮(贛民字[2001]94號批復)。2001年11月8日,撤銷藍水鄉,劃歸中港鄉,鄉政府駐藍水;撤銷白竹鄉,劃歸黃陂鎮;撤銷城南鄉、潭坊鄉,劃歸鳳岡鎮(贛民字[2001]509號批復)。
2003年底,全縣總人口21.1萬人。
2004年底,全縣轄6鎮6鄉。
鳳岡鎮 2004年轄:東門路居委會、學前街居委會、南門路居委會、西馬路居委會、北門路居委會、西門路居委會、北關村、附東村、橋頭村、河東村、澄源村、大鹿村、仙三都村、池南村、馬停橋村、竜和村、新斜村、東排村、竜井村、官倉村、陳坊村、岱塘村、橋下村、集賢村、中渡村、新中村。
棠陰鎮 轄:棠陰鎮居委會、解放村、永興橋村、泉源村、大嵐村、硤石村、雷灣村、民主村、建設村、白竹村、君山村、田西村、店前村、小河村、河裏村。
黃陂鎮 轄:黃陂鎮居委會、黃陂村、塘圩村、十都村、秀源村、中田村、芒坳村、大源村、安槎村、羅灣村、拿山村、蛟湖村、霍源村、西源村、豐産村、上堡村、港南村、竹溪村、大名村。
東陂鎮 轄:東陂鎮居委會、東陂村、排上村、邊山村、層源村、管坊村、梅灣村、幹溪村、柏嶺村、三溪村、河溪村、江背村。
梨溪鎮 轄:梨溪村、三陂村、官坪村、中和村、九車村、桐源村、外陰村、裏陰村、尚源村、上下獅溪村。
二都鎮 轄:二都鎮居委會、二都村、雲豐村、嚴坑村、白槎村、簾前村、三都村、南陂村、山前村、河口村、上際村、鳥嶺村、漠源村。
中港鄉 轄:二村、何坊村、鹿岡村、竜岡村、店下村、鄒坊村、三村、高山村、仙源村、淡水村、餘溪村、東港村、中堡村、上坪村。
新豐鄉 轄:新豐村、李坊村、仙坪村、東門村、候坊村、喬坑村、護竹村。
神岡鄉 轄:神岡村、楊坊村、竜上村、大山口村、盧坊村、黨口村、堯坊村、東源村、下灣村、羅坊村。
圳口鄉 轄:圳口村、徐溪村、固源村、郊源村、橫源村、楓林村、麻坑村。
南源鄉 轄:南源村、奪中村、元坳村、東源村、上北坑村、黃傢地村、港口村、下坪村。
桃陂鄉 轄:桃陂村、增坊村、萬傢村、梅坊村、大港村、榮前村、聖華村。
黃柏嶺墾殖場
青年墾殖場
六裏鋪工業園區 |
|
- n.: Yihuang County
|
|
宜黃 |
|
宜黃縣中醫院 | 宜黃縣職教中心 | 宜黃縣人民醫院 | 宜黃縣衛生防疫站 | 撫州市宜黃縣工業園區 | 宜黃縣蘭水鄉木製工藝品廠 | 宜黃縣林業公司木竹工藝廠 | 宜黃縣竹製品工藝廠 | 江西省宜黃縣衛生防疫站 | 宜黃縣戲神清源師廟記 | |
|
|
鳳岡鎮 | 棠陰鎮 | 新豐鄉 | 黃陂鎮 | 東陂鎮 | 梨溪鎮 | 中港鄉 | 神岡鄉 | 圳口鄉 | 南源鄉 | 桃陂鄉 | 二都鎮 | 神崗鄉 | 黃柏嶺墾殖場 | 青年墾殖場 | 六裏鋪工業園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