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 >江西 >撫州 > 樂安縣
顯示地圖
目錄
概況 Le'an County
  郵編:344300 代碼:361025 區號:0794 拼音:Lè ān Xiàn 英譯:Le'an County
  
  樂安縣位於江西省中部,撫州市西南部。東與崇仁縣、宜黃縣接壤,西與永豐縣、新幹縣相鄰,南連寧都縣,北靠豐城市。全縣總面積2412.59平方千米。總人口36.5萬人,其中農業人中28.7萬人。
  
  全縣轄9個鎮、6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鰲溪鎮、公溪鎮、山碭鎮、龔坊鎮、戴坊鎮、牛田鎮、萬崇鎮、增田鎮、招攜鎮、湖溪鄉、羅陂鄉、湖坪鄉、南村鄉、𠔌崗鄉、金竹畲族鄉。共有15個居委會、175個行政村。縣政府駐鰲溪鎮。
  
  處雩山山地丘陵,南部多山,北部以丘陵為主。東南部十八排海拔1370米,為全縣最高峰。主要河流有撫河水係的公溪水,𠔌崗水和烏江水係的牛田水、萬崇水。有東雲等水庫。年均溫17.℃,年降水量1690.6毫米。有鎢、錫、銀、鋅、銅、稀土、瓷土、螢石、花崗石等礦藏。
  
  是全國商品木竹基地縣,省林業、蠶桑生産重點縣。主要農産品有優質大米、烤煙、蠶桑、蘑菇、商品蔬菜、毛竹、山筍、生豬等。特産有黴豆腐、黴魚、茶薪菇等。嚮樂鐵路、臨(川)八(都)、豐(城)寧(都)、樂(安)黃(陂)公路過境。名勝古跡有大華山、登仙橋、石橋寺、流坑明清建築群、董裕尚書墓等。
自然地理
  樂安縣位於江西省中部,撫州市西南部,建縣於紹興十九年(公元1149年),迄今已有800多年歷史。東與撫州市的崇仁、宜黃縣接壤,西與吉安市的永豐、新幹縣相鄰,南連贛州市的寧都縣,北靠宜春市的豐城市,是連接撫州、宜春、吉安、贛州四市之要塞。縣城距省會南昌市160公裏、京九鐵路八都站50公裏,上海市880公裏、杭州市660公裏、廣州市720公裏、福州市580公裏、廈門市770公裏、武漢市602公裏,基本形成7小時經濟圈。即將動工興建的撫吉加密高速將穿越該縣腹地,與贛粵、京福兩條高速公路相連,大大縮短了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和閩東南三角洲的距離。
  全縣轄9個鎮、6個鄉、1個墾殖場,175個行政村,總面積2412、59平方公裏,是撫州市轄區內面積最大的縣。全縣總人口36.5萬人,其中農業人中28.7萬人,耕地面積37.7萬畝,2005年糧食總産量達21.6萬噸,主要農産品有優質大米、烤煙、蠶桑、蘑菇、商品蔬菜、毛竹、山筍、生豬等。
  2002年2月,經國務院批準,樂安縣被列為新階段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為了加速經濟發展,盡快脫貧致富,縣委、縣政府立足縣情,審時度勢,積極策應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融入南昌板塊、對接長珠閩”的思路,因地製宜地實施了“治貧興縣、優農穩縣、重工富縣、交通活縣、旅遊旺縣、城建塑縣”六大戰略,製定了一係列對外開放和招商引資政策措施,並全面推進社會化服務承諾制度,實現以“經濟發展服務中心”為載體的“一條竜”和“一站式”服務。落實了跟蹤服務措施,優化投資軟環境,營造“親商、安商、扶商、富商”的良好氛圍。
資源特色
  樂安縣內自然比較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十分優越。境內地下、地表已探明的資源有:瓷土650萬噸、原煤150萬噸、石灰石400萬噸、瑩石13萬噸、花崗岩4億立方米,品位高的還有石英石、稀土、鉛鋅銀、水晶石、鎢、銅、錫、砂金和優質天然礦泉水等。境內氣候溫和,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有草山、草坡25.5萬畝,水面15萬畝,植物資源1190種,是全國商品木竹基地縣和江西省重點林業縣之一。現有山林面積278.4萬畝,毛竹林面積25.4萬畝,毛竹蓄積量2280萬根,年出産竹筍1200萬噸。有包括華南虎在內的野生動物約269種。
  鈾都
  樂安地下礦物質非常豐富,盛産核能量所需要的鈾,所以被稱為鈾都,國傢當年秘密研製原子彈就在這裏大量地開採鈾,為了保密取名為721礦。
經濟結構
  建國以來,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樂安人民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艱苦創業,開拓創新,奮發圖強,走過了艱難麯折的道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業績。到2006年末,全縣實現生産總值148000萬元,比上年增長12.6%;農業總産值47000萬元,增長6.8%;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46300萬元,增長17.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5452萬元,增長15.6%;農民人均純收入1665.74元,增長15.1%,職工人均年工資11186元,增長8.1%。全縣主要支柱産業是烤煙、蠶桑、毛竹、生豬、蘑菇、中藥材等。特色産品主要有流坑古村係列旅遊産品,如黴豆腐、黴魚、茶薪菇等。
  社會事業蓬勃發展,科技隊伍日益壯大,科技成果不斷豐富。教育事業迅速發展,教育改革進一步深化,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基本上掃除了文盲。人民文化生活豐富多彩,精神文明建設健康發展。醫療衛生條件逐步改善,群衆體育成績斐然。社會穩定,通訊發達,交通便利,基礎設施進一步加強,水電充足,山清水秀,前景美好。
名勝旅遊
  樂安山水鐘靈、風景奇秀,境內奇山異石、名勝古跡衆多。有號稱“江南絶頂三峰”的道教聖地大華山,有兼廬山瀑布之秀美和黃果樹瀑布之雄奇的金竹26處飛瀑,有民族英雄文天祥幼時讀書的石橋寺,有綿延烏江兩岸10餘華裏、古樹參天、江南第一、令中外遊客流連忘返、贊嘆不已的“中國第一古香樟林”。特別是“千古第一村”流坑村以其歷史上昌盛的科舉文化、保存完整的古建築群,融於自然的山村環境、別具一格的村落佈局、精美絶倫的建築裝飾、積厚流廣的宗族遺存、古樸純美的民俗風情、絢麗多彩的鄉土文化而聞名於世。流坑村明清古建築群還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全國首批歷史文化名村(目前是江西省唯一的一個歷史文化名村)。此外還有紅四軍第四次反圍剿主戰場地址——登仙橋。毛澤東、朱德、周恩來、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傢在樂安留下了許多光輝戰鬥的足跡。與紅色革命根據地“井岡山”競相呼應,構成了該縣集“紅色、緑色、古色”為一體的特色旅遊資源。可依托井岡山、竜虎山、廬山三大國內知名景區品牌優勢,將該景區盡快納入江西省黃金旅遊綫路和華東常規旅遊網,努力把這一旅遊資源建設成集觀景、休閑、度假、科研為一體的4A級旅遊景區。
  【石橋寺】
  位於樂安縣鰲溪鎮西南潭港至長山、白竹道旁。始建於唐天寶三年(744)。此處一座天然大石從丘陵地聳起,象條蒼竜騰空飛躍。構成這座石橋。傳說千百年前,這座古寺爐煙飄香衝上穹蒼,驚動了仙人下凡觀光,一夜之間造起這座石橋,故又名“仙人橋”。石橋通高20米,橋面寬15米。橋上一條山徑小道,可供遊人登高眺望。距仙人橋前50步許,是石橋寺。當年寺宇宏大,有天王殿、大雄寶殿、念經堂、鐘鼓房及僧捨客寮等;還有樓閣三層,梵塔一座,寺宇雄偉壯觀。相傳南宋淳年間,民族英雄文天祥曾在此讀書。爾後舊地重遊,見寺廟年久失修,遂獻資修繕。其磚塊上銘刻有“文天祥”三字。後經歷代維修。石橋附近古跡亦多。寺旁有五色岩,傳說岩洞原來很小,每天會出油????醬醋米,可供寺內僧員食用。後來有個貪心和尚,想出更多食物,請來石匠把岩洞鑿大,洞裏鮮血直流,從此再不出食物,衹流髒水。此外,還有石礱、石磨、牛鼻子石、老虎岩、石羅漢、石娘娘等,皆形象逼真,引人入勝。此地山明水秀,壑花翠,奇石古跡,點綴其間,風景尤見佳妙,故歷代文人墨客在此讀書、講學、觀光遊覽。宋代何大虛曾賦詩詠石橋寺:未許興公知此山,應真飛錫於其間。陰凝黑霓落半胯,夜來銀河僵一灣。偃月光邊空翠眩,回風聲靜雨花閑。山中仙人渺何許,支鶴三招殊未還。現在的寺廟建在石橋下,坐東嚮西,面寬34米,進深58米,總面積986平方米。寺前設有焚紙香爐與圍墻,寺左前方建一山門和數十級臺階。前墻開有左、中、右三扇大門;進中門是大雄寶殿,正中上面座着釋迦牟尼與大小諸佛17尊,左右兩旁是十八羅漢佛像;殿堂兩側架設鐘鼓,中央擺設神桌。入左右兩門是齋堂、僧捨及香客住宿。1980年經樂安縣人民政府批準,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鬍耀邦祖居地浯塘】
  位於樂安縣龔坊鎮浯塘村,鬍氏世居地。這裏山清水秀,人文懋著。吾居定元南,肇鴻蒙而為之塘,其小微茫,其堵汪洋,止而不動,撓而不濁,飛潺有意,呈月涵輝,千古澄鑒。
  明末清初,浯塘村第二十三代京貴之子鬍充飲等人遷徙到湖南瀏陽文傢市中和鄉西嶺下,兩地交往甚密,同修族譜。浯塘第三十四世,西嶺第十一世出了一位偉人,人民愛戴的領袖前中共中央總書記鬍耀邦。
  2005年9月23日,鬍耀邦總書記長子鬍德平來這裏尋根祭祖,聯絡鬍氏宗親的感情,促進了百傢姓的團结,鼓勵大傢同心同德,為民族的繁榮昌盛,為家乡富裕安康,為構建和諧社會而奮鬥。
  【鄧小平南村舊居】
  位於樂安縣南村鄉。1933年5月,鄧小平被“左”傾錯誤路綫執行者王明指責為江西羅明路綫的主要代表,被撤銷省委宣傳部長職務後,下放到樂安南村任區委巡視員,並居住在港下屋近三個月之久。該舊居為清代的古建築,面闊12米,進深15米,通高6.5米,青石磚木結構,硬山二坡頂。1980年經樂安縣人民政府批準,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周恩來鰲溪鎮舊居】
  位於樂安縣城鰲溪鎮下大街。1932年8月17日,紅一方面軍攻剋樂安城,當天晚上,蘇區中央局書記周恩來在他住地“遊氏大祠”,召開縣城商人會議,宣傳黨的工商業政策,為中央蘇區做出了樣板。次日,紅一軍團指戰員開赴宜黃,乘勝攻剋了宜黃城。舊址遊氏大祠始建於明代,清代經過維修。座西嚮東,西面寬14米,進深26米,通高6米,梁架式磚木結構,分前後兩廳一廊,硬山二坡頂。外面仍保持原貌,屋內裝飾已面目全非,現為鰲溪幹部宿舍。1980年經樂安縣人民政府批準,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毛澤東金竹、鰲溪舊居】
  【毛澤東金竹村舊居】 位於樂安縣金竹畲族鄉大金竹村。1930年1月26日,紅四軍黨代表譚震林,率第二縱隊紅軍,從東韶來到大金竹。晚上毛澤東在金竹上屋召見了樂安蘇區幹部張英、張方說等人,指示他們盡快組織起來,武裝起來,發展蘇區。舊址金竹上屋建於晚清時期。面闊13米,進深8米,通高5米,總面積104平方米。為兩屋土墻的民房,硬山二坡頂。至今保存完好,1980年經樂安縣人民政府批準,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毛澤東鰲溪鎮舊居】 位於樂安縣城鰲溪鎮下大街興隆號,1932年8月中旬,紅一方面軍總政委毛澤東,指揮一軍團在丁傢腦與敵交戰。激戰兩天,至17日2時終於攻剋了樂安城,全殲守城之敵27師呂如珂旅,取得了樂安戰役的重大勝利。17日夜晚,毛澤東居住在鰲溪鎮下大街興隆號。舊址興隆號建於清末光緒年間,門首用木板裝飾為商店模式,面寬10.5米,進深17.8米,通高為9米,磚木結構,硬山二坡頂。1980年經樂安縣人民政府批準,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黃陂大捷舊址—登仙橋】
  位於樂安縣𠔌崗鄉登仙橋村。始建於北宋天聖年間,原名叫紅門橋,是大華山的門戶。相傳南宋嘉定年間,白玉蟾夜宿橋頭,有“仰臥紅橋似登仙”的佳話,遂改名為“登仙橋”。此橋歷經九百餘年滄桑,屢壞屢修,民國元年(1912)被山洪衝毀,1922年當地群衆捐款重建,即現在的亭式單孔拱橋。寬6米,長19米,高6米,拱跨17米,全用麻石砌成。橋基建在天然石上,堅固結實;橋中央建“將軍廟”,兩邊通道設有13個石臺階。登仙橋地勢險要,高山聳立,起伏綿延,形成一條蜿蜓峽𠔌。1933年2月27日至3月1日,周恩來、朱德親自指揮中央主力紅軍在黃陂、蛟湖和登仙橋一帶,采取聲東擊西與大兵團伏擊的戰略戰術。殲滅了敵軍52、59兩個師,取得第四次反“圍剿”的重大勝利。這便是舉世聞名的“黃陂、登仙橋大捷”。1980年經樂安縣人民政府批準,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董必武祖居地流坑】
  位於樂安縣西南部的流坑人才輩出,原黨和國傢領導人董必武也是這裏的後代。
  董必武,原名賢琮,字潔畲,號璧伍,又名用威,為流坑董氏合公第三十六世孫,紅安董氏第二十世孫。
  關於董必武的傢世,經考證:董合第十一世孫董邦輔(文晃房洙派)由流坑村徙居本縣牛田鎮牛田村,而後由董合第十七世孫董奉高從牛田村遷往湖北麻城(即麻城董氏開基祖),清初再由董合第二十二世孫董級(麻城董氏第六世孫)從麻城遷至黃安縣城南約二十多公裏的傅董傢村,稍後又遷至石傢塝,直到董必武的前六代祖纔遷到縣城街定居。公元1886年3月5日[清光緒十二年(丙戌)正月三十日],董必武就出生在湖北省黃安縣(今紅安縣)縣城內城南街(今南正街)一戶清貧的秀纔家庭。
  1975年4月2日7:58時在北京病逝,終年90歲。著作和詩詞分別收入《董必武選集》、《董必武詩選》。
  董必武同志是中國共産黨的創始人之一,是中國共産黨的優秀黨員,是中國人民的偉大革命戰士,是黨和國傢卓越的領導人之一,是一個無限忠誠於黨和人民的無産階級革命傢。他把一切都獻給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偉大的共産主義事業。
  【大湖坪整編舊址 】
  位於樂安縣湖坪鄉境內,1935年5月7日至7月上旬,紅一方面軍在湖坪、善和等地進行了一次重要的軍事整編,即“大湖坪整編”,國寶公祠和旁邊的操場即為紅三軍團主力的駐地和練兵場,彭德懷、蕭剋、張震、江渭漢等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傢都曾住該祠堂。在這裏紅一方面軍成立了“東方軍”,進行了東徵誓師大會,紅三軍團兼東方軍總指揮彭德懷傳達了“籌款百萬、赤化千裏”、“把紅旗插到福建去”等東徵指示,紅一方面軍總政委周恩來在會上作了動員報告。雖然大湖坪整編受“左”傾錯誤路綫影響,但在黨史、軍史上仍是一次重大歷史事件。該祠為五進式,寬23米,縱深90米,總面積為2000餘平方米。與總教節祠、子祥公祠並排相連,始建於乾隆辛西(1741年),後經過重修。祠前建立文獻石牌坊與圍柱石板十分壯觀(牌坊後毀於文革,衹留下了四個須彌座)。八字形牌墻圈成長方形院落於祠堂,牌墻檐下飾有四層如意鬥拱。祠門前立有兩對石柱,支撐捲棚檐。祠門左右有兩座高大的石獅子,氣派雄偉。前三進,有中堂寶壁為前廳,廳上飾有藻井,石柱穿鬥木梁架,雀替雕刻鰲魚、鳳凰以及各處花卉,千姿百態,栩栩如生。中間為四方形大天井。左右兩旁長廊,廊門上雕飾各種花紋與幾何形圖案。四進為寬敞的拜堂,擡梁式五架梁(四椽袱),上面梁柱粗大,頂層附有捲棚膜,前有長廊分列兩廳,兩壁畫着假山梁架,後幢兩石柱露到垂立。
  善和安下祠堂是大湖坪整編時朱德總司令及夫人康剋清同志的住址,當時的住址現在較完好地保存。該建築寬10餘米,深12米,面積130多平方米。該村陳貴蓮老人當年就和康剋清同志同吃同住,據陳貴蓮老人回憶:朱老總當年還常在安下村田裏撿過田蠃,有時還會到離安下不遠的中村邱傢祠堂旁的老樟樹下乘涼。
行政區劃
  全縣轄9個鎮、6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鰲溪鎮、公溪鎮、山碭鎮、龔坊鎮、戴坊鎮、牛田鎮、萬崇鎮、增田鎮、招攜鎮、湖溪鄉、羅陂鄉、湖坪鄉、南村鄉、𠔌崗鄉、金竹畲族鄉。共有15個居委會、175個村委會。縣人民政府駐鰲溪鎮。
  鰲溪鎮 面積:173k㎡ 人口:66435人 郵編:344300 代碼:361025100
  距省會南昌市160千米、京九鐵路八都站50千米。轄上大街、下大街、蕪塘街、橋背、象山等5個居委會,下嶺、鹹溪、橋陂、鹹口、下羅、店元、羅山、青山、賴村、橋背、鰲溪、潭港、案山、石塘、林頭、大元、東坑、下陂等18個村委會。鎮政府駐下大街。
  公溪鎮 面積:153k㎡ 人口:37400人 郵編:344301 代碼:361025101
  轄公溪居委會,荷陂、新居、武傢、楊傢、陳傢、蓮塘、蕪頭、丁壟、樂傢、公溪等10個村委會。
  山碭鎮 面積:131k㎡ 人口:22000人 郵編:344324 代碼:361025102
  轄山碭居委會,蔡坊、山碭、荷塘、田下、流坊、竜義、杏坊、口前、厚坊、桐江、航橋、草坑、黃傢等13個村委會。鎮政府駐茂花崗。
  龔坊鎮 面積:207k㎡ 人口:22000人 郵編:344328 代碼:361025103
  轄龔坊居委會,南邊、殷坊、濂坑、大壟、長羅、黃樂、陀上、浯塘、爐下、同富等10個村委會。
  戴坊鎮 面積:258k㎡ 人口:40300人 郵編:344308 代碼:361025104
  轄戴坊居委會,峰岫、沙堆、橫江、戴坊、甘竹、竹山、紅光、朱元、村前、樹下、麥坑、鵬洲、竜興、仲溪、上林、中心、小曹、古竹、良元、白石等20個村委會。鎮政府駐野溪汗。
  牛田鎮 面積:134.8k㎡ 人口:15000人 郵編:344311 代碼:361025105
  轄牛田居委會,牛田、旁安、員陂、峽圳、水南、麻坑、南羊等7個村委會。
  萬崇鎮 面積:127.2k㎡ 人口:13567人 郵編:344312 代碼:361025106
  轄萬崇居委會,豐林、坪背、????豐、桐山、安裏、池頭、上羅、陂汗等8個村委會。
  增田鎮 面積:115k㎡ 人口:19000人 郵編:344316 代碼:361025107
  轄增田居委會,增田、西邊、瑤前、溫田、長江、小池、帶陂、王沙、石陂、東湖等10個村委會。
  招攜鎮 面積:245k㎡ 人口:23180人 郵編:344319 代碼:361025108
  轄招攜居委會,港田、茶園、瓦子場、壩上、杭村、坪頭、青裏、南槽、午田、汗上、堯坊、望仙、肖坊、東爐、山灣、坪上、高望等17個村委會。鎮政府駐街上。
  湖溪鄉 面積:119.3k㎡ 人口:13234人 郵編:344306 代碼:361025200
  轄湖溪、甘泉、梅溪、社背、東堆、小陂、饒門、沙港、康村等9個村委會。鄉政府駐鑿樹橋。
  羅陂鄉 面積:68k㎡ 人口:14388人 郵編:344313 代碼:361025201
  轄羅陂、雲下、右源、水溪、羅田、杏園、櫪下、棠溪等8個村委會。
  湖坪鄉 面積:98k㎡ 人口:17200人 郵編:344314 代碼:361025202
  轄街上、坊塘、長富、參陂、東山、塅上、西頭、善和、中村、鶴立等10個村委會。鄉政府駐街上。
  南村鄉 面積:137k㎡ 人口:20062人 郵編:344326 代碼:361025203
  轄南村、大裏、西坑、太平、望下、山心、管坊、茅崗、弩坪、樟坑、前團、東頭、爐同等13個村委會。
  𠔌崗鄉 面積:177.3k㎡ 人口:13600人 郵編:344315 代碼:361025204
  轄湯山、𠔌崗、圭峰、四青、王坊、板嶺、登仙橋、水口、火嵊、垇下等10個村委會。
  金竹畲族鄉 面積:241.4k㎡ 人口:11217人 郵編:344322 代碼:361025205
  轄坪溪、嚴杭、引水、大通、徐莊、金竹、聯村、半坪、深丘、流捨畲族等10個村委會。鄉政府駐坪溪。
  大馬頭墾殖場 面積28k㎡ 人口1425人 召尾村委會
  流坑管理局 人口4992人 流坑村委會
  721礦 721礦居委會
  261隊 261隊居委會
歷史沿革
  本為祟仁縣之樂安鄉,宋置縣,以樂安鄉取名。
  樂安歷史悠久,春秋時屬吳,戰國初屬越,周屬楚,秦屬於九江郡,西漢屬豫章的南城縣,東漢屬臨汝縣,三國時屬吳國的臨川郡,隋屬崇仁縣。
  南宋紹興十九年(1149年)置縣,轄天授、樂安、忠義、雲蓋四鄉,並以樂安鄉名而得縣名,屬撫州。元屬撫州路,明清屬撫州府。民國年間先後屬豫章道、第七行政區。建國後先後屬撫州專(地區)、撫州市管轄。
  1985年3月15日,撤銷戴塘、招攜、牛田鄉,設置戴塘、招攜、牛田鎮(贛府廳字[1985]160號)。1985年11月8日,撤銷石陂鄉並入鰲溪鎮(贛府廳字[1985]608號)。
  1991年3月18日,航橋鄉政府駐地遷航橋村(贛民字[1991]48號批復)。
  1998年8月5日,湖溪鄉政府駐地遷至小陂村鑿樹橋(贛民字[1998]127號批復)。至此,全縣轄5個鎮、15個鄉:鰲溪鎮、公溪鎮、戴坊鎮、牛田鎮、招攜鎮、航橋鄉、山碭鄉、龔坊鄉、湖溪鄉、鵬洲鄉、潭港鄉、𠔌崗鄉、增田鄉、南村鄉、望仙鄉、萬崇鄉、湖坪鄉、羅陂鄉、坪溪鄉、金竹鄉。
  1999年5月4日,撤銷龔坊鄉,設立龔坊鎮(贛民字[1999]113號批復)。
  2000年,全縣轄6個鎮、14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329045人;其中: 鰲溪鎮 47351 公溪鎮 37070 戴坊鎮 22333 牛田鎮 20031 招攜鎮 14783 龔坊鎮 20492 湖溪鄉 11147 航橋鄉 7708 山碭鄉 13099 鵬洲鄉 10912 潭港鄉 10887 萬崇鄉 12792 羅陂鄉 13880 湖坪鄉 18160 金竹鄉 5014 坪溪鄉 6368 望仙鄉 6426 南村鄉 18567 增田鄉 19295 𠔌崗鄉 12730(人)
  2001年3月2日,撤銷山碭鄉、增田鄉、萬崇鄉,設立山碭鎮、增田鎮、萬崇鎮(贛民字[2001]94號批復)。2001年11月8日,撤銷潭港鄉,劃歸鰲溪鎮;撤銷鵬洲鄉,劃歸戴坊鎮;撤銷坪溪鄉,劃歸金竹鄉,鄉政府駐坪溪;撤銷航橋鄉,劃歸山場鎮;撤銷望仙鄉,劃歸招攜鎮(贛民字[2001]509號批復)。
  2002年10月8日,金竹鄉改為金竹畲族鄉(贛民字[2002]215號批復)。2003年末,全縣總人口為35.15萬人,其中城鎮人口8.78萬人,農村人口26.17萬人。
  2004年底,全縣轄9鎮6鄉(含1民族鄉)。
  鰲溪鎮 2004年轄:下大街居委會、上大街居委會、象山街居委會、橋背街居委會、蕪塘街居委會、鰲溪村、橋背村、下嶺村、鹹溪村、橋陂村、鹹口村、下羅村、店元村、羅山村、青山村、賴村、潭港村、案山村、石塘村、林頭村、大元村、東坑村、下陂村。
  公溪鎮 轄:公溪居委會、公溪村、荷陂村、新居村、武傢村、陳傢村、蓮塘村、蕪頭村、楊傢村、丁壟村、樂傢村。
  山碭鎮 轄:山碭居委會、杏坊村、流坊村、蔡坊村、竜義村、山碭村、荷塘村、田下村、黃傢村、口前村、厚坊村、航橋村、桐江村、草坑村。
  龔坊鎮 轄:龔坊居委會、南邊村、殷坊村、大壟村、長羅村、黃樂村、陀上村、浯塘村、爐下村、同富村、濂坑村。
  戴坊鎮 轄:戴坊居委會、紅光村、峰岫村、朱元村、沙堆村、橫江村、村前村、戴坊村、樹下村、甘竹村、麥坑村、竹山村、小曹村、鵬洲村、古竹村、竜興村、良元村、仲溪村、白石村、上林村、中心村。
  牛田鎮 轄:牛田居委會、牛田村、旁安村、員陂村、峽圳村、水南村、麻坑村、南羊村。
  萬崇鎮 轄:萬崇居委會、豐林村、坪背村、????豐村、桐山村、池頭村、安裏村、上羅村、陂汗村。
  增田鎮 轄:增田居委會、增田村、西邊村、瑤前村、溫田村、長江村、小池村、帶陂村、王沙村、石陂村、東湖村。
  招攜鎮 轄:招攜居委會、港田村、汗上村、茶園村、瓦子場村、壩上村、杭村、坪頭村、青裏村、南槽村、午田村、堯坊村、望仙村、肖坊村、東爐村、山灣村、坪上村、高望村。
  湖溪鄉 轄:小陂村、湖溪村、甘泉村、梅溪村、東堆村、社背村、饒門村、沙港村、康村。
  羅陂鄉 轄:羅陂村、羅田村、杏園村、櫪下村、雲下村、水溪村、棠溪村、右源村。
  湖坪鄉 轄:街上村、坊塘村、長富村、參陂村、東山村、段上村、西頭村、善和村、中村、鶴立村。
  南村鄉 轄:南村、大裏村、西坑村、太平村、望下村、山心村、管坊村、茅崗村、努坪村、樟坑村、前團村、車頭村、爐同村。
  𠔌崗鄉 轄:𠔌崗村、湯山村、圭峰村、四青村、王坊村、板嶺村、登仙橋村、凹下村、水口村、火嵊村。
  金竹畲族鄉 轄:坪溪村、嚴杭村、引水村、大通村、徐莊村、金竹村、聯村、流捨村、半坪村、深口村。
  大馬頭墾殖場
  流坑管理局
  721礦
  261地質隊
  樂安五大高山
  1,十八排 - 1370米 和宜黃交界處
  此山為樂安第一高山,在南村鄉上堡附近
  2,大竜山 - 1326米
  在宜黃縣和寧都縣交界處
  此山為樂安第二高山,在金竹畲族鄉湖竹坪附近
  3,天門嶂 - 1276米 和寧都縣交界處
  此山為樂安第三高山, 在金竹畲族鄉洪水山附近
  4,高竜山 -1038米 和永豐縣交界
  在招攜鎮汗羅坪附近
  5,大華山 -996米
  號稱“江南絶頂三峰”的道教聖地大華山是樂安第五高山
  在南村鄉太平村附近
英文解釋
  1. n.:  Le'an County
近義詞
樂安
相關詞
????業公司????務局政府工作報告撫州市2010年地理江西省行政村
包含詞
樂安縣中醫院樂安縣????務局樂安縣人民醫院
樂安縣第二中學樂安縣企業聯合會樂安縣婦幼保健所
江西省樂安縣衛生防疫站江西省樂安縣中醫院撫州市樂安縣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
江西省樂安縣房地産管理局白蟻防治所江西省樂安縣敖溪鎮衛生防保站
分類詳情
張開牛田鎮張開南村鄉張開公溪鎮張開山碭鎮張開龔坊鎮
張開戴坊鎮張開萬崇鎮張開增田鎮張開招攜鎮張開湖溪鄉
張開羅陂鄉張開湖坪鄉張開𠔌崗鄉張開金竹畲族鄉張開金竹鄉
張開鰲溪鎮流坑管理局721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