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郵編:331800 代碼:361029 區號:0794 拼音:Dōng Xiāng Xiàn 英譯:Dongxiang County
東鄉縣位於江西省的東北部,東經116°20′至116°51′,北緯28°2′至28°30′。東靠餘江縣,南臨金溪縣,西接臨川縣,北毗餘幹縣。縣人城孝崗鎮距南昌市100千米,鷹潭市50千米,撫州市40千米。總面積1270平方千米。總人口42.6萬人(2005年)。
全縣轄9個鎮、4個鄉:孝崗鎮、小璜鎮、圩上橋鎮、馬圩鎮、詹圩鎮、崗上積鎮、楊橋殿鎮、黎圩鎮、王橋鎮、珀玕鄉、鄧家乡、虎圩鄉、瑤圩鄉。共有16個居委會、138個行政村。縣政府駐孝崗鎮。
地處贛東丘陵與鄱陽湖平原的過渡地帶,地勢由東北嚮西南傾斜,多為緩坡丘陵。東南部金峰嶺海拔510米為境內最高點,中部平坦。年均溫17.6℃,年降水量1710.4毫米。有金、銅、鉛、鋅、錫、瓷土等礦藏資源。
工業有食品、製糖、製藥、機械、冶金、化肥、陶瓷、毛紡、繅絲、建材等。農業主産水稻、甘蔗、蔬菜,盛産柑橘、茶葉、花生、油茶籽。是全國商品糧基地縣。浙贛鐵路復綫橫貫中部,設有界頭、東鄉、寺前、軍嶺等火車站,320國道、滬瑞高速公路、京福高速公路和黃(埠)樂(鄉)、東(鄉)臨(川)等公路過境。 |
|
東鄉縣位於江西省東部,始建於明正德七年(1512年)。全縣轄l7個鄉鎮場、集團(9鎮、4鄉、3場、1集團),總面積1270平方公裏,總人口42.6萬。東鄉是一個人文卓著的地方。這裏自古鐘靈毓秀、人傑地靈,孕育了十一世紀政治傢、改革傢、文學家王安石、明朝開科狀元吳伯宗、晚明愛國文人艾南英、清代著名詩人吳嵩梁、當代畫傢吳興華及中國工程院院士艾興等英才。這裏是當代著名紅軍書法傢舒同的故鄉,他的“舒體字”獨成一體,毛澤東同志曾贊譽他為“紅軍書法傢”、“黨內一支筆”,江澤民同志曾為其題詞“長徵過來人,書壇譜新章”;東鄉還是已故國傢副主席王震同志工作和生活過的地方。東鄉是一個物産豐富的地方。地處贛東丘陵與鄱陽湖平原的過渡地帶,地勢平坦,多為緩坡丘陵,適宜開發。全縣共有耕地面40.36萬畝,是全國商品糧基地縣。林地面積93.4萬畝,主要林種有針葉林62.31萬畝,闊葉林森林1.35萬畝,針闊混林5835畝,竹林2175畝。全縣活立木總蓄積量80.8萬立方米,無立木林地11.6萬畝,森林覆蓋率達41.1%。地下資源豐富,含有大量的金、銅、鉛、鋅、錫、瓷土等礦藏資源,具有開採價值。全縣有大小水庫908座,其中中型水庫4座,小(一)型水庫43座、小(二)型水庫227座,水産養殖業初具規模;世界分佈最北、位於東鄉縣崗上積鎮境內的東鄉野生稻,富含耐寒、耐旱、抗病等多種優良基因,為我國雜交稻的研究開發發揮了重要作用。東鄉是一個投資創業的好地方。這裏區位優越,毗鄰鷹潭鐵路樞紐、昌北機場、南昌港、九江港,地處南昌、撫州、鷹潭、上饒、景德鎮五市中心,距省會南昌僅96公裏。這裏交通便利,浙贛鐵路復綫、320國道、滬瑞高速公路、京福高速公路及東臨一級公路構成了交通大動脈,東通江浙、上海,南達廣東、福建,西進內地各省,北連昌九走廊,素有“贛東門戶”之美譽。這裏市場繁榮,縣城建有贛東貿易、再就業、建材、水果蔬菜、牲畜、木竹以及名士步行街、宏鑫商貿城等各大商業市場,成為激活一、二、三産業的重要載體。這裏人居和創業環境俱佳,以爭創省級園林城市為目標,城市基礎設施得到不斷完善,市容市貌得到較大改觀,城市化水平達到35.6%,城市緑化率達到21.5%,投資軟環境得到極大的優化,非常適宜居傢創業。近幾年來,東鄉縣在中央、省、市的領導下,全縣上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以保持共産黨員先進性教育為動力,以招商引資為總抓手,大力推進工業化、城市化和農業産業化進程,按照建設和諧社會的要求,銳意創新,奮力拼搏,全縣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取得較為顯著的成績,縣域經濟已初步形成了工業有基礎、農業有特色、三産有活力的特點。 |
|
世藏上池世宦祠荊國公王安石畫像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號半山,小字獾郎,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世稱臨川先生。宋臨川人(今江西 東鄉縣 上池村人),漢族。北宋傑出的政治傢、思想傢、文學家、改革傢,唐宋古文八大傢之一。在北宋文學中具有突出成就。其詩“學杜得其瘦硬”,長於說理與修辭,善用典,風格遒勁有力,警闢精絶,亦有情韻深婉之作。有《臨川集》。
他出生在一個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損之,曾為臨江軍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幾任州縣官。安石少好讀書,記憶力強,受到較好的教育。慶歷二年(1042年)登楊鎮榜進士第四名,先後任淮南判官、鄞縣知縣、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點江東刑獄等地方的官吏。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詔安石知江寧府,旋召為翰林學士。熙寧二年(1069年)提為參知政事,從熙寧三年起,兩度任同中書門下平改革傢章事,推行新法。熙寧九年罷相後,隱居,病死於江寧(今江蘇南京市)鐘山,謚號“文”。其政治變法對宋初社會經濟具有很深的影響,已具備近代變革的特點,被列寧譽為是“十一世紀中國最偉大改革傢”。
王安國(1028-1074) 北宋官吏。字平甫,宋臨川人( 今江西 東鄉縣 上池村人),安石弟。自幼聰慧,操筆為文皆有條理,年十二時,出其所作銘、詩、賦、論數十篇,觀者驚嘆。屢舉進士不第。神宗熙寧初,以韓絳舉薦,召試,賜進士及第,除武昌軍節度推官、西京國子監教授。秩滿,授崇文院校書,改秘閣校理。因與呂惠卿有隙,惠卿以鄭俠事誣陷之,奪官歸田裏。熙寧七年八月卒,年四十七。安國器識磊落,文思敏捷,曾鞏謂其“於書無所不通,其明於是非得失之理為尤詳,其文閎富典重,其詩博而深”(《王平甫文集序》)。文章如《後周書序》、《韓幹畫馬跋》,藉題發揮,議論爽快,綽有深意(《艇齋詩話》)。詩歌格律穩健,風韻秀雅,足以名傢(《詩藪》外編捲五)。七言詩佳句如“檜作寒聲風過夜,梅含春意雪殘時”(《繚垣》),“平地風煙飛白鳥,半山雲木捲蒼藤”(《甘露寺》),“若憐燕子寒相並,生怕梨花晚不禁”(《春陰》),“北固山橫三楚盡,中泠水入九江深。紛紛落月搖窗影,杳杳歸舟送梵音”(《同器之過金山奉寄兼呈潛道》),頗有唐詩風韻。也能詞,《減字木蘭花》(春情)詞有“今夜夢魂何處去,不似垂楊,猶解飛花入洞房”之句,將思春情緒寫得纏綿悱惻,楚楚動人。安國逝世後,傢人匯集其詩文編為文集100(曾鞏《王平甫文集序》),《宋史·藝文志》七著錄《王安國集》60捲、《序言》八捲,似有刪並。詩文大多已佚,今僅存《王校理集》一捲,收入《兩宋名賢小集》。《全宋詩》631錄其詩一捲。《全宋詞》第一册收其詞三首。《全宋文》1586至1587收其文二捲。事跡見王安石《王平甫墓志》(《臨川先生文集》91)、《宋史》327本傳。
王安禮(1034一1095)宋臨川人(今江西 東鄉縣 上池村人),王安石之弟。生於宋仁宗景祐元年,卒於哲宗紹聖二年,年六十二歲。早登第。歷直捨人院,同修起居註。蘇軾下獄,勢危甚,無敢救者。安禮從容為神宗言之,軾得輕減。後因星變上言,甚切至,進翰林學士。知開封府斷滯訟,未三月,三獄院及幾赤十九邑,囚殺皆空。書揭於府前,遼使過而見之,歡息誇異。歷揚、青、蔡三州。官終知太原府,王安禮以翰林學士任開封知府時,善於斷案,執法嚴明。“有滯訟不得其情及剖决具案而未論者幾萬人”。經過日夜操勞、明查暗訪,不畏權勢,認真剖析案情,秉公執法,到職不過3個月,將所有積案審清,致使“囚係皆空”,並將結果公佈於府前。遼使在府前看到後,也大加贊譽。神宗聽說後也稱贊“安禮能勤吏,駭動殊鄰,於古無愧矣!”特給他官升一級,以資奬勵。
熙寧三年( 1070 年),西夏侵犯邊境。河東宣撫使韓絳倉促調集四萬百姓防守。安禮聞訊,堅决反對,認為“民不習武事,今驅之上陣,縱不為敵所乘,亦將凍饑而死。”後帥呂公擁采納他的意見,改調精兵迎敵,使四萬無辜百姓免於難。
元豐四年( 1081 年),任尚書左丞。因諫阻神宗派李憲攻西夏事,為御史所劾,出知江寧府(今江蘇南京)。元佑中,加資政殿學士,伍知楊、青、蔡、舒四州。紹聖二年,出知太原府。翌年卒於任所。所著有文集二十捲,《宋史藝文志》《王魏公集》 8 捲,已列入《四庫全書》傳於世
王雱(pānɡ1044-1076)字元澤,宋臨川人( 今江西 東鄉縣 上池村人)北宋文學家,道學、佛學家。北宋著名政治傢、思想傢、文學家王安石之子。世稱王安禮、王安國、王雱為“臨川三王”。
自幼敏悟,數歲時,客有以一獐一鹿同籠以問雱:“何者是獐?何者為鹿?”雱實未識,良久對曰:“獐邊者是鹿,鹿邊者是獐。”客大奇之(瀋括《夢溪筆談》)。20歲前已著書數萬言。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任旌德(今安徽旌德縣)尉、太子中允、崇政殿說書,天章閣待製兼侍讀。雱氣豪,睥睨一世,不能作小官。嘗作策三十餘篇,極論天下事,又作《老子訓傳》及《佛書義解》》,亦數萬言。鄧綰、曾布薦之於神宗,召見,除太子中允、崇政殿說書。受詔撰《書義》、《詩義》,擢天章閣待製兼侍講。熙寧九年(1076)遷竜圖閣直學士,因病未上任,不久因病疽病故,年三十三。特贈左諫議大夫。政和三年(1113),詔封王安石舒王,配享;封雱臨川伯,從祀。
王雱才高志遠,積極支持其父王安石變法,為確立變法的理論依據,參與修撰《詩》、《書》、《周官》三經新義。詩詞寫得清新自然,頗有父風,《全宋詞》、《江西詩徵》及《宋詩紀事》存詞2首、詩5首。劉剋莊謂其詩不滿百,像“開遍杏花人不到,滿庭輕雨緑如煙”(《絶句》),殊有“乃翁思緻”(《後村詩話》續集捲四)。詞作不多,《眼兒媚》詞有“相思衹在,丁香枝上,豆蔻梢頭”之句;《倦尋芳》詞有“恨被榆錢,買斷兩眉長鬥”之句,清新婉倩,人所不能及(《詞苑萃編》捲四引《古今詞話》)。還致力於佛道兩傢思想的探索,並有不少新的創見。薛礪若《宋詞通論》:“王雱詞雖不多見,然較介甫藴藉婉媚多矣。足見當年臨川王氏傢學一斑。”
著有《老子訓傳》、《佛書義釋》、《南華真經新傳》20捲、《論語解》10捲、《孟子註》14捲,註過老子的《道德經》,多已亡佚。《全宋文》捲二二六九收其文12篇。事跡見《東都事略》捲七九、《宋史》捲三二七《王安石傳》附傳。
吳伯宗(1334-1384),名祐,以字行於世,明初金溪新田(今屬東鄉縣紅光墾殖場新田分場)人。天文學家。官至武英殿大學士。
曾祖吳可,宋登仕郎,漕貢進士(舉人),其兄弟吳名揚,參與文天祥勤王軍,入幕府;祖父吳泰運;父吳儀,字明善,元鄉貢進士(舉人),時稱“東吳先生”。
吳伯宗從小聰敏,10歲即通舉子學業,洪武三年(1370)鄉試中舉,名列第一,為解元;洪武四年(1371)會試第一,為會元;接着在廷試中又得進士第一,為狀元。所謂“三元及第”,吳伯宗兼而有之,被稱為“明開科第一狀元”。廷試時,明太祖朱元璋親自策問,點吳伯宗為狀元,並賜給冠帶袍笏,授禮部員外郎。同時命他與宋訥同修《大明日曆》及後妃功臣傳,書成,又賜衣襪。
吳伯宗為人溫厚,但內剛外柔,不附權勢,不屈姦邪。時值左丞相鬍惟庸當權,結黨營私,玩弄權術。不肯隨附,鬍惟庸懷恨在心,藉事將其謫居鳳陽。吳伯宗沒有畏縮,仍然上書直論時政,指斥鬍惟庸專橫跋扈,不守朝廷法紀,不宜委以重任,否則,將危害國傢。疏中列舉事實,分析合情合理。太祖得奏,召還,賜衣鈔。出使安南(今越南),不辱使命,得四馴象歸,授國子助教,進講東宮,改任翰林典籍。其散文文字簡潔,說理透闢。著有《南宮集》、《使交集》、《成均集》共20捲,《玉堂集》4捲,均為罕見傳本。《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收入其《榮進集》4捲,可能是上述詩文遺篇的匯編。新田吳傢有其故宅,人稱“狀元府”。
舒同(1905-1998),字文藻,又名宜祿。江西東鄉人。著名書法傢。歷任山東、陝西省委書記,中國軍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書法傢協會第一任主席、名譽主席,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名譽會長,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等職。被毛澤東稱贊為“黨內一枝筆,紅軍書法傢”。
5歲學書,14歲即有鄉譽。1921年8月考入江西省立第三師範學校,與李井泉等發起組織“馬剋思主義研究會”,積極研讀和宣傳馬剋思主義。1925年發表《中華民國之真面目》,揭露了北洋軍閥政府所謂“民主”、“共和”、“自由”、“平等”的虛偽性,表現出為國為民追求真理、伸張正義的革命精神。
1926年加入中國共産黨,先後任中共東鄉縣支部書記、縣委書記、國共合作的國民黨東鄉縣黨部常委。在他的領導下,東鄉縣的革命運動蓬勃發展。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對共産黨人進行血腥屠殺,東鄉縣的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因被國民黨江西省政府通緝,他輾轉於武漢、上海、安徽、南京等地尋找黨組織,忠貞不屈,堅持革命。1930年參加工農紅軍。歷任軍政治部秘書、師政治部秘書長、團宣傳部部長、政治部主任。1934年參加歷次反“圍剿”作戰及長徵。1936年參加東徵、西徵戰役。
在半個多世紀的革命生涯中,舒同擔任過黨政軍的多種領導職務,曾擔任中共山東省委第一書記、軍事科學院副院長,是中國共産黨第八屆中央委員,第十二屆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中國共産黨第十三、十四、十五次代表大會特邀代表,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常委。1988年被授予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是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名譽會長,中國書法傢協會的創始人和第一屆主席、第二屆名譽主席。 |
|
東鄉縣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區,氣候溫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平均氣溫18.0度,年平均日照時間1427.9小時,年平均降雨量2180.6毫米,年無霜期為271天。
東鄉縣地處贛東丘陵與鄱陽湖平原的過渡地帶,整個地勢由東嚮西南緩慢傾斜。主要河流有出縣境的北港、小璜港、潤溪港和擦邊而過的南河、瑤河,分別註入撫河、信江和潤溪湖。縣城內動植物資源豐富、珍貴,有香果樹、栓皮樂、銀香、羅漢鬆、倒杉、野生稻,有國傢一級保護動物的金毛豹、蘇門羚等。地下藴藏着金銀、銅、鉛、錳、鈾、鋅、鉬、鎢、煤、瓷土、重晶石等多種礦産。 |
|
農村經濟已形成基地化生産,支柱産業是:生豬産業、緑殼蛋雞産業、蠶桑産業、葛産業及商品蔬菜基地。特色農産品有:三元雜交豬、緑殼蛋、蠶繭、葛係列産品。華緑牌緑殼蛋譽為“神蛋”,被命名為“緑色産品”。工業經濟增長的支柱産業是:以醫藥、食品工業為竜頭,以飼料、建材、化工、機電、紡織、礦冶為骨幹的支柱産業,主要産品有藥品、飼料、乳製品、水泥、磚瓦、石碴等。 |
|
王安石故裏上池村
王安石故裏上池村位於撫州市東鄉縣,距離縣中心25公裏,是展示中國明清建築藝術及其發展歷史的文物保護區。該村始建於北宋、迄今已逾千年,現在保存下來的建築主要是明清以來修建的。現存有80餘棟古代建築和十多處和王安石有關的遺跡.
世宦祠 為上池典型古代建築代表作,展現了我國勞動人民卓越的創造力及中國古代建築的博大精深。“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自古英豪軟卓識。祖德可以師,學問可以傳,至今鄉裏仰遺風。”這是懸挂在上池村“世宦祠”內的一幅贊頌王荊公的對聯。正大門還有一副對聯是“政治抗三代之隆,差讓伊臯伊旦。文章駕百傢而上,殊超韓柳歐蘇。”橫聯:“俎祀光華”。舊時在上池村“世宦祠”祠堂裏面,四壁挂了很多題贊上池村王氏先輩豐功偉業的名人字畫、木匾等。至今“世宦祠”還流傳有多幅贊頌王荊公的對聯。
“世宦祠”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宗祠,極其雄偉,磚、木、石結構,用料精良,宗祠內保存有許多精美的磚雕、木雕、石雕。宗祠坐北朝南,三廳三開間,面寬12.2米,進深30.4米,高6米,占地面積366平方米,正大門石匾陰刻“世宦祠”三楷書,兩側大門上匾陰刻“登科”和“及第”字樣,筆鋒舒展,筆力遒勁,是難得一見的古代書法。三大門兩側各有一個石墩(欲稱三門六墩)。前廳進深7.65米,中廳進深12.3米,後廳進深6.9米,呈後高前低勢,中設兩天井,封火山墻,為典型的明代建築。
宋朝大書法傢米芾贈與上池王安石後裔的硯臺以前世宦祠的夾墻內藏有王安石畫像,每年的正月初一在祠堂內挂出,供村民祭拜。同時,還有歷代名傢的畫亦同時挂出展覽。宋朝畫傢畫的十八駿馬圖,一馬一圖,栩栩如生。還有宋朝大書法傢米芾贈與王安石後裔的硯臺,硯臺呈緑色,長23釐米,寬14.55釐米,重8.25公斤,兩側刻有2條竜,側有一條盤竜,上方正中刻有“御賜之寶”四字,十分珍貴。硯底有米芾自刻銘文,如今此硯和夾墻裏取出的一些畫像均藏於東鄉縣博物館內。
“大夫第”古民宅,坐落在東鄉縣黎圩鎮上池村委會上池自然村南面,坐北朝南,磚、木、石結構,為上池王氏三十世行繁九一公王采蘭於同治元年(1862)所建。 王采蘭,字英賢,例贈奉直大夫,生於清嘉慶辛未(1811年)五月,歿於光緒丙子(1876年)六月,長兄王觀蘭(1803—1860)字尚賢,學名夢祥,清太學生,三兄王𠔌蘭(1809—1883)字聚賢,學名夢槐,清太學生,長子德纔(1836—1899)字義榮,從九品,次子王修纔(1850—1919)字鶴洲,學名澍瀛,清太學生知州銜。例授奉直大夫,幼子王異纔(1851—1902)從九品。 “大夫第”建宅主人王采蘭,中年時在湖南津市和大庸縣開有二傢百貨批發行,並任湖北漢口江西會館館長,在館內設有“招武收院”。在上池於同治元年(1862年)始,花費三年時間,纔將“大夫第”住宅建成。 王采蘭三兄弟為清太學生,父子俱贈授大夫,他們除在湖南有二個批發店面三幢住宅,在湖北漢口有一幢書院外,在上池老傢村南面共建有五幢房屋,分主人住宅二幢,書屋一幢,雜工、雇工房二幢,以“大夫第”為中心主體建築。上池村中大夫第精美石雕 主體建築面寬21米,進深30米,占地面約600平方米,設三廳,五大井,穿鬥式梁架,中間側門通嚮偏房和廚房,正堂反廳上方橫木匾陽刻“鬆苞竹茂”四字行書,南嚮正大門和東大門上額匾各陽刻描金“大夫第”三字楷書。左側門上額匾陽刻描金“迎旭”二字行書。 原屋內雕梁畫棟,屋外石刻精美,門窗木刻,為典型徽雕,民宅內廳堂,正間、偏房、廂間、柴房、廚房、倉庫、天井、走廊、花園、養魚池,一應俱全,極具南方明清古建築特色。
“荊國世第”門樓位於上池村的南面,磚、木、石結構,坐北朝南,四柱三間三樓式牌坊,高7米,深3.2米,寬8.4米,門樓上額石匾陽刻“荊國世第”四楷字。 此門樓相傳為王安石弟王安上後裔在宋時所建,後歷遭火劫,民國元年(1911年)第五次重修,並立有煙火柴草禁牌刻石。清乾隆六年(1714年),上池王氏廿七世孫王校在《土地王氏重修族譜引》中道:“……初,文公與金溪周彥弼友善,道經今地上池。……丁內艱歸,乃築別墅於其中。……若將終於此也,然士人以文公舊基、若山、若陂、若橋仍以荊公名,志所自來也……” “荊國世第”門樓前有一方池塘,門樓與池塘間空地上,竪立有歷代上池王氏後裔登科及第者的旗桿石,“荊國世第”門樓對研究王安石故裏具有重要的歷史、文物價值。
上池村刻有“荊國世第”的古門樓“雙竜出水”古建築群民宅,座落在東鄉縣黎圩鎮上池村委會上池自然村南,磚、木、石結構,由清乾隆年間金溪滸灣書鋪街印刷出版業“二儀堂”創始人王接雲所始建。 王接雲,名國康,諱文康,號南浦,清太學生誥贈奉直大夫,生於乾隆四十三年戊戍(1778)九月,歿於鹹豐三年癸醜(1853)七月。
王接雲是個真正的儒商,在江西省金溪縣滸灣鎮開創了全國聞名的印刷出版行“二儀堂”,並在吉安、樟樹、南昌等地開設有大書店。他在從事經商,教育事業的同時,更註重教育子孫從文習武,在上池老宅後構建“二竜出水”雙宅,並同時在“二竜出水”宅後構建了一幢書院,以供子孫讀書習武之所。
“雙竜出水”建築群以“雙竜出水”緊密相連、結構相同的雙宅為主體建築。
“雙竜出水”坐北朝南,進深16米,寬22米,兩大門前封有4米高的照墻,每幢均設上、下二廳一天井,兩屋中間設券門相通,連同前庭院,西庭院和東走廊,共占地約600平方米。
老住宅前照墻左邊設總大門,門上額匾陽刻“衍慶”二楷書,坐南朝北,與東邊書院並排而建,進深18米,寬25米,每幢均設二廳二天井,連同前庭院,西庭院,東走廊,共占地約600平方米。
靈柩宅進深20.5米,寬12.5米,設一大天井,一大靈堂,八靈房,占地約250平方米。
倉庫設一天井,六𠔌倉,占地約110不立米。
柴房三間占地約110平方米。
馬房一排占地約60平方米。
廚房一排三間占地約140平方米。
長工、雇工房工排四間占地約150平方米。
建築內弄巷一條長約45米。
以上“雙竜出水”建築群占地面積共約2000平方米,另有花園、水井、池塘、厠所等約占地面1000平方米。
“雙竜出水”建築群連同花園、水井、池塘、厠所等配套設施總共占地約3000平方米。
王接雲一傢四世同堂,子孫文武雙全並善經營,經濟雄厚,故“雙竜出水”建築群占地龐大,結構恢宏,配套設施齊全,建築群內主人住宅、廳堂、正間、偏房、廂間、書院、雇工房、靈柩宅、倉庫、馬房、弄巷、天井、水井、花園、池塘等一應俱全,極具南方明清古建築特色。
荊公橋“荊公橋”位於東鄉縣黎圩鎮上池自然村西半公裏處,據傳始建於宋,為紀念王荊公,故名“荊公橋”,又名“上池橋”(“上池橋”之稱在朝明嘉靖東鄉縣志捲三第三百一十三頁有載)。清乾隆十二年山東知府鰲賓海氏作《上池王氏宗譜序》雲:“蠃峰之麓(羅傢嶺)蜿延起伏,星羅棋布,比戶而連薨者,上池也,東盼鐵爐(北爐峰)雲霧如煙,南顧珠嶺(明珠峰)圓淨如璧,北望金峰,嵯峨萬丈,荊公夜宿之詩存焉,西瞻竜安,長崗迢遞,荊公送弟之句在焉,俯瞰流泉,瀧溪宛潭,荊公之橋名焉……”。上池村1931年第八修《王氏宗譜》中有明故王輯撰《重建荊公橋記》,現碑刻石尚存,唯文字漫滅難認,僅存數十字,橋頭原另立有,“上池荊公橋”石刻碑,現已毀。
“荊公橋”東西嚮,橫跨瀧溪港,橋為二墩三孔,花崗石構造,長10米,寬0.95米,“荊公橋”下為瀧溪港,宋王安石為之題詩《瀧溪晚煙》雲:“筍興迢遞出瀧溪,草樹含煙路欲迷,繞屋好山看不盡,數聲啼鳥夕陽西”。
“荊公橋”為研究王安石在故裏上池的活動具有重要的歷史,文物價值,早已列入《東鄉古跡》。
上池王氏宗譜千年上池翰墨香,古謠說:“臨川才子金溪書”,上池王氏,自有史以來,人才輩出。舊屬臨川的上池村與金溪合市鎮、雙塘鎮接壤、山川鐘秀,人文薈萃,真正是人傑地靈,為“臨川才子”之名註入最深厚的內涵。
上池自王益,王安石,王雱祖孫三代舉進士後,名聲大振,一門八進士,蓋世無雙。
王安石的叔祖王貫之,真宗鹹平三年登陳堯咨榜進士;
王安石的父親王益,祥符八年登蔡齊榜進士;
王安石的長兄王安仁,皇祐元年登馮京榜進士;
王安石本人,慶歷二年登楊寘榜進士;
王安石的四弟王安禮,嘉祐六年登王俊民進士;
王安石的五弟王安國,熙寧元年召試賜進士及第;
王安石六弟王安上,歷慶六年登賈黯榜進士;
王安石的長子,王雱治平四年登許世安榜進士;
從鹹平三年起,六十九年間,王安石祖父以下登進士者八人,從古至今,鮮有聞者。
上池村舊時一直成立有文會(即科甲舉子,秀纔等組織的文人協會),每年正月初三日,學子們都雅集在世宦祠內,嚮伯祖考王安石的遺像瞻仰朝拜,以示後輩崇文尊祖之意,俗稱“尊學校”。這種儀式,也是到解放後纔停.
在祠堂中嬉戲的上池王氏第三十七代子孫上池村建有很多公共建築。有衆多祠堂,如王氏大宗祠、安上公祠二棟,一棟為祠堂,一棟供族人娛樂,有戲臺和看臺,臺柱上寫有一副對聯:裝幾個忠臣義士人間冷暖盡知,唱一聲陽春白雪天地萬物皆空,以及睿二公祠(現存)、南池公祠、世宦祠。村中還有一棟兩層樓的書院,上、中、下三進,天井立中堂兩旁,共有28間房屋,周邊另有附屬房。書院內有茶花樹一對,羅漢鬆一株,院外有池塘、竹園,有三棵參天樟樹,一株梅樹,環境十分幽靜秀麗,是讀書的好地方;樓上有一圓窗正對百葉陂,窗上一匾寫着“聽月樓”,夜闌人靜,憑窗觀月,十分醉人;池塘的屏墻上有一石刻,上書“浴雲池”,水連雲天,雲在水浴,十分和諧。此情此景有個教書先生寫了一副對聯:聽月樓臺伴我圖書千古秀,浴雲池上宜人花鳥四時春。村裏有一個寺廟,面積400平方米,常年香火不斷。每年農歷八月二十五、二十六是廟會的日子,廟內五尊大菩薩被擡到周邊十多個村莊,供群衆祭拜,十分熱鬧。走出村口,俯瞰池塘,遠眺峰丘,真為此處山水鐘靈毓秀而流連忘返. |
|
全縣轄9個鎮、4個鄉:孝崗鎮、小璜鎮、圩上橋鎮、馬圩鎮、詹圩鎮、崗上積鎮、楊橋殿鎮、黎圩鎮、王橋鎮、珀玕鄉、鄧家乡、虎圩鄉、瑤圩鄉。共有16個居委會、138個村委會。縣人民政府駐孝崗鎮。
孝崗鎮 面積:96.8k㎡ 人口:105063人 郵編:331800 代碼:361029100
轄竜山、師水、芙蓉、大富、東門、南門、北門、鳳凰、東景等9個居委會,瑤上、何坊、西坪、長林、坪裏、紅嶺、河山、南邊、新建、張坊等10個村委會。
小璜鎮 面積:143k㎡ 人口:46403人 郵編:331813 代碼:361029101
轄小璜、楓林、廣昌、山背、孫圳、下湖、洋湖、嶺下、妙泉、魯傢、肥泉、余家、古圳、橫山等14個村委會。鎮政府駐流水嶺。
圩上橋鎮 面積:73.2k㎡ 人口:21675人 郵編:331801 代碼:361029102
轄上黃、東崗、後溪、郵路頭、陳揭、何傢、梧城源、富貴、大橋、魏傢、南遼、竜源等12個村委會。
馬圩鎮 面積:76k㎡ 人口:41150人 郵編:331804 代碼:361029103
轄馬圩、荷柘、裏坊、鄒塘、桂塘、上保、赤岸、高湖、陳傢、新溪、梁傢、董塘、河城、橋西、港下、南坪等16個村委會。鎮政府駐馬圩積。
詹圩鎮 面積:83k㎡ 人口:27123人 郵編:331803 代碼:361029104
轄詹圩、蔭嶺、官傢、梅傢、幕塘、曾傢、鐵山、下馬、東觀、李傢等10個村委會。鎮政府駐詹傢塘。
崗上積鎮 面積:65k㎡ 人口:21927人 郵編:331805 代碼:361029105
轄新樂、清湖、段溪、水南、坪塘、王溪、前桂、東源、後邊、上李等10個村委會。鎮政府駐新樂。
楊橋殿鎮 面積:141.9k㎡ 人口:34236人 郵編:331816 代碼:361029106
轄楊橋、宋塘、港西、水北、下易、金坑、坂上、汶田、城上、愉怡、東村、桂傢咀、禮坊、文七位、秋源、山下等16個村委會。鎮政府駐楊橋。
黎圩鎮 面積:83.6k㎡ 人口:14392人 郵編:331807 代碼:361029107
轄黎陽、梧溪、梧坊、後畲、西江、豐山、坑西、潭江、上池等9個村委會。鎮政府駐黎陽街。
王橋鎮 面積:73k㎡ 人口:15200人 郵編:331811 代碼:361029108
轄王橋、倪傢、大塘、樓下、塘下、坑塘、另塘、當豐等8個村委會。
珀玕鄉 面積:54.5k㎡ 人口:16916人 郵編:331814 代碼:361029200
轄珀玕、北莊、蓮塘、優勝、仙基、大部、筆村等7個村委會。
鄧家乡 面積:92.5k㎡ 人口:20292人 郵編:331801 代碼:361029201
轄鄧傢、鬆湖、占圩、上楊、軍嶺、董傢、嵇坊、橫源、嶺下、古源等10個村委會。鄉政府駐馬殿下。
虎圩鄉 面積:65k㎡ 人口:16390人 郵編:331806 代碼:361029202
轄坎頭、麻溪、爐前、林塘、陳塘、高坊、陽光、陳橋、艾田等9個村委會。鄉政府駐坎頭。
瑤圩鄉 面積:69.5k㎡ 人口:9760人 郵編:331809 代碼:361029203
轄瑤圩、馬嶺、文溪、河渡、吳塘、鎖山等6個村委會。
紅星企業集團 面積42.6k㎡,人口13300人,紅東區、紅南區、紅西區、紅北區、南山區、東山區、王橋區7個居委會
紅亮墾殖場 面積21.5k㎡,人口4625人,鄭傢村委會
紅光墾殖場 面積15k㎡,人口3162人
甘坑林場 面積69.9k㎡,人口8462人 |
|
明正德年七年(1512年)始在臨川縣的孝崗地方置縣,因縣治在東鄉得名。
1979年,王橋大隊和花樹源、肖坑源村劃入紅星墾殖場(贛革發[1979]23號)。
1985年3月15日,撤銷小璜、馬圩鄉,設置小璜、馬圩鎮;設置圩上橋鎮,管轄紅星墾殖場所在地區域(贛府廳字[1985]160號)。
1995年12月12日,撤銷崗上積鄉、詹圩鄉,設立崗上積鎮、詹圩鎮 (贛民字[1995]250號批復)。
2000年,全縣轄6個鎮、11個鄉:孝崗鎮、小璜鎮、圩上橋鎮、馬圩鎮、崗上積鎮、詹圩鎮、楊橋殿鄉、愉怡鄉、珀玕鄉、鄧家乡、長林鄉、店前鄉、王橋鄉、虎圩鄉、瑤圩鄉、虎形山鄉、黎圩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383069人;其中: 孝崗鎮 62339 小璜鎮 37227 圩上橋鎮 8724 詹圩鎮 27158 馬圩鎮 39440 崗上積鎮 23455 長林鄉 30816 珀幹鄉 15212 愉怡鄉 12158 楊橋鄉 15594 鄧家乡 20990 店前鄉 12953 虎圩鄉 16227 黎圩鄉 8226 王橋鄉 13968 瑤圩鄉 13865 虎形山鄉 13563 紅星墾殖場虛擬鎮 11154(人)
2001年3月2日,撤銷楊橋殿鄉、王橋鄉、黎圩鄉,設立楊橋殿鎮、王橋鎮、黎圩鎮(贛民字[2001]94號批復)。2001年11月8日,撤銷長林鄉,劃歸孝崗鎮;撤銷店前鄉,劃歸圩上橋鎮;撤銷虎形山鄉,劃歸黎圩鎮;撤銷愉怡鄉,劃歸楊橋殿鎮(贛民字[2001]509號批復)。
2003年底,全縣總人口42.6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4.5萬。
2004年底,全縣轄9鎮4鄉。
孝崗鎮 2004年轄:大富社區、北門社區、東門社區、南門社區、東景社區、鳳凰社區、師水社區、竜山社區、芙蓉社區、西坪村、張坊村、瑤上村、南邊村、何坊村、坪裏村、長林村、紅嶺村、河山村、新建村。
小璜鎮 轄:小璜居委會、小璜村、孫圳村、橫山村、洋湖村、魯傢村、三背村、廣昌村、古圳村、下湖村、楓林村、肥泉村、余家村、嶺上村。
圩上橋鎮 轄:東紅東南社區、東紅西北社區、魏傢村、大橋村、梧城源村、東崗村、陳揭村、郵路頭村、何傢村、付貴村、後溪村、紅開村、竜源村、上黃村、南遼村。
馬圩鎮 轄:馬圩村、荷拓村、南坪村、裏坊村、鄒塘村、桂塘村、上保村、赤岸村、高湖村、陳傢村、新溪村、梁傢村、橋西村、港下村、河城村、董塘村。
詹圩鎮 轄:詹墟村、李傢村、蔭嶺村、官傢村、梅傢村、幕塘村、曾傢村、鐵山村、下馬村、東觀村。
崗上積鎮 轄:新樂村、清湖村、段溪村、水南村、坪塘村、王溪村、前桂村、東源村、後邊村、上李村。
楊橋殿鎮 轄:楊橋村、宋塘村、港西村、水北村、下易村、金坑村、坂上村、汶田村、秋源村、山下村、文七位村、禮坊村、東村、愉怡村、城上村、桂傢嘴村、園藝場。
黎圩鎮 轄:黎陽村、浯溪村、梧坊村、西江村、後畲村、豐山村、坑西村、潭江村、上池村、鐵石分場、苗卜分場、大坂分場。
王橋鎮 轄:王橋村、當豐村、另塘村、塘下村、大塘村、樓下村、倪傢村、坑塘村。
珀玕鄉 轄:珀玕村、蓮塘村、大部村、優勝村、仙基村、北莊村、筆村。
鄧家乡 轄:鄧傢村、上楊村、鬆湖村、古圩村、嵇坊村、古源村、嶺下村、橫源村、軍嶺村、董傢村。
虎圩鄉 轄:坎頭村、高坊村、林塘村、陳塘村、艾田村、陽光村、麻溪村、爐前村、陳橋村。
瑤圩鄉 轄:瑤圩村、文溪村、河渡村、吳塘村、鎖山村、馬嶺村、畜牧場(洪傢村)。
紅星企業集團 轄:紅東區居委會、紅南區居委會、紅西區居委會、紅北區居委會、南山區居委會、東山區居委會、王橋區居委會。
紅光墾殖場 轄:新田村、王港村、青雲山村、奶牛場村。
紅亮墾殖場 轄:鄭傢、紅旗、全民。
甘坑林場 轄:甘坑分場、鬆林村、上坊村、慈眉村。
江西紅星工業園區
大富工業園區 |
|
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東鄉族自治縣是全國唯一的以東鄉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自治縣,位於甘肅省中部西南面,臨夏回族自治州東北部,東隔洮河與定西地區臨洮縣毗鄰;南與廣河、和政縣接壤;西以大夏河與臨夏市、臨夏縣為界;北與黃河(劉傢峽水庫)與永靖縣相望。東鄉縣是東鄉族的發祥地,東鄉族是甘肅省的三個特有民族之一。
縣人民政府住所地鎖南壩鎮,郵政編碼:734000,電話區號:0930。
東鄉族是14世紀後半葉由聚居在東鄉的許多不同民族成分融合而成的。構成其族源的主要成分,是信仰伊斯蘭教的色目人和蒙古人。從13世紀以來,河州一帶就是包括色目人和蒙古人在內的蒙古軍駐守、屯田之地。13世紀末,鎮撫陝西、甘肅、寧夏等地的元朝安西王阿難答皈依伊斯蘭教,其屬下蒙古人大部相從。信仰伊斯蘭教的色目人也相聚在西北地區。14世紀初,元成宗死,安西王阿難答與皇后伯要貞氏等策謀政變,事泄被殺,但其屬下勢力仍很強大。其子曾聯合伊斯蘭教群衆反叛,為元朝政府鎮壓,阿難答屬下紛紛逃避。當時交通不便、偏僻閉塞的東鄉,就成為阿難答屬下信仰伊斯蘭教的色目人、蒙古人退避的地區之一。他們在這裏與當地漢族、藏族等長期共同生活,互相婚嫁,逐漸融合成為東鄉族。
對東鄉族的族源,還有一些不同的說法。主要有二:一說成吉思汗於1226年徵西夏時,兵臨河州、臨洮一帶,將部分蒙古軍留駐此地,這些人以後進入東鄉,形成東鄉族;一說成吉思汗西徵時,從中亞、波斯擄來大批工匠,其中一部分被安置於東鄉,以後形成為東鄉族。還有一說認為東鄉族源於吐𠔌渾。但關於東鄉族源和形成問題,大部分學者持上一種看法。
東鄉族有自己豐富多彩的民間文學和藝術傳統,不僅有古老的史詩、傳說、故事、民歌,還有富於一定諷刺和哲理性的笑話、諺語和謎語。長篇敘事詩《戰黑那姆》,《璐姑娘斬蟒》和《勇敢的阿裏》,膾灸人口。《白羽飛衣》等童話故事頗富啓迪和教育意義。現代民族文學領域,東鄉族人民涌現出了不少作傢。如著名詩人汪良玉的長詩《米拉朵黑》十分有名。
東鄉族人民的民歌很有特色,感情真摯,風格多樣。主要分三種類型:勞動歌謠、花兒、婚禮歌。東鄉族的“花兒”能即興將景將情自然融合於一體,生活氣息濃郁。東鄉族的主要文藝活動有“那敦赤”擺攤獻藝,表演說、拉、彈、唱。其民間樂器有“咪咪”(類似兩支並排的小竹笛)、“四弦子”和“什鴉”(泥製吹器)。體育、競技活動主要有賽馬、摔跤、打土塊等。民間美術則以木、石、磚雕藝術和建築藝術著名。在綉花、織褐等方面也反映了東鄉族人民的藝術水平。
風俗習慣東鄉族在傳統婚姻關係上,還保留尊從“阿哈交”觀念的婚俗,所謂“阿哈交”,是一種宗族或傢族的殘餘形式。一個“阿哈交”包括有血緣關係的上百戶不等,輩份最高的年長者,稱為“當傢”。同屬於一個“阿哈交”的男女不能婚配,違者將受到譴責。寡婦再嫁,同輩親屬有優先權。包辦婚姻為主。男女十六七歲就可舉行婚禮,但現在按我國《婚姻法》法定年齡結婚的男女越來越多。婚禮儀式帶有宗教氣氛。
在服飾方面,最近幾十年來,變化較大,並開始與漢族和回族的服飾相近,其特點主要表現在頭飾上。男子一般戴白色或黑色的無檐小帽,稱“號帽”;婦女一般戴絲、綢製成的蓋頭”,少女及新婚少婦戴緑色的,中年婦女戴青色的,年老婦女戴白色的。蓋頭一般要長到腰際,頭髮全部被蓋住。現在一些參加工作的年輕婦女,為了勞動和工作方便已不再戴蓋頭,而喜戴一頂白色小帽。東鄉族男子不喜留長發,但習慣留鬍須,這與回、保安和撤拉等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不一樣。據說,穆斯林男子,到適當年齡留有鬍須,同教者見到都要以禮相待。
東鄉人的基本飲食,以小麥、青稞、玉米和豆類、洋芋(馬鈴薯)為主食。通常人們的面食種類有:“饅頭、麵條、油香等。最負盛名的“拉拾哈”(“拉麵”或“刀削面”)、炸油香、“尕雞娃”和手抓羊肉等飲食為招待客人的重要食品。其中吃“尕雞娃”很有講究,把整雞各部位分為13個等級,“雞尾”最珍貴,一般給席上的長者或尊貴客人吃。 東鄉族人民也很講禮節,熱情好客,尊老愛幼,講究衛生。老人居上方。在就餐中,老不食,晚輩不得動手。除老年婦女外,婦女一般不與男子同桌吃飯。客人上炕需脫鞋,女客可不脫。東鄉人待客一般不與客人一道同餐,衹站在炕沿招待,以示對客的敬重。男賓由男主人招待,女客由女主人招待。
東鄉人因為宗教關係,保持着良好的沐浴習慣。有“大淨”和“小淨”之分。“小淨”每天洗,保持手、腳、口腔、面部、鼻孔的幹淨。“大淨”,一周一次,保持全身潔淨。每逢節日前,人們普遍要沐浴。在禁忌方面,東鄉人因宗教原因,禁食豬、狗、馬、騾、驢肉,忌說豬;不食動物的血;禁帶污濁之物進入墓地和清真寺;忌用食物開玩笑;忌在人面前坦胸露背;禁忌遞煙敬酒。 人死後,一般行土葬,提倡速葬,少放。 東鄉族信仰伊斯蘭教。東鄉族的族源主體——元代西域的色目人就信仰伊斯蘭教。13世紀時,東鄉等地區已成為我國伊斯蘭教的經堂教育中心。至今東鄉族自治縣境內,還有一些穆斯林先哲的廬墓。18世紀初,伊斯蘭教逐漸成為東鄉族共同的宗教信仰。解放前,東鄉族的伊斯蘭教的教派和“門宦”制度極為復雜。“門宦”是指教派中的小派係,又稱“道堂”或“拱北”。東鄉地區有兩大教派:格底目與伊赫瓦尼。或稱老教與新教。老教中有四大門宦。新教不設“門宦”制度,並宣稱恢復伊斯蘭教的正統信仰,得到廣泛的擁護與支持。1 O世紀初,已流行開來,傳到了寧夏、青海和新疆等省(區)。 主要節日與其他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相同,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日。聖紀日一般在清真寺集衆舉辦,節日活動有涌經、贊聖、講述穆罕默德生平事跡等。 |
|
- n.: Dongxiang County
|
|
東鄉, 東嚮 東鄉族自治縣, 東鄉族, 東鄉自治區, 東鄉族自治區 |
|
????業公司 | ????務局 | ????務管理局 | 地理 | 江西省 | 行政村 | |
|
|
東鄉縣????務局 | 東鄉縣中醫院 | 東鄉縣第一中學 | 東鄉縣第二中學 | 東鄉縣實驗小學 | 東鄉縣小莊電站 | 東鄉縣人民醫院 | 東鄉縣政府招待所 | 東鄉縣衛生防疫站 | 東鄉縣工藝製品廠 | 東鄉縣化纖織物廠 | 東鄉縣鎖南磚瓦廠 | 東鄉縣鎖南印刷廠 | 東鄉縣孝崗鎮第二小學 | 東鄉縣達板福利精細化工廠 | 東鄉縣新華書店唐汪門市部 | 東鄉縣新華書店河灘門市部 | 東鄉縣唐汪鎮杏花果脯廠 | 東鄉縣康勝面粉加工廠 | 東鄉縣液化石油氣供應站 | 東鄉縣煤炭商貿有限公司 | 東鄉縣趙家乡面粉加工廠 | 東鄉縣洮河福利麵粉廠 | 東鄉縣成祥洮河洗砂廠 | 江西省東鄉縣衛生防疫站 | 東鄉縣皮膚病防治所 | 江西省東鄉縣皮革廠 | 東鄉縣鳳凰山洮河洗砂廠 | 東鄉縣信海畜産品有限公司 | 東鄉縣金竜實業有限公司 | 東鄉縣電力實業有限公司 | 東鄉縣達板砂石料加工廠 | 東鄉縣達板鎮科達砂廠 | 東鄉縣河灘第一建材廠 | 東鄉縣三建公司第五工程處 | 東鄉縣房地産開發公司 | 東鄉縣董嶺宏達福利建材廠 | 東鄉縣湖峽鑄造有限公司 | 東鄉縣第六汽車聯運隊 | 東鄉縣海平砂石料廠 | 東鄉縣寶華商貿有限公司 | 東鄉縣東達面粉有限公司 | 東鄉縣振達有限責任公司 | 東鄉縣東宮網絡會所 | 東鄉縣興隆養殖有限公司 | 東鄉縣海青畜産品有限公司 | 東鄉縣華康實業有限公司 | 東鄉縣河灘建築工程隊 | 東鄉縣緑色養殖有限公司 | 東鄉縣曉荷貿易有限公司 | 東鄉縣柳樹鄉民族福利建材廠 | 中油甘肅臨夏銷售分公司東鄉縣經營部 | 東鄉縣新農村建設服務有限公司 | 東鄉縣華竜金屬製品有限公司 | 東鄉縣文良再生利用有限公司 | 東鄉縣唐汪食品有限責任公司 | 中國聯合網絡通信有限公司東鄉縣分公司 | 東鄉縣農傢樂沼氣建設有限公司 | 中國農業銀行東鄉縣支行營業室 | 東鄉縣河灘鎮興源奶牛養殖場 | 東鄉縣永達汽車運輸有限責任公司 | 東鄉縣旺盛福利面粉綜合加工廠 | 東鄉縣三和生態酒店有限公司 | 東鄉縣華瑞房屋拆遷有限公司 | 東鄉縣東升清真食品有限公司 | 東鄉縣前錦硅鐵有限責任公司 | 中國聯合網絡通信有限公司東鄉縣分公司河灘營業廳 | 東鄉縣果園振興絨毛有限責任公司 | 東鄉縣脫毒馬鈴薯繁育推廣中心 | 東鄉縣菠蘿發電有限責任公司 | 東鄉縣計劃生育服務站中心藥房 | 臨夏州機動車駕駛員安全管理協會東鄉縣分會 | 東鄉縣東鑫羊業有限責任公司 |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甘肅有限公司東鄉縣公司 | 甘肅省東鄉縣第三建築工程公司第六工程處 | 東鄉縣田農實業發展有限公司 | 東鄉縣富民畜産品商貿有限公司 |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甘肅有限公司東鄉縣公司鎖南鎮營業廳 | 東鄉縣鑫源畜産品商貿有限責任公司 | 東鄉縣竜興拆遷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 中油甘肅臨夏銷售分公司東鄉縣北路口加油站 |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甘肅有限公司東鄉縣公司達板鎮營業廳 | 東鄉縣明孝商貿城有限責任公司 | 東鄉縣安通客運汽車有限公司 | 東鄉縣隆盛房屋拆遷有限公司 | 中國聯合網絡通信有限公司東鄉縣分公司達板營業廳 | 臨夏州凌雲廣告有限責任公司東鄉縣分公司 | 東鄉縣果園鄉巴拉城福利磚瓦廠 | 東鄉縣成英養殖有限責任公司 | 東鄉縣焱來鑫硅製品有限責任公司 | 東鄉縣東深塑膠電子有限公司 | 東鄉縣鑫寶畜産品貿易有限公司 | 東鄉縣維青畜産品有限責任公司 | 東鄉縣益民物業管理有限責任公司 | 東鄉縣紅光養殖有限責任公司 | 東鄉縣華偉商貿有限責任公司 | 東鄉縣東塬福利建材有限責任公司 | 中油甘肅臨夏銷售分公司東鄉縣鎖南加油站 | 東鄉縣下崗職工再就業商貿有限責任公司 |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甘肅有限公司東鄉縣公司唐汪營業廳 | 東鄉縣興達建材有限責任公司 | 江西省東鄉縣三友化工有限公司 | 東鄉縣飲食服務公司飯店二部 | 江西省東鄉縣國營紅光絲綢廠 | 江西省撫州地區東鄉縣甘坑林場防保組 | 東鄉縣宏達房屋拆遷工程有限公司 | 中國聯合網絡通信有限公司東鄉縣分公司東鄉營業廳 |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甘肅有限公司東鄉縣公司河灘營業廳 | 東鄉縣農副公司煙酒副食門市部 |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有限責任公司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東鄉縣支行 | 東鄉縣東潤畜産品貿易有限公司 | 東鄉縣鋒都砂石料攪拌有限公司 | 東鄉縣沿嶺鄉殘疾人福利磚廠 | 東鄉縣庫區旅遊有限責任公司 | 東鄉縣金豐工貿有限責任公司 | 東鄉縣鳳凰山社會福利建材廠 | 東鄉縣恆強房屋拆遷有限公司 | 東鄉縣維鑫副食品有限責任公司 | 東鄉縣旭陽清真食品有限公司 | 東鄉縣順隆實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 | 東鄉縣河灘衆誠建材有限公司 | 東鄉縣東電銘華澱粉有限公司 | 東鄉縣峰竜鐵合金有限責任公司 | |
|
|
馬圩鎮 | 瑤圩鄉 | 崗上積鎮 | 楊橋鎮 | 王橋鎮 | 小璜鎮 | 圩上橋鎮 | 楊橋殿鎮 | 黎圩鎮 | 鄧家乡 | 虎圩鄉 | 珀幹鄉 | 農科所 | 孝崗鎮 | 詹圩鎮 | 珀玕鄉 | 紅星企業集團 | 紅亮墾殖場 | 紅光墾殖場 | 甘坑林場 | 畜牧場 | 虎形山墾殖場 | 紅星奶牛場 | 林科所 | 橫山水庫 | 糖科所 | 幸福水庫 | 江西紅星工業園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