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級行政區劃 : 衡陽縣 : 濱海縣 : 蒙陰縣 : 夾江縣 : 威遠縣 : 安縣 : 天長市 [顯示全部] : 中國 >江蘇 >鎮江 >丹陽市 > 界牌鎮
顯示地圖
目錄
江蘇省丹陽市界牌鎮 Jiepai Danya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界牌鎮位於丹陽東北角,東臨長江,122省道穿鎮而過,全鎮總面積23.5平方公裏,耕地990公頃,轄5個行政村、3個居委會,共11275戶,人口40850人,先後被評為全國農村教育綜合改革先進鎮、全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全國最大的汽車燈具、摩托車配件市場、江蘇省新型示範小城鎮、江蘇省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示范镇、江蘇省農村現代化示范镇、省級文明鎮、鎮江市首富鎮、全國千強鎮。
  2007年,全鎮實現GDP23.3億元,工業銷售40.8億元,財政收入1.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3800元。全鎮已形成汽摩配件、路燈、化工三大支柱産業,共有汽摩配件企業320傢,目前與國內三十多傢大中型企業進行聯合配套,形成較強的生産規模和能力,全鎮路燈企業達85傢,全國大多數大中城市都裝有界牌生産的路燈,在全國市場占有量70%以上,界牌被譽為“中國路燈之都”。化工企業35傢,在國內外市場占有一定的份額。全鎮高新技術企業10余家。個私經濟發展突飛猛進,到目前為止私營企業的個數超400傢,個體工商發展到3900傢,聞名全國的華東燈具市場銷售額超30億元,吸納行業人員16000人,全民創業率達77%。
  新農村建設全面啓動。規劃設計高水平:界牌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整體規劃由上海同濟大學設計,把全鎮規劃為農民集中居住區、工業集中區、農業集中區、集鎮商貿區四大功能區,具有國內一流的水準。農民集中居住區采取封閉管理,集居住、娛樂、休閑、購物、餐飲、教育等功能為一體,並配套水電煤氣、污水處理、智能化管理係統等各種先進設施,目標就是建成滬寧綫上最高檔的農民集中居住區。
  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強勢推進的同時,界牌小康社會建設也得到全面跟進。GDP、農民人均收入、人均住房、行政村通灰黑公路、電話占有量、電腦擁有量、恩格爾係數等各項指標已超額完成,全鎮擁有汽車超5500輛,其中奔馳、寶馬超55輛,界牌人民的幸福指數越來越高。
  界牌地域屬永豐鄉,民國23年(1934年)建為鄉,民國37年廢,新中國成立初復置鄉,1954年再廢,1961年將新橋人民公社分置界牌、新橋兩公社,1983年改為界牌鄉,1985年撤鄉建鎮,為界牌鎮
  界牌地處我國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均無霜期220天左右,境內年均氣溫15攝氏度,常年主導風嚮為東南風,其次為東風,年均日照數達2163小時,年降水量1002毫升,氣候適宜,雨熱同期,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水土資源的時空配合較好,境內江河溝通,地表水量豐富,外來水量充足,十分有利於農作物的生長。
  界牌鎮交通便利, 距丹陽28.5公裏,122省道與丹陽相邊,20分鐘便可到達,距常州飛機場18公裏,鎮江大港20公裏,滬寧高速16公裏。
  界牌鎮地處長江下遊沿江經濟開發帶,南與常州市接壤,西與新橋毗鄰,東北與揚中市隔江相望,處於寧、鎮、揚經濟區蘇、錫、常經濟區的結合部,是處在江蘇省最發達地區的腹部,直接受兩個地區的輻射,現今,農業以稻麥為主,林副業以水産養殖為主,工業以經營燈具、摩托車配件、塑料化工和路燈四大類為主,其中以燈具馳名全國。
  近年來,堅持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狠抓發展機遇,不斷優化經濟産業結構,走壯大活小、民資外資雙輪驅動的路子,保持了工業經濟的穩定發展,為界牌的騰飛積蓄了能量。2003年,全鎮完成三業總産值41.5億元,同比增長15.28%,實現銷售收入23億元,與99年相比增長了54%。具體體現在:
  (一)、投入猛增,機製調優。2003年來共投入技改資金2.5億元,完成技改項目25個,其中超500萬元的20個,全鎮企業改製率達95%,大多數企業經過資産清理和轉讓,運轉情況良好,效益明顯提高。2002年新增變壓器容量達8300KV,裝載量達到了界牌歷史以來的最高峰,有65傢企業新增用地,並都具有一定規模。
  (二)、外嚮型經濟發展明顯加快。二00三年共審批項目6個,完成合同利用外資2241.5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646.2萬 美元。外資企業實現銷售4.7億元,同比增長28.6%。
  (三)、廣泛招纔引智,推動技術創新。2003年來,全鎮吸引外地人才300餘人,其中具有中高級以上職稱的有近100人,全鎮有20余家企業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聯合開發新産品,全鎮有30傢企業已通過IS09002質量體係認證。
  (四)、私營經濟實力顯著增強。華東燈具城經過三年的引導、整改,已經逐步進入了規範、有序、健康發展的軌道,充滿活力。充分發揮“華東燈具城”市場的輻射優勢,相繼興建了安樂、鎮中、華城等十六個工業聚集區,工業聚集區的建設經過了從小集中到大規模、從綜合型到專業化、從低檔次到高品質園區的發展道路,為私營個體經濟提供載體和優良的發展環境,2002年被評為首批省級鄉鎮企業示範園。2003年, 引進外來民資3000多萬元,新增私營企業50傢,個體工商戶189戶,新增註册資本達5500萬元,到目前為止,民營企業發展到560余家,其中億元企業3傢,總資産達到18億元,真正成為繁榮市場、強鎮富民的生力軍。
  華東燈具市場自1992年興建以來,通過科學規劃,合理佈局中,共投入資金3.3億餘元,實施了五期工程一,形成東西八條、南北九條,總長30多公裏的市場街道,市場面積6平方公裏,形成三大功能區,集鎮中心的商業園區、圍繞集鎮的工業園區、集鎮外圍的農副業園區。
  1、商業園區:建成各類門市房3000多間,建築面積達75萬平方米。以經營汽車和摩托車燈具及配件産品為主,市場內經營數3000多戶,常駐人口1萬餘人,常駐客商3000多人,每天的流動客商數千人,每天市場交易額突破500萬。由“走南闖北找用戶”變為“南北客商跑界牌”,華東燈具城 就像一個強大的磁場,吸引了全國各地的客戶。隨着燈具市場的蓬勃發展,帶動了其它相關産業的蒸蒸日上。郵電 、通訊、保險、餐館、娛樂等服務行業配套跟上,尤其是物流業 的異軍突起,一支獨秀。現在全鎮貨運配載企業達到50多傢,日均物流量已超過了800噸,鎮江市鄉鎮最大的貨運配載中心(丹陽市濱江物流中心)就坐落我鎮。
  2、工業聚集區。華東燈具城1994年始建第一個工業聚集區 安樂工業小區,到2003年止,共建成了安樂工業小區、鎮中工業小區、界牌工業小區等十六個工業聚集區。總投資達6億元,規劃面積5平方公裏,現已建成3平方公裏。擁有標準廠房60萬平方米,直接吸收勞動力10000餘人。進入聚集區的企業達300多傢,其中外資企業23傢。2003年工來聚集區企業的營業額超過20億元,占全鎮營業收入的80%。
  3、農副業園區。燈具城第一産業發展勢頭強勁,大力發展“外嚮型、城郊型、科技型”農副業,重點發展了生豬、水産、瓜果蔬菜等8個優勢産業。建成武陽養豬場、紅光果園、迎江水産養殖等規模弄企業,同時仿造與大專院校的科研單位挂鈎,引進先進科學的技術,同時加強內部工作人員的定期培訓等多種途徑發展農副業。僅武陽村的丹陽榮鑫畜牧有限公司年創産值在1500萬以上。
  華東燈具城經濟快速發展,文化高度繁榮。目前,人均GDP達到5.66萬元,人均純收入突破8600元,人均住房面積50多平方米,家庭擁有轎車580輛,擁有固定電話15000多門,移動電話13000多部,有綫電視覆蓋率達98%,“十萬元是窮睏戶,一百萬剛起步,一千萬不算富”已成為界牌的共識。華東燈具城已成為一座融各種經濟成份於一體,匯商品交易與房地産、服務業相結合的綜合性商場,是鎮江市的十強商品市場。
No. 2
  轄:居委會(界牌路、雙豐路、燈城路);村委會(東頭巷、紅燈、大成橋、紅光、界牌、安樂、笆山、鎮中、武陽、黑木橋、安民、立新、迎江);長江漁場。
江蘇省鎮江市丹陽市
  界牌鎮位於丹陽市東北部,地處長江之濱,地理位置為北緯32度03分,東經119度25分。現有13個行政村,1個場圃,三個居委會,全鎮面積23.5平方公裏,本地2.1萬餘人,外來人口1萬餘人。
  界牌地域屬永豐鄉,民國23年(1934年)建為鄉,民國37年廢,新中國成立初復置鄉,1954年再廢,1961年將新橋人民公社分置界牌、新橋兩公社,1983年改為界牌鄉,1985年撤鄉建鎮,為界牌鎮
  界牌地處我國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均無霜期220天左右,境內年均氣溫15攝氏度,常年主導風嚮為東南風,其次為東風,年均日照數達2163小時,年降水量1002毫升,氣候適宜,雨熱同期,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水土資源的時空配合較好,境內江河溝通,地表水量豐富,外來水量充足,十分有利於農作物的生長。
  界牌鎮交通便利, 距丹陽28.5公裏,122省道與丹陽相邊,20分鐘便可到達,距常州飛機場18公裏,鎮江大港20公裏,滬寧高速16公裏。
  界牌鎮地處長江下遊沿江經濟開發帶,南與常州市接壤,西與新橋毗臨,東北與揚中市隔江相望,處於寧、鎮、揚經濟區蘇、錫、常經濟區的結合部,是處在江蘇省最發達地區的腹部,直接受兩個地區的輻射,現今,農業以稻麥為主,林副業以水産養殖為主,工業以經營燈具、摩托車配件、塑料化工和路燈四大類為主,其中以燈具馳名全國。
英文解釋
  1. :  Jiepai Town
近義詞
界牌
包含詞
丹陽市界牌鎮迎賓飯店界牌鎮河口村鷺鳥棲息地
分類詳情
張開長江漁場紅光村安民村安樂村立新村
東頭巷村紅燈村大成橋村界牌村笆山村
鎮中村武陽村黑木橋村迎江村界牌路社區
雙豐路社區燈城路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