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級市 : 中國 >江蘇 >南通 > 如臯市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如臯市旅遊投訴電話:0513-7635110如臯市購物:白蒲黃酒係幹型黃酒,選用標一粳米為原料,配以麥麯酒藥為糖化發酵劑,采用傳統工藝釀製而成。
  白蒲黃酒色澤橙黃、清晰透明、醇香濃郁,含有17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是低度營養型飲料酒。該酒營養豐富,適量常飲,有舒筋活血、健身強心、延年益壽的功效;亦是理想的調料,有去雜增香調味的作用;還可用作中藥輔料,以增強療效。
  -------------------------------------------------------------
  如臯黃雞是經過長期選育而成的地方良種。因其“黃嘴、黃腳、黃羽毛”,群衆習稱為“三黃雞”。早在清嘉慶甲子年(公元1840年)修編的《如臯縣志》中就有記載:“雞,傢之常畜”,品種有“花雞、獐雞”等。“獐雞”即指雞羽如獐毛顔色的黃雞。這說明如臯人民早就把黃雞作為“傢之常畜”。其實如臯黃雞並非渾身一片黃色,它在頸、翅、尾處仍夾有明顯的黑色羽毛,形成其獨有的特徵。該種雞頭小、象蛇頭,眼圓大、單冠直立,耳垂鮮花;捋開羽毛看,其皮膚亦為黃色;胸肌、腿肌較發達,因其羽毛緊貼,體形顯得清秀。
  如臯黃雞屬於卵肉兼用型。體型中等偏小,行動活潑,善於覓食;適應性強,耐粗放飼養。産蛋量多,一般産蛋180衹左右。該種雞皮薄肉嫩,味道鮮美。烹飪可紅燒、冷切、清燉、原悶以及炒、燒、溜、炸、烤等多種方法,正合一席食用,故又有“一席雞”之稱。至今,上海宴席上仍有“活殺三黃雞”的名菜。
  建國以來,如臯黃雞的生産得到進一步發展。1976年建立了如臯黃雞原種場以後,加強了提純復壯等科研工作,經過十年四個世代的傢係優育,使該種雞外貌特徵更趨一致,優良性得到進一步提高。現雞群分佈不斷擴大,飼養量成倍增長,為如臯養雞業的當傢品種。每年生産鮮蛋數千萬千克,提供商品雞數百萬衹,暢銷港澳地區及穗、滬、寧、蘇、錫、常等江南大中城市,民間盛傳“百萬雄雞過長江”的說法。
  -----------------------------------------------------------
  林梓潮糕創於清雍正壬子年(公元1732年),至今已有200多年歷史。為江蘇特産、蘇北名點,名傾大江南北,《江蘇名菜名點》一書曾作介紹。
  林梓潮糕選料講究,以當年産優質糯米、粳米舂成米粉,拌和綿白糖、金桂花、鬆仁及紅緑瓜絲,用荷葉墊底,製成圓形糕坯,精工刀切,水蒸而成。剛出籠時不粘手,彈性如海綿,米香、桂香、荷香,沁人心脾,香而不濁,甜而不膩,柔潤爽口,風味純正。既是可口的點心,又是饋贈親友的上乘禮口。
  此外,如臯的名菜名點有:明清即已流傳的“水晶餚蹄”;董小宛所創的“董肉”(又稱“虎跑肉”);形若鴿卵、皮白如玉、餡黃似金的“蟹灌魚丸”;以河蟹、江鱘、海蛤為原料的“如臯三醉”;以鬆仁、瓜子仁、核桃仁、甜杏仁、榛仁為餡的“五仁饅首”;以蟹、肉、筍為餡須藉助調羹食之的“如臯湯包”等。名酒不:如臯酒廠生産的“水明樓牌”黃酒、陳元酒,分別獲得1993年日本東京第五屆國際博覽會金奬和1998年首屆中國儀器博覽會銀奬、銅奬。其它食品有如臯食品罐頭廠生産的火腿罐頭、蘑茹罐頭、速凍蘑菇;如臯醬醋廠生産的芝麻豆瓣辣醬、五味花生醬等都獲得部優質産品稱號。
  --------------------------------------------------------------
  如臯肉鬆的生産始於1914年,建國後由如臯肉聯廠生産。原為“太倉式”肉鬆,由於不斷改進生産工藝、研製最佳配料配方,已形成了如臯自己特有的風味。1982年起“金梅牌”肉鬆連續被評為商業部名特優質産品;1985年在巴黎榮獲國際美食學會與旅遊觀光委員會授予的金質榮譽奬章,這是我國在國際上獲得的第一枚肉食品金牌;1988年獲首屆中國食品博覽會金牌。1992年“如臯牌”肉鬆獲香港國際儀器博覽會金奬。
  -------------------------------------------------------------
  臯香腸歷史悠久,是聞名全國的品種之一。其生産始於清同治年間,至今已有100多年歷史。清末獲“南洋勸業會”二等奬。可與“廣式”香腸媲美,被稱為“如式”香腸。如臯肉聯廠繼承和發揚了傳統工藝,精心研製新配方,産品質量享譽國內外。所産“如臯牌”香腸1982年起連續被評為商業部名特優質産品,1985年獲國傢質量銀質奬,1988年獲中國食品博覽會金奬,1992年獲香港國際食品博覽會金奬。
  ---------------------------------------------------------------
  如臯火腿的生産始於清鹹豐初年(公元1851年),清末先後獲檀香山博覽會奬和“南洋勸業會”優異榮譽奬狀,與浙江金華火腿、雲南宣威火腿齊名,為全國三大名腿之一。因如臯位置在北,故被稱為“北腿”。
  如臯火腿薄皮細爪,形如琵琶,色紅似火,風味獨味,生産中選用如臯、海安一帶飼養的尖頭細腳、薄皮嫩肉的優種生豬為原料。對豬腿也按一定規格精選,擇其重量長度恰當、腿心肌肉豐滿者,再經多道工序精細加工製成。自1982年起連續被評為商業部名特優質産品。
  ---------------------------------------------------------------如臯市交通:如臯地處長江角洲北翼,與張傢港市隔江相望。市內23個鎮、2個開發區,皆有公路貫通。境內現有204國道貫穿南北,寧通高速公路、317和316省道橫跨東西,建設中的沿海高速公路開通指日可待,從市區由204國道或316、317省道上寧通高速公路車程約20分鐘,通過江陰長江大橋可以在2小時內到達蘇州、無錫、常州,蘇通長江大橋建成後2小時內可以到達上海。新長鐵路傍城而過,最近的鐵路運輸站在如城,可達南通、新沂。境內擁有通揚運河。如海運河、如泰運河等主要河流縱橫全境,總長180.8公裏,內河航運十分便利。長江岸綫全長48公裏,其中在又來沙有可直接利用的深水岸綫長5公裏,深水貼岸,微衝不淤,可通航5萬噸級“三超巨輪”,可建1—5萬噸級泊位14座,5千噸級泊位10座,建成港口已停泊6萬噸級巨輪,另外在長青沙到泓北沙之間有可供開發利用的岸綫資源12公裏,是十分難得的江河海貫通的物流中心。市內有如臯機場,距城30分鐘車程,市區距南通機場僅30公裏,該機場可直航北京、廣州、廈門。
  如臯,位於長江、黃海的“t”型交匯處,緊鄰國際大都市上海,與蘇州的張傢港市隔江相望。她是長江三角洲最早見諸史册的古邑,民國時期的中華第一大縣,中國首批對外開放的沿海城市,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總面積1477平方公裏,總人口145萬。千百年來,如臯人攜手自然,鑄就了獨具魅力的三張名片:長江、長緑、長壽。
  如臯,位於長江、黃海的“t”型交匯處,緊鄰國際大都市上海,與蘇州的張傢港市隔江相望。她是長江三角洲最早見諸史册的古邑,民國時期的中華第一大縣,中國首批對外開放的沿海城市,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總面積1477平方公裏,總人口145萬。千百年來,如臯人攜手自然,鑄就了獨具魅力的三張名片:長江、長緑、長壽。
  長江如臯衆所周知,以上海為中心、江浙為兩翼的長江三角洲地區,現已成為我國東部江海交匯處最發達的經濟區、國際公認的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繼珠江三角洲之後的中國經濟的最亮點。位於長三角北翼的江蘇,去年以來大力實施沿江大開發戰略,800裏沿江被專傢視為全球未來最大的製造業基地。如臯作為江蘇沿江開發的15個重點縣(市)之一,在江蘇沿江乃至長三角地區,以其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占得重要地位。我市擁有48公裏的長江岸綫,其中深水貼岸、微衝不淤的深水岸綫長達17.2公裏,可建萬噸級碼頭30多座,可通航5萬噸級的“三超”巨輪。這是江蘇沿江亟待開發的非常珍貴的岸綫資源,也是長江中下遊獨一無二的江海聯動的物流樞紐。沿江地區擁有數萬畝灘塗和國有土地,區內居民稀少,開發成本相對低廉。如臯率先在全省出臺了沿江開發總體規劃,將沿江産業定位為以石油化工、船舶修造、高級不銹鋼冶煉為竜頭,以精細化工、機電加工為配套,物流倉儲、高新技術、生物工程、生態旅遊、現代農業為依托的十大經濟板塊格局。
  長緑如臯如臯花木盆景的栽培始於宋代,興於明清。數百年來的技藝傳承,形成了風格獨具的“如派”盆景,其“雲頭雨足美人腰”的別緻造型在中國盆景七大流派中獨樹一幟。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如臯先後有6000多盆盆景在國際國內比賽中榮獲大奬。中南海、釣魚臺、毛主席紀念堂等重要場所都能見到“如派”盆景的綽約風姿。多年來,如臯每年都有近10萬盆盆景銷往日本、意大利、荷蘭、法國、德國等10多個國傢和地區,已成為華東地區最大的花木盆景出口基地。目前,如臯花木盆景種植面積近14萬畝,栽培品種2000多個,具有年産8000多萬株緑化苗木、300多萬盆盆景的生産能力。在如臯農業主導産業中,花木盆景已成為當之無愧的竜頭産業。即將舉辦的第三屆中國(如臯)花木盆景藝術節,將在前兩屆的基礎上,廣交花木盆景界朋友,深入探討花木盆景藝術,促進合作與交流,同時廣招中外客商,投資如臯花木盆景生産這一朝陽産業,做強做大這一農業竜頭産業,共同分享投資花木盆景的碩果。
  長壽如臯據最新統計,如臯145萬人中百歲老人高達209位,總數位居全國縣(市)之首,占比高出國際標準近一倍。此外,90歲以上的老人有4000多人,80歲以上的老人有40000多人。尤其令人稱奇的是,世界上聞名的長壽之鄉不是在高寒地帶,就是偏僻山區,而地處江海平原的如臯,不僅是我國沿海地帶惟一的長壽之鄉,也是處於工業相對發達地區的長壽之鄉。如臯人長壽得益於敬老愛老的優良傳統,得益於健康平和的良好心態,得益於優美怡人的人居環境,更得益於深厚的人文積澱和豐富的美食文化。如臯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既有留下才子佳人千古佳話的國傢一級文物保護單位水繪園,也有被譽為中華寺廟一絶的千年古剎定慧寺;既有引人遐思的古城風光,也有讓人流連的濱江風景。如臯以“遊古城、謁古剎、訪名園、賞盆景、品佳餚、拜壽星”為主體的“長壽之旅”已成為華東地區的一條旅遊熱綫。如臯的美食文化自成一體,長壽食品馳名中外。“緑沙王”優質西瓜、“千重浪”優質粳米是中國緑色食品發展中心認證的緑色食品;“如臯”香腸、肉鬆,“銀燕”香腸、“玉兔”肉鬆、“三香齋”白蒲茶幹、“水明樓”黃酒等9個産品獲國傢農業名牌産品稱號;肉製品、果蔬罐頭、蘿蔔、茶幹等係列長壽食品暢銷國內外10多個大中城市。獨特的長壽資源不但惠澤着145萬如臯人民,而且為投資者帶來了無限商機。
基本概況 Basic Profile
如皋市 基本概况
如皋市 基本概况
  如臯(RUGAO,舊稱JU-KAO),位於經濟發達的長江三角洲上海都市圈內,東瀕黃海,南臨長江,東距上海150公裏,西距南京200公裏。面積1477平方公裏,人口145.28萬人,現轄主城區、20鎮以及一個省級經濟開發區。改革開放以來,如臯的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取得長足發展,先後躋身於中國明星縣(市)、農村綜合實力百強縣(市)、科技百強縣(市)、鄉鎮工業明星縣(市)、郵電百強縣(市)、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市、全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縣(市)的行列。
  江蘇歷史文化名城 江海平原最早成陸的地區、長江三角洲最早見諸史册的古邑、民國時期的中華第一大縣、我國沿海最早對外開放的縣(市)之一等四個“之最”是如臯歷史文化的最好寫照。如臯有着悠久而深厚的人文積澱,三國軍事傢呂岱、北宋教育傢鬍瑗,明末文學家冒闢疆、清初戲劇理論傢李漁等,是古代如臯星空中一顆顆耀眼的星座。如臯現存大量獨特卓異的人文景觀,如隋代建築定慧寺,山門北嚮,麯水環寺,群樓抱殿,為中華寺廟一絶;明代建築大成殿為國內罕見的全楠木結構;清代建築水繪園是海內徽派園林孤本,國傢級文物保護單位。此外,還有靈威觀、法寶寺、濟忠井、集賢裏、石合泰等許多具有文史價值的遺跡和民居,富集着豐厚的旅遊文化資源。乾隆年間,如臯曾是蘇北最富的縣,享有“金如臯”之美譽。古城如臯內外城河外圓內方,形如古錢,自古以來就是貨物集散、商賈雲集的生財之地。
  中國花木盆景之都 如派盆景係中國盆景七大流派之一,與嶺南派、滬派、揚派等各領風騷,以其“雲頭雨足美人腰”的獨特造型享譽海內外。中南海、釣魚臺、毛主席紀念堂等重要場所以及一些中央國傢機關,均可見如臯盆景的身影。如臯花木盆景栽培始於宋代,興於明清。自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如臯先後有600多盆盆景在國際國內比賽中榮獲大奬。今年,在荷蘭舉辦的2002年世界花卉園藝博覽會評比出的9枚金奬中,如臯獨得3枚。目前,如臯是華東地區最大的花木盆景出口基地,花木盆景種植面積有6萬多畝。
  東方大壽星園 世界長壽養生福地 國傢權威部門發佈的資料顯示,如臯為全國六大長壽之鄉之一。據最新統計,如臯145.28萬人中百歲老人高達251人,其總數位居全國縣(市)之首,占比為1.73/萬,而聯合國確定的長壽之鄉的主要指標為百歲老人占比0.75/萬,中國確定的長壽之鄉標準為百歲老人占比0.3/萬,此外,如臯市90歲以上的老人有4000多人,80歲以上的老人有40000多人。如臯平均預期壽命為75.5歲,而世界衛生組織確定人均預期壽命超過70歲即為長壽國傢,發展中國傢平均預期壽命僅為63歲。世界上聞名的長壽之鄉不是在高寒地帶,就是在偏僻的山區。而地處江海平原的如臯,不僅是我國沿海地帶唯一的長壽之鄉,也是處於工業相對發達地區的長壽之鄉,這在國際上絶無僅有,其研究價值不言而喻,已引起國內外新聞傳媒以及相關研究機構的廣泛關註。
  投資興業熱土 在上海都市圈中,如臯以其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富有特色的産業優勢成為海內外客商投資的新熱點。如果以長江為界將上海都市圈一分為二,那麽包括蘇、錫、常在內的南半圈已成為金融、商貿、信息等産業中心,北半圈則是呼應南半圈産業梯度轉移的製造業基地和農業産業化基地。在這一戰略性轉移的過程中,如臯起着不可替代的承傳作用。一是緣於如臯的區位優勢。居臯南眺,江陰長江大橋和已經通車的蘇通長江大橋猶如如臯擁抱上海的兩條臂膀;臨江北望,兩橋又如動、靜二脈延伸交匯於九華立交。蘇通大橋的通車,使如臯到上海的車程縮短到90分鐘。新長、寧啓鐵路和寧通、沿海高速雙雙從如臯境內交匯而過,再加上如臯港、如臯機場、新老204國道,如臯交通可謂四通八達。二是緣於如臯的産業優勢。如臯經濟開發區(南區)以及如臯經濟開發區(北區)作為省級經濟開發區並擁有17.2公裏的黃金岸綫資源,功能齊全,政策靈活,藴藏着無限商機。20個鎮工業園區亦能為投資者提供廣阔的創業空間。工業上,電子、化工、醫藥、食品、機械等是該市的強勢産業;農業上,業已形成花木盆景、優質油米、創匯果蔬、優質生豬、如臯黃雞、優質桑蠶等六大特色基地。
概況 Rugao City
如皋市 概况
  郵編:226500 代碼:320682 區號:0513
  拼音:Rú Gāo Shì,Rugao Shi
  
    如臯市位於江蘇省東部,長江下遊北岸。總面積1492平方千米。總人口141.85萬人(2006年底)。
  
    轄20個鎮:如城鎮、柴灣鎮、雪岸鎮、東陳鎮、丁埝鎮、白蒲鎮、林梓鎮、下原鎮、九華鎮、郭園鎮、石莊鎮、長江鎮、吳窯鎮、江安鎮、高明鎮、常青鎮、搬經鎮、磨頭鎮、桃園鎮、袁橋鎮。市人民政府駐如城鎮。
自然地理 Geography
  如臯市地處長江三角洲北翼,與張傢港市隔江相望。全市面積1477平方公裏,其中,市區面積66.25平方公裏,耕地總面積8.25萬公頃。
  如臯地形相當平坦,地勢由西北嚮東南方向微微傾斜。海拔最高處不超過6米,最低處約2米。
  如臯位於河網稠密、湖蕩衆多的長江三角洲。河網密度每平方千米高達4千米以上。 坦蕩的地形和濕潤的氣候,對河流的形成起了一定作用。但起主導作用的還是勤勞勇敢的如臯人民,是他們經過長期艱苦的努力開挖和蔬瀎了全市境內的絶大部分河流,形成了稠密的水網。
  全市水鄉介於長江和淮河兩大水係之間。以長江北岸沙堤為界,南部屬長江水係,北部屬淮河水係。50年代以前,境內水係紊亂,溝河斷殘,灌排睏難。建國後,大興水利,在沿江地區加固長江大堤,蔬瀎通江水道,挖港建閘,保證了沿江低平原的引排暢通;在高沙平原區,結合平整土地,挖河建站,保證了該地區的農田灌溉;在東北部濱海平原區,開挖河渠,衝洗????_,形成了一套防洪、幹旱,????漬的水利係統。
   受地形和氣候的影響,如臯境內河道水流平穩,河水清澈,含沙量極小,鼕季偶有結冰現象。由於近海,主要幹流又與長江相通,受海潮的頂托,水流方向不定,經常作往返流動。河水量夏多鼕少,並有一些地區差異:沿江低平原和沿江平原地區的水量較大,高沙平原地區的水量較小。
  如臯市境內的河流幾乎全部是人工河道,大小分為四級。其中一級河有四條:焦港河、如海運河、通揚運河和如泰運河。
  焦港河由北而南縱貫如臯中西部,先後流經夏堡、搬經、常青、江安、高井、葛市、石北和張黃等8個鄉鎮, 溝通了通揚運河,如泰運河、大寨河、西司馬港等東西流嚮的河流,最後與長江相通。它對如臯高沙平原區的灌溉和水上運輸起着更重要作用。
  如海運河流經如臯中部廣大地區,流域面積居全市各河之首。河寬而直,航運條件好,並與通揚運河、如泰運河、東、西司馬港等河流相連,也與長江相通。它對袁橋、鄧元、何莊、城西、大明、場北、磨頭、長莊、車馬湖、郭元、九華、營防等12個鄉鎮的航運和農業灌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揚運河先後流經柴灣、戴莊、新民、鄧元、如城、東陳、丁北、建設、丁西、丁埝、林梓、新姚、蒲西、白蒲、勇敢等15個鄉鎮,是流經如臯鄉鎮最多的河流。它溝通了白_港、南凌河、如泰運河、丁堡河、東、西司馬港等,並與長江、大運河相通,流經如臯經濟最發達地帶,成為運輸最繁忙的河流,也是如臯東北部和東部廣大地區的主要灌溉河道。
  如泰運河流經如臯北部地區,河長居如臯各河之首。它是如臯東西航運的大動脈,並可與拉馬河、焦港、長甸河、如海運河、通揚運河、丁堡河等河道聯運。
  以上四條一級河與衆多的二、三、四級河構成如臯縱橫交錯的灌排運輸係統。良好的水利設施和完整的排灌係統,抗禦了一次又一次嚴重的旱澇災害。1991年華東地區遭受物大洪澇災害,但如臯市蒙受損失很小,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如臯所處的緯度位置較低,太陽高度較大,年平均太陽輻射總量達120千卡/年·釐米2。最冷月(1月) 平均氣溫1.7℃,最熱月(7月) 平均氣溫達27.4℃,年平均氣溫在14℃以上。年平均日照時數達2200小時,無霜期約216天。根據熱量帶劃分標準,如臯屬亞熱帶。由於距海較近,受海洋調節較明顯,氣溫的日較差和年較差都較小。
  與我國廣大東部地區一樣,季風是影響氣候的主導因素。近海的位置使得如臯深受夏季風的影響,水汽充足,降水充沛,年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降水主要集中於夏季,但是,由於夏季風勢力各年強弱不等,因而降水量的年際變化較大。
  如臯地處亞熱帶,屬東亞季風區的一部分。受太陽輻射和季風環流的影響,形成了鼕季低溫少雨量夏季高溫多雨,四季分明的亞熱帶季風氣候。
  如臯市鼕季吹幹冷的偏北風,晴天多,降水少,12月~2月三個月降水僅140多毫米;氣溫低,每年鼕季可出現幾次寒潮天氣,強勁的冷氣流南下,溫度降,常出現較嚴重的霜凍。在寒潮初來進,有時伴有少量降雪,給大地披上銀裝。
  寒潮帶來的突然降溫,有時造成越鼕作物的凍害。但是,低溫可消除一些病蟲害。偶爾的降雪,為越鼕作物的返青和春播儲備了水分,可謂“瑞雪兆豐年”。春季是鼕、夏季風轉換的季節,冷暖氣流相互爭雄,彼此旋進旋退,時寒時暖,氣溫呈波浪式上升,乍晴乍雨,天氣多變。適量的雨,有利於三麥、油菜等越鼕作物的返青和生長,以及春播作物的下種和萌芽。
  春末夏初,鼕、夏季風進入勢均力敵狀態,由此而形成的梅雨鋒面長期徘徊於如臯所在的江淮地區,形成陰雨連綿的天氣,正所為“黃梅時節傢傢雨,青草池塘處處蛙”。過多的雨水會影響三麥的收割,但適量的降水對早稻、棉花、玉米、大豆、甘薯等作物的早期生長非常有利,更為伏旱季節的農田灌溉儲備了水源。
  梅雨季節過後,如臯所在地區受單一性暖濕氣流控製,形成伏旱天氣。此時,正值盛夏季節,天氣明朗,光照強,氣溫高,降水相對較少。充足的光熱條件對農業有利,而降水少又往往造成幹旱。由於持續高溫,有時又造成強烈的空氣熱對流,形成雷雨天氣。加上地處東南沿海,常有臺風過境形成狂風暴雨,對農業生産造成一定威脅,但也可調節盛夏酷熱,緩和伏旱季節的旱情。
  秋季,夏季風減弱,鼕季風熱力增強,大氣層比較穩定,天氣晴朗,陽光燦爛,形成秋高氣爽的天氣。這期間光照和熱量充足,非常有利於秋熟作物的成熟和收摘。
  充足的光熱,豐沛的降水,而且雨熱同期,對如臯農業生産極為有利。但由於夏季風勢力不太穩定,降水變率較大,又受寒潮,臺風和竜捲風等的影響,使農業生産受到不同程度的旱、澇、凍等災害性天氣的威脅。
歷史沿革 History
  如臯市行政中心如臯,又名雉臯、雉水。夏時隸揚州之域,周時為海陽地。春秋時為吳國鄖地,吳亡歸越;戰國時屬楚,稱九夷海陽。秦時歸九江郡,漢代曾為吳王劉濞封地,名海陵,因地並海而高得名。東晉義熙七年(公元411年)正式置縣。隋時廢,並入海寧縣,唐武德年間,寧海縣復名為海陵縣,如臯仍為其屬地。宋元明之際,隸屬泰州,宋時如臯定為中下縣,元至元二十一年升為上等縣。清雍正二年升通州為直隸縣,如臯劃歸通州管轄。
  1940年新四軍東進,將縣境沿今通揚運河一分為二,以東為如東縣,以西為如西縣。後為日軍占據,1945年9月新四軍收復如臯縣城,如西縣政府奉命接管,復名如臯縣。
  1991年6月1日,經民政部批準撤縣設市,現轄23鎮532個行政村(居委會),人口145.28萬,面積1477平方公裏。
  2000年,如臯市轄20個鎮、6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市總人口 1362533人,其中: 如城鎮 184977 柴灣鎮 50554 雪岸鎮 35601 東陳鎮 48137 丁堰鎮 55230 白蒲鎮 80436 林梓鎮 43741 下原鎮 59832 九華鎮 69651 郭園鎮 54053 石莊鎮 61840 長江鎮 52712 吳窯鎮 58717 江安鎮 52102 高明鎮 48796 常青鎮 44847 搬經鎮 54591 磨頭鎮 53560 桃園鎮 43806 袁橋鎮 49408 建設鄉 24413 長青沙鄉 7501 黃市鄉 31844 夏堡鄉 27352 場北鄉 22246 大明鄉 24196 如臯經濟開發區虛擬鎮 22390
  2004年底,如臯市轄23個鎮。總人口142.61萬人。(根據《江蘇省統計年鑒·電子版》整理)
    如城鎮 面積 98.41平方千米,人口183756人。  柴灣鎮 面積 66.04平方千米,人口 52316人。
    雪岸鎮 面積 50.84平方千米,人口 36765人。  東陳鎮 面積 64.18平方千米,人口 48222人。
    丁堰鎮 面積 70.48平方千米,人口 55445人。  白蒲鎮 面積 85.40平方千米,人口 82407人。
    林梓鎮 面積 59.49平方千米,人口 45623人。  下原鎮 面積 70.76平方千米,人口 61259人。
    九華鎮 面積 73.99平方千米,人口 76243人。  郭園鎮 面積 53.48平方千米,人口 56768人。
    石莊鎮 面積 61.06平方千米,人口 66361人。  長江鎮 面積 64.23平方千米,人口 69238人。
    吳窯鎮 面積 64.36平方千米,人口 64415人。  江安鎮 面積 54.48平方千米,人口 57696人。
    高明鎮 面積 66.57平方千米,人口 54368人。  常青鎮 面積 59.00平方千米,人口 48161人。
    搬經鎮 面積 69.60平方千米,人口 57647人。  磨頭鎮 面積103.15平方千米,人口 82648人。
    桃園鎮 面積 58.40平方千米,人口 46281人。  袁橋鎮 面積 65.81平方千米,人口 49472人。
    臯南鎮 面積 61.28平方千米,人口 48585人。  黃市鎮 面積 32.08平方千米,人口 34392人。
    夏堡鎮 面積 40.99平方千米,人口 29273人。
  
    2005年,臯南鎮與如城鎮、夏堡鎮與搬經鎮、黃市鎮與江安鎮合併,組成新的如城鎮、搬經鎮、江安鎮。調整後,如臯市轄20個鎮。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如臯市轄20個鎮。
  附 《江蘇省政府關於調整如臯市部分鎮行政區劃的批復》(蘇政復34號 2008年6月23日)
  南通市人民政府:
    你市《關於調整如臯市部分鎮行政區劃的請示》(通政請33號)悉。經研究,批復如下:
    同意將如臯市九華鎮的長江村委會劃歸長江鎮管轄。行政區劃調整後,九華鎮行政區域面積71.35平方公裏,人口6.77萬人,轄5個居委會、14個村委會;長江鎮行政區域面積66.87平方公裏,人口6.65萬人,轄12個居委會、6個村委會。
地名由來 Origin of names
  “如臯”之名,歲數已老,老得上了《禮記》的木牘和《左傳》的竹簡。據《太平寰宇記》載:“縣西北五十步有如臯港,港側有如臯村,縣因以為名。”
  如臯港,如臯村的得名,取自《春秋左傳》:“昔賈大夫惡,娶妻而美,三年不言不笑,禦以如臯,射雉,獲之,其妻始笑而言。”《十三經註疏》:“是臯為澤也,如,往也,為妻禦車以往澤也。”“賈大夫射雉”的動人故事,曾經引得西晉潘嶽,唐代杜甫,北宋蘇軾等文人雅士為之吟詩作賦。
  “如臯”之名的意思是:到水邊的高地去看美麗的日出。“如”:往也,“臯”:水邊的高地。
  如臯別稱:雉臯,雉水,東臯。前兩名源於射雉說,後者出自晉潘嶽《秋興賦》“耕東臯沃壤兮”句。
  如臯別稱考
  “如臯”之名源於春秋時期。歷史上如臯還有一些別稱、簡稱,茲一並輯考如下:
  “如”,如臯的簡稱之一,最早出現於春秋戰國時期。春秋史料中不乏“如棠”、“如齊”、“如莒”等辭,戰國列禦寇《列子、夭瑞》中也有“望其壙,臯如也”之句。如,古作“往”訓,是動詞,今用作如臯的簡稱已是名詞,該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即稱“如城”,又如“如派盆景”、“如式香腸”等。
  “臯”,如臯的簡稱之一,最早亦出現於春秋戰國時期。戰國荀況《荀子大略》中有“望其壙,臯如也”之句。1990年新版《辭海》釋義:臯:通“高”,指沼澤,亦指近水處的高地。如臯的地理為“鍋背形”,據史載:“1931年黃淮大水,泛濫成災,蘇北裏下河各縣一片汪洋,唯如臯憑藉地勢較高而安然無恙”。“臯”作為如臯的簡稱亦常見於本邑的地名、單位和産品名稱中,如“新臯橋”等,解放前如臯曾出版過《臯報》、《臯鳴報》等。“臯”也是該市機關團體行文的約定簡稱。
  如臯水繪園“雉臯”,源出《左氏春秋》所載“賈大夫如臯射雉”的傳說。明《嘉靖維揚志》載:“春秋傳賈大夫娶妻三年不言不笑,禦從如臯,射雉,獲之,其妻始笑,即此地,故名如臯、雉臯。”“雉臯”作為如臯的別稱常見於本邑歷代文人的書畫作品的落款中,如臯才子冒襄,在其詩詞書畫上都署以“雉臯冒襄闢疆”,與冒闢疆同時代的吳偉業等人在和冒的詩書往來中亦稱其為“雉臯公子”;近人亦有《雉臯八景》之作。
  “雉水”,與“雉臯”同源。《太平寰宇記》載:“縣西百五十步有如臯港,港側有如臯村,今易名為秀水港矣。”如臯歷史上曾是一片沼澤地,河湖港汊密佈,其中著名的如竜遊河、車馬湖、牟尼湖、芹湖、秀水港、高陽蕩等。名水出名雉,如臯的雉雞在歷史上是頗有名氣的,常見於古典文學作品中,如在明凌蒙初《二刻拍案驚奇·女秀纔移花接木》一文中有詩云:“聞得羅敷未有夫,支機肯許問津無?他年得射如臯雉,珍重今朝僕射姑。”“雉水”通常被用於書畫作品的落款中,有時也用作地名和學校名,清邑人劉鐘愉《王學士宅碑記略》中有“在雉水之東阡,有竜圖之舊宅”句,又如舊時如城太邑同仁堂的堂聯為“情聯雉水,誼篤仙源。”今如城安定小學的前身即清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知縣趙廷健創辦的“雉水書院”,清邑人劉枝芬專門作有《雉水書院賦》。
  “澤雉”,是由“雉水”演變面來的,偶見於詩文書畫中,例1926年曾任民國江蘇省長的海安韓國鈞(紫石)在《五月丁堰道中書感》一詩中雲:“竟叫澤雉畜樊中”。當然這個別稱有點貶意。
  “東臯”,源出西晉潘嶽《秋興賦》中“耕東臯之沃壤兮”之句。唐江都人李善《文選註》註:“水田曰臯,東者取其春意。”《辭海》釋義:“東臯,泛指田野或高地。”故潘嶽的這句詩是描寫春天在肥沃的水田中耕作的春耕景象,意境當然是十分優美的。又唐代如臯與江都同屬揚州所轄,而如臯在江都之東,因此,如臯的歷代文人,就藉用帶有詩意且方位明確的“東臯”一詞來比喻美好的家乡。一說春秋時長江以北屬吳地淮夷(古代的東方人),如臯地處其東南隅故別名“東臯”。“東臯”常見於本邑的地名、商號、流派名、住宅名,如臯歷史上曾有過著名的“東臯印派”、“東臯三酒徒”,今有“東臯新村”等。
  “金城”,源出蘇北民謠:“金如臯,銀泰興。”1984年9月14日原揚州地委宣傳部長鄭鐸同志在《遊如臯》一詩中雲:“古說如臯一片金,相鄰泰興衹稱銀。”如臯是江海平原上最早成陸的地區之一,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如臯人民在長江“金三角”上辛勤耕耘,贏得了“金如臯”的美稱。“金城”常見於商號中,如“金城旅社”等。
  百年如師“海陽”,為如臯古縣名之沿襲,源於本縣地理位置。如臯稱海陽最早始於西周,當時如臯為海陽地,隸揚州。西漢司馬遷《史記·蘇秦傳》載:“楚東有夏州海陽。”後來戰國、秦時如臯亦為海陽地。晉武帝泰康元年(公元280年)正式定名為海陽縣,至東晉安帝義熙七年改置如臯縣止,凡一百三十一年。關於這一別稱,其實國內有不少地方同名,主要是因為我國歷來有以“陽為山南水北,陰為山北水南”來命名地名的習俗,古如臯地處黃海西北岸,故時稱“海陽地”。今有人將如城“海陽路”寫成“海洋路”,以為是糾正了錯別字,其實是不明典故的緣故。
  “寧海”,為如臯古縣名之沿襲,今海安。古代既曾領轄如臯,又曾為如臯的一部分。如城的“寧海”路名即源於此。
  “鄖”,源於如臯古地名。春秋時國內有三處地方名“鄖”,分別位於鄖、衛、吳三國,其中屬吳國的鄖地即在今天的如臯東。杜預註:“鄖,發陽也。”《羅泌路史》:“海陵東南有陽口,今臯北四十五裏力乏橋即其地。”《如臯力發橋石碑》碑雲:“日惟立發,古稱發陽,魯衛今鄖,雲是斯地,春秋時有也。”據清乾隆《一統志》記載:“力乏橋即立發橋,又稱發繇口,發繇亭,立發口等。今已劃屬海安縣。”
  “海陵”,為如臯古縣名之沿襲,今泰州。漢高祖十二年(公元前206年),封其侄劉濞為吳王,如臯屬吳王所轄,改海陽名為海陵。清嘉慶《維揚志》載:“因其地並海而高,故名海陵。”《辭海》載:“海陵,古縣名,西漢置,以其地高阜而又傍海得名,治今江蘇泰州市。”漢武帝元狩六年,正式設置臨淮郡海陵縣。東漢、三國(時海陵縣曾幾經興廢,最終由吳國大司馬邑人呂岱重置)、南北朝、唐、宋、元等朝代,如臯都曾屬海陵地域。明太祖洪武元年,省海陵縣入州,領如臯一縣。
  此外,如臯歷史上尚有“嵋山”等的別稱,臺北市如臯同鄉會出版的《如臯文獻》第一輯中所載的柯新民《全國第一大縣——故鄉如臯》一文中雲:“如臯別稱有三:‘曰臏山、曰嵋山、曰雉臯’”。臏山(亦作“蟲賓 山”)、嵋山是如東歷史上的兩座海鮮殼堆積而成的丘名。如東歷史上屬如臯,故不少海內外的老如東人還稱自己是如臯人,亦將老如東的名勝引作如臯的別稱。
經濟概況 Economy
  如臯,位於長江、黃海的“T”型交匯處,緊鄰國際大都市上海,與蘇州的張傢港市隔江相望。她是長江三角洲最早見諸史册的古邑,民國時期的中華第一大縣,中國首批對外開放的沿海城市,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
   長江如臯 衆所周知,以上海為中心、江浙為兩翼的長江三角洲地區,現已成為我國東部江海交匯處最發達的經濟區、國際公認的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繼珠江三角洲之後的中國經濟的最亮點。位於長三角北翼的江蘇,去年以來大力實施沿江大開發戰略,800裏沿江被專傢視為全球未來最大的製造業基地。如臯作為江蘇沿江開發的15個重點縣(市)之一,在江蘇沿江乃至長三角地區,以其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占得重要地位。
  如臯市擁有48公裏的長江岸綫,其中深水貼岸、微衝不淤的深水岸綫長達17.2公裏,可建萬噸級碼頭30多座,可通航5萬噸級的“三超”巨輪。這是江蘇沿江亟待開發的非常珍貴的岸綫資源,也是長江中下遊獨一無二的江海聯動的物流樞紐。沿江地區擁有數萬畝灘塗和國有土地,區內居民稀少,開發成本相對低廉。如臯率先在全省出臺了沿江開發總體規劃,將沿江産業定位為以石油化工、船舶修造、高級不銹鋼冶煉為竜頭,以精細化工、機電加工為配套,物流倉儲、高新技術、生物工程、生態旅遊、現代農業為依托的十大經濟板塊格局。
行政區劃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如臯市轄20個鎮以及一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如城鎮、柴灣鎮、雪岸鎮、東陳鎮、丁堰鎮、白蒲鎮、林梓鎮、下原鎮、九華鎮、郭園鎮、石莊鎮、長江鎮、吳窯鎮、江安鎮、高明鎮、常青鎮、搬經鎮、磨頭鎮、桃園鎮、袁橋鎮、如臯經濟開發區。
如臯相關 Rugao related
  長江如臯 衆所周知,以上海為中心、江浙為兩翼的長江三角洲地區,現已成為我國東部江海交匯處最發達的經濟區、國際公認的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繼珠江三角洲之後的中國經濟的最亮點。位於長三角北翼的江蘇,去年以來大力實施沿江大開發戰略,800裏沿江被專傢視為全球未來最大的製造業基地。如臯作為江蘇沿江開發的15個重點縣(市)之一,在江蘇沿江乃至長三角地區,以其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占得重要地位。我市擁有48公裏的長江岸綫,如臯港其中深水貼岸、微衝不淤的深水岸綫長達17.2公裏,可建萬噸級碼頭30多座,可通航5萬噸級的“三超”巨輪。這是江蘇沿江亟待開發的非常珍貴的岸綫資源,也是長江中下遊獨一無二的江海聯動的物流樞紐。沿江地區擁有數萬畝灘塗和國有土地,區內居民稀少,開發成本相對低廉。如臯率先在全省出臺了沿江開發總體規劃,將沿江産業定位為以石油化工、船舶修造、高級不銹鋼冶煉為竜頭,以精細化工、機電加工為配套,物流倉儲、高新技術、生物工程、生態旅遊、現代農業為依托的十大經濟板塊格局。
  長緑如臯 如臯花木盆景的栽培始於宋代,興於明清。數百年來的技藝傳承,形成了風格獨具的“如派”盆景,其“雲頭雨足美人腰”的別緻造型在中國盆景七大流派中獨樹一幟。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如臯先後有6000多盆盆景在國際國內比賽中榮獲大奬。中南海、釣魚臺、毛主席紀念堂等重要場所都能見到“如派”盆景的綽約風姿。多年來,如臯每年都有近10萬盆盆景銷往日本、意大利、荷蘭、法國、德國等10多個國傢和地區,已成為華東地區最大的花木盆景出口基地。目前,如臯花木盆景種植面積近14萬畝,栽培品種2000多個,具有年産8000多萬株緑化苗木、300多萬盆盆景的生産能力。在如臯農業主導産業中,花木盆景已成為當之無愧的竜頭産業。即將舉辦的第三屆中國(如臯)花木盆景藝術節,將在前兩屆的基礎上,廣交花木盆景界朋友,深入探討花木盆景藝術,促進合作與交流,同時廣招中外客商,投資如臯花木盆景生産這一朝陽産業,做強做大這一農業竜頭産業,共同分享投資花木盆景的碩果。
  長壽如臯 據最新統計,如臯145萬人中百歲老人高達209位,總數位居全國縣(市)之首,占比高出國際標準近一倍。此外,90歲以上的老人有4000多人,80歲以上的老人有40000多人。尤其令人稱奇的是,世界上聞名的長壽之鄉不是在高寒地帶,就是偏僻山區,而地處江海平原的如臯,不僅是我國沿海地帶惟一的長壽之鄉,也是處於工業相對發達地區的長壽之鄉。如臯人長壽得益於敬老愛老的優良傳統,得益於健康平和的良好心態,得益於優美怡人的人居環境,更得益於深厚的人文積澱和豐富的美食文化。如臯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既有留下才子佳人千古佳話的國傢一級文物保護單位水繪園,也有被譽為中華寺廟一絶的千年古剎定慧寺;既有引人遐思的古城風光,也有讓人流連的濱江風景。如臯以“遊古城、謁古剎、訪名園、賞盆景、品佳餚、拜壽星”為主體的“長壽之旅”已成為華東地區的一條旅遊熱綫。如臯的美食文化自成一體,長壽食品馳名中外。“緑沙王”優質西瓜、“千重浪”優質粳米是中國緑色食品發展中心認證的緑色食品;“如臯”香腸、肉鬆,“銀燕”香腸、“玉兔”肉鬆、“三香齋”白蒲茶幹、“水明樓”黃酒等9個産品獲國傢農業名牌産品稱號;肉製品、果蔬罐頭、蘿蔔、茶幹等係列長壽食品暢銷國內外10多個大中城市。獨特的長壽資源不但惠澤着145萬如臯人民,而且為投資者帶來了無限商機。
人口民族 National population
  如臯全市人口144.56萬人(2003年“如臯年鑒”),每平方千米人口數達978人,屬中國乃至世界人口密度高的地區。
  如臯是中國著名的長壽地區,全市人口年齡結構構成比全部超過了聯合國關於人口老齡化、長壽地區所規定的各項指標:2002年如臯80歲以上老年人40000多人;90歲以上老年人4600多人。全市人口平均壽命75.59歲,高於全國平均壽命(71歲)4.59歲,比世界平均水平高9.59歲,表明如臯已跨入長壽地區行列。
  如臯市百歲老人數更是居全國同類地區之首。2002年如臯有百歲老人172人,近來逐年遞增,2003年為195人,2004年為209人。2004年百歲老人數占總人口1.44人/萬,遠遠高於聯合國規定的長壽地區的標準(0.75/萬),更高於我國公佈的長壽之鄉的國內標準(0.3/萬)。
  2003年統計,我國百歲老人為17875人。國內另外兩個長壽地區百歲老人數為:廣西巴馬69人;湖北鐘祥48人。
  一、如臯長壽現象源遠流長
  如臯歷史悠久,如臯長壽現象亦源遠流長。據史料記載,如臯歷史上長壽名人有:三國時期軍事傢呂岱,92歲出任吳國大司馬,享年97歲,葬於如臯林梓鎮。北宋教育傢鬍瑗,花甲之年主持太學,被王安石尊為當朝“孔、孟”。明末清初著名戲麯傢、美學家、出版傢、小說傢和戲劇理論傢李漁,古稀之年著有《詞典》、《演習》,開中國戲麯理論之先河。明末清初文學家冒闢疆,享年83歲,被毛主席譽為“清兵入關後最有民族氣節的人”。
  清代大詩人袁枚的《隨園詩話》,記載了南宋淳熙三年李嵩從80歲起每年在紫牡丹花下連續祝壽30年,活到109歲。
  明清以來記載如臯壽星的史料,主要是如臯縣志。如臯名姓氏傢譜或宗譜,欽準所印如臯鄉土志(光緒31年奏本奉旨所印)等。
  今天的中國長壽之鄉——如臯,是歷史長壽現象的延續和繁衍。
  《如臯縣志》不僅記載了數以千計長壽老人的姓名、年齡,還記載了長壽老人的家庭成員、本人簡歷以及個性特點等豐富史料。這些史料對於我們瞭解長壽歷史、品讀長壽文化、解釋長壽現象有着重要的研究價值。這些史料是如臯歷史文化的珍貴遺産,也是中國長壽歷史文化寶庫中的瑰寶。
  如臯長壽現象不僅見諸歷史上的文字記載,如臯街巷、橋梁等建築物的命名也記錄了百歲老人的蹤跡。如臯有百歲坊6處、百歲莊1處、百歲橋3座、百歲井2口、百歲巷1處,有記長壽、祈長壽、寓意長壽的壽山、寺庵6處。
  二、如臯長壽現象引起國內外關註
  如臯長壽現象,早就引起海內外媒體關註。自1997年中央電視臺一、二、四套節目播放如臯十位百歲老人齊赴《千歲宴》後,加拿大《環球時報》、德國《世界報》等海外媒體先後來如臯采訪。其中陳邦英老人在香港回歸前夕,親手製作100衹香袋寄贈香港兒童,特首董建華專函致谢,一時傳為佳話。1998年春節前,十位百歲壽星製作了“拜年賀卡”,藉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嚮全國人民拜年,一度被國內外媒體廣泛傳播,引起國內老齡問題專傢的重視。中國老齡科研中心來如臯對50位百歲壽星進行健康調查,專傢們認為如臯地處平原地帶,和我國大多數東部地區及部分中西部地區情況相近,對如臯長壽現象的研究,有可資藉鑒作用。同年11月,香港《明報》根據國傢人口普查資料統計結果報道,江蘇如臯已與廣西巴馬、湖北鐘祥、四川樂山、新疆剋依、遼寧興隆同列為全國六大長壽之鄉。中國社科院劉岱嶽教授緻函該市,通報這一信息,如臯人如大夢初覺。平時他們衹知道如臯長壽老人多,並不知道自己在全國長壽地區中所處的地位。如臯市委、市政府認為長壽現象是如臯人值得驕傲的事情,表明如臯經濟、社會環境優越,應充分關註和挖掘這一資源,適時地嚮世人發出了“世界長壽養生福地”這一城市名片,更加引起了世人的關註和回應。張文範、鄔滄萍、曾毅等一批國內知名專傢相繼來如臯作考察研究。
  2002年10月首屆“如臯·中國長壽文化節”成功舉辦,嚮世人充分地展示了長壽養生福地的迷人風采。105位百歲及高壽老人同赴“太平盛世萬歲宴”,把長壽係列文化活動推嚮高潮,開創了中國歷史上前無古人的先例。
  2003年中央電視臺《夕陽紅》欄目組多次進駐如臯實地拍攝如臯長壽老人生活花絮和長壽文化活動,作為《夕陽紅》開播10周年特別節目《今又重陽》的主背景和重頭戲,讓世人分享如臯長壽文化的樂趣,感悟如臯長壽現象的真諦。
  三、影響如臯人長壽的因素
  為探索如臯成為長壽地區的原因,2002年6月在該市四套班子的關心、支持下,“如臯市長壽研究會”成立了。長壽研究會成立兩年來,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圍繞産生如臯長壽現象的相關因素,組織力量開展了調研活動,取得了一些成果,兩年來的實踐,他們有這樣的兩點認識:
  1、如臯長壽現象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有一個歷史發展的過程。最早記錄如臯壽星的資料,可以追溯到三國時代,距今已有1750多年。今天的百歲老人出身於上個世紀初前後,經歷了一百多年的滄桑,分析他(她)們的長壽奧妙時,必須把他(她)們放到百年歷史長河中去考察。因此解讀如臯長壽現象必須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既要考慮現實的因素,又要考慮歷史的因素。
  2、如臯地處江海平原地區,自然地理環境和社會經濟活動不具有封閉式的條件,因此形成如臯長壽現象的原因不可能是單一因素所能解釋的,顯然是多種因素疊加的結果,有自然的,也有人文的,更有長壽老人的自身原因。
  經過兩年多的調研,他們也初步認為影響如臯長壽現象的因素,有這樣幾個:
  (一)自然環境因素:
  1、氣溫溫和,舒適宜人。
  如臯地處北緯32°00′—32°30′,屬北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常年平均氣溫14.7℃,最熱的7月份平均氣溫27 .1℃,近40年中最低溫度低於零下10℃的衹有7天,大於35℃的平均每年僅有5.4天,可見,如臯氣溫溫和,有利於人體生理機能正常發揮。
  2、雨水充沛,濕度適中。
  如臯常年降水量1056.8毫米左右,平均降水日數119.4天,大於50毫米的暴雨日數僅3.2天,常年平均相對濕度80%,舒適宜人,人們感覺心情開朗,精力充沛。
  3、空氣清新,緑色滿園。
  由於如臯氣候條件優越,境內林木茂盛,緑色植被常年覆蓋,至今境內有1500年的銀杏樹,850年的柏樹,800多年的松樹,300年的羅漢鬆、黃楊,300多年的五針鬆等,這些充滿生機的“活化石”展示出如臯深厚的文化底藴。自古以來,如臯人重視環境緑化、庭院室內盆景擺製,有中國花木盆景之都美稱。如臯普通農傢都是“前有大樹,後有大竹,中間纔是堂屋”,把擁有林木多少看成是財富的象徵,自古就有“人窮露肉,村窮露屋”的說法。如臯大地充滿生機,滿園緑色,美化了環境,陶冶了心情,淨化了空氣,增加了負離子的含量,對人的身體、心理都是一大享受。
  4、河汊縱橫,水質優良。
  如臯境內水網密集,河汊縱橫且與長江貫通,飲用水源豐富,水質優良。如臯人喝茶喜歡飲用“天水”,還愛用霍香、薄荷、牛舌頭草(學名車前子)代茶葉,衝泡消夏,這些中藥有去暑、健胃等保健功能。現在水井在農村還有,但城市已普遍飲用自來水,農村正在實施“清泉”工程,推廣普及飲用自來水。根據歷年來飲用水源調查資料表明,如臯飲用水源達標率為98.5%。所有化學指標一直保持Ⅰ—Ⅱ級標準內,人體所需的鐵、錳、鋅、硒等微量元素豐富,錳、鐵有微量超標。據文獻資料,錳在人體內有趨脂作用,有抗癌、抗衰老作用,適量的高錳對人體健康是有利的。
  5、土壤資源多樣,物産豐富。
  如臯土壤主要來源為長江衝積物,且受淮河衝積物的影響,使如臯土壤母質的礦物構成比較復雜,為土壤元素組成的多樣性奠定了基礎。復雜的土壤資源形成了如臯市豐富的種植基礎資源,為如臯市植物資源的多樣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如臯除了盛産稻米、麥類、玉米、豆類、薯類、花生等外,有許多久負盛名的土特産:如“如臯蘿蔔條”、“如臯黃酒”、“如臯火腿”、“如臯香腸”、“如臯肉鬆”、“白蒲茶幹”、“林梓潮糕”等。
  (二)社會人文因素
  如臯人長壽除了自然環境因素外,還有社會人文因素:
  1、如臯民風淳厚,敬老愛老成風。據明朝嘉靖39年(1569年)出版的《如臯縣志·風俗》,稱如臯人“其性馴柔,其俗質實。民畏法而恥罪,士讀書而循理。徵科易集,訟獄稀簡。……冠、昏、喪、祭,習尚俗禮,多儉約之風。”畏法恥罪,讀書循理,訟獄稀簡,生活儉約,這是當時如臯淳樸民風的真實寫照。1933年《江蘇省志稿》中說:全省民風普查,如臯被定為“淳厚”。“孝道”是華夏倫理道德的精華,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敬老愛老的風尚在如臯代代相傳。“傢有一老,如有一寶”,如同是如臯的鄉規民約。子女不把老人看成是纍贅,而當成家庭的榮耀,傢有高壽長者,子女在社會上就受到人們的尊重,這為老人們的健康長壽提供了最佳的社會環境。
  2002年10月,市委、市政府又出臺了尊老、敬老、養老、助老、愛老“八個一”的惠老工程,即:一項長壽補貼,年滿100歲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享受長壽補貼80元;一瓶牛奶,年滿95歲以上老人每人每天免費供應一瓶牛奶;一次體檢,90歲以上老人每人每年體檢一次,100歲以上老人由市政府組織醫務人員登門服務,90歲至99歲的老人由鎮政府組織體檢;一次慰問,市領導每年對百歲老人進行一次慰問;一次祝壽,對年滿百歲的老人政府當年贈送一臺彩電;一次褒奬,每年對有85歲以上老人的家庭開展尊老敬老模範家庭評比活動,由政府給予褒奬,以進一步促進老年人生活質量的提高。
  2、溫暖家庭,益壽延年。
  家庭應該是幸福和溫馨的港灣,這對一般人是如此,對長壽老人更是如此。據調查,有94.1% 的如臯百歲老人與子女、孫子女、重孫子女等生活在一起。有的老人沒有兒子,那麽女兒女婿就承擔起養老責任;有的兒子、女兒已經去世,孫子、外孫承擔起責任;有的則由侄子、侄女負責。應當說,大多數人長壽老人能獲得高壽,其後代確實是功不可沒。他們對老人經濟上給予支持,物質上給予保障,生活上給予照料,精神上給予慰藉。四代或五代同堂,兒孫繞膝,尊老愛幼,這正是如臯的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也是老人能夠健康長壽的重要因素。所謂“和睦家庭幸福多,幸福家庭長壽多”說的正是這個道理。
  (三)長壽老人的自身因素。
  2002年,如臯曾對全市119位百歲壽星做過一次問捲調查。調查內容包括個人簡史、生活習慣、飲食、配偶、子女、長輩、兄妹、健康史等9大項82小項。調查結果顯示如臯百歲壽星中有十多十少;
  女性多(85%),男性少(15%)
  經常喝酒的多(66.2%),吸煙的少(77%從不抽煙)。
  文盲半盲的多(86.6%),高知識階層的少(1人)
  從事體力勞動的多,腦力勞動的少
  百歲女壽星中生育子女的多(平均生育5.56個)
  未曾生育的人少(7.3%)
  兄弟姐妹中頭胎長壽的多(40.5%)
  胎次後的長壽概率小(二胎生30.4%,三胎生13.9%,四胎生7.6%,五胎生7.6%)
  睡眠質量高的多(90%),失眠的少(2.5%)
  飲食粗細搭配的多74%,偏食的少
  未得過傳染病的多(90%),得過傳染病的少(2.3%)
  百歲老人出生於上個世紀初前後,近百年來,他(她)們也曾經歷過饑荒、戰爭和人為折騰,蒙受過災難的折磨,他(她)們頑強地生存下來,沒有刻意去追求長壽,卻壽登人瑞。他們認為除了社會、自然等客觀因素外,也有他(她)們自身的因素,跟他(她)們的遺傳基因肯定有某種聯繫,跟他(她)們的生活習慣有密切關係。
  從上述的調查結果看,百歲老人生活習慣也是多種多樣的,很難一概而論,但有兩點是共同的。
  一是粗茶淡飯。百歲老人飲食習慣以素為主,拒絶大魚大肉、大吃大喝。如臯民謠說:“魚生火,肉生痰,豆腐青菜保平安”。飲食方式一般是一天一幹兩稀,主食除大米、面粉外,還兼有玉米、麥類、薯類等雜糧,這種粗細搭配的食物結構為如臯人獲得了多樣易於吸收的營養物質,如臯俗語說得好“糝兒粥米打底,吃了能活90幾。”
  二是心態平和。在被調查的百歲老人中,絶大多數對生活、對周圍環境的人與事、對自己的評價,總是體現一種與人為善的豁達胸懷。除因耳聾、反應遲鈍等原因,有一部分老人很少用語言表達感情外,情緒低落者極少。調查顯示,百歲老人性格開朗,對待人間是非能夠放得下、想得開,淡泊人生,與世無爭,經常保持坦蕩豁達的精神境界。他們的性情較為溫和,無論在家庭還是鄰里關係都比較融洽。古人云:“心不老,則人難老”。看來“心不老”確實是百歲壽星們贏得健康長壽的經驗之談。
風土人情 Customs
  如臯的民歌民謠,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和鄉土氣息,它以內容豐富、麯調優美而聞名全國,其中《趟子燈》、《花擔》、《倒花籃》、《蓮湘》等編入了《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江蘇分捲);《看花燈》被收入了《中國民歌集成》,並先後被上海電視臺、江蘇電視臺播放。如臯民歌的種類有號子、小調、風俗歌、兒歌等,現已搜集到數百首,今錄民歌、民謠各一首於此。
  看花燈(民歌)
  [如臯探妹]
  合:正月裏來是新春,我和哥哥/妹妹哎去看花燈。
  男:人來又人往啊,我的妹子哎,
  你我快快地行啊,去晏了看不成。
  女:妹妹我聽開了聲,叫一聲我的哥哥(音gai)聽分明,不是妹妹腳步子慢啊,我的哥哥,
  處處人擠人啊,腳頭踢腳跟啊。
  合:這邊一行舞竜燈,翻上翻下如騰雲。
  男:看燈要當心啊,妹子,
  不能夠癡眼瞪,擠散沒處尋(音qin)。
  合:一燈過去又一燈,百樣花燈繞眼睛。
  女:我把你拉緊啊,哥哥,不離你的身,哥哥你放心。
  合:六角燈上豐收景,團團飛轉是走馬燈。
  女:孔雀未開屏,我的哥哥,鯉魚跳竜門,看得多開心。
  合:百花叢中是蝴蝶燈,出水芙蓉是荷花燈。
  男:滿地跑的是兔子燈啊,我的妹子,你可看得清,還有鴛鴦燈。
  合:妹妹一聽笑出聲。
  女:哥哥你說話笑煞人,不是鴛鴦燈啊,我的個哥哥,你的心裏話,不說我知情。
  合:哥哥一聽難為情,臉上紅到耳朵根。
  男:說句心裏話呀,我的個妹子,多少聰明人啊,數你頂聰明。
  合:妹妹一聽不開聲,心裏的話兒難出唇。
  女:主意早拿定啊,我的個哥哥,請你放寬心啊,你是我心上人。
  三十六行 (民謠)
  一耕二讀三打鐵, 四五航船磨豆腐,
  六木七竹八雕花, 九紡十織織布郎,
  十一裁縫做衣裳, 十二是個修鍋匠,
  十三賣雜貸, 十四打磨工,
  十五皮匠鞋子上, 十六拉鋸木匠苦,
  十七和尚做外場, 十八尼姑清彈唱,
  十九道士唱鳳凰, 二十僮子數的土地堂,
  廿一叮當算命的, 廿二相面看眼光,
  廿三打卦穿長衫, 廿四漁鼓道情唱,
  廿五樵夫在山上; 廿六郎中賣假藥,
  廿七興樂把戲唱, 廿八打拳強身體,
  廿九做百戲的武藝強, 三十下雨出門去修傘,
  卅一天晴出門磨剪刀, 卅二最髒修屋的,
  卅三挑的八根係, 卅四重喪花轎行,
  卅五是個剃頭匠, 最後一行看牛郎。
  上行下行三十行, 行行總出狀元郎,
  若問看牛哪一個? 就是皇帝朱洪武。
歷史名人 Historical figures
  三國軍事傢呂岱
  呂岱(公元160-256年),字定公,東漢海陵如臯人,三國時是吳國一位開疆拓土的高壽名將。他初為郡縣小吏,漢末避亂南渡,投效孫權帳下,先任吳丞,後升余姚長。在余姚,他召募了千餘壯士,編練成一支勁旅。公元211年, 他憑藉這支部隊,鎮壓了會稽、東冶等五縣冶鐵工人起義,被封為昭信中郎將。從此開如了他南徵北討、開疆拓土的戎馬生涯,為吳國的安邦興業立下了赫赫戰功。公元215年, 呂岱率兵配合呂蒙奪取了蜀國的長沙等三郡,接着又同魯肅聯兵鎮壓了勾結關羽的吳碭和袁竜,被孫權任命為廬陵太守。
  隨着吳國對兩廣地區的開拓, 公元226年交趾太守土燮死,孫權接受交州刺史呂岱的建議,把合浦以北劃為廣州,呂岱為刺史;交趾以南為交州,戴良為刺史。但士燮的兒子士徽一面自署交趾太守,一面“發兵拒良”。對此,呂岱力排衆議,親率3000水軍“晨夜浮海”,突然兵臨交趾城下,迫使士徽束手就擒,避免了割據。接着,他率軍平定了九真(今越南清化、河靜二省及義安省東部地區),派遣朱應和康泰出使南海諸國,“南宣國化”。朱應和康泰經歷及傳聞的有一百多個國傢,大概就是今天越南的中部、柬埔寨和南洋群島一帶。史載“扶南、林邑……諸王各遣使奉貢”,從此開始了中國和南海諸國的正式往來。呂岱的這舉措,在我國歷史上可與東漢時期班超遣使訪問西亞各國一事相媲美。 公元231-238年, 潘瀎病故。呂岱接替了他的職務,與陸遜並駐武昌。不久,廖式殺臨賀太守嚴綱,舉兵叛亂,兵圍零陵、桂陽諸城,交州、蒼梧、鬱林諸郡震動。他再次奉命徵討,經過一年的作戰,鎮壓了這場叛亂,然後回師武昌。這時他已是80歲的老人。張承在信中,把他比喻為周朝初年的周公旦。孫亮繼位後,呂岱官至大司馬。
  東漢末年, 曹操強令濱江郡縣徙民,海陵縣遂成隙地。公元242年,呂岱奏請獲準招撫鄉民回歸,重建海陵縣,“澤被桑梓”。
  呂岱知人善用,聞過則喜。吳郡徐原“慷慨有纔志”,他嚮朝廷推薦,徐原後官至侍御史。呂岱偶有過錯,徐原不僅當面指出,甚至還當衆評論。在人偷偷地告訴他,他感慨地說:“這就是我器重徐原的原因啊!”
  呂岱廉潔奉公,他初任交州刺史時,歷年未能瞻顧傢用,妻兒貧乏。孫權知道後,以此為典型, 教育群臣。公元256年,呂岱病故,終年96歲。他的兒子遵照遺囑,以“素棺、疏巾”葬於高陽蕩(今如臯林梓鎮北)。
  北宋教育學家鬍媛
  鬍瑗(生卒不詳)字翼之,北宋初學者,教育傢。宋泰州海陵(今江蘇泰縣)人,世居陝西安定堡,世稱安定先生。曾與孫復、石介講學泰山,十年不歸,得傢書見有“平安”二字,不拆閱即投澗中。現五賢祠舊址東有“鬍安定先生投書處”刻石,稱投書澗。後執教太學,四方之士來學者,學捨競不能容。以太常博士致仕。著有《論語說》、《周易口義》、《景佑樂儀》等書。與孫復、石介並稱“宋初三先生”。泰山五賢之一。
  開創宋代理學的先聲,曾提出"緻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學校"的主張,並且把講學分經義和治事兩齋,嚴立學規,以身示範。
  明末文學家冒闢疆
  冒襄(公元1611-1693年) ,字闢疆,號巢民,一號樸庵,又號樸巢,私謚潛孝先生,明末清初的文學家。他出生在如臯城一個世代仕宦之傢,幼年隨祖父在任所讀書,14歲就刊刻詩集《香儷園偶存》,文苑巨擘董其昌把他比作初唐的王勃,期望他“點綴盛明一代詩文之景運”。
  撰《巢民詩集》8,《文集》6,《影梅庵憶語》1捲,另輯《同人集》12册。
  附《清史稿》 列傳二百八十八冒襄傳:
  冒襄,字闢疆,別號巢民,如臯人。父起宗,明副使。襄十歲能詩,董其昌為作序。崇禎壬午副榜貢生,當授推官,會亂作,遂不出。與桐城方以智、宜興陳貞慧、商丘侯方域,並稱“四公子”。襄少年負盛氣,纔特高,尤能傾動人。
  嘗置酒桃葉渡,會六君子諸孤,一時名士鹹集。酒酣,輒發狂悲歌,訾詈懷寧阮大鋮,大鋮故奄黨也。時金陵歌舞諸部,以懷寧為冠,歌詞皆出大鋮。大鋮欲自結諸社人,令歌者來,襄與客且駡且稱善,大鋮聞之益恨。甲申黨獄興,襄賴救 僅免。傢故有園池亭館之勝,歸益喜客,招致無虛日,傢自此中落,怡然不悔也。
  襄既隱居不出,名益盛。督撫以監軍薦,御史以人才薦,皆以親老辭。康熙中,復以山林隱逸及博學鴻詞薦,亦不就。著述甚富,行世者,有先世前徽錄,六十年師友詩文同人集,樸巢詩文集,水繪園詩文集。書法絶妙,喜作擘<白大>字,人皆藏弆珍之。康熙三十二年,卒,年八十有三。私謚潛孝先生。
  清初戲劇理論傢李漁
  李漁( 1611 ~ 1680 ),原名仙侶,字謫凡,號天徒,中年改名李漁,字笠鴻,號笠翁,明末清初著名戲麯傢。江蘇如臯人,祖籍浙江蘭溪。李漁出生時,由於其祖輩在如臯創業已久,此時 “ 傢素饒,其園亭羅綺甲邑內 ” ,故他一出生就享受了富足生活。其後由於在科舉中失利,使肩負以仕途騰達為家庭光耀門戶重任的李漁放棄了這一追求,毅然改走 “ 人間大隱 ” 之道。康熙五年( 1666 )和康熙六年( 1667 )先後獲得喬、王二姬,李漁在對其進行細心調教後組建了以二姬為臺柱的家庭戲班,常年巡回於各地為達官貴人作娛情之樂,收入頗豐,這也是李漁一生中生活得最得意的一個階段,同時也是李漁文學創作中最豐産的一個時期,《閑情偶寄》一書就是在這一段內完成並付梓的。 1672 、 1673 年,隨着喬、王二姬的先後離世,支撐李漁富足生活的家庭戲班也土崩瓦解了,李漁的生活從此轉入了捉襟見肘的睏頓之中,經常靠舉貸度日, 1680 年,古稀之年的李漁於貧病交加中泯然於世。
英文解釋
  1. n.:  Rugao City
近義詞
如臯
相關詞
江蘇地理鄉鎮行政區劃江蘇省教育如臯中學全國示範性高中
????業公司????業國企????務管理局行政村
包含詞
如臯市中醫院如臯市絲織廠如臯市種豬場
如臯市農科所如臯市良種場如臯市蠶種場
如臯市針織廠如臯市安定小學如臯市第一中學
如臯市博愛醫院如臯市人民醫院如臯市塵潔醫院
如臯市丁堰小學如臯市丁堰中學如臯市石莊中學
如臯市薛窯中學如臯市城西中學如臯市新華書店
如臯市江濱醫院如臯市東方賓館如臯市羊毛衫廠
如臯市服裝總廠如臯市????務管理局如臯市經濟開發區
如臯市工藝服裝廠如臯市丁堰服裝廠如臯市絲綢紮綉廠
如臯市白蒲絲織廠如臯市皮毛服裝廠如臯市臯南服裝廠
如臯市服裝輔料廠如臯市興凌絲織廠如臯市宏壩絲織廠
如臯市建設絲織廠如臯市磨頭絲織廠如臯市兔羊毛衫廠
如臯市福興針織廠如臯市櫻花印染廠如臯市第二印染廠
如臯市鞠橋棉紡廠如臯市丁堰紡織廠如臯市丁西針織廠
如臯市針織服裝廠如臯市針織染整廠如臯市婦幼保健所
如臯市衛生防疫站如臯市棉花原種場如臯市第二紡織廠
如臯市場北紡織廠如臯市丁埝紡織廠如臯市紡織品公司
如臯市東方旅行社如臯市棉麻總公司國營如臯市製藥廠
如臯市假日旅行社如臯市大明電子職中如臯市常青初級中學
如臯市行政服務中心如臯市絲毯藝術博物館如臯市雙語實驗小學
南通如臯市水繪園景區江蘇省如臯市江安高級中學如臯市農業職業教育中心校
如臯市華麗工藝品實業公司如臯市工藝編織總廠如臯市先鋒工藝品廠
如臯市通藝工藝品廠如臯市徐橋工藝品廠如臯市寶亮化妝品有限公司
如臯市第四人民醫院如臯市第三人民醫院如臯市精神病防治醫院
如臯市第二人民醫院如臯市白蒲中心衛生院如臯市奔月工藝品有限公司
如臯市工藝綉品總廠如臯市紅光針織手套廠如臯市振奚針織服裝廠
如臯市第二針織內衣廠如臯市虹宇針織絨廠如臯市白蒲針織服裝廠
如臯市通洋皮革製品廠如臯市華通絲綢印染廠如臯市華麗針織服裝廠
如臯市奚斜棉紡織廠如臯市中心沙水産養殖場如臯市九華水産養殖場
如臯市通光毛紡織廠如臯市紡織機械配件廠如臯市化工化纖總廠
如臯市紡織機械製造廠如臯市車馬湖紡織廠如臯市亞達羊毛衫廠
如臯市何莊復興服裝廠如臯市爾雅服裝綉品廠如臯市何莊服裝實業公司
如臯市紅木工藝品廠如臯市四美工藝服飾廠如臯市工藝絲毯總廠
如臯市楊華橋工藝綉品廠如臯市華藝工藝品廠如臯市東海工藝製品公司
如臯市馬塘紅木工藝雕刻廠如臯市奚斜工藝雕刻廠如臯市伊斯佩爾工藝品公司
如臯市圩岸校辦工藝品廠如臯市抽紗工藝品總廠如臯市勇敢鄧橋工藝綉品廠
如臯市順安工藝品有限公司如臯市天工工藝製品廠如臯市鶴鳴工藝品廠
如臯市場南鄉工藝品廠如臯市富竜羽絨製品廠如臯市金達羅鞋業有限公司
如臯市華通工藝絲毯廠如臯市飛達工藝品有限公司如臯市麽頭橋北工藝絲毯廠
如臯市宇鴻工藝品廠如臯市滬南工藝品聯營廠如臯市江峰羊毛衫廠
如臯市場南皮革製品廠如臯市福達皮革製品廠江蘇如臯市長城皮革製品廠
如臯市臯南皮革製品廠如臯市永利皮革製品廠如臯市瑞麟皮革製品廠
如臯市威德皮革製衣廠如臯市裘星皮革製品廠如臯市紅宇皮革有限公司
如臯市金牛皮革機械廠如臯市皮革製品有限公司如臯市鵲橋皮革製品廠
如臯市吳窯青鬆皮革廠如臯市同心皮革機械廠如臯市職工燈謎協會
江蘇省如臯市農藥廠江蘇省如臯市緑得豐農藥廠如臯市如城曹橋飯店
如臯市如臯劇場飯店如臯市如城群生飯店如臯市如城竜雲飯店
如臯市農技110信息化服務平臺如臯市天宇皮革製品有限公司如臯市正源皮革製品實業公司
如臯市中意皮革製品有限公司如臯市濟陸皮革製衣有限公司如臯市外貿榮華針織製衣有限公司
江蘇省如臯市劍鷹皮革有限公司如臯市紡織原料有限責任公司如臯市軍隊離休退休幹部休養所
如臯市日用工業品公司服裝城如臯市車馬湖鄉斜橋工藝品廠如臯市萬得工藝服飾品有限公司
如臯市如城環城工藝服裝刺綉廠江蘇省如臯市蘇北紡織器材供銷公司如臯市興華紡織有限責任公司
分類詳情
張開如臯方言張開丁埝鎮張開如城鎮張開柴灣鎮張開白蒲鎮
張開磨頭鎮張開臯南鎮張開黃市鎮張開桃園鎮張開石莊鎮
張開林梓鎮張開下原鎮張開高明鎮張開如臯市經濟開發區張開長巷
張開九華鎮張開雪岸鎮張開東陳鎮張開郭園鎮張開長江鎮
張開吳窯鎮張開江安鎮張開常青鎮張開搬經鎮張開袁橋鎮
張開棉花原種場張開夏堡鎮文昌路中山路解放路
萬壽路濱河路如臯港開發區三官鬍瑗
冒襄百花苑惠民路丹桂園新世紀廣場
董小宛吳天明白蒲茶幹潮糕林梓潮糕
通揚運河冒闢疆衹此一傢佘莊幸福新村
紫薇園東方花園壩橋桃源路青雲路
仙鶴新村雉水躍進路福壽路仁壽路
更多結果...
如臯花木大世界東方大壽星園定慧禪寺
長青沙島如臯月亮湖白蒲法寶禪寺
九華地藏寺水繪園(人民公園,博物館)
白蒲中學如臯中學建設中學磨頭中學
安定小學搬經中學丁埝中學二案中學
老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