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級市 : 中國 >江蘇 >蘇州 > 張傢港市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張傢港市旅遊投訴電話:蘇州市旅遊投訴電話:0512-65223377傳真:0512-65301101;江蘇省旅遊投訴電話:025-83418185;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張傢港市最佳旅遊時間:全境地勢平坦,河流縱橫,屬北亞熱帶南部濕潤性氣候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水充沛,資源衆多,環境優美,是典型的江南"魚米之鄉"。適合全年旅遊。張傢港市美食:特色小吃:
  拖爐餅是楊捨、塘橋兩地的著名傳統風味小吃。該餅歷史悠久,距今已有150多年,製作工藝獨特,烘烤時需用兩衹爐,下面一隻為底爐(平底),上面一隻為頂爐(尖頂,呈錐狀),烘烤時二衹爐同時加熱吻合,並以頂爐的熱量將餅吊熟,大有頂爐拖底爐之勢,故稱拖爐餅。拖爐餅采用上等白麵粉、白糖、淨板油(加工過的生豬油)、薺菜、芝麻、桂花等為原輔料。口味油而不膩,甜而不粘,清香可口。集酥、甜、脆、鬆、香於一體,外形飽滿,色澤金黃,酥層清晰。
  高莊豆腐幹鳳凰高莊豆腐幹始於清鹹豐年間,已有100多年的歷史,製作精細獨特,價廉物美。清末民初,已暢銷常熟、江陰、無錫等地。高莊豆腐幹有厚型、薄型兩種,呈絳色,質地細實,五香佐料滲透入味,閑吃或作下酒菜,均屬佳品。張傢港市購物:特産:
  高峰鹿液茶産於金港鎮高峰村長山一帶。長山位於長江邊,江霧迷漫,空氣清新,氣候濕潤,是金港鎮高峰村茶場所在地。所産茶葉具有氣香色清的天然品質。高峰茶分春秋兩季采摘,以𠔌雨前為最好。村裏辦有茶廠,自己焙炒。製成的高峰鹿液茶,條索緊結,色澤嫩緑,帶有清香,用水衝泡,碧色誘人,味感鮮醇,有生津止渴、解乏提神的作用。曾在江蘇省品茶會上獲第一名。
  鳳凰水密桃風景秀麗的鳳凰山和鷙山山麓,是著名的鳳凰水密桃主要産地。鳳凰水密桃是在1952年引進無錫水密桃的基礎上,經長期選育而成的優良品種。皮色有淡黃,有乳白,有微紅,具有果大、肉嫩、鮮甜、多汁、果皮易剝等特點。鳳凰水密桃有白鳳、白花、黃皮、小青等主栽品種。遠銷蘇州、南京、上海等地。
  香梗芋是張傢港傳統土産,分佈在沿江一帶。清乾隆年間就開始種植,距今已有200多年歷史。香梗芋又名“香酥芋”,葉柄粗長,呈紅、緑或紫色,葉片緑中帶微紫,球莖扁圓型,每株有9~10個,芋頂呈紅色,畝産2500公斤左右。香梗芋供食用,亦可藥用,葉柄是很好的飼料。球莖肉質鬆軟,吃口香酥,營養豐富。據測定:球莖的澱粉含量占10%~20%,蛋白質含量占1%~2.5%,高於其他芋類。每當中秋佳節,民間以香梗芋煮糖燒芋頭,香甜適口,為應節食品。
  鳳凰稻是張傢港鳳凰山附近長期培育成的優良粳稻,𠔌粒基部有雙翼(護穎),似鳳凰展翅,故名鳳凰稻。清代《常昭合志》中列為著名物産,鳳凰稻碾成的米,色潔白如珍珠,煮飯燒粥,性粘膩,香軟適口,為粳米中的上品,載譽江南。
  血糯又名“嘔血糯”,又稱“紅蓮糯”,是一種名貴的糯稻,其米,清代列為“禦米”。境內金村、鳳凰、西張一帶均有種植。清《常昭合志.物産志》載:“血糯,亦名紅蓮糯,宜粥”。金鶴羽中撰《金村小志》中說:“糯米之佳者曰‘落霜青’,曰‘紅蓮糯’,江陰人亦來購取,雲:唯産金村者為佳。”
  張傢港市交通:境內有長江沿綫得天獨厚的天然國際商港--張傢港港。張傢港港深水貼岸、不凍不淤、安全避風、可常年作業。現有萬噸級以上泊位33個,年吞吐量超4000萬噸,已開通23條國際航綫,每月40多個國際航班,同世界上140多個國傢和地區有貨運往來。張傢港市住宿:全市有五星級賓館2傢,四星級賓館3傢,三星級賓館6傢。
  區號:0512
  郵政編碼:215600
  位置:江蘇省張傢港市位於中國沿海和長江兩大經濟開發帶交匯處,是長江下遊南岸新興的中等港口工業城市。東靠上海、南接蘇州、西鄰無錫、北峙南通。
  面積:999平方公裏
  人口:85萬
  
  張傢港市位於長江下遊南岸。東靠上海,南接蘇州,西連無錫,北望南通,是沿海和長江兩大經濟開發帶交匯處的新興港口工業城市。
  張傢港地形北寬南窄,呈三角形。古長江岸綫把境內陸地分為南北兩部分,南部屬老長江三角洲的古代沙嘴區,散落着零星山丘;北部屬新長江三角洲,由數十個沙洲積漲連接而成。張傢港全境地勢平坦,河港縱橫,有大小河道6033條,總長4477.3公裏,平均每平方公裏陸地有河道5.71公裏,是典型的江南水鄉。
  張傢港市歷史悠久,水資源豐富,境內礦産資源主要有石英砂岩、磚瓦粘土、礦泉水、煤炭、天然氣等,其中石英砂岩儲量6000萬噸,已探明的天然飲用礦泉水資源儲量約為8000萬噸。
  境內野生動物資源豐富,有百餘科近500個品種,廣泛分佈在田間、山丘、河邊、灘地,可用於農、牧、漁業生産和手工編織及治療疾病。
  港城大道、沙洲路、國泰路、步行街等道路均穿繞在緑色之中。世紀廣場、暨陽湖公園、張傢港公園、沙洲公園等遊樂場所吸引着一批又一批中外遊客,雙山島旅遊度假區開發快速推進,建成了全國首傢江島型水上高爾夫球場。全市有五星級賓館2傢,四星級賓館3傢,三星級賓館6傢。全市商貿服務業繁榮,2003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3.7億元,信息、交通、金融業發達。
城市概況 City Overview
  張傢港市地處北緯31°43′12″~32°02′,東經120°21′57″~120°52′,張傢港市ID號:320582,位於長江下遊南岸,江蘇省東南部,北濱長江,與南通、如臯、靖江相望;南近太湖,與無錫、蘇州相鄰;東連常熟、太倉,距上海98公裏;西接江陰、常州,距南京200公裏,是沿海和長江兩大經濟開發帶交匯處的新興港口工業城市。
  張傢港市在全國縣城經濟百強縣(市)中列 第三位,先後榮獲了 “國傢第一批衛生城市”、“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全國生態市”、“雙擁模範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際花園城市”、“全國文明城市”等90多項國傢級、100多項省級榮譽稱號。
  2006年,率先建成首批“國傢生態市”,高標準通過“國傢節水型城市”考核,榮獲“中國人居環境奬”和“中國城市管理進步奬”。 2008年獲得聯合國人居奬。
  張傢港市歷史久遠,擁有10處新石器時代遺址,時間分佈在距今2500年至8000年之間,其中南沙東山村遺址的出土文物是長江下遊最早的古文化遺址。商末屬勾吳之地,晉代設暨陽縣,縣治即今楊捨鎮。
  1962年,從常熟和江陰各劃出數個公社,建立沙洲縣,1986年9月,國務院批準撤銷沙洲縣,設立張傢港市,現下轄8個鎮和常陰沙管理區。全市總面積998.48平方公裏,其中,陸地面積785.55平方公裏。西北部有江中小島雙山沙,面積18平方公裏。境內有沿江岸綫71.78公裏,其中不凍不淤的深水岸綫有33.7公裏;大小河道8073條,總長4074.3公裏。依托優越的沿江岸綫,建有國際貿易商港張傢港港、全國唯一的內河港型保稅區江蘇省張傢港保稅區和占地1.53平方公裏的張傢港保稅物流園區。
  至2006年末,張傢港市總戶籍人口87.9萬人,外來暫住人口46萬人。地方特産有並譽為“長江三鮮”的鰣魚、刀魚、河豚;始於清鹹豐年間鳳凰高莊豆腐幹;曾被列為貢品、馳名大江南北的鹿苑雞以及鳳凰水蜜桃、高峰鹿液茶、弄裏芹菜、拖爐餅等。改革開放以來,張傢港人民弘揚“團结拼搏、負重奮進、自加壓力、敢於爭先”的張傢港精神,開拓創新,奮發進取,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
  2006年,張傢港市實現地區生産總值841.62億元(這個數字在2008年達到了1250億元),比上年增長18.5%。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12.48億元,第二産業增加值542.54億元,第三産業增加值286.60億元,三次産業比例為1.48:64.47:34.05。按戶籍人口計算,全市人均生産總值9.57萬元,折合1.22萬美元。全年財政總收入136.89億元,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61.09億元,比上年增長26.3%,在全省繼續名列第二。全市工業主要以冶金、紡織、化工、糧油食品為支柱行業,2006年完成工業産品銷售收入2480.1億元,實現工業利稅總額166.89億元,利潤105.34億元,其中十大企業集團和50傢骨幹企業銷售收入、利稅、利潤總額分別占全市的67%、72%和69%。江蘇沙鋼集團銷售收入超過500億元,永鋼集團、華芳集團、江蘇國泰國際集團、東海糧油工業(張傢港)有限公司4傢企業營業收入超過100億元。張傢港港完成貨物吞吐量1.2億噸,集裝箱運量45.6萬標箱,躋身億噸大港行列,成為全國首個貨物吞吐量超億噸的縣域口岸,2006年外貿進出口總額達到125.89億美元,其中出口54.87億美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8.5%和33.7%。擁有中國名牌産品11衹,國傢免檢産品25衹。
  至2007年末,戶籍總人口88.8萬人,外來暫住人口60萬人。地方特産有並譽為“長江三鮮”的鰣魚、刀魚、河豚;始於清鹹豐年間鳳凰高莊豆腐幹;曾被列為貢品、馳名大江南北的鹿苑雞以及鳳凰水蜜桃、高峰鹿液茶、弄裏芹菜、拖爐餅等。
  近年來,全市上下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與時俱進弘揚張傢港精神,開拓創新,奮發有為,實現了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健康發展。先後榮獲國傢衛生城市、國傢園林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全國生態市、中國人居環境奬等榮譽稱號。2008年,張傢港市實現地區生産總值1250億元,完成工業銷售收入3705億元,財政總收入253.8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425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1600元。在國傢統計局最新公佈的全國百強縣(市)社會經濟綜合發展指數排名中,張傢港市名列第三位。
  2006年,市科技局認真貫徹落實全國科技大會精神,以建設創新型城市為目標,以建立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嚮、産學研緊密結合的技術創新體係為突破口,圍繞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發展高新産業這一主綫,不斷強化科技管理,提高服務水平,科技工作得到強力推進,科技進步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推動作用日益顯現,有97衹項目列入蘇州以上科技計劃,爭取科技經費3879.5萬元,全年高新技術産業銷售收入達565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銷售收入比重23.07%,較上年度提高了2.07個百分點。
  江蘇省張傢港保稅區 是中國唯一的內河港型保稅區。保稅區利用海關保稅的獨特條件,國際貿易、保稅倉儲、出口加工三大功能得到充分發揮,區內化工、糧油、機電、紡織四大特色産業齊頭並進,已成為長江三角洲經濟圈各類優質資源的聚合地、新型産業的集中區和經濟增長的動力源,成為中國長江流域重要的投資載體,連接國 內市場和海外市場的重要橋梁。
  江蘇省張傢港保稅港區 我國目前唯一一個位於縣域口岸的保稅港區——張傢港保稅港區,2008年12月份正式獲得國務院批準設立。這是我國第十二個,也是江蘇省首個保稅港區。
  張傢港保稅港區規劃面積4.1平方公裏,分為碼頭作業區、加工區、倉儲區、集裝箱區、大宗散貨區等五大功能區域,具有包括倉儲物流,對外貿易,國際採購、分銷和配送,國際中轉,檢測和售後服務維修,商品展示,研發、加工、製造,港口作業等功能。張傢港保稅區管委會副主任徐仲高表示,張傢港保稅港區將全力打造四個中心:以大宗貨物為特色的國際散貨集散中心;以長江黃金水道為紐帶的流域航運中心;以國際採購為重點的國際分撥中心;以專業交易市場為主體的商品展銷中心。在保稅港區內,企業可享受便捷的進出境手續、優惠的稅收政策、寬鬆的貿易管製、簡化的業務手續等多方面待遇。
  江蘇省張傢港保稅物流園區 綜合保稅區的政策優勢和港口的區位優勢,具備國際中轉、國際分撥配送、國際採購、國際轉口貿易四大功能,是中國境內開放度最大、政策最優惠的特殊經濟區域。
  江蘇省張傢港經濟開發區 以發展機械、電子、紡織、化工、汽配、食品等行業為主,投資條件完備,各類設施配套。張傢港經濟開發區正日益成為張傢港市高新技術産業密集區、招商引資重要載體和發展中的新城區。
  江蘇揚子江國際化學工業園 是以精細化工為主要特色的化工園,規劃總面積13.8平方公裏,是張傢港保稅區的工業配套區,享受保稅區的有關優惠政策。位於園區內的化工品交易市場成交量占全國散化市場交易額的60%,名列全國23傢最具競爭力化工交易市場首位。
  江蘇揚子江國際冶金工業園 的産業定位是以沙鋼集團和張傢港浦項不銹鋼有限公司為核心,建成以黑色金屬、有色金屬、稀有金屬的冶煉、加工為主業,以機械製造、汽車配件、新型材料為延伸産業,正在建設中的冶金物流中心將為園區內企業提供優質便捷物流配套服務。
  張傢港市沿江經濟技術開發區 位於張傢港市北部沿長江一綫,開發區東西全長50公裏,南北寬約2公裏,是投資建辦碼頭倉儲、基礎工業和發展高産、優質、高效農業的理想場所,正逐步發展成為以石化、機械、建材、碼頭、倉儲、生態農業等為主體的臨江産業聚集地。
  開放型經濟
  改革開放以來,張傢港的經濟國際化進程日益加快。出口産品包括紡織、針織、絲綢、服裝、輕工、化醫、機械、電子等15大類500多個品種,貿易業務拓展到近百個國傢和地區。2004年全市實現進出口總額82.7億美元,其中出口28.4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61%和44.1%,預計2005年全市進出口總額將突破100億美元。
  江蘇國泰國際集團2004年完成進出口總額12.38億美元,其中出口9.5億美元,躋身中國外貿30強,中國500強企業第168位,出口額連續多年在江蘇省外貿企業中名列首位。
  目前,全市已纍计批辦三資企業超過1200傢,投資總額超過120億美元,註册外資近60億美元。美國陶氏、杜邦、雪佛竜菲利普斯,日本三菱、伊滕忠、旭化成,韓國浦項、WIA汽配,德國博澤、南方毛業,法國羅地亞、霞日、波坦等近50傢國際著名大公司前來投資興業,其中世界500強企業17傢。
  張傢港市非常註重對內開放工作。已有中糧集團、中國高新投資集團、北京三吉利能源、中集總公司、安徽海蠃水泥、銅都銅業、新疆屯河、上海港機等10多傢國傢大型企業和上市公司在該市投資興業。到目前為止,全市建辦利用外地資本項目1600多個,註册資本超過50億元。
  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升
  2006年,通過組織實施“310工程”(即十大科技攻關項目、十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十大專利産業化項目),企業自主創新水平進一步提升。全市共有53個項目列入省級以上工業科技計劃。其中,國傢創新基金項目3項,國傢重點新産品計劃4項,國傢火炬計劃17項,高新張銅的“稀土處理紫雜銅直接生産高性能銅合金管材及其産業化”和國泰華榮的“3000噸/年鋰離子動力電池電解液”兩個項目被列入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開發省高新技術産品66衹、省軟件産品9衹,貝爾機械等19傢企業進入省級高新技術企業行列,飛翔化工等3傢企業被認定為國傢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市前程軟件開發有限公司被認定為省軟件企業。有4項成果列入省級科技進步奬,12項成果列入蘇州市科技進步奬,獲奬數量及檔次均處蘇州各各市(縣)之首。
  2006年,張傢港市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通過了國傢科技部火炬中心專傢的評審,被正式認定為國傢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這標志着該市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在孵化服務、硬件設施、發展指標等方面都步入了國傢級創業中心的行列。
  張傢港職業教育中心被科技部列為國傢級星火學校,這是該市首個國傢級星火學校,為提高全市農村勞動力的素質、建設創新型城市提供有力支撐。
  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實現“零”的突破。沙鋼的“棒綫材産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板帶材産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飛翔化工的“江蘇省功能型精細化學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被列入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市科技局與東南大學、沙洲職業工學院合作共建的張傢港市光機電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成。
  産學研合作成效顯著
  2006年,市科技局以“三百”活動為抓手(即:組織百傢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對接;促成百傢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科技合作關係;組織百名專傢、教授港城企業考察活動),全力推進産學研合作。
  “三百”活動紮實開展,據不完全統計,去年,有170多傢高校、科研院所專傢教授來該市考察、交流,100多傢企業赴高校、科研院所對接、洽談,全市105傢企業與110傢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産學研合作關係。在紮實推進與清華大學産學研合作辦公室各項工作的同時,市科技局與浙江大學、東南大學等6所高校共建了産學研合作辦公室,全年新建合作項目75項,國泰華榮的“硫烴基烷氧基硅烷”和通力機電的“TL型電腦絎縫綉花機”等兩個項目被列入國傢科技興貿行動計劃,海獅集團的“GXZQ-15S係列石油溶劑幹洗機”作為蘇州市唯一的項目被列入省國際科技合作重點項目。
  專利申請大幅增長
  2006年,該市專利申請超2000件,實現大幅度增長,名列蘇州市各縣級市第一。市科技局組織17傢企業參加第三屆中國國際專利與名牌博覽會,榮獲最佳組團奬和最佳布展奬,有9傢企業的11衹專利榮獲第三屆中國國際專利與名牌博覽會金奬。
  2006年,該市有17個項目被列入蘇州市級以上農業科技項目,其中省級農業科技項目5個,國傢級2項。
  江蘇七洲的“防治蔬菜疫病和青枯病的芽孢桿菌製劑的研製和開發”被列入省農業高技術項目,使該市在承擔省農業高技術計劃上實現了“零”的突破;市三利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出口鮮切花標準化生産技術示範”列入蘇州市首批農業專項,引起省科技廳和國傢科技部的關註。
  種子培育、農作物設施栽培取得新進展,神園葡萄種子(5份120剋,5個品種)搭載“實踐八號”衛星遨遊太空15天,為培育更高産、優質、多抗的葡萄新品種打下了基礎,開創了我省種子飛天的先河。
  12月16日, 江蘇以及長江中下遊沿綫第一個保稅港區——張傢港保稅港區正式獲得國務院批準設立。這也是我國迄今第一個位於縣域口岸的保稅港區。
  <
概況 Overview
  郵編:215600 代碼:320582 區號:0512 拼音:Zhāng Jiā Gǎng Shì,Zhangjiagang Shi
  
  張傢港市位於江蘇省東南部、長江下遊南岸。地理坐標為北緯31°43′12〞-32°02′、東經120°21′57″-120°52′。北瀕長江,與南通、如臯、靖江相望;南近太湖,與無錫、蘇州相鄰;東連常熟、太倉;西接江陰、常州。總面積772平方千米。總人口88.78萬人(2006年底)。
  
  是江蘇省轄縣級市,由蘇州市代管。全市轄8個鎮:楊捨鎮、塘橋鎮、金港鎮、錦豐鎮、樂餘鎮、鳳凰鎮、南豐鎮、大新鎮;以及常陰沙農場。市政府駐楊捨鎮。
  
  地處長江三角州沿江平原。陸地東西最大直綫距離44.58千米,南北最大直綫距離33.71千米。北寬南窄,呈三角形。地勢西南嚮東北略有傾斜,境內最高峰香山海拔136.6米。屬北亞熱帶濕潤氣候,歷年平均氣溫15.4℃,歷年平均降水量1050.5毫米。
  
  交通以內河航道和公路為主,沿江高速、204國道以及338、228、340省道穿境而過,張傢港港位於市境西北部。景點有香山、鳳凰山風景旅遊區等,古跡有古黃泗浦,是唐鑒真和尚第六次東渡日本成功的啓航地。
  
  註:另一數據為總面積998.48平方千米,其中陸地面積785.55平方千米,占全市總面積78.67%,長江水域212.93平方千米,占21.33%。
行政區劃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張傢港市轄8個鎮:楊捨鎮、塘橋鎮、金港鎮、錦豐鎮、樂餘鎮、鳳凰鎮、南豐鎮、大新鎮;以及常陰沙農場。
歷史沿革 History
  商末,屬勾吳之地。春秋時期,屬吳國延陵郡。秦代,屬會稽郡。晉代,置暨陽縣,縣治楊捨鎮。梁代,在暨陽之墟建梁豐縣。唐以後,分屬常熟、江陰兩縣。清代至民國,常通港以北屬南通縣。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産黨曾一度在北部沿江地區建立沙洲縣,南部及常熟、江陰兩縣的邊界地區設立虞西縣。解放後,東部屬常熟縣,西部屬江陰縣。
  1957年11月29日,國務院批準設立沙洲縣,以江陰、常熟兩縣的各一部分行政區域為其行政區域。1961年12月1日成立。
  1986年9月16日,國務院批準撤銷沙洲縣,設立張傢港市。市人民政府駐楊捨鎮。
  1994年,張傢港市轄:港區鎮、楊捨鎮、塘橋鎮、妙橋鎮、港口鎮、鳳凰鎮、西張鎮、塘市鎮、樂餘鎮、 三興鎮、錦豐鎮、南豐鎮、兆豐鎮、東沙鎮、泗港鎮、東萊鎮、合興鎮、鹿苑鎮、乘航鎮、後塍鎮、南沙鎮、德積鎮、大新鎮、晨陽鎮、中興鎮、雙山鎮。
  2000年,張傢港市轄20個鎮。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市總人口957223人,其中:楊捨鎮 262749人、港區鎮 51816人、塘橋鎮 42814人、後塍鎮 33920人、東萊鎮 26038人、合興鎮 33302人、妙橋鎮 37514人、西張鎮 29931人、鳳凰鎮 23815人、港口鎮 26038人、鹿苑鎮 35793人、南沙鎮 36852人、德積鎮 35708人、大新鎮 31743人、晨陽鎮 29358人、樂餘鎮 42655人、錦豐鎮 39888人、三興鎮 35440人、南豐鎮 42046人、兆豐鎮 38496人、常陰沙農場 21307人。
  2002年12月27日,張政發[2002]第144號關於同意錦豐、合興鎮區劃變動的批復:按蘇州市人民政府蘇府復[2002]80號文批復,將合興鎮天豐村、福利村劃歸錦豐鎮管轄。行政區劃調後,錦豐鎮行政區劃面積37.97平方千米,人口4.05萬人,轄1個居委會、16個村委會;合興鎮行政區劃面積34.89平方千米,人口3.15萬人,轄1個居委會、19個村委會。
  2003年,撤銷三興鎮、東萊鎮,原三興鎮行政區域及原東萊鎮的定豐、合豐、交通3個村劃歸錦豐鎮管轄;原東萊鎮的東萊居委會及慶東、慶橋、東萊、壽興、西閘、二圩、永協、福前、烏沙、南橋、農聯、蔣東、黎明、徐豐等14個村劃歸楊捨鎮管轄;撤銷晨陽鎮,晨陽居委會和晨南、晨中、南新、金沙、晨新、新南、校興7個村劃歸楊捨鎮管轄;原晨陽鎮的晨北、竜潭、施傢、中山、晨豐5個村劃歸大新鎮管轄;港區、後塍、德積3個鎮及原晨陽鎮的長埭、晨西、新村、高科、晨陽5個村合併設立金港鎮,鎮政府駐港區長江中路28號;塘橋、妙橋、鹿苑3個鎮合併設立塘橋鎮,鎮政府駐塘橋南京西路16號;錦豐、合興兩鎮合併設立錦豐鎮,鎮政府駐錦豐錦花路3號;將樂餘、兆豐兩鎮合併設立樂餘鎮,鎮政府駐樂餘人民路12號;鳳凰、西張、港口3鎮合併設立鳳凰鎮,鎮政府駐西張金𠔌路1號。將樂餘鎮的東華、東勝、東紅3個村劃歸南豐鎮管轄。
  2003年3月17日,蘇府復(2003)18號關於調整張傢港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復:(1)撤銷三興鎮、東萊鎮,將原三興鎮所轄區域和東萊鎮的東萊鎮的定豐、合豐、交通等3個村劃歸錦豐鎮管轄。行政區劃調整後,錦豐鎮行政區域面積79.16平方千米,人口8.11萬人,轄2個居委會、39個村委會。2003年3月24日正式設立。(2)東萊鎮大部分區域歸併楊捨鎮。新的楊捨鎮行政區劃面積為138.36平方千米,常駐人口達22.596萬,下轄6個街道辦事處,61個行政村。2003年3月25日正式設立。
  2003年,蘇政復[2003]76號,蘇府復[2003]69號(8月27日關於同意調整張傢港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復):(1)……(2)……(3)……(4)……(5)將錦豐、合興兩鎮合併設立錦豐鎮。鎮政府駐地錦花路3號。行政區劃調整後,錦豐鎮區域面積114.1平方千米,人口11.5萬人,轄3個居委會、50個村委會。(6)……。2003年8月31日,張傢港市召開全市行政區劃調整工作會議,將原有的17個建製鎮調減為8個:將晨陽鎮的居委會及7個村劃入楊捨鎮;將港區鎮、德積鎮、後塍鎮及晨陽鎮的5個村合併成立金港鎮;將妙橋鎮、鹿苑鎮並入塘橋鎮;將合興鎮並入錦豐鎮;將兆豐鎮並入樂餘鎮;將鳳凰鎮、港口鎮、西張鎮三鎮合併,成立鳳凰鎮;將晨陽鎮5個村並入大新鎮;南豐鎮行政區域不變。
  【2003年行政區劃一覽】(根據江蘇省2003年底村及村以上代碼整理)
  塘橋鎮 轄:社區居委會(鎮中、李王、金巷、何橋、楊園、青竜、周巷、妙橋、鹿苑);村委會(南塘、十字港、祿蕩、韓山、水渠、上相、妙橋、陳莊、顧傢、洞涇、雪傢、橫涇、吹鼓、金村、前巷、勤豐、塘灣、立新、歐橋、西陽、躍進、沙田、蔣傢、劉村、涇西、牛橋、巨橋、鹿東、奚浦、鹿北、灘裏、南林、西苑、馬嘶、五廂、花園、徐灣)。
  鳳凰鎮 轄:社區居委會(鳳凰、港口、西張);村委會(鳳凰、鷙山、珠村、洪涇、夏市、茅庵、奚傢、高莊、廣步、馬路、楊傢橋、小莊、新莊、程墩、東南、清水、張巷、莊涇、杏市、恬莊、太平、雙塘、新橋、小山、金𠔌、五聯、雙竜、石竜、西參、李莊、魏莊、安莊、欄桿、黃新橋、安慶)。
  樂餘鎮 轄:社區居委會(樂餘、兆豐、東沙);村委會(樂餘、樂西、永利、永樂、廟港、扶海、嚮群、團结、雙橋、閘西、登全、鼎興、文興、東興、齊心、扶桑、常豐、同豐、建豐、振豐、紅閘、紅旗、紅星、紅發、紅聯、紅明、東新、東林、東勝、東華、東紅、林場、東沙、東風、東進、東聯)。
  錦豐鎮 轄:社區居委會(錦豐、三興、合興);村委會(紅光、長紅、恆豐、店岸、錦豐、嚮陽、鬱橋、建設、雙福、協仁、西港、元興、新華、聯興、定豐、合豐、交通、天豐、福利、務本、厚生、久生、永圩、新港、西界港、箐圩、登雲、萬亨、本和、耕餘、鼎盛、常餘、民港、樂楊、鎮南、錢葉、永德、新安、雁行、星火、洪橋、洪福、悅來、福安、悅豐、光明、南港、常傢、永盛、明星)。
  南豐鎮 轄:社區居委會(南豐);村委會(民樂、南豐、新傑、民聯、繼新、東港、生建、民生、海壩、義和、建農、和平、安樂、新建、雙德、永豐、新德、永聯)。
  楊捨鎮 轄:社區居委會(泗港、塘市、乘航、嚮陽、園林、振豐、花園、梁豐、新城、東苑、聚竜、慶豐、西門、竜潭、暨陽、長安、雲盤、陽光、沙工、南苑、邵巷、萬紅、東渡、揚帆、通運、錦綉、橫河、前溪巷、旺西、趙莊、包基、小城市、範莊、城北、北莊、田垛裏、城東、城南、城西、新農、民豐、老宅、西郊、景巷、陳東莊、東萊、晨陽);村委會(倉基、斜橋、西新、章卿、閘上、善港、五新、範港、萬紅、七裏廟、嚴介埭、百橋、湯聯、棋桿、南莊、河北、河南、河頭、李巷、新民、農義、乘航、勤星、蔣橋、雙鹿、慶安、東萊、西閘、福前、農聯、黎明、徐豐、晨南、晨中、南新、金沙、晨新、新南、校興)。
  大新鎮 轄:社區居委會(大新);村委會(新豐、長青、東凱、年豐、迎豐、竜橋、福善、萬年、段山、朝東圩、新閘、大新、新東、頂海岸、新海壩、老海壩、竜潭、晨北、施傢、中山、晨豐)。
  金港鎮 轄:社區居委會(中興、安定、中圩、中南、南沙、塍西、市河、文星、天生港、富苑、塍郊、德積);村委會(長江、巫山、張傢港、灘上、高東、大德、善政、中圩、三節橋、渡口、雙中、老圩、新圩、長山、高峰、朝陽、山北、鎮山、馬橋、港上、柏林、三省、東山、港西、青橋、占文、香山、朱傢宕、高橋、新塍、袁傢橋、曹場巷、李傢港、三角灘、學田、封莊、韓傢港、長明、小明沙、朝南、新套、德積、天妃、福民、德豐、永興、雙豐、北蔭、軍民、攔門、長埭、晨西、新村、高科、晨陽)。
  此外,常陰沙農場(農場居委會、一到十八共18個工區、良種站)、江蘇省張傢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張傢港沿江開發區、張傢港保稅區、張傢港市稻麥良種場。
  2004年,張傢港市順利實施常陰沙農場屬地管理和新一輪行政村撤並。2月,鎮級區劃調整中原撤銷鎮成立的街道辦事處更名為辦事處。3月23日,常陰沙農場劃入張傢港市。至2004年末,全市陸地總面積776.04平方千米,總人口868640人。轄8個建製鎮(楊捨鎮、金港鎮、塘橋鎮、錦豐鎮、樂餘鎮、鳳凰鎮、大新鎮、南豐鎮)、1個農場(常陰沙農場);17個辦事處、4個街道辦事處(不是鄉鎮同級),93個社區、186個行政村,13個農業管理區。與上年相比,減少127個行政村,13個農業工區(常陰沙農場);增加1個管理區(常陰沙管理區)、13個農業管理區、8個社區居委會。
  楊捨鎮 面積152.83平方千米,人口254992人。轄5個辦事處、4個街道辦事處,49個社區、51個行政村。
  塘橋鎮 面積 94.42平方千米,人口 87523人。轄2個辦事處,9個社區、14個行政村。
  金港鎮 面積125.98平方千米,人口168672人。轄4個辦事處,22個社區、31個行政村。
  錦豐鎮 面積113.99平方千米,人口112714人。轄2個辦事處,4個社區、28個行政村。
  樂餘鎮 面積 84.88平方千米,人口 76701人。轄2個辦事處,3個社區、22個行政村。
  鳳凰鎮 面積 78.77平方千米,人口 64242人。轄2個辦事處,3個社區、15個行政村。
  南豐鎮 面積 47.50平方千米,人口 46361人。轄1個社區、14個行政村。
  大新鎮 面積 40.24平方千米,人口 36074人。轄1個社區、11個行政村。
  常陰沙管理區 面積 37.43平方千米,人口 21361人。轄1個社區、13個農業管理區。
  截至2005年12月8日,全市共有8個鎮。截至2007年4月4日,全市共有8個鎮:楊捨鎮、錦豐鎮、塘橋鎮、樂餘鎮、南豐鎮、金港鎮、鳳凰鎮、大新鎮。
鄉鎮簡介 About town
  楊捨鎮,是張傢港市市委、市政府所在地。
  2004年1月7日,建立悅盛社區。4月5日,晨中村並入晨南村;金沙村並入晨新村;校興村、新南村並入南新村。7月2日,建立悅豐社區。
  2004年底,全鎮總面積152.83平方千米,人口254992人。轄5個辦事處、4個街道辦事處,49個社區、51個行政村。
  塘橋鎮,位於張傢港市東南部。
  2004年3月4日,撤銷楊園村,並入鎮中社區;祿蕩村、李王村、金巷村並入周巷村;南塘村、十字港村並入何橋村;上相村並入青竜村;水渠村並入韓山村;撤銷妙橋村,並入妙橋社區;橫涇村、薛傢村、吹鼓村並入洞涇村;陳莊村並入顧傢村;西暘村、立新村並入歐橋村;沙田村、躍進村並入蔣傢村;前巷村、勤豐村、塘灣村並入金村村;撤銷西苑村,並入鹿苑社區;鹿東村、奚浦村並入巨橋村;鹿北村、南林村並入灘裏村;徐灣村並入花園村;馬嘶村、五廂村並入牛橋村;涇西村並入劉村村。
  2004年底,全鎮面積 94.42平方千米,人口87523人。轄2個辦事處,9個社區、14個行政村。
  金港鎮
  2004年2月29日,三節橋村並入灘上村;高峰村、朝陽村並入長山村;港上村、鎮山村並入山北村;三省村、馬橋村並入柏林村;香山村並入東山村;青橋村並入港西村;曹場巷村並入豐莊村;攔門村並入北蔭村;德豐村並入小明沙村;長明村並入朝南村;天妃村並入福民村;晨西村並入長埭村;新村村、高科村並入晨陽村;撤大德村、善政村,合建中德社區;撤銷軍民村、德積社區居委會,合建學前社區;撤銷高東村、中圩村,建立中苑社區、香山社區、元豐社區。4月5日,李傢港村並入高橋村。5月17日,韓傢港村並入長江村。
  2004年底,全鎮面積125.98平方千米,人口168672人。轄4個辦事處,22個社區、31個行政村。
  錦豐鎮
  1995年9月13日,張政發[1995]第24號關於同意錦豐鎮撤並豐樂村的批復:同意行政區域相鄰的聯興村與豐樂村合併,建立新的聯興村,同時撤銷聯興村的村名和村委會。
  1999年7月16日,張政發[1999]第 號關於同意錦豐鎮撤並南興村、錦西村的批復:同意行政區域相鄰的聯興村與南興村合併,建立新的聯興村;建設村與錦西村合併,建立新的建設村。同時撤銷南興村、錦西村的村名和村民委員會。
  2002年7月3日,張政發[2002]第12號關於同意錦豐鎮撤並麒麟村的批復:同意行政區域相鄰的麒麟村與聯興村合併,建立新的聯興村,同時撤銷麒麟村的村名和村委會。
  2003年,由原錦豐、三興、合興三鎮及原東萊鎮部分村合併組建新的錦豐鎮。
  2004年2月29日,長紅村並入紅光村;恆豐村並入店岸村;天豐村並入嚮陽村;撤銷新華村,建立鎮北社區居委會;元興村並入建設村;定豐村並入西港村;雙福村並入協仁村;合豐村並入交通村;鎮南村、民港村並入樂楊村;菁圩村並入西界港村;永圩村並入久生村;務本村、錢葉村並入厚生村;常餘村、雁行村並入鼎盛村;本和村並入耕餘村;新安村並入新港村;萬亨村、永德村並入登瀛村;福安村、悅豐村並入福利村。
  2004年底,全鎮面積113.99平方千米,人口112714人。轄2個辦事處,4個社區、28個行政村。
  社區、行政村一覽(4個社區、28個行政村) 鎮北社區、濱江社區、三興中心社區、海沙社區、合興中心社區;紅光村、店岸村、嚮陽村、建設村、西港村、協仁村、交通村、福利村、錦豐村聯興村、鬱橋村、厚生村、久生村、新港村、西界港村、登瀛村、鼎盛村、耕餘村、樂揚村、星火村、洪橋村、洪福村、悅來村、光明村、南港村、常傢村、永盛村、明星村。
  樂餘鎮
  2004年2月29日,扶桑村並入樂餘村;文興村並入東興村;鼎興村並入齊心村;團结村並入雙橋村;同豐村並入常豐村;紅旗村並入紅閘村;紅發村並入紅星村;紅明村並入紅聯村;東新村、林場村並入東林村;東進村並入東風村。
  2004年底,全鎮面積84.88平方千米,人口76701人。轄2個辦事處,3個社區、22個行政村。
  鳳凰鎮
  2004年2月29日,石竜村並入雙竜村;安莊村、欄桿村並入安慶村;東南村、新莊村並入程墩村;李莊村並入西參村;五聯村並入金𠔌村;黃新橋村、洪涇村並入魏莊村;太平村並入恬莊村;新橋村、小山村並入雙塘村;莊涇村、張巷村並入清水村;小莊村並入鳳凰村;馬路村並入楊傢橋村;珠村村並入鷙山村;奚傢村、廣步村並入高莊村;茅庵村並入夏市村。
  2004年底,全鎮面積78.77平方千米,人口64242人。轄2個辦事處,3個社區、15個行政村。
  南豐鎮
  2004年2月9日,新傑村並入南豐村;生建村、義和村並入東港村;民生村並入海壩村;新建村、雙德村並入永豐村;繼新村並入新德村。
  2004年底,全鎮面積47.50平方千米,人口46361人。轄1個社區、14個行政村。
  2005年4月16日,張傢港人民政府《關於同意南豐鎮部分行政區劃調整的批復》(張政發[2005]51號):同意將和平村的第9、10、11、12、13、14、15、16、18、21等10個村民小組,永豐村的第29、38等2個村民小組,東勝村原東華的第8、9、10、14、15和原東勝村的第1、2、8、9、等9個村民小組,共計21個村民小組劃歸永聯村,建立新的永聯村、和平村、永豐村和東勝村。
  大新鎮,位於張傢港市的北部。
  2004年3月6日,頂海岸村、新東村並入大新村;萬年村並入段山村;迎豐村並入朝東圩港村;竜橋村與福善村合併,建立橋頭村;長青村與年豐村合併,建立長豐村;新豐村與東凱村合併,建立新凱村;晨豐村並入中山村;晨北村、施傢村並入竜潭村。
  2004年底,全鎮面積40.24平方千米,人口36074人。轄1個社區、11個行政村。
  常陰沙管理區
  2004年3月23日,常陰沙農場劃入張傢港市。2004年底,面積37.43平方千米,人口21361人。轄1個社區、13個農業管理區。
  2004年底,總人口868640人。其中居住在城鎮的人口占43.49%。全市有外來暫住人口44.5萬人。市人民政府駐楊捨鎮,郵編:215600。代碼:320582。區號:0512。拼音:Zhangjiagang Shi。歷年平均氣溫15.4℃,歷年平均降水量1050.5毫米。張傢港市轄8個鎮:楊捨鎮、塘橋鎮、金港鎮、錦豐鎮、樂餘鎮、鳳凰鎮、南豐鎮、大新鎮;以及常陰沙農場。
  張傢港市北濱長江,南近太湖,距上海120公裏(2003年高速公路通車後僅 98公裏),南京180公裏,蘇州80公裏(2004年一級公路通車後僅58公裏)。市域之內基本構築起"五縱五橫一高一環"的大交通格局。張傢港古長江岸綫把境內陸地分為南北兩部分, 境內南部和西部屬老長江三角洲的古代沙嘴區,散落着零星山丘;北部屬新長江三角洲,由數十個沙洲積漲連接而成。 成陸年代約在7000年以上。新石器時代馬傢浜文化以前,就有人類活動。
  張傢港全境地勢平坦,河港縱橫,有大小河道6033條,總長4477.3公裏,平均每平方公裏陸地有河道5.71公裏,屬北亞熱帶南部濕潤性氣候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水充沛,資源衆多,環境優美,是典型的江南"魚米之鄉"。境內天然良港張傢港港,不凍不淤,深水貼岸,安全避風。現有萬噸級泊位34個,年吞吐量超4000萬噸,已開通19條國際航綫,每月40多個國際航班,與世界150個港口有貨運往來。張傢港保稅區是全國15個保稅區中唯一的內河港型保稅區。規劃面積4.1平方公裏,主要功能為國際貿易、出口加工和保稅倉儲。是"國傢衛生城市"、全國"環境保護模範城市"。
  境內有"三山一苑"( 雙山、香山、鳳凰山、東渡苑)等主要景區,有蘇東坡與梅花堂、徐霞客三遊香山等歷史文化內涵豐富的傳說典故;景點有世紀廣場、暨陽湖公園、張傢港公園、沙洲公園等遊樂場,雙山島旅遊度假區建成了全國首傢江島型水上高爾夫球場。另外還有徐霞客三次遊覽過的香山桃花澗、鑒真東渡啓航處古黃泗浦、南沙東山村遺址等名勝古跡。 這些山、水、島、寺、址,構成了張傢港市燦爛的歷史文化和開發風景旅遊資源的優越條件。張傢港市歷史悠久,水資源豐富,境內礦産資源主要有石英砂岩、磚瓦粘土、礦泉水、煤炭、天然氣等,其中石英砂岩儲量6000萬噸,已探明的天然飲用礦泉水資源儲量約為8000萬噸。境內野生動物資源豐富,有百餘科近500個品種。
城市旅遊 Urban Tourism
  香山旅遊風景區位於張傢港市西陲南沙鎮境內,西接錫澄高速公路、江陰長江大橋和江陰市區,北靠國際貿易商港張傢港港和全國唯一的內河港型保稅區張傢港保稅區的張楊路,與長江邊的長山、巫山相對,南傍東橫河,與稷山相望。東距張傢港市區15公裏,交通便捷,全山占地面積4.37平方公裏,海拔高度為1 36.6米。山體呈菱形狀,由大、小香山組成,為全市之冠。北坡險峻,南坡平緩,頂部開闊,素有江南名山之譽。清康熙《江陰縣志》中贊:“香山突出平壤,高峻磅礴,甲於他山。”
  山上長有成片的馬尾鬆、水杉、毛竹,山坡栽有桃、梨果園,品種多樣的野生藥材遍及全山。樹木覆蓋率達87%,山草覆蓋率為100%。 香山,因傳說春秋時吳王夫差遣美人上山采香而得名。自然風光秀麗,人文資源豐富,加上撲朔迷離的傳奇故事,歷來吸引文人墨客來此觀光賞遊,宋代詩人蘇東坡遊香山時曾為梅花堂題匾額;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多次登上香山,為這裏的山、水風光留下了詩詞、賦文,他在《遊小香山梅花堂序》中贊嘆曰:“千年跡冷荒丘,一旦香生群玉,不特花香、境香、夢亦香,可謂不負此山矣!”
  香山有廣為人知的“十八景”:釣魚臺、采香徑、梅花堂、洗硯池、石虎門、聖過潭、觀音殿、荷花茶廳、圓寂塔、聽鬆吟、桃花澗、聖清池、毗陵井、巫山夜雨、天台石、歸雲洞、烽火墩、藏軍洞。然歲月流逝,滄桑巨變,傳說中的大部分景點已蕩然無存。
  1993年開始經市鎮兩級政府的努力,已有一大批景點建成並對外開放,其中有傲立孤峰,縱覽長江、碼頭、保稅區的望江亭;有怪石叢生、山勢險峻的老虎嘴;有繁花似錦、香草滿坡、相傳吳王夫差偕美人步行上山的采香徑;有徐霞客稱為“九天風雨、三峽波濤、觀斯盡矣”的桃花澗,還有聖過潭、滴血岩、仙牛背、聽鬆吟等一批天然景區。著名書法傢瀋鵬、沙曼翁等20多人為景點題名或書寫詩文。
  1995年,投資6000萬元、建築面積6700平方米的大型寺廟——香山寺建成。該寺坐落在香山主峰,由古樸、典雅、富有氣派的廟宇群組成。寺內塑一尊高1.5米、淨重1.5噸的玉佛及由臺北佛佗教育基金會會長徐業鴻贈送的《大藏經》一部計1718捲。1999年10月,香山寺素齋館落成開業,成為全市首傢素齋館。
  自古以來,香山就是有名的風景旅遊勝地,“香山十八景” 名聞遐邇,有大禹王、姜尚;吳王夫差、西施、宋代大詩人蘇東坡、元代張士誠、明代旅行傢徐霞客、清代皇帝乾隆等一批極具價值的人文資源,有藏軍洞、烽火臺等軍事文化遺址,有佛教、道教、天主教等宗教活動場所。它以悠久的歷史文化、優美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人文景觀,在蘇南衆山中獨領風騷。尤其登高遠眺,長江美景和張傢港全景盡攬眼底,極目天舒,令人進入一番別有風味的意境。南沙還擁有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一具有八千年歷史的東山村古遺址,是著名的文學、音樂、教育傢劉半農、劉天華、劉北茂的誕生地。
  近年來,隨着不斷加大對香山旅遊風景區基礎建設的投入,交通衛生、通訊、電力等設施配套齊全,逐步形成了以香山旅遊風景區為品牌,商貿、旅遊、服務、房地産聯動發展的新格局。隨着全市工業經濟的迅猛發展,加快旅遊景點建設開發已成為全市三産經濟協調發展的迫切需要。目前香山旅遊風景區開發已列入全市旅遊整體規劃重點項目之一。
  桃花澗
  位於香山北麓。清乾隆《江陰縣志》載:“香山左崗有澗數十丈,夾澗緋桃四植,名桃花澗。”澗從上至下,縱貫青竜崗,全長約800多米。澗水源頭出自山頂泉眼,常年不涸,現為中峰之巔的天然湖泊鹿女湖。從峰巔俯視桃花澗全景,整條山澗蜿蜒麯折,影影綽綽,掩映在濃緑覆蓋之中;澗左右兩側的幾道竜崗逶迤磅礴,嚮下彙聚到桃花澗山口交匯之處,山隨溪轉,宛如一朵盛開的桃花。當年徐霞客曾三次遊覽桃花澗,兩次月下,一次雨中。春雨中的桃花澗,氣勢磅礴,猶如三峽波濤。從桃花澗山口東行數十步,有一山洞,名桃花澗。此洞原是人防工事,現已對遊人開放,洞高約2米,深200餘米,沿壁光滑濕潤,縫隙處有泉珠滴落,鏗然有聲。同桃花澗一崗之隔的香山南麓,也有一條長長的山澗,名叫南桃花澗。此澗緊靠聽鬆吟,與小香山梅花堂遙遙相對。此澗雖比不上北澗怪石林立、激流飛瀑的壯觀景象,但終年碧泉流淌,潔寒甘美,夾澗草深林密,鳥語鬆吟,景緻極為幽雅。
  采香徑
  位於香山東南麓,清乾隆《江陰縣志》載:“由麓而上,麯蹬盤行,攀蘿捫石,足底雲生,相傳吳王嘗遣美人采香其上(山有馬蹄香,杜衡是也),曰采香徑。”全徑沿山由東南嚮西北麯折蜿蜒長約五華裏,幾乎橫貫了整個香山。徑寬一般為三尺左右,兩旁青鬆挺立,修篁夾道,奇花競豔麗,異草飄香,景色秀麗迷人,令人目不暇接。步行在采香徑上,小石林、聽鬆吟、香山寺、聖過潭等景點一一欣賞於目,難怪當年西施來到這裏為眼前的美景所陶醉,以至流連忘返。采香徑自然就吸引了衆多遊客,並由此留下許多吟詠采香徑的詩文。諸如:“春隨香草千年豔,人與梅花一樣清”、“香徑寒花落,飛泉麯澗分”等。
  聽鬆吟
  位於香山南山坡上,放眼望去,百畝山地上滿坡鬆林,千株萬株,蔚然成海,氣勢極為壯觀。風來時,一枝動百枝搖,莽莽林海鬆濤涌動,巨浪翻捲,競搖成一個巨大的音樂場。民國年間,中國民族音樂傢劉天華先生回故鄉省親,也專門遊覽聽鬆吟,而後激發了創作靈感,其二鬍獨奏麯《空山鳥語》情愫一脈,不知傾倒了多少聽衆,成為百世絶唱。聽鬆吟曾遭受歷史浩劫,解放後,人民政府倡導植樹造林,經過數十年努力,香山重披緑裝,聽鬆吟又煥發出勃勃生機。
  聖過潭
  又名舜過潭,傳說古時大禹治水東南途經香山少憩,取泉水解渴,覺泉水清澈味醇,遂解佩劍拓成潭,故名舜過潭。位於香山頂峰中部。潭大體呈圓形,直徑約2米,四周皆由山石圍成,看上去就仿佛是一口大井一般。此潭下有泉眼,所以水甚清澈,常年不涸。潭中長有無屁股蠃螄,成為香山一奇。
  藏軍洞
  位於香山主峰老虎背之巔的東側,有一石板蓋頂的洞口,約80釐米見方,這就是香山著名古跡——藏軍洞。據史料記載,香山藏軍洞最早大約建於三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當時,吳王闔閭稱霸於諸侯,攻越伐楚,大動幹戈,出於攻防戰術需要,即在長江之濱的香山、長山一帶挖建了許多藏軍洞。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香山西北坡的藏軍洞發現大量具有春秋戰國時代特徵的幾何紋陶器和紅陶器,證實了這一歷史記載。據考證,藏軍洞為坑道式A字型結構,上窄下寬,兩壁皆用塊石壘徹而成,內高5—10米,底部南北之間寬4—5米,東西之嚮呈隧道形,進深25米。香山藏軍洞與衆不同之處在於,一是每3座藏軍洞編成一組,成品字形排列,較為規則,共有9組,且每組占地面積約2500平方米,這是其它地方藏軍洞所沒有的;二是洞內隧道走嚮與山勢走嚮平行,士兵從左右進出,不從前後進出,而其它地方洞內隧道則大都與山勢走嚮呈垂直狀態;三是別的山上的藏軍洞一般都構築在半山腰,唯有香山藏軍洞高居山峰之巔,成居高臨下之勢;四是香山藏軍洞在“江南長城”中距離長江最近,這可能與香山歷來被視作江海門戶的重要戰略位置有關。香山藏軍洞經適當加工整理後,現已恢復當初建造時的模樣與擺設,並對外開放。
  梅花堂
  原坐落在小香山竹林深處,初建於宋代。相傳蘇東坡晚年仕途失意,因江陰友人葛氏邀請,曾數度來梅花堂怡情養生,並題書梅花堂匾額。堂後洗硯池,因東坡洗硯而得名。由於緊靠大小香山間的石虎門古戰場,梅花堂一度遭到戰火破壞。明朝末年,愛山成癖的徐應霞(徐霞客之兄)重建梅花堂,並在山上廣植梅竹。清風明月之夜,徐霞客兄弟觴詠為樂,共賞良辰美景。徐霞客沒有忘情於這段有意義的生活經歷,特寫下5首詩歌並1篇長序,以作紀念。隨着時光流逝,到五十年代後期,梅花堂和洗硯池均已湮沒,四周梅花亦漸漸稀少。近年來,市鎮兩級政府采取措施開發香山旅遊資源,梅花堂和洗硯池列入旅遊發展規劃中。新的梅花堂是5間仿古建築,正堂題額集東坡手筆,堂內展有坡翁和徐霞客的書畫詩文,讓旅遊人們從觀光中受到華夏文明的熏陶。
  南沙十八景
  臨近張傢港港口的南沙鄉,由於山多景勝,早在明代前就有“香山八景”之說。清聖祖康熙、高宗乾隆以後,又相繼增補十景,稱“南沙十八景”。這裏原有梅花堂一座。從香山灣翻山而上,便是“采香徑”。采香徑從香山西北坡起至東南麓止,長約5裏,相傳是春秋吳王夫差偕西施及嬪妃玩樂的地方,建育“采香禪院”作行宮。
  目前,采香徑下段已被開山采石所截斷,上段路還在。山上雜樹叢生,烏鳴林蔭,峰回路轉,景色宜人。香山,有大香山與小香山之分。在兩山銜接處,陡似峭壁,形成石門。因遠看似一猛虎張口守隘,故有“石虎門”之稱。這裏四面環山,原來兩山接崗不分,後因軍事需要,官府命百姓鑿山開路長達50餘米,形成石門。這裏形勢險要,呈一夫當關,萬夫莫敵之勢,為歷代兵傢必爭之地。現經人工修築,已可通行汽車。在香山附近,有長山, 鳳凰山、鎮山等山,如衆星拱月,煞是中看,而且山山都育藏軍洞(又名將軍洞)。在這些山上,要數長山頂上藏軍洞最多。最大的藏軍洞可容兵千餘,洞內有竈間、會議室、貯藏室、兵器庫等,嚮來有“江甫長城”之稱!出江陰東門,可遠遠望見築在鳳凰山最高峰的烽火合。臺周圍十丈見方,高百米,烽火臺又名烽火墩,最初建於春秋期間。大香山原名桃花山。相傳春秋時期,山上桃樹漫山遍野,如雲霞燦爛。崗西有一大澗,澗頂有一泉口,終年噴水不斷。每當桃花盛開的季節,花瓣飄落溪中,隨水飄流,大有"落英繽紛”的詩情畫意。藏軍洞、烽火臺、桃花澗等古跡尚存,被列為張傢港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6年2月以後,甫沙衆多小山坡上,陸續發現4座古墓葬,其中漢墓一座,宋墓三匹。墓葬位於長山東麓,距地面約15米左右。出土漢墓中有神獸銅鏡、陶罐等文物。3座漢辜中有磁州窖彩釉陶壺,兩對雙耳環的越容瓷瓶獸足瓷香爐、瓷碗、雙紐帶柄銅鏡、小方銅鏡、八花形銘文銅鏡等文物。據記載:磁州窖出自河北,越窖出自浙江,銘文銅鏡出自廣東。以上文物的出士充分表明,在`2000多年前,南沙鄉長山一帶,北臨長江,交通方便,居民聚集,商品流通,是南北交通綫上的重鎮!這些閃爍着古文化光彩的文物,被埋沒了千年,幾乎被人遺忘,近年來,因張傢港對世界開放,南沙十八景又重放光彩,為新興的海港圍上了一串古色古香的“珍珠古項鏈”。
  香山寺
  坐落於香山東南之巔,約建於東漢末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是江南七十二大寺之一,歷史上有“佛門聖地”之稱。歷史的滄桑,原寺早已湮沒。1993年3月,經張傢港市人民政府批準在原址重建。1995年9月正式登記,並開放佛教活動場所。第一期工程的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於1994年底建成,江南一流名剎已初具規模。山門建在香山老虎背中腰海拔125米的山坡上。山門上方的“香山寺”匾額由全國政協副主席趙僕初手書。從山門嚮上攀登,跨過45級花崗岩臺階,就進入飛檐鬥角、威嚴肅穆的天王殿。再嚮上拾級登攀,就是規模宏偉、氣勢非凡的大雄寶殿。這是一座雙層樓閣式的大型建築。殿東西長21米,南北寬13.8米,背高15.5米,建築面積282平方米。黃墻、紅窗、雕梁畫棟,造型格式依照蘇州市靈岩寺的大雄寶殿。大殿規模在江南一帶可稱首屈一指。香山寺總體規劃建築面積6700平方米,總投資6000萬元。第一期工程完成後,至2002年繼續建造七級寶塔1座及達摩殿、觀音殿、藏經殿、僧房等配殿。寺內設東、西兩花園,園內建有放生池、假山帶、功德亭等。為方便信徒、遊人和觀光者,還建有佛光山莊、素齋館、宿舍樓等。寺內幹淨整潔,緑樹成蔭。天王殿、大雄寶殿前後左右種有各種樹木、草坪,四季鮮花怒放,環境宜人。各殿堂層層疊疊,從各方向看均煞是雄偉。該寺占地約10畝,小巧玲瓏,燒香拜佛者及旅遊者逐年增加。現有出傢僧人7名,負責人是法禪。香山寺以名山名剎之名屹立於祖國江南的寺廟之林,成為鑲嵌在香山之巔的一顆永放光華的明珠。
  香山陵
  坐落在香山東麓,占地2.6公頃,1992年清明節前竣工落成。陵園面嚮正方,三面環山,翠竹抱碑。陵園的正面,竪立着高8.7米、寬15.4米的石碑坊,坊頂刻有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彭衝題寫的“香山陵”匾額。中有1座長20米、寬8米的拱形三孔橋,氣貫長虹,名“貫虹橋”,橋的兩側矗立着兩座群雕,一座是“沙洲農民暴動紀念標志”,一座是烈士群雕。在烈士群雕兩側建有260平方米的革命烈士紀念館,館內陳列着革命烈士名錄、事跡介紹、照片和部分實物。園陵正中是一座高19.28米,寬1.8米,頂呈矩形的烈士紀念碑,碑身正面刻有原中共江蘇省委書記江渭清題寫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個鎦金大字。碑前有900平方米的吊唁臺,由4000多塊金山石鋪築而成。碑後建有烈士墓和忠骨存放室。
  暨陽湖生態園
  暨陽湖生態園區位於張傢港市的南城區,規劃總面積為4.41平方公裏,其中暨陽湖水面面積約為0.7平方公裏。2000年利用修建沿江高速公路集中取土的機會,開挖了人工湖---取名暨陽湖。市委、市政府為進一步做大、做強城市規模,提升城市品位,改善生態環境,利用人工湖,環湖造景造勢,開發暨陽湖生態化園區。
  2002年暨陽湖生態園區的總體規劃采取國際化招標,後由美國HILL景觀公司中標設計。園區總體功能定位是:以生態理念為指導,利用生態技術,高起點、高標準、高品位建成集休閑、娛樂、度假和居住為一體的現代化新城區。
  2003年上半年,經過經心的籌備和規劃設計,暨陽湖生態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開始啓動。與此同時,徵地、拆遷、安置、緑化、安置房建設等工作也都同步實施、立體推進。目前,整個生態園區1.56平方公裏中心景觀區已初步形成,園區基本框架已經拉開。主要完成了暨陽湖湖體工程並蓄水3.6米,完成兩條主要道路(暨陽湖大道和湖濱大道可施工段)、暨陽湖大橋、濕地大橋及假日廣場上道路、橋梁等基礎建設;完成60畝野生島建設及緑化,完成百米音樂噴泉、沙灘棧橋、假日廣場60萬平方米緑化等景觀工程;完成假日公園度假區、湖濱高檔住宅區兩塊土地的拍賣,並將於2005年逐步啓動住宅小區的。同時配套建設的兩個安置小區也已基本建成,完成安置房建設近45萬平方米,已入住安置百姓1330套。目前,整個暨陽湖生態園區的各項建設已全面啓動,生態濕地、水體循環、中心休閑娛樂項目及高檔住宅區等工程都在按原計劃有序推進,2008年已經把這個生態園建設完成。
  梁豐生態園
  梁豐生態園位於東二環路西側、沙洲東路南側,面積1200畝,總投資3億元。工程於2004年9月28日開工建設,於2006年5月1日建成開放。公園設計以人為本,以生態理念為指導,運用生態環保的技術手段,通過緑化、水係、園林小品創造出生動的自然環境,形成一個集休閑、觀光、健身、娛樂、科普教育於一體的具有現代園林特色和城市文化氛圍的綜合性城市公園。
  公園以鄉土樹種為主,註重品種的多樣性,突出“植物公園”理念,建設形成穩定的植物生態群落,共種植植物達1400多個品種,種植各類喬木11000餘株,其中大喬木1025棵。建有鬆園、竹園、梅園、薔薇園、百果園、玉蘭園、盆景園(牡丹園)、槭樹園、櫻花園、桂花園、熱帶植物園、水生植物園等12個專類園,還建有遊客中心,餐廳、茶室、小木屋、親水棧道、水陸遊樂設施等各類遊憩服務設施。
  梁豐生態園富有文化歷史內涵。梁代太平元年(公元556年),在暨陽之墟建立梁豐縣,縣治楊捨鎮。公園取名“梁豐”二字為國土廣阔,物産豐饒之祥意。園內橋梁古樸與現代並存,形式多樣,以楊捨城堡歷史為背景而冠以名稱,其中尤以青竜古橋重建而引以自豪。公園主島為梁洲,劉海、高明、浮山、登瀛等四島環繞周圍,寓意我市未來一城四區的行政規劃佈局。
  梁豐生態園景觀豐富。園內山水相依,河流四面環通,園路縱橫交錯,地勢此起彼伏,亭臺樓軒相望,麯徑幽深,溪流潺潺,林木旺盛,花草繁多。凡景點名稱均以石刻,並有詩詞、簡文相輔,以文會友,自得其樂。
英文解釋
  1. n.:  Zhangjiagang City
近義詞
張傢港
相關詞
鳳凰山鳳凰鎮中學暨陽中學蘇軾江蘇省文物古跡醫院
蘇州市????業公司????務管理局建築工程園林緑化花卉苗木地理
古村莊行政村更多結果...
包含詞
張傢港市錦豐張傢港市土地志張傢港市建設局
張傢港市錫劇團張傢港市化纖廠張傢港市中醫院
張傢港市印染廠張傢港市中醫醫院張傢港市澳洋集團
張傢港市塘市小學張傢港市中興小學張傢港市第二中學
張傢港市第五中學張傢港市沙洲中學張傢港市第三中學
張傢港市第一中學張傢港市由苑賓館張傢港市江洲飯店
張傢港市塘市中學張傢港市針織八廠張傢港市針織總廠
張傢港市針織布廠張傢港市羊毛衫廠張傢港市兔毛衫廠
張傢港市玩具二廠張傢港市康樂醫院張傢港市長山賓館
張傢港市影城賓館張傢港市沙洲賓館張傢港市晨陽賓館
張傢港市港口賓館張傢港市塘橋賓館張傢港市江南賓館
張傢港市華茂毛紡有限公司張傢港市沙鋼銅業有限公司張傢港市亞西亞工藝製品廠
張傢港市????務管理局張傢港市錦豐人民醫院張傢港市第三人民醫院
張傢港市第三職業高級中學張傢港市二輕機械有限公司張傢港市新菊味精有限公司
張傢港市兆豐實驗小學張傢港市梁豐幼兒園張傢港市晨陽中心幼兒園
張傢港市錦豐中心幼兒張傢港市萬紅幼兒園張傢港市港口幼兒園
張傢港市楊捨鎮塘市幼兒園張傢港市常陰沙農場張傢港市機關幼兒園
張傢港市暨陽湖實驗學校張傢港市翔宇機械廠張傢港市常青藤實驗中學
張傢港市第一人民醫院張傢港市長江棉紡織廠張傢港市針織精漂廠
張傢港市針織染整廠張傢港市飛鹿針織有限公司張傢港市鳳祥針織有限公司
張傢港市星宇針織布廠張傢港市針織內衣三廠張傢港市常陰沙針織廠
張傢港市民樂針織絨廠張傢港市德利針織服裝廠張傢港市第二棉紡織廠
張傢港市益聯印染有限公司張傢港市振新印染廠張傢港市第一印染機械廠
張傢港市印染機械總廠張傢港市第二針織內衣廠張傢港市新竜針織呢絨廠
張傢港市德榮針織有限公司張傢港市東城毛紡針織廠張傢港市中興群力針織廠
張傢港市周傢橋針織廠張傢港市慶安針織布廠張傢港市時新針織呢廠
張傢港市乘航針織印花廠張傢港市振興針織呢絨廠張傢港市滬港針織有限公司
張傢港市針織坯布廠張傢港市毛紡針織服裝廠張傢港市第三化學纖維廠
張傢港市後塍化纖設備廠張傢港市宏圖化纖廠張傢港市針織機械總廠
張傢港市興華針織有限公司張傢港市第三針織機械廠張傢港市飛騰針織服裝廠
張傢港市振華針織機械廠張傢港市塘市針織內衣廠張傢港市妙橋洞涇針織廠
張傢港市東萊針織服裝廠張傢港市振興針織有限公司張傢港市針織絨一廠
張傢港市永樂化纖成條廠張傢港市東方羽絨廠張傢港市第七絲織廠
張傢港市東萊鎮民慶絲織廠張傢港市鳳凰網絡絲織廠張傢港市華光羊毛衫廠
張傢港市利民羊毛衫廠張傢港市江南絲織廠張傢港市三江絲織廠
張傢港市第六絲織廠張傢港市水仙服裝廠張傢港市服裝進出口公司
張傢港市皮革製品廠張傢港市福前皮革製品廠張傢港市皮革服裝廠
張傢港市合興棉紡廠張傢港市第三棉紡廠張傢港市益棉紡織有限公司
張傢港市長江服裝廠張傢港市蔣橋服裝緯編廠張傢港市鳳凰絲綢廠
張傢港市絲綢服裝廠張傢港市絲綢煉染廠張傢港市蒙蘭服裝有限公司
張傢港市滬星服裝廠張傢港市南洋棉紡織二廠張傢港市金鷹化纖有限公司
張傢港市沿江開發辦張傢港市稻麥良種場張傢港市後塍工農飯店
張傢港市後塍鎮迎春飯店張傢港市泗港糧貿大酒店張傢港市城中大酒店
張傢港市貿中樓賓館江蘇張傢港市兒童食品廠張傢港市海竜五金製品
張傢港市大多醫療器械國營張傢港市製藥廠江蘇張傢港市兒童食品
張傢港市永協刀剪廠張傢港市長新手術器械廠張傢港市城中園賓館
張傢港市園中苑賓館張傢港市泗港西苑賓館張傢港市第一藥用輔料廠
張傢港市鹿苑化纖紡織廠張傢港市化纖實驗福利廠張傢港市駿馬化纖廠
張傢港市吉雄化纖有限公司張傢港市常陰沙化纖加工廠張傢港市第五紡織機械廠
張傢港市華光紡織儀器廠張傢港市紡織印染機械廠張傢港市鳳凰絲綢紡織廠
張傢港市東萊紡織助劑廠張傢港市長城化纖實驗廠張傢港市第三化纖紡織廠
張傢港市東海化纖廠張傢港市第四化纖紡織廠張傢港市亞竜化纖有限公司
江蘇張傢港市化纖綜絲廠張傢港市楊捨化纖織造廠張傢港市第四毛紡織染廠
張傢港市紡織輔機廠張傢港市聯宏紡織有限公司張傢港市新供毛紡織廠
張傢港市東山福利紡織廠張傢港市南洋化纖紡織廠張傢港市塘橋韓山毛紡織廠
張傢港市麻毛紡織工業公司張傢港市鹿北毛紡織廠張傢港市蘇南紡織原料公司
張傢港市正亞毛紡織廠張傢港市化纖紡織二廠張傢港市南洋棉紡織廠
張傢港市國友貿易有限公司張傢港市振泰鞋業有限公司張傢港市金橋塑膠有限公司
張傢港市本港工貿實業公司江蘇省張傢港市人才市場張傢港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
張傢港市樂藝玩具廠張傢港市泗港工藝錦盒廠張傢港市寶島珠寶有限公司
張傢港市腫瘤專科醫院張傢港市港務局海港醫院張傢港市紅十字醫院
張傢港市第二人民醫院張傢港市珠寶金屬工藝品廠江蘇張傢港市化工廠
江蘇張傢港市東昌化工廠江蘇省張傢港市常餘化工廠江蘇省國營張傢港市製藥廠
張傢港市棉麻總公司張傢港市三一啓航機械有限公司張傢港市威孚熱能科技有限公司
張傢港市創新離心機有限公司張傢港市百佳信合成材料有限公司張傢港市園林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張傢港市華芳房地産開發有限公司張傢港市福明防水防腐材料有限公司張傢港市國泰集團華創製衣廠有限公司
張傢港市正大離心機製造有限公司張傢港市盛達冶金吊具製造廠
更多結果...
分類詳情
張開塘橋鎮張開鳳凰鎮張開大新鎮張開常陰沙農場
張開港區鎮張開楊捨鎮張開南豐鎮張開金港鎮
張開錦豐鎮張開樂餘鎮張傢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張傢港沿江開發區
張傢港保稅區
雙山島風景區香山風景區馨苑度假村
鑒真東渡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