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株洲 zhū zhōu株洲 zhū zhōu
湖南省地級市。位於省中東部湘江沿岸,市區面積198平方公裏,市區人口38萬。為京廣、浙贛、湘黔三鐵路交匯點,中國南方重要的鐵路樞紐和湖南的工業重鎮 |
|
株洲旅遊投訴電話:株洲市旅遊投訴電話:0733-8815059
湖南省旅遊投訴電話:0731—4717614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株洲特別提醒:地方特産:陶瓷、花炮、清水筍、香菇、奈李、魔芋、紅嘴相思鳥、大蒜,生薑、白芷、辣椒、鹿茸酒等。株洲美食:株洲什錦菜
什錦菜是一種受人們喜愛的腌製品,係由多種蔬菜製成的鹹菜(半成品)配合而成,株洲什錦菜按當地原料特點,結合南北風味進行配方。
特色菜有:梅子排骨、排鼕菜、茄汁明蝦、五香牛肉、香炸桂魚、炸鱔段、肉末四季豆等。
株洲交通: 株洲是小國江南最大的交通樞紐。京廣、浙贛、湘黔三條鐵路幹綫和106、320國道文匯於市區,輔以三南公路和京珠高速公路等幹綫,東往浙贛滬,西去雲貴川,北進中原,南至兩廣,外可自達港澳。株洲車站是全國鐵路客貨運輸五大特等站之一,平均每6.5分鐘接發列車一次。株洲北站是中國南方最大的貨物列車編組站,為三級七場大型編組站,日均辦理車17000輛,解編12000輛。繞城而過的湘江四季通航,沿江上溯衡陽廣西,下入洞庭、長扛。株洲港為湖南省八大港之一。千噸級泊位的水利碼頭,集裝箱可直通洞庭、長江,空運距長沙大托機場30公裏,距黃花國際機場65公裏,經高等級公路數十分鐘即可到達省會長沙。
新建的株洲站,是全國鐵路客貨運輸五大特級站之一(江南僅此一個),日均接發客貨列車110.5對,平均每6.5分鐘接發列車一次,日客流量達3萬多人。新建的株洲北站,南北長11.27公裏,東西寬2.5公裏,由列車到達、編組、出發、機務三級四場和田心、白馬壠兩個附屬中間站聯結而成。每天編解列車1萬餘輛,成為長江以南全國東西南北5000多個貨運中轉站進行車流解體編組的大型現代化站。鐵路樞紐擴建改造工程完成後,鐵路運輸在株洲的日均分解、編組能力,將較原來的1.2萬輛擴大一倍以上。
經過40多年建設,株洲境內公路已縱橫交錯,遍布城鄉,總長3226公裏,北京至廣州的106國道和上海至昆明的320國道,貫穿株洲353公裏,連接湘、贛、閩三省的“三南公路”等省道7條213公裏,縣道55條1209公裏、鄉道1451公裏,使株洲對外交通四通八達。1988年全地區就實現了鄉鄉通客班車。株洲住宿:酒店名稱地址電話星級
西苑賓館湖南省株洲市河西國稅大樓後院0733-8890668★★★★
國賓酒店中國湖南株洲建設南路58號0733-8268888★★★★
宏都國際大酒店株洲市新華西路0733-2223354★★★★
黃金大酒店株洲淥口經濟開發區嚮陽北路0733-7619999★★★
慶雲賓館中國湖南株洲市車站路0733-8222222★★★
金竜大酒店湖南株洲市建設南路80號0733-8271068★★★
天台山莊中國湖南株洲天元區天台路146號0733-8827624★★★
東苑賓館株洲市建設中路181號0733-8351018★★★
位置:位於湖南省東部,在東經112.6°--114°,北緯26°--28°之間。
面積:11400平方公裏
人口:370萬
行政區劃:現轄炎陵、茶陵、攸縣、醴陵市、株洲縣五縣市和蘆淞、石峰、荷塘、天元四區以及國傢級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
郵編:412000
株洲,古稱建寧,公元214年,三國東吳在此設建寧郡。唐太宗貞觀元年,建寧並入湘潭。古時,當地多櫧樹,湘江過而多沙洲,故株洲又稱櫧洲。到南宋紹熙元年(公元1190年)正式定名為株洲。株洲位於湖南省東部,在東經112.6°--114°,北緯26°--28°之間,是湖南省“一點一綫”區域經濟帶的重要城市,也是全省經濟最發達的長、株、潭“金三角”一隅。株洲有着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這裏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熱充足,境內物産資源豐富,為有名的有色金屬之鄉,株洲還是我國南方最大的交通樞紐。
株洲有着悠久的歷史和光榮的革命傳統。中華民族的始祖、農耕文化的創始人炎帝神農氏,就長眠在株洲境內炎陵縣鹿原陂。
株洲,地當湘江孔道,南北通衢,歷代既是失爭重地,又為旅遊之所經。風流人物,要聞軼事,代有傳述,名勝古跡,革命勝地,遍布湘、淥、洣水之濱。
中華民族始祖炎帝神農氏的陵寢在株洲境內南部之炎陵縣;唐代大詩人杜甫在他生命的最後兩年,老病孤舟,兩次溯湘江而南,留詩十多首;唐代奇女子、慧眼識英雄的名姬紅拂之墓在株洲境內的醴陵西山,宋代名將嶽飛率軍途經茶陵時以槍尖挑禾蔸寫的“光泉”二字,赫然鎸刻在高隴石壁上;宋代大儒朱熹兩次到株洲講學,“朱亭”因他而名;明代大旅行傢徐霞客為茶陵雲陽山、靈岩寺、麻葉洞留下一篇篇日記,記下了株洲的名山勝水;明代大學士、立朝五十年的李東陽,以他為代表的“茶陵詩派”,將故鄉“茶陵”的名字,永遠鎸刻在中國文學史史册上。
株洲,在中國人民革命史上,更有着光榮的一頁。茶陵、炎陵(原酃縣)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毛澤東、朱德的第一次見面,是在炎陵縣的十都;紅軍第一次把黨支部建在連上,毛澤東親自主持的紅軍戰士入黨儀式,是在炎陵縣的水口;毛澤東新自批準組建的井岡山第一個縣級紅色政權,是茶陵縣工農兵政府;毛澤東親自主持、作出“撤圍長沙、回師江西、攻取吉安”重大决策,被美國作傢史沫特萊稱為“朱德和毛澤東采取了一生中最重大的步驟之一,這一步驟扭轉了中國革命運動中的一次嚴重危機”的紅一方面軍總前委會議,舉行在株洲市徐傢橋頭的原協豐長綢布店。在解放戰爭時期,株洲人民為保衛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和湘贛蘇區,為了祖國的解放,前仆後繼、英勇奮鬥,數以萬計的優秀兒女獻出了生命,譜寫了可歌可泣的篇章。
株洲市現轄炎陵、茶陵、攸縣、醴陵市、株洲縣五縣市和蘆淞、石峰、荷塘、天元四區以及國傢級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總面積11400平方公裏,其中市區面積450平方公裏。總人口370萬,其中市區人口70萬。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株洲建成了江南工業重鎮:新中國的第一臺航空發動機;第一臺電力機車;第一個硬質合金頂錘誕生在株洲。機械、冶金、化工、建材為株洲的四大支柱工業。株洲,在國內領先的産品有50餘種,産量居全國第一的有11項,出口量占全國第一的有9項,居全國第一流的工藝技術、生産綫有8條,獲國傢金奬産品質4項,銀奬35項。 |
地理位置及行政區建製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administrative establishment |
株洲 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建制株洲 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建制
株洲市位於湖南省東部,湘江下遊。東界江西省萍鄉市、蓮花縣、永新縣及井岡山市,南連本省衡陽、郴州兩市,西接湘潭市,北與長沙市毗鄰。介於北緯26°03’05”~28°01’07”,東經112°57’30”~114°07’15”之間。株洲市現轄醴陵市、炎陵縣、茶陵縣、攸縣、株洲縣五縣市和天元、蘆淞、荷塘、石峰四區,以及113個鄉鎮。
長沙(湖南省會)、株洲、湘潭三市同處湘江中遊,呈“品”字形分佈。長沙到株洲和湘潭的距離都是50公裏,目前已經由高速公路連接。除了地緣上的緊密,三地在經濟社會上亦有相當多的聯繫,“長株潭城市群”是長沙、株洲、湘潭的簡稱,其中株洲市是“長株潭城市群”中工業基礎最強的城市。“長株潭城市群”早在10年前,就已經啓動了包括金融改革、供電、交通、供氣、經濟技術開發區選址等十大工程,是中國第一個自覺地進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試驗區。它是湖南省經濟發展的核心增長極,也是國傢實施中部崛起戰略中重點發展的城市群之一,國務院於2007年末已批準“長株潭城市群”為“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簡稱“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國務院近年先後批準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和成都、重慶為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如今位於中部的武漢城市圈和長株潭城市群成為國傢級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將成為中國經濟新的增長極。
株洲是湖南省第二大城市,綜合實力一直位居湖南第二,截至2006年,株洲市轄4個市轄區、4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全市共有24個街道、66個鎮、46個鄉、1個民族鄉。
株洲市 面積11262平方千米,戶籍人口376.9萬人(2006年)。
天元區 面積 150平方千米,戶籍人口 13.6萬。郵政編碼412000。區人民政府駐黃河北路。
荷塘區 面積 152平方千米,戶籍人口 22.7萬。郵政編碼412000。區人民政府駐新華東路。
蘆淞區 面積 67平方千米,戶籍人口 20.2萬。郵政編碼412000。區人民政府駐1815綫。
石峰區 面積 166平方千米,戶籍人口 23.8萬。郵政編碼412005。區人民政府駐建設北路。
醴陵市 面積2157平方千米,戶籍人口100.7萬。郵政編碼412200。市人民政府駐來竜門街。
株洲縣 面積1381平方千米,戶籍人口 44.6萬。郵政編碼412100。縣人民政府駐淥口鎮。
攸縣 面積2651平方千米,戶籍人口 76.3萬。郵政編碼4123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茶陵縣 面積2507平方千米,戶籍人口 57.9萬。郵政編碼4124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炎陵縣 面積2031平方千米,戶籍人口 18.1萬。郵政編碼412500。縣人民政府駐霞陽鎮。
區號:0731 長株潭三市共用該區號,電話號碼為8位,株洲首位數字為2,(23 醴陵 24 攸縣 25 茶陵 26 炎陵 27 株洲縣 28、22(除226號段外) 市區(電信) 226 市區(鐵通) 110、119、120等特殊號碼不變。)
車牌號:湘B { 車牌首位(湘BA、B、C、D、1、2、3、4)市區車輛 湘B5株洲縣 湘B6醴陵 湘B7攸縣 湘B8茶陵 湘B9炎陵 湘BH醴陵與攸縣邊界地區 湘BX、湘BY出租車 湘BYY銀行運鈔車 湘BJ駕校教學車 湘B00政府機關 湘BM非機動車}
*註:部分“特殊”車牌,並未在分配之內,有部分不夠詳細,有待調查更新
郵編號:412000 (412000 —412599之內均屬株洲轄區內郵編)
市樹:樟樹
市花:紅檵木
湘山寺 |
|
株洲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熱充足,無霜期在286天以上,年平均氣溫16°C至18°C,是名副其實的膏腴之地,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為湖南省有名的糧食高産區和國傢重要的商品糧基地,長江流域第一個糧食畝産過噸的縣(市)就産生在株洲管轄的醴陵市。境內物産資源豐富,已探明的礦産有煤、鐵、鎢、鉛、鋅、金、錫、鈾、鉬、銅、銀、鈮、鉭、稀土、螢石、石膏、硅石土、高嶺土、石灰石、花崗岩等40餘種,為有名的有色金屬之鄉。豐富的農産和礦藏資源,加上氣候、土壤、地質、植被所具有的多樣性特徵,為多層次開發提供了優越的條件。
株洲地貌
市域地貌類型結構:水域637.27平方公裏,占市域總面積的5.66%;平原1843.25平方公裏,占16.37%;低崗地1449.86平方公裏,占12.87%;高崗地738.74平方公裏,占6.56%;丘陵1916.61平方公裏,占17.02%;山地4676.47平方公裏,占41.52%。山地主要集中於市域東南部,崗地以市域中北部居多,平原沿湘江兩岸分佈。
株洲山脈
株洲市位於羅霄山脈西麓,南嶺山脈至江漢平原的傾斜地段上,市域總的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北中部地形嶺𠔌相間,盆地呈帶狀展布;東南部均為山地,山巒迭障,地勢雄偉。
中國南方最大編組站 株洲北 |
|
株洲地理位置優越,交通運輸發達,是我國南方重要的交通樞紐。株洲素有“被火車拖來的城市”之稱,京廣鐵路、湘黔鐵路、浙贛鐵路三大鐵路幹綫在這裏交匯,與北方鐵路樞紐城市鄭州並稱"北鄭南株"。株洲火車站是全國五大客貨運輸特級站之一,平均每3分鐘接發列車一次,株洲北站是中國南方最大的貨運編組站同時也為特等站,日均辦理車17000輛,解編12000輛,株洲為鐵路雙特等站城市。同時,武廣高速鐵路在株洲設一等站,滬昆高速鐵路在株洲境內醴陵設站。
株洲市內交通便利,5座大橋橫跨湘江,湘江五橋紅港大橋、湘江四橋天元大橋、蘆淞區建設路和天元區長江路形成株洲的“城市內環綫”,響石路、響田路、東環路、南環路、西環路5條路,東湖、田心、紅旗3座大型城市立交橋,湘江二橋石峰大橋、湘江三橋建寧大橋兩座跨湘江大橋形成株洲的“城市中環綫”。
株洲公路四通八達,106國道、320國道、211省道、京珠高速公路、醴潭高速公路、滬昆高速公路及規劃中的京珠高速復綫、上瑞高速公路和連接閩南、贛南、湘南的“三南”公路都在境內穿過,全長41.629公裏的長株高速公路使得株洲和省會長沙距離更近。繞城而過的長江第二大支流“湘江”,四季通航,沿江上溯衡陽、廣西,下通洞庭湖、長江,株洲港為湖南省八大港之一。千噸級船舶順湘江、經長江、通上海達世界各地。空運方面,株洲距黃花國際機場37公裏,經長株高速公路二十五分鐘可以到達。
建設中的“衡茶吉”鐵路和“衡炎”高速公路開通後,株洲將縣縣通鐵路,縣縣通高速公路,交通強市地位進一步鞏固。
嶽飛題字 |
|
株洲古稱建寧,後又名櫧洲,最早見於南宋人文集。“株”字可能取自株田之“株”。株洲、株田相距數裏,五代時株田已較著名。“洲”字取自古人以湘水兩岸為洲之“洲”。聯綴而成地名。一說因地多櫧木,且“櫧”、“株”同音,故又名“櫧洲”。自南宋紹熙元年(公元1190年)正式定名株洲後,株洲之名沿用至今。
遠古時期,株洲地區就有先民生息繁衍,炎陵縣鹿原陂安葬着中華民族的始祖炎帝神農氏。據考古發現,在株洲縣漂沙井黃霞壠磨山有6000年前屬於新石器時代早期的大溪文化遺址,以及疊在其上的4000多年前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的竜山文化遺址。
春秋戰國時期,株洲屬楚之黔中郡。公元前223年,秦滅楚,巫中地區為黔中郡,株洲屬之。公元前202年,建長沙國,株洲是長沙國領地。公元214年,三國東吳在此設建寧縣,孫權割湖南縣以東和醴陵、修縣沿湘江東岸地帶置建寧縣,築縣城於今株洲市慶雲山解放街、南湖街沿建寧港兩岸,屬長沙郡,乃株洲建縣之始。建寧縣城商業發達,後一度毀於戰火,據《水經註》建寧有新舊二城:舊城在櫧州,吳所立:其新城則朱亭、淦田間有古城基地是也。公元589年,隋文帝開皇九年,隋滅陳,廢建寧。公元621年,唐高祖武德四年,復置建寧縣,屬南雲州;六年後即唐太宗元年,將建寧並入湘潭。
清順治七年,江西商人在株洲修建寧碼頭,商業又有發展。木材、茶葉、稻米、肉、蛋、瓷器、鞭炮、夏布、土紙等貿易居湘潭集鎮商業之首。清末民(國)初,隨着粵漢、株萍鐵路的修築與湘江聯網形成水陸交通優勢。株洲鎮居民達3萬餘戶,且大都居住於解放街、建寧街一帶。民國14年,彭鬆林(中共地下黨員)與友人合資在株洲新街(建寧街)開設米店。次年,發動成立株洲商民協會,並出任執行委員長,組建了糧食、南貨、棉布、百貨、縫紉、五金、園林、理發等16個同業公會。民國33年,日軍進犯株洲,大部分房屋被毀。日本投降後,鎮區居民大多在原址重建傢園,至1949年,大部分民宅均得以恢復,房屋結構大部分是木架衊織墻體,杉皮或小青瓦屋面。至解放前株洲一直屬湘潭縣管轄。
1949年8月3日株洲宣告解放,8月12日成立湘潭縣株洲區人民政府。1951年5月,株洲從湘潭縣劃出成立專轄市,由長沙專署領導。1953年6月,株洲升格為省轄市,由湘潭專署領導。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株洲被列為全國重點建設的8個工業城市之一,國傢將蘇聯援建的156個重點項目中的四項安排在株洲建設,即株洲硬質合金廠、南方動力機械公司、株洲電廠、株洲洗煤廠。隨後,又安排興建株洲冶煉廠、株洲化工廠、株洲電力機車廠、株洲車輛廠等20多個中央、省屬企業。1956年3月,株洲升格為地級市,由省委直接領導,成為湖南省除省會長沙外第1個地級市。1965年4月又設立由市管轄的株洲縣。1983年5月,為發揮工業城市的中心作用,經國務院批準,將原屬湘潭地區的醴陵縣(市)、攸縣、茶陵縣、酃縣(今炎陵縣)劃歸株洲市管轄,共轄城市四區(含市郊區)、五縣(市)。1992年經國務院批準,在市區湘江西岸設立株洲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國傢級)。至1997年經國務院批準,株洲市撤銷郊區建製將市區劃分為天元、蘆淞、荷塘、石峰四個行政區。 |
經濟發展水平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
2008年全市生産總值完成909.5億元,增長13.4%。經濟增幅位於長沙、嶽陽、湘潭之後,居全省第四位,排位較上年提前一位;高出2001-2007年年均增幅1.1個百分點,經濟仍處在持續增長期的較高平臺上運行。全市經濟總量三年連續跨越600億、700億元和900億元三個臺階。全市人均GDP達到24563元,居全省第二位。第一産業完成增加值109.6億元,增長6.1%;第二産業完成增加值497.2億元,增長15.1%;第三産業完成增加值302.7億元,增長13%。在全國百強城市綜合實力排名中,列第56位,居中部六省非省會城市之首。
財政收入較快增長。2008年全市財政總收入達到82.1億元,總量居全省第二,增長21.4%,一般預算收入46.7億元,增長24.3%。從2005年開始,全市財政收入和一般預算收入增幅已連續4年超過20%,2008年繼續保持了較快的速度增長但月度波動十分明顯。全市稅收收入占財政收入比重為78.6%,低於上年1.9個百分點。2008年全市財政總支出108.9億元,比上年增長39.6%。
金融運行基本平穩。2008年全市金融機構現金收入、現金支出分別為2193.7億元、2118.1億元,增長2.2%和2%。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達755.4億元,增長18.4%,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496.6億元,增長22.9%。各項貸款餘額349.3億元,增長15%,其中短期貸款186.7億元,增長6.3%;中長期貸款140.2億元,增長23.6%。銀行存貸比為46.2%,回落1.3個百分點。
保險事業快速發展。2008年全市保費收入21.1億元,增長45.1%,增幅加快13.8個百分點。其中財産保險收入4.9億元,增長30.7%;人身保險收入16.2億元,增長50.1%。2007年各項賠款和給付額6.9億元,增長28.3%,增幅回落48.6個百分點,其中財産保險賠付額3.7億元,增長74.2%;人身保險賠付3.2億元,下降1.2%。
2008年主要指標排名:株洲市GDP總量在全省排名第5,財政收入總量和城市綜合實力排名第2。人均地區生産總值、人均財政收入、人均居民儲蓄、人均規模工業增加值、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5項人均指標保持全省第2。
(一)農業 2008年全市一産業增加值109.6億元,增長6.1%,增幅同比提高0.6個百分點。全市農業穩定發展。全年糧食播種面積375.4萬畝,糧食産量180萬噸。生豬生産恢復增長,其他畜牧業穩定增長。全市出欄生豬424萬頭,增長7%,規模養殖得到鞏固,年出欄生豬萬頭以上的養殖場16個。全市農業機械總動力211萬千瓦,增長10%,下撥農機補貼資金1600萬元,全市水稻生産機械化水平達到了53%。全年農産品加工實現産值113億元,增長18.7%。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206傢,10%的農用耕地等到流轉。
(二)工業、建築、房地産業
工業結構得到改善。2008年全市二産業增加值497.2億元,增長15.1%,增幅回落2.7個百分點。完成工業增加值439.5億元,增長16.7%,增幅回落2.2個百分點。工業占GDP的比重為48.3%,同比提高1.9個百分點;規模工業完成增加值344.8億元,增長18.2%,占全部工業比重為78.5%,提高6.8個百分點。規模工業總量居全省第3位,排位較上年提前一位。年末有規模工業企業1145傢,其中園區規模工業393傢,分別比上年新增企業262傢和122傢。全年規模工業完成産值988.8億元,增長26.9%。通過實施特殊政策、特殊奬勵和特殊服務,“5115”工程有效推進。因特殊情況,剔除株冶火炬、華銀火電等企業影響,中鐵軌道、旗濱玻璃等12傢“5115”企業實現産值255.6億元,增長51.9%。對規模工業增長貢獻率居前六名的行業依次為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醫藥食品加工製造業和煤炭開採洗選業,拉動規模工業增長15.3個百分點,貢獻率為83.9%;受産品價格下跌和國際市場萎縮的影響,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完成增加值51.3億元,下降10.6%。全市規模工業企業實現利潤30.3億元,增長2.6%;實現利稅74.1億元,增長16.9%。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193.2%,提高7.93個百分點。在2008年全省新型工業化考核中,株洲名列全省第二,繼續保持全省第一方陣位置;天元區、醴陵市等4個縣市區和南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株硬集團等7傢企業分別榮獲全省新型工業化紅旗單位(企業)稱號,紅旗單位數居全省第二,紅旗企業數居全省第一。
建築房地産回落。2008年全市建築業實現增加值57.6億元,增長4.4%,增幅回落6.8個百分點。全市房地産業完成增加值28億元,增長4.9%,增幅回落8.9個百分點;實現商品房屋銷售額77億元,增長12.4%,增幅回落54.7個百分點;商品房竣工面積完成359.7萬平方米,增長2.2%;銷售面積完成354.4萬平方米,增長5.8%,增幅分別回落39.5個和49.3個百分點。
(三)交通運輸和郵政電信業
2008年全市交通運輸郵電業完成增加值41.6億元,增長11.5%,增幅回落1.4個百分點。全市公路客貨運輸周轉量增長13.6%,其中貨運周轉量增長17.8%,受年初冰災影響,公路客運周轉量下降8%。2007年全市郵電通訊業務總量46億元,增長23.9%,其中電信業務量完成44.3億元,增長24.3%,郵政業務量完成1.7億元,增長13.3%。年末民用車輛擁有量為10萬輛,移動電話149.3萬戶,互聯網用戶17.5萬戶,固定電話用戶90萬戶,其中城市電話用戶44.7萬戶,農村電話用戶45.3萬戶。
(四)內外貿易和旅遊
消費市場持續走旺。2008年城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性支出12200元,增長12.8%,增幅提高2.1個百分點;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性支出4489元,增長13.6%。受消費支出增長加快和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影響,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304.7億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6.8%,同比提高3.4個百分點。城市、農村市場分別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55.9億元和91.7億元,分別增長25.8%和18.4%。批發業、零售貿易業和住宿餐飲業分別實現社會零售額74.3億元、188億元和37.9億元,增長20.3%、24.4%和23.3%。
外嚮型經濟繼續調整。2008年全市實際利用內資139.9億元,同比增長30.1%。新批外商項目38傢,實際利用外資3億美元,增長25.5%。完成進出口總額11.5億美元,增長11.7%,其中出口額7億美元,下降2.9%,進口額4.5億美元,增長45.8%。公有製經濟完成進出口額6.7億美元,下降1.8%,非公有製完成進出口額4.8億美元,增長17.5%。
旅遊收入較快增長。2008年全市接待遊客817.6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48.6億元,增長19.9%,年末全市擁有旅遊星級賓館飯店35傢,旅行社44傢,新增國傢4A級旅遊景區1個。 |
|
2008年全市年末總戶數113.6萬戶,總人口381.2萬人,常住人口371萬人,其中市區年末總戶數30.4萬戶,總人口97.8萬人,常住人口96.2萬人。全市總人口中有城鎮人口186萬人,鄉村人口195.2萬人;城鎮化率為48.8%,提高1.4個百分點。2008年計劃生育率為92.6%,人口出生率為14.3‰,人口自然增長率7.5‰。 |
教育科研與科學技術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and Research |
教育
本科院校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株洲校區)
湖南工業大學(原株洲工學院)
高職院校
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鐵路科技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化工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中醫藥專科學校
株洲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有色金屬職業技術學院(籌)
省重點中學
株洲市南方中學
株洲市第二中學
株洲九方中學
株洲市第四中學
株洲市第一中學
株洲市第八中學
株洲縣第五中學
醴陵市第一中學
攸縣第一中學
茶陵縣第一中學
科研
2008年全市爭取國傢、省級計劃項目65項,落實國傢和省級科技經費5000餘萬元,其中國傢863計劃7項、國傢科技支撐計劃9項、國傢創新基金13項、省重大項目4項;實現高新技術産值165.3億元,增長47.3%。全市申報專利1476件,增長14.8%,其中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分別為302件、433件和741件。從1985年開始,纍计申報專利首次突破1萬件,達到10254件,連續14年申請專利總數保持全省第二。
株洲科技實力強勁。以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為竜頭、各科研院所為骨幹,大中型企業科技創新中心為主體的科研創新體係日趨完善。全市擁有科學研究開發機構24個,從事研究與發展活動的人員為4萬多人。設博士後工作站6個。國傢級的工程研究中心和技術中心5傢,省級的8傢。有院士2名。連續6屆被國傢評為“全國科教興市先進城市”,是全國製造業信息化工程試點市,國傢新材料成果轉化及産業化基地,國傢火炬計劃傳感技術産業化基地。2007年全市爭取國傢、省級計劃項目80項,其中國傢“863”計劃和科技支撐計劃9項。申報專利1287件,增長21.3%,擁有高新技術企業155傢,新增高新技術企業35傢。
體育中心 |
|
2000年悉尼奧運會上,株洲廠礦子弟龔智超獲得了羽毛球女單冠軍,隨後,株洲在羽毛球事業上也有了迅速的發展。女雙運動員黃穗,以及男雙、混雙運動員鄭波都是株洲人。巧合的是,他們兩人的搭檔都是高凌。遊泳小花李玄旭憑藉選拔賽的優異表現,入選2008北京奧運會大名單,並獲得女子400米混合泳第8名和800米自由泳第5名。
株洲成功承辦了湖南省第十屆運動會和湖南省第七屆殘疾人運動會,在2006年省“十運”會上,株洲市體育健兒奪得金牌160枚、銀牌131枚、銅牌98枚,金牌總數和團體總分均居全省第二。在省七屆殘運會上株洲市殘疾 人運動員獲得金牌64枚,銀牌28枚,銅牌15枚,總分居全省第一。2007年成功舉辦了迎奧五環瀟湘行株洲市工人趣味運動會暨市第三屆大衆體育運動會等群衆體育運動。湖南省第四屆農民運動會奪得6枚金牌,金牌總數名列全省第三。湖南省青少年體育比賽金牌總數和團體部分全省第三。
株洲市體育中心位於長株潭城市群中心地帶,緊臨武廣鐵路株洲站、京珠高速,北臨湘江,與巍峨的石峰山隔江相望,南靠株洲大道,西側為株洲市長途汽車西站,東有200餘米寬的城市緑化帶,環境優美,交通便利。中心總投資6.9億元,占地840餘畝,集體育、文化、休閑、商貿、會展、房地産開發於一體,規劃為場館區、遊樂區、體育娛樂公園(占地面積170畝)三個相輔相成的功能區域。項目由中國建築大師崔愷設計,主體建築構築於一個整體平臺,屋頂相連,形成渾然一體、巨竜戲水之勢。整個場館建築方案設計很好地體現了建築藝術與體育功用、競技與休閑、傳統與現代文化的完美結合,整個建築群宏偉壯麗,氣勢磅礴。在全國“2006年度百年建築優秀作品奬”評選中,株洲市體育中心一舉獲得“單體設計優秀奬”,成為我省唯一獲此奬項的建築。
株洲夜景 |
城鎮生活水平和社會保障情況 Urban living standards and social security situation |
綜合性三甲醫院:
株洲市一醫院
株洲市中醫院
株洲市中心醫院(籌)
勞動保障不斷加強。2008年全市新增城鎮就業5.76萬人,下崗失業再就業2.5萬人;新增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參保5.7萬人,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保34.6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6.9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製在3.8%以內。組織開展了全市技能大師大賽,10位參賽選手榮獲全市技能大師稱號。城區、縣市最低工資標準提高到610元/月和560元/月,分別增長15.1%和21.7%。全市共救助城鎮低保對象8.9萬人,纍计發放低保金1.3億元。
居民收入平穩增長。2008年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15911元,增長17.8%。其中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03元,增長13.3%,受工薪收入、經營淨收入和財産收入等三大主要收入增長回落的影響,增幅回落3.1個百分點。農民人均純收入5837元,增長15.7%,增幅提高0.2個百分點,其中工薪收入增長18.5%,占純收入的比重為46.2%,提高1個百分點,對純收入增長貢獻率為53%。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比為2.81:1,創近6年來的新低。受食品價格上漲較快影響,全市城市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為34%,提高1個百分點,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為46.8%,提高4個百分點。
中心廣場 |
城市建設基本情況 Basic Conditions of Urban Construction |
投資保持快速增長。2008年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完成388.4億元,增長34.6%,年淨增投資100億元,實現全市每天投資過億元目標。城鎮投資完成345.8億元,增長46.2%;農村投資42.7億元,增長25.1%。在城鎮固定資産投資中,全市一、二、三産業分別完成投資3.8億元、199.7億元和142.3億元,分別增長71.2%、42.3%和27%;全年施工項目達到1660個,增加44個,單位項目投資額為2083萬元,增長32%,億元以上施工項目91個,增加3個;工業投資完成199.1億元,增長42%,占城鎮固定資産投資51.3%;房地産開發投資81.4億元,增長40.6%。
株洲高新區是1992年經國務院批準的國傢級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規劃面積35平方公裏,經過14年的開發建設,共吸引了800多傢企業在這裏投資設廠,投資總額逾10億美元。“湖南歐洲工業園”選址於國傢級株洲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內。湖南歐洲工業園是中國中部地區主要面嚮歐洲企業的國際工業園,也是株洲高新區的核心園區和未來發展的重要平臺。
淥江書院 |
|
歷史文化名人
歷代帝王鐘情於此
炎帝長期活動於茶陵,長眠於炎陵,堯帝生於攸縣、都於攸縣、葬於攸縣,舜帝巡視南疆、留跡株洲,大禹治水過攸縣、娶攸女,皆有信史可證,實乃株洲之幸。據歷史記載和傳說,先後與株洲發生過關係的古代皇帝有唐太宗李世民(率兵徵戰南方,右眼中箭重傷,在現今九郎山被九位郎中治愈);唐玄宗(為醴陵王仙登真觀御書6個大字);宋太祖趙匡胤(重用炎陵人尹鵬飛,將其侄女嫁給尹為妻);宋太宗(為醴陵王仙登真觀再賜御書飛白二字);宋徽宗(重用攸縣名士彭天益,修復攸縣名觀陽升觀);宋孝宗(聯姻茶陵駙馬譚鬥南,題詩茶陵名勝皇雩仙);明太祖朱元璋(病愈九郎山,安營楓樹寨,露宿屏山寺,避難白關鎮,重用茶陵人,屠殺株洲人);明武宗(下江南時路過荷塘鋪、馬傢河、神福港等地);乾隆皇帝(下江南尋親經過荷塘鋪、仙庾嶺、傘鋪壠、仙井鄉,為攸縣墾荒案平反)……
歷代名士寄情於此
春秋晚期著名思想傢老萊子隱居株洲宋傢橋,南朝齊梁間著名醫藥學家陶弘景隱居株洲古大橋,南齊時國之重臣司空張巴玉隱居攸縣司空山。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屈原遊於株洲,其女兒病故霞灣。中國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在四過株洲,兩宿株洲,九抒其懷。中國最傑出的史學家司馬遷經株洲“探禹穴,窺九疑,浮於沅湘”。中國最偉大的旅行傢徐霞客在茶陵贊皇雩泉、覽靈岩景、登雲陽山、訪麻葉洞。大詩人陶淵明志異醴陵梅花泉,大思想傢王夫之志敘攸縣寶寧寺。大書法傢米芾題壁空洲“懷杜崖”,大教育傢王守仁題詩醴陵泗州寺。曠世大儒朱熹宿朱亭,走建寧,寓醴陵,一代名相房玄齡嘆屏山寺,撰古剎碑。東吳名相顧雍封醴陵侯,南朝才子江淹結《醴陵集》。東漢蔡倫曾經造紙於攸縣蔡公潭,唐朝駱賓王一度避難於炎陵十都鄉,清代左宗堂韜光淥江書院……
歷代名將建功於此
古有馬援駐軍淥口,張飛拴馬朱亭。黃忠鎮守攸縣,李靖失魂醴陵。尉遲敬德駐紮太屏山,雷大將軍巡防白關鋪。嶽飛遺墨“一經堂”,劉琦題詩資福寺。黃巢屯兵獅子山,吳三桂剋敵大勝嶺。紅巾軍徐壽輝、陳友諒進軍攸縣,太平軍洪秀全、肖朝貴攻剋茶陵。近聞葉挺大捷於淥田、泗汾,朱德、陳毅戰於高隴,張雲逸、王震戰於將軍山,左權、蔡會文、譚震林、耿飆、陳明仁名振華夏……
歷代名臣基業於此
劉三吾七十三歲 “以文學應聘”入朝,朱元璋常嚮他請教治國安民之道、選賢任能之策。李東陽立朝五十年,參預內閣機務18年,實際行使宰相職15年,皇帝不直呼其名而尊稱先生。張治官至吏部尚書、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六次主持會試。彭維新授戶部、刑部、兵部尚書,進協辦內閣大學士,查積案、懲姦頑、得民心。北宋譚處堯任端明殿大學士,頗有政績。南宋抗金名臣吳獵、皮竜榮、楊大異入醴陵名臣祠,明代譚希思巡撫四川,被湯顯祖寫詩稱贊。明兵部右侍郎王偉擁立景帝,奮力抗戰。明雲南右布政何楚英,政績丕著,入雲南名宦祠。明大僕寺卿蔡承植,持身儉約, “清廉第一”,人稱“君子”。明兩浙巡按蔡思穆,積勞成疾,34而卒。被譽為“賢宰官,名御史”。明右副都御史洪雲蒸皇帝欽賜“太平宴”,賜禦葬,賜建忠烈坊。清道光年間知縣竜汝霖“憨搜文布政,狂鬥瀋尚書”,被王闓運寫詩稱贊。國民政府主席譚延闓三次主政湖南,三次主政民國。北洋政府總理熊希齡,辦學院,興産業,力推醴陵瓷業走嚮世界……
歷代名僧傳道於此
在株洲地區創立宗教門派、傳播佛教思想的著名僧人有:創建攸縣寶寧寺、被日本國曹洞宗徒列為祖師的唐代高僧曠長髭禪師。受戒於醴陵溈山寺,後東渡日本傳教的唐代高僧鑒真和尚。創建醴陵雲岩寺的唐代高僧雲岩曇晟禪師。身為六祖慧能三代孫、創建攸縣石濤寺的唐代高僧石頭和尚希遷。創建醴陵寶源禪寺的唐代高僧釋道禪師。創建攸縣大圓禪寺唐代高僧聖壽勇禪師。開創湖南上林寺的戒靈禪師。傳播曹洞宗禪道的石室善道禪師、萬峰禪師、一足禪師。傳播溈仰宗禪道的仰山慧寂禪師。傳播雲門宗禪道的金輪可觀禪師、金輪禪師、橫竜禪師、明照禪師。傳播臨濟宗禪道的茶陵鬱山和尚。 修行於寶源禪寺康熙時的天詠禪師和乾隆時的慧芳禪師。被譽為“佛學泰鬥,當代玄奘”的近代佛學大師陳健民先生……
歷代名媛芬芳於此
古有屈原第5女病故於霞灣,“五娘廟”因此而建。宋初開國公主趙玉蝶葬於炎陵,公主墳由此而榮。隋末癡情女張初塵棲於醴陵,紅佛墓從此而芳;近有“鑒湖女俠”秋瑾嫁入株洲,女作傢袁昌英馳名文壇,女權運動傢張漢英擊擊節中流,女革命傢張挹蘭堅貞不屈,女議員王昌國領袖群英;今有女科學家金慶民成為世界首位進入南極腹地之女性……
歷史文化名遺
紅色遺産:株洲是革命老區,留下了彌足珍貴的偉人足跡,留下了感天動地的先烈故事,經歷了血雨腥風,感受了刀光劍影,也遺存了許多紅色的遺跡:如市區的協豐長綢布店、羅哲烈士墓、十九人堆等;炎陵的水口戰略决策 、水口連隊建黨 、中村分田運動、朱毛第一次會面、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一團團部——洣泉書院,毛澤東指揮酃城戰鬥舊址——接竜橋、紅軍標語博物館等;茶陵縣的工農兵政府舊址、中國共産黨茶陵縣委員會舊址、中共茶陵縣委、茶陵縣蘇维埃政府舊址、九渡衝戰鬥遺址、茶陵烈士陵園、紅軍村和紅軍墻、紅軍學校――茶陵縣立列寧高級小學校舊址、我黨我軍第一次肅反——湖口輓瀾舊址、茶陵縣烈士陵園等;攸縣東衝兵工廠、南岸列寧室、攸縣烈士公園、六十分烈士墓群,譚震林墓等;醴陵毛澤東同志考察農民運動舊址——東富寺、毛澤東革命活動紀念地——先農壇、李立三故居、左權將軍紀念碑等。
建築遺産:株洲的建築遺産非常豐富,大量獨具特色的書院、宗廟、祠堂、牌坊、官邸、橋梁等,散落在大地之上,掩映在煙靄之中,帶着歲月的滄桑,承着歷史的厚重……著名的如醴陵的淥江書院、淥江橋、潘氏宗祠、彭氏祠堂、袁氏牌坊;攸縣的譚氏祠堂、太夫第、翰林第、鸞山洋屋;茶陵的陳石泉宗祠、竜傢祠中憲大夫牌坊、陳傢大屋陳傢牌坊;炎陵的洣江書院、朱傢祠、周傢祠、葉傢祠等。
碑刻遺産:有兩千多年建縣史的株洲留下許多紀事懷人的摩崖、石刻、碑亭,大多已淹沒無存,幸存的有:荷塘區明照鄉走沙巷義渡記碑;醴陵的吳楚古剎碑、紅中鋪摩崖石刻、初建三公祠碑、朱熹畫像碑;攸縣的重建寶寧禪寺並捐田記碑、攸萍界碑、重修靈龜峰記碑;茶陵的光泉石刻、三大學士故裏碑刻、靈岩康崖石刻;炎陵的禦祭道路碑、竜渣瑤族大屋石刻、駱賓王摩崖石刻、天星寨黃崗摩崖石刻、“告示”碑等。
墓葬遺産:株洲這片土地上不僅培育了一大批人傑,還吸引了無數的豪傑之士、妙曼之女在此風雲際會、鶯歌燕舞,他們有的長期活動於此,有的永遠長眠於斯,給我們留下了許多憑吊之所:如炎陵的炎帝陵,晉代禮部尚書歐林啓墓,宋司馬平陽侯尹鵬飛墓、宋長沙郡主趙玉蝶墓,管軍元帥段清遠墓,鐵頭太子墓,明太僕寺卿劉穩墓;茶陵的明代大學士劉三吾墓、張治墓,清大學士彭維新墓,相傳安葬炎帝之子的太子墳;攸縣的相傳安葬堯帝的堯山,唐代高僧曠長髭墓、聖壽勇禪師墓,明南京戶部主事易舒誥墓,譚震林墓;醴陵的唐代名媛紅拂墓,宋代名臣吳獵墓、楊大異墓、丁應奎墓,明戶部郎中徐廷用墓,同盟會革命黨人寧太一墓、張伯蒲墓、陳盛芳墓、傅熊湘墓、丁應奎墓、文斐墓,;株洲縣的清末大將郭鬆林墓;市區的老萊子墓、羅瑤墓、羅哲墓、羅學瓚墓等。
古代遺址:恐竜化石遺址可以見證株洲億萬年的滄海桑田;漂沙井磨山文化遺址、茶陵棗市獨嶺坳文化遺址、炎陵竜渣瑤族寨址等可以見證株洲至少六千多年的人類活動史;五代馬王故城遺址、北宋金州故城遺址、三國建寧古城遺址、南宋茶陵城舊址、容陵侯故城、陰山縣故城、攸縣故城、三國吳建寧縣新城遺址、醴陵古城遺址等古城遺址可以見證株洲兩千多年的城市史;醴陵南橋鞭炮作坊遺址、楠竹山窯址、窯下灣磚窯址、溈山窯大遺址,炎陵桃嶺窯址、洞下窯址,茶陵中瑤窯址、陵窯背窯址、陵窯塘下窯址,株洲縣窯堆子窯址等古窯遺址可以見證株洲古代手工業的繁榮。
工業遺産:株洲是新中國建國初期八大工業基地之一,國傢許多重要的工業項目安排在此。第一臺航空發動機、第一枚地對空導彈、第一臺電力機車等100多個“全國第一”都誕生在株洲,株洲工業的發展歷史,可以說就是新中國工業發展的一個縮影。株洲南方公司、株洲電力機車公司、株洲車輛廠等一大批大型企業,有着相當豐富的歷史遺存。如南方公司建於上個世紀50年代的仿蘇建築群,株洲電力機車公司建於上個世紀30年代的一些車間和辦公樓等,都有着不可低估的歷史價值。還有一些工業設備、工具,無不體現着中國現當代工業發展的光彩。
植物遺産:株洲古樹名木有42科、75屬、97種、6364株。樟為株洲市樹,醴陵南橋鎮有1650歲古樟;株洲曾因地多櫧木又名“櫧洲”;攸縣柏市鎮有2400歲南方紅豆杉(世界十大瀕危物種),黃豐橋鎮有1200歲南方紅豆杉6株;攸縣桃水鎮有1500歲銀杏;醴陵南橋鎮有1050歲楓香樹;攸縣銀坑鄉有千年古楠;炎陵沔渡鎮有千年楊梅;炎陵中村鄉有世界上最大的桑樹;炎陵桃源洞有被譽為“中國桃花心木” 的毛紅椿;茶陵小田鄉有500年馬尾鬆15株、500年黃檀3株。
非物遺産:株洲的非物質遺産也大放異彩,音樂如醴陵的思情鬼歌、 茶陵炎陵攸縣的蘇區歌謠、炎陵的客傢山歌;舞蹈如醴陵的星子燈 、攸縣大同橋火竜燈;手工技藝如株洲縣南陽橋鄉劉雙喜漆畫、鄒桂文木雕、堂市鄉譚建強製鼓、株洲縣剪紙、醴陵鞭炮製作工藝、醴陵大蒜加工工藝、茶陵攸縣的腐乳加工工藝、 茶陵鼕酒釀造瓜皮帽工藝、茶陵藍印花印染工藝、“補鍋”手工技藝、攸縣皇圖嶺豆腐製作;民俗如茶陵雲陽山南嶽宮廟會、攸縣陽升關廟會;民間麯藝如醴陵的《春鑼》和《贊土地》;戲劇如株洲縣攸縣的皮影戲;民間文學如炎陵茶陵的炎帝傳說等。
炎帝陵 |
|
株洲,是炎黃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中華民族的始祖、農耕文化的創始人――炎帝神農氏,就長眠在株洲境內炎陵縣鹿原坡。三國時孫權定都建業,設縣建寧,羽扇綸巾的周瑜曾在這片土地上演繹過許多動人的故事,唐代大詩人杜甫留戀湘東美麗的風景,攜傢眷棲居於此,在他生命的最後兩年,老病孤舟,兩次溯湘江而南,留詩十多首;唐代奇女子、慧眼識英雄的名姬紅拂之墓在株洲境內的醴陵西山,宋代名將嶽飛率軍途經茶陵時以槍尖挑禾蔸寫的“光泉”二字,赫然鎸刻在高隴石壁上;宋代大儒朱熹兩次到株洲講學,“朱亭”因他而名;明代大旅行傢徐霞客為茶陵雲陽山、靈岩寺、麻葉洞留下一篇篇日記,記下了株洲的名山勝水;明代大學士、立朝五十年的李東陽,以他為代表的“茶陵詩派”,將故鄉“茶陵”的名字,永遠鎸刻在中國文學史史册上。
株洲,在中國人民革命史上,更有着光榮的一頁,是我國重要革命發源地之一。曾先後涌現了以李立三等為代表的傳播馬列主義新思想的革命前驅,左權、譚震林、耿飆、陳明仁等舉世聞名的軍事將領也都出自株洲。茶陵、炎陵(原酃縣)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毛澤東、朱德的第一次見面,是在炎陵縣的十都;紅軍第一次把黨支部建在連上,毛澤東親自主持的紅軍戰士入黨儀式,是在炎陵縣的水口鎮葉傢祠;毛澤東親自批準組建的井岡山第一個縣級紅色政權,是茶陵縣工農兵政府;毛澤東親自主持、作出“撤圍長沙、回師江西、攻取吉安”重大决策,被美國作傢史沫特萊稱為“朱德和毛澤東采取了一生中最重大的步驟之一,這一步驟扭轉了中國革命運動中的一次嚴重危機”的紅一方面軍總前委會議,舉行在株洲市徐傢橋頭的原協豐長綢布店。株洲域內目前還有現代著名無産階級革命傢李立三故居、左權將軍紀念碑、譚震林墓等。株洲,是一塊紅色的聖土。共和國第一批(1955—1964)授銜,産生了十大元帥和衆多的將軍。其中株洲籍將軍有41名,僅茶陵一縣就出了25名將軍,茶陵成了有名的“將軍之鄉”。
=====各地突出景點:(排名不分先後)=====
炎帝陵
景區地區: 株洲炎陵縣鹿原鎮
等級級別: AAAA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景區類型: 陵寢陵園
區內景點: 九鼎臺 炎帝陵殿 洣水漂流 竜潭魚躍 古竜鼓髻 禦碑園 虯張靈木 墓碑亭 聖火臺 雲秋雨霽 主殿側面 空樟洞明 神農大殿
簡介:始建於宋乾德五年。明清兩代,宋代以後曾多次毀於戰亂和火災,在明、清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的160多年間,歷經了10餘次大的修葺,規模不斷擴大。現炎帝陵是1988年6月由湖南省人民政府和株洲市人民政府撥專款修復的,建築仍按皇宮式樣,但規模比清道光十七(公元1837年)重修的有所改進和擴充
1996年11月,國務院公佈炎帝陵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7年6月,中共中央宣傳部將炎帝陵列為全國百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
2000年8月,全國僑聯將炎帝陵確定為全國僑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002年,炎帝陵通過國傢旅遊局對旅遊資質的認定,被授予4A景區稱號。
2006年2月24日,炎帝陵景區獲得全省“2005年最佳等級旅遊區”稱號,這是該景區連續六年獲此殊榮。
李立三故居
景區地區: 株洲醴陵市城區東南2公裏的福建圍村。
等級級別: 未定級別
景區類型: 紀念地
簡介:1919年,李立三赴法勤工儉學,1921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産黨,此後,他參加領導了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五卅運動”、南昌起義等許多震驚中外的革命鬥爭。在1930年,儘管他犯過“立三路綫”的錯誤,但不久就認識並改正了自己的錯誤。新中國成立後,他先後擔任中共中央委員、中央人民政府委員、中共中央工委書記、中華全國總工會常務副主席、勞動部部長等職。1967年6月22日因受林彪、“四人幫”迫害含冤去世,終年68歲。1980年3月30日,黨中央召開追悼會為他平反昭雪,高度評價他為:中國共産黨的優秀黨員,無産階級革命傢,中國工人運動的傑出領導人之一,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和偉大的共産主義事業貢獻了畢生精力。
1983年,故居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維修舊址,設舊址復原陳列,陳列室輔助陳列。故居於1984年11月18日對外開放,並成立故居管理所,專門負責故居的管理和對外接待工作。
桃源洞國傢森林公園(神農𠔌國傢森林公園)
景區地區: 株洲炎陵縣十都鎮
等級級別: 未定級別
景區類型: 森林公園
區內景點: 東坑瀑布 獅子岩 七麯水 珠簾瀑布 珠簾彩虹 桃源洞自然保護區 桃源洞雲霧 芳草鹿原 桃源洞原始次生林
簡介:神農𠔌國傢森林公園即:桃源洞國傢森林公園,位於炎陵縣羅霄山脈中段,面積2.3萬多公頃,因山青、山幽、石美、林密而為人稱道,2002年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傢自然保護區。公園保存有我國僅存的華東、華中、華南交匯區原始森林,其萬陽河流域兩側空氣負氧離子含量在每立方釐米13萬個以上,堪稱亞洲之最。公園內共有維管束植物215科896屬2019種,其中國傢重點保護野生植物74種;共有陸生脊椎動物25目70科212種,其中國傢重點保護野生動物29種,19種列入《瀕危野生動物物種國際保護貿易公約》。
2005年9月,經國傢林業局批準,湖南省炎陵縣桃源洞國傢森林公園正式更名為“神農𠔌國傢森林公園”,從而使這一自然景區的名稱與炎帝神農氏人文景觀在稱謂上趨於統一
雲陽山
景區地區: 株洲茶陵縣
等級級別:國傢級森林公園
景區類型: 宗教建築與禮治建築群
簡介:雲陽仙係佛、道合一的宗教場所。位於茶陵紫微峰東腋的峰峽環抱之中,古人稱之“可以避世,可以隱居”的神仙福地。宋代著名文學家黃庭堅、元代茶陵籍狀元李祁、明代吏部主事劉應峰、清代狀元肖錦忠、晚清兩廣總督譚鐘麟等歷代名人所留題詠甚多。明代著名旅行傢徐霞客也曾慕名前來探幽攬勝。
皇雩山和雩仙寺
景區地區: 株洲茶陵縣水田鄉東坑村
等級級別: 未定級別
景區類型: 名山
適遊季節:
簡介:這裏山清水秀,古木參天,濃郁蔥蘢。山麓有一古廟,名叫雩仙寺,建於後唐時期,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廟側有七股清泉涌出,終年不斷,是茶水的主要源流之一。皇雩山不僅風景美麗,而且有着英雄歷史,革命戰爭年代密林深處,建有兵工廠、縫紉廠、紅軍醫院、列寧學校等。
炎帝廣場
景區地區: 株洲市區
等級級別: 未定級別
景區類型: 公園
簡介:炎帝廣場位於株洲高新技術開發區。整個廣場占地17h㎡,平面設計成展開的扇形。廣場分為文化景區、緑化景區、集會廣場、休閑健身、商貿服務和交通集散等7個功能區。各功能區通過規劃的放射狀和圓弧狀道路網,組成前導、核心和背景3個景觀序列。其核心部分文化景區位於中軸綫上,主體建築為19.97m高的巨型炎帝塑像,寓意公元1997年建成。環繞巨型塑像,有象徵“太陽之神”的基臺和寓意炎帝精神與日月同輝的彎月狀噴水池,有以歌頌炎帝豐功偉績為主題的大型浮雕和圖騰柱,廣場地下還規劃建設了總面積達1.3萬㎡的國際博覽中心。位於廣場後的株洲電視塔,又叫東方神竜塔,高293米,鋼結構帶旅遊的多功能綜合電視塔。既是廣播電視的重要基礎設施,同時又成為當地的標志性景觀和人民群衆文化娛樂的重要場所。
酒埠江風景區
景區地區: 株洲攸縣巒山、黃豐橋、柏市、酒埠江鎮
等級級別: 國傢地質公園,國傢森林公園,國傢級水利風景區
景區類型: 自然風景區,人文風景區
酒埠江風景名勝區位於攸縣東部山區,面積約830平方公裏,轄酒仙湖(國傢級水利風景區)、白竜洞、太陽山、孟子山和天蓬岩等5個景區,共57個景點。
湘山公園
景區地區: 株洲炎陵縣霞陽鎮
等級級別: 未定級別
景區類型: 公園
區內景點:古塔景園、烈士陵景園、碧江度假景園、植物標本景園、湘山門樓,知青閣、五子廟、名人園、遊泳池、遊樂園、鐵索橋,革命英雄紀念碑等
簡介:炎陵湘山公園位於炎陵縣城西邊的湘山,三面環水,古木參天,有“一峰兀立,二水夾流”之稱,現為湖南省級森林公園。相傳湘山是炎陵的風水寶山,古時的炎陵“五子”(神農天子、鐘馗才子、孟薑女子、羅浮孝子、鐵頭太子)、近代讀書成名、當官發財、以及風調雨順、林茂糧豐、六畜興旺都與湘山這個風水寶地密切相關。 山上的動植物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93.5%,名勝古跡有建於北宋初年的湘山寶塔、建於明萬歷45年的湘山古寺和省級保護文物革命烈士紀念碑。
空靈岸
景區地址: 株洲市傘鋪鄉盤石村
等級級別: 未定級別
景區類型: 風景
區內景點:和尚岩、石鐘山、懸鐘岩、獅子岩,觀音岩,杜公亭、梅花閣
簡介:位於湘江西岸傘鋪鄉盤石村,距縣城南5公裏,為湘江沿岸著名風景之一。早在民間,空靈岸有和尚岩、石鐘山、懸鐘岩、獅子岩等別稱。南北朝梁武天監七年(508)建空靈寺,中奉觀音大士像,故又名觀音岩。昔日空靈岸,怪石嵯峨,幽深奇秀,上有蒼鬆翠柏,下有紫竹芳草。巨石瀕江突兀,翼凌深潭。空靈寺壁立於石岸中部,上下三層,歇山重檐式建築。由南側山門拾級而上,有一牌坊上書空靈岸三字。過牌坊,為沿江石壁棧道,長約100米,麯折有緻,直通寺內。寺後有石洞,縱深14米,高2.7米,寬9米,洞口與寺相通。洞中石臺突起,高0.5米,形似床,稱“仙人床”,中奉觀音大士像。佛像後,有清泉涓滴不涸,甘甜可口,人們稱為“仙泉”。岩洞左下石階百餘步一巨石懷抱,上建杜公亭、梅花閣,岩壁上刻有唱和詩。
仙庚古廟
景區地址: 株洲市東郊十八公裏處 (荷塘區)
等級級別: 未定級別
景區類型: 古代建築
簡介:仙庚古廟、文昌閣位於株洲市東郊十八公裏處,為株、瀏、長、醴四邑名勝,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仙庚廟建於唐,後清道光年間重修,屢經興廢,今依清朝舊製修繕一新。山林疊秀,廟宇飛霞,塔聳雲天,殿藏幽遂。更有一石塘印月、青嶧晚鐘等八大景觀。
婆仙嶺
景區地址: 株洲市株洲縣白關鎮
等級級別: 未定級別
景區類型: 風景
簡介:位於白關鄉境內。舊時,因其界連醴陵、湘潭、瀏陽、長沙四縣,有四邑名山之謂。山有老少二峰,老峰在東,高304.9米,少峰在西,高313米,山上樹木茂密,風景特佳。唐代,在少峰建金輪寺,依山築寺,由山門拾級而登,凡三進,雕梁畫柱,碧瓦朱檐,為境內一大佛教勝地。寺內大鐘,高2米,徑l米餘,傳為老峰飛來。後有賓鳳章者,將嶺上佳景綴為仙峰八影,曰:屏峰朝暉、拓嶺丹霞、桃林花雨、雙井清泉、老虎聽經、獅子嘯月、古寺飛鐘、石港遠帆。 1958年4—5月,金輪寺被毀,寺中文物遭破壞,山上古樹被伐。是年,在嶺下右側修建大京水庫。水庫壩高24米,長86米、寬26米,庫區長2.5公裏。80年代,庫區林木豐茂,杜鵑花開時節,青山、緑水、紅花,相映成趣,吸引遊客遊覽,觀光者絡繹不絶。1990年,株洲市城市建設規劃部門將其納入株洲建設總體規劃,並經株洲市人民政府批準,正式命名為株洲大京風景區
仙山公園
景區地址: 株洲醴陵市
等級級別: 未定級別
景區類型: 公園
簡介:坐落於淥江邊的西山。創建於1995年。這是一處風格獨特的山野型公園,山巒起伏,林木蔥蔥。從神怡樓縱觀瓷城,盡收眼底。公園內有著名的左權將軍紀念碑、紅拂墓、花炮祖師李畋殿、淥江書院、思情亭、神怡樓等近20處風景名勝,是休閑、避暑、登山觀光的最佳去處
淥江書院
景區地址: 株洲醴陵市
等級級別: 未定級別
景區類型: 書院
簡介:坐落於西山半山腰,三面環山,面嚮淥江。淥江書院一般均是名流掌教。其中突出的有陳夢元。餘延燦,張九鉞,羅汝懷,左宗棠等人。民主革命先烈劉揆一,同盟會駐醴陵通訊員潘坊,與蔡鍔起義遙相應的袁傢譜,肖昌熾,曾繼梧等都曾在淥汀書院就讀或執教。我黨,我軍著名領導人李立三,張翼鵬,左權,宋時輪,陳明仁等早年都在這裏上過學。
羅哲烈士墓
景區地址: 株洲株洲縣馬傢河鄉
等級級別: 未定級別
景區類型: 烈士陵園
簡介:羅哲烈士墓位於馬傢河鄉高塘村,距縣城17公裏, 墓塚朝西偏南,三沙土築成,底徑2.3米,堆高0.5米,墓圍上方竪漢白玉石碑3塊,邊框與碑頂飾花崗岩,總高2米。正中墓碑陰刻毛澤東主席手書“羅哲烈士之墓”,兩旁為墓志,記載烈士生平事跡。羅哲烈士是早期中共黨員,犧牲於1928年。1956年8月l1日,毛澤東主席寫信給羅哲遺屬,將題碑文和300元贈款一並寄來,為羅哲修墓,在湘潭縣人民委員會資助下,烈士墓不久建成。1962年1月,株洲市人民委員會重新修葺,改立祁陽石墓碑,並加墓志。
關王廟和吳王塔
景區地址: 株洲醴陵市鴻仙鄉關王村
等級級別: 未定級別
景區類型: 陵寢陵園
簡介:關王廟和吳王塔位於鴻仙鄉關王村。大革命時期,關王廟為醴陵北二區農會會址。是農民組織武裝起義和對土豪劣紳及團防局進行鬥爭的重要場所。大革命失敗後,國民黨反動派將在北二區內被捕的中共黨員及農會積極分子數百人齊集關王廟附近的吳王塔前進行殺害。新中國成立後,為紀念革命先烈,教育後代,黨和政府對廟、塔進行了修繕。
大京風景區
景區地址: 株洲市郊東南
等級級別: 未定級別
景區類型: 風景
簡介:景區分仙峰嶺、京水湖、屏風嶺三大景區,擁有“金輪古寺”、“𠔌音清溪”、“山水佳處”、“百鳥天堂”四個一級景點,“仙峰勝境”等十個二級景點,“雙井清泉”等二十個三級景點,景色各異,各領風騷。景區成立年來,新建了京湖度假村,大京山莊、醉仙樓、棲鳳園、京湖酒樓等一係列集食宿、娛樂、度假、會議於一體的接待中心,修建了白仙路、婆仙路和部分環湖遊路。大京風景區地處株洲市郊東南,離市區15公裏,大京風景區是一個以山、水、林、禽同生共榮為主要特徵的自然景觀與盛極明清的古廟遺跡為主的人文景觀相結合的集遊覽、度假、娛樂於一體的旅遊勝地,京水湖面近2400畝。
洣泉書院
景區地址: 株洲炎陵縣霞陽鎮
等級級別: 未定級別
景區類型: 書院
簡介:洣泉書院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全國百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1928年3月,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一團、第二團攻剋炎陵縣城,第一團團部設在洣泉書院。1928年4月中旬,毛澤東率部隊從井岡山來到炎陵,迎接朱德南昌起義部隊和湘南起義部隊,毛澤東就在後廳左廂房住宿、辦公,親自部署、指揮了接竜橋阻擊戰,掩護了朱德部隊嚮井岡山轉移。洣泉書院始建於宋代,原名烈山書院,清嘉慶2年(公元1797年)增修齋捨,因縣境內有耕熟嶺,山下出泉,清純不染,涓涓不息,是為洣水之源,學者誠如泉水,則百川歸海,無所不包,故改名為洣泉書院 |
株洲簡介: Zhuzhou Description: |
株洲古稱建寧,是炎黃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中華民族的始祖、農耕文化的創始人――炎帝神農氏,就長眠在株洲境內炎陵縣鹿原坡,江澤民總書記親筆題寫炎帝陵名。炎帝陵被稱為“神州第一陵”,是普天下中華兒女尋根謁祖的聖地。而“天下第一洞”桃園洞古木參天,與革命聖地井岡山風景區連成一體,是旅遊觀光、療養避暑的佳境。1997年落成的炎帝廣場氣勢恢宏,號稱當時亞洲第二大廣場,成為株洲的標志和株洲人民休閑的最佳場所。
株洲的總面積為11272平方千米,其中市區面積為535平方千米,2008年全市年末總戶數113.6萬戶,總人口381.2萬人,常住人口371萬人,其中市區年末總戶數30.4萬戶,總人口97.8萬人,常住人口96.2萬人。全市總人口中有城鎮人口186萬人,鄉村人口195.2萬人。快速環道內城市建成區面積為98平方千米,人口與建成區面積已經基本符合"雙百城市"要求。株洲投資環境好。近年來相繼被國傢評為“全國緑化城市”、“全國衛生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和“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優秀城市”、“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城市”、“國傢園林城市”等近10多項光榮稱號。株洲對外開放度強,共與全球6個國傢的6個城市結為了“友好城市”關係,它們分別是烏茲別剋斯坦共和國納沃依市,挪威王國腓特烈斯塔市,越南慶和省省會芽莊市,南非共和國誇祖魯納塔爾省彼得馬裏茨堡市,韓國抱川市,日本瑞浪市。
株洲既是全國的老工業基地,又是新興的工業城市。經過50多年的建設和發展,現已形成了以冶金、機械、化工、新材料、生物醫藥、緑色食品和陶瓷等産業為支柱、以國有大中型企業為骨幹,以原材料生産和製造工業為主體、高新技術産業加快發展的工業體係。有上市公司8傢。世界五百強中,已經有9個在株洲投資了10個項目,如日本雅馬哈、加拿大普惠、德國西門子、美國ABC、日本三菱,法國傢樂福荷蘭分公司,等等。我國第一臺航空發動機、第一枚空對空導彈、第一臺電力機車、第一塊硬質合金等50多個中國工業史上的第一都相繼在這裏誕生。2000年研製成功的時速達到305公裏的“藍箭”交傳高速動力火車,創造了中國第一速,如今馳騁在深廣鐵路綫上。電力機車、硬質合金、鉛、鋅和二氧化硫等10多種工業品産量位居全國第一。電鋅、電鉛的出口量居全國首位。市內有亞洲最大的有色金屬冶煉基地、硬質合金研發和製造基地,全國最大的電力機車研發和製造基地,全國最大的電動汽車研發和製造基地,國內風電領域最大的發電機專業研製基地,江南地區最大的鐵路貨車、中小航空發動機和汽車零部(配)件研發和生産基地。
此外,藉助發達便利的鐵路交通網絡,該市蘆淞區小商品市場和服裝鞋帽市場在整個中國地區首屈一指,被中國紡織工業協會、中國紡織服裝專業市場聯盟、中國商業聯合會等權威組織授予“中國服裝商貿名城”、“全國十大服裝批發市場”、“中國品牌市場”、“中國服飾名城”、“中國商貿名城”、“中國女褲名城”等業界最高榮譽稱號,為中國十大服裝市場第二名。該市在2006全國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48名,2007年全國城市人均gdp排名54名。國傢統計局2007年發佈的2006年全國地級以上城市綜合實力排名56位,在中部六省非省會城市中,株洲綜合實力居第一位。福布斯2009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排名82名,2009年中國城市競爭力排名全國前百強,湖南第二。株洲市製定的邁嚮二十一世紀的目標是:持續提升株洲的影響力和競爭力,推動“保二爭一,科學跨越”戰略目標的實現。産業上打造“四城一基地”,即構築電力機車城、汽車城、航空城、服飾城和有色金屬冶煉及深加工基地。總體規劃上繼續實施“兩地一中心”戰略,進一步促進株洲由較為單一的工業性城市嚮以重工業基地、出口商品生産基地和商貿金融信息中心為基本特徵的多功能綜合性城市轉移和發展,把株洲建設成為中南地區重要的經濟中心。保證城市綜合實力繼續保持中部非省會城市第一,力爭躋身全國50強。 |
|
株洲
Zhuzhou
Zhuzhou
株洲(zhuzhou)中國湖南省轄市,鐵
路樞紐,軍事要地。位於湖南省東部,湘江
下遊東岸。北距長沙45千米。轄東、南、
北、郊4區和株洲、俊縣、茶陵、鄙縣4縣。
面積9 263平方千米,人口258.87萬,其中
市區面積427平方千米,人口61.25萬
(1993)。
三國吳置建寧縣。唐天寶八年(749)
入湘潭縣。南宋紹熙元年(1190)定名株洲,
時為一集鎮。1951年設市,1956年升
省轄市。
地處湘江中下遊丘陵盆地。東南高,
西北低。東靠羅霄山脈,西臨湘潭盆地,南
接衡陽盆地,北連長沙盆地。市區依山傍
水。湘江由南人境,蜿蜒流經市區西部北
去。其西岸為狹窄衝積平原,東岸為丘陵。
市北郊楓樹寨海拔328米,為市區製高點。
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鳳氣候。年平均氣溫
17.6℃,1月平均氣溫5.1℃,7月平均氣溫
296℃。年平均降水量1 412毫米。森林資
源豐富。礦藏有煤、鐵、鎢、鉛、鋅、鈾、
錫等。株洲是中國南方鐵路樞紐之。北
京一廣州、株洲一杭州、株洲一貴陽3條鐵
路幹綫在此交會。公路有幹綫通懷化、長
沙、衡陽、贛州,南昌。水運沿湘江,南通
衡陽,北達長沙,經洞庭湖人長江。株洲港
千噸級碼頭建成。工業以重工業為主,有機
械、冶金化工、電力等部門。農業以生産
水稻、棉花、油菜籽為主。抗口戰爭一時期,
在第二次長沙會戰和長衡會戰中,日軍為
進攻長沙,曾兩次占領株洲。
(張寶齊)
|
|
- n.: Zhuzhou City
|
|
株洲市, 株洲縣 |
|
湖南 | 人物 | 明星 | 包裝 | 高校 | 工業 | 行政區劃 | 地理 | 地域 | 縣區 | 長沙 | 湘潭 | 城市群 | 學校 | 中醫藥高專 | 通信 | 公司 | 中國移動 | 湖南移動 | 第二中學 | 更多結果... |
|
|
|
|
醴陵市 | 茶陵縣 | 炎陵縣 | 株洲縣 | 荷塘區 | 蘆淞區 | 石峰區 | 天元區 | 攸縣 | 株洲市區 | 株洲市市轄區 | |
漁村夕照 | 羅哲烈士墓 | 婆仙嶺 | 十九人堆 | 靈鏡湖 | 神農𠔌國傢森林公園 | 桃源八景 | 革命英雄紀念碑 | 大京風景區 | 湘山寺 | 關王廟和吳王塔 | 榮泉書院 | 神農園 | 仙庚古廟 | 株洲電視塔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