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郵編:412200 代碼:430281 區號:0731 拼音:Lǐ Líng Shì,Liling Shi
醴陵市位於湖南省東部,與江西為鄰。總面積2157平方千米。總人口100萬人(2003年)。
醴陵市轄4個街道、18個鎮、8個鄉:陽三街道、西山街道、黃泥坳街道、來竜門街道;南橋鎮、富裏鎮、白兔潭鎮、浦口鎮、王坊鎮、王仙鎮、東富鎮、泗汾鎮、瀋潭鎮、船灣鎮、大障鎮、賀傢橋鎮、慄山壩鎮、神福港鎮、均楚鎮、石亭鎮、仙霞鎮、黃獺嘴鎮;東堡鄉、孫傢灣鄉、清水江鄉、嘉樹鄉、板杉鄉、新陽鄉、官莊鄉、楓林市鄉。市人民政府駐來竜門街道。 |
|
醴陵市(LI LING SHI)
醴陵位於湖南東部,羅霄山脈北段西沿,湘江支流淥水流域。東界江西省萍鄉市,北連瀏陽市,南接攸縣,且緊鄰長株潭金三角經濟區。總面積2157.2平方公裏。地貌以丘崗山地為主。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年均氣溫18℃左右,日照時數1588-1321小時,年降雨量1719-1423毫米,無霜期305-279天。
醴陵盛産陶瓷、鞭炮煙花,有“瓷城”和“花炮之鄉”的美稱。是舉世聞名的釉下五彩瓷原産地。瓷器是中國獨創的發明之一,至今英文仍把瓷器稱之為“china”。醴陵陶瓷生産已有近兩千年的歷史,遠在東漢時期,醴陵就有較大規模的作坊,專門從事陶器製作。清朝雍正七年(1729年)醴陵開始燒製粗瓷。清朝末年至民國初年,醴陵瓷業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是全國重點糧食高産地區,長江流域第一個畝産過噸糧的縣(市)。醴陵自然資源豐富,林業用地面積占總面積57%,有樹種396種。其中,屬國傢保護的珍貴樹種有水杉、銀杏等13種,樹種以用材林、經濟林為主。1986年,油茶産量居全國第四位,2001年被國傢林業局授予“中國油茶之鄉”稱號。非金屬礦有瓷土、耐火土、煤炭、石灰石、螢石、粉石、石材等,金屬礦有金、銀、鉛、鋅、鎢、銻、鈾等。醴陵降水豐富,地表水充沛,境內地表徑流年平16.3億平方米;有淥水、昭陵河、澗江三個水係,大小河溪57條,總長914公裏;大中小型水庫169座,大小山塘2.6萬口,發展淡水養殖業有着巨大潛力。
各項社會事業有新的發展,科技工作圍繞“科技興市”發展戰略,抓好了27項各級各類科技計劃項目的申報、編製、實施;獲省科技進步奬2項、“星火計劃”奬1項,申請專利33項,增長57%。各類教育協調發展,初等教育進一步普及,教育質量得到提高。文化、廣播電視、衛生、體育事業繼續發展。
醴陵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名勝古跡甚多。李立三、左權、耿飈、宋時輪等老一輩革命傢及程潛、陳明仁等愛國將領,著名生物學家湯飛凡和彭道儒等一批有影響的科學家、知名人士都生長在醴陵這塊熱土上;農民瞿永壽被聯合國授予“國際傑出稻農”稱號。境內有風景名勝115處,其中,奇峰15處,洞穴22處,奇石30處,泉井48處。主要古建築有賀傢橋的雲岩寺、市郊的清興寺、東門上的文廟、城東的梯雲閣、王坊鄉的平山寺、西山的淥江書院和宋名臣寺、市郊馬背嶺的起元塔、薑灣對岸淥水河畔的財源塔和東堡鄉的袁氏貞節牌坊。豐富的人文景觀,為發展醴陵旅遊事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
|
概況
醴陵市位於湖南省東部,與江西為鄰。總面積2157平方千米。總人口100萬人(2003年)。
市人民政府駐來竜門街道,郵編:412200。代碼:430281。區號:0733。拼音:Liling Shi。
行政區劃
醴陵市轄4個街道、18個鎮、8個鄉:陽三街道、西山街道、黃泥坳街道、來竜門街道;南橋鎮、富裏鎮、白兔潭鎮、浦口鎮、王坊鎮、王仙鎮、東富鎮、泗汾鎮、瀋潭鎮、船灣鎮、大障鎮、賀傢橋鎮、慄山壩鎮、神福港鎮、均楚鎮、石亭鎮、仙霞鎮、黃獺嘴鎮;東堡鄉、孫傢灣鄉、清水江鄉、嘉樹鄉、板杉鄉、新陽鄉、官莊鄉、楓林市鄉。
歷史沿革
據《古今圖書集成》:東漢析湖南地置醴陵。據《湖南地理志》:以縣北醴泉得名。據《史記》:“漢高後四年,封越以醴陵國為食邑。”以故國名縣。
西漢為臨湘縣地,高後四年(前184)封長沙王劉越為醴陵侯,“醴陵”之名自此始。東漢初置醴陵縣,屬長沙郡。元朝元貞元年升為醴陵州,屬天臨路。明洪武二年(1369)復降為縣,屬長沙府。民國初年屬湘江道,1937年屬第一行政督察區,1949年屬長沙專區,1952年屬湘潭專區,1983年屬株洲市。
1985年5月24日,國務院批準(國函[1985]76號)撤銷醴陵縣,設立醴陵市(縣級),以原醴陵縣的行政區域為醴陵市的行政區域。8月15日挂牌成立。
1996年,醴陵市轄5個街道、14個鎮、23個鄉:西山街道、陽三石街道、城東街道、黃泥坳街道、解放路街道、馬戀鎮、大障鎮、王仙鎮、白兔潭鎮、仙霞鎮、均楚鎮、瀋潭鎮、泗汾鎮、南橋鎮、賀傢橋鎮、浦口鎮、船灣鎮、黃獺嘴鎮、富裏鎮、八步橋鄉、大林鄉、王坊鄉、長嶺鄉、石亭鄉、東堡鄉、東富鄉、軍山鄉、孫傢灣鄉、梘頭洲鄉、官莊鄉、神福港鄉、黃沙鄉、清水江鄉、嘉樹鄉、轉步鄉、高橋鄉、板杉鄉、新陽鄉、慄山壩鄉、茶山鄉、淥江鄉、楓林市鄉。
經濟概況
2008年全市實現生産總值188.17億元,同比增長14.5 %。分産業看:第一産業增加值28.21億元,增長6.2%;第二産業增加值109.40億元,增長17.7%;第三産業增加值50.56億元,增長12%。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産總值達19447元。三次産業比例由上年的16.3: 55.2: 28.5調整為15.0: 58.1: 26.9。 |
|
醴陵是一座古老而充滿現代氣息的江南城市,享有“瓷城”美譽,是舉世聞名的釉下五彩瓷原産地。瓷器是中國獨創的發明之一,至今英文仍把瓷器稱之為“china”。醴陵陶瓷生産已有近兩千年的歷史,遠在東漢時期,醴陵就有較大規模的作坊,專門從事陶器製作。清朝雍正七年(1729年)醴陵開始燒製粗瓷。清朝末年至民國初年,醴陵瓷業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有許多仁人志士和能工巧匠,為醴陵瓷業的發展嘔心瀝血,作出了重大貢獻。1904年,湖南鳳凰人熊希齡(辛亥革命後擔任北洋政府總理)與曾參與“公車上書”的醴陵舉人文俊鐸,本着實業救國的思想赴日本考察。在日本期間,他們發現日本瓷業技術先進,産品精良。第二年回國後,熊希齡在文俊鐸陪同下,前往醴陵的主要粗瓷産地進行調查,找出了醴陵瓷業生産落後的主要原因,同時又看到了醴陵進一步發展瓷業生産的有利條件:消費市場廣阔,瓷土資源豐富,勞動力價格低廉。隨即提出了“立學堂、設公司”等主張,得到了湖南官府的大力支持。當年,湖南官立瓷業學堂在醴陵正式開辦,次年,湖南瓷業製造公司在醴陵成立,熊希齡任公司總經理,文俊鐸任學堂監督。公司聘請日本技師和景德鎮技術工人,引進了當時日本最先進的生産工藝和設備,開啓了醴陵由粗瓷生産到細瓷開發的新紀元。獨具特色的醴陵釉下五彩瓷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研製出來的。
此前,醴陵瓷器用單一的氧化鈷(俗稱土墨)作彩飾原料,手工描繪粗獷花草圖案後,施釉覆蓋,燒成釉下青花瓷。1907年至1908年,湖南瓷業學堂研製出草青、海碧、豔黑、赭色和瑪瑙紅等多種釉下顔料。湖南瓷業製造公司的繪畫名師和瓷業學堂陶畫班的畢業生,經過反復研製,采用自製釉下色料,運用國畫雙勾分水填色和“三燒製”法,生産出令人耳目一新的釉下五彩瓷器。釉下五彩瓷器瓷質細膩,畫工精美,清新雅麗,別具一格,釉層下五彩繽紛,呈現出栩栩如生的畫面,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使用價值。它的問世,立即得到業內人士和國內外輿論的極大關註和好評。1909年到1911年,醴陵釉下五彩瓷分別參展武漢勸業會、南洋勸業會和意大利都朗國際賽會,連續獲得金牌奬,醴陵瓷器開始名揚華夏,走嚮世界。“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就是醴陵瓷在當時贏得的良好評價。
1915年,醴陵瓷器遠涉重洋,參加了在美國舊金山舉行的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參展的釉下五彩扁豆雙禽瓷瓶和貴州茅臺酒同獲最高榮譽,為中國贏回了兩枚金牌奬章。扁豆雙禽瓷瓶是1911年湖南瓷業公司的經典之作。瓶高46.8釐米,撇口直徑20釐米,瓶體潔白如玉,造型宛如鳳尾,綫條流暢,其釉面晶瑩潤澤,色彩沉穩典雅,花色構圖生動自然,工藝之精湛,令人嘆為觀止,被國外輿論譽為“東方陶瓷藝術的高峰”。自此,醴陵瓷器舉世聞名,採購客商絡繹不絶,一批私營細瓷製造公司相繼興建,當時的盛況大有與景德鎮並駕齊驅之勢,釉下五彩瓷成為中國陶瓷的廣大特色,世界性的創舉。
釉下五彩瓷在經歷了短短的一、二十年發展期後,二十年代末,受多次戰爭影響,生産開始下滑,醴陵百余家瓷廠停産,最早生産釉下五彩瓷的湖南瓷業製造公司也於1930年倒閉,釉下五彩瓷生産中斷。
1949年,醴陵和平解放,奄奄一息的醴陵瓷業有如枯木逢春,以後幾年中,醴陵瓷業迅速得到恢復並取得長足發展。1954年,為恢復中斷20多年的釉下彩瓷生産,經過有關部門多次尋訪,找到了原湖南瓷業學堂陶畫班首屆畢業生、釉下彩藝人吳壽祺。此時吳老已年近古稀,正在農村安享晚年。吳老出山後,一面培養釉下彩繪人員,一面改革傳統工藝,將“三燒製”改為兩次燒成,釉下五彩瓷生産在短時間內得到恢復。此後,湖南陶瓷研究所、醴陵瓷器公司藝術瓷廠(群力瓷廠)先後成立,成為專門從事釉下彩裝飾研究和生産的單位。在此期間,醴陵瓷業很快實現了由手工到機械、由柴窯到煤窯的歷史性轉變,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新産品層出不窮,釉下五彩瓷重放異彩,以至獲得“國瓷”美譽。
醴陵的釉下五彩瓷不僅美觀大方,而且具有耐摩擦、耐酸鹼、無鉛毒、永不褪色的優點,屬於真正的緑色環保産品,在國內外久負盛名。上世紀60年代以來,醴陵生産的工藝美術瓷和高檔日用瓷等釉下五彩瓷成為國內外市場的暢銷産品。隨着生産規模不斷擴大,醴陵逐步發展成為全國出口陶瓷主要生産基地之一。
醴陵釉下五彩瓷是新生的陶瓷品種,清末民初醴陵釉下五彩瓷的燒造前後不過20餘年,由於生逢亂世,作品覆蓋面不寬,精品罕見,傳世作品不過400餘件。故宮博物館的醴陵釉下五彩瓷僅7件,湖南省博物館收藏的精品也不過17件。醴陵釉下五彩瓷有着獨特的藝術之美。造型富於變化,而趨於活潑。一般的花瓶器型墨守成規,而醴陵釉下五彩瓷卻經常將傳統的器形和其他外來的造型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而且,絶沒有大紅大紫之類的炫目色彩,淡雅之中透出高貴的氣質。具有很大的文化價值、工藝技巧和觀賞性。
一件釉下五彩瓷的製作工藝流程極其繁瑣與復雜,且難度極高。 首先選用上等的優質瓷泥做胚胎,在成型前對瓷泥進行沉澱、濾渣、吸鐵等工序,以保證瓷泥不參雜其他雜質。而真正的成型着需要藝人將瓷體打磨的十分輕薄與平滑,其工序全憑藝人們的手感操作,非具有有十多年的製作經驗方能胜任。 它的彩繪用色顔料來自於釉原料、稀土和有色金屬礦物質,其中一些顔料中還含有黃金等貴重金屬,十分珍貴。由於釉下五彩瓷是直接在毛坯上作畫,讓色料飾於胎釉之上這對畫師技藝要求就非常之高。 燒製前的祭奠窯神更是必不可少的儀式,因為繪製好的瓷體要經過1370攝氏度左右的高溫燒製而成。由於是在高溫下一次燒成,技術上很難把握,仿佛火中取寶一般,成品率不到70%。即便如此目前還衹有個別瓷場能夠燒製。 製作成功的釉下五彩瓷花紋透過釉導溢於瓷表,晶瑩潤澤,具有很高的潔白度、透明度和釉面硬度。釉下彩瓷使瓷器上的花紋有着看得見、摸不着、永不褪色,給人一種塵囂滌盡、心曠神怡之感,讓瓷器達到了;薄如紙、白如玉、明如鏡、聲如磬的境界.而且還具有瓷化強度高,釉面玻璃化程度強,無鉛鎘之毒,耐酸鹼,耐磨損,花面永不褪色,經久耐用等特點,能同時滿足人們對於審美和環保健康的雙重要求,收藏和使用價值更高。
醴陵釉下五彩瓷特色:
一、無鉛毒,耐酸鹼,防磨損,永不褪色。
二、色彩繽紛,濃而不俗,淡而有神。
三、畫面光亮平滑,清雅明快,晶瑩潤澤,具有飽滿的水份感。
四、裝飾紋樣造型簡練,結構圖嚴謹。
醴陵紅瓷的興起
說到醴陵瓷器,不得不說說醴陵紅瓷。2006年,中國紅瓷在醴陵這片熱土上破繭而出,大紅的瓷器象徵着中華民族的熱情、歡樂、喜慶的民族情懷,中國紅瓷一問世就受到了市場的熱烈追捧。中華民族是喜愛紅色的民族,人們更是願意將美好的祝福送給親朋好友,因此,中國紅瓷做為國禮送給了四十八位尊貴的非洲客人。從而興起了紅瓷收藏熱。而更多的禮儀交往都少不了中國紅瓷的身影,它傳遞着友誼和美好祝願。而今醴陵紅瓷更是蓬勃發展,以紅玉紅瓷為代表的紅瓷企業不斷進取,將更多更美的紅瓷帶給愛好和平的中國人民。
紅瓷優劣的區分
聽聲音:優品聲音清脆響亮,杯身和杯蓋撞擊後回聲縈繞不絶,劣品聲音沉重發悶,回聲不大也不清脆。
看色澤:優品色澤如玉,而劣品色澤發灰偏暗。
透光性:優品透光性很強,光澤度很好,在燈光的照射下,如大紅燈籠一樣透出紅光;劣品則不透光。
厚度和重量:優品由於采用真骨瓷,瓷很輕壁很薄;劣品則厚而沉重。
當代醴陵著名藝術大師易武作品被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會長星雲大師珍藏
當代醴陵釉下彩瓷器名傢易武為國傢高級工藝美術師專傢評委、湖南省陶瓷藝術大師。湖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的《易武陶瓷藝術作品集》,被中國國傢圖書館永久館藏,同時被中國美術館存覽;釉下彩瓷作品《荷韻》被中國工藝美術館永久館藏;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會長·臺灣佛光山享譽國際的星雲大師珍藏了《荷韻》、《荷趣》二件藝術瓷作品,永久館藏在臺灣佛光緣美術館,這對促進兩岸文化藝術交流作出了重大貢獻!易武從事醴陵釉下彩瓷器研究、設計工作二十年,擅長多種釉下五彩技法.其作品具有獨特的視覺審美和藝術價值,在國傢級藝術展評中,獲奬17次,載入大型藝術類畫册15次,參加藝術類大展20餘次。易武的醴陵釉下彩瓷器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醴陵瓷器地理標志,作品多次參加香港、日本、新加坡、南非陶藝展出。其作品造型雄健、釉色古樸,呈現出古香古色的醴陵釉下彩瓷器藝術效果,深受海內外收藏傢、國傢級美術館、國傢級圖書館等珍藏。 |
|
醴陵市位於湖南東部,羅宵山脈北段西沿,湘江支流淥水流域,緊鄰長沙、株洲、湘潭“金三角”經濟區。地貌以山地、丘陵和崗地為主,平原占16%,水域占5%。
境內江河交織,均屬湘江水係。主要河流有淥水、昭陵河和澗江,水利資源藴藏量為87462千瓦,地下水量16.3億立方米。市內共有大中小型水庫193座。
市境屬中亞熱帶東南季風濕潤氣候。年均氣溫18℃左右,無霜期305-279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588-1321小時,年平均降水量在1300至1600毫米之間。
目前已發現的礦種有鈾、金、銀、鐵、錳、鉛、鋅、煤、石灰石、瓷泥等23種,礦産地117處,其中大型礦床1處,中型礦床6處。境內江河交織,均屬湘江水係。主要河流有淥水、昭陵河和澗江,屬中亞熱帶東南季風濕潤氣候。年平均無霜期288天左右,年平均日照1500至1910小時,年平均降水量在1300至1600毫米之間。水利資源藴藏量為87462千瓦,地下水量16.3億立方米。市內共有大中小型水庫193座。
土壤成分以板頁岩為主,占47.8%;次為紅色粘土,占20.7%。植物資源豐富,具備糧食作物、經濟作物和林木生長的良好自然條件。瓷土、陶土、耐火泥、石灰石、沙石等非金屬礦産和鉛、鋅等金屬礦産藴藏豐富。
石灰石
石灰石是沉積源形成的一種岩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鈣、鈣鎂碳酸????或者碳酸鈣和碳酸鎂的混合物。重結晶石灰石、結實的微晶石灰石以及能拋光的石灰華都被作為石灰石或大理石進行宣傳和銷售,尤其是在美國。根據不同的密度範圍,成型的石灰石分為三個子類:
低密度石灰石——密度範圍110-135磅/立方英尺(1,760-2,160千克/立方米)。
中密度石灰石——密度範圍135-160磅/立方英尺(2,160-2,560千克/立方米)。
高密度石灰石——密度大於160磅/立方英尺(2,560千克/立方米)。
石灰石具有許多特點鮮明的自然特徵,譬如:方解石的紋路或斑點、化石或者貝殼結構、坑洞、細長的組織、開放紋理、蜂巢結構、鐵斑、類似石灰華的結構以及結晶差異。上述一種或多種特徵的組合將對石灰石的質地産生影響。
耐火泥
是一具體黏土被利用在陶瓷製造。火歸屬基於為其加工睏難的特徵(抗性對高溫度, 比1,600.C 有融合觀點高級), 和因此是適當的為襯裏器物熔爐(火), 和製造被使用在金屬工藝産業, 譬如坩堝, saggers 、反擊, 和玻璃罐裏。其化學成分包括硅和氧化鋁的高百分比, 和鈉、鉀、鋼, 和鈣氧化物的低百分比。
有二類型耐火泥: 火石黏土和塑料耐火泥。
陶土
製造陶器的原料,是多種微細的礦物集合體,多呈粉狀或土狀,其礦物成分復雜,顆粒大小不一致,常含粉砂和砂粒等。由於含有有機雜質,因而顔色不純,往往呈灰白、黃、褐紅、灰緑、灰黑甚至黑色。具有吸水性和吸附性,加水捏練以後具有較好的可塑性。2.古代泛稱製瓷原料為陶土、如麻倉土、高嶺土、祁門土等。 |
|
醴陵:東漢初置縣,隋廢,唐初復置,《名勝志》稱:“縣北有陵(薑嶺),陵下有井,涌泉如醴(甜酒),因以名縣”。
醴陵古屬揚越之地。夏禹時屬荊州。春秋戰國時屬楚黔中郡。秦屬長沙郡臨湘縣。西漢時屬長沙國臨湘縣。東漢初置縣,至今已有近2000年歷史。
1949年7月日,醴陵和平解放,屬湖南省長沙署。1985年撤縣設市。
1985年5月24日,國務院批準(國函76號)撤銷醴陵縣,設立醴陵市(縣級),以原醴陵縣的行政區域為醴陵市的行政區域。8月15日挂牌成立。
據《古今圖書集成》:東漢析湖南地置醴陵。據《湖南地理志》:以縣北醴泉得名。據《史記》:“漢高後四年,封越以醴陵國為食邑。”以故國名縣。
西漢為臨湘縣地,高後四年(前184)封長沙王劉越為醴陵侯,“醴陵”之名自此始。東漢初置醴陵縣,屬長沙郡。元朝元貞元年升為醴陵州,屬天臨路。明洪武二年(1369)復降為縣,屬長沙府。民國初年屬湘江道,1937年屬第一行政督察區,1949年屬長沙專區,1952年屬湘潭專區,1983年屬株洲市。
1985年5月24日,國務院批準(國函76號)撤銷醴陵縣,設立醴陵市(縣級),以原醴陵縣的行政區域為醴陵市的行政區域。8月15日挂牌成立。
1996年,醴陵市轄5個街道、14個鎮、23個鄉:西山街道、陽三石街道、城東街道、黃泥坳街道、解放路街道、馬戀鎮、大障鎮、王仙鎮、白兔潭鎮、仙霞鎮、均楚鎮、瀋潭鎮、泗汾鎮、南橋鎮、賀傢橋鎮、浦口鎮、船灣鎮、黃獺嘴鎮、富裏鎮、八步橋鄉、大林鄉、王坊鄉、長嶺鄉、石亭鄉、東堡鄉、東富鄉、軍山鄉、孫傢灣鄉、梘頭洲鄉、官莊鄉、神福港鄉、黃沙鄉、清水江鄉、嘉樹鄉、轉步鄉、高橋鄉、板杉鄉、新陽鄉、慄山壩鄉、茶山鄉、淥江鄉、楓林市鄉。
西山街道 面積4.2平方千米,人口1.04萬。辦事處駐西山。轄橋南、南門、碧山、書院、仙源橋、石門口、潘傢衝7個居委會。
陽三石街道 面積3平方千米,人口1.5萬。辦事處駐陽三街。轄永勝、陶機、緑電、陽三、車站、縣陽路、湘東7個居委會。
城東街道 面積1.9平方千米,人口1.5萬。辦事處駐烈士塔。轄文化宮、馬放塘、三刀石、四塘、大坡裏、烈士塔6個居委會。
黃泥坳街道 面積2.3平方千米,人口2.6萬。辦事處駐車頓橋。轄車頓橋、國光、中和、八裏庵、新村、新勝、薑灣、薑嶺8個居委會。
解放路街道 面積1.4平方千米,人口3.9萬。辦事處駐解放路。轄解放路、東門、文廟、中心、建新、勝利、北門、新塘8個居委會。
馬戀鎮 面積55平方千米,人口2.3萬。鎮政府駐土王嶺。轄巷前、申明、象形、汪傢壠、南屏、塘村、馬戀、井衝、新大塘、西林衝、玉坎、長茅港、彈子坑、三湖、汪傢橋、羅塘、齋江17個村委會和置湘、瀟湘2個居委會。
大障鎮 面積656平方千米,人口3萬。轄白果洲、大障、????山、朱潭壩、江邊鋪、雙峰、泡塘、雙橋、若口、柴衝、新鵝、羅夾口、虎形坡、柞子塘、麥田灣、雙竜、木鬥、荷花、東江、新陂、石衝、新聯23個村委會和慶賀、濱河、礦區3個居委會。
王仙鎮 面積59.6平方千米,人口2.9萬。鎮政府駐王仙。轄店灣、李山、湖灣、馬橋、樟樹壩、下段、泗村、三灣、書堂、觀口、王仙、司徒、大和、虹橋、蘇傢、香水、大燕、板石、三獅19個村委會和中心、新民、泥礦3個居委會。
白兔潭鎮 面積48平方千米,人口3.2萬。鎮政府駐白兔潭。轄田心、汆湯溪、白市、古塘、尖山、洙塘、湖下、黃甲、樂塘、泉山、石庵、嶠嶺、蛇青、鯉魚、水口、大山16個村委會和土街、中心、車站3個居委會。
仙霞鎮 面積58.7平方千米,人口2.2萬。鎮政府駐莫傢嘴。轄獅形嶺、清安鋪、豐收、周傢衝、株山嘴、石竜山、衊織街、莫傢嘴、仙霞寺、五支地、大屋昌、溪水、杉仙店、團山囹、高樂衝、趙傢段、玉皇閣、潘傢河、江傢衝、東埠衝20個村委會和衊織街、莫傢嘴2個居委會。
均楚鎮 面積69.3平方千米,人口1.8萬。鎮政府駐花門樓。轄土王坪、?山、馬傢山、周坊、業傢橋、殷傢衝、潭傢壩、潭興坳、深坑、樟橋、瀏灣、均楚、柴塘、老灣、樟樹灣、羅傢橋、青山17個村委會和金盆山、文化路2個居委會。
瀋潭鎮 面積54平方千米,人口2.8萬。鎮政府駐大坪裏。轄美田橋、鵝塘、荊仙、市田壠、鰲仙、柞市、土公坪、大坪、彭傢隴、新村、夏傢橋、湖溪、曹傢塘、三星裏、星樹、新華、瀋潭、龐田、化竜、新田、江口21個村委會和馬坡裏、平裏、星湖3個居委會。
泗汾鎮 面積70平方千米,人口3.8萬。鎮政府駐泗汾。轄石灣、小龐田、新坊、梘上、灣塘、泗汾、煙坪、陳傢壠、五百檔、排嶺、茂田、黎塘、經堂、符田、花石山、淇田、梭嶺鋪、田傢衝、茶埠塘、鴨塘、雙塘、林田、倉霞、西塘、石虎、荷塘鋪、肥塘、何傢壠28個村委會和車站、橋頭、農場3個居委會。
南橋鎮 面積99平方千米,人口4.1萬。鎮政府駐南橋。轄東塘、大草坪、星火、星湖、潼塘、裏光、化王廟、裕民、聯新、石筍、清水塔下、鳳形、南橋、櫧樹、將塘、小洞、明蘭、磨形、石溪、上西、光明、洪源、永興、高峰、白果、花麥、磨刀28個村委會和紫苑、合歡2個居委會。
賀傢橋鎮 面積62平方千米,人口2.2萬。鎮政府駐湖塘。轄培賢、妙泉、水口山、新臺、洪羅、謝橋、金門、塘頭、梓山、七星、賀市、復興、琥瑪、寺衝、南岸、潘傢圩、竜龜山17個村委會和雲岩、明月2個居委會。
浦口鎮 面積57.3平方千米,人口3.8萬。鎮政府駐官山。轄保豐、三鋪、李洲、天符、榮坪、河泉、山塘、花椒、冷水坑、碧泉、貫古、茅坪、東方、仙石、雪峰、合水、煙師、鄒境、衛星、農場20個村委會和官山、大橋2個居委會。
船灣鎮 面積68平方千米,人口2.6萬。鎮政府駐下嶺溝。轄漸塘衝、門衝、臺前、煙塘山、船灣、堯塘、玉塘、海西湖、德星橋、滿塘、坪塘、澗山、獅子潭、慄山、樂傢、下嶺灣、荒塘鋪、四和、大界、利村、肥珠21個村委會和貿易、興區、四方3個居委會。
黃獺嘴鎮 面積50.4平方千米,人口2.3萬。鎮政府駐黃獺嘴。轄臺洲、香爐山、獅形山、譚傢衝、楊傢壠、竜形坳、大灣、花草橋、盧傢衝、焦原、長林、株抱樟、中棚、雙井、金雞、白竹16個村委會和社衝、黃獺嘴2個居委會。
富裏鎮 面積46.4平方千米,人口3.2萬。鎮政府駐馬道嶺。轄富裏、敖塘、車上、長慶、塘坊、華埠、麻石、雙江、茅田山、東山嶺、集群、利民、秀溪、豐泉、橫山、柏蘭、大壟17個村委會和海棠、新街2個居委會。
八步橋鄉 面積55平方千米,人口2.3萬。鄉政府駐八步橋。轄耿境壩、柳樹壩、流碧橋、彎江山、香草坪、蠃頭山、簡傢衝、唐傢衝、擂鼓橋、何衝、八步橋、孫傢衝、大屋壠、楓樹橋、寨下、鬍傢坪、花門樓17個村委會。
大林鄉 面積57平方千米,人口1.2萬。鄉政府駐大林。轄水坪、中高、大衝、大林、高橋、碗棚、葫蘆塘、老鴨山、泉源、志水、赤竹、大桃花、新棚、雙河、東坑15個村委會。
王坊鄉 面積40平方千米,人口2.4萬。鄉政府駐灌衝。轄聯盟、王坊、荷花壠、灌衝、溫泉、楓樹、大嶺、大山坳、屏山、石山、雙石、青平、中洲、木梓、泮川、農場16個村委會。
長嶺鄉 面積49平方千米,人口1.7萬。鄉政府駐燕窩裏。轄東荷、石壠、菱塘、上?、下港、長嶺、漁潭灣、雙泉、湖黃、楊柳、廟泉壠、柏樹、聶傢壠、高衝14個村委會。
石亭鄉 面積57平方千米,人口2.2萬。鄉政府駐茶子山。轄永紅、排口衝、黎橋、樟樹、新山、中塘、長塘、蘇塘、林場、扁擔山、蘇傢壠、興蒿、漁潭洲、老屋塘、石塘嶺、塘山口、黎傢洞、石亭鎮18個村委會。
東堡鄉 面積37平方千米,人口1.4萬。鄉政府駐黃土坳。轄竹湖、柘塘坪、樟段、東堡、新庵、土埠橋、大塘坳、大順、甑皮嶺、溈山、仙源11個村委會。
東富鄉 面積62平方千米,人口2.6萬。鄉政府駐叉路口。轄慄村、西塘鋪、包衝、普濟庵、同橋、庵衝、楚東橋、新關、竜源衝、蓮花村、花木村、東富、承天橋、高塘、毛江橋、早禾塘、小洞塘、石壩上、北衝、西林、大星塘、四柱坪、楊梅塘、風儀塘、臺子上25個村委會。
軍山鄉 面積54平方千米,人口0.9萬。鄉政府駐大樹下。轄封洞、石竹、軍山、雙椿、石門衝、李婆塘、俗佳衝、大壠洲、岱興橋、西南橋、鐵山、趙公嶺、大豪坪13個村委會。
孫傢灣鄉 面積48平方千米,人口2.2萬。鄉政府駐竜虎灣。轄大塘、槽塘、觀前、澗塘、果合嶺、李傢山、孫傢灣、唐閣坊、文傢灣、竜虎灣、金星、西岸、竜七山、竜山、過泗橋、井下16個村委會。
梘頭洲鄉 面積39平方千米,人口2.2萬。鄉政府駐獅灣。轄石裏鋪、荊潭、黃土壩、茅田、大水壠、潭灣、獅灣、森衝、乘前坪、建新、連塘、石塘、東風、伏竜、橫煙15個村委會。
官莊鄉 面積183.8平方千米,人口2.1萬。鄉政府駐澗江。轄長連、澗江、長潭、金蘭寺、沙田、梘衝、新橋、蘆佛嶺、雷打石、別凡、鵝頸、楠竹、中橫、小橫、勒坡、洞衝、青竜嘴、三聯、小楊坑、白鶴寺、竜形山、方竹園、大楊坑、七眼塘、橋背、團山背、紗帽尖、黃絲坑、袁傢莊、利川、桃花、趙公山、潭塘、大口坪、瓦子坪、半邊山36個村委會。
**以上區劃名錄、面積、人口數據根據《中國政區大典》,資料截止1997年。註:部分資料待整理。(東南濤聲整理)**
1997年6月石亭鄉撤鄉設鎮。1998年9月王坊鄉撤鄉設鎮。1999年東富鄉、慄山壩鄉、茶山鄉、神福港鄉撤鄉設鎮。
2000年,醴陵市轄5個街道、20個鎮、17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934396人,其中:解放路街道 27315人、陽三石街道 18907人、西山街道 14273人、黃泥坳街道 23822人、城東街道 16570人、南橋鎮 39295人、富裏鎮 33079人、白兔潭鎮 32360人、浦口鎮 37450人、王坊鎮 22291人、王仙鎮 27757人、東富鎮 22677人、泗汾鎮 35766人、瀋潭鎮 24354人、船灣鎮 24280人、大障鎮 27131人、賀傢橋鎮 19695人、馬戀鎮 22353人、慄山壩鎮 14338人、茶山嶺鎮 17021人、神福港鎮 18291人、均楚鎮 16184人、石亭鎮 19941人、仙霞鎮 18550人、黃獺嘴鎮 21050人、大林鄉 9568人、東堡鄉 12239人、黃沙鄉 20737人、梘頭洲鄉 20971人、孫傢灣鄉 20265人、清水江鄉 20326人、嘉樹鄉 19421人、轉步鄉 12691人、軍山鄉 8140人、高橋鄉 13724人、長嶺鄉 15890人、板杉鄉 24317人、八步橋鄉 20J25人、新陽鄉 21456人、官莊鄉 17559人、楓林市鄉 15260人、淥江鄉 66957人。
?年,撤銷解放路街道、城東街道,設立來竜門街道;撤銷淥江鄉。
2004年,醴陵市轄4個街道、20個鎮、16個鄉:陽三街道、西山街道、黃泥坳街道、來竜門街道;南橋鎮、富裏鎮、白兔潭鎮、浦口鎮、王坊鎮、王仙鎮、東富鎮、泗汾鎮、瀋潭鎮、船灣鎮、大障鎮、賀傢橋鎮、馬戀鎮、慄山壩鎮、茶山嶺鎮、神福港鎮、均楚鎮、石亭鎮、仙霞鎮、黃獺嘴鎮;大林鄉、東堡鄉、黃沙鄉、梘頭洲鄉、孫傢灣鄉、清水江鄉、嘉樹鄉、轉步鄉、軍山鄉、高橋鄉、長嶺鄉、板杉鄉、八步橋鄉、新陽鄉、官莊鄉、楓林市鄉。 (根據《湖南省縣及縣以下行政區劃代碼·2004年》整理)
陽三街道 轄:陽三、淥江、嚮陽3個社區;東門塘、泉湖、玉屏山、企石、陽東、立山6個村委會。
西山街道 轄:南門、碧山、書院、財源塔4個社區;石灣、上甲、江源、西山、河西、碧山嶺、萬宜、石門口、石成金、五裏墩、柳衝、滴水井12個村委會。
黃泥坳街道 轄:薑灣、車頓橋、國光、八裏庵4個社區;五裏牌、老竜井、石子嶺、薑村、五華廟5個村委會。
來竜門街道 轄:馬放塘、四塘、文廟、勝利、北門、獅子坡6個社區;丁傢坊、上洲、珊田、馬腦、東岸5個村委會。
南橋鎮 轄:合歡、星火2個居委會;東塘、潼塘、將塘、化主、聯新、清水、塔下、南橋、櫧樹、大草坪、星湖、裏光、裕民、石筍、鳳形、小洞、明蘭、磨形、石溪、上溪、光明、洪源、高峰、永興、白果、花麥、磨刀27個村委會。
富裏鎮 轄:海棠、新街、富裏3個居委會;車上、長慶、塘、茅田山、東山、集群、利民、秀溪、豐泉、橫山、柏蘭、大壠、塘坊、華埠、磨石、雙江16個村委會。
白兔潭鎮 轄:中心、上街、車站3個居委會;白市、湖下、田心、氽溪、古塘、尖山、大山、洙塘、黃甲、櫟塘、泉山、石庵、嶠嶺、蛇青、鯉魚、水口16個村委會。
浦口鎮 轄:大橋、官山2個居委會;保豐、三鋪、李洲、天符、榮坪、河泉、山塘、花椒、農場、冷水坑、碧泉、貫古、茅坪、仙石、東方、衛星、雪峰、合水、鄒境、煙獅20個村委會。
王坊鎮 轄:橋頭居委會;聯盟、王坊、荷花壠、灌衝、溫泉、楓樹、大嶺、大山、屏山、石山、雙石、清平、中洲、木梓、泮川15個村委會。
王仙鎮 轄:中心、新民、瓷泥礦3個居委會;店灣、李山、湖灣、馬橋、樟樹、下椴、泗村、三灣、書堂、觀口、王仙、司徒、大和、虹橋、蘇傢、香水、大燕、板石、三獅19個村委會。
東富鎮 轄:四平居委會;東富、承天橋、高塘、毛江橋、早禾塘、小洞塘、石壩上、北衝、西林、大星塘、四柱坪、楊梅塘、鳳儀塘、臺子上、慄樹、西塘鋪、包衝、普濟庵、同橋、庵衝、楚東橋、新關、蓮花、竜源衝、花木25個村委會。
泗汾鎮 轄:車站、橋頭、農場3個居委會;石溪、小龐田、新場、梘上、泗汾、灣塘、煙坪、陳傢壠、五百檔、排嶺、茂田、經塘、黎塘、花石山、符田、湛田、茶埠塘、橫嶺、田傢衝、鴨塘、雙塘、林田、倉霞、西塘、石虎、荷塘、肥塘、荷傢壠28個村委會。
瀋潭鎮 轄:坪裏居委會;美田橋、鵝塘、荊仙、市田壠、鰲仙、柞市、上公坪、大坪、彭傢壠、新村、夏傢橋、湖溪、漕塘、三星裏、星樹、新華、瀋潭、龐田、化竜、新田、江口21個村委會。
船灣鎮 轄:貿易、興區、四方3個居委會;堯塘、玉塘、海西湖、德星橋、滿塘、坪塘、澗山、下嶺、樂傢、慄山、獅子潭、四和、大界、荒塘、利村、肥珠、漸塘、門衝、臺前、煙塘、船灣21個村委會。
大障鎮 轄:慶賀、濱河、麥田3個居委會;東江、雙橋、新陂、白果洲、大障、雙峰、羅夾口、虎形坡、柞子塘、江邊鋪、柴衝、新鵝、若口、新聯、雙竜、石衝、荷花、????山、泉塘、木鬥、灣富、泡塘22個村委會。
賀傢橋鎮 轄:雲岩、明月2個居委會;培賢、新臺、金門、七星、復興、竜龜山、賀市、琥瑪、妙泉、洪羅、塘頭、寺衝、潘傢圩、水口山、謝橋、南岸、梓山17個村委會。
馬戀鎮 轄:建湘、潘傢衝2個居委會;巷前、申明、象形、汪傢壠、南屏、塘村、馬戀、井衝、新大塘、西林、玉坎、長茅港、彈子坑、三湖、汪傢橋、羅塘、齋江17個村委會。
慄山壩鎮 轄:慄山壩、竜井、石橋鋪3個居委會;大石寺、羅嶺、白鶴、冷水、妙材、江富、焦村、南塘、攸塢、長富、上茶、大壩衝、下茶13個村委會。
茶山嶺鎮 轄:茶山居委會;雷鉢、均源、洪塘、大石衝、馬頭、南源、長水、梅筱、唐傢渡、石洲、上湖、雙滂、梅霞、柳塘、東崗、蘇衝、紮營坪、平田18個村委會。
神福港鎮 轄:集鎮、長沙嶺2個居委會;鐵河口、江邊山、鬆陽渡、楓樹山、湯傢坪、神塘、泉塘、檀山、神福港、西塘坪、流水灘、大溪竜、鋪灣、石排14個村委會。
均楚鎮 轄:金盆山、文化路2個居委會;土王坪、妙山、馬傢山、周坊、聶傢橋、殷傢衝、譚傢壩、譚興坳、深坑、樟橋、劉灣、均楚、柴塘、老灣、樟樹灣、羅傢橋、青山17個村委會。
石亭鎮 轄:竜井居委會;永紅、排口、黎橋、樟樹、中塘、長塘、蘇塘、林場、扁擔山、蘇傢壠、興蒿、魚潭洲、老屋塘、石塘嶺、塘山口、黎傢洞、新山17個村委會。
仙霞鎮 轄:立新居委會;獅形嶺、清安、豐收、周傢衝、株山嘴、石壠、衊織街、莫傢嘴、仙霞寺、五支地、大屋昌、溪水、杉仙、團山嶺、高樂衝、趙傢段、玉皇閣、潘傢河、江傢衝、東埠衝20個村委會。
黃獺嘴鎮 轄:黃達嘴、社衝、中棚3個居委會;竜興坳、金雞、獅形山、花草橋、香爐山、臺洲、大灣、蘆傢衝、雙井、楊傢壠、譚傢衝、長林、白竹、蕉源、株抱樟15個村委會。
大林鄉 轄:水坪、中高坪、大衝、大林、高橋、碗棚、葫蘆塘、老鴉山、泉源、桎木衝、赤竹、大桃花、新棚、雙河、東坑15個村委會。
東堡鄉 轄:竹湖、柘塘坪、樟椴、東堡、新庵、土埠、大塘坳、大順、甑皮嶺、溈山、仙源11個村委會。
黃沙鄉 轄:楊林、湯傢灣、祿石、爛泥、雙河、烏尖、欄江、橫嶺、清潭、莊埠、黃沙洲、山峰、鐘鼓、黃沙14個村委會。
梘頭洲鄉 轄:石裏鋪、大水壠、乘前坪、伏竜、荊潭、潭灣、橫煙、建新、黃土壩、獅灣、蓮塘、茅田、森衝、東風、石塘15個村委會。
孫傢灣鄉 轄:大塘、漕塘、澗塘、果合嶺、李傢山、孫傢灣、塘閣坊、金星、西岸、竜華山、竜山、竜虎灣、過駟橋、井下、文傢灣、觀前16個村委會。
清水江鄉 轄:文山、響塘、軋塘、增加灘、國強富、佳村、清水江、楊木檔、躍進、荊村、秧田衝、井頭、界坡、壠塘、竜傢、東山16個村委會。
嘉樹鄉 轄:羅衝、儒塘、滲塘、杉仙、楓林、玲瓏、嘉樹、溫塘、荊林、烏石、玉茶、荷樹、冷水潭、裏都、上長水15個村委會。
轉步鄉 轄:古城、轉步、楓樹塘、排口、三口棚、筱溪衝、長壽橋、竜虎、嚴衝、下三洲10個村委會。
軍山鄉 轄:封洞、石竹、軍山、雙春、石門衝、李婆塘、𠔌佳衝、大壠洲、岱興橋、西南橋、鐵山、趙公嶺、大豪坪13個村委會。
高橋鄉 轄:馬傢壠、萬福橋、荷葉壩、夏傢衝、長嶺坳、午傢衝、日新橋、小石、黃田、螞蝗衝、黃壠、黃𠔌、黃虎13個村委會。
長嶺鄉 轄:東荷、菱塘、下港、漁塘灣、湖黃、廟泉壠、聶傢壠、石壠、上保、長嶺、雙泉、楊柳、柏樹、高衝14個村委會。
板杉鄉 轄:橫塘基、吳傢椴、高傢店、株樹下、黃泥坳、土株嶺、高塘衝、黃善衝、楊傢灣、橫燕、火石橋、竹花山、宋傢衝、上平、和平、紅光、夏坪橋、井頭衝、東橋、石塘庵、茶子山、鬆梓22個村委會。
八步橋鄉 轄:耿境壩、柳樹壩、流碧橋、灣江山、香草衝、蠃頭山、簡傢衝、唐傢衝、擂鼓橋、何傢衝、八步橋、孫傢衝、大屋壠、楓樹橋、寨下、鬍傢坪、花門樓17個村委會。
新陽鄉 轄:陳傢灣、洞庭、青泥、五星、魚梁橋、中心、新鋪、石羊、凌傢灣、湖潭、花橋、何傢衝、黃貓、睦華、橫田、大土、荷塘、登上、楠竹山、王坪、鐵路塘、閤家灣22個村委會。
官莊鄉 轄:長連、新橋、鵝頸、小橫、利川、桃花、小陽坑、大陽坑、潭塘、大口坪、瓦子坪、半邊山、大壩、大橫江14個村委會。
楓林市鄉 轄:唐傢坳、五石、右衝、楓林市、白眉衝、馬傢衝、竜潭橋、新莊、黃村、井灣、斑竹、青竜、蔣傢橋、分水坳、長樂、肖傢衝、太陽橋17個村委會。
2005年,醴陵市行政區劃調整:撤銷1個鄉、1個鎮,將9個鄉、6個鎮合併設立2個鄉、5個鎮,調整2個鄉、4個鎮、3個街道辦事處的部分行政區域,共減少8個鄉、2個鎮。湖南省民政廳2005年1月湘民行發3號文件和株洲市人民政府2005年1月17日株政辦發1號文件批復同意醴陵市行政區劃調整:
(1)大林鄉與東堡鄉合併設立新的東堡鄉;撤銷黃沙鄉;將原黃沙鄉的山峰、鐘鼓2個建製村劃入新的東堡鄉;將原黃沙鄉的湯傢灣、淥石、爛泥、楊林4個建製村劃入王坊鎮;將原黃沙鄉的橫嶺、清潭、欄江、烏尖、雙河口、莊埠6個建製村劃入王仙鎮;將原黃沙鄉的黃沙、黃沙洲 2個建製村劃入陽三街道辦事處。行政區劃調整後,東堡鄉轄28個建製村,總面積101平方千米,總人口2.8萬人,鄉人民政府駐黃土坳;王坊鎮轄2個居委會、20個建製村,總面積48平方千米,總人口3.1萬人,鎮人民政府駐橋頭;王仙鎮轄3個居委會、25個建製村,總面積74平方千米,總人口3.9萬人,鎮人民政府駐王仙;陽三街道辦事處轄3個社區、8個建製村,總面積23平方千米,總人口3.9萬人,辦事處駐縣陽路。
(2)均楚鎮、軍山鄉、高橋鄉合併設立新的均楚鎮;撤銷馬戀鎮;將原馬戀鎮的三湖建製村劃入新的均楚鎮;將原馬戀鎮的巷前、申明、象形、汪傢壠、南屏、塘村、馬戀、西林衝、齋江、長茅港、彈子坑、汪傢橋、羅塘、玉坎等14個建製村和建湘、瀟湘2個居委會劃入大障鎮;將原馬戀鎮的井衝、新大塘2個建製村劃入嘉樹鄉。行政區劃調整後,均楚鎮轄2個居委會、44個建製村,總面積166.6平方千米,總人口4.29萬人,鎮人民政府駐均楚;大障鎮轄4個居委會,37個建製村,總面積 110.4平方千米,總人口4.91萬人,鎮人民政府駐大障;嘉樹鄉轄17個建製村,總面積65平方千米,總人口2.3萬人,鄉人民政府駐蠟樹下。
(3)東富鎮與梘頭洲鄉合併設立新的東富鎮。以原東富鎮和梘頭洲鄉的行政區域為新設東富鎮的行政區域,東富鎮轄2個居委會、39個建製村,總面積101平方千米,總人口4.7萬人,鎮人民政府駐岔路口。
(4)石亭鎮與長嶺鄉合併設立新的石亭鎮。以原石亭鎮和長嶺鄉的行政區域為新設石亭鎮的行政區域,石亭鎮轄1個居委會、31個建製村,總面積107平方千米、總人口3.7萬人,鎮人民政府駐石亭。
(5)茶山鎮與慄山壩鎮合併設立新的慄山壩鎮。以原茶山鎮、慄山壩鎮的行政區域為新設慄山壩鎮的行政區域,慄山壩鎮轄3個居委會,32個建製村,總面積101平方千米,總人口3.6萬人,鎮人民政府駐茶山(原茶山鎮人民政府駐地)。
(6)神福港鎮與轉步鄉合併設立新的神福港鎮。以原神福港鎮和轉步鄉(不含古城、楓樹塘2個建製村)的行政區域為新設神福港鎮的行政區域,神福港鎮轄2個居委會、22個建製村,總面積69平方千米,總人口3.1萬人,鎮人民政府駐神福港。
(7)板杉鄉、八步橋鄉和原轉步鄉的古城建製村合併設立新的板杉鄉。以原板杉鄉(不含橫塘基等4個建製村)、八步橋鄉的行政區域和原轉步鄉古城建製村的管轄範圍為新設板杉鄉的行政區域,板杉鄉轄36個建製村,總面積102平方千米,總人口4.1萬人,鄉人民政府駐長坡口。
(8)將原板杉鄉的橫塘基、高傢店、石塘庵、吳傢段4個建製村劃入黃泥坳街道辦事處。區劃調整後,黃泥坳街道辦事處轄4個社區、9個建製村,總面積30平方千米,總人口5萬人,辦事處駐竜鳳路。
(9)將原轉步鄉的楓樹塘建製村劃入西山街道辦事處。區劃調整後,西山街道辦事處轄4個社區、13個建製村,總面積38平方千米,總人口3.8萬人,辦事處駐左權路。
截至2005年12月31日,醴陵市轄4個街道、18個鎮、8個鄉。 |
|
經濟運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2005年醴陵市實現生産總值121.9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2.4%,“十五”期間平均每年遞增11.5%;人均生産總值突破萬元大關,達12268元,比上年增加1122元。
産業結構調整取得新的進展;第一産業實現增加值18億元,比上年增長6.5%;第二産業實現增加值72.61億元,比上年增長15.3%;第三産業實現增加值31.3億元,比上年增長10.4%;三次産業結構比例調整為14.7:59.6:25.7。
經濟效益顯著提高。2005年,280傢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119.5 %,同比提高5.2個百分點;實現利稅總額5.29億元,比上年增長3.3%。
農業和農村經濟
農業生産平穩增長。2005年,醴陵市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産值27.78億元,比上年增長5.7% 。其中:農業産值12.92億元,林業産值1.33億元,牧業産值11.96億元,漁業産值1.40億元,農林牧漁服務業産值0.17億元。
糧食生産穩步發展。2005年,醴陵市農作物種植面積88.69千公頃,比上年增加1.16千公頃,其中糧食作物種植63.93千公頃,增加0.98千公頃。糧食總産量47.25 萬噸,比上年增長1.7%;蔬菜産量43.80萬噸,比上年增長0.5%;水果産量50812噸,比上年減少1797噸,下降3.4%。
養殖業快速發展。2005年,醴陵市肉類總産量95680噸,比上年增長9.9%;水産品産量18200噸,比上年增長1.1%。養殖業産值占農林牧漁業産值比重為48%,比上年下降0.49個百分點。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新成效。醴陵市農業機械總動力42.13萬千瓦,完成各類農機技術集團承包132.4萬畝,其中機耕面積達56.7萬畝,推廣聯合收割機172臺。全年新建和整修水利工程1.21萬處,完成各類水利工程土石方1020萬立方米,增強了農業防汛抗旱能力。拓寬改造鄉村道路路基735公裏,硬化路面130公裏,農村生産生活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
工業和建築業
工業經濟加速發展。2005年,醴陵市完成全部工業總産值180.12億元,比上年增長21.3%,其中規模以上工業56.4億元,增長28.8%;規模以下工業123.72億元,增長18.1%。實現全部工業增加值67.09億元,比上年增長15.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22.18億元,增長23.3%,工業産品産銷率97.8%,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兩大支柱産業保持較快發展。日用陶瓷産量158025萬件,增長27.1%,其中:出口72625萬件,增長29.1%;工業陶瓷209858噸,增長14.7%;鞭炮煙花998.51萬箱,增長16.1%。其中:出口583.15萬箱,增長17.0%。
建築業穩定發展。2005年,醴陵市建築業完成增加值5.5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5.8%。22傢資質內建築企業完成房屋建築施工面積79.54萬平方米,房屋建築竣工産值6.29億元,實現營業利潤3687萬元。
固定資産投資
固定資産投資較快增長。2005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19.72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比上年增長23.1%;按投資種類分,城鎮固定資産投資129162萬元,比上年增長33.9%,其中房地産開發投資18310萬元,比上年增長1.8%;農村固定資産投資68022億元,比上年6.8%。全市500萬元以上投資項目72個,完成投資9.64億元,占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總額的48.9%。
重點工程進展順利。2005年,以“雙慶”為契機,完成了淥江風光帶A段、珊田廣場、淥水大橋、青雲南路建設和瓷城大道改造等一批亮點工程;啓動了文化北路建設和淥江大道拓寬工程;推進了城區電網改造工程;106國道醴陵北段建成通車;浙贛復綫提速改造工程全綫完工;醴潭高速完成路基和橋涵工程;天然氣入醴工程正式通氣點火,15傢企業用上天然氣;偵技大樓、立三汽車站建設加緊推進;大林河引水工程破土動工;陶瓷科技園水、電、路、通信等基礎設施逐步完善,入園企業達12傢。
交通運輸和郵電通信業
交通運輸增長迅速。2005年,醴陵市各種運輸方式完成貨運量3912萬噸,比上年增長31.9%;完成貨物周轉量405680萬噸公裏,比上年增長30.3%;完成客運量4421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1.5%;旅客周轉量 217372萬人公裏,比上年增長21.4%。
郵電通信事業平穩發展。2005年,醴陵市共完成郵電通信業務總量23350萬無,比上年增長15.9%。年末固定電話用戶14.9萬戶,其中農村電話用戶9.57萬戶,移動電話用戶16.9萬戶。
國內貿易和市場物價
消費品市場活躍。2005年,醴陵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389694萬元,比上年增長14.5%,其中,公有經濟89645萬元;非公有經濟300049萬元。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完成零售額354512萬元,比上年增長14.5%;餐飲業完成零售額30138萬元,比上年增長15.2%;其他行業完成零售額5044萬元,比上年增長9.1%。
市場物價減緩運行。2005年,全年商品零售價格指數為103.2%,比上年下降0.7個百分點,消費價格指數為102.7%,比上年下降2.2個百分點。
招商引資和對外貿易
招商引資取得新成就。2005年,醴陵市簽訂利用外資協議38個,合同利用外資7625.69萬美元,新批準成立外商企業23傢,達到44傢;全市實際到位外資2728萬美元,利用內資22.5億元。全市年末實有外商投資企業44傢,實現銷售收入83535萬元,增長28%;實現利潤8612萬元,增長39%。
對外開放水平繼續提高。2005年,醴陵市新批自營進出口企業10傢,增加到129傢;全市完成外貿出口總額 3.0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8.1%,出口創匯達1.32億美元,增長26%。
財政、金融、保險業
財政收入繼續大幅增長。2005年,醴陵市完成財政總收入61022萬元,按同口徑計算比上年增長24.5%;完成地方財政收入33886萬元,增長24.25%,其中:一般預算收入31841萬元,比上年增長30.3%;全年地方財政支出61100萬元,比上年增長16.2%。
金融運行形勢保持平穩。2005年末,醴陵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51.33億元,比上年增長16.14 %;各項貸款餘額23.99億元,比上年增長10.05%;現金淨投放9.43億元,比上年增長13.5%。城鄉居民的儲蓄快速增長。2005年末,城鄉居民儲蓄餘額42.25億元,比上年增長17.19%,其中農村居民儲蓄13.39億元,增長17.90%。
保險事業穩步增長。2005年,醴陵市保險機構實現保費收入7782.1萬元,比上年增加969.1萬元,增長14.22%。
科技、教育、文化、體育、衛生、廣電、環保
科技創新工程取得新成就。2005年,醴陵市完成各類科技項目60 項,投入科技三項費用 701萬元,技術貿易成交額 4800萬元。有1 項成果獲得株洲市科技進步奬,專利批準數415項,是全省唯一一次性通過七傢“雙高”企業認定的縣市,再次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
教育事業取得新進展。2005年末,醴陵市擁有小學199所,比上年減少29所,在校學生48848人,比上年減少2929人;普通中學59所,比上年減少3所,在校學生70822人,減少11577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和小學生升初中入學率均為100%,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達97.6%。成功舉辦了一中百年校慶活動,南橋中心幼兒園的辦園經驗在全省交流推廣;淥江中學建設和一中校園擴建改造工程順利完工,完成了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任務2.9萬平方米,有力地改善了農村教學條件。全年籌措“兩免一補”經費450餘萬元,扶助貧睏學生40832人次。高考本科一次性上綫達2780人。
文化、體育事業健康發展。2005年,醴陵市社區文藝、鄉村文藝、校園文藝、廣場文藝活動蓬勃發展;文化市場秩序不斷好轉,先後開展了網吧、電遊、演出、音像、印刷等5項專項整治行動;“天然氣之光”春節晚會、醴陵一中“卓越百年”廣場文藝演出、市政協成立50周年“輝煌五十年”慶典演出等文藝活動成功舉辦。全年共放映電影4820場,學生觀衆100多萬人次,放映科技影片近200場次。參加省青少年遊泳比賽獲金牌9枚、銀牌5枚、銅牌2枚;在省跆拳道賽獲金牌1枚、銅牌1枚;省中學生田徑運動會上獲1金6銀;省青少年田徑運動會獲6金;省橋牌賽獲銅牌1枚;全國中學生運動會獲一個第四名。
衛生事業全面加強。2005年,加強了禽流感、艾滋病等重大疾病的預防控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繼續推進;婦幼保健工作進一步加強;“降消”項目工程順利推進,開通了孕産婦搶救緑色通道,全年孕産婦住院分娩率達到91.79%;孕産婦死亡率控製在31/10萬,新生兒死亡率10.44 ‰,嬰幼兒死亡率13.33 ‰。
廣電事業進一步發展。2005年,醴陵市電視人口覆蓋率達98.74%,廣播覆蓋率達95.75%,城區光纜用戶達3萬戶。
環保力度進一步加大。2005年,醴陵市完成工業污染治理項目44 項,投入治理資金3000多萬元,其中:窯爐清潔能源改造39項,治理廢水污染5項.以國傢“西氣東輸”為契機,實施了“天然氣入醴”。全年投入7700萬元,全市20傢工業企業和千餘戶居民已正式用氣,有力地改善了企業生産和居民生活環境。全年市區纍计空氣良好天數達306天。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2005年末,醴陵市戶籍總人口為 992229人,其中:男性510965人,女性 481264人;男女性別比為1.062:1;農業人口833214人,占總人口的84 %,非農業人口159015人,占16%;市區人口184657人,占總人口的18.6%。本年出生6698人,死亡 3471人。人口自然增長率3.25 ‰,比上年上升 0.47個千分點;計劃生育率99.88%,比上年上升4.07個百分點。
城鄉居民收入穩定增長,人民生活進一步改善。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87元,增長13.1%。農民人均純收入4470元,增長11.9%;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6514元;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3224元,增長13.1%。全市在崗職工38826人,年人均工資為10757元,增長26.2%。
社會保障改革有序推進。2005年,醴陵市企業養老保險參保單位288戶,參保人數27466人,為9784名離退休人員發放養老保險基金5852萬元。機關事業單位參保單位234戶,參保人數13466人;失業保險參保單位168戶,參保人數17000人;為4700名離退休人員發放養老金4900萬元。全市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職工27063人,比上年增加1000人。
就業和再就業成效顯著。醴陵市新增城鎮就業人員7056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3016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2030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製在3.95%。 |
|
醴陵位於湖南東部,羅霄山脈北段西沿,湘江支流淥水流域。東界江西省萍鄉市,北連瀏陽市,南接攸縣,且緊鄰長株潭金三角經濟區。
Liling Shi
430281
412200
市人民政府駐河西左權路
截至2005年12月31日,醴陵市轄4個街道、18個鎮、8個鄉:
陽三街道、西山街道、 黃泥坳街道、來竜門街道、南橋鎮、富裏鎮、白兔潭鎮、浦口鎮、王坊鎮、王仙鎮、東富鎮、泗汾鎮、瀋潭鎮、船灣鎮、大障鎮、賀傢橋鎮、慄山壩鎮、神福港鎮、均楚鎮、石亭鎮、仙霞鎮、黃獺嘴鎮、東堡鄉、孫傢灣鄉、清水江鄉、嘉樹鄉、板杉鄉、新陽鄉、官莊鄉、楓林市鄉。
醴陵市十大歷史特殊貢獻人物
第一,編炮祖師--李畋 。隋末唐初人,原名李世宗,避太宗皇帝諱改名李畋。富裏鎮麻石人。唐貞觀年間發明鞭炮,被唐太宗禦封“鞭炮祖師”,是萍瀏醴三市鞭炮産業的最初起源。
第二,南宋三名臣--皮竜榮 、楊大異和吳獵。皮竜榮(?~1265),南宋淳佑四年(1244)進士。景定元年(1260)拜端明殿學士,封醴陵伯。後得罪宰相賈似道,貶衡州,在途中自盡。文天祥評價他:“晏殊之學問,楊億之文章,仲淹之聲名,器之之氣節”。 楊大異,生卒年不祥,南宋嘉定十三年(1220)進士。官至秘閣修撰大中大夫,封醴陵縣開國男;吳獵(1142~1213),北鄉擂鼓橋人,為湖湘學派巨子。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賜同進士出生,管至敷文閣學士。三人既是醴陵籍理學名傢,又是朝廷重臣。同樣不畏權貴,敢於直言陳諫。後人在西山建有宋三公祠,祭祀這三位名臣。
第三,西山四俊傑--寧太一、文斐、傅熊湘、陳盛芳。寧太一(1883-1913)醴陵東富人,資産階級民主革命先驅,在獄中尚積極參加“南社”活動;文斐(1872-1943)醴陵東堡人。畢業於東京鐵道學校。回國後,積極維護湖南路權,關心家乡建設,著有《醴陵瓷業考》;傅熊湘(1882-1930)醴陵八步橋人,職業報人,1906年加入“南社”,積極為革命鼓與呼;陳盛芳(1847-1946)白兔潭黃甲人。砌匠。在安源礦務局成功建築20丈高煙窗致富,後回醴陵三次組織捐款修建淥江橋,幾乎破産。四人均為民國時期醴陵纔俊,死後歸葬西山。
第四,萍瀏醴起義魁首--馬益福、瞿光汶、李香閣。馬益福(1865-1905)醴陵均楚瓦子街人,1903年創立回侖山,後被推為閩、贛、湘、鄂四省洪江會領袖。瞿光汶(1858-1907),醴陵南橋人,醴陵上東鄉哥老會頭目。萍瀏醴起義爆發時,任醴陵東路前軍總統。李香閣,醴陵神福港流水灘人,萍瀏醴起義爆發時,任醴陵西路軍總統。
第五,七顆閃閃紅將星--耿飆、左權、蔡申熙、鐘緯劍、楊得志、宋時論、朱剋靖。耿飆(1909-20000)醴陵黃達嘴人。1948年任第十九兵團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建國後調外交部,先後任駐瑞典等六國使節。1979年任中央軍委秘書長,1981年兼國防部部長。左權(1905-1942)醴陵新陽人,黃埔一期畢業。後任紅15軍軍長,八路軍副總參謀長。1942年在山西遼縣突圍時殉國。蔡申熙(1906-1932)醴陵黃沙人,黃埔一期畢業。後任工農紅軍四方面軍副總指揮,紅25軍軍長。是紅軍時期傑出軍事傢。鐘緯劍(1907-1935),醴陵官莊沙田人,黃埔三期畢業,紅軍長徵途中任中央軍委縱隊參謀長,是紅軍優秀將領。楊得志(1911-1994)醴陵西鄉南陽橋人。建國後任第十九兵團司令員。1951年率部參加抗美援朝,先後任志願軍兵團司令、副總司令、總司令。獲朝鮮民主足以共和國一級國旗勳章和一級自由獨立勳章。1955年授上將軍銜。宋時論(1907-1991)醴陵楓林市人。建國後任第九兵團司令,1950年參加抗美援朝,後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副司令兼九兵團司令員。1955年授上將軍銜。朱剋靖(1895-1947)醴陵板杉人。抗戰爆發後,參加新四軍,先後任戰地服務團團長、新四軍聯絡部長、華東民主聯軍政治委員等職。
第六,工運領袖--李立三。李立三(1899-1967)醴陵城區福建圍人。中共早期傑出領導人。1923年和劉少奇發動和領導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1926年任全國總工會執行委員,組織部長,在武漢先後組織10萬人參加的反英遊行示威和30萬人參加的反對奉係軍閥遊行示威,表現出卓越的組織才能。1927年任全國總工會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同年任中共臨時中央政治局常委,進入中共領導核心。
第七,湖南和平解放三功臣--程潛 、陳明仁、李明顥。程潛(1882-1968)醴陵官莊人。和平起義前任長沙妥靖公署主任兼湖南省主席,起義後任湖南軍政委員會主席、湖南省省長、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等職。陳明仁(1903-1974),醴陵洪源人。和平起義前任華中“剿總”副總司令兼第一兵團司令官,1949年兼任長沙警備司令。和平起義後,部隊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1兵團,繼任司令官。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獲一級解放勳章。李明顥(1897-1980)醴陵新陽人。在任重慶警備司令時與八路軍辦事處周恩來接觸,受到蔣介石查處。湖南和平解放過程中,充任共産黨代表和陳明仁進行接觸,起到橋梁作用。
第八,陶瓷中興三功臣--廖仲威、文俊鐸、吳壽祺。廖仲威,生卒年不祥,廣東興寧移民,清雍正七年在東堡溈山發現瓷泥後創設瓷廠,開始醴陵近代粗瓷生産。文俊鐸(1853-1916)醴陵東堡人,光緒十年舉人,參與“公車上書”後轉而投身實業救國。1904年熊希齡考察醴陵粗瓷生産後,協助創辦湖南官立瓷業學堂,1905年創辦湖南瓷業公司。開始醴陵近代細瓷生産,並研製出釉下彩瓷。吳壽祺(1889-1975),醴陵八步橋人,畢業於湖南省瓷業學堂,中國美術傢協會會員。1954年調入湖南陶瓷研究所,挖掘、發展失傳二十年的釉下彩瓷工藝,並生産出釉下扁豆雙禽瓶,獲得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奬。
第九,噸糧三英雄
鄧光晉(1891-1976)醴陵白兔潭人,摸索出水稻浸種煤炭灰催芽法,1952年被評為農業生産勞模,獲農業部“愛國豐産”奬章。李呈桂(1915-),醴陵浦口人,率先實現雙季水稻連作化,實現畝産506公斤,被評為全國水稻豐産勞模。1954年李呈桂當選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瞿永壽(1929-),醴陵瀋潭人。成功攻剋降低水稻空殼率的難關,1972年 參加省農科院組織的省農業勞模水稻高産競賽,獲全省第一名。1984年畝産達到656公斤,1987年參加菲律賓國際水稻研究所建所25周年紀念活動中和袁隆平一道被授予“傑出稻農”的稱號。1989年再次被評為全國勞模。這些農耕精英為醴陵成為長江中下遊地區第一個成建製畝産過噸糧的縣級市,被省委、政府授予“畝産噸糧第一縣”稱號立下汗馬功勞。
第十,十大行業英才--湯非凡(1897-1958),醴陵神福港泉塘人,微生物學家。1956年成功分離出沙眼病毒,被世界醫學界譽為“湯氏病毒”。陽明珠(1933-),醴陵城區東門上人,在遷移理論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礎數學家。李鐸(1930-),醴陵新陽人,文職將軍,軍事博物館研究員,全國有傑出成就的書法傢。張澤民(1940-),醴陵石亭人,主持酒泉國傢衛星發射中心載人發射場的工程設計,2003年成功放飛神州五號載人宇宙飛船,被譽為航天工程設計大師。彭道儒(1928-),醴陵瀋潭人,北京郵電大學化學防護研究所所長,發明823保護劑,成功解决了電子元器件的防潮、防????霧、防黴菌的難題,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電子電訊等部門,成為我國防護科學領域的開拓者。黎樹(1912-1988),醴陵茶山嶺人,歷史學者。李石衿(1892-1934),醴陵梘頭洲人,哲學學者。袁昌英(1894-1973),女,醴陵轉步楓樹塘人,現代文學家、戲劇傢,代表劇作《孔雀東南飛》。王凡生(-1946)。醴陵人,國際問題專傢,曾任蔣介石政府國際問題研究所中將主任,對中日戰爭中的居多重大事件作出準確的預測。凌國康(1936-2003)醴陵城區薑灣人,國傢一級演員,成功塑造了花鼓戲《打銅鑼》中蔡九哥的藝術形象。 |
|
- n.: Liling City
|
|
醴陵 |
|
????業公司 | ????業 | ????務管理局 | 鄉村 | 湖南省 | |
|
|
醴陵市中醫院 | 醴陵市二醫院 | 醴陵市城南中學 | 醴陵市淥江醫院 | 醴陵市第一中學 | 醴陵市人民醫院 | 醴陵市交通賓館 | 醴陵市????務管理局 | 醴陵市總工會職校 | 醴陵市新苗服裝廠 | 醴陵市曙光服裝廠 | 醴陵市工藝雕刻廠 | 醴陵市婦幼保健院 | 醴陵市衛生防疫站 | 湖南省醴陵市醫藥化工廠 | 醴陵市淥江精神病醫院 | 醴陵市第三人民醫院 | 醴陵市華儀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 醴陵市友恆出口煙花鞭炮廠武威銷售處 | 醴陵市國光瓷業有限公司職工醫院 | |
|
|
富裏鎮 | 浦口鎮 | 東堡鄉 | 嘉樹鄉 | 楓林市鄉 | 瀋潭鎮 | 船灣鎮 | 大障鎮 | 均楚鎮 | 新陽鄉 | 來竜門街道 | 王坊鎮 | 西山街道 | 官莊鄉 | 南橋鎮 | 石亭鎮 | 白兔潭鎮 | 王仙鎮 | 東富鎮 | 泗汾鎮 | 賀傢橋鎮 | 慄山壩鎮 | 神福港鎮 | 仙霞鎮 | 黃獺嘴鎮 | 孫傢灣鄉 | 清水江鄉 | 板杉鄉 | 陽三街道 | 黃泥坳街道 | 淥江鄉 | 玉屏山 | 楠竹山 | 三獅 | 大界 | 寺衝 | 長連 | 五石 | 馬腦 | 貫古 | 夏星 | 長馬 | 羅儒 | 泉湖 | 財源塔 | 碧山嶺 | 楓樹塘 | 薑灣 | 車頓橋 | 八裏庵 | 老竜井 | 石子嶺 | 華塘 | 石椴 | 馬放塘 | 獅子坡 | 丁傢坊 | 珊田 | 潼塘 | 將塘 | | | | | | | 更多結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