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郵編:130500 代碼:220181 區號:0431
拼音:Jiǔtái Shì 英譯:Jiutai City
九臺市位於吉林省中部,長春東部,西距長春49千米,東離吉林市76千米。東與舒蘭市隔江相望,西與長春市相連,南與雙陽區毗鄰,北與德惠市接壤。總面積2875平方千米。總人口76萬人(2006年)。市政府所在地位於東經125°50′,北緯44°09′。
全市轄3個街道、10個鎮、2個民族鄉:九臺街道、營城街道、九郊街道、沐石河鎮、城子街鎮、其塔木鎮、上河灣鎮、西營城鎮、土們嶺鎮、葦子溝鎮、興隆鎮、紀傢鎮、波泥河鎮、鬍傢回族鄉、莽卡滿族鄉。市政府駐九臺街道九臺大街69號。
地處大黑山脈西側,東瀕鬆花江。東南部多山,地勢較高;西北部多平原,中部丘陵起伏,海拔200-250米。主要河流有鬆花江、沐石河、飲馬河、霧開河等。屬半濕潤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均氣溫4.7℃,年日照時數2615.5小時.無霜期139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573.2毫米。
礦藏有煤炭、金、氟石、大理石、珍珠岩、膨潤土等。國傢商品糧基地。長(春)圖(們江)鐵路、長吉高速公路、長(春)吉(林)北綫公路等過境。市區內有九臺大街、新華街、曙光街等幹道。鬆花江6~9月可通航。
卡倫湖鎮、竜嘉鎮、東湖鎮劃歸二道區管轄,目前仍由九臺市代管。
兩漢時期為扶餘國的屬地;扶餘滅亡後,從南北朝到隋唐初期,屬靺鞨地;唐代,接受渤海國稱號時,屬渤海的扶餘府(今農安)轄境;遼代為東京道黃竜府(今農安)轄境;金代為上京路濟州(即遼代的黃竜府)轄境;大定二十九(1189年〕濟州改為隆州,貞和初(1214-1217年)為隆安府(即今農安),今九臺縣亦隨之歸屬隆安府;元代屬開元路轄境(開元路曾在黃竜府,後又遷到今開原);明代屬奴兒幹都司管轄。
清康熙九年至二十年(1670-1681年)在吉林省境內修築柳條邊(俗稱邊墻〕,防止漢人和蒙古人進入,並在境內設有四個邊門,沿邊墻四個邊門,共置二十八個邊臺,今九臺縣就是這二十八個邊臺之一,是北數第九臺。九臺分上九臺、下九臺。縣城設在下九臺,後改為九臺。成為縣名。
偽滿大同元年(1932年)由地方納商請準設製,從永吉縣、長春縣、德惠縣的部分地區析置為九臺縣,隸屬吉林省。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六月五日正式公佈東北新省區方案,正式批準設立九臺縣,隸屬於吉林省。
1945年九臺解放,設縣人民政府。1945年10月,隸屬於吉合區行政委員會長春地區。1946年2月,劃歸吉林省吉林分省管轄。1946年1月、5 月,國民黨在九臺兩次設縣政府,此後九臺屬敵占區,歸吉林省吉北專區管轄。1946年屬吉林省吉北專區。1947年10月17日,九臺解放,置縣政府。 1948年3月,劃歸吉林省吉北專區管轄。1948年7月,劃歸為吉林省直轄縣。
1949年,九臺縣政府更名為九臺縣人民政府,1955年改為縣人民委員會。1956年7月屬懷德專區(同年10月更名公主嶺專區),1958年10月23日屬長春市,1966年2月屬德惠專區。1968年撤銷九臺縣人民委員會,成立九臺縣革命委員會。1969年7月3日復歸長春市。1980年復稱九臺縣人民政府。1988年,撤銷九臺縣,設立九臺市(縣級)。
註:1988年9月15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吉政函第175號文件”通知:民政部1988年8月30日“民行批18號”文件批復,經國務院批準,撤銷九臺縣,設立九臺市(縣級市),以原九臺縣的行政區域為九臺市的行政區域,由省直轄,長春市代管。
1945年10月成立九臺鎮政府。1946年1月,九臺鎮政府轉移,國民黨軍隊進入九臺。1946年3月,九臺鎮政府返回九臺;5月再次轉移。
1947年,將四傢子區劃歸雙陽縣管轄,雙廟子區劃歸長春縣管轄,全縣設城關區等9個區。1948年,調整為20個區,增盧傢區等,區下設村。
1949年,將長春縣雙廟子區劃回九臺縣管轄,增升陽區,全縣轄22個區,198個村。1950年,將各區名重新按序數命名。1955年,將長春市卡倫區劃歸九臺縣管轄,全縣轄23個區,212個村。1956年,改為4個鎮、77個鄉。
1957年,將泡子、吉傢、布海、雙廟子、升陽、長山鄉劃歸德惠縣管轄,德惠縣太合、義合、城子街鄉劃歸九臺縣管轄。
1958年初,改為2個鎮、30個鄉。撤銷卡倫鎮等。此後又劃分為九臺鎮、營城鎮、沐石河、其塔木、上河灣、土們嶺、竜傢堡、波泥河、朝陽、城子街、卡倫11個公社。
1960年,增捨嶺、加工河、飲馬河、西營城、放牛溝、鬍傢、盧傢、慶陽、城郊9個公社,全縣轄20個公社。1961年,增六臺、葦子溝、三臺、紀傢、雞鳴山、興隆、二道溝7個公社,全縣轄27個公社。
1964年,撤銷鬍傢公社,設立鬍傢回族鄉,全縣轄2個鎮、1個民族鄉、24個公社。1965年,增卡倫鎮,全縣轄轄3個鎮,1個民族鄉,24個公社。
1969年,全縣轄3個鎮、25個公社(民族鄉在成立革委會時撤銷)。1976年,撤銷城郊、朝陽、舒嶺3個公社,增九郊、春陽、沿江3個公社。
1981年,撤銷鬍傢公社,設鬍傢回族鄉公社,全縣轄3個鎮、1個民族鄉、24個公社。
1983年,改公社為鄉;撤銷沿江鄉,設立奔卡滿族鄉;全縣轄3個鎮、23個鄉、2個民族鄉。
1984年,撤銷上河灣、其塔木、土們嶺、河石河、西營城、飲馬河、城子街鄉,設立上河灣、其塔木、土們嶺、沐石河、西營城、飲馬河、城子街鎮;全縣轄10個鎮、16個鄉、2個民族鄉。
1985年,撤銷卡倫、竜傢堡鄉,設立竜傢堡鎮;全縣轄11個鎮、14個鄉、2個民族鄉。
1988年4月26日,經省政府批準,撤銷營城鎮①,將其所轄區域並入九臺鎮;全縣轄10個鎮、14個鄉、2個民族鄉。 |
|
清朝統治者把東北視為他們的發祥地,因此在入關後,為了鞏固後方根據地,不使漢人占據、開發,以保護清朝統治者獨占東北特産的權益,於康熙九年至二十年(1670年-1681年)在吉林省境內修築柳條邊新邊(俗稱邊墻〕,防止漢人和蒙古人進入,並在境內沿邊墻設有四個邊門,共置二十八個邊臺,今九臺市就是這二十八個邊臺之一,是從頭臺數起的第九臺。九臺分上九臺、下九臺。設縣時,縣城位於下九臺,後改為九臺,成為縣名。
九臺地區在兩漢時期為夫餘國的屬地。夫餘滅亡後,從南北朝到隋唐初期,屬勿吉、靺鞨地。唐代,接受唐王朝册封的渤海國稱號,屬渤海的夫餘府(治今農安)轄境。遼代為東京道黃竜府(治今農安)轄境。金代為上京路濟州(即遼代的黃竜府)轄境;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濟州改為隆州;貞祐(1213年-1217年)初,為隆安府(治今農安),今九臺市亦隨之歸屬隆安府。元代屬開元路轄境(開元路治曾在今農安,後又遷到今遼寧開原)。明代屬奴兒幹都司管轄。
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清政府把這一帶封為禁區,在吉林省境內修築柳條邊墻,並在封禁區的“緊要關口”安設卡倫(為卡哨之意)或“設立封堆”,以防漢人和蒙古人進入。至鹹豐十年(1860年),由於國內外形勢的逼迫,纔完全開放。光緒四年(1878年)設立墾務局,並積極鼓勵開發墾種。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改吉林將軍為行省,正式設立吉林省。民國初年改東三省總督為奉天都督,不兼轄吉、黑兩省,這時東北三省開始分治。偽滿大同元年(1932年)由地方紳商請準設治,從永吉縣、長春縣、德惠縣的部分地區析置為九臺縣,隸屬吉林省。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6月5日,國民政府公佈東北新省區方案,仍隸屬於吉林省。
1945年九臺解放,設縣人民政府,1955年改為縣人民委員會,1968年改為縣革命委員會,1980年復稱縣人民政府。1988年8月30日,經國務院批準,撤銷九臺縣,設立九臺市,所轄區域不變。
1945年10月,隸屬於吉合區行政委員會長春地區,成立九臺鎮政府。1946年1月,九臺鎮政府轉移,國民黨軍隊進入九臺。
1946年2月,劃歸吉林省吉林分省管轄。3月,九臺鎮政府遷回九臺;5月,再次轉移。1946年1月和5月,國民黨在九臺兩次設立縣政府,統治這個地方。此後九臺屬敵占區,歸吉林省吉北專區管轄。
1947年10月17日,九臺解放,置縣政府。同年將四傢子區劃歸雙陽縣管轄,雙廟子區劃歸長春縣管轄。設城關區等9個區。
1948年3月,劃歸吉林省吉北專區管轄。調整為20個區,增盧傢區等。區下設村。
1948年7月,劃歸為吉林省直轄縣。
1949年,九臺縣政府更名為九臺縣人民政府。同年將長春縣雙廟子區劃回九臺縣管轄。增升陽區。改為22個區,198個村。
1950年,將各區名重新按序數命名。
1955年,九臺縣人民政府更名為九臺縣人民委員會。同年,將長春市卡倫區劃歸九臺縣管轄。
1955年,改為23個區,212個村。
1956年7月3日,設立懷德專區。九臺縣劃歸懷德專區管轄。10月6日,懷德專區更名為公主嶺專區。
1956年,改為4個鎮、77個鄉。
1957年,將泡子、吉傢、布海、雙廟子、升陽、長山鄉劃歸德惠縣管轄,將德惠縣太合、義合、城子街鄉劃歸九臺縣管轄。
1958年初,改為2個鎮、30個鄉。撤銷卡倫鎮等。此後又劃分為九臺鎮、營城鎮、沐石河、其塔木、上河灣、土們嶺、竜傢堡、波泥河、朝陽、城子街、卡倫11個公社。
1958年10月23日,撤銷公主嶺專區,九臺縣劃歸長春市管轄。
1960年,增捨嶺、加工河、飲馬河、西營城、放牛溝、鬍傢、盧傢、慶陽、城郊9個公社,增至20個公社。
1961年,增六臺、葦子溝、三臺、紀傢、雞鳴山、興隆、二道溝7個公社,增至27個公社。
1964年,撤銷鬍傢人民公社,增鬍傢回族鄉。改為2個鎮,1個民族鄉,24個公社。
1965年,增卡倫鎮。全縣轄3個鎮,1個民族鄉,24個公社。
1966年1月10日,設立德惠專區。九臺縣劃歸德惠專區管轄。
1968年,撤銷九臺縣人民委員會,成立九臺縣革命委員會。
1969年7月3日,撤銷德惠專區,九臺縣劃歸長春市管轄。
1969年,仍為3個鎮,25個公社(民族鄉在成立革委會時撤銷)。
1976年,撤銷城郊、朝陽、捨嶺3個公社,增九郊、春陽、沿江3個公社。
1980年,撤銷九臺縣革命委員會,成立九臺縣人民政府。
1981年,撤銷鬍傢人民公社,增設鬍傢回族鄉公社。改為3個鎮、1個民族鄉、24個公社。
1983年,撤銷沿江鄉,增莽卡滿族鄉。改為3個鎮、23個鄉、2個民族鄉。
1984年,撤銷上河灣、其塔木、土們嶺、沐石河、西營城、飲馬河、城子街鄉,增上河灣、其塔木、土們嶺、沐石河、西營城、飲馬河、城子街鎮。改為10個鎮、16個鄉、2個民族鄉。
1985年,撤銷卡倫、竜傢堡鄉,增竜傢堡鎮。改為11個鎮、14個鄉、2個民族鄉。
1988年4月26日,經省政府批準,撤銷營城鎮,將其所轄區域並入九臺鎮。改為10個鎮、14個鄉、2個民族鄉。
1988年9月15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吉政函[1988]第175號文件”通知:民政部1988年8月30日“民[1988]行批15號”文件批復,經國務院批準,撤銷九臺縣,設立九臺市(縣級市),以原九臺縣的行政區域為九臺市的行政區域,由省直轄,長春市代管。
1989年,撤銷九臺鎮,增團结、工農、南山、火石嶺、營城街,改為5個街道、9個鎮、14個鄉、2個民族鄉。
1992年,撤銷興隆、葦子溝、放牛溝鄉、增興隆、葦子溝、放牛溝鎮,改為5個街道辦事處、12個鎮、11個鄉、2個民族鄉。
1998年3月4日,經吉林省人民政府批準,卡倫鎮更名為卡倫湖鎮。
2000年6月30日,經吉林省人民政府批準,放牛溝鎮更名為東湖鎮。
2000年,九臺市轄5個街道、12個鎮、13個鄉。 根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總人口799 729人,其中:團结街道 39 094人、工農街道 38 910人、南山街道 28 242人、營城街道 28 028人、火石嶺街道 28 121人、沐石河鎮 32 564人、城子街鎮 25 185人、其塔木鎮 46 386人、上河灣鎮 27 655人、西營城鎮 23 541人、土們嶺鎮 14 265人、飲馬河鎮 22 439人、竜傢堡鎮 33 326人、卡倫湖鎮 48 992人、葦子溝鎮 28 419人、興隆鎮 21 562人、東湖鎮 25 287人、九郊鄉 36 361人、春陽鄉 17 172人、紀家乡 17 063人、慶陽鄉 27 756人、盧家乡 24 524人、六臺鄉 24 285人、鬍家乡 22 605人、莽卡鄉 30 820人、三臺鄉 21 994人、二道溝鄉 13 125人、加工河鄉 17 199人、波泥河鄉 17 176人、雞鳴山鄉 17 633人。
2002年,九臺市轄3個街道、13個鎮、2個民族鄉。總人口83.2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9.8萬人。
2003年,九臺市轄:九臺街道、營城街道、九郊街道、土們嶺鎮、西營城鎮、沐石河鎮、其塔木鎮、上河灣鎮、竜傢堡鎮、卡倫湖鎮、東湖鎮、城子街鎮、興隆鎮、葦子溝鎮、紀傢鎮、波泥河鎮、莽卡滿族鄉、鬍傢回族鄉。
2004年,九臺市轄:九臺街道(辦事處駐曙光大街)、九郊街道(辦事處駐團结街)、營城街道(辦事處駐營城街)、卡倫湖鎮(鎮政府駐卡倫街)、上河灣鎮(鎮政府駐上河灣)、其塔木鎮、土們嶺鎮、沐石河鎮、西營城鎮、城子街鎮、竜傢堡鎮、葦子溝鎮(鎮政府駐楊傢燒鍋)、興隆鎮(鎮政府駐趙朝陽溝)、東湖鎮(鎮政府駐放牛溝)、紀傢鎮(鎮政府駐青雲堂)、波泥河鎮、鬍傢回族鄉(鄉政府駐鬍傢屯)、莽卡滿族鄉(鄉政府駐捨嶺)。
2005年,將九臺市的卡倫湖鎮、竜嘉鎮(原竜傢堡鎮)、東湖鎮劃歸長春市二道區管轄。
截至2006年底,九臺市轄3個街道、10個鎮、2個鄉,10個社區、310個村。 |
|
九臺市幅員面積2 875平方公裏(2007年),占長春地區(20 565平方公裏)總面積的13.98%。這是2005年之前的統計數據:在耕地240.2萬畝,按農業人口計算,人均4畝,其中糧豆作物面積217.5萬畝,人均3.62畝,市屬林地面積97.4萬畝,草地面積19.68萬畝,水域面積37.92萬畝。 |
|
長(春)圖(們)鐵路自西嚮東貫穿鄉鎮、街道辦事處和九臺市區,有鐵路周轉站8個,境內經過里程66公裏;公路網四通八達,省、縣、鄉三級公路35條,等級公路總長 705公裏,長吉高速公路從境內穿過,緊鄰長春竜嘉國際機場,九臺已形成陸空齊備的交通優勢,全市有6KV變電站13座,高壓輸電配電綫路 302公裏,城鄉通電率達100%。 |
|
九臺市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日照2900小時,無霜期140—155天。年平均氣溫4.7℃,平均氣溫年較差39.5℃,平均氣溫日較差12.3℃。年平均降水量577毫米,年平均風力 8級以上大風日16天左右,多西南風嚮,平均風速3.4米/秒。 |
|
截至2009年,全市共有2個民族鄉、10個建製鎮,3個辦事處、310個村。1932年建縣,1988年撤縣設市。到2002年末,總人口83.19萬人,其中農業人口63.41萬人,非農業人口 19.78萬人。在總人口中,除漢族外,有滿、回、朝、蒙、壯、瑤、苗、彝、藏、赫哲、土傢、錫伯、水族等13個少數民族,共有少數民族人口7.8萬人。
2007年,按照公安部的統計數據,九臺市人口為70萬人 |
|
九臺市土地資源豐富。總面積28.75萬公頃(2008年),平地居多, 多為黑土和草甸土類,屬中、高等肥力。 |
|
九臺市河流水係比較發達,屬富水區。除大小20多條河流外,有大型水庫1座,中型水庫2座,小型水庫10餘座。總儲水量7億立方米以上,水能藴藏量約3 000千瓦,已開發 一半左右。年境內大氣降水近20億立方米,可形成地表徑流將近3億立方米。境內客水極其豐富,僅鬆花江每年可利用水資源就有156億立方米,目前衹開發3.6%,潛力很大。 |
|
據初步調查,全市有各種野生經濟植物106科322種,其中,藥材223種,主要有桔梗、五味子、刺五加、生麻、防風等;飼料用類130種,主要有野苜蓿、野大豆;食用類21種,如蕨萊、榛蘑、黃花菜等;還有黃菠蘿、落葉樺、鬍桃楸、鬍枝子、蔓蒲、烏拉草等工副業原料25種。每年可收購的野生植物達70多種。境內還有—定數量的野生經濟動物和水産資源。野生經濟動物主要有狐狸、山兔、豹貓、沙雞、鵪鶉等26種。魚類有14科50多種,並生長着蚌、蝦、龜水産類動物,這些動植物資源,不僅有利於城鄉工副業發展,而且形成了良好的生態環境。 |
|
全市每年可産出80億斤稭稈,對發展牛、羊、鵝等食草動物養殖業十分有利。 |
|
2005年之前,九臺市已探明的礦産資源有原煤、鈉基膨潤土、珍珠岩、大理石、石灰石、石英石、螢石、礦泉水、沸石、黃金、白銀等礦藏26種。原煤主要分佈於營城、放牛溝等兩大煤田,儲量3.2億噸以上,可開採百餘年。珍珠岩為九臺市優勢礦種之—,産地9處,占長春地區的90%,儲量 5 300萬噸。沸石儲量2 652萬噸,有16處藴藏點,占長春地區的85%。鈉基膨潤土,産地10處,儲量1 364萬噸,現已大規模開採,其土質可與馳名世界的美國懷俄明型粘土媲美。飲馬河兩岸地下礦泉水豐富,其中興隆鎮閻傢村的鈣鎂型礦泉水和九臺城南的硅鈣型礦泉水,都含有多種微量元素,地處飲馬河畔的市啤酒廠有6眼機井,其水質都是優質礦泉水,專傢認定是國內少有的飲用水。 |
|
九臺市擁有一江三河(鬆花江、飲馬河、沐石河、霧開河)、一脈五峰(大黑山脈、大楞山峰、馬大山峰、馬達砬子峰、八臺嶺峰)和大小水庫約20座。市級名勝古跡約20處,還有已開發的石頭口門水庫風景區、馬虎頭山和鬆花江心群島等風景區等,山水旅遊資源的開發潛力很大。 |
|
1.傳 說
水 上 二 老
清時,在加工河屯東有一個大水泡,深不可測。每逢陰霧之時,便有兩個老者坐於水面上,隱隱約約,似在飲酒。鹹豐年間,漲大水兩次,全屯被淹沒,曾有人看見二老隨波逐浪而下。從此,該泡淤淺,再也看不見二老出現了。
石 獅 逃 亡
捨嶺村境內西尤屯,曾有古廟一座,門旁有一石頭獅子。當地人說,該廟過去並無石獅,是宣統元年,鬆花江漲水,由水中衝來二石獅,沉於廟門兩旁,水消後留於此地。後來某年某夜,守廟道士忽見二石獅在門前躍躍欲動,正驚訝之際,忽由廟殿中奔出一大漢手持大刀跑至門前,舉刀嚮石獅砍下,左邊石獅突然禦風逃走,右邊石獅未及逃去,已被一刀砍傷左胯,血流如註,站住不能行,而持刀人忽然不見,故廟旁衹剩一隻石獅。行路者至該屯時多往觀之,驗看石獅左胯,果有紅色一片,狀如血跡。
駱 駝 石
二道溝屯東北處,有座山叫駱駝石。山間怪石羅列,中間有塊巨石,形如駱駝,鞍峰對峙,頭尾皆無。相傳清初,該石是一全形大駱駝,曾於夏夜間,潛入民間偷食禾苗,後為雷電擊碎,頭顱尾足崩落四周。因年久剝蝕失其形象,僅存腰部,至今遺跡尚存。
石 羊 屯
上河灣鄉境內,有個屯子叫石羊。據當地傳說,距今約一百五十年前,正當麥熟時,某人月夜田旁護麥,見有綿羊數頭於田內食麥,便加驅趕,而那些綿羊如無聞狀,竟然不動。某人開槍射擊,有三衹撲地而倒,其餘奔逃無蹤。某人將死羊拖出麥田外,詳細觀察,已變為石羊,該屯因而得名。
老 古 洞
六臺村大溝屯南有一山,位於群山之中,係官馬山之主脈,高十餘丈,上有岩石聳立,西北岩下有門,其形似洞,深丈餘。傳聞明代有人鑿洞修煉。至清代鹹豐時,常於陰霧中有木魚聲悠然入耳,晴日則寂然無聲,故名之曰老古洞。迄今數百年,形跡雖存,殘痕無多。
飲 馬 河
乾隆東巡,走馬閱邊,行至下九臺西南,坐騎長嘶不馴。乾隆下馬,馬脫繮而去,乾隆跟蹤尋找,見馬正飲於一河,安祥溫順。乾隆召當地老者問河名,老者回答:“此河從南嚮北流,人們都叫它南北河。”乾隆略加思忖道:“這條河應叫飲馬河。”由此傳開,而得其名。
竜 棚
竜棚屯住着個年輕的木匠張祥,人品出衆手藝超群。東海竜王翻修竜宮將他請去,經過九九八十一天,竜宮修得更加富麗堂皇。竜王款待張祥,席間泄露了天機,說今年天將大旱,竜棚這裏九十九天不能下雨。張祥求竜王行雨解救鄉親,竜王不肯。張祥一怒之下砍斷一根竜宮大柱。竜王無奈,答應可讓張祥自己變做一條竜回鄉行雨。張祥慨然應允。臨行,竜王送給張祥一顆金豆,令其含在口中,囑咐金豆萬一失落即難再回。大雨三天,鄉親祝拜,張祥一樂,不料金豆落下,衹聽轟隆一聲,張祥墜地,人們見竜掉了下來,忙潑水搭棚相護。七天七夜,竜王行雨救回張祥。從此該屯就得了“竜棚”之名。
上 河 灣
相傳清康熙時,此地衹有住戶兩三傢,為一荒僻村落。當時有勇漢在村前斃一老虎,得名曰傷虎灣,後訛作上河灣。
大 頂 山
加工河屯西有大頂山,為該村最高處,鄰山百姓常以此山為晴雨之標準。此山有霧氣籠罩時,不久必雨,雖久雨不晴;此山之霧氣急消時,天必速晴,屢驗不差。
2.軼 聞
天星墜九臺 地下留坑穴
20世紀60年代初,中國地質科學院遙感地質研究所的科學家們,根據衛星攝像及航空照片,發現上河灣一帶的環形水係是一個古老的隕石坑,這是上億年前一個巨大的宇宙來客——隕石墜落該地時撞擊成的坑穴。這一發現揭開了這裏山水的成因之謎。
從衛星攝像上可以看到,以九臺市上河灣鎮為中心,即東經126°11’,北 緯44°29’為中心,直徑30公裏,周圍有一個環形水係,為沐石河和鬆花江畔的低窪濕地所圍繞,中心為海拔600米高的山地。後來經中國地質科學院的地質科學家實地考察,該區由花崗岩、石灰岩、各種片岩和安山岩等構成了中央高地、邊緣窪地和周圍的環狀圍埂地形。還發現了岩石被隕石衝擊後發生的一係列現象,如岩石受衝擊而熔融,形成了衝擊熔融岩;隕石衝擊岩石後使岩石破碎,並由這些破碎岩石構成了衝擊角爍岩;有的岩石被隕石衝擊後受熱熔化為流體,再快速冷卻成為衝擊玻璃;以及岩石受衝擊後留下的震裂錐,岩石中的長石和石英礦物被衝擊後形成的衝擊微頁理等等。這些現象表明,上河灣鎮一帶的岩石在大隕石的衝擊下,已經發生變質,這種變質作用叫做衝擊變質作用。上河灣鎮的隕擊事件,是地質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它可能造成當時生物的絶滅,氣候的突然變化等,因此具有較大的科學研究價值。 |
|
- n.: Jiutai City
|
|
九臺 |
|
|
|
九臺市絲綢廠 | 九臺市中醫院 | 九臺市第一中學 | 九臺市第二中學 | 九臺市實驗高中 | 九臺市第四中學 | 九臺市第八中學 | 九臺市第五中學 | 九臺市第十中學 | 九臺市第三中學 | 九臺市軍民小學 | 九臺市師範附小 | 九臺市桃山學校 | 九臺市滿族中學 | 九臺市回族中學 | 九臺市工農小學 | 九臺市興華小學 | 九臺市進修附小 | 九臺市實驗小學 | 九臺市人民醫院 | 九臺市鐵北醫院 | 九臺市星火謎社 | 九臺市羊毛衫廠 | 九臺市第十三中學 | 九臺市第十一中學 | 九臺市第十九中學 | 九臺市第二十中學 | 九臺市第十四中學 | 九臺市第十六中學 | 九臺市朝鮮族學校 | 九臺市實驗幼兒園 | 九臺市莽卡中心校 | 九臺市三臺中心校 | 九臺市慶陽中心校 | 九臺市鬍傢中心校 | 九臺市興隆中心校 | 九臺市東湖中心校 | 九臺市第三十中學 | 九臺市婦幼保健站 | 九臺市教育服裝廠 | 九臺市衛生防疫站 | 吉林省九臺市實驗高中 | 九臺市第二十六中學 | 九臺市第二十七中學 | 九臺市第二十八中學 | 九臺市第二十一中學 | 九臺市第二十四中學 | 九臺市第二十二中學 | 九臺市營城第一小學 | 九臺市營城第二小學 | 九臺市營城第五小學 | 九臺市營城第六小學 | 九臺市教師進修學校 | 九臺市九郊中心學校 | 九臺市紀傢中心學校 | 九臺市西營城鎮中心學校 | 九臺市波泥河鎮中心學校 | 九臺市二道溝中心學校 | 九臺市石頭口門水庫學校 | 九臺市第三十一中學 | 九臺市營城第一高級中學 | 九臺市營城第二中學 | 九臺市營城第三中學 | 九臺市葦子溝中心校 | 九臺市加工河中心校 | 九臺市教育科學研究所 | 九臺市飲馬河中心校 | 九臺市其塔木中心校 | 九臺市沐石河中心校 | 九臺市上河灣中心校 | 九臺市城子街中心校 | 九臺市土門嶺中心校 | 九臺市廣播電視管理局 | 九臺市上河灣鎮畜牧站 | 九臺市土們嶺鎮畜牧站 | 九臺市西營城鎮畜牧站 | 九臺市第二人民醫院 | 九臺市第四中學童裝廠 | 九臺市職工業餘學校 | 九臺市營城燈謎學會 | 九臺市城子街鎮畜牧站 | 九臺市波泥河畜牧站 | 九臺市東湖鎮畜牧防疫科 | 九臺市興隆鎮畜牧站 | 九臺市中醫尚桂芬內科診所 | 九臺市莽卡鄉畜牧站 | 九臺市紀傢鎮畜牧站 | 九臺市工業職工醫院 | 九臺市商業職工醫院 | |
|
|
莽卡鄉 | 興隆鎮 | 沐石河鎮 | 其塔木鎮 | 上河灣鎮 | 西營城鎮 | 葦子溝鎮 | 紀傢鎮 | 鬍傢回族鄉 | 九臺街道 | 九郊街道 | 城子街鎮 | 土們嶺鎮 | 波泥河鎮 | 卡倫鎮 | 東湖鎮 | 營城街道 | 莽卡滿族鄉 | 竜傢堡鎮 | 鬍家乡 | 九臺經濟開發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