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 >湖南 >永州 > 藍山縣
顯示地圖
目錄
概況 Lanshan County
  郵編:425800 代碼:431127 區號:0746
  拼音:Lán Shān Xiàn,Lanshan Xian
  
    藍山縣位於南嶺山脈中段北側,東接郴州臨武縣,南界江華瑤族自治縣及廣東連州市,西鄰寧遠縣,北交郴州嘉禾縣。地理坐標為東經111°54′-112°27′ ,北緯25°01′-25°37′。南北長67千米,東西寬55千米。總面積1807平方千米。總人口35萬人(2003年)。
    藍山縣轄6個鎮、3個鄉、6個民族鄉:塔峰鎮、竹管寺鎮、毛俊鎮、楠市鎮、所城鎮、新圩鎮、匯源瑤族鄉、犁頭瑤族鄉、漿洞瑤族鄉、紫良瑤族鄉、大橋瑤族鄉、荊竹瑤族鄉、祠堂圩鄉、土市鄉、太平圩鄉。縣人民政府駐塔峰鎮。
基本概況
  藍山隸屬永州市,位於湖南南部邊陲,南與廣東省連州市接壤,春秋戰國時屬楚,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建南平縣於此;唐玄宗天寶元年(公元742年)以境內“山嶺重疊,薈蔚蒼翠,浮空如藍”而更名藍山,沿襲至今。全縣總面積1806平方公裏,轄6個鎮9個鄉(其中6個瑤族鄉)5個國有農林茶場,總人口35萬。
  藍山地處九嶷山東麓,地勢由西南嚮東北傾斜,境內山、丘、崗、平區相互交錯,以山地為主,是典型的山區縣,全縣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峰258座,最高峰三峰石海拔1825米。南部山嶺連綿,山區盛産鬆、杉和楠竹,並有水杉、銀杏、黃杉、楠木、斑竹、方竹、竜竹等38種珍稀植物,林間山溪有娃娃魚、獼猴、主要産地。中北部耕地寬廣,土地肥沃,是全縣糧食、油茶、茶葉、烤煙等農作物的主要産猴面鷹、香獐、麂子等珍稀動物60餘種。位於三峰石南部的板塘自然保護區是九嶷山斑竹的區。礦藏有鐵、猛、鉛、鋅、鈾、硅石、花崗石等24種,花崗石石體面積占全縣總面積三分之一左右,猛鐵礦床規模巨大,儲量達1.5億噸以上,已列入國傢重點開採計劃。境內溪河縱橫,水流湍急,是水電開發的理想之地。
  藍山境當楚尾粵頭,素有“湘南門戶”美譽,區位優勢明顯,北上長沙420公裏,南下廣州320公裏,省道322、216、314綫交匯相通,永連公路穿越南北,即將動工過境的太澳(太原——澳門)高速公路更為該縣的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改革開放以來,該縣充分發揮地域優勢,致力經濟發展,個體私營企業異軍突起,成為全省個體私營企業發展的一顆耀眼明珠,“藍山石材”風靡大江南北,“藍山運輸大軍”奔馳遼闊神州,“藍山竹木”享譽沿海各地,“藍山黃花梨”、“藍山奈李”進入千傢萬戶,“藍山烤煙”被爭先訂購,“藍山小水電開發”成為股份製電站建設的榜樣。近幾年來,隨着“泛珠三角産業轉移”和“中部崛起”戰略的實施,藍山以邊貿開發區為平臺,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勞務經濟和外嚮型經濟,成為湖南承接廣東沿海産業轉移的示範基地,香港麗宏毛織、臺灣承陽針織、香港潤豐電子、香港南大木業等企業紛紛落戶藍山,更為該縣的經濟發展增加了催化劑,以毛織加工貿易為主的“三來一補”外嚮型加工企業發展到350余家,擁有各類織機3萬臺(套),用工3萬人,“湘南毛織城”的雛形已基本形成,城市面貌煥然一新,藍山的經濟社會發展逐步駛入快車道,推動着藍山嚮小康的目標堅實邁進。
歷史沿革
  藍山是舜帝南巡過化之地,以其蹤跡命名者有舜水、舜源峰、舜岩、舜廟、舜嶷鄉、望嶷亭等,並留下舜帝及其二妃的諸多傳說。南朝駢文作傢江淹、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等歷代名人,均在此留下過往足跡和詩賦文章。該縣還是紅軍長徵途經之地,紅軍標語保存依舊,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彭德懷、劉伯承等在此指揮紅軍戰鬥的事跡廣泛傳頌。境內山水翠藍,風光獨特,其中峭塔凌雲、舜水環帶、嶷山遠障、富陽平疇、古城煙樹、東江夕暉、皇英故祠、夔竜古廟等古八景令人流連;今日之高峽平湖、俊水飛虹、東門朝霞、毛江秋色、牛塘口高架橋、尚屏鐵索橋、舜瑤民俗村、南風坳風景區令人神往;南平城樓、總市舊城址、寧溪所城、塔下古寺、傳芳峻塔、萬年古橋、戴星三拱石橋、大麻水樓、齕道縣治舊址等古遺址、古建築風貌猶存;三分石、通心岩、姑婆岩、舜岩、南天石柱、地寶坪群岩 、滴水竜飛瀑景緻迷人,美不勝收;更有瑤寨吊腳樓、長鼓舞、瑤傢八音、坐歌堂、歡慶盤王節等民俗風情,增添了諸多美景,令人目不暇接。
  西漢高祖五年(前202年)置南平縣,為藍山建縣之始,隸屬桂陽郡。縣治在今藍山縣塔峰鎮古城(城腹村),一說為土橋圩(今藍山縣土市鎮)。隋大業三年(607年),南平並入臨武縣。唐武德四年(621年)復置南平縣。天寶元年,改南平縣為藍山縣,因境內“山嶺重疊,薈蔚蒼萃,浮空如藍”而得名。南宋紹平年間(1228~1233年),遷縣城於今治。
    1959年,藍山縣與嘉禾縣合併為藍嘉縣。1961年7月復置藍山縣。1962年12月,藍山縣劃歸零陵專區管轄。現屬永州市管轄。
    2000年,藍山縣轄6個鎮、9個鄉。總人口332937人,其中: 塔峰鎮 77809 竹管寺鎮 32727 毛俊鎮 32282 楠市鎮 28899 所城鎮 23403 新圩鎮 40796 匯源鄉 2425 犁頭鄉 2258 漿洞鄉 4318 紫良鄉 2362 大橋鄉 6477 荊竹鄉 3528 祠堂圩鄉 18562 土市鄉 31452 太平圩鄉 25639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2001年,藍山縣轄6鎮、9鄉,370村(居)委會,總人口35.11萬。
  
    2004年,藍山縣轄6個鎮、3個鄉、6個民族鄉。
自然地理
  藍山縣位於南嶺山脈中段北側,東接郴州臨武縣,南界江華瑤族自治縣及廣東連州市,西鄰寧遠縣,北交郴州嘉禾縣。地處東經111°54′~112°27′,北緯25°01′~25°37′之間。南北長67千米,東西寬55千米。
  藍山縣地處“楚尾粵頭”,南嶺山脈中段,東、西、南三面環山,東北低。全縣山、丘、崗、平地交錯,山嶺重巒疊嶂。
  藍山縣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237座,與寧遠縣交界的無名峰三分石,海拔1830米,高度為群峰之冠。
  【香爐石】
  位於藍山西南方紫良瑤族鄉境內,又名仙爐山,綿延於寧遠,藍山兩縣間,西接畚箕窩,北連三分石,南接八仙下棋,金雞嶺諸峰,海拔1781米。山名來歷有二:一說因山頂形似香爐得名;一說因此地係祭舜焚香之地得名。
  【三分石】
  位於紫良瑤族鄉西南方,又名三峰石,處於寧遠、藍山兩縣間,東鄰打亂碗,南近香爐石,西界畚箕窩,北接楓木鋪。海拔1822米,為縣內最高山。山峰的東西北面石壁竪起,好似鏡面,十分險要,《徐霞客遊記》稱“石分三歧”,故名。
  【人形嶺】
  位於所城鎮境內南部,東鄰廣東省連州市。東北至西南走嚮,主峰海拔1199.4米,遠望山峰,宛如人立,故名。
  【南風坳】
  位於藍山縣所城鎮境內南端,藍山與廣東省連州市交界處,永連公路旁,主峰海拔1026米。盛夏炎暑,南風輕拂,因名南風坳。
  【石榴花嶺】
  位於藍山縣中部塔峰鎮境內,嶺上有“皇英故祠”,祠前一石,光滑似鏡。舊志載:舜帝南巡時,二妃經宿榴峰,有石如鏡,名梳妝石。主峰海拔898米。《大清一統志》:“石榴花峰在藍山縣南,五峰攢簇如花蕊。”故得名。
  【葫蘆嶺】
  位於藍山縣東南部漿洞瑤族鄉境內。西北連西峰嶺、東邊嶺,南鄰廣東省連州市。主峰海拔1380米。嶺形似葫蘆,故名。
  【仙娘嶺】
  位於藍山縣東南部漿洞瑤族鄉境內。東北至西南走嚮。主峰海拔949.9米。相傳一尼姑上嶺建庵修道成仙因名。
  【百疊嶺】
  位於藍山縣毛俊鎮境內北部,北與土市鄉交界的五雷擊鼓山。東西走嚮,主峰海拔815米。《大清一統志》:“百疊山在藍山縣東偏北十五公裏處,峰巒重疊,綿亙廣遠”得名。
  【金雞嶺】
  位於藍山縣紫良瑤族鄉境內的西面,西北面連接寧遠,東臨八仙下棋,主峰海拔1679米。據附近老百姓反映山上有一種野雞呈金黃色,經常活動於該山上而得名。
  【團園山】
  位於藍山縣所城鎮境內的西北面,西與寧遠縣交界,海拔1612米。團園村位於山的下面,而得名。
  【南嶺山】
  古名藍嶺、藍山、晉屏山。位於藍山、嘉禾兩縣交界的土市鄉境內,海拔860米。“藍嶺在平陽,跨藍山縣界,故曰藍嶺”。《讀史方輿紀要》:“藍嶺,即藍山也”。清乾隆《桂陽州志》:“藍山即今南嶺山”。
  【三角山】
  位於藍山縣城西南面12公裏處,與藍山縣城遙望相見,海拔1304米。因山上的三個最高主峰,形成相對角度而得名。
  【將軍嶺】
  位於藍山縣西南面的荊竹瑤族境內,海拔1464米。山峰陡立雄偉似將軍而得名。
  【青山排頂】
  位於藍山荊竹瑤族鄉境內的西面,與江華瑤族自治縣交界,海拔1587米。山雖高,但主山頂上各種樹木常年生長茂盛而得名。
  【天鵝寨嶺】
  位於藍山縣東南面漿洞瑤族鄉境內,海拔1226米。以嶺下面的天鵝寨村得名。
  【老人山】
  位於藍山縣南面大橋瑤族鄉境內,海拔1302米。
  【豬屎坳】
  位於藍山縣南面大橋瑤族鄉境內,東邊連老人山,海拔1376米。以前野豬經常過往此地,在坳上留有豬屎,故稱。
  【東邊嶺】
  位於藍山縣漿洞瑤族鄉的南面,南連廣東省連州市,海拔1164米。因位於與廣東省交界的東邊而得名。
  【刀金塘】
  位於藍山縣漿洞瑤族鄉的東南角,與廣東省連州市、郴州市臨武縣交界處,海拔1267.4米。
  【石角衝頂】
  位於漿洞瑤族鄉東南部的小洞村境內,海拔1162米。該嶺衝歷來山蛙(藍山人稱石角)較多而得名。
  藍山縣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可供利用和開發。據初步勘查,鐵、錳礦石藴藏量1.6億噸。活立木蓄量達183萬立米。境內河流總長度850公裏,流域面積522平方公裏,徑河流量18.6億立方米。水資源可供利用7.1萬千瓦,現已創辦水力發電站45處,總裝機容量4萬千瓦,興建中、小型水庫33座,骨幹山塘(容量5萬立方米以上)18口,山平塘1168處,小河壩1663處,蓄引提水量達1.09億立方米,發展淡水養魚、食品及飲料工業具有巨大的潛力和明顯的優勢。
歷史沿革
  唐天寶初以縣城“踞萬山間”,“四時蒼碧如藍”,遂改名為藍山。
  西漢高祖五年(前202年)置南平縣,為藍山建縣之始,隸屬桂陽郡。縣治在今藍山縣塔峰鎮古城(城腹村),一說為土橋圩(今藍山縣土市鎮)。隋大業三年(607年),南平並入臨武縣。
  唐武德四年(621年)復置南平縣。天寶元年,改南平縣為藍山縣,因境內“山嶺重疊,薈蔚蒼萃,浮空如藍”而得名。
  南宋紹平年間(1228~1233年),遷縣城於今治。
  1959年,藍山縣與嘉禾縣合併為藍嘉縣。
  1961年7月復置藍山縣
  1962年12月,藍山縣劃歸零陵專區管轄。現屬永州市管轄。
  2000年,藍山縣轄6個鎮、9個鄉。總人口332937人。
  2001年,藍山縣轄6鎮、9鄉,370村(居)委會,總人口35.11萬。
  2004年,藍山縣轄6個鎮、3個鄉、6個民族鄉。
經濟概況
  2004年,藍山縣生産總值完成16.36億元,同比增長11.9%,比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創1997年以來最高增幅。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完成5.13億元,增長9.5%;第二産業增加值完成5.12億元,增長17.4%;第三産業增加值完成6.11億元,增長9.9%。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為5506元,人均增加928元,全縣三次産業結構為31.4:31.3:37.3。2008年,全縣地方生産總值達到36.32億元,比上年增長12.0%。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8.28億元,增長5.2%;第二産業增加值12.93億元,增長13.8%;第三産業增加值15.11億元,增長13.4%。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産總值11560元,增長15.2%。財政總收入1.62億元,增長2.2%。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24億元,增長3%。
  就業再就業形勢繼續好轉。2004年末藍山縣就業勞動力18.14萬人,增加1.02萬人。其中城鎮新增就業人員3575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2460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610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8%。
  經濟發展環境得到改善。通過開展創建“平安藍山”活動,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各種刑事犯罪和經濟犯罪,維護了社會穩定。食品藥品質量監督和安全生産等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農村稅費改革成效顯著,農民負擔明顯減輕。
  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經濟增長速度和效益有待進一步提高,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缺乏長效機製;工業發展仍受電力瓶頸製約;第三産業發展後勁不足。
  農業
  農業生産呈良好發展態勢。2004全年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産值9.56億元,增長9.7%。2004年以來,在中央1號文件和一係列扶持農業産業政策措施的積極作用下,藍山縣糧食産量繼續增産,全年糧食總産量12.80萬噸,增加1.28萬噸,增長11.0%;煙葉、蔬菜産量穩定增長。畜牧業增長加快,完成增加值21991萬元,增長13.3%,出欄生豬47.1萬頭,增長6.6%;出欄牛2.94萬頭,增長20.5%;出欄羊1.82萬頭,增長25.8%;肉類總産量38141萬噸,增長7.0%;水産品産量2043噸,增長9.3%。
  農業結構調整力度進一步加大。全縣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比例為43.6:9.8:42.9:1.9:1.8。畜牧業增加值占第一産業增加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了2.7個百分點。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32.88萬畝,比上年增加1.38萬畝,增長4.4%;其中優值稻種植面積5.31萬畝,增長21.5%,占水稻面積的比重為31.2%。經濟作物播種面積5.9萬畝,增加0.5萬畝,增長9.2%,其中烤煙面積4.29萬畝,增長2.5%。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全年開工各類水利工程2760處,土石方7.8萬立方米,投入資金830萬元。農業機械總動力21.97萬千瓦。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純)10348萬噸,增長3.8%,農村用電量2271萬度,增長19.6%。
  農村扶貧工作力度進一步加大。全年共安排建整扶貧村24個,其中貧睏村7個,投入扶貧專項資金1860萬元,其中財政扶貧資金126萬元,全縣農村解决溫飽或越過低收入綫的新增1100人。
  工業和建築業
  工業生産快速增長。2004年,藍山縣全部工業增加值38924萬元,比上年增長16.4%,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26.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1.18億元,增長58.9%。“三來一補”毛織企業增加值1.15億元,占整個工業增加值的29.5%。
  産銷銜接較好,經濟效益上升。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産品銷售率99.1%,比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125%,比上年提高7個百分點,盈虧相抵後實現利潤總額767萬元。
  建築業發展較快。藍山縣建築業增加值完成12316萬元,比上年增長20.5%。具有資質等級的建築企業5傢,完成産值8984萬元,增長12.5%,實現利潤200萬元,增長115.9%。房屋建築施工面積22.68萬平方米,增長29.8%。
  固定資産投資
  固定資産投資速度增長。2004年,藍山縣積極應對國傢宏觀調控政策,投資結構得以優化,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産6.03億元,增長速度21.6%,其中城鎮固定資産投資完成3.68億元,增長31.5%。按管理渠道分,基本建設投資完成16634萬元,增長41.2%;更新改造完成4787萬元,增長77.2%;其它投資完成180萬元。
  重點工程建設進展順利。全縣1000萬元以上的重點在建項目12個,完成投資2.06億元,同比增長21%。市政廣場完成3200萬元,完成75%上;藍嘉公路路基基本拉通;縣城亮化美化緑化基本竣工。
  國內貿易
  消費品市場穩中見旺。2004年藍山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31億元,比上年增長13.9%,其中,縣及縣以上零售額2.68億元,增長29.5%,占消費品零售總額的62.2%。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40221萬元,增長13.8%;餐飲業2886萬元,增長34.9%;其它行業423萬元,增長28.1%。
  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經營狀況良好。全年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實現零售額6158萬元,增長25%。
  對外經濟貿易
  對外貿易取得新突破。2004年藍山縣進出口總額為100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33倍。出口總額為1000萬美元,增長33倍。
  招商引資成果顯著。2004年新簽訂合同項目29個,其中外資12個,內資17個。合同利用外資1.7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11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22%,實際引進內資5.6億元,增長202.7%。
  交通和郵電
  交通運輸、郵電業繼續發展。完成交通運輸郵電業增加值15778萬元,增長10.2%,全縣公路貨物周轉量70101萬噸公裏,增長13.5%;公路旅客周轉量45354萬人公裏,增長13.3%。全年郵電業務總量4492萬元,增長20.1%,年末固定電話用戶達2.8萬戶,增加0.3萬戶,年末移動電話用戶2.8萬戶,增加0.7萬戶,新發展小靈通用戶5000戶。
  財政、金融與保險
  財政收入快速增長。2004年,全縣完成財政總收入10018萬元,首次突破億元大關,同口徑比較增長19.0%,增幅比上年提高6.9個百分點,其中地方一般預算7456萬元,增長17.1%,財政支出18452萬元,增長21.3%,其中基本建設、科技、支農三項支出分別增長500%、18.4%、45.9%。
  金融機構存貸款保持合理增長。2004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26839萬元,比年初增加19296萬元,增長17.9%,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109082萬元,比年初增加15907萬元,增長17.1%。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51753萬元,比年初增加7929萬元,增長18.1%,在金融調控力度加大的背景下,確保了重點信貸投入。
  保險事業穩步發展。全年保費收入3029萬元,其中財産險保費收入650萬元,增長50.4%;人壽險保險收入2379萬元,各項賠款支出462萬元,增長9.7%。
  教育、文化、衛生和體育
  教育事業全面發展。2004年,擁有學校276所,職業中專1所,普通中學在校學生53766人,職業中專795人,小學在校學生28592人,學齡兒童入學率99.2%,初中畢業升學率36%。
  文化事業平穩發展。擁有鄉鎮文化站13個,文化管1所,文物管理所1所,圖書館1所,文化娛樂開發中心1所。文物藏品二級2件,三級22件,圖書館藏書2.26萬册,新華書店出售各類出版物133.16萬册,增加9.18萬册,全縣報刊期發20.87萬份。
  廣播電視事業繼續發展。全縣擁有電視臺1座,差轉臺1座。電視人口覆蓋率95%。有綫電視用戶9867戶,增加455戶,投入236萬元對有綫電視進行改造。
  衛生事業進一步發展。年末全縣共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1個,其中醫院29個,衛生防疫站、婦幼保健院各一所,各村都有醫療點,衛生技術人員682人。
  體育事業成績顯著。2004年7月省級跆拳道比賽中獲得銅牌1枚,市級比賽中獲得2金1銀,團體總分第3名,8月份全市田徑賽中獲得5金2銀6銅。全省男子跳高獲第4名。
  環境保護
  藍山縣地表水質量保持Ⅱ類水質以上,大氣環境質量達國傢二級標準,對2傢違法建設項目給予嚴厲的處罰,查處環境違法行為12起。
  人民生活與社會保障
  人民生活水平繼續提高。2004年,藍山縣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2801元,比上年增加499元,增長21.6%,其中工資性收入978元,增加189元;家庭經營收入1670元,增加278元;財産性和轉移性收入153元,增加48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82元,增長22.9%,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338元,增加264元,恩格爾係數52.3%,平均每百戶家庭擁有彩電81臺,電話機47.1臺,移動電話38.5臺,摩托車31.4輛,人均住房面積38.07平方米,增加7.9平方米。
  城鎮居民收入穩定增長。2004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40元,比上年增加674元,增長12.6%,從業人員勞動報酬10451萬元,增長7.9%,在崗職工人平工資8738元,增長8.6%。
  社會保障工作進一步加強。全年參加基本養老保險20252人,增長28.4%;參加基本醫療保險14051人,增長13%,參加失業保險7879人,增長26.8%,發放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3055萬元,城鎮居民最底生活保障金277.8萬元。
行政區劃
  Lanshan Xian
  431127
  425800
  縣人民政府駐塔峰鎮
  截至2005年12月31日,藍山縣轄6個鎮、3個鄉、6個民族鄉
  塔峰鎮
  轄:輔仁、南門、三藍、舜峰、竜泉、南平6個社區居委會;東村、塔峰、西南、西外、東北、新民、果木、三裏、和平、兩江、東側、社門、古城、城腹、洪田、五裏、牛承、竜泉、山灣、竹源、東匯、糯江、花果、西埠頭、早禾、源頭、高陽、中洞、福正、保幹、嶺腳、半洞、富陽、排田、箭嶺、水口、曙光37個村委會。
  竹管寺鎮
  轄:新街、老街2個居委會;竹市、五坊塘、成傢、塘復、上豐頭、李子榮、楊美洞、上堂庵、背子衝、排樓腳、桃源壩、廖伏榮、荷葉塘、岩口、
  毛俊鎮
  轄:東路、西路2個居委會;竜江、俊溪、沙溪、井頭、慄江、洋田、西嶺頭、寺灣、朱傢、毛塘、秧田、鵲峰、槽源、清溪、上洞、盧溪、慄樹腳、鄧傢圍、山溪、火市、排下、岩丘、大漢口、井灣、西林、楊梅、苗昌嶺、社下、昌頭坪、湖海、六甲、七甲、八甲、牛欄塘、馬山下、小江洞、牛路腳、雷傢嶺、百疊嶺、西海、歸竜、禮河、禾傢田、雲峰、羊尾、沙坪、小纍、楊傢洞、劉傢寨、朝溪、羅傢51個村委會。
  楠市鎮
  轄:鎮東、鎮西2個居委會;楠市、下洞、朱傢、石坪頭、梁傢、曾德和、黃均德、文順、砠下、元傢衝、上下、白竹塘、肖傢嶺、大元井、大元裏、蘭後、甘溪、塘背、石泉、環蓮、田心、芹菜、盤石、正市、朋佳、熊傢、福興、上源、希政、子榮、子塘、居委32個村委會。
  所城鎮
  轄:所城、大麻2個居委會;山田、廖傢莊、黃泥鋪、東山、所城、高良頭、梘下、良村、長鋪、萬年、青布、幼江、團園、岩口洞、峽源、大河邊、上洞、軍屯、上尾菜、三合、聯雲、林布、東路、坪源、半山、下洞26個村委會。
  新圩鎮
  轄:新圩鎮居委會;竜傢坊、新圩、下清涵、竹山、上清水、樓下、神溪、上清涵、上田傢、雙何、岸山、濱溪、關溪、砠裏、朱木水、水尾、老屋裏、堯仁、彭傢、李傢、唐傢、水源、江溪洞、鄒傢、山下、楊傢坊、田心、石虎、板屋、厚衝、水衝、田心鋪、南汪、同樂、大塘、毛江、上源、下源、小富嶺、東聯、五都、傅傢、麥田、可富、牛形45個村委會。
  匯源瑤族鄉
  轄:源峰、荊竹、湘蘭、大源、湘源5個村委會。
  犁頭瑤族鄉
  轄:犁頭、山背、毛利坪、新屋地4個村委會。
  漿洞瑤族鄉
  轄:上漿洞、下漿洞、水杉林、史傢、茶山、大坪頭、小洞、楓木山、甲背嶺9個村委會。
  紫良瑤族鄉
  轄:高源、坪源、桐村、聯村、竹林5個村委會。
  大橋瑤族鄉
  轄:沙子嶺、源興、小目口、堡城、喬市、呈源、舜水、桂源、蘭江、大衝10個村委會。
  荊竹瑤族鄉
  轄:友愛、十裏、新寨、荊竹、沙落、大坦、蒲林、石壁8個村委會。
  祠堂圩鄉
  轄:大興、洞庭、竜田、岩頭坪、潘星、宅頭、大基、砠背、祠市、鄧岩、東毛山、大和、立木、大井頭、水頭、坪石、淌頭、山口、石壩、背山、桃源、吳傢塘、蘭屏、新鋪、東塘、小水、桐木、肖傢山、虎溪、黃土嶺、崩山31個村委會。
  土市鄉
  轄:三廣、道福、廷崗、鄭傢、六村、高傢、洪觀、均田、賀傢、坦頭、德合、泉塘、塔黃、塔溪、大方、西江、神山、上陳、汪田、澀源、岐山、土市、上泉洞、紅石、洞頭、古院、爻山、社背、錫樓、新村、馬裊、四村、下陳、埠頭、蔣傢、車衝、東車、新安、八五39個村委會。
  太平圩鄉
  轄:太平、薛傢、立木爻、虎形、樓溪、詹傢坊、小佳田、永橋、鐘傢坊、沿山、坪山、桐木林、下岐、大洞、梅溪、上奎、裏田、觀洞、渣灣、石磳20個村委會。
  藍山荊竹林場
  藍山漿洞林場
  藍山南嶺林場
  轄:粟岐嶺、坪石頭村委會。
  藍山原種場
  藍山黃毛嶺茶
文化旅遊
  藍山位於南嶺山脈腹地的九嶷山東麓,壯麗的山河,秀美的風光,構成了藍山“奇山、異水、幽洞、深峽、流泉、飛瀑”的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①塔下寺風景區,千年古剎的深厚文化令人陶醉,傳芳塔賞景登高望遠,觀浪亭觀水怦然心動,“藍山古八景”列隊悠悠入眼來,令人目不暇接;②舜帝南巡蹤跡遊覽區,從縣城溯舜水而上,沿途可欣賞滴水竜瀑布、萬年古石橋、舜廟、舜岩、天華寺、寧溪所城、望嶷亭等名勝古跡,最後登臨香爐石、三分石絶頂,領略“萬山朝九嶷”的絶妙奇觀;③瑤族民俗風情遊覽區,以舜瑤民俗村為中心,既可蕩舟高峽平湖尋幽覓勝,亦可領略古老瑤族服飾、刺綉、長鼓舞、坐歌堂、還盤王願、度戒、燒屍巫術的神秘文化;④南風坳避暑休閑風景區,站在這座海拔1200米的“湘粵第一雄關”上,山嶺逶迤橫亙,秀峰破雲擎天,“天然氧吧”令人心曠神怡,高塘坪、板塘兩座高山“天湖”更嚮人展現出“山藍、水藍、天更藍”的迷人風光;⑤通心岩地下溶洞探險遊覽區,在這座神奇的地下竜宮裏,神態逼真的“觀音坐蓮”、“黃石瀑布”、“玉兔歡歌”、“母子情深”、“石猴偷桃”、“自由女神”、“雪山飛瀑”、“神龜探首”、“神雕倚柱”等奇妙景觀令人浮想聯翩,流連忘返。⑥紅色之旅——紅軍長徵過藍山,留下了標語、手雷勳章、貨幣、馬燈等戰爭年代的諸多遺物、墓葬、遺址及美妙故事,令人回味無窮,力量倍增;⑦千年古村——太平石磳遊覽區,可領略自然與人文天人合一的和諧美景。此外,歷史悠久的古民居群落、飽經滄桑的涼亭風雨橋、千奇百怪的石柱秀峰、懸空而建的瑤傢吊腳樓、板塘自然保護區的神奇斑竹、紅軍長徵過境時留下的標語口號等等紛紛點綴其間,構成了絶妙的人文山水畫圖。一座集旅遊、休閑、避暑、探險於一體的“粵港澳後花園”鑲嵌在湘南最邊陲,期待您的光臨。
英文解釋
  1. n.:  Lanshan County
近義詞
藍山
相關詞
旅遊行政區劃地理鄉鎮????業公司????務管理局湖南省行政村
包含詞
藍山縣中醫院藍山縣人民醫院藍山縣中醫醫院
藍山縣????務管理局藍山縣衛生防疫站藍山縣婦幼保健院
藍山縣鞋業有限公司藍山縣衛校附屬醫院藍山縣金牛食品酒業有限公司
分類詳情
張開所城鎮張開毛俊鎮張開竹管寺鎮張開土市鄉
張開太平圩鄉張開楠市鎮張開塔峰鎮張開大橋鄉
張開大橋瑤族鄉張開荊竹瑤族鄉張開原種場張開新圩鎮
張開匯源瑤族鄉張開紫良瑤族鄉張開祠堂圩鄉張開南嶺林場
張開犁頭瑤族鄉張開漿洞瑤族鄉張開匯源鄉張開犁頭鄉
張開漿洞鄉張開大平圩鄉張開藍山南嶺林場藍山荊竹林場
藍山原種場藍山黃毛嶺茶場荊竹林場漿洞林場
黃毛嶺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