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江華瑤族自治縣地處五嶺北麓,瀟水源頭,是鑲嵌在湘、 粵、桂金三角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幅員3248平方公裏,轄22個鄉鎮,1個林業采育場,人口45萬人,其中瑤族人口25.7萬人,占總人口的57.1%,是全國瑤族人口最多、面積最大的瑤族自治縣,被譽為“神州第一瑤城”。
江華是一塊歷史悠久、地靈人傑的寶地。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縣,迄今已歷兩千多年。在漫漫歷史長河中,生息繁衍於此的瑤族先民與其他兄弟民族一道開發了這片神奇的土地,創造了輝煌燦爛的瑤族文明。積澱豐厚的歷史文化與鐘靈毓秀的奇山秀水交相輝映,瑤山英才輩出。唐廣明元年,農民領袖蔡結,紮寨深山,同唐王朝抗爭達19年之久。清朝時期,瑤民領袖趙金竜率部起義,震撼朝野。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涌現了一大批英才俊傑,如中共早期黨員、中共三大代表、曾任滿洲省委書記、中央文庫主要負責人的陳為人烈士,中共早期黨員、省港大罷工發起人之一的李啓漢烈士,中共早期黨員、湖南早期工運、農運、學生運動的活動傢和組織者、江華革命的播火者、曾任中共江華地方執行委員會書記、江華蘇维埃政府主席的韋漢烈士曾任湘南特委書記、湖南省委組織部長的王濤烈士,以及曾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中顧委常委的江華同志。
江華是一座物産富饒、琳琅滿目的寶藏。豐富的森林資源、充沛的水能資源、富庶的農産資源、量大品高的礦産資源、引人入勝的旅遊資源,積聚了瑤山雄厚的發展底藴。這裏林海茫茫,林産豐茂。2630平方公裏林地郁郁葱葱,森林覆蓋率達64 %,活立木蓄積量達681萬立方米。14萬立方米商品材、80萬根竹材、名貴的厚樸、杜仲藥材,每年沿着美麗的瀟水河源源不斷地運往山外,搶占一方市場。這裏銀川盈簾,在千山萬壑間徘徊縈繞,蓄積了37.87萬千瓦的可開發量。高山藴好水,好水養良田,良田産奇珍。敢與美國加州煙媲美的“濤白優煙”,堪稱世界一絶的珍珠椒,飲之令人神清氣爽的大葉苦茶,風味不讓桂林腐乳的瑤傢腐乳,滿口餘香、回味無窮的瑤傢臘味,名聞遐邇,盛譽不竭。這裏地下藏珍,富聚百寶。32種現已探明的礦産如星羅棋布,綴滿了瑤山的每一個角落。錫和稀土品位高,儲量大,稀土儲量較內蒙古的白雲鄂博稍遜一籌,質量冠全國同類産品之首。
這裏人文薈萃,古跡甚多。有新石器、商周、戰國時期的珍貴文物,有秦始皇開疆之時的屯兵遺址,有世界瑤族的朝聖之地盤王殿,有歷代文人墨客元結、柳宗元、徐霞客等遊覽題詠過的“江華八景”,有古樸濃郁的民風民俗,有天然狩獵場,風景如畫,美不勝收。這裏群峰競秀,生態優良。662座千米以上的高峰巍然聳立,5萬畝原始次森林莽莽蒼蒼,38種國傢保護植物根深葉茂,20餘種珍稀動物怡然自得,充滿着天人合一的寧靜與和諧,展現了一幅“山水生態一體,人文自然相融”的旅遊畫捲,令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這裏氣候宜人,夏無酷暑,鼕無嚴寒,山肥水美,風光綺麗,是旅遊、避暑、度假的理想勝地。
江華是一片前景廣阔、賢才馳騁的“疆場”。改革開放的春風帶來了大發展的先機,喚醒了大瑤山的沉靜。江華縣歷屆縣委、縣政府在不斷地探索中確立了“做山水文章,興特色産業,下效益功夫,求重點突破”的縣域經濟發展思路,帶領全縣各族人民發揚“衹爭朝夕,萬衆一心,實幹拼搏,開拓進取”的“江華精神”,劈山開路,揚帆出徵,古老的瑤山發生了震古爍今的巨變,呈現出一派千帆競發、百業興旺的繁榮景象。農村畜禽成群,瓜果飄香,蔬菜、烤煙、生豬、鬆脂、山蒼籽、藥材等外嚮型商品生産基地如雨後春筍,欣欣嚮榮。農副産品加工業如火如荼,前景燦爛,風味獨特的瑤傢腐乳、瑤傢臘味,唯我獨尊的緑色無公害食品珍珠椒、香菇、山珍野菜,倍受消費者青睞,令瑤山名聞天下。利用資源優勢、區位優勢發展起來的捲煙、建材、竹木製品、林化産品加工和礦産品開採,不僅是地方財政的強勁支撐,而且有力地推動着農業産業化、鄉村城鎮化的進程。小城鎮建設方興未艾,商貿流通車水馬竜,碼市、大圩、白芒營、濤圩等邊貿市場紅紅火火,商賈雲集;縣城建設一日千變,新顔紛呈,現已躋身省級文明縣城行列。水電開發勢頭強勁,新增裝機容量4萬千瓦,一頭挑起了振興民族經濟的大梁。縣鄉村道四通八達,千裏瑤山村村通電,程控電話、移動通訊全面開通,農村初級衛生保健、農村供水和環境衛生條件大為改善,為棲凰引鳳培育了一片片蒼勁茂密的樹林。科教文衛事業蒸蒸日上,民族教育跨入全省、全國先進縣行列,醫療科技水平不斷提高,譜寫了“兩個文明”齊飛的嶄新篇章 |
|
江華縣位於湖南省南端,萌渚嶺北麓。東接藍山縣,南界廣東連州市、連南瑤族自治縣、連山瑤族自治縣和廣西鐘山、賀州、富川瑤族自治縣,西鄰江永縣,北枕道縣、寧遠縣。地理坐標在東經110°25′~112°10′和北緯24°38′~25°15′之間,南北長77.92千米,東西寬72.5千米。
江華境內山、丘、崗、平地貌類型齊全,以山地為主,占69.1%,平地占7.2%。地勢由東嚮西傾斜,五嶺山脈萌渚嶺山係所盤亙,其支脈貫穿全縣,地形南、北、東三面較高(海拔高度一般在600米以上),西面較低(海拔高度一般在200-400米之間),自南嚮北以八仙界、勾挂嶺、天子嶺、蕨背嶺、八石弓等峰為界,分為東西兩部,東部通稱嶺東,即林區,區內群山密集,山巒重疊,森林及水資源極為豐富,西部通稱嶺西,即農區,丘崗地帶。
江華境內有3座海拔1500米以上的大山,南連廣西的萌渚嶺山係的姑婆山馬塘頂,海拔1787.3米,東接廣東的大竜山,海拔1577米,橫臥東北面的九嶷山係的黃竜山,海拔1823.9米,三峰呈三足鼎立之勢。衆多支脈縱橫交錯貫穿全縣,由南嚮北延伸的姑婆山、八仙界、勾挂嶺、天子嶺一綫群山脈脊,天然地將境內分為東西兩部分(俗稱嶺東、嶺西),嶺東屬大山區,嶺西地勢低平,崗丘大部分在海拔400米以下。
【帶花山】
位於瀧泊鎮。海拔997米。山中五顔六色的野花繁多而得名。
【祖青嶺】
位於尚仁裏鄉。海拔930.7米。嶺中大樹和無落葉林木多而得名。
【惠傢嶺】
位於尚仁裏鄉。海拔930.7米。此嶺曾是一惠姓傢山而得名。
【熊巴坳】
位於尚仁裏鄉。海拔1040米。相傳此山坳中有一熊精吃人,一般人不敢來此,後稱此名。
【芙蓉嶺】
位於何傢洞鄉蔡裏口。海拔1200米。因此山勢好看而得名。
【將軍嶺】
位於理傢坪鄉。海拔816米。相傳一大將軍在此山紮過寨營而得名。
【平山寨】
位於理傢坪鄉。海拔960米。相傳曾在此山寨中平定判亂而得名。
【斷雲凹】
位於理傢坪鄉。海拔900米。因山勢較高,天上的雲霧過此山凹後,就不見而得名。
【蘿蔔坳】
位於尚仁裏鄉。海拔851米。此處適合種植蘿蔔而得名。
【鵝公嘴】
位於五星嶺林場。海拔881米。山形象公鵝嘴而得而。
【五星嶺】
位於五星嶺林場。海拔847米。因該山處於五星村而得名。 |
|
江華縣因縣治在陽華岩之江南,江華從此得名。唐武德四年(621年)析馮乘縣置江華縣,以治所設“陽華岩之江南”而名。
江華縣域在秦以前屬荊、楚之地,秦時屬長沙郡。
西漢元鼎六年(前111年),置馮乘縣,隸蒼梧郡,屬交州。
三國時,地入東吳,隸臨賀郡,屬廣州。
隋文帝開皇九年(590年),改隸永州總管府,屬荊州。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分馮乘縣置江華縣,隸營州(道州),屬江南西道。武則天執政期間(684-704年),改江華為雲溪縣。中宗神竜元年復名江華。唐昭宗乾寧三年,屬楚國。
宋隸道州,元隸道州路,屬湖廣行省。
明隸永州府,屬湖廣巡撫。明英宗天順六年(1462年)移縣治於黃頭崗(今沱江鎮)。
清順治六年(1649年),隸永州府,屬湖南巡撫。
1914年,屬衡陽道。
1938年屬零陵專署。
1949年11月江華縣和平解放,行政區劃仍隸屬零陵專署。
1952年改屬湘南專署。
1955年11月25日成立江華瑤族自治縣,隸衡陽專署,縣治由沱江鎮遷水口鎮。
1962年歸復零陵專署至今。
1985年11月,縣治由水口鎮復遷沱江鎮。
2000年,江華瑤族自治縣轄11個鎮、11個鄉。總人口437835人。
2001年末,全縣轄11鎮、11鄉,529村(居)委會,總人口45.16萬,其中瑤族26萬人。
2004年,江華瑤族自治縣轄11個鎮、10個鄉、1個民族鄉。
2005年,沱江鎮人民政府駐地由城南村江華文廟遷移至百傢尾村舒傢山;碼市鎮人民政府駐地由菜園省遷移至湖南路十三道。 |
|
在瑤族地區,流行着一種伴嫁歌舞的文藝形式——坐歌堂。
與漢族地區相比,瑤族的婚姻則保持了自由戀愛的傳統,父母包辦等現象比較少見。戀愛階段,青年男女無須媒妁之言、父母之命,而是以瑤歌為媒。他們通過瑤族傳統節日如歌節、盤王節等,經及平時生産勞動中,進行對歌、相互瞭解對方情況,互訴愛慕之情。雙方中意者,互換信物,即是訂婚。訂婚之後,通過相互幫助加深瞭解,增進感情。結婚以後,可以男到女傢落戶,也可女到男傢落戶,所生子女,可以隨母姓,也可以隨父姓。
瑤族的婚禮程序,有其獨特的民族禮儀,尤以“坐歌堂”別具一格。
傳統伴嫁分為兩步,新娘出嫁前二晚坐歌堂伴嫁,叫"伴小嫁";出嫁前夕伴嫁坐歌堂,稱"伴大嫁”。入夜開始,通宵達旦,上半夜唱耍歌,下半夜唱長歌,第二天黎明時,跳伴嫁舞,之後新娘開始哭嫁。伴嫁歌的內容十分豐富,或嬉笑逗耍,或傳播歷史、生産知識,或歌唱風俗人情,但主要還是圍繞婦女生活和出嫁而唱,如贊姐妹、頌姐、女離娘、哭嫁妝、怨爹娘、駡媒人、做媳難、童養媳苦、分離歌、送別歌等。演唱形式有獨唱、輪唱、合唱、邊說邊唱、邊舞邊唱、哭唱、駡唱等。伴嫁舞多是生産勞動動作出升華,如把盞、香火、走馬、划船、賣酒、推磨、娘喊女等。
“坐歌堂”是在姑娘出嫁的前一天晚上,以新娘和伴嫁姑娘為一方,以新娘的嫂嫂、嬸娘和已出嫁的姐妹為一方,互相對歌。對歌分說郎、道情、盤歌三部分。“說郎”由嬸、嫂一方提問,新娘一方回答新郎的人品、外貌及戀愛經過。“道情”是對歌的中心。雙方運用大量的比喻、雙關等手法,回憶共同相處的美好歲月,表示依依惜別之情。父母兄嫂在道情中,把如何待人接物,尊老愛幼,勤儉持傢,處理好婆媳、夫妻關係等唱給新娘聽,新娘都一一作答。這實際是新娘離傢前,長輩對她進行文明禮貌教育。新娘也可以對父母兄嫂提意見,無論多尖銳,父母兄嫂也不能發氣。這些都可以說是瑤傢的好傳統,也是瑤傢母女恩愛、姑嫂和睦的重要原因。“盤歌”則是對歌雙方互相猜謎,歌聲委婉悅耳,歌堂呈一派熱烈歡快氣氛,一直唱到雄雞報曉,接新娘的人們到來為止。
瑤族人民豐富多彩的生活習俗,是瑤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瑤族人民居住條件、生活環境、歷史遭遇、衛生條件、生活方式、生産發展水平、宗教信仰和審美情趣的反映,是瑤族人民共同生活及其思想行為的準則和規範。
居傢習俗
大山區瑤族住房多為“茅寮”,四壁用小木條紮成,俗稱“千個柱頭下地”。上蓋杉皮或茅草。有少量木板房,多為一棟三間,名曰“三間堂”。正屋兩側多用杉條另闢兩間,俗名“披杉”。東間堆放雜物或作畜圈、厠所;西間作伙房、洗澡間。瑤族習慣洗熱水澡,不論寒暑,每日一次。另有一種“吊樓”式木板房,一半在平地上,另一半依山勢坡度用樹木支架起來,上面居人,下面放東西,俗稱“瑤傢吊腳樓”。現在,“茅寮”式房屋逐漸減少。
丘陵地區的瑤族,住房多磚木結構,上蓋青瓦、二層窗戶形式的“三間堂”樓房。樓上雖有窗戶,較矮,不住人,用作儲存室。中堂開大門,兩側有側門。
生産習俗
進入大山區的瑤族,當時因地廣人稀,實行插標占地,刀耕火種,“種了這山種那山”。後隨着人口增多,封建統治勢力逐漸嚮大山區深入,瑤民的土地逐漸被侵占,為了生計,被迫藉土耕種。藉土的條件:“種樹還山”。即瑤民在藉種的土地上,播種作物時,要為“山主”種上林木;在護理作物時,要結合護理林木,待林木成長,土地不能再種作物時,纔把土地和林木交還“山主”,再到別處藉土耕種。造林,習慣“插條”和林糧間作。
糧食作物以玉米、紅薯、旱禾、小米、喬麥、山芋為主,間種油桐、棕片、茶葉、藥材等,肥料就是利用新伐地土壤中的腐殖質和燒墾的草木灰。生産工具主要是鋤頭鐮刀、斧頭,輔以竹木工具。運輸主要靠人力背、挑。背簍是瑤民最習慣用的運載工具。勞動形式,以戶為單位,男女同勞動,需要請幫工時,被請的人不管自己的事多忙,都得去幫助。墾植大片山場,則采取按戶或按勞動力入股,秋後按股分紅的方式進行集體勞動。
打獵是大山區瑤族人民的生産內容之一。主要是打野豬,衹要發現野豬危害作物,就集體進行圍獵,直至捕獲或趕走為止。圍獵時1~2人帶獵犬覓蹤,其餘人守卡。捕獲野獸的分配即使是背着的小孩,也可分得一份。個人捕獵,主要是放套繩和裝弩。
婚戀習俗
婚前交友:歷來,瑤傢青年男女,交友戀愛,比較自由。在生産勞動,趕圩作客,節日聚會中,多以歌聲為媒介,表達愛戀之情。一經雙方同意,即可互相往來,父母不加干涉。這種行為,男方稱為“交客姑”,女方稱為“帶後生”。到正式結婚時,如新郎不是初交之友,男友則必須備一籃子禮物(糖食及梳妝用品),送給女友,名曰“拿籃子”。女方備一包袱,內裝雲頭鞋、帶子等,作為回贈,叫做“丟包袱”。
在大山區,盤、趙兩姓可同姓通婚,其它各姓一般為異姓通婚。但瑤漢一般不許通婚,民國時期,稍有鬆動。解放後,民族交往日多,團结融洽,通婚之禁,基本放開。
婚姻形式:主要是“贅婿”(即招郎),瑤語叫“糾千”。男到女傢落戶,通常要寫“贅書”,內容為贅後男子的義務和權利、子女承祀、財産繼承等條款。入贅者一般要改名換姓,按女傢排輩,也有少數夫妻換姓的。贅婿還有另外兩種形式,一種叫“兩邊走”,男方仍用原來姓名,夫妻共同照顧雙方父母,所生子女,第一個隨母姓,第二個承父姓,以此類推;另一種叫“明招暗討”,這種婚姻多因女方父母年老,弟妹年小,傢裏無勞力,一旦上述條件改變,男則攜婦歸傢,所生子女隨父姓。女嫁男傢的,主要在平地瑤中,妻保持原姓,子女隨父姓。
結婚儀式:男到女傢入贅的,婚事由女傢操辦,新郎由一群未婚青年陪送步行,女傢鼓樂半路相迎,晚間舉行拜堂儀式,並遍接親友(有的不請自來),“坐歌堂”通宵達旦。女到男傢的,出嫁前,女傢“坐歌堂”,出嫁日,新娘由父兄或娘舅背負出門,然後,本村姑娘陪送打傘步行到男傢,舉行拜堂儀式,接受親友祝賀。
離婚與再嫁(贅):嶺東高山瑤,婦女地位較高,婚後雙方共同勞動,如感情不合,任何一方都可提出離婚。一般請村寨老人“喝茶”,提出離婚原因,經調解無效,就“判”離婚。夫妻拿一節竹筒到山上,一刀劈為兩半,各執一半,相背而行,就此分手。入贅男子,如違反“贅書”條約,女即可“休夫”,財産全部歸女方。寡婦再嫁不受限製,但嚴禁兄終弟繼、姐去妹繼的婚姻結合。解放後,瑤族人民按“婚姻法”規定辦理手續。
哭嫁:姑娘出嫁前,遍接至親好友及村中姐妹,來傢聚會,連續兩晚,頭晚茶點相待,夜晚設酒宴。宴後齊集堂屋,唱“女歌”、道私情或笑語逗樂,“坐歌堂”。新娘則按輩份依次嚮親友“哭嫁”,親友贈送“紅包”。
打新郎:婚後三日,新郎回門到嶽傢,女方村中婦女,相約而至,爭打新郎,以示今後不可虐待新婦。有的村寨,則是婚後第一個春節,新郎到嶽傢拜年,村中青年男女,敲鑼打鼓(有時還要耍竜舞獅),嚮新郎祝賀,新郎則回贈“紅包”,這也叫打新郎。後來逐漸演變成全村婦女小孩索取“喜彩”錢,否則,便不罷休,有時弄得新郎大為尷尬。
喪葬習俗
瑤族都實行土葬,老人垂危時,便為之梳頭、淋浴、穿壽衣,親屬守候“送終”。死後移置廳堂(男左女右),全家舉哀,子女前往親友報哀,擇吉安葬。停柩一般三天,請師公做“道場”。傢貧者則一碗水為之“開路”。死者若是師公,則要請同等水平的師公念咒,將屍體用紅布捆在坐凳樓梯上,法事完後纔入棺。
出殯時,師公衹引送到門口,由孝男或孝女,手持火把或菜刀引路上山。高山瑤不講究什麽“風水”寶地,衹要在離住房不遠的山腳,選上一地,即行安葬。
現在,瑤族已經實行殯葬改革,喪葬辦法開始試行火葬。 |
|
江華作為兩廣及沿海大都市郊區的延伸,永州市“大郊區”的前沿,江華縣經濟一直持續穩步發展。1999年,全縣國內生産總值完成7.7億元,財政收入實現6405萬元,均是1978年的10倍。近年來國內生産總值平均增幅達9%,今年1—9月,完成國內生産總值4.45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8.1%,實現財政收入5086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4.6%。初步核算,2008全年地方生産總值為351604萬元,比上年增長13.4%。分産業看,第一産業增加值121923萬元,增長5.9%;第二産業增加值85833萬元,增長22.1%;第三産業增加值143848萬元,增長14.1%。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長9.0%,二季度增長11.5%,三季度增長13.0%,四季度增長13.4%,波動幅度較小,經濟穩步發展。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為8576元,同比增長23.7%。
江華縣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很高。在林業方面:已規劃實施封山育林105萬畝,退耕還林4.7萬畝,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打破了“一根杉木撐天下”的單一林種結構,初步建立10萬畝幹鮮水果,50萬畝脂材兩用鬆木林,10萬畝藥材和10萬畝竹林基地。在農業方面:初步形成5萬畝優質烤煙,5萬畝商品蔬菜,10萬畝噸糧田和90萬頭良種豬羊基地,農業基礎地位得到鞏固;“養殖—沼氣—種植”三位一體的生態農業發展迅速,已建成沼氣池4300個,形成一批沼氣示範村,為此在全縣農村每年可減少近4萬立方米的燃料木材消耗。工業方面:煙廠完成建址技改,形成10萬大箱的生産能力;組建了以鬆脂加工為主的榮興林化公司,並形成年産5000噸鬆香的生産能力。特色産品的開發:形成了以瑤傢臘味豆腐乳為主的民族食品和以珍珠椒、茶葉、香菇、磨菇、山珍野菜為主的緑色食品兩大特色産品係列。基地建設和竜頭企業發展加快,部分産品逐步嚮産業化方面發展。在旅遊業的開發:重點抓了盤王城的建設,能夠通過2—3年的努力,把盤王城開發成為富有瑤族文化特色的旅遊勝地。
基礎設施建設非常完備。縣鄉村三級公路網絡基本形成,並完成了207國道境內的油化工程、程控電話和移動電話全面開通。全縣已建成35千伏變電站6個、110千伏變電站1個(在建1個)、林區小水電開發完成投資6100萬元,開發水電工程14處,新建小水電站5個、新增水電總裝機0.8萬千瓦。林區電網建設正加緊進行,全縣大部分村用上了電。城鎮建設初具規模,1985年11月,縣城從水口遷到沱江,14年來投入城建資金4億多元,使這座原來衹有幾千人口的古老小鎮,發展成為面積6.8平方公裏、人口3.8萬的初具規模的新興城鎮。
2004年,全縣人民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緊緊扭住發展第一要務,按照縣域經濟發展思路,大力推進“三化進程”,不斷增強縣域經濟綜合實力,國民經濟保持了平穩、持續、健康的發展勢頭,各項社會事業繁榮穩定,人民生活進一步改善。 |
|
Jianghua Yaozu Zizhixian
431121
425500
縣人民政府駐沱江鎮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江華瑤族自治縣轄11個鎮、10個鄉、1個民族鄉。
沱江鎮
轄:春曉、萌堵、陽華、豸山4個社區居委會;新華、城南、老縣、顧遠、茫海洲、六子石、雙洞、陽華田、白泉、四聯、百傢尾、班田、茅坪、大鹿衝、白竹塘、山口鋪、王傢、架梘田、鯉魚井、大山寨、德橋河、塘下洞、鬍豬口、山寨、沱嶺、竜造窩、竹園寨、粱木橋、棟青、小洛坪、蓮花地、星橋、下村、荷花田、馬鹿洞、雲梯山、塘頭坪、白李38個村委會。
橋頭鋪鎮
轄:橋頭鋪居委會;上宅洞、橋頭鋪、停路、下蔣、蔣傢塘、上劉傢塘、下劉傢塘、萬石洞、消傢灣、木源、赤竹園、古芝江、東衝江、赫洞、木橋頭、下車、鴨腳岩、富足、羅坪、漁古壩、沙帽山、茅坪鋪、大幹23個村委會;銅礦居民組。
東田鎮
轄:東田居委會;崩塘、赴馬營、謝傢灣、鷓鴣壩、周傢寨、蔣傢寨、水東、排樓、茶園、聶傢寨、陽華廟、東田、雙石橋、的口塘、牛山、泥井、下茶園17個村委會。
大路鋪鎮
轄:大路鋪居委會;大路鋪、斷石橋、香花井、美井、洞尾、八百美、仙石、石下、花地灣、慄米塘、水晶深、太子井、高傢灣、神崗、香山雲、起傢田、白浪下、鄧傢灣、老村、琅下、大鬥、五洞、黑山口、牛角灣、蝦塘、梁木橋、高岱衝、八洞、鵝塘、大屋地、聯城、上門、下門、下王34個村委會。
白芒營鎮
轄:白芒營居委會;白芒營、聯合、紅山、老社灣、新社灣、洪泥塘、東塘、石角嶺、角塘、雲田、鬥光、黃泥塘、西崗、平澤、上中、車下、牛址窩、大山腳、黃二塘、石碧塘、魚苟灣、上馬石、新村、五庵嶺、隔河、撥石、驥馬塘、牛鼻寨、濁水塘、白飯洞、塔崗背、草坪、羊頭山、小貝、上崗、箭山、秦岩、漕渡、神仙洞、牛址田、花地灣、沙井、岩口鋪、蒙傢地、柏傢、朱朗塘、二壩、甕水、羅山井、白牛山、大塘背、連山腳、塘車、撥崗54個村委會。
濤圩鎮
轄:濤圩居委會;竜山、水頭、石曬、濤圩、上營、三門寨、小尖山、鄧傢寨、杉木根、白竹塘、羅傢寨、大山口、新寨、大塘、山背、黃傢、石頭寨、集力幹、劉傢、來富、上遊、鳳尾、西水、新木澤、老木澤、屋下、櫟灣、旦久、漢衝29個村委會。
河路口鎮
轄:河路口居委會;河路口、臘面山、白草營、船嶺腳、尖山、大崗頭、新鋪、白沙塘、嶺腳、秀魚塘、牛路、林傢、老車、財塘、招禮、撥崗頭、倒水灣、布裏坪18個村委會。
小圩鎮
轄:小圩居委會;小圩、荊村、聯村、湄溪、寨腳、大坪、三門口、沙柳、老屋、金田、新寨、楓源、大石、車田、塘肚、河灣、茅坪、上大、橋頭、茶華園、深衝、陳傢、牛塘營、竹纔、綉球、青山口、十字、練江28個村委會。
大圩鎮
轄:大圩居委會;大圩、文海、聶傢、漢洞、源頭、溝邊、大布灣、黃庭、木園、寶境、書裏、紫岩、東衝、蓮花、社貝、紫蠃、良緣、士林、竹捨、西嶺、茅慄木、大村、興仁、廟衝、文明、新圩、和平、幸福、三合、秧地、軍田、寨腳、竜岩、大塘、小漕、高寨、山甲口、草皇38個村委會。
水口鎮
轄:水口街、水源、源潭子、第四4個居委會;暗衝、泮水、高灘、山門、大車洞、山馬、文亮、金源、得貴9個村委會。
碼市鎮
轄:碼市居委會;碼市、下灣、劉傢、大柳、朝陽、錦陂、鎢竜、後塘、輦江、鹹佳、水口寨、沉田、鄔陂、所城、黃石、軍橋、大新、杉木、小江、安寧、瓦城、大塘、白石、竹市、竹坪、橫江、瓦窯、飯灘、上壩、棉花坪、小艾坪、金田、大坪源、大寨、竜灣、田溝、船渡、新田梗、荊竹、民主、香南、斑竹、梅子溝、大塘洞44個村委會。
界牌鄉
轄:源田塘、杜傢田、界牌、麻芝塘、鴨頭源、蓬田源、水口營、大林江、貝芝頭、木浪、伍傢寨、社公灣、馬山、羅塘、洪塘、小源、黃傢田17個村委會;界牌居民組。
橋市鄉
轄:橋市、鎮忠營、猴山、上木園、塘灣、塘貝、源頭井、羅田、塘傢源、野豬橋、廟灣、大魚塘、南衝、北衝、深塘尾、石竜、新石岩17個村委會;橋市居民組。
大石橋鄉
轄:大石橋、蒲塘、大祖腳、寨背洞、何傢塘、安傢、茶園、立口、油渡、井頭灣、鷓鴣塘、四張塘、洞尾、岩口、蕉葉、牛尾背、嶺頭寨、中洞、源口、東遼、沙井、大蓮塘、竜廣田、沉塘、立下源、大竹坪、金竹衝、洪水、新田、白泉塘、楊傢木園、九工嶺32個村委會。
清塘壯族鄉
轄:李傢、貝傢、清塘、田邊、開源、矮岩、黃緑、中大、東陂、浮海、蒙傢、觀音山12個村委會。
兩岔河鄉
轄:兩岔河、三卡、莊稼、水子、高岐、猴子腳、燈草、橫江、峻山、蕉葉、南竹、苗竹12個村委會。
務江鄉
轄:務江、小朋、漕灘、竜虎、天竹、兩岔、屯衝、鬍青、涔天河9個村委會。
花江鄉
轄:水口寨、大田、黃石、新慶、曉河、新朋、牛角、石田、群豐、秀馬、齊共12個村委會。
湘江鄉
轄:桐衝口、湘江、坪衝口、樟木口、臘竹嶺、中央河、中央衝、歐菜坪、田衝、廟子源10個村委會。
貝江鄉
轄:貝江、嚮新、合新、大田、濠江、杉木口、茅坪、上梅口、黃沙、毛竹、洋涓、天堂、中星、田坪、魚曬15個村委會。
未竹口鄉
轄:未竹口、黃南口、黃南寨、楓木、桐安、大魯桂、未竹衝、張傢洞、冷水、馬井、磨刀、上塘12個村委會。
大錫鄉
轄:大中、竹安、竜安、新安、小錫、明星、山衝、慄木、茅坪、高涼10個村委會。
江華林業采育場
轄:楓木坪、杉木園、東水營、小邊河、麻石、田鐙、大竜、芙蓉、安馬、兩河口10個村委會。 |
|
江華地處南嶺腹地,自古以來被外人視為荊楚蠻荒之地,然而它的人文風景資源跟它的自然風景資源一樣豐富多彩,令人流連忘返。其中最有名的當屬“江華八景”。
“江華八景”之說源於宋朝,其時人類活動集中在嶺西一帶,所以八景之中沒有列入嶺東更為豐富多彩的自然景觀。隨着江華人生存空間的拓展和社會的不斷發展,江華的風景綫也在延伸。如穿岩通幽、天河瑤池、豸山凌雲、西佛拱秀以及大瑤山獨特的自然風光和民俗風情,又豈止八景。江華,以其充滿魅力的旅遊資源,期待更多的世人認識它,開發它。
之一:陽華勝覽
陽華岩,位於縣城東五公裏的竹園寨村回山腳下。岩口嚮東敞開,洞中怪石嶙峋,岩下有清泉從石縫流出,泉水晶瑩透澈。江華縣名就是因為唐朝時縣城在陽華岩附近的河邊而得名。因風景之勝,歷代文人墨客在岩壁留下詩文題刻四十多處。其中最有名的要數《陽華岩銘(有序)》石刻。這是唐朝大文學家元結於公元766年任道州刺史時遊陽華岩所作,文中贊道:“吾遊處山林幾三十年,所見泉石,如陽華殊異而可傢者,未也。”並稱:“九疑萬峰,不如陽華”。銘文由時任江華縣令的名書法傢瞿令問用隸書、小篆、大篆三種字體書寫,刻之岩壁。因景絶、詩絶、字絶,一千二百多年來傳為名跡。現為江華縣唯一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之二:寒亭秋色
寒亭在縣城沱江鎮東南兩公裏左右的老縣村蔣傢山上,為唐朝縣令瞿令問所建,地勢險峻,風景秀美,水石相映,自成一絶。亭成後,著名文學家元結至江華,慕名來遊,因感其“大暑登之疑天時將寒,炎蒸之地而清涼可安”,遂為之取名“寒亭”,並作《寒亭記》刻在亭背石上。每當秋高氣爽之時,入亭眺望,“階欄憑空,下臨長江,軒楹雲端,上齊絶頂”,氣象萬千,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明朝教諭滕元慶曾到此遊覽,寫下頌寒亭詩云:“乾坤闢混沌,洞口列亭幽。獨秀雲山裏,清風萬古秋。”因年久失修,現寒亭已毀無存,但舊址仍留有歷代摩崖題詠碑刻數十處。
之三:暖𠔌春容
暖𠔌,又名朝陽𠔌,與寒亭同在一山中。位於寒亭西面,相距不過數十米。此地峭壁懸崖,幽林盤繞,即使數九寒鼕,遊人進入𠔌中,仍覺溫暖如春。宋治平四年(1067年)江華知縣蔣祺在一個初春時節與人同遊寒亭,在亭旁發現一洞。立於洞前,頓覺一股暖氣驅走春寒,不由稱奇。於是命人將洞拓寬,並起名“暖𠔌”。遂成江華名勝景區。歷代均有詩詞題刻於𠔌壁,詩曰:“四時代謝鹹依序,到此寒暄頓反常。”“我願天下無凍妥,有如此𠔌安生靈。”
之四:浪石清流
此景位於縣城南郊原鯉魚井鄉政府駐地。唐天寶元年(724年)在此建浪石寺,相傳宋朝蔣永雄在此闢𠔌好道,坐石化去,其身不壞。明朝時此寺毀於兵火。寺旁有一條小溪,溪水之上有座石拱橋,溪水經橋下流入瀟水河。溪內另有一股清泉從石縫中涌出,泉水晶瑩透澈。如遇雨季,四周溪水混濁,此泉水獨清,溪泉相連而涇渭分明,因此得名“浪石清流”。現泉水被當地百姓築圍成石井(即“鯉魚井”)。石井四周古木成蔭,環境幽雅,酷暑漫步其間,涼風沁人心脾,令人心神爽朗,是理想的避暑勝地。
之五:奇獸虛明
在距縣城東南兩公裏的喜鵲塘村,與寒亭暖𠔌一路之隔的田野上,有一座高不過五十米的石山。山下嚮東嚮南有兩個相通的洞口,南洞叫奇獸岩(又名獅子岩),東洞叫虛明洞,合為一景,稱“奇獸虛明”。奇獸岩口原有伏石,狀如蹲獅。虛明洞內懸一石乳,擊之鼕鼕作響,當地人稱為“石鼓奇音”。自宋以來,歷代有文人來遊,留下碑刻無數。其中奇獸岩內有一南宋年間碑刻《獅子岩詩》,石面打磨光滑,平整如鏡,書法蒼古奇逸,流暢秀麗,可算碑刻上品。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曾遊此地,稱“此景三湘絶有”。
之六:洄溪壽域
大路鋪鎮蝦塘村附近有一條“不老泉”,因溪邊盛産蘭花,幽香馥鬱,士人珍之,謂之洄溪。傳說泉水因乳石鬆膏所漬,清洌甘甜,宜飲宜稻,常飲可以長壽。唐朝張子厚在此居住,年八十如少壯,自號洄溪翁。當時的大文學家元結聞其名造訪,題七言古風一首《贈回溪翁》:“長鬆萬株繞茅捨,怪石寒泉近檐下。……語溪石下多泉源,盛暑大寒鼕大暑。屠酥宜在水中石,回溪一麯正當時。……勿憚山深與地僻,羅浮尚有葛仙翁。”當地人常飲用回溪水,附近長壽老人甚多。故名“洄溪壽域”。
之七:秦岩深處
秦岩在白芒營鎮秦岩村秦山腳下。相傳秦始皇焚書坑儒之時,有些讀書文人避難岩中,故名“秦岩”。有石犀嚮岩,俗稱“犀牛吸月岩”。有陰河自岩腹流出,從岩口下行數十米,稱百步險。洞深約五裏,行至深處,豁然開朗,可容數百人。洞中岩漿鐘乳千姿百態,奇狀怪景不可勝記,有犀牛望月、八仙飄海、狗望臘肉、馬鹿銜花、老鼠偷桃、麻拐吃水、無字天書、擎天玉柱、楊梅落地、金山玉嶺等最為有名,稱為“秦岩十景”,尤以“仙人田”奇特,勝似瑤池仙境。歷代刻碑題詠甚多,洞口有“秦岩”二字,相傳為漢代大文學家蔡邕所書。
之八:梧嶺南屏
河路口鎮秀魚塘村一帶,與廣西賀州市毗鄰處,是江華縣的西南門戶。此地山勢綿亙,高峻險阻,有如屏障,南與蒼梧嶺相接,故稱“梧嶺南屏”。高聳入雲的姑婆山氣勢磅礴,雄偉壯觀,峭壁摩空,奇峰連綿。登臨遠望,可眺廣西鐘山、富川以及本省寧遠、道縣。俯視江華,山巒激川盡收眼底,海天風物一覽無餘,視野極為遼闊。明朝道州刺史韓子祁曾有詩云:“南關盡處聳重巒,絶頂登來眼界寬。屏障三湘雄萬仞,道通百粵繞千蟠。”清朝詩人滕元慶也曾賦詩:“為愛青山好,開屏四野橫。平分楚與粵,兩地倚長城。” |
|
一:秦岩仙境[七絶]
秦王暴政民遭劫,岩洞天生拯庶危;
仙道慈悲頻化難,境如世外不思歸.
二:仙人田[七絶]
秦岩深處有仙田,可惜無禾亦妄然;
倘若仙人多播種,庶民足食樂天年.
三:擎天神柱[七絶]
擎天神柱可擎天,免把天災降大千;
萬衆安心勤作業,年年期盼樂豐年.
四:玉犬望臘[七絶]
玉犬垂涎臘味香,可憐高挂願難償;
惜無彩鳳雙飛翅,欲壑難填望斷腸.
五:飛鴿傳書[七絶]
飛鴿傳書達四方,靈通信息可傳揚;
而今世界皆通電,信鴿安居不用忙.
六:白竜馬出世[七絶]
竜馬飛騰上戰場,英雄殺敵保邊疆;
中華昌盛金甌固,如日東升照萬方.
七:玉鼠偷桃[七絶]
玉鼠玲瓏去竊桃,也知吃果壽年高;
可憐世上民間鼠,搗櫃翻箱衆不饒!
八:水晶洞[七絶]
輕舟共坐泛陰河,如入幽冥恐懼多;
幸有湘妃歌響亮,驅魔逐怪斥閻羅!
九:詠秦岩[七絶]
現在秦岩不避秦,張燈結彩似宮廷;
千姿百態多奇趣,迎得遊人來問津!
十:唐僧西行[七律]
唐僧奉旨往西行,取得真經返帝城;
沐雨櫛風多苦難,翻山涉水幾艱辛!
悟空英勇除妖首,八戒幫忙斬孽精.
昔日佛書源竺國,助民化難樂升平! |
|
- n.: Jianghua Yaozu Autonomous County
|
|
江華瑤族, 江華縣 |
|
九竜泉 | 檵木 | 永州市 | 檵木林 | 旅遊 | 邵陽 | 地理 | 耒陽 | 秦岩深處 | 涔天河水庫 | 唐元結 | 永州府志 | 旅遊景點 | 沱江鎮 | 寒亭記 | 江華八景 | 姑婆山 | 豸山 | 更多結果... |
|
|
江華瑤族自治縣民族中醫院 | 江華瑤族自治縣衛生防疫站 | 江華瑤族自治縣第一人民醫院 | 江華瑤族自治縣第二人民醫院 | 江華瑤族自治縣林業采育場職工醫院 | |
|
|
大圩鎮 | 大路鋪鎮 | 濤圩鎮 | 橋頭鋪鎮 | 碼市鎮 | 貝江鄉 | 水口鎮 | 小圩鎮 | 大石橋鄉 | 沱江鎮 | 東田鎮 | 白芒營鎮 | 河路口鎮 | 界牌鄉 | 橋市鄉 | 清塘壯族鄉 | 兩岔河鄉 | 務江鄉 | 花江鄉 | 湘江鄉 | 未竹口鄉 | 大錫鄉 | 江華林業采育場 | 清塘鄉 | 蔚竹口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