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 >湖南 >永州 > 道縣
顯示地圖
目錄
概況 Dao County
  郵編:425300 代碼:431124 區號:0746
  拼音:Dào Xiàn,Dao Xian
  
    道縣位於瀟水中遊,東鄰寧遠縣,南界江永縣和江華瑤族自治縣,西接廣西全州、灌陽縣,北連雙牌縣。地理坐標為東經110°11′-110°56′,北緯25°09′ -25°50′。南北長77千米,東西寬62.6千米。總面積2441平方千米。總人口67萬人(2003年)。
    道縣轄9個鎮、10個鄉、4 個民族鄉:道江鎮、梅花鎮、壽雁鎮、仙子腳鎮、清塘鎮、祥霖鋪鎮、蚣壩鎮、四馬橋鎮、白馬渡鎮、富塘鄉、樂福堂鄉、橋頭鄉、營江鄉、萬傢莊鄉、新車鄉、上關鄉、白芒鋪鄉、柑子園鄉、東門鄉、審章塘瑤族鄉、井塘瑤族鄉、橫嶺瑤族鄉、洪塘營瑤族鄉。縣人民政府駐道江鎮。
基本概況
  道縣地處湘南,毗鄰兩廣,素有“襟帶兩廣,屏蔽三湘”之稱。是湖南通往廣東、廣西、海南及西南地區的交通要塞,是珠三角産業轉移的承接基地。全縣轄9個鎮、14個鄉、3個國有農場,總面積2442平方公裏,總人口75萬人。礎、增強經濟發展後勁為根本出發點,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目標,以調整經濟結構為重點,突出招商引資,大力推進工業化、農業産業化和城鎮化,全面提升經濟運行質量,正確處理改革、發展與穩定的關係,推動全縣經濟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道縣古稱道州,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建立縣製,歷為郡、州治所在地,至今已有2200多年歷史,宋代理學鼻祖周敦頤,清代大書法傢何紹基及近代革命傢何寶珍等歷史名人都誕生在這片熱土上。境內有國傢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譽為“天下𠔌源、人間陶祖”的玉蟾岩遺址;有都龐嶺國傢自然保護區、湘源溫泉生態景區、天下一絶——月岩景區,還有享譽千年的“四奇”、“八景”等豐富的旅遊資源。
  道州歷來為湘南桂北物質集散地和兵傢必爭之地。東距郴州170公裏,與京廣綫,京珠高速公路相接;西距桂林180公裏,與湘桂綫,衡昆高速公路相接;北上長沙、武漢,南下深圳、珠海,西出南寧、海口,均可朝發夕至。207國道貫穿南北,1863、1806省道橫貫東西,瀟水河入湘江過洞庭可直達上海。縣城北郊還有一個56萬平方米的機場,是湘南及兩廣北部地區十餘縣市,飛機播種、殺蟲、物探、航測的作業基地。洛湛鐵路今年已經開通,昆臺高鐵也將爭取從道縣經過,正在建設的二廣、廈蓉、道賀三條高速公路交匯於道縣,屆時道縣將成為南方新崛起的重要交通樞紐。道縣的山水和人文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山川秀麗奇絶,國傢級風景區千傢垌早已蜚聲中外,風景區湘源溫泉度假村、濂溪故裏、月岩、兩河口水上樂園,或為山奇,或為水秀,可謂各擅勝場。令遊客流連忘返。
  道縣特産豐富,柑桔有“金桔出營道者,為天下冠”之美稱;“道州紅瓜子”暢銷東南亞;“道州灰鵝”是湖南省十七個地方名優品種之一,榮獲外貿部“優質出口産品”稱號;“道州厚樸”等享譽全國市場。通過多年的發展,道縣已成為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厚樸生活基地縣、稭稈養牛基地縣、天然草原恢復建設基地示範縣、國傢湘南臍橙優勢産業帶和湖南省蔬菜生産重點基地縣、油茶生産基地縣。
  道縣礦産資源豐富,是湖南省有色金屬之鄉。已探明有開採價值的礦産達20多種,其中錫、鎢礦的儲量和品位均居全省第二位,金屬鋰、銣礦為湖南省獨有,蚣壩鎮後江橋和祥霖鋪鎮的大型金屬礦床在全國榜上有名。據勘探,全縣錫鎢礦的保有儲量達160萬噸、鉛鋅礦220萬噸、錳礦3400萬噸、鐵礦1500萬噸、鋰礦40萬噸、銣礦16萬噸、高嶺土2000萬噸。境內水係發達,水能資源十分豐富,小水電開發潛力大,全縣水能藴藏總量達36.18萬千瓦,2002年被列為國傢以電代燃料生態工程試點縣。
  道縣物華天寶、人傑地靈。道縣人民立足深厚的傳統文明與文化,並正以自己的智慧與勤奮創造嶄新的歷史。
自然地理
  道縣位於瀟水中遊,東鄰寧遠縣,南界江永縣和江華瑤族自治縣,西接廣西全州、灌陽縣,北連雙牌縣。地理坐標在東經110°11′~110°56′,北緯25°09′~25°50′之間,南北長77千米,東西寬62.6千米。
  道縣屬南嶺地區,縣境四周高山環繞,群峰聳峙,中部崗丘起伏,平川交錯。整個地勢從四周嚮中間傾斜,呈盆狀結構。山地占總面積的44.7%,丘陵占11.4%,崗地占24.6%,平原占14.9%。
  土壤共有9個土類,水稻土占道縣土地面積的12.1%,紅壤占47.7%,黃壤占9.3%,黃棕壤占4.9%,黑色石灰土占7.8%,紫色土占3.3%。此外還有山地草甸土、潮土、紅色石灰土。
  道縣東南有九嶷山, 南有銅山嶺, 西有都龐嶺,北有紫金山。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150多個, 且多與鄰近山脈連成整體,最高峰韭菜嶺,一誨拔2009米。整個地勢從四周嚮中間傾斜, 呈盆狀結構。山地占總面積的44.7%,丘陵占110%,崗地占24.6%,平原占14.9%。
  【把截大嶺】 Bǎ jiē dà lǐng
  在道縣東部,最高處海拔699.5米,山如長把,中為九嶷河截斷,故名。
  【苦菜園】 Kǔ cài yuán
  在四馬橋鎮大井頭村,海拔699.5米,此嶺滿山遍野是一片苦菜,得名。是把截大嶺最高處。
  【九嶷山】 Jiǔ yí shān
  九嶷山得名於舜帝之南巡。《史記·五帝記》:“舜,葬於江南九疑 。”《水經註·三八·湘水》:“九嶷山蟠基蒼梧之野,峰秀數郡之間。羅岩九舉,各導一溪; 壑負阻;異嶺同勢;遊者疑焉,故曰九疑,也作九嶷。”峰巒疊峙,深邃幽奇,千米以上高峰有90多處,多為砂頁岩、花崗岩、變質岩組成。主峰畚箕窩,海拔1985米,在寧遠縣境內。道縣部分在縣境東南部,距縣城48公裏。東起癩子山(海拔1834.6米),西至豐村大嶺,橫跨30公裏,南北縱跨29公裏。在四馬橋鎮有大風坳、牛鑾心、西嶺、大河坳等山,在洪塘營瑤族鄉有老虎坳、大風坳、野人衝、鍋巴山、大蓋坳、小蓋坳、彭子廠嶺、老山衝源、茶坳等山,在蚣壩鎮有豐村大嶺等山,組成道縣東南山地區,是人稀地廣之地,中山地貌類型。
  【大風坳】 Dà fēng ào
  在四馬橋鎮滴水營村,海拔910米,面積200公頃。坳高當風,得名大風坳。
  【牛鑾心】 Niú luán xīn
  在四馬橋鎮社頭村,海拔1036.6米,此嶺園形,遠望宛似牛心,取名牛鑾心。
  【癩子山】 Lài zǐ shān
  於縣城東南部,洪塘營瑤族鄉與寧遠縣交界處,海拔1834.6米。因山中岩石裸露,樹木稀少,形似癩子頭,故名。
  【彭子廠嶺】 Péng zǐ chǎng lǐng
  在洪塘營瑤族鄉茶花坪村,海拔1557.3米,面積100公頃,嶺上原有彭姓建廠立宅,取名彭子廠嶺。
  【大界坳】 Dà jiè ào
  洪塘營瑤族鄉大洞田村,海拔1526米。因係自然界山,故名。
  【涼亭坳】 Liáng tíng ào
  在洪塘營瑤族鄉,海拔1210米。與寧遠交界處,昔有一涼亭得名。
  【老虎坳】 Lǎo hǔ ào
  在洪塘營瑤族鄉,海拔1318.2米。昔有老虎出沒、得名。
  【鍋巴山】 Guō bā shān
  在洪塘營瑤族鄉,海拔1670.9米,狀似鍋巴,得名。
  【豪豬岩】 Háo zhū yán
  在洪塘營瑤族鄉佳竹洞村,海拔669米,面積100公頃。此山中有一岩洞,昔有豪豬出沒,取名豪豬岩。
  【啄公嶺】 Zhuó gōng lǐng
  在洪塘營瑤族鄉東江腳村,海拔615米,面積100公頃。山形如公雞啄米得名。
  【獅子腦】 Shī zǐ nǎo
  在洪塘營瑤族鄉香花樹村,海拔889.6米,面積133公頃。山形象獅子腦,得名。
  【石巴山】 Shí bā shān
  在洪塘營瑤族鄉東江源村,海拔730.6米。
  【月岩】 Yuè Liàng Yán
  月岩在道縣城西20公裏處。岩有東西兩洞門,東洞門長65米,寬40米;西洞門長105米,寬60米,宛如城闕,狀極雄偉森嚴。入洞數十步,敞若廣庭,洞頂空能見天,日光直照洞內。月岩酷似月亮,自樂邊看象上弦月,自西邊看象下弦月,從洞中看,空頂之空圈宛如明月懸空。“月岩”由此得名。因東西兩門貫通,又稱“穿岩”。是為道州八景之一。
  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曾遊此洞,並住宿洞內。他在《楚遊日記》中把道州月岩列為“永南洞目”第一。
  月岩內壁那厚厚的石灰岩層上,尚存宋代以來各種碑刻40餘方,屬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道縣境內河流屬湘江水係。全縣共有長度在5公裏以上的河流63條,總長1019公裏。其中主要河流6條,即:瀟水、永明河、濂溪河、洑水、寧遠河、泡水。發源於道縣境之內的3條,境內流長161公裏;均聚於瀟水,地下水也很豐富,全縣地下水總排泄量為5億立方米,有地下河18條,較大的泉眼340個,有開採價值。
  【瀟水】
  古稱深水、營水、係湘江一級支流,道縣縣境水係幹流。發源於藍山縣野狗山南端。經江華水口、沱江鎮,過界牌流入道縣境內,至井塘沙子河納泡水,北流19公裏至岑江渡兩河口與淹水匯合(道縣俗稱兩河口以上河段為沱江)。又北流17公裏經道縣城西門口(雙牌水庫入庫站)納濂溪河;再嚮東北流14公裏至宜江口,匯合宜水;繼續北流3.5公裏至青口,匯集東來的泠水,北流而下113公裏,經雙牌至零陵區蘋島入湘江。瀟水全長354公裏,流域面積12099.09平方公裏,河流坡降0.76‰。道縣境內流長64.7公裏,流域面積2441.75平方公裏,河流坡降0.48‰。流域平均寬度56米,最大寬98米。形狀係數0.26,不對稱係數0.25。水量50.51億立方米。瀟水道縣站出口斷面多年流量每秒112立方米,屬長年河。境內流經審章塘、蚣壩、祥霖鋪、上關、萬傢莊、道江鎮、東門、白馬渡5鄉4鎮,由南到北貫穿全縣。道縣縣城以下河段,四季可通航。以水清深得名。
  【濂溪河】
  古稱營水,係瀟水一級支流。發源於都龐嶺東側縣月岩林場天嶺衝東北。流經清塘鎮、營江鄉,至道縣縣城西關橋匯入瀟水。河流長41公裏,流域面積200.84平方公裏,坡降9.38‰。水量1.80億立方米。屬長年河,水量小、河道淺,不能通航。以發源於營山得名。
  【洑水】
  又名宜水,係湘江二級支流。發源於橋頭林場上崩塘。上遊河道麯折,水流湍急。由北嚮南流經橋頭、仙子腳,再嚮東流經壽雁(下竜洞以下又名宜水)、富塘、梅花、東門等鄉,流於白馬渡鎮宜江口註入瀟水。道縣72公裏,是縣境內最長的河流。流域面積935.02平方公裏。屬長年河,上遊不通航;下遊從壽雁鎮下竜洞起至宜江口(約27公裏)流勢較平,水量較足,四季通航。以發源於上洑山得名。
  【泡水】
  又稱蚣壩河。係湘江二級支流。發源於湘源錫礦嚮傢坪(另一條水係源於洪塘營瑤族鄉黃皮衝),自南嚮北流經洪塘營瑤族鄉、四馬橋鎮、蚣壩鎮,於蚣壩鎮金雞洞上遊納橫嶺瑤族鄉大河(黃皮衝水係),至沙子河註入瀟水。全長50公裏(大河長60公裏),流域面積509.18平方公裏。屬長年河,上遊不通航;四馬橋至蚣壩,春夏雨季通小木排;蚣壩至瀟水9.5公裏河段,通木船及中型排筏。
  【淹水】
  又名永明河。係湘江二級支流。發源於江永縣涼傘界,從江永上江圩至道縣桐溪尾入境,經新車、清塘,於祥霖鋪鎮兩河口(又名分江頭)註入瀟水。道縣境內長16公裏,坡降2.67‰,流域平均寬度19.6米,最大寬44米,流域面積472.50平方公裏。屬長年河,春夏水滿可行小船。因河流經古永明縣境而得名。
  【泠水】
  又名寧遠河。係湘江二級支流。主流發源於寧遠九嶷山。經水市、大陽洞至道縣柑子園入境,經油湘(納兩條從寧遠發源的小河),白馬渡鎮武傢灘註入瀟水。道縣縣內長20.2公裏,流域面積62.16平方公裏。係長年河,從蠃螄灘到白馬渡鎮青口10公裏通機帆船。
  【上壩水庫】
  上壩水庫位於道縣洑水上遊。在橋頭鄉上壩村,距縣城51公裏,控製集雨面積85平方公裏。大壩為圬工重力壩,壩高57米。正常水位401.5米,正常庫容1517萬立方米,灌溉面積為3.7千公頃。壩後電站裝機3臺共750千瓦。工程於1971年12月動工興建,1980年樞紐工程完工。有兩條總幹渠及幹渠、支渠。兼有灌溉、發電、養殖等功能。因庫址在上壩村,故名。
  【樂海水庫】
  樂海水庫位於道縣壽雁鎮芽洞村與下樂海村交界地帶陰河出口處。距縣城20公裏,距壽雁鎮4公裏。該工程屬地下河—隆河水係,集雨面積2.4平方公裏,引外集雨面積15平方公裏。1971年動工興建,1973年始建成小型水庫。1974年10月動工擴建,1975年樞紐工程竣工,建成中型水庫。主壩高31米,係粘土斜墻堆石壩,副壩3座,總庫容1034萬立方米,正常庫容944萬立方米。灌溉面積1000公頃。兼有灌溉、發電、養殖等功能。水庫多屬石灰岩地質,但蓄水不漏,因地勢低窪,溶洞雖多,但都內傾,水不外漏。為此,1986年3月廣西大學潘教授等四名科技人員前來庫區實地考察研究,取材教學。庫名因地名命名。
  【廊洞水庫】
  廊洞水庫位於宜陽河上遊,庫址在梅花鎮廊洞村,境內離縣城20公裏。水庫屬宜陽河水係,集雨面積36平方公裏。壩高45.39米,壩型為粘土心墻堆石壩。總庫容為1050萬立方米,正常庫容910萬立方米。灌溉面積1666公頃。壩後設電站1處,裝機2臺共320千瓦,渠道電站裝機1125千瓦。水庫1958年動工興建,1961年建成為小型水庫,1973年動工擴建,1977年建成。
  道縣自然資源較豐富。現已探明的有色金屬有40多種,儲量為永州市之冠,被譽為“小有色金屬之鄉”。主要有錫、鎢、錳、銅、鉛、鐵、鋅、銻、銀、鉻、鋰、鉍、鈉、鉬、重晶石、石英石、大理石、高嶺土等。其中,錫、鎢、錳儲量為廣東省第二,稀有金屬鋰為省內獨有。蚣壩後江橋和祥霖鋪的大型多金屬礦床在全國榜上有名。據勘探,全縣錫、鎢礦的保有儲量達160萬噸、鉛鋅礦220萬噸、錳礦3400萬噸、鐵礦1500萬噸、鋰礦40萬噸、銣礦16萬噸、高嶺土1500萬噸。縣境內水係發達,水力資源十分豐富,小水電開發潛力大,全縣電能藴藏量達34.6萬千瓦。
  道縣境內有高等植物186科612屬1265種以上,其中苔蘚植物有12科17屬19種以上,蕨類植物25科33屬47種以上,種子植物149科595屬1199種以上。杜英科杜英屬占全省杜英總數的50%。國傢重點保護的稀有植物有資源冷杉、伯樂樹、長柄雙花木、福建柏、白豆杉、秤錘樹、銀鐘樹、黃枝油杉、青檀、白辛樹、長苞鐵杉、南方鐵杉、任木、銀鵲樹、紫莖和紅豆樹16種,其中福建柏有純林約500畝,散生於常緑闊葉林間的有6000餘畝,分佈面積與純林面積均為國內之冠。
  道縣境內已發現野生脊椎動物134種計22目54科。其中兩棲類2目6科19種,爬行類3目9科23種,鳥類9目23科63種,獸類8目16科29種。屬國傢一級保護動物的有蘇門羚、紅腹角稚兩種;屬國傢二級保護動物的有獼猴、短尾猴、穿山甲、水獺、大靈貓、小靈貓、水鹿、林麝、獐、鬣羚10種;屬省重點保護動物的有狐、貉(狸)、豹貓、鳶、鬆雀鷹、短耳饕等17種,占總數的13%。境內千傢洞國傢級自然保護區曾是華南虎重要分佈區之一,1979年曾捕獲一隻。不過,近年國有道縣月岩林場護林員巡山時未發現老虎的蹤跡。
歷史沿革
  《漢書·職官志》載:“縣有蠻夷曰道。”古營道縣、道州、宏道縣和後來的道縣,其名稱均源於此。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置營浦縣,為道縣建縣之始,因縣治位於營水之濱而得名。三國時吳寶鼎元年(266)置營陽郡,郡治在營浦。隋代為永陽縣地。唐代先為營道縣地,後為宏道縣地。宋代復為營道縣地。明清時為道州地。民國2年(1913),改為道縣
  秦嬴政二十六年(前221),設營浦縣,隸長沙郡,是為道縣建置之始。
  漢元鼎六年(前111)隸零陵郡。
  三國吳寶鼎元年(266)分零陵郡置營陽郡,營浦為郡治。
  梁天監十四年(515),改營陽郡為永陽郡,營浦郡為郡治。
  隋開皇九年(589),改零陵郡為永州,廢永陽郡,並營浦、謝沐二縣為永陽縣,隸永州。大業三年(607),復改永州為零陵郡,永陽隸之。
  唐武德四年(621),以零陵郡之營道、永陽二縣置營州,改永陽縣為營道縣(原營道縣改唐興縣)。次年,改州為南營州。貞觀八年(633),改名道州。貞觀十七年,廢道州,營道改屬永州。上元二年(675),復置道州,統五縣,營道屬之。天寶元年(742),改州為道州江華郡,改縣為宏道。乾元元年(758),廢郡名,復稱道州。
  五代十國時期,道州仍轄五縣,宏道為州治。
  宋建隆三年(962),改宏道縣為營道縣。兩宋時期,道州轄四縣:營道、江華、永明、寧遠。
  元至元十三年(1276),道州置安撫司,次年改為道州路,置總管府。營道縣屬湖廣行省湖南道州路。
  明洪武元年(1368),改道州路為道州府,營道為府治。九年,復改為道州,以州治營道縣省入,轄寧遠、江華、永明三縣。崇禎十二年(1639),析寧遠縣新田堡置新田縣,並隸道州。
  清康熙三年(1664),道州降為縣級散州。
  1949年11月15日,道縣和平解放,屬湖南省永州專區。
  1967年8月13日-10月17日,道縣發生的大規模屠殺事件,死亡人數達4519人。
  2000年,屬永州市,道縣轄9個鎮、10個鄉、4個民族鄉。
  2001年末,道縣轄9鎮、14鄉,587村(居)委會。
  2004年,道縣轄9個鎮、10個鄉、4個民族鄉。
風土人情
  道縣道江鎮東門村是清朝大書法傢何紹基的故裏,村民立志傳承先祖文化,他們自發創辦了農民書法協會、何紹基書法院,村小學開設了何紹基書法課。目前,全村已有超過半數的農民在勤練書法,成了名副其實的農民書法村。
  湖南省道縣是一個小縣城,但每年的竜舟比賽卻是搞的有聲有色。在這個小縣裏,每年的五月一日是全縣人民的節日,竜舟比賽一比就是五天。參加的絶大部分是農民。在這裏,竜舟比賽是一種民俗,更是一種文化。
  1、選“竜頭”
  每條竜舟人數一般在三十左右,在船頭有一個人進行指揮,控製竜舟的方向,給大傢鼓勁。稱之為“竜頭”。但這個“竜頭”也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當的。一般情況,每條竜舟上的槳手都是一個宗族的人,而“竜頭”可以不是這個宗族裏面最有錢的人,但他必須是裏面最有威望的人。是這條竜船的領袖,全隊的吃住等一切開銷都由他負責。
  2、偷“竜骨”
  所謂的“竜骨”就是拼湊竜舟的一塊長條木板,在竜舟的下面。傳說“竜骨”的好壞决定了竜舟行進的快慢。“竜骨”的獲取是要“偷”的。偷“竜骨”的人到別人的林子裏面砍伐,被別人發現後,迅速逃跑,人們就在後面追。人們的風俗中認為,衹有偷取的“竜骨”拼成的竜船跑的纔快。
  3、塗“雞血”
  竜舟比賽開賽之前,宰殺公雞,把雞血塗抹在船身上,以取“吉利”之意,寄予人們對於生活的美好願望。
  竜舟比賽在道縣每年端午前後都要開展,這已經成為一種文化,雖然現在的一些風俗已經和以前有所不同,但竜舟比賽融娛樂與競技為一體的文化形式在道縣卻繼承和發展下來,受到廣大農民群衆的熱烈歡迎,已經成為他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經濟概況
  道縣經濟總量邁上新臺階。初步測算,道縣2004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352013萬元,比2003年增長11.0%,提高1.7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124075萬元,增長8.8%;第二産業增加值88849萬元,增長15.4%;第三産業增加值139089萬元,增長10.5%;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為7184元;全縣三次産業結構為35.3∶25.2∶39.5。初步核算,2008年全縣實現生産總值(GDP)600968萬元,比上年增長13.6%。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205866萬元,增長6.6%;第二産業增加值135281萬元,增長21.5 %;第三産業增加值259821萬元,增長14.5%。按常住人口計算,全縣人均GDP為10009元,增長17.0%。
  價格總水平漲幅增高。道縣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為105.4%,比2002上漲5.4個百分點,其中居民消費品價格指數為105.3%,上漲5.3個百分點。在居民消費價格中,食品價格指數為113.3%,上漲13.3個百分點;衣着價格指數為103.4%,上漲3.4個百分點;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價格指數為99.3%,下降0.7個百分點;娛樂教育文體用品用服務指數為101.8%,上漲1.8個百分點。
  就業再就業工作繼續加強。據勞動部門統計,2004年末道縣就業勞動力41394人,下崗職工再就業3211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0%。
  經濟發展環境得到改善。通過積極開展“三整治一調處”和創建平安道州”活動,深入開展嚴打整治鬥爭,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維護了社會穩定。食品藥品質量監督和安全生産等工作取得一定成效。農村稅費改革成效顯著,農民負擔明顯減輕。
  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經濟持續增長的基礎不夠穩固,發展速度和效益有待進一步提高;就業和再就業形勢依然嚴峻;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缺乏長效機製,城鄉居民收入增長不快,生活質量不高。
  農業
  2004年道全縣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産值224682萬元,比上年增長8.0%。主要農産品中,糧食總産量273796噸,比上年增加26932噸,增長10.9%,扭轉了糧食産量連續4年下滑的局面;大豆12200噸,減少10.8%;煙葉2240噸,增長56.2%;蔬菜489700噸,增長3.5%;水果70510噸,增長0.3%。全年出欄肉豬86.5萬頭,增長8.9%;出欄牛7.24萬頭,增長10.0%,傢禽出籠927萬羽,增長4.1%。水産品産量17191噸,增長4.5%。圍繞培植壯大“六優”,建基地、創特色,樹品牌、上規模,一批優質烤煙基地、蔬菜基地、水果基地、按樹基地、養殖基地等建設取得新的成績。
  農業結構調整力度加大。2004年,道縣農業、林業、牧業、漁業和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比例為46.9∶4.9∶41.1∶6.5∶0.6。養殖業總産值占農林牧漁業總産值的比重為52.2%,比上年提高5.4個百分點。全年糧食種植面積57.69千公頃,比上年增加2.47千公頃,增長4.5%。經濟作物中,烤煙種植面積1.36千公頃,增長56.3%;油料種植面積3.72千公頃,下降3.9%;棉花種植面積0.05千公頃,增長25.0%;蔬菜種植面積19.7千公頃,增長0.5%。
  工業和建築業
  道縣工業基礎完善。特別是近幾年,通過深化企業改革,整頓經濟發展環境,大膽引進民營資本,放手發展民營工業,道縣工業實現了二次創業。基本形成了冶金、皮革、紡織、建材、化工、食品等六大工業支柱,“道州牌”皮鞋榮獲湖南省“名牌産品”、國傢“免檢産品”稱號。
  工業經濟發展勢頭良好。2004年,道縣全部工業增加值65343萬元,比上年增長10.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2941萬元,增長25.3%。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增加值6367萬元,增長1.6%;集體工業增加值1466萬元,減少3.1%;股份製企業增加值1313萬元,增長474.2%;其他經濟類型企業增加值2651萬元,增長11.8%。
  工業結構持續調整。2004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産品産量中,水泥10.74萬噸,增長9.5%;皮鞋72.2萬雙,增長52.6%;化肥2.31萬噸,增長27.9%;飲料酒3560噸,增長53.8%;傢具5929件,減少12.6%;生鐵16650噸,增長19.6%;日用陶瓷1873萬件,減少8.7%,錳礦石成品礦40010噸,增長0.3%;十種有色金屬23629噸,增長147.8%。
  建築業發展較快。建築業生産平穩增長,2004年全社會建築業增加值23506萬元,比上年增長30.4%。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8.55萬平方米,增長31.6%;房屋建築竣工面積13.83萬平方米,增長34.3%。
  固定資産投資
  固定資産投資持續快速增長。2004年,道縣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完成100342萬元,比上年增長44.8%,其中城鎮固定資産投資完成64519萬元,增長86.6%。投資總額中,基本建設投資23651萬元,增長140.0%;更新改造投資7014萬元,增長121.3%;房地産投資932萬元,增長84.6%;其他投資32931萬元,增長57.9%。
  重點工程建設進展順利。2004年,道縣共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金1.5億元。工業園區配套設施不斷完善,拉通工業大道1600米,硬化800米,已平地1100畝,初步形成1平方公裏規模;瀟水二橋已完成全部基礎及下部構造,正加緊橋面施工;長徵路建材一條街已形成土路基,完成400米水泥硬化;濱河路景觀帶已完成規劃設計,進入拆遷階段;文化路改造全面完工;改造通鄉通村公路160.67公裏;小水電開發穩步推進,破土動工電站容量11.6萬千瓦;農村水利設施條件不斷加強,大力實施人畜飲水解睏工作;電力建設力度加大,城市電網和農網改造穩步實施。
  國內貿易和對外貿易
  消費品市場穩中見旺。2004年,道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7616萬元,比上年增長13.7%。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96461萬元,增長14.2%;餐飲業10771萬元,增長9.6%;其他行業384萬元,增長6.4%。
  招商引資來勢較好。2004年,按照“以開放促開發,以開發促發展”的指導思想,繼續把招商引資作為第一位的工作來抓,全縣共引進項目109個,其中,引進境外項目14個,實際利用外資1031.3萬美元,增長243.8%;引進內資項目94個,實際利用內資5.06億元,增長61.3%。
  郵電
  郵電通信業快速發展。道縣全年郵電業務總量9450萬元,增長43.9%。年末固定電話用戶3.2萬戶,減少21.7%;年末移動電話用戶3.7萬戶,增長19.4%。互聯網用戶1300戶。
  財政、金融與保險
  財政收入運行平穩。2004年,努力培植財源,強化收入徵管,道縣完成財政總收入11245萬元,比上年增長11.1%,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完成8802萬元,比上年增長10.6%。財政支出27036萬元,比上年增長16.4%。財政收支結構不斷優化。
  金融機構存貸款保持合理增長。年末全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224707萬元,比年初淨增29976萬元,增長15.4%,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195528萬元,比年初淨增25078萬元;企業存款餘額15455萬元,比年初淨增65萬元。年末全縣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97660萬元,比年初淨增12876萬元,增長15.2%,其中中長期貸款餘額22043萬元,比年初淨增6981萬元。
  保險事業穩步發展。2004年全縣全年保費收入4178萬元,比上年增長74.7%,其中財産險保費收入890萬元,增長5.9倍;健康人身意外傷害險保費收入930萬元,增長113.8%;壽險保費收入2358萬元,增長28.9%。各項賠款與給付支出1273萬元,增長25.5%。
  教育和衛生
  教育事業全面發展。2004年末,道縣共有各類學校420所,其中社會力量辦學25所。各類學校中,中等職業學校2所,在校學生1246人;普通中學45所,在校學生42826人,增長1.1%;普通小學110所,在校學生54924人,減少7.3%,幼兒園16所,在園幼兒數3463人。
  醫療衛生保健事業進一步發展。年末全縣共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510個,衛生技術人員1968人,衛生機構床位數900張。其中,縣級綜合醫院2所,衛生技術人員474人,床位數455張;衛生防治防疫機構2個,婦幼保健機構1個,農村有醫療點的村占總村數的比重為84%。
行政區劃
  Dao Xian
  431124
  425300
  縣人民政府駐道江鎮
  截至2005年12月31日,道縣轄9個鎮、10個鄉、4個民族鄉。
  道江鎮
  轄:城中、西洲、濂溪、寇公樓、東陽、良田、獅子嶺、小江口、石廚頭、荷葉塘10個社區居委會。
  梅花鎮
  轄:梅花、虎頭碑、江南、斜皮渡、蔣莫、赤源、大路邊、砂路源、修宜、盤傢、西田、正鵠、黃土洞、貴頭、石下渡、車頭、井頭、仙田、上仙田、直洲、玉崗、斯屋、司空岩、廊洞、新屋、洞中、社灣、老母宅、周傢、棠下30個村委會。
  壽雁鎮
  轄:道全、壽清2個居委會;壽雁、壽佛、社下、芽洞、排樓屋、雁峰、周傢嶺、陽傢鋪、涂家、萬傢、何傢、太傢洞、農科站(陽傢)、義傢、大塘、禾述塘、鐵樂灣、平地尾、水源頭、下壩、下蓮塘、潭福、太傢、永豐、伍傢、大劉、下竜洞、鬍傢、唐傢、小劉、接竜頭、丙田、長田、鯉魚壩、文傢、上李傢、新竹洞、竜腹、朱子腹、社尾、大洞、李傢洞、高梘、石壩、上蠃海、金傢寨、山口鋪、深田、新村、李傢、梅子園、下蠃海、牛路口、杜蓮、周塘、蔣傢灣、上灣、坦背、汪傢、白芒、安村、井頭、水尾洞、毫福、斯屋嶺、白石寨66個村委會。
  仙子腳鎮
  轄:塘頭、嶺背、蔣傢嶺、齊傢灣、仙子腳、楊梅嶺、仙熊傢、羅敏、洞尾、小尾、小洞尾、黃田崗、周傢洞、存富、白土塘、大源口、煙竹坪、沙熊傢、嚮明、竹王廟、車田洞、下石塘、下柏、水頭壩、堡子嶺、下壩洞、下源、老福田、石山腳、沙田、布竹源、大尾、神仙頭、長餘洞、紅鞍嶺35個村委會。
  清塘鎮
  轄:小坪、中坪、棉竹源、小月田、上面、廖傢、蔣傢、土墻、清塘、石梘、月岩、獅子頭、幸福洞、大塘、洪傢宅、上塘傢、大神山、新立、達一、達二、蓮塘、上塘面、孟傢、新久佳、塘梘、老久佳、尹傢、泥鰍塘、陳熊、室傢、樓田31個村委會。
  祥霖鋪鎮
  轄:嚮陽、園田、分江頭、岑江渡、興坪、港口、白麵下、赤竹元、赤壩塘、常青、光明、筆架山、鬍傢、板塘、大車、幸福洞、趙傢洞、白露塘、吊高樓、郎竜、祝福、達頭山、白傢田、祥霖鋪、青鬆、石傢、上渡、顧傢、銀山、小盤、大盤、王傢、田廣洞、立福洞老村、立福洞新村、大井、香花、下蔣、朱傢、陽傢、張傢、農科站、緻福、鄭傢、毛坪、土壩頭、麥山洞47個村委會。
  蚣壩鎮
  轄:金雞洞、沿河塘、蓮花塘、木纍洞、黃傢、新油榨、上雲壩、馬傢嶺、桃李園、蚣壩、後江橋、下福洞、豐村洞、中福洞、沙仂江、洪傢壘、草魚塘、光傢嶺、長興洞、長江圩、軍洞、南塘尾、金星、興橋、神背、鬆柏塘、小塘復、許傢、葉子山、油榨屋、豹岩、蓮塘尾、夏柳、麥子塘、張傢、洲背、塘榨屋37個村委會。
  四馬橋鎮
  轄:東關嶺、卜石塘、滴水營、廖傢(八畝洞)、社頭、魏傢、陳傢、楊傢、塘坪、三角洞、婆仂園、早禾田、毛裏坪、羅傢山、周塘營、鄭傢、彭傢、大井頭、富足灣、四馬橋、農科站、密裏洞、華山、梁木洞、岩頭、上屋衝、燕山腳、立山腳、周傢山、鳳興洞、雞公神、坳背洞、麻汪、金獅庵34個村委會。
  白馬渡鎮
  轄:鴨子坪、社福、白馬渡、東山、瓜地、清溪、報國、海竜、南衝、泉傢塘、大陽、泥江口、唐傢山、雷傢洞、申尾、樟武坊、武傢灘、廟頭、宜山坪、青口、古木洞、倒水洞、大坪地23個村委會。
  富塘鄉
  轄:五候、鳥梨樹、李傢園、石板衝、旦傢塘、富塘、春秋塘、上莫、立埠、塘背、曹傢、五裏牌12個村委會。
  樂福堂鄉
  轄:大蓮塘、土橋、塘碑、竜山角、泥口灣、石橋頭、樂福堂、車弄、圳頭、中村坊、清塘坪、竜村、楊柳塘、甘塘坪、富頭15個村委會。
  橋頭鄉
  轄:石馬山、獅子山、大車壩、漢舂陵、落洞、大地夫、丘塘、石排樓、會譚、上壩、橋頭、三桂、大江洲、坦口、桂宅岩、鄧傢、魚田、神仙背、熊傢灣、烈馬、白竹田、石硯、衝嶺、坪崗24個村委會。
  營江鄉
  轄:小洞、白地頭、雙橋、曾傢、芒頭寨、上源頭、崗下、陽傢、唐傢、正崗頭、社頭、車邊、陽樂田、勝利14個村委會。
  萬傢莊鄉
  轄:幸福、七一、長興、青山、小清塘、上洞、萬傢莊、五一、五洲、下六洲、華岩、天堂福、下洞、沿河14個村委會。
  新車鄉
  轄:上車洞、洞尾、秀水洞、土崗、新車、老高壩洞、藕塘、新高壩洞、貓兒山、桐溪尾、百丈洞、三十工、祥樂福、竜眼塘、雷洞、莫傢洞、八傢、下汶、上汶、新屋、麻元裏、石壩頭、新茶、塘下、壩背、寺下、蔣傢洞、午田28個村委會。
  上關鄉
  轄:七裏崗、白石岩、上關、水南、湘源、虎子岩、鄭傢、嚮陽、竜江橋、東方、丁塘、蓮塘、東源、車崗、石門、壩子塘、董傢衝、鹿傢、寶塔19個村委會。
  白芒鋪鄉
  轄:楊傢嶺、牛橋、竜嶺頭、陀仂復、木柵、黎傢興、柱興、仁和圩、小甲、岩口、西源、馬壘、洞仂口、精華、鄧傢、三裏井、楊傢、吳傢、彭傢、潘傢、白泥山、灣田、繞塘、下洞、白芒鋪、竹山、何傢、野竹福、廣文鋪、黑泥山30個村委會。
  柑子園鄉
  轄:五福、新屋墻、內嶺、三海洞、善祥、周鄺、燕石洞、岩口、柑子園、興隆、同心、劉傢、軍民、洲子上、糧林、小江口(農科站)、油湘、脈地、欣榮、黃金20個村委會。
  東門鄉
  轄:下塘、白泥塘、北門、上塘、東洲山、甫口、烏傢山、高車、下關、香元樹、東門、馮傢、崔傢13個村委會。
  審章塘瑤族鄉
  轄:審章塘、黃泥洞、黃土壩、九井、皂角壩、馬傢車、葫蘆岩、茶園、黃傢、馮傢、上追塘、送洲、鴨婆井、洞民、鬆柳、嚮榮、蓮花宅17個村委會。
  井塘瑤族鄉
  轄:魯草坪、福六田、井塘、馬江口、桃花井、加六洲、沙子河7個村委會。
  橫嶺瑤族鄉
  轄:蓮花、文明、大坪嶺、大河、民族、棉竹江、兩岔河、深海、老屋地、浪石、沙窩、小路窩、菖梧洞、楓木山、枇杷山15個村委會。
  洪塘營瑤族鄉
  轄:大洞田、插花坪、牛欄洞、老何傢、陳傢、東江腳、貓兒嶺、黃傢塘、香花樹、太平坳、洪塘營、灣子嶺、佳竹洞、浪泥湖、楠竹坪、東江源、陡山灣17個村委會。
  道縣月岩林場
  轄:桐絲井、營樂源、長樂、小塘、空樹岩5個村委會。
  道縣橋頭林場
  轄:莊村、奔塘、毛巾田、竜塘江、蔣包、清壽源、臘樹坪、倒江原、黃公漯、謝傢、半衝漯11個村委會。
  道縣大坪鋪農場
  道 縣政府網站 道縣古稱道州,位於湖南南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11°17′—111°56′,北緯25°09′—25°50′。全境南北縱長77公裏,東西橫跨62.6公裏,土地總面積2442平方公裏,轄26個鄉鎮場、576個行政村(社區),總人口72萬。
  道縣區位獨特。緊鄰廣東、廣西,素有“襟帶兩廣、屏蔽三湘”之譽,自1988年原零陵地區(即永州市前身)被國務院列為改革開放過渡試驗區以來,道縣就成為湘南改革開放的重要前沿,對沿海發達地區的資金流、信息流等要素具有良好的吸納作用,在推進“泛珠三角”區域協作中,發揮了承東啓西、通南達北的樞紐作用。被稱為沿海的內地、內地的前沿。
  道縣歷史悠久。新石器時代,境內就有人類活動。自秦始皇統一中國設縣以來,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建製史,其間1500多年為郡、州、府所在地。
  道縣文化燦爛。境內玉蟾岩出土的稻穀遺存和陶片,被列為1995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距今12000多年,是目前世界上發現時代最早的人工栽培稻標本和陶片,道縣因此被譽為“天下𠔌源,人間陶本”。
  道縣地靈人傑。這裏孕育了宋代大思想傢、理學鼻祖周敦頤,晚清大書法傢何紹基,我黨早期革命活動傢、已故國傢主席劉少奇的夫人何寶珍;唐代著名文學家元結、宋朝名相寇準等在此為官。紅軍師長陳樹湘等衆多革命先烈在道縣留下許多氣壯山河的英雄事跡。2008年,道縣被列為革命老根據地。
  道縣交通便捷。洛湛鐵路、207國道縱穿南北,323省道橫貫東西,通鄉、通村水泥硬化道路遍布全縣鄉村。建設中的廈蓉、道賀高速公路穿境而過,規劃中的福貴(福州至貴州)鐵路、洞道(洞口至道縣)高速也將從道縣經過。從道縣北上長沙,南下廣州,西出南寧,均可半天抵達,距桂林國際機場、永州機場也衹有兩小時車程。
  道縣資源豐富。水稻、臍橙、厚樸、油茶、蔬菜等均在全省占有一定位置,優質稻、優質水果、優質工業原料林、優質煙、優質蔬菜、優質傢禽等已發展成新農村建設的“六優”産業。道縣是湘南重要的有色金屬儲藏區,已探明的礦藏有錳、鉛、鋅、錫、鎢、鋰、銣等30多種,其中錳鐵礦儲量居全省之冠,具有發展冶煉工業的獨特優勢。道縣山水旖旎,風景秀美,唐朝文學家劉禹錫贊為“營陽(即道縣)鬱鬱,山水第一”,玉蟾岩遺址、鬼崽嶺祭祀遺址和湘源溫泉、周敦頤故裏、月岩等風景名勝分別在國內、省內擁有較高知名度,特別是月岩,岩洞酷似三輪形狀各異的月亮,堪稱天下奇觀。境內水係發達,水能藴藏總量達36.2萬千瓦。特産方面,道州皮鞋、道州蔬菜、道州紅瓜子、道州灰鵝等久負盛名,遠銷沿海及港澳市場。
  新農村建設紮實推進。自2006年啓動以來,已完成131個示範村的規劃編製工作,改造空心房12.6萬平方米;完成通村公路硬化1400公裏,完成水利工程64處;規劃建設了白馬渡大陽萬畝臍橙示範片、祥霖鋪下蔣萬畝臍橙示範片、蚣壩金星冰糖橙示範片、四馬橋鎮後山烤煙示範片、洪塘營大洞田萬畝厚樸示範片,清塘鎮久佳養魚示範片、壽雁白石寨萬畝優質稻示範片、新車鄉桐溪尾臍橙烤煙示範片等八大産業片,較好地發揮了示範帶動作用;與此同時,農村醫療衛生、文化等事業也得到了協調發展。
  道縣經濟發展迅速。近年來,道縣縣委、縣政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圍繞“加速崛起,躋身全省經濟強縣”目標,全力實施“工業強縣”戰略,大力深化改革,強力招商引資,積極承接産業轉移,全力夯實發展基礎,經濟社會得到了全面、快速發展。2008年,完成地方生産總值59.04億元,增長13.6%,三次産業比為31.9:22.9:45.2;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34.5億元,增長44.9%;實現財政收入2.16億元,增長20.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20元,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4788元,增長18.3%。特別是工業經濟來勢較好,完成工業總産值35.8億元,增長27%,農林産品加工、冶煉、電子、化工、紡織、模具等産業發展較快,道縣工業園初步建成製鞋、五金電子模具、能源化工、紡織製衣、紙品包裝五大基地;以優質稻、優質水果、優質工業原料林、優質煙、優質蔬菜、優質傢禽等 “六優”産業為主的農業經濟平穩發展,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産值34.6億元,增長8.8%,萬畝基地、萬頭豬場不斷涌現,規模農業實現新的突破。目前,道縣已被確定為全國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地、湖南省承接産業轉移發展加工貿易試點縣,全國糧食生産大縣、厚樸生産基地縣、稭桿養牛示範縣、長江流域柑桔優勢帶項目縣以及全省外嚮型蔬菜基地縣、生豬調出大縣和農業綜合開發重點縣。
英文解釋
  1. n.:  Dao County
相關詞
湖南學校永州中學行政區劃地理地方鄉鎮
旅遊遺址湖南省五中第五中學城墻更多結果...
分類詳情
張開梅花鎮張開白馬渡鎮張開新車鄉張開祥霖鋪鎮
張開清塘鎮張開東門鄉張開柑子園鄉張開橫嶺瑤族鄉
張開上關鄉張開萬傢莊鄉張開仙子腳鎮張開壽雁鎮
張開橋頭鄉張開洪塘營瑤族鄉張開白芒鋪鄉張開月岩
張開洪塘營鄉張開橋頭林場張開月岩林場張開井塘瑤族鄉
張開審章塘瑤族鄉張開營江鄉張開樂福堂鄉張開富塘鄉
張開四馬橋鎮張開蚣壩鎮張開道江鎮張開審章塘鄉
張開井塘鄉張開橫嶺鄉道縣橋頭林場道縣月岩林場
太平鋪農場大坪鋪農場道縣大坪鋪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