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土傢族自治縣 : 寧國市 : 易縣 : 深澤縣 : 桂東縣 : 辰溪縣 : 於都縣 : 河口瑤族自治縣 : 禮縣 : 文縣 : 永定區 : 高雄縣 [顯示全部] : 中國 >湖南 >永州 >道縣 > 橋頭鄉
顯示地圖
目錄
湖南省道縣橋頭鄉
  橋頭鄉位於道縣西北部,鄉政府駐地距縣城46公裏。東與樂福堂鄉相鄰,南與壽雁鎮交界,西與仙子腳接壤,西北與廣西壯族自治區全州縣相交,北靠雙牌縣。鄉政府駐橋頭村。轄會潭、鄧傢、烈馬、熊傢灣、石梘、白竹田、漢舂陵、大車壩、衝嶺、坪崗、神仙背、魚田、大地夫、橋頭、落洞、獅子山、桂宅岩、石馬山、坦口、大江洲、石排樓、丘塘、三桂、上壩等24個村,169個村民組。
  鄉沿用駐地名。1951年建立橋頭鄉。1958年為先進人民公社一部分。1961年體製調整設橋頭人民公社。1984年復置鄉。1995年撤區並鄉與原會潭鄉合併為橋頭鄉
  全鄉總面積258.1平方公裏,耕地1732.2公頃,林地4670公頃,11126戶,35883人,其中瑤族326人。境內多丘陵、高山。仙橋公路穿越全境,簡易公路四通八達,交通十分便利。鄉經濟以農業為主,盛産稻穀、大豆、藥材、杉木、棕、石膏、山羊、生豬等。
  鄉內設有中學2所,小學84所,醫療機構87個。道縣大型水庫之一——上壩水庫和跳魚臺電站就坐落在境內,灌溉着橋頭鄉、橋頭林場及仙子腳鎮的3萬餘畝良田。
No. 2
  轄:石馬山、獅子山、大車壩、漢舂陵、落洞、大地夫、丘塘、石排樓、會譚、上壩、橋頭、三桂、大江洲、坦口、桂宅岩、鄧傢、魚田、神仙背、熊傢灣、烈馬、白竹田、石硯、衝嶺、坪崗24個村委會。
湖南省永州市道縣
  橋頭鄉位於道縣西北部,鄉政府駐地距縣城46公裏。東與樂福堂鄉相鄰,南與壽雁鎮交界,西與仙子腳接壤,西北與廣西壯族自治區全州縣相交,北靠雙牌縣。鄉政府駐橋頭村。轄會潭、鄧傢、烈馬、熊傢灣、石梘、白竹田、漢舂陵、大車壩、衝嶺、坪崗、神仙背、魚田、大地夫、橋頭、落洞、獅子山、桂宅岩、石馬山、坦口、大江洲、石排樓、丘塘、三桂、上壩等24個村,169個村民組。
  鄉沿用駐地名。1951年建立橋頭鄉。1958年為先進人民公社一部分。1961年體製調整設橋頭人民公社。1984年復置鄉。1995年撤區並鄉與原會潭鄉合併為橋頭鄉
  全鄉總面積258.1平方公裏,耕地1732.2公頃,林地4670公頃,11126戶,35883人,其中瑤族326人。境內多丘陵、高山。仙橋公路穿越全境,簡易公路四通八達,交通十分便利。鄉經濟以農業為主,盛産稻穀、大豆、藥材、杉木、棕、石膏、山羊、生豬等。鄉年工農業生産總值9788萬元,年財政收入73.3萬元。
  鄉內設有中學2所,小學84所,醫療機構87個。道縣大型水庫之一──上壩水庫和跳魚臺電站就坐落在境內,灌溉着橋頭鄉、橋頭林場及仙子腳鎮的3萬餘畝良田。
  【會潭】 Huìtán
  唐初,由竜村遷來,上遊有溪數條,到此匯成深潭,故名會潭。村委會駐會潭,轄5個村民組。總面積3.6平方公裏,耕地62.5公頃,345戶,1119人。
  【鄧傢】 Dèngjiā
  以姓定村名。村委會駐鄧傢,轄鄧傢、上鄧傢、下鄧傢、苑傢等9個村民組。總面積4.2平方公裏,耕地102.3公頃,396戶,1551人。
  【烈馬】 Lièmǎ
  從壽雁安村遷來,村邊禁山有石,狀如烈馬,鞍韉儼然,因此為名。村委會駐烈馬,轄3個村民組。總面積1.8平方公裏,耕地37.1公頃,170戶,604人。
  【熊傢灣】 Xióngjiāwān
  熊姓從壽雁遷來,村地處河灣,取名熊傢灣。村委會駐熊傢灣,轄熊傢灣、大熊傢灣等4個村民組。總面積1.8平方公裏,耕地41公頃,162戶,611人。
  【石梘】 Shíjiǎn
  村北一井,水從石槽流出,取名石梘。村委會駐石梘,轄石梘、尹傢、洞尾巴、紅落地等4個村民組。總面積2.3平方公裏,耕地33.2公頃,127戶,556人。
  【白竹田】 Báizhútián
  村後山間白竹森森而得名。村委會駐白竹田,轄高竜、白竹田、嶺背洞等 5個村民組。總面積2.8平方公裏,耕地50.1公頃,210戶,814人。
  【漢舂陵】 Hànchūnlíng
  由白竹田分居,昔為丘陵,經常遭旱,取名旱衝陵,後諧音改為漢舂陵。村委會駐漢舂陵,轄漢舂陵、地皇廟、洋崽弄、淨傢灣、新村等7個村民組。總面積3.6平方公裏,耕地44.5公頃,190戶,780人。
  【大車壩】 Dàchēbà
  昔日村前水壩上設有三架大型水車,取名大車壩。村委會駐大車壩,轄大車壩、山復洞、魯塘、新屋裏、石屋等6個村民組。總面積2.9平方公裏,耕地64.5公頃,283戶,1038人。
  【衝嶺】 Chōnglǐng
  村前有嶺,野蔥茂密,翠緑如茵,得名蔥嶺,後諧音改為衝嶺。村委會駐衝嶺,轄衝嶺、源塘腹等4個村民組。總面積1.7平方公裏,耕地47.7公頃,178戶,726人。
  【坪崗】 Pínggāng
  清末,從白露分居,村前原是小土崗,後夷為平地,取名坪崗。村委會駐坪崗,轄坪崗、白露、孫傢、鐵樓屋、磨梘、五虎朝陽等8個村民組。總面積3.9平方公裏,耕地74公頃, 317戶,1193人。
  【神仙背】 Shénxiānbèi
  村邊一山,狀似仙人之背,得名神仙背。村委會駐神仙背,轄神仙背、大坪洞等4個村民組。總面積3.1平方公裏,耕地41.6公頃,227戶,659人。
  【魚田】 Yútián
  從冷水灘草塘遷來,水田泱泱,可養魚苗,故名。村委會駐魚田,轄魚田、張傢洞、魯塘夫等10個村民組。總面積2.9平方公裏,耕地88.3公頃,416戶,1603人。
  【大地夫】 Dàdìfū
  從零陵柳子廟遷來,以村前的一塊大地取名大地夫。村委會駐大地夫,轄大地夫、井岩頭、周傢夫等3個村民組。總面積1.7平方公裏,耕地36.8公頃,260戶,580人。
  【橋頭】 Qiáotóu
  傳說昔人騎馬至橋頭,馬停步不前、異之,環顧山川秀麗,遂建村,取名橋頭。村委會駐橋頭,轄橋頭、橋頭圩、五嶺、西洞、四屋嶺、上嶺、桃公岩、白公岩、基建等15個村民組。總面積8.4平方公裏,耕地187.5公頃,1044戶,3982人。
  【落洞】 Luòdòng
  清時,從楊傢洞分居,四周皆高山,中間地勢低窪,取名落洞。村委會駐落洞,轄落洞、野豬江、黑山腳、白竹鶴、早禾壩、竜傢、陳傢嶺、大裏坪、涼亭屋等5個村民組。總面積4.4平方公裏,耕地39.3公頃,190戶,659人。
  【獅子山】 Shīzǐshān
  村前一山,如獅昂立,得名。村委會駐白江洞,轄白江洞、獅子山、坡腳嶺、雷公塘、小衝壘、仙人掌、八月禾、大團圓、獅子口、木耳山、白海源、麒麟廟等9個村民組。總面積5.7平方公裏,耕地50.1公頃,235戶,989人。
  【桂寨岩】 Guìzhàiyán
  村山上有岩,岩邊有株桂樹,得名。村委會駐下楊傢,轄下楊傢、桂寨岩、長大嶺、上楊傢、架梘衝、老後樹、淺水、水晶凼等6個村民組。總面積6.8平方公裏,耕地47.7公頃,210戶,870人。
  【石馬山】 Shímǎshān
  傳說村莊後山昔有石馬,得名。村委會駐石馬山,轄石馬山、堆子上、明水洞、塞岩、王傢洞、新宅、九岩、芥菜井、唐傢、烏崗、新鋪等14個村民組。總面積5.5平方公裏,耕地109.1公頃,497戶,1951人。
  【坦口】 Tǎnkǒu
  地形平坦,取名坦口。村委會駐譚傢,轄譚傢、坦口、老虎地、楊傢田、何傢、洞尾、牛欄洞等12個村民組。總面積6.4平方公裏,耕地102.4公頃,372戶,1712人。
  【大江洲】 Dàjiāngzhōu
  昔人從小八分居,以村前河中沙洲取名大江洲。村委會駐大江洲,轄大江洲、禾村等7個村民組。總面積3.1平方公裏,耕地63.1公頃,271戶,1032人。
  【石排樓】 Shípáilóu
  清時,從下丘塘遷來,以村西一座石排樓取名。村委會駐石排樓,轄石排樓、案村、下案村、上案村、雙井復等8個村民組。總面積7.0平方公裏,耕地80.5公頃,275戶,1102人。
  【丘塘】 Qiūtáng
  村前有丘田,泥腳很深象丘塘,得名丘塘。村委會駐下丘塘。轄下丘塘、上丘塘、丘塘、椅子坪、嶺腳、李傢塘、泥鰍塘、鷓鴣嶺、落梘、十六畝等10個村民組。總面積8.4平方公裏,耕地87公頃,440戶,1680人。
  【三桂】 Sānguì
  1958年建隊,以自然村命名三桂大隊至今。村委會駐桂寨岩,轄桂寨岩、三屋、唐傢、丁傢嶺、鬥牛塘、豹虎岩等7個村民組。總面積3.7平方公裏,耕地42.9公頃,237戶,955人。
  【上壩】 Shàngbà
  地處宜水上遊,河中曾築一壩,得名上壩。村委會駐上壩,轄上壩、社灣、北洞、印上嶺、周仔崗等4個村民組。總面積4.7平方公裏,耕地3.2公頃,208戶,825人。
英文解釋
  1. :  Qiaotou township
  2. n.:  Qiaotou Xiang
近義詞
橋頭
包含詞
大橋頭鄉板橋頭鄉肖橋頭鄉
橋頭鄉板橋頭三叉路
分類詳情
橋頭村鄧傢村石馬山村獅子山村大車壩村
漢舂陵村落洞村大地夫村丘塘村石排樓村
會譚村上壩村三桂村大江洲村坦口村
桂宅岩村魚田村神仙背村熊傢灣村烈馬村
白竹田村石硯村衝嶺村坪崗村漢衝陵村
拒塘村五旦口村桂尾岩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