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 >湖南 >益陽 > 南縣
顯示地圖
目錄
概況 Nan County
  郵編:413200 代碼:430921 區號:0737
  拼音:Nán Xiàn,Nan Xian
  
    南縣位於湘鄂兩省邊陲,洞庭湖區腹地,地理坐標為東經112°10′53〞-112°49′06″,北緯29°03′03″-29°31′37″。北與湖北省石首、公安、鬆滋相連,西接常德市的安鄉、漢壽兩縣,東臨嶽陽市的華容縣,南與益陽市的沅江市隔河相望,東南與大通湖、北洲子、金盆、南灣湖、千山紅等幾大農(漁)場連成一片。東西跨62.78千米,南北跨52.73千米,總面積1075平方千米/1321平方千米(簡册)。總人口74萬人(2003年)。
    南縣轄12個鎮、3個鄉:南洲鎮、華閣鎮、明山頭鎮、青樹嘴鎮、三仙湖鎮、茅草街鎮、廠窖鎮、武聖宮鎮、麻河口鎮、河壩鎮、金盆鎮、北洲子鎮、烏嘴鄉、中魚口鄉、浪拔湖鄉。縣人民政府駐南洲鎮,距嶽陽100千米、省會長沙200千米。
    南縣地處長江中下遊,係洞庭湖新淤之地。地勢自西嚮東南微傾,平均海拔28.8米,高差不足10米。屬於典型的平原地形。境內河渠縱橫,湖塘密佈,水域面積占總面積的三分之一以上。長江水係的藕池河5條支流和鬆澧洪道流經南縣,註入洞庭,全長222千米,將全縣切割為南鼎、南漢、和康、育樂、大通湖、同興6個堤垸。垸內有南茅運河、五七運河、烏嘴疏河3條運河,全長62千米。有大小湖泊102個,池塘1.03萬個,面積達10萬餘畝。有大小渠道1.3萬餘條,總長約3000千米,河渠面積達151.4平方千米。屬亞熱帶過渡到季風濕潤氣候類型,年平均氣溫16.6℃,降水量1237.7毫米。
南縣來歷 County history
  1825年刊刻的《洞庭湖志》上,還沒有這個縣城的影子,在當時的記載裏,這裏唯一出現的就是兩座露出水面的小山。
  洞庭湖水的上漲好聽的詞語,叫回春. 1860年,長江洪水從藕池口大量進入,一路衝出一條大河來,河流直接進入洞庭湖,湖水短暫回春——當時洞庭湖邊的安鄉縣縣衙都被淹沒,據說縣官都是靠木桌逃命的。隨洪水而來的,是長江上遊的大量泥沙,洞庭湖開始淤積,僅僅幾十年,就淤積出一個南縣來——這是中國唯一人工圍築而成的縣。
  直到光緒16年(1890年),這些新長出來的沙洲纔進入官員的視野,湖廣總督張之洞將這些各縣爭執不休的新增土地歸為南洲廳,公元1895年光緒皇帝準奏,在烏嘴設立了“南洲直隸廳撫民府”. 1913年,南洲廳改為南洲縣。
  南縣可以用一馬平川來形容,那是一種令人費解的平坦,站在土地上,沒有任何障礙物,除了遠方的大堤高於視野內的大片平地,這些土地,全部是渾黃的藕池河帶來的長江泥沙堆積而成的三角洲。
地理位置 Location
  南縣地處湘鄂兩省邊陲,洞庭湖區腹地,介於東經112°10′53″—112°49′06″,北緯29°03′03″—29°31′37″之間,東西跨62.78公裏,南北跨52.73公裏,版土面積1075平方公裏。
  南縣北與湖北省石首、公安、鬆滋相連,西接常德市的安鄉、漢壽兩縣,東臨嶽陽市的華容縣,南與益陽市的沅江市隔河相望,東南與大通湖、北洲子、金盆、南灣湖、千山紅等幾大農(漁)場連成一片,為湖南省36個邊境縣之一。
  縣城南洲鎮東距沿長江開放城市嶽陽100公裏,南離省會長沙200公裏,北到長江黃金水道30公裏。
  南縣地處長江中下遊,係洞庭湖新淤之地。地勢自西嚮東南微傾,平均海拔28.8米,高差不足10米,除明山、寄山兩處山崗外,一馬平川,屬於典型的平原地形。境內土地肥沃,5條自然江河流貫其中,域內河渠縱橫,湖塘密佈,水域面積占總面積的三分之一以上,有“洞庭明珠”之譽。
  經濟概況
  初步核算,全年全縣生産總值620322萬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0.2%。其中:一産業實現增加值273110萬元,增長7.9%。二産業實現增加值115893萬元,增長10.6%;其中工業實現增加值102755萬元,增長13.8%;建築業實現增加值13138萬元,降低9.9%。三産業實現增加值231319萬元,增長12.2%;其中交通運輸、郵政倉儲業實現增加值38092萬元,增長4.4%;批發和零售業實現增加值34050萬元,增長6.4%;住宿和餐飲業實現增加值12999萬元,增長11%;金融業實現增加值4916萬元,增長13.1%;房地産業實現增加值27230萬元,增長9.5%;其他服務業實現增加值114032萬元,增長17.5%。第一産業貢獻率為31.8%,第二産業貢獻率為19.1%,第三産業貢獻率為49.1%。分別拉動經濟增長3.2個百分點、1.9個百分點和5.1個百分點。按常住人口計算, GDP人均9877元,按戶籍人口計算,GDP人均9066元。
歷史 History
  南縣建製較遲,於清光緒21年(1895年,至今108年)設縣建製,是個年輕的縣。南縣是一塊既古老而又年輕的土地。據考證,新石器時代晚期,華夏先人就在這裏繁衍生息。後因地殼構造運動,這裏淪陷為澤國。唐宋時期,縣境尚在浩渺洞庭之中,僅有寄山、明山、宋田山和太陽山浮峙水面。清鹹豐二年(1852年)六月,湖北省石首縣藕池江堤潰决,因頻年失修,至鹹豐十年,長江洪水泛濫,夾大量泥沙從原潰口傾瀉南奔,直灌洞庭。清同治末年(1874年前後),洞庭湖北部淤積若幹洲渚,其中烏嘴和北洲南岸新淤一個狹長的湖洲,因地處北洲之南,當地群衆稱之為“南洲”。爾後洲渚淤積連片,形成百裏沃野,泛稱“南洲”。隨着南洲的形成,各地居民紛遷麋集,圍堤開荒,世代相息。是時分屬華容、嶽陽、漢壽、沅江、安鄉、常德六縣管轄。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湖南巡撫吳大澄奏本清廷獲準,劃割六縣交界之地,在境內烏嘴設置“南洲直隸廳撫民府”,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遷置九都。民國二年(1913年)十月,湖南都督府下令撤銷南洲廳,改稱南洲縣,次年六月八日又根據內務部復電轉令,將南洲縣更名為南縣
  南縣儘管年輕,但歷史卻悠久。全縣範圍內共調查發現文化遺址40處(其中新石器時代遺址達20處)、古墓葬群13處、古建築2處、古石刻文物點7處、近現代重要史跡5處,其中有61處被載入《中國文物地圖集·湖南分册》,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2處。1999年對南洲鎮大郎城村涂家臺遺址科學考古,發掘了一批新石器時代早期墓葬,實屬罕見,由此可將縣境內人類活動的歷史追溯到八千多年以前。
  新中國建國之初,南縣劃歸常德地區,1962年12月,改屬益陽地區,1994年7月後屬益陽市。
  
    2000年,南縣轄8個鎮、12個鄉。總人口703823人,其中: 南洲鎮 94062 華閣鎮 42013 明山頭鎮 40076 青樹嘴鎮 40728 三仙湖鎮 27300 茅草街鎮 18261 廠窖鎮 35389 武聖宮鎮 28307 河口鄉 24692 烏嘴鄉 39632 八百弓鄉 34444 中魚口鄉 28151 浪拔湖鄉 23466 荷花嘴鄉 20979 遊港鄉 21393 下柴市鄉 19642 三岔河鄉 18096 麻河口鄉 25950 北河口鄉 26334 牧鹿湖鄉 23707 大通湖農場虛擬鄉 37957 北洲子農場虛擬鄉 14912 金盆農場虛擬鄉 18332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2004 年,南縣轄9個鎮(南洲鎮、茅草街鎮、三仙湖鎮、武聖宮鎮、明山頭鎮、廠窖鎮、華閣鎮、青樹嘴鎮、麻河口鎮)、11個鄉(烏嘴鄉、河口鄉、八百弓鄉、荷花嘴鄉、中魚口鄉、遊港鄉、下柴市鄉、三岔河鄉、浪拔湖鄉、牧鹿湖鄉、北河口鄉)。(還有3個鎮:河壩鎮、金盆鎮、北洲子鎮)
  2005年,南縣將20個鄉鎮調整為12個鄉鎮(9個鎮、3個鄉)(湘民行發35號),分別為華閣鎮、明山頭鎮、烏咀鄉、青樹嘴鎮、茅草街鎮、三仙湖鎮、中魚口鄉、南洲鎮、浪拔湖鄉、麻河口鎮、武聖宮鎮和廠窖鎮。將荷花嘴鄉和南洲鎮成建製合併,設立新的南洲鎮,鎮人民政府駐新顔(原荷花嘴鄉人民政府駐地);將河口鄉和華閣鎮成建製合併,設立新的華閣鎮,鎮人民政府駐復興港(原華閣鎮人民政府駐地);將八百弓鄉、三岔河鄉和茅草街鎮成建製合併,設立新的茅草街鎮,鎮人民政府駐茅草街(原茅草街鎮人民政府駐地);將下柴市鄉和三仙湖鎮成建製合併,設立新的三仙湖鎮,鎮人民政府駐陳子湖(原三仙湖鎮人民政府駐地);將遊港鄉和中魚口鄉成建製合併,設立新的中魚口鄉,鄉人民政府駐班嘴;將北河口鄉和麻河口鎮成建製合併,設立新的麻河口鎮,鎮人民政府駐麻河口(原麻河口鎮人民政府駐地);將浪拔湖鄉和牧鹿湖鄉成建製合併,設立新的浪拔湖鄉,鄉人民政府駐浪拔湖(原浪拔湖鄉人民政府駐地)。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南縣轄12個鎮、3個鄉:華閣鎮、明山頭鎮、烏咀鄉、青樹嘴鎮、茅草街鎮、三仙湖鎮、中魚口鄉、南洲鎮、浪拔湖鄉、麻河口鎮、武聖宮鎮和廠窖鎮。
行政區劃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2005年,南縣依據上級有關文件精神對本縣行政區劃設置進行了調整。目前,南縣轄9個建製鎮、4個鄉、391個村委會、55個居委會,縣治設南洲鎮。9個建製鎮分別為南洲鎮、茅草街鎮、三仙湖鎮、武聖宮鎮、明山頭鎮、廠窖鎮、華閣鎮、青樹嘴鎮、麻河口鎮。4個鄉分別為下柴市張、烏嘴鄉、中魚口鄉、浪拔湖鄉。
人傑地靈 Outstanding people
  南縣是一個純移民縣,居民來自湖南、湖北、江西、福建等10多個省、市。現有67萬人口,除漢族外,尚有回族、土傢族、侗族、維吾爾族等10個少數民族。其中漢族人口占99.87%。全縣有臺胞1300餘人,僑胞及歸僑、僑眷、僑屬1200餘人,分佈在19個國傢和地區。
  南縣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半個多世紀以來,南縣這塊土地留下了衆多革命者的光輝業績。新中國的締造者毛澤東早年曾來南縣進行社會考察,彭德懷、賀竜等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傢在這裏傳播火種,建立人民政權,領導洞庭湖區人民的革命鬥爭。中國工農紅軍的傑出將領段德昌烈士就誕生在這片熱土上。自1925年至1949年7月,縣內先後20餘次建立中共南縣地方組織,並多次成為南(縣)、華(容)、安(化)等縣革命鬥爭中心,一度成為湘鄂西蘇區組成部分之一。整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南縣為革命而犧牲的烈士達200餘人,其中有中國工農紅軍早期傑出將領段德昌,中共洞庭湖特區委員會書記孟慶友和遊擊隊大隊長孫榮華,中共南華工作委員會書記李服波,共青團南華安特委組織部長、少年革命英雄周壽 羽 等。1988年,南縣被國務院批準為“革命老區縣”。
  新中國成立以來,先後涌現了各級勞模300多人。榮膺中國科學院院士的黃伯雲、俄羅斯國際科學院院士的劉伯操、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劉鎮武、鄧漢民、中共高級幹部吳嚮東、商界名人李陽等,是當代南縣人的卓越代表。
氣象資源
  境內氣候適宜,年平均氣溫16.6℃,降水量1237.7mm,雨日136.3天,日照時數1775.7小時,蒸發量1236.2mm。屬亞熱帶過渡到季風濕潤氣候類型,鼕涼夏暖,四季分明,熱量充足,雨水充沛,日照時長,有霜期短,可為農業生産提供優越的自然條件。
淡水資源
  境內江河密佈,水網勾連。長江水係的藕池河5條支流和鬆澧洪道流經南縣,註入洞庭,全長222公裏,將全縣切割為南鼎、南漢、和康、育樂、大通湖、同興6個堤垸。垸內有南茅運河、五七運河、烏嘴疏河3條運河,全長62公裏。有大小湖泊102個,池塘1.03萬個,面積達10萬餘畝。有大小渠道1.3萬餘條,總長約3000公裏,河渠面積達151.4平方公裏,河網密度為3.06公裏/平方公裏。水資源總量1133億立方米,其中降水徑流5.6億立方米,客水徑流1125.1億立方米,地下水2.3億立方米(可開採量)。豐富的水利資源既是南縣農業經濟的命脈,又為水運交通提供了極其便利的條件。
林木資源
  南縣有林業用地面積2.06 萬公頃,有林地面積1.22 萬公頃,活立林蓄積量60.2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12.73%。形成了以農田防護林為主體,以河洲防浪林和經濟果木林為重要組成部分的網、帶、片、點相結合的平原湖區林業體係。全縣林帶總量2200多條,林網網格2100多個,林帶總長2900多公裏,防護面積占耕地總面積的70%以上。南縣正在大力發展以楊樹為重點的工業用材林,計劃在2010年前建立30萬畝速生楊基地。
旅遊資源
  境內人文景觀歷歷在目。位於縣城北隅的赤鬆亭,相傳建於梁文帝二年,漢高祖劉邦之謀士張良曾遊歷到此,現古跡猶存。南宋初年宋高宗南渡時,手下名士塗淑和在縣城西南5公裏處的桂花園內親手栽植一棵樟樹,距今約860年,目前古樟仍枝繁葉茂,一幹雙軻,南北伸展,樹高19米,胸圍6.3米,冠輻近畝,為洞庭湖區的稀世之寶。社會捐資建設的廠窖慘案遇難同胞紀念碑莊嚴肅穆,吊者如雲,被列為全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以我黨早期軍事傢段德昌名字命名的“德昌公園”占地500多畝,園內有烈士墓、將軍紀念碑、銅像、寶塔及人工湖等景點,景中有景,園中有園,氣勢恢宏,古樸典雅,自1995年建成開放以來,已接待遊客30萬人次。南茅運河從縣城南洲鎮直達茅草街鎮,於1975年開鑿,有南縣的“紅旗渠”之稱,全長41.3公裏,底寬30米,東岸有水泥公路,西岸有機耕道,集排灌、養殖、航運於一體,沿岸植樹50萬株,運河一帶現為南縣的經濟生態區,沿途緑樹掩紅樓、遊魚戲碧水,置身其間,如在蘇杭。
英文解釋
  1. n.:  Nan County
相關詞
運河????業公司????務管理局湖南益陽民間舞蹈
包含詞
竜南縣定南縣灌南縣潼南縣屏南縣
衡南縣甘南縣汝南縣灤南縣廣南縣
阜南縣思南縣平南縣鬱南縣蒼南縣
寧南縣全南縣莒南縣沂南縣臺南縣
樺南縣洛南縣貴南縣商南縣輝南縣
博南縣陸南縣芽南縣
分類詳情
張開廠窖鎮張開南洲鎮張開麻河口鎮張開下柴市鄉張開八百弓鄉
張開荷花嘴鄉張開明山頭鎮張開青樹嘴鎮張開烏嘴鄉張開武聖宮鎮
張開北河口鄉張開河口鄉張開河壩鎮張開茅草街鎮張開三岔河鄉
張開北洲子鎮張開華閣鎮張開金盆鎮張開浪拔湖鄉張開牧鹿湖鄉
張開三仙湖鎮張開遊港鄉張開中魚口鄉張開千山紅鎮大通湖漁場